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全球能源的趨勢 ( Global Energy Trend ) 分析

The following is the author's description of t...Image via Wikipedia

雖然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成長率很高,世界能源消費在2010年:超過5%的增長,能源市場結合起來,危機恢復和強大的產業活力。 能源消耗在G20飆升超過 5%,2009年略有下降2。2010年後, 這種強勁的增長是導致兩個融合的趨勢。 工業化國家,經歷了大幅下跌的能源需求在2009年,在2010年堅決收回,幾乎回來的歷史趨勢。 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電力市場遵循相同的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這表明沒有放緩跡象,2009年,繼續他們的強烈需求,對所有形式的能源。

2009年,世界能源消費量下降,第一次在30年(-1.1%)或130億噸石油(百萬噸油當量),因此在金融和經濟危機(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6%,2009年)。 這種演變,是由於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 能源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亞洲(4%)。 相反,經合組織,消費受到嚴重削減了4.7%,2009年和因此幾乎下降到了2000年的水平。 在北美,歐洲和獨聯體國家,消耗下跌4.5%,5%和8.5%分別由於經濟活動放緩。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 18%),因​​為其消費量大幅上升8%,2009年(從 4%,2008年)。 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來源(33%)儘管其市場份額已經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 煤炭張貼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在世界能源消費量:2009年,它佔 27%的總額。

據國際能源機構佔世界能源供應102569億千瓦時(1990年); 117687億千瓦時(2000年); 133602億千瓦時(2005年)和143851億千瓦時(2008年)。 世界發電量11821億千瓦時(1990年); 15395億千瓦時(2000年); 18258億千瓦時(2005年)和20181億千瓦時(2008年)。 相對於電源 20181億千瓦時的電力終端使用僅 16819億千瓦時,2008年歐盟 27國,包括:2 857億千瓦時,中國 2 883億千瓦時和533億千瓦時美國 4。 2008年能源使用量的人是在美國4.1倍, 歐盟的 1.9倍和1.6倍中東和世界平均水平的87%在中國和印度30%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8年能源供應的電源是石油33.5%,煤炭26.8%,天然氣 20.8%(化石81%),可再生(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發電和生物燃料)12.9%,核電 5.8%,其他4%。 石油是最流行的能源燃料。 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組合超過 60%的世界能源供應在2008年。


石油仍是最大能源消耗
首座離岸風力發電計畫將在下個月招標,國內風力機產業供應鏈,包含東元電機(1504)、上緯、台塑重工、中鋼旗下中鋼機械等具備風力設備及工程製造廠,可望成為主要受惠者,法人表示,未來風電商機粗估至少5,000億元,將成國內企業界未來發展新契機。

東元昨日股價收20.45元,上漲0.35元,成交1.15萬張。東元近年積極轉型布局風力發電整機組裝市場,去年發表台灣首座自製200萬瓦級大型風機,並與江西力德風電合資成立力德東元,確保東元綠能核心產品高效率馬達與永磁發電機的主要原料稀土供應無虞。東元風電有四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美國德州、江蘇無錫、福建漳州與台灣中壢,最大年總產能可產到500支風力發電機,以單支約1億元推算,可創500億元營收。

另外,大陸風力發電葉片樹脂市占率去年已達15至20%的樹脂廠上緯,積極切入下游的離岸風電開發,去年底與東元電機、台朔重工、中鋼機械等合組「台灣離岸風電聯盟」,將於彰化啟動台灣首座離岸風場計畫,上緯董事會也於上月通過成立「海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為台幣1億元,投入離岸風場開發。法人表示,經濟部為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積極開發離岸風力機,目標2030年前新增逾1,000支風機,台灣總容量將達4,200MW,發電量相當於3座核電一廠,預估將創造5,000億元產值,龐大商機將成國內企業界未來發展新契機。

經濟部長施顏祥日前表示,除在2020年增加450支陸上風力機,總容量達1,200MW外,也計劃2030年前在彰化、雲林及嘉義等外海海域,安裝600支離岸風力機,總裝置容量可逾3,000MW。

中國、印度能源需求激增

隨化石能源價格攀升,生質能源產業的發展成長迅速。工研院 IEK(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指出,由於需求仍將大於供給,未來幾年生質能源的產能將持續擴張,2015年全球整體產值可望達 533億美元。他表示,2006年全球生質酒精總產量 511億公升,生質柴油總產量65億公升,分別占全球汽油用量的4%、1%左右。從區域市場來看,德國的生質柴油產業領先全球,市占率高達 49%。而美國則在政策支持下,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產業並進,生質酒精去年更已超越巴西,成為全球第 1(市占率為 37%)。

他說,美國去年生質酒精、生質柴油總產量分別達183 億、10億公升,全球市占率分居 1、 2。每公升生產成本,生質酒精為0.26至0.33美元,生質柴酒為0.35至0.70美元,今年10月 E85生質酒精每公升零售價格為0.53至0.74美元,比汽油便宜 1成 5至 2成 5。

而巴西去年生質酒精總產量為 170億公升,市占率35% ,全球第 2。每公升生產成本為0.17至0.20美元,主要產品 E25每公升售價0.77美元,比一般汽油便宜約0.53美元。

由於生質能源的生產漸趨成熟,在巴西,「彈性燃料車」(Flex Fuel Vehicle, FFV)市占率已高達 8成2 。他表示,美國 FFV近年來也持續成長,目前已售出600 萬輛,2008年將有31種 FFV上市,預估市場規模約75萬輛。

至於亞洲,生質能源市場起步雖晚,不過張超群認為,部分東南亞國家擁有相對廉價的勞工,又具天然資源優勢,印尼為世界最大植物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為世界第 2大棕櫚油生產國、菲律賓則是世界最大椰子油生產國,這些都是驅動產業成長的因子,如能掌握出口至歐洲的商機,未來發展生質能源產業將極具潛力。


美國風力成本是越來越低
經濟部推動再生能源開發,在風力發電方面勾勒出規劃將風能開發由陸域延伸到離岸,預計2030年前設置千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將達4200MW(百萬瓦),相當於3座核一廠,其中包括離岸的600架風力機,風能產業鏈產值可望達5000億元以上。 經濟部長施顏祥今(18)日表示,目前風力的陸上發電成本已與一般傳統的石化能發電成本相近,各國也都相當看好未來海上風力發電的潛力,紛紛投入離岸風力的發展,而經濟部也已列為重點發展項目。

目前我國陸域風場共設置近300架風力機,累計裝置容量約530MW,預計未來可再設置約450架風力機,相當於1,200MW裝置容量,估計將在2020年前開發完成。

施顏祥指出,目前經濟部規劃先在2015年完成國內首座離岸風場開發,2020年完成開發淺海風場600MW,相當於120架風力機,由於目前以西部沿海地區較適合開發,因此後續將透過經濟規模區塊開發方式,在彰化、雲林、嘉義等外海海域,以每年新增240MW裝置容量的開發速度來推動,以逐步達到累計裝置容量3000MW,合計離岸共設置600架風力機。






分析
  • 石油能源需求仍是無法完全取代,這趨勢將造成越來越多農產品轉成生質能源,然而,生質柴油比傳統的石化柴油增加10%的氮化物排放;生質柴油燃燒產生的熱量比較低,所以引擎的馬力與扭力都會降低;生質柴油需要大量的植物來提煉,需要大面積的土地來種植,可能會衝擊糧食的供應,農產品長期處於高價時代將來臨;
  • 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組合超過60%的世界能源供應,而中國是全世界煤最大生產國,也是最大消耗國,預計至2015中國將消耗全球60%煤產能;
  • 如果以量計算,中國不管是石油、煤、天然氣需求成長都是最高,大幅發展高效率之替代能源是台灣很重要之方向,因為台灣風力成本是可以低於3/度;
  • 若中國、印度持續大幅用石油能源,全球石油價格將高漲;
  • 當石油能源枯竭時,石油能源占全球能源36.5%,其他能源很難取代;




由歐美主權債看未來歐美債息趨勢

The ten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and the...Image via Wikipedia

評級機構穆迪( Moody’s )昨調低西班牙主權評級一級,由「Aa1」降至「Aa2」,為投資級別第六級,前景展望仍為負面,意味有進一步降級機會,因該國重組銀行業的支出,將遠超該國政府預期逾倍,令財政壓力沉重的政府百上加斤。

