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現任政府最大問題是什麼? 很會抽稅卻無法激起有錢人投資開公司


去年全國稅收 超徵687億元

財政部昨(9)日修正去(100)年全國稅收總額達1兆7,646億元、超徵687億元,兩項數據均為歷年新高;100年稅收較99年增加1,424億元、年增率達8.8%,堪稱大豐收。至於今(101)年稅收展望,副統計長許瑞琳表示,預算數訂為1兆8,225億元,比100年實徵稅收還多,目標能否達成,端賴國內及全球經濟復甦情況而定。

他說,目前看來歐債危機漸有改善可能、美國經濟緩步復甦、大陸經濟仍然成長,除非有突然巨變發生,今年稅收應可持樂觀態度。

由於農曆年前部分稅款未及辦理繳庫,經過整理後,統計處將去年12月稅收修正為1,096億元,較先前公布時增加217億元,其中營業稅增加124億、綜所稅增加29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增加22億元等較多。財政部每年1~2月份會對前年度全國稅收,做最後整理修正;民國99年增加90億、98年增加114億、97年增加48億,去(100)年增加217億元,是近年來最多的1次。

經調整修正,100年全年稅收1兆7,646億元,為歷年最高,超徵687億元。其中營所稅增加815億,年增率28.5%;綜所稅增加383億,年增率12.6%;營業稅增加157億,成長5.8%;貨物稅增加141億,成長9.4%。


遺贈稅則因99年有王永慶家屬繳納遺產稅,奠高基期,以致去年減少167億、年減率41.3%。證交稅減少106億、減幅10.1%。

今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只有15日,全國稅收僅934億元,較100年同月減少218億、減幅18.9%。許瑞琳認為,未來將1月與2月稅收合併比較,從稅收觀察經濟發展會比較明朗。今年1月貨物稅減少3億,與當月新車掛牌數僅4萬783輛,比前年同期減少1萬2,527輛有關。

財政部國庫署昨天也公布「奢侈稅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指出,奢侈稅以支應社會福利為目的,目前優先浥注財務較差的國民年金;去年6至12月共計徵收奢侈稅22億元,已全數撥交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專戶。

台灣福利支出不高

台灣//2012社會福利預算為951.7億元【9年度的預算,3258.3億元,表面上看起來是增加了,但實際上是多出105億、補助台北市、高雄市積欠勞保、健保費的補助款,真正的社會福利預算才3153.3億元,比上個年度少了2.91%】。

而且,許多地方之福利支出,一般勞工都用不到,勞工根本感覺不到社會福利支出好處,勞工與雇主繳這麼多稅,根本感覺不到對自已有幫助。

台灣稅收支出之不公平


財政部:99年課稅收入1.5兆  100年預估可達1.6兆,台灣每年1.6兆稅收.1兆花在軍公教(140萬人)剩下0.6兆才花再百姓身上(2150萬),平均每年台灣稅收預算.軍公教每人分配到70萬.而百姓每人卻只分配到2萬多。

軍公教VS百姓.稅收每年每人分配到的比例 30 VS 1 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嚴重不公稅收分配嚴重不公.長久下去.台灣赤字過大.貧富差距過大.也不用拼經濟了等破產了。

這 0.6兆是含地方交通建設及地方補助,扣掉地方交通建設及地方補助將低於總稅收之12%,而軍公教今年才真正繳稅,所以我也不贊成增加稅收,要增加稅收應該由軍公教先增加稅收比率,而不是增加會影響投資率之相關稅務。


富人稅不能規避資本利得問題

一場歐債風暴,吹垮了歐美國家的財政,卻催出了「富人稅」的世界共識。全球都在談對富人加稅,台灣也不例外。

馬總統與新任財長劉憶如雖都同意稅制需要合理化,但反對課稅要有「身分」之別,認為稅制不該分化階級,窮人、富人都要公平課稅。誠然,租稅制度不能因人而異,確屬不容置疑的道理;但在台灣,課稅的階級待遇,其實並非來自身分,而是來自「所得」。長期重課勞動所得、輕縱資本利得的結果,富人獲得遠較窮人更多的減稅籌碼,豁免繳交與其財富相稱的稅捐,這才是當前稅制最受詬病的問題。