銀行重組超支 恐拖垮政府

西班牙降級消息重挫近期走強的歐元,昨急跌1%,跌至1.38美元邊緣。西班牙10年債息及5年期信貸違約掉期(CDS)同告上升,曾高見5.53厘及2.56厘,分別升4及3點子。

原先西班牙預期,重組17家地區儲蓄銀行(cajas)的整體開支不逾200億歐元,即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GDP )2%;但穆迪指,相關開支將達400億至500億歐元,最惡劣情況更可能達1,100億至1,200億歐元。

西班牙央行在昨日歐洲收市後公布,國家銀行體系需要集資150億歐元,低於政府早前預期的200億歐元,而包括8間地區儲蓄銀行在內共有12間銀行需要集資。

評級機構通常對列入負面展望的國家進行3個月觀察後,再決定是否會作出評級調整,故穆迪本來可以最遲下周二(15日)才將西班牙降級。

不過,現今穆迪選擇於增資結果公布的同一日出手,西班牙政府難免對穆迪的決定感到非常不滿,一名財政部官員更稱,對穆迪行動感驚訝。但評級反映穆迪仍視西班牙國債為高等級投資項目,因該國評級較葡萄牙要高2級。此外,標普(S&P)及惠譽( Fitch )分別給予西班牙「AA」及「AA+」評級,但後者上周五已將該國列入負面展望名單。


意大利及西班牙成為歐債危機新主角,兩國債券孳息扯高接近7%高水位,與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被迫接受援助的水平看齊,市場似要測試歐盟解決債務危機的決心,分析指債息反映兩國達到「臨界點」。
意大利及西班牙成為歐債危機新主角,兩國債券孳息扯高接近7%高水位,與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被迫接受援助的水平看齊,市場似要測試歐盟解決債務危機的決心,分析指債息反映兩國達到「臨界點」。任期快將屆滿的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報章撰文,強調歐元是可靠貨幣,歐洲有決心解決危機。
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國債孳息率接近7%,接近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當初被迫求援的水平,反映市場在測試歐盟化解主權債務危機的決心。意大利10年債息升近7%,在周一再度創下自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曾見6.03厘。而歐元區財困成員國在債息升至7%之時,不能避免伸手求援。意大利經濟規模幾乎是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三國總和的三倍,但上周發行五年期債券時,借貸成本漲至三年來最高。西班牙公債殖利率上周亦升破6%。
特里謝強調歐元可靠

雖然今年上半年意大利借貸成本維持平穩,一度令外界相信,意大利經濟規模強大,銀行體系有能力抵擋市場衝擊。但如今情況已經改變,即將接任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表示,危機進入新階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盡快訂立希臘援助方案。分析表示,這對歐洲官員是一個警號。
即使意大利及西班牙不需要援助,但如果債市測試息差,市場波動會更大。意大利10年債息本月以來升1%,7月12日升至6.02%,創歐元面世以來最大升幅。債市分析員指出,如果西班牙及意大利債息升到7%水平,情況可能「無彎轉」,就算「自我感覺良好,問題都會快速變壞」。
不過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歐洲可以克服主權債危機,他接受《金融時報德國版》訪問時表示,歐洲當然可以處理這個問題,這不是技術的問題,是決心的展現,歐元未陷險境,仍然是一種可信的貨幣,並重申歐洲央行不會接受一個違約國家的債券作為擔保。


在歐債危機二部曲上演的同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針對提高舉債上限爭執不下,歐美財政體質日益惡化;相形之下,亞洲國家債信持續獲得調升,多數國家信用評等已處於投資等級,其公債殖利率維持高水準,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拉抬今年以來包括印尼盾、韓圜、星幣等亞幣,都有超過4%以上的漲幅。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本基金主要係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經理人劉蓓珊表示,透過亞洲高收益債券布局,不僅有機會獲得資本利得和利息收入,更可掌握亞幣升值所帶來的匯兌收益,在股市震盪下,可視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劉蓓珊指出,亞洲各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國家財政體質持續改善,經濟成長動能由出口逐漸轉向內需,國家債信評等持續獲得調升,部分國家如越南和印度的十年期主流債殖利率約10%,較低的國家也有將近4%的水準,遠高於美國和德國十年期債殖利率3.10%和3.01%(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2011/6/14),亞洲國家主權債具備債息收入高的優勢。

  除了債息較高,劉蓓珊亦指出,亞洲債券還有機會掌握利差水準擴大和升值的投資機會,由於新興國家升息不遺餘力,與成熟國家間的利差水準拉大,增加亞洲債券的投資價值,且部分國家放手貨幣升值作為取代升息的手段,包括印尼、澳洲、南韓和新加坡等國,今年以來兌美元的升值幅度一路放大,一旦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區放寬間,將導引一波亞幣升值的外溢效應,拉抬其他亞幣升幅更大,使得當地貨幣計價的亞洲公債獲得額外的匯兌收益。

  至於今年在香港積極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今年以來至6月14日為止,共計發行93檔,平均存續期間為2.2年,以存續期間來計算平均票面利率為1.77%,反映過多資金追逐下的債息水準還低於現行中國2年期存款利率的4.15%。劉蓓珊分析指出,香港境內的人民幣存款在今年四月底突破5000億人民幣,但香港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僅.12%,在人民幣投資工具有限下,人民幣債券仍吸引部份資金流入,近期中國開發銀行發行1年期人民幣債券票面利率為0.5%、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的3年期票面利率也僅1.1%,相較於一般亞債的高殖利率而言,人民幣債券缺乏殖利率的下檔保護,一旦經濟景氣狀況或人民幣升值趨勢不如預期,容易出現虧損。

  雖然少數人民幣債券發行機構祭出3~6%高利率吸金,但其實這些發行機構的信用評等相當低,甚至不需評等即可發債,已經在香港引發可能違約的爭議。此外,人民幣債券的持有者大多持有至到期,使得次級市場的交易量小,每日成交量不到2億人民幣,遠低於亞洲高收益債每日成交量約3.7億美元(24億人民幣),也可能有流動性問題;若以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而言,今年升值幅度僅1.96%,亦低於其他亞幣,讓人民幣債券投資空間大為失色,投資部位不宜過高。

  劉蓓珊認為,只要人民幣升值,亞幣「補升」行情往往更加驚人,這種預期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溢效應,將讓亞幣升值走勢欲小不易,透過亞洲高收益債基金所採取的複合式投資概念,可彈性布局以強勢貨幣(美元)發行的亞洲企業高收益債,抓住亞洲企業獲利契機,也可透過各國當地貨幣計價公債,在人民幣升值趨勢帶動亞幣同步走升下,同步參與亞幣升值優勢,如此均衡的配置亦可控制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雖然亞洲債券前景看好,但近期仍須留意油價和原物料價格走勢,以及通膨情況,可能造成亞洲信用市場波動,投資人仍需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衡量投資比重。


最近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壓力增加。基金業者指出,美國10年期公債報酬率深具指標意義,如果殖利率突破壓力區4%以上,很可能在年底直衝5%,則股市多頭可期。美國股市最近持續創高點,但新的公債標售情況不如預期,公債市場也一路走弱,10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去年底波段高點3.9%,上周收在3.95%。

康和投顧首席投資策略師鄧盛銘表示,美國公債疲弱,除了當地利率走勢上漲及利率趨勢向上以外,機構投資人看好美國經濟已逐漸走出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深淵,也是推升長債殖利率的原因。20年以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處於長期的下降軌道中,4%以上的壓力始終非常巨大。鄧盛銘說,一旦突破4%,可能會直逼2006年5%以上的水準。

依歷史經驗,鄧盛銘說,只要10年期公債殖利率衝到5%,債市將面臨很大的賣壓,相對來說股市則會從中受惠,因為這代表投資人已能接受比之前更高的無風險利率,反映市場資金價格的上揚。康和投顧分析,20年以來,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的企業盈餘報酬率(Earning Yield)只要接近10年期長債殖利率,而且之後長債殖利率能維持上揚趨勢,則標準普爾指數之後上揚的機率便提高。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盈餘報酬率再度趨近長債殖利率,如果後續殖利率仍繼續上揚,美股也將繼續保持上攻動能。如果10年期債息繼續處於3.5%至4%之間盤整,則美股大盤可能持續盤整的格局;反之,如果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不但沒突破4%甚至大幅下降,則美股大盤就有回檔的風險。

鄧盛銘認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視為股市的先行指標,建議投資人可持續觀察近期此數字能否有效突破3.5%到4%的長期整理區,作為股市操作上進出依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昨日發表報告呼籲人民幣升值,惹來中國高調反駁。國基會指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百分之三至二十三,認為加快升值對全球穩定非常重要。中國罕有地反駁,指匯改六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兩成二,更反指歐美壓低利率,資金湧入新興市場,是中國外匯儲備增至三萬億美元的主因。中國指匯改步伐仍會加快,重點是增強匯率彈性,擴大波幅。

  針對IMF首份中國「對外影響」報告稱,按不同方法計算一籃子貨幣,人民幣仍被低估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二十三,有關言論暗示並逼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面對外部批評浪潮,中國政府罕見的授權中國駐國基會代表發表一份長達六頁的聲明,隔空駁火。

  金融危機阻礙匯改

  中國駐國基會代表何建雄在聲明中寫道:「全球危機與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經濟的財政表現與支出結構造成負面影響。外部危機嚴重阻礙中國改革,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方面。」何建雄指出,國基會官員對匯率的評估報告忽略了「匯率波動趨勢」,以及中期有望落實的各項重新平衡經濟舉措。

  國基會在上述報告中指出,通脹、房地產泡沫及不斷減弱的貨幣控制能力,「對中國金融和宏觀經濟穩定構成重大威脅」,中國政府應促使人民幣升值來對抗這些威脅。國基會建議,中國應加快人民幣升值、上調利率、減少大型國企的優勢以及進一步開放金融領域,這些改革亦有助減少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摩擦。

  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創新高,繼周三突破六點四六關口後,周四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攀升至六點四五三六,較上一交易日上升五十六個基點,再創匯改新高。

  單邊升值預期存隱憂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整體仍呈「一面倒」升值趨勢,這種單邊升值預期吸引大量流動性涌入中國,給中國流動性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

  人民幣持續單邊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當中包括國際收支平衡並未明顯獲得緩解、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國際熱錢持續涌入、出口企業交易成本大幅上升、央行國內政策實施效果受到制約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認為,從長遠趨勢看,美國持續保持低利率政策,及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美元進入了一個長期貶值的通道。
  若人民幣升值幅度不能抵銷美元貶值幅度,那麼就會出現人民幣對美元升對其他貨幣貶的情況。

分析
  • 由於美經濟遲緩、失業率攀高、通膨不重,因此利率將持續低檔。
  • 而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違約風險提高,隨時債息將急升,投資債卷風險增加,資金持續移往黃金、亞幣、亞債市、股市,預計全球經濟仍緩慢成長,資金持續移動新方向將不變,後QE2之全球資金流動形態。
  • 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全球經濟仍緩慢成長,主權債值利率將升高,為了防此全球經濟下滑,歐美央行仍將壓低利率,因此存款利率與歐美主權債值利率距離將拉大,後QE2之金融炒家投機方向是否轉成借錢套"歐美主權債值利率-借款利率"是非常值得觀察,QE1及QE2之金融炒家投機方向是炒原物料,後QE2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美為刺激經濟持續低利率,我預估主權債值利率將升高,導致套息新方向。
  • 由西臘主權債風波看來,主權債不會違約之神話成為歷史,這對於債市投資人心裡影響很大,因為領債息不如領股息,如果主權債會違約倒閉,投資債市等於借錢給黑道本金會被吃掉,這是為甚麼單單 AAPL、人民幣、黃金大漲,投資人紛紛由歐美主權債跑到新低風險商品,移動之資金遠大於炒家力量,想炒美元與壓低黃金之炒家大鱷幾乎大輸,可見歐美主權債跑到新低風險商品之資金遠遠大於預估。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全世界 IPO 市場出現高檔?

Marketing MapImage by miss_rogue via Flickr
由全世界 IPO 金額數量發現全世界IPO市場 ( World Wide IPO Market Index ) 已經出現高檔振盪,總投資金額高點似乎已過,要注意第三季發行之金額,注入資金數量來判斷經濟遲緩情況。但是由美國 IPO ( US IPO Market ) 金額數量發現美國市場還在成長。

儘管The FTSE Renaissance IPO Composite Index 已經出現高檔振盪,美國 IPO ( US IPO Market ) 金額數量持續成長但仍然不夠,美國經濟刺激政策力道似乎不夠,談甚麼防止通貨膨脹調高利率還是太早。畢竟,新創公司是可以加速就業率之鑰匙,由2011富豪人數大漲8.3%計及財富總額迅速膨脹了10%來觀察,已經超過了以前2007年的峰值,就業率之鑰匙仍在政府對投資新創公司的獎勵投資條件。利用未來遺產稅刺激經濟投資激勵之優惠,將可以使富豪願意投資公司養人賺錢,經濟成長時失業率才易下降。


就以台灣而言,投資豪宅幾乎可抵減60%遺產稅,而投資新創公司卻不一定能賺錢,投資新創公司成功平均報酬超過300%,新創公司前三年雇用新員工成長率約200%,新創公司投資率上升失業率才易下降。但政府對於投資新創公司之獎勵之優惠真的是少之又少。只會抽稅之財政部對經濟成長與降低失業率是毫無幫助。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救失業之重點在於獎勵投資的減稅優惠上

Official presidential portrait of Barack Obama...Image via Wikipedia

近來一系列疲軟的美國經濟數據又向奧巴馬政府施加壓力,尤其失業率再次上升,更是將成為2012年總統改選中共和黨壓制奧巴馬的利器,并且看二戰后美國的歷史,當失業率高於7.2%時,總統連任的可能為零。綜合媒體6月14日報導,如果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想要說服美國民眾他有能力將美國經濟帶回正軌,有能力再掌美國政府大印四年,那么,他需要盡快制定出令人信服的創造就業計劃。

近來,美國的一系列疲軟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尤其是5月失業率升值9.1%,令人更加擔心美國會否接連發生第二次經濟衰退。并且民意調查顯示,人們十分擔心美國的經濟狀況,而共和黨方面更是以此為矛頭直戳民主黨軟肋,意在2012年將奧巴馬頂替下臺。大部分民意調查顯示,奧巴馬將在2012年的改選中打敗所有共和黨競爭者,但是遲遲不決的財政問題正在削弱他的領導勢力。路透與艾普索斯(Reuters/Ipsos)本月的調查顯示,60%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經濟處在錯誤的軌道上,汽油價格上漲,持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且住房市場仍然疲軟。

在13日進行的第一輪2012年總統改選候選人提名角逐中,共和黨候選人抨擊奧巴馬在管理美國經濟上的失敗。分析人士認為,處於領先地位的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成功商人的身份將勝過奧巴馬在經濟領域中的表現。縱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美國歷史,當美國的失業率高於7.2%時,沒有哪一位總統能夠連任成功。

奧巴馬政府艱難地找到了其經濟信條,不再將責任推到前總統小布什(George W. Bush)身上,因為這樣做并沒能令美國民眾信服地望著白宮的領導能力,轉而將重點放在美國所要面臨史上最大的挑戰上。

白宮稱,在回應最近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上,奧巴馬不會改變其經濟策略。白宮發言人柏莎琪(Jen Psaki)前一周稱,“上個月公布超出預期的就業數據的那天,總統所說的話與上個周五所說的沒什么不同。一個月前,他沒有因為一點點的勝利而沾沾自喜,現在更不會。”

她稱,奧巴馬將繼續研究美國經濟已經取得的進步以及還有哪些應盡而未盡的工作,這其中包括了美國制造業已經實現的增長,同時還要制定有效措施削減赤字,研究計劃刺激美國經濟增長。13日,奧巴馬在北卡羅來納州會見了由企業高管組成的就業委員會,該委員會給出了一些刺激就業增長的提議,包括簡化繁瑣的程序,增加貸款,加大能源效率型投資。

但是投票者要的是顯著的成效,因為共和黨堅持要削減政府支出,控制預算赤字,要通過另外一項經濟刺激計劃或者支出計劃,奧巴馬將在國會與共和黨進行一場艱難的戰斗。



在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領域浸淫多年的前職訓局就業服務組組長賴樹立,最近接任職訓局主任秘書,對民眾關切的失業率問題,他有獨到見解,認為唯有從源頭的教育制度改革著手,推動學歷認證雙軌制,才能讓人力供需逐漸趨向平衡,解決問題。