馬總統取得連任後,合理化稅制以改善國內所得分配惡化趨勢,已成各方期待在其第二任任期內,能夠有所作為的首要施政要務。新財長劉憶如二月六日走馬上任後,強調稅制改革動向仍在思考部署階段,但已宣告會將「富人稅」納入優先考量。不過,與富人財富息息相關,享盡巨大減免利益的資本利得徵免問題,馬總統與劉部長則一致表明不會輕易開徵。資本利得是關乎富人稅負的關鍵,政府不能一再避談,甚至斷然封殺理性討論的空間,馬政府若無法擺脫過去的包袱,其所謂的稅制化改革也不可能脫離既有的框架。

台灣其實不必另創「富人稅」,只須探究富人真正的繳稅情形,並從中尋求改革之道。馬總統日前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直言反駁競選期間民進黨對稅制欠缺公義的指控,更以九十七年度的報稅資料舉例指出,在全台約五百四十萬個申報戶中,適用百分之四十最高稅率、年所得淨額在四百零九萬元以上的最富有家庭占百分之零點七,但扛下了全國百分之四十七的所得稅收責任,顯示富人繳稅並不算少,外界不宜批評富人不繳稅。

這個統計乍看之下,似乎各界真是誤會富人了,但實際上是馬總統忽略了這個數字存在的最大盲點,因為它沒有包括免稅所得。百分之零點七的極富家庭,繳交全國近半數的所得稅,僅是說明了「課稅所得」的納稅分布狀況,並非「全部所得」的納稅分布;而「課稅所得」因為各式各樣的減免理由,其實遠低於「全部所得」,於是有很多應課但未課的稅。何況,依我國所得稅制累進課稅的精神,所得愈高、稅負愈重是極其自然的道理,藉此做為富人稅負並不輕的辯解,自是難以服人。


 那天和幾位小有錢的朋友聊天,原先他們都將65%資金投入房地產,因為奢侈稅導致手上一堆現金,本來勸勸他們拿5%投資率一些新創業公司,造福勞工又有機會大賺,本來很有興趣,看了幾家公司,準備5000萬投資金額投入,反正房地產與貿易已經賺這麼多錢,最後卻因為問會計師未上市股所得稅一事,考慮很久將金額縮到500萬,原來就因為受到政府對未上市及興櫃公司實施最低稅負制的影響,因為投資未上市及興櫃公司賺超過 600萬就要科稅,賠錢時政府也不管,投資未上市風險高,朋友說政府將未上市及興櫃公司投資所賺的錢用最低稅負制科稅等於阻止有錢人開公司養員工,培養新創業公司之機會。

問題是所謂高稅收之得利益80%都是支出至軍公教人員及交通建設身上,軍教人員 101 年才開始繳稅怎麼能享受至38年來一般勞工及雇主繳之稅形成福利,一般勞工是靠私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得利,一般勞工連勞健保福利大都是私人投資開公司之老闆供獻,政府稅收補貼勞工連勞健保福利逐年下降,徵未上市及興櫃公司投資科最低稅負稅阻止許多有錢人投資新創公司應屬於打壓創造勞工就業機會,等於打壓勞工利益。

許多政府官員像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只看見眼前投資稅率之影響,卻沒看見徵未上市及興櫃公司投資科最低稅負稅阻止許多有錢人投資新創公司應屬於打壓創造勞工就業機會,等於打壓勞工利益。

因為 95 年通過最低稅賦制,根本沒想過有錢人開新公司都是屬於未上市公司,許多投資未上市之投資人,這些不喜歡炒作股票喜歡開公司長期投資公司養員工,所以一投資都是幾千萬,因為投資未上市及興櫃公司賺超過 600萬就要科稅,等於處罰喜歡開公司養員工長期投資之台灣人,影響投資率與勞工工作機會之大遠超過政府想像。


準財長還未上任,就先澄清開徵資本利得稅的傳聞;金管會也發布新聞稿指出,總統並無這項指示。所幸台股在選後氣勢正旺,沒有造成民國七十七年課徵證所稅時狂跌的風暴。

無獨有偶,日前法國總統宣布八月將開始課徵金融交易稅,德國也為了是否跟進,國會吵得不可開交。此刻,台灣因馬總統無連任壓力,正可放手實現理念,歐洲則因歐債問題亟待解決,都將矛頭指向金融與資本市場。

對於金融交易或者證券交易所得是否徵稅,當然存在討論的空間。但是若以徵稅作為一種打擊投機的手段,具針對性,那不僅忽略稅賦本身公義的本質,也無異是對市場自由運作的干涉或無形管制。