 賴樹立大學畢業後就進入職訓局工作,經歷完整資深,除未出任過外勞事務組組長外,職訓局主要的基層業務,他幾乎都接觸過,尤其近年他相繼擔任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組的組長,工作十分吃重。由於金融海嘯後,如何壓低失業率,就成為職訓局的最重要任務之一,面對從政院以下各級長官幾乎是每日緊盯失業率,讓原本下班後都會與同事打桌球健身的賴樹立,最近兩年幾乎沒有一天準時下班過,昔日熟悉的桌球也只好「封拍」,但他仍然認為,這份工作,讓他有機會貼近觀察失業問題,對於失業者感受的人情冷暖也有比其他人有更深刻的體會,因此甘之如飴。

 賴樹立直言,台灣近年失業率問題,有一部分肇因大學教育的供給多過需求,也導致大學生成為台灣失業率最嚴重的特定族群。只是大學教育供需失衡,絕非僅降低大學招生名額就可以解決,因為台灣重視文憑學歷的傳統觀念,導致即使能力相近,但是大學生與專科畢業生的起薪就是有所差別,父母自然捨不得小孩不唸大學。

 因此,要扭轉人人都擠大學窄門的觀念,就要從教育制度改革著手,德國實施的學歷雙軌制就是方案之一,因為技職體系與一般大學體系的畢業生,只要能力相近,就能夠有相同待遇與出路。儘管改革教育制度絕非簡單事,但是賴樹立只要有機會就會推廣他的想法,並藉著全力投入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體系,希望藉著一批批完成輔導、重新迎向職場的結訓訓者,讓越來越多人看見「技職出頭天」。

 賴樹立甚至身體力行,鼓勵不少親朋好友的子女都選擇技職體系就讀,甚至他的兒子若是想唸技職學校,他也不會阻止。他笑著說,在少子化的年代,考不上大學比考上大學更來得稀奇,大學畢業已經不是人生成功的保證,唯有一技之長,才是變動的年代足以安身的保證。


誰算有錢人?他們過得怎麼樣?他們到底把錢都投到什麼地方去了?

你很可能會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感興趣。

你也許想知道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誰的日子過得不錯?或說富人都怎麼理財?說不定你還能從中學上幾招。

當然﹐你也有可能只是好奇而已。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請你看看咨詢公司凱捷(Cap Gemini)和美林財富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Wealth Management.)聯合發佈的年度最新《全球財富報告》(World Wealth Report)。跟往常一樣﹐這份報告十分吸引人。

如今﹐富豪不光是以人數計超出以往任何時候﹐而且在財富總量上也堪稱歷史之最。可投資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數去年大漲8.3%﹐至1,090萬人﹐其財富總額迅速膨脹了10%﹐至42.7萬億美元﹐超過了以前2007年的峰值。經濟不是衰退了麼?哪裡有什麼衰退!

北美高淨值人士擁有的資產額達11.6萬億﹐大漲了9%。亞洲富豪的淨資產超過了歐洲富豪﹐躍至世界第二的位置。

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表現更為突出﹐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財富總額去年大漲了近12%。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都可以去給富豪當男管家或女幫傭。這簡直就是英國電視系列劇《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真實再現。真美好哦!

那麼﹐富豪到底把錢都投到哪裡了?答案竟然是﹐撤出對沖基金﹐重新進入股市。

那些黃金大泡沫的說法可信嗎?我要說﹐全是胡言亂語。據最新調查顯示﹐富豪只把其財富的5%投入可替代投資品中﹐這類投資品既包括黃金和大宗商品﹐也包括對沖基金。這一比例低於2006年的峰值10%﹐甚至低於2009年末的6%。另外﹐在可替代投資品中﹐22%的資金都投向了大宗商品。也就是說﹐大宗商品投資僅佔富豪財富總額的1%。

我之前說過、現在還想再說一遍的是﹐如果真像我不斷聽到的那樣﹐我們確實處於“黃金泡沫”中﹐難道不應該有更多的人擁有黃金嗎?投資公司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的Charles de Vaulx等一些真正精明的投資者堅持認為﹐無論何時﹐每人都應有約5%的資金放在黃金當中﹐但是﹐就連富豪對黃金的投資也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


金融環境

根據歷年國際競爭力評比報告,整體而言,台灣極具國際競爭力與發展潛力,其高度競爭力與創新能力,係源自優異的科技基礎建設與優秀之人力資源。國際貨幣基金(IMF)2010年4月就台灣201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將躍增6.5%,居亞洲四小龍之冠。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於2009年9月發布「全球競爭力排名」,在133 個受評國家中,我國排名12。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10年5月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將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70分,全球排名第4名,較2009年相比進步1名。而在2009年世界銀行於9月公布之「2010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0)最新評比結果,在183個受調查國家中,台灣經商容易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排名46。這些都是台灣總體競爭力提升的最佳佐證。

台灣科技業與製造業具競爭優勢,是全球第二大資訊硬體生產國。半導體、光電、資訊、通訊等產品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晶圓代工業產值占全球67.4%,與下游的封測業,皆位列全球第一。台灣21.5%全球產值的IC設計業與高比重的TFT-LCD產值均居世界第二,以及PC產品產值居全球第三位。由國際各項評比指出,台灣不單目前經商條件優異,展望未來經商環境亦有高度評價。經濟學人智庫 EIU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國家預測」報告指出, 2008至2012年台灣經商環境排名亞洲地區第5,在全球60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8。
台灣所具備的良好投資環境,是經濟強勁成長的支持力量。台灣亦是投資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的關鍵入口。

台灣政府致力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具國際水準的金融環境,以支援國內各產業的發展。同時,台灣亦積極 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優勢,協助台灣邁向亞太金融中心的目標。其重點在於讓台灣成為亞太的集資中心及資產管理提供者。透過更嚴謹的公司治理、與國外簽訂資訊共享合約、加強取締 內線交易、改善金融機構的懲戒制度、推廣創新的金融產品等措施,台灣的金融業已逐漸與世界接軌,達到國際水準。
銀行業

台灣整體社會的資金動能相當充沛,2009年儲蓄率達28.1%,「超額儲蓄率」升高到11.3%,創22年來新高,且台灣的銀行存款總額達新台幣27.1兆元。2009年,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及租賃業產值占GDP比重15.5%;同時,台灣對外持有之國際投資部位總額達8,778億美元,亦創歷史新高,台灣的銀行從事金融服務之零售與批發,服務範圍廣泛多元化,其中包括存款、抵押貸款、信用卡、貿易融資、企業財務管理、籌資活動、證券承銷。許多世界級企業龍頭肯定台灣 市場的發展潛力。
外匯

2010年4月,台灣外匯存底高達3575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四,相較南韓及菲律賓的外債占GDP比重接近40%,台灣外債比率在25%以下,顯得相對安全。而台灣的銀行體系在2009年貸款占存款的比率不到90%,與超過130%的南韓相對具有更充裕的存款,本國銀行逾放比1.6%,低於合理上限2%,資本適足率11.9%,高於合理下限8%,顯示對外支付能力良好。外匯由台灣中央銀行外匯局及指定銀行負責管理。台灣已大幅放寬其外匯管理制度。外匯交易金額超過 新台幣50萬元以上時,當事人須於交易銀行填寫申報書向央行通報。單筆匯款金額在新台幣50萬元以下者,可免填申報書。

分析

  • 台灣的銀行存款總額達新台幣27.1兆元,為甚麼民間投資率還這麼低?答案當然是投資激勵之優惠不夠。
  • 如今﹐美國富豪不光是以人數計超出以往任何時候﹐而且在財富總量上也堪稱歷史之最。可投資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數去年大漲8.3%﹐至1,090萬人﹐其財富總額迅速膨脹了10%﹐至42.7萬億美元﹐超過了以前2007年的峰值。甚麼美國民間投資率還這麼低?答案當然是投資激勵之優惠不夠。
  • 美國與台灣財政部是否有問題,既然美國與台灣都利用未來錢舉債刺激經濟,為甚麼不能利用未來遺產稅刺激經濟?只要沒有刺激投資激勵之優惠,富豪不投資公司養人賺錢,那來高經濟成長。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第二次金融危機的時機

Chart of the components of United States publi...Image via Wikipedia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 稱「CDS 」,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槓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槓桿」比例 是14.5倍。 破產原因:2006 油價高漲美利息調高超過4.0%,導致美國次房貸惡化, 2007 受到美國次房貸影響,就裁員1000多名了,結構債大量對他國發行,2008年,油價每桶漲超過120$USD,貝爾斯登出售水餃股後,雷曼的股價就跌了48%,第二季的財務表就虧了28億美元了,結構債持續大量發行,第三季的財務表又虧了39億美元,就在這一季,第三季的財務表公布的第五天就破產了。


就在雷曼兄弟轟然倒塌之前﹐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最後一個泡沫的頂點之時﹐華爾街公司賬本上的風險金融衍生品的價值達到驚人的183萬億美元。這是美國經濟總量的13倍。如果這聽起來令人覺得瘋狂﹐它確實如此。從那時起﹐我們恐慌不已地進行了四年所謂改革﹐並重歸財務審慎。那麼﹐現在這個數字又是多少呢?248萬億美元。我不是開玩笑。哈﹐多麼美好的時代!

槓桿率高到了瘋狂的地步。

還在找“信貸泡沫”嗎?我們正身處其中。每個人都知道聯邦債務堆積如山﹐也明白國會有可能不會提高債務上限。但這僅僅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今年一季度﹐美國公司總計借債5,130億美元﹐其借債速度是去年秋天的兩倍﹐當時公司債已經在飆升。渴望收入的儲蓄者幾乎會買入任何一只債券。難怪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大幅下跌。“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之類的話可以到此為止了。美國非金融企業整體深陷債務泥潭﹐債務規模高達7.3萬億美元。這創下了歷史紀錄﹐在過去五年中這一數字增長了24%。如果你再算上家庭債務、政府債務和金融部門的債務﹐債務水平至少高達50萬億美元。槓桿率越高﹐風險越大﹐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

實體經濟仍然蕭條。

第二輪量化寬鬆除了降低匯率並沒有什麼明顯功效。失業率遠遠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例如﹐就連勞工部文件中用小號字體做出的說明也都承認﹐每四個中年男人中就有一個沒有全職工作。真是令人吃驚!)。我們的經常項目赤字每年高達1,200億美元(自1990年以來一直沒有盈餘)。房價在下跌﹐樓市沒有復蘇。實際工資增長停滯。是的﹐生產力正在上升。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也抑制了就業機會的增長。


1. 我們還在總結上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美國房地產泡沫真的是由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社區再投資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和“自由派”等造成的嗎?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這樣講。我不禁要問,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西班牙也曾有過巨大的樓市泡沫呢?那竟然也是美國國會少數黨成員弗蘭克造成的嗎?如果是,他是如何操作的呢?愛爾蘭、英國、澳大利亞的巨大房產泡沫又是怎麼回事呢?全是弗蘭克所為?東歐和世界其他各地的泡沫呢?我簡直要笑出聲了,然而數以千萬的人們目前都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這種說法之所以受到推崇,其目的就是掩蓋真相,讓真正的罪魁禍首可以逃之夭夭。這種辦法很奏效。

2. 無人被查處。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首席執行長富爾德(Dick Fuld)和金融公司Countrywide首席執行長莫茲羅(Angelo Mozilo)等高管及其他很多人在“觸礁”前,早已套現了數億美元從而“安全著陸”。貪婪的貸款機構和狡猾的抵押貸款機構輕易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不義之財。然而,這些人不僅沒有入獄服刑,甚至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他們安然無事,逍遙法外。一般來說,在2000年至2008年期間,你越不守規矩,享受到的待遇就越好。所以毋庸置疑,下一幫人還會這麼幹。


分析
  • 所以,五訊息值得注意, 1. 通膨, 2. 有商品超漲, 3. 利息調高於3.5%, 4. 金融公司大量裁員, 5. 結構債大量對他國發行。
  • 雷曼兄弟破產之前兆是油超漲,聯儲將利息調高於4.0%,導致美國次房貸惡化及雷曼兄弟獲利不佳進而虧損。以上所有現像都有發生於雷曼兄弟上。
  • 不得不懷疑,美國有暗中之黑手再搞金融風暴。


Enhanced by Zemanta

全球食物價格趨勢

Phlobaphene is the red pigment present in the ...Image via Wikipedia

OECD與FAO聯合報告稱,食品價格未來十年預計將高於過去十年,因農產品產量下滑同時,需求不斷增長,且庫存重建之前,價格上行風險仍大於下行風險。

綜合媒體6月17日報導,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聯合發布的年度農業前景報告中表示,食品價格2011到2020年預計將高於過去十年,因農產品產量下滑同時,需求卻在增加。該報告稱,全球農業產出2011年到2020年期間預計將年增1.7%,遠低於2.6%的過去十年增速,其中,多數農作物的產量增速都將放緩,含油類作物與顆粒類谷物放緩幅度最大,因此重要農作物的產量增幅放緩也將繼續令國際食品價格漲勢承壓。2011年農作物收獲狀況十分關鍵,但重建市場供需平衡還需一段時間。在農產品庫存重建之前,仍具有很高價格上行風險。

FAO數據顯示,食品價格2月已漲至歷史高位,芝加哥玉米期貨過去12個月上漲73%,小麥上漲48%,大米上漲27%。

芝加哥玉米價格6月漲至歷史高位,因玉米作為食品、飼料以及酒精原材料的需求已超出產量增幅,且原有庫存也在減少。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全球玉米庫存2011年到2012年度預計將連續第三年下滑,并創5年來低位,因需求將達到歷史峰值;全球大豆庫存預計將連續第二年下滑,并創18年來低位。

而FAO預計全球人口2050年將從2010年預期的69億人增至92億人,這將需農產品產量相應增加70%。

OECD與FAO在報告中重申此前預期稱,扣除物價因素的農業大宗商品價格2011到2020年將高於過去十年。

報告稱,其實,農業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有積極一面,即刺激該領域投資增加,來提高產量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而過去幾十年農作物實際價格不斷下滑。但農業大宗商品價格預計將在短期內從2011年的歷史高位回落,因收獲季節將至,產量增加抑制了相關農產品價格漲勢。

該報告還預計,玉米均價2011到2020年預計將較過去10年上漲20%,家禽價格同期將上漲30%。而現有已有農作物生產成本上漲、產量增幅放緩的信號出現,因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水與土地利用壓力也在加重。并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也已向食物鏈傳遞,目前全球諸多國家出現食品價格通脹趨勢,降低了貧困人口的購買力,并加劇了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與食品安全的擔憂。

而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除農產品與能源市場關聯程度不斷加強之外,最重要原因還是不可預測的天氣狀況。2010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大火與干旱、美國的過量降雨均表明天氣因素對市場走勢的影響程度,而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因收獲減少而出現的產量下滑則是農產品國際價格波動的首要原因。盡管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仍不確定,但氣候變化確實在改變天氣模式。

報告稱,未來農產品價格上漲風險將高於下行風險,天氣因素導致的產量波動預計成為農產品未來價格波動的關鍵助推器,而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機活動近期內將可能放大這種價格波動,盡管尚無決定性證據證明對長期價格波動的影響。該報告還指出,東歐、亞洲以及拉丁美洲地區的人均食品消費2011到2020年預計增長最快,其中,對植物油、糖、肉類以及奶制品的需求增幅最大,因這些地區人口經濟收入顯著增長。人口增加與中印兩國收入增長都將強勁支撐大宗商品需求增勢。

而撒哈拉南部地區的食品缺口預計將擴大,因該地區的人口增速已超出國內食品產量,若未來無法實現供需平衡,必將帶來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壓力。全球以及多數貧困國家的人均收入預計將增長50%,食品需求增幅勢必將更大。伴隨收入增長,人口飲食結構也將改變,未來10年肉類與奶制品的人均需求將增長,而小麥需求將下滑。

另外,作為酒精原料等的農產品使用規模也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因高油價將刺激生物燃料需求進一步擴大,且部分國家已開始鼓勵生物燃料的使用。2020年,包括玉米在內全球顆粒谷物產量的13%、植物油產量的15%、蔗糖產量的30%預計都將用於燃料制造。受越南出口增長影響,大米貿易2011年到2020年預計將增長,且越南屆時將可能超過泰國成為全球大米最大出口國。巴西2010年預計仍將是最大食糖出口國,而中國則將成為食糖最大進口國。

俄羅斯與其他前蘇聯國家可能將繼續在小麥與顆粒谷物出口市場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預計俄羅斯、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出口總量2020年將占全球小麥貿易的30%,而過去十年為18%。美國在全球小麥貿易市場中的份額屆時將從25%下滑至18%。