台灣在民國七十七年宣布實施證所稅時,存在打擊當時過熱投機風氣的背景;今日德法兩國,則是以限制投機資本大規模流動,預防金融風險,避免市場劇烈波動等諸多理由,將課徵金融交易稅正當化。把「遏止投機」當做理由本身是可笑的,市場會直接明確的反應這種思維的荒謬:當時台灣十九天的崩跌,或者德法反對徵稅者擔憂的市場萎縮、資金的出走,甚至交易的地下化。

評論
  • 全國稅收總額達1兆7,646億元、超徵687億元,而投資率仍低及失業率仍高,如果加上無薪假屬於失業率一部份,國內失業率已經竄升至5.5%,而不是4.3%,馬政府似乎搞不清楚目前台灣就業環境仍嚴峻,投資率仍低迷。
  • 稅收公平正義而言,要先看稅收支出給誰,如果軍公教占稅收支出占70%最大,應該要先調高軍公教綜合所得稅才公平,總不能一再用健全台灣政府財政之名持續欺騙全國人民 , 大幅增收勞工與雇主稅金,卻一再隱瞞國家財政真正問題: 軍公教人事及退休經費負擔過重 。
  • 房屋部份有奢侈稅既可,實價科稅恐怕造成房市崩盤,經濟衰退,以美國房市崩盤造成經濟衰退及消費指數下降程度,又逢歐債危機未除,不宜躁進增稅。由台灣總房貸 4.8兆貸款,可承受之房價跌幅約 35%,一旦,跌破35%重要價位線,就會造成銀行虧損之風險,客戶付不出貸款時就轉成銀行虧損大拍賣,造成房市崩盤,進而形成類似美國之金融風暴。
  • 我也不贊成證所稅 , 因為對台灣資本市場與投資環境沒幫助,如果抽證所稅賠錢是否也退稅 , 台灣資本市場與投資環境本來就比較差,一旦徵證所稅股市大跌散戶最倒楣,投資率會極速下降及失業率會上升 , 未上市及興櫃會籌資困難,許多公司倒閉,許多勞工會失業 , 台灣還這麼多人期待有工作,就是你馬政府財稅政策無法刺激有錢人投資,造成投資率不足,以致勞工薪資緩漲,今日請不要再用健全台灣政府財政來欺騙勞工與人民,所謂健全台灣政府財政只不過是多收稅養更多軍公教人員,尤如希臘一樣養一堆軍公教人員,投資率及經濟成長不足形成高負債 , 勞工要搞清楚 , 所謂健全台灣政府財政只不過是多收稅養更多軍公教人員,勞工與雇主根本分不到任何福利,勞工與雇主由政府得到之福利是我們繳的退休金及勞保金,政府由稅收補進去已經降到小於5% 。
  • 政府首要任務:改善投資率及失業率,如何應付歐債經濟衰退危機;徵富人稅、暴利稅都是屬於緊縮經濟,也不會有什麼社會正義,因為台灣稅收80%都是支出至軍公教人員及交通建設身上,美其名政府軍事費用其實超過80%軍人薪資與相關費用之支出,徵富人稅應該加上減稅獎勵條款如在台灣投資一新創公司養100名員工,增稅部份可變成刺激投資率及就業率之減稅關鍵因素,台灣現在是缺投資率及就業率,以台灣公債利息這麼低,外債這麼低,根本不是減債最佳時機。
  • 總之,台灣 ECFA 利多才真正開始,但遇到歐債危機,德國裁取歐洲緊縮開銷之策略,將重創台灣第一季GDP成長率 , 第一季投資率會降新低,多少人期待政府能讓經濟成長率提升至5.0%  ,很可惜政府根本沒有刺激投資率之法寶,反而一步一步走上緊縮之路。由一月份許多公司衰退超過15%看出 ECFA 利多仍不敵歐債危機之衝擊,也就是說 ,台灣現在仍是缺投資率及就業率。
  • 台灣儲蓄率18年新高 投資率4年新低,所有數據是符合當今台灣現況,有錢人由於政府獎勵策略太少、投資未上市及興櫃公司賺超過 600萬就要科稅等稅制都直接間接造成 當今台灣投資率過低及勞工工作機會不多,存款過多利率低,反而會變像去投資連動債、房地產,造成金融問題。
  • 更嚴重問題是有錢人投資開公司創造就業率之稅率遠高於有錢人投資房地產,難怪薪資不漲、房價漲、失業率是四小龍最高。
  • 依目前台灣經濟現況,只要開放人民幣國內定存業務,銀行至少增加幾兆 人民幣國內定存業務及換幣利潤,就可以多產生幾百億稅收,怎麼可能稅收不足? 更何況台灣投資率是四小龍最低的,加稅結果會讓降低勞工工作機會 。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