盡管阿根廷與巴西的大豆強勁增勢已終止,但該地區的含油作物、谷物以及牲畜產量將繼續穩固增長。


極端的氣候在全球發威,世界糧食主要產區陷入「水深火熱」,食物價格飆升的情況蠢動。

雖然目前還不到北半球農作物主要生長季節,但由於美國玉米存量逼近15年低點,玉米期貨價一年來飆漲一倍,小麥價格也比去年同期成長55%。聯合國警告,全球食物成本4月繼續上揚,過去10個月來有九個月上漲。商品支出增加,也迫使麥當勞等食品製造商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Rabo AgriFinance食物和農業研究部門副總李代爾預測,如果情況惡化下去,玉米有可能漲到每英斗8美元的天價。

國際小麥價格高漲,國內麵粉漲聲再起,麵粉廠商昨(10)日接獲麵粉公會通知,6月1日起,每袋22公斤裝的麵粉將大漲30至60元不等,屆時高筋麵粉將調高至680元的天價,刷新國內麵粉售價新紀錄。

行政院副院長陳昨日表示,未來即將面臨的糧食危機,將是「安靜的海嘯」。農委會將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期望我國糧食自給率2020年能提高至40%,與日韓相當。美國路易斯安那和田納西等州正與洪水搏鬥,因雨水過量,玉米種植速度只有去年的一半。但在此同時,堪薩斯州的小麥田遭受199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侵襲,德州農人也殷切期盼天降甘霖。

但在此同時,西澳和中國的農作物同受大旱威脅,法國和德國的乾旱天氣,以及英國遇到至少352年來最熱的4月,都嚴重威脅歐盟的農作物收成。不到一年前,俄羅斯三分之一小麥遭50年難得一見的大旱毀掉、導致全球食物價格飛漲,如今看來,情況有重演的跡象。

中國大陸北方旱象也有擴大跡象,尤其以河南及安徽最為嚴重,安徽小麥受旱面積超過六成,加上全中國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較去年增加34.4%,4月小麥及玉米等糧價持續上漲。


Enhanced by Zemanta

黃金產量趨勢 ( Gold Production Trend )

Gold Key, weighing one kilogram is used to acc...Image via Wikipedia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崔建國昨(15)日表示,最近幾年中國的黃金需求呈現爆量增長,為滿足市場需求,預期中國今年黃金產量至少會比去年增長10%以上。路透報導,崔建國昨天在礦業與財富論壇上表示,近幾年中國出現的黃金投資熱潮仍在持續發燒,讓中國的黃金需求仍處於供不應求的「井噴」階段。

 他並預期,由於推動金價上漲的因素並未改變,下半年國際金價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此外,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元波動、歐洲債務危機以及利比亞動盪局勢等因素,都將推動金價上揚。市場人士則分析,黃金中期前景仍看漲,但中國嚴峻通膨問題、歐元區債務危機以及美國和中國經濟放緩、美國債務上限等問題,將導致黃金走勢動盪;經濟憂慮可能導致股市和商品的大量清倉,促使投資者轉向避險資產,從而推升金價。

 中國最大國有黃金生產企業-中國黃金集團稍早曾表示,去年中國黃金消費量為571.5噸,高出產量176.62噸。預計3年內中國的黃金年產量將達400噸,需求在700噸。2007年中國超越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產金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第2大的黃金消費國,僅次於印度。自2004年以來,中國每年都在提高黃金產量。2009年中國黃金產量為313.98噸、2010年中國黃金產量達340.88噸,較上年增長8.57%,再創歷史新高。

 昨天,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黃金國際發布公告,表示其在中國內蒙古的長山壕金礦,在4、5月實現了礦產金25,385盎司,超過2010年同期的13,324盎司,激增長將近1倍。因此,中國黃金國際將長山壕金礦今年的目標黃金產量,由12萬盎司提高到12.5萬盎司。中國黃金國際的控股股東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後者在中國黃金協會所評出的2010年度中國黃金銷售收入、礦產金10大企業中,雙雙排名第1。



道瓊斯通訊社報導,俄羅斯黃金工業家聯盟6月29日公布,1-5月的黃金產量為59.1公噸或190萬盎司,較去年同期增加9.2%。其中,金礦商的黃金產量年增11.21%成為49.508公噸,來自廢金屬回收的黃金產量年增15.32%成為3.661公噸,來自冶煉以及其他金屬企業的黃金產量則是年減7.48%成為5.936公噸。俄羅斯是全球第五大黃金生產國,該聯盟預計今年俄羅斯黃金產量可望自去年的201.3公噸增加至205-207公噸。

波灣媒體《Emirates 24|7》6月29日報導,科威特財金中心(Markaz)資深研究副總拉格胡(M.R. Raghu)認為,金價至年底以前將達到每盎司1,700美元價位。拉格胡表示,金價去年總共上漲30%,而今年至今只上漲5.5%,他認為金價全年應可以有20%的上漲幅度,至年底應還有15%左右的上漲空間,預計可以達到1,700美元價位。
拉格胡表示,在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脆弱、歐洲深限債務危機,以及亞洲國家通膨持續攀高等因素的影響下,金價仍有上漲的空間。且不同於白銀或石油等商品,金價的波動與其他商品相比要小得多,將令金價具備持續上揚的潛力,這主要是因為黃金的持有者非常廣泛,包括個人、機構、避險基金乃至於中央銀行等。


全球各大黃金礦業​​公司警告說,儘管金價已飆升至創紀錄的每盎司1100美元以上,但未來數年內,全球黃金產量仍很可能恢復長期下降的趨勢。金價近期上漲,上週創下歷史高點每盎司1122.85美元,其主因在於美元疲軟,以及隨著投資者尋求購買實物資產以躲避金融危機,巨量資金流入以黃金為基礎資產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分析師們昨天表示,在價格上升、產量停滯多年後,黃金產量在今後一年有足夠的增長空間。 這一點和美元的任何一次反彈都可能導致金價出現回調。


不過,更長期的供應制約可能對金價構成支撐。 “供應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但總體來說應會對價格提供支撐,”貴金屬諮詢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的高級礦業分析師威廉·坦卡德(William Tankard)說。GFMS估計,2009年全球黃金產量將上升3.7%,達到2502噸,增量部分將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強勁產能。 坦卡德說:“但這只是黃金產量下降趨勢的一個中斷點,而不是要轉變為長期上升趨勢。”

蘭德黃金資源公司(Randgold Resources)首席執行官馬克·布里斯托(Mark Bristow)說,短期內任何礦山的產量增加都將是“人為的”,源自因高價而重新啟動的邊際項目。 “我們將看不到多少使產能保持活躍的金價回調,但在根本層面上,金礦儲量基礎的質量和數量均在走下坡路,” 布里斯託說。

分析
  • 以人民幣國際化、美債、歐債泡沫化趨勢看,未來10年黃金仍是保值主要商品。
  • 再以世界產能持續下降,中印黃金需求持續增加,黃金價格長期高檔可能性很高。
  • 黃金價格未來一年決定於歐債、美債是否持續增加與惡化,全球央行以黃金避險之比率及印度、中國需求。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人民幣國際化方向

The Back of One Yuan Bill of RMB, 5th VersionImage via Wikipedia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並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的功能,即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衡量一國貨幣國際化程度的標準有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三方面:一國貨幣貿易結算功能的國際化、金融交易職能的國際化、價值儲備職能的國際化。即實現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職能。要讓人民幣成為區域性投資貨幣,前提是必須要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目前我國人民幣僅在經常項目下實現了自由兌換,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還沒有實現。
2010年初,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外匯局將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有序拓寬對外投資渠道,協調推動跨境人民幣金融業務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0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2010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逾5000億元,約佔同期對外貿易總額的2%,較2009年增長了約48倍。截至2010年末,境外企業在試點地區共開立人民幣結算賬戶逾1800個,賬戶余額近500億元。2010年6月以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內試點地區由上海和廣東省的4個城市擴大至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外地域由港澳、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擴大至所有經常項下,出口試點企業由試點初期的365家大幅增加至67724家。《報告》指出,未來將從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中的作用、推動人民幣標價產品市場開放發展等方面繼續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


新華網三亞4月14日電(記者鄭瑋娜 賀萌)在金磚國家領導人見證下,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成員行14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共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

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說,這對進一步促進金磚國家的務實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巴西開發銀行、俄羅斯開發與對外經濟活動銀行、印度進出口銀行和南非南部非洲開發銀行等五家成員行將在以下四方面加強合作:

——穩步擴大本幣結算和貸款的業務規模,服務金磚國家間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積極開展項目合作,加強金磚國家在資源、高新技術和低碳、環保等重要領域的投融資合作;

——積極開展資本市場合作,包括發行債券、企業上市等;

——進一步促進成員行在經濟金融形勢以及項目融資方面的信息交流。

陳元說,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去年4月15日正式成立。一年來,各成員行相互合作交流,通過開展項目融資與貿易融資,積極推進金磚國家在投融資領域的務實合作,對推動成員國經濟發展和經貿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哈繼銘表示,像中國這么一個大國,貨幣國際化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最主要的是更多的好處,比如可提高國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使國際儲備貨幣分散化等;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已經具備。

據經濟參考報7月4日報導,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新浪財經和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新浪·長安講壇第196期日前召開。論壇特邀專家、高盛(中國)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哈繼銘發表題為“人民幣國際化路徑探索”的主題演講。哈繼銘在演講中說,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已經具備,而且進行國際化可以給中國帶來多方面的好處。更重要的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當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謂正當其時。


什么是人民幣國際化?哈繼銘借用時下流行的電影語言來形容,叫“讓人民幣飛”。所以,所謂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讓人民幣飛得更高更遠。

他表示,有的企業趁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想辦法讓人民幣流出境內,在外面套一個比較低的利息再讓它流入境內,或者說是為了規避國內宏觀調控可能帶來的貸款上的收緊影響,而將人民幣流出去,這都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衷。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能夠讓這個貨幣出去之后,在境外繞好幾個圈,成為在境外貿易上的交易工具,成為投資上的主要貨幣之一,甚至是一種結算的工具。

如果說國外的央行能夠把人民幣作為它的外匯儲備之一,就更加理想。一旦人民幣進入一個國家的央行里面,它就跟基礎貨幣掛上了鉤。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基礎貨幣在負債方,包括央行的存款和現金,在資產方它就是外匯儲備和國內信貸。如果人民幣成為外匯儲備的一分子,跟基礎貨幣掛上鉤,它就可以通過基礎貨幣,通過貨幣乘數,影響該國的整個經濟。

探討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概念之后,哈繼銘繼續談到人民幣國際化命題成立與否的問題。他說,這個問題其實在幾年前,尤其是在2008年、2009年的時候,我曾寫過不少這方面的文章。但是直到今天,在這方面的認識還不是很一致。有的人認為,人民幣何必國際化,國際化又有什么用處呢。甚至有的人認為我們是不是具備了國際化的條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很低,這樣的國家發行的貨幣能國際化嗎?一般有儲備貨幣的國家,就是它的貨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國家,無論是美國、歐盟、英國、日本,人均GDP都比中國高很多。

對此,哈繼銘強調,一個國家的貨幣能不能國際化,并不在於這個國家人均收入的多少,而是主要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本國的總體經濟規模、通貨膨脹率、匯率的穩定性或者波動性、國家金融市場的規模。

經濟規模越大,這個國家的貨幣就越有資格成為儲備貨幣。如歐元的崛起,就跟歐共體的形成有關。日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也是跟它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經濟騰飛有關。英國那是歷史遺留問題,它過去曾經經濟規模很大,所以英鎊也一直是儲備貨幣。

今天,中國的GDP哪怕不用購買率評價來衡量,單用市場匯率來計算,也已經排到第二位,超過了日本。經濟總量已經從1978年改革初期的占全球1.8%,到了去年占全球9.3%。

出口總量中國更是全球第一。如果經濟規模用凈出口來衡量,中國已經從1978年占全球的0.8%,到今天占全球的12%。而且在亞洲區域內,對許多周邊國家來說,中國是最大和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當之無愧的出口最大國。

再看另外幾個指標是不是滿足成為儲備貨幣的條件,比如通貨膨脹率是不是過高。一個國家如果通貨膨脹率過高,那它的貨幣就很難成為儲備貨幣,所以通貨膨脹率一定是要溫和的。

中國過去十年的通貨膨脹率平均是1.56%,比美國還低,比歐元區和英國也低,當然比日本高,因為日本是通縮的。所以從通貨膨脹率指標來看,中國也夠資格。

從匯率波動指標,匯率標準差來看,中國過去十年平均是0.14,是相當穩定的。當然后五年匯率有一定的波動,而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盯住了美元,美元跟其他貨幣波動造成了人民幣的波動,但總體來說人民幣匯率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不像有些拉美國家,匯率幾年可以升值很多,又在幾年內可以貶值很多,那樣的國家可能經濟規模很大,但它的貨幣很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另外,談到資本市場的情況。中國的股市這幾年規模在不斷擴大,排名在美國之后,和英國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從這四個條件來看,人民幣基本上都滿足成為儲備貨幣的條件。“所以我覺得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具備了可行性的。”哈繼銘說。


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央行前行長)戴相龍26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是「理所當然」的事。他並預計,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大概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戴相龍說,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十分之一,外匯儲備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債權國,「這樣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於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也是有利的。」

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戴相龍認為,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經常項目可兌換為基礎,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第二個階段,擴大對境內外合格投資者投資聯動,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使人民幣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資貨幣;第三個階段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在戴相龍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是有數量標準的,量變才能質變。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關鍵一步是「要達到世界儲備貨幣的一定比例」,他說,「這個比例應該是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比如10年以後,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達到15%,世界儲備貨幣中人民幣就占到15%,這才算得上真正的儲備貨幣。」

要完成人民幣國際化的「三步走」,戴相龍認為,需要15年到2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希望到2015年人民幣應該成為SDR(特別提款權)的重要貨幣。」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一旦成為SDR籃子貨幣,將使人民幣在交易市場廣泛使用。在目前的SDR一籃子貨幣組成中,只有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

戴相龍表示,中國過去的金融改革主要是防範風險,今後,改革的重點應轉入國際化,圍繞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行利率、匯率改革,使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走向全球。

他同時提出,中國應大力發展香港等地人民幣離岸市場,並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分析
  • 我認為中國應加速發展香港等地人民幣離岸市場,並到2015年把人民幣成為區域性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
  • 太晚實現反道失去人民幣成為區域性儲備資產之誘因。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8月到期的美元國庫券測試美元強度及後QE2之策略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stands with Federal R...Image via Wikipedia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如美國債務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財政部設定的最後期限前上調,美國主權債評等將被置於負面觀察名單中。屆時美國各州和市的評等將受到影響。惠譽表示,如果財政部不能在8月15日到期時支付票息,惠譽可能將美國主權債評等置於"局部違約"檔。另外,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億美元國庫券不能全額被償付,惠譽將把相關債券的評等從"AAA"調降至"B+"。債務違約風險或成為美元面臨的最大威脅,美元反彈或遙遙無期。

美國公布了經濟褐皮書,褐皮書顯示經濟繼續擴張,但是步伐減緩,工資增長仍然溫和,房地產市場同樣疲軟,而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抑制了消費支出。總的來看內容并無多大新意,在褐皮書公布后股市略微下跌,而美元繼續持穩。


美國知名分析師梅勒迪斯·惠特尼在2010年12月份曾預期美國將會有50至100個市政債券將發生違約,涉及違約債務金額將達到數千億美元,從此惠特尼成為了詆毀者最常攻擊的目標之一,他們聲稱惠特尼極大地夸大了地方政府財政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在周三再次接受CNBC采訪時,惠特尼堅持了她的預期,盡管她表示,債務崩潰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美聯儲褐皮書稱,12個地區聯儲的報告顯示,自上次報告發布以來,經濟活動總體上持續擴張,不過為數不多的一些地區顯示經濟活動有所減緩。

褐皮書稱紐約、費城、亞特拉大和芝加哥聯儲地區成長放緩,但達拉斯聯儲報告成長加速。許多地區5月制造業成長放緩;消費者支出持穩,但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支出意愿;日本地震導致的供應中斷令給經銷商的新車減少,令汽車銷售下降;5月房屋建造和地產銷售顯示出廣泛疲弱的狀態。褐皮書稱投入價格繼續攀升,尤其是大宗商品,基於原油的產品以及工業金屬等的價格;5月就業市場逐步改善,薪資增長溫和,具備特殊技能人才的供應出現部分短缺。

褐皮書對於美國經濟的樂觀看法與數名美聯儲高官的觀點相一致,令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復甦形勢的擔憂情緒有所放緩。這樣的市場環境將令美元獲得支撐。
  
堪薩斯聯儲(Kansas FED)主席霍恩(Thomas Hoenig)表示,盡管面臨沉重債務負擔,但美國經濟在各個方面均有所成長。
  
聖路易斯聯儲(St. Louis FED)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表現將於第二季度回暖的預期是合理的。另外,美國經濟并沒有疲弱到需要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地步。
  
對於進一步刺激措施一事,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二的講話也并沒有對其做出明確暗示,這意味著市場所魂牽夢繞的第三輪量化寬松仍然遙不可及。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表示,美元在金融危機期間受益於經濟衰緩的沖擊,但這樣的聯系可能正走向重點,因美國出現額外經濟刺激舉措的前景已極為黯淡。根據該行的數據統計,自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破產后,過去兩年來,美元漲跌大致與美國經濟數據呈反向態勢,但今年美元匯率隨弱勢經濟指標一并走弱。
  
在金融危機期間,美元因全球投資者尋求避風港的欲念而走強,但之后風險偏好情緒隨經濟復甦漸入正軌而升溫,美元也因此滑落--經濟刺激政策極大地鼓舞了市場人氣。

花旗集團駐紐約的外匯分析師Steven Englander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市場對於美國經濟數據疲軟利好美元的假設似乎過於武斷。在過去兩年中,美國經濟顯示出疲軟跡象時,政府往往會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應對。”

他補充道:“即便目前失業率仍高於9%,我們認為美聯儲不會再次采取2009年那樣的經濟刺激措施。”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美元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6.9%,并在5月4日觸及2008年7月以來的低點72.696。根據花旗美國經濟意外指數,美國經濟數據錄得2008年12月以來最差表現,2008年12月正是作為金融危機導火索的雷曼兄弟破產事件發生后的三個月。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十國集團(G10)外匯策略主管Jens Nordvig表示,因預計美聯儲(FED)仍將維持利率在記錄低點,美元弱勢料在今年持續,但若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則美元可能走強。Nordvig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在G10貨幣中,處於升息周期國家的貨幣,如澳元和加元兌美元的升幅預計將領先於其它貨幣。他認為,推動美元走軟的因素,諸如低利率,高企能源價格以及結構性疲弱的資本流動依然完好無損。不過Nordvig指出,弱勢美元的觀點面臨如下風險,即一旦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急速放緩,則高風險資產可能會遭受打壓。


國際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週三(6月8日)發出警告,美國債務水平不斷攀升,正接近爆發一場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羅傑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債務正在飛漲。在過去3年中,美國政府花費了大量金錢,而美聯儲不斷地印刷美元。可是下次再出現問題時,他們該如何應對?他們不能再令債務成倍增長,也不能再大量印刷美元,因此下次碰到的問題要嚴重得多。”

羅傑斯相信,即使國會與政府未能就上調債務上限達成共識,政府也不會在8月關門。 但他認為,政府需要大幅削減支出,特別是軍費方面的支出。

他說道:“美國在全球的150個國家有軍隊,這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我們在這方面的花費過於龐大。”他還表示,他持有中國股票,並認為人民幣較美元更加安全。

他指出:“美國債務正在飛漲,美國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最大的債務國,但沒有人再願意借錢給美國了。”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週三表示,如美國債務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財政部設定的最後期限前上調,將把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屆時美國各州及各市的評等將受到影響。

惠譽表示,如果財政部不能在8月15日到期時支付票息,惠譽可能將美國主權債評等列入“局部違約”檔。 另外,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億美元國庫券不能全額償付,惠譽將把相關債券的評級從“AAA”調降至“B+”。 但惠譽也表示,該機構相信美國最終將達成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羅傑斯對於美元地位發出警告稱,當英鎊失去了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後,英鎊貶值了90%,美元也將如此。

羅傑斯還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提出尖銳批評,稱其就任美聯儲主席以來“沒有任何一件正確的事情,只知道印刷美元。”他表示,在美聯儲6月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之後,美聯儲仍不會罷休,其仍可能會以新的名目印刷鈔票。


金融時報周一報導,美國一位匿名銀行高層透露,華爾街多家大型銀行都準備在8月減持美國公債,且減少依賴美國公債做為擔保品,以預防如果美國朝野之間無法在短期間達成提高舉債上限共識,可能在金融市場引發動盪。他們的策略是增加現金部位,以取代美國公債作為衍生金融商品與其他交易的擔保品,近而減少金融系統對美國公債的倚賴。

 這名銀行高層指出,「我們計畫8月初降低對美國公債使用,並增加手中現金以作為應急措施。」報導也指出,這此些華爾街業者只能做不能說。據了解,美國發行9.7兆美元公債,多數由全球投資者持有,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摩根大通估算,現有美國公債,將近4成約4兆美元作為附買回、期貨與交換市場的擔保之用。

 由於美國公債在金融系統扮演擔保品的關鍵角色,假設因舉債上限的爭議導致債務違約發生,後續在金融市場引發的動盪將很驚人。美債的頂級信評與流動性,意味它支持交易的成本也相對低廉。財政部曾經表示,法定的舉債上限如果無法調高,美國將在8月2日前出現債務違約。華爾街已經警告,該情勢將對金融市場造成嚴重問題。

 摩根大通高層主管,同時也身兼財政部貸款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札米斯(Matthew Zames),4月曾寫信給財長蓋特納,警告「債務違約將引發一波追繳保證金與擔保品折價率加大的浪潮,並進而導致去槓桿操作與放款大幅下降」。

 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贊助的美國財政部市場操作集團(The Treasury Market Practices Group)、紐約梅隆銀行與摩根大通都拒絕就此一報導進行評論。華爾街業者指出,「在美國逼近舉債上限之際,我們將持續關注流動性環境與適當的擔保品折價率。」

分析
  • 由美元ETF趨勢看出,美元反彈極可能結束了,既使再有反彈也不易太強。
  • Obama 經濟政策是要讓美國經濟成長,利率不能提高,美元仍需弱勢。
  • 全球各國央行為了降低美國主權債風險,逐漸調高其他貨幣及黃金比重,由德銀近期續買黃金可看出,以全球浮動資產比率,房地產占55%、債卷占25%、黃金占的比率0.9%,一旦,美債泡沫對全球經濟衝擊很大,其他貨幣及黃金反成主流,黃金占的比率0.9%很低,續漲成為今年重點。既使美元升息,只要美債無法降低,美元仍弱勢。
  • 匯率趨勢原物料與能源趨勢,FXA、SGG及新興股市將是資金重陣。
  • 勿相信美元升息美元會大幅轉強。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七月美股配息( US Stock Dividend ) 接力,低利時代之選擇

Various Federal Reserve Notes, c.1995. Only th...Image via Wikipedia
超低利率時代,許多人都在找尋報酬率不錯、風險低的投資標的,尋找配息安全之美股投資標的成為風潮,讓許多每月需要固定利息收入的資金趨之若鶩。

七月份我選擇幾個配息股來分析,配息股通常要注意
  1. 配息前較易漲,還是配息後較易填息。
  2. 大盤漲時之強度比較,可以比較美股ETF
  3. 財報與配息。


台灣人(及非美國人)在美國沒有社會安全號碼,當他們在美國的銀行或證券商開戶時,要填寫一份W-8BEN 表,來證明其外國人的身份。W-8BEN 表每3年需重新填寫一次,在一般的證券商會主動通知您到期重填,而且每家銀行或券商都會要客戶填一份,無論是否已在別處填過,這是因為各家銀行根據手上的客戶資料,各自向美國政府報稅。

  1. 投資美股的銀行利息,股票資本利得,都是不扣稅。
  2. 美股所配股息, 持有W-8BEN的外人會在配息當時就源扣繳30%稅,會直接從帳戶扣除,拿到手上的配息僅有70%。
  3. 美股ADR配股息通常不用扣30%稅,但有時會因該ADR本國家的稅制而有扣繳的狀況。
  4. 若未填寫W-8BEN表或者過期未補填,賣股票的資本利得會被扣30%稅。
  5. 每年3月底券商會寄一份 1042-S 表 1042-S 表會清楚紀錄去年整年度所配股息BOX 1: 01 不用扣30%股利稅(非美國公司) 06 有被扣30%股利稅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