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台灣在馬政府新稅制下,連續創台灣經濟季成長率世界衰退記綠,預估極可能落在全球倒數幾名 ( Taiwan GDP Growth Drop seems came from new tax rule issues )

主計總處再砍Q1 GDP至-0.84% 創逾6年單季新低!

主計總處今(29)日公布第1季未經季節調整實質GDP概估值為-0.84%,較2月預測數再下修0.20個百分點,也創2009年第4季以來單季新低,主計總處說明,主要是因為商品出口和資本形成成長不如預期,不過民間消費則較預測表現佳。

從外需來看,受到全球成長動能疲軟衝擊,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再加上中國大陸供應鏈自主化政策排擠效應持續、農工原料價格續呈下跌,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減12.11%(以新台幣計價減7.86%),除電子產品(-4.53%)和機械(-9.11%)外,其餘各主要品項均呈2位數減幅

主計總處指出,扣除物價因素後(出口物價指數跌2.98%),商品和服務輸出實質負成長3.93%,較2月預測值負成長2.36%顯然惡化。

而輸入方面,受農工原料價格下跌和出口衍生需求減少影響,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進口減13.99%(按新台幣計價減9.84%),不過國人出國人次增13.66%,帶動服務輸入成長,剔除物價因素後(進口物價指數跌6.31%),商品和服務輸入實質負成長0.94%,也較2月預測成長0.55%走弱。輸出與輸入相抵後,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負貢獻2.06個百分點。

內需Q1成長1.4% 貢獻GDP 1.22個百分點

從內需來看,寒流效應帶動服飾品等熱銷,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增2.85%,餐飲業營業額也增3.06%,再加上春節和228連假期間天候良好,提振國人出遊意願,推升主要觀光遊憩區前2月遊客人次增2.98%、高速公路通行費增2.58%,且國人出國人次增13.66%,國籍航空客運收入也增6.42%。因此,扣除物價因素後,主計總處概估第1季民間消費成長1.84%,比起2月預測值1.24%提升0.6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0.93個百分點。

不過,資本形成方面,由於製造業投資財指數減4.02%,加上營建工程續呈衰退,以及電子產品庫存持續去化,存貨減少,概估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實質負成長2.48%,大幅低於2月預測成長0.94%的預期。

主計總處指出,併計前述各項和政府消費成長5.51%後,總計第1季國內需求成長1.40%,對經濟成長貢獻1.22個百分點。

從稅收衰退看:3月稅收少7.8% 土增稅銳減25%
45%綜所稅是苛待勞工及長期投資人

財政部昨天公布3月稅收1495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27億元,減幅7.8%。累計1~3月稅收345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9億元,年減2.2%。反映出房市持續低迷、進口車市活絡、股市逐漸回溫的現象。

3月以營業稅、營所稅、土增稅與貨物稅減少較多,綜所稅則增加24億元。前3月以土增稅減少94億元、營所稅減少72億最多。遺贈稅則因2月王永在遺產稅入帳,增加46億元最多。土增稅持續衰退,3月土增稅64億元,年減22億元、25.8%;前3月土增稅167億,年減94億、35.9%。官員說,土增稅從去年就不好,今年持續冷清。3月土增稅徵起件數4.69萬件,年減1.2萬件、20.5%;1~3月徵起件數12.1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5.2萬件、29.3%。

反映房市持續低迷

至於證交稅,3月80億元,為去年4月來新高。官員表示,去年除了3月是80億元,其它月都低於80億元。3月微減0.5%,累計1~3月證交稅178億元,年減1億元、0.7%。

第1季稅收創新高的有遺產稅、贈與稅、營業稅、貨物稅、牌照稅。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許瑞琳說,去年企業獲利較上1年減少249億、減少1.1%,恐將影響今年營所稅減少。有利稅收的消息是,去年企業發放股利增加1939億元,成長近17.9%,加上股利抵稅額減半,有利於綜所稅。估股利全額扣抵改為減半約可增加386億元稅收。
從景氣對策分數是營所稅降低時升到最高,簽 ECFA 後開始大幅衰退然後證所稅再停徵時再反彈,新增稅大幅大衰退


從上市公司總營收看 :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不利, 台灣未來GDP成長率極可能小於 1.56%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非常不利,所幸央行總裁降息減緩不利之影響,當一個稅率開始嚴重影響經濟,肯定是政府花費出問題:
  • 1,2,3月份營收主要平均兩位數衰退是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水泥、油電燃氣,內需消費為主要成長是貿易百貨、觀光,而且,3月份貿易百貨是兩位數成長,3月份建材營造、水泥也大幅減少衰退,1,2,3月份內需都增長是金融保險。
  • 1,2,3月份營收主要出口衰退是光電、通信網路,問題是這兩類出口產品獲利率除了大立光是高獲利率,大部分營收都是低獲利率,所以佔出超比重不高。
  • 3月份營收主要出口仍增長是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子通路、資訊服務。
  • 從稅收及上市公司分類總營收看,就知道主計處是亂講一通。台灣經濟季成長率已經是全球倒數幾名,主計處還在胡說八道。
  • 一般勞工以為增稅能增加勞工福利,這是許多媒體學者名嘴騙人民的,台灣稅收真正補助給勞工之福利就是政府勞保補助 10%,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若政府沒有提高勞保10%補助,廢除『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支出勞工社會保險如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 ... 等,改由政府歲出來支出,是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除非提高勞保補助至15%及勞工社會保險政府歲出來支出這樣增稅才能增加勞工福利。反而會因政府經常性支出泡沫造成危機就是每2~3年要增稅一次,民間投資率就會越來越低,勞工薪資成長率也就停滯,最後當然經濟成長率亞洲倒數
  • 對長期投資人股利科45%綜所稅加上證交稅及二代健保補充稅都要50%稅率,50%稅率長期投資的勞工卻只得到非常少的政府勞保補助,富人大家開始外移,勞工將受害,因為勞工工作機會及福利是開公司富人投資的,政府給勞工福利非常少,而政府又90%稅收只圖利官員及政府人員、退休公務員,為了政府經常性花費要犧牲勞工工作機會、投資環境,非常不公平
從台灣GDP成長率看是營所稅降低時升到最高13.x%,簽 ECFA 後開始大幅衰退然後證所稅再停徵時再反彈,財政部張盛和新增稅制後大幅大衰退
從台灣GDP結構內需占54.5%看,當然反應在 GDP 衰退上是非常劇烈,馬政府為了維繫政府高的經常性支出(經常門)提出之新稅制將對台灣GDP成長率產生很大影響,也是亞洲所有領導人表現最差幾位



從香港、韓國、新加坡GDP成長率看

從香港、韓國經濟更依賴中國看,都沒有因為中國大幅衰退而GDP成長率平均掉了1.5%,可見台灣稅制已經到極限且沒競爭力,再來任何新增稅率都衝擊GDP成長率、年輕人工作機會、民間投資率,這文章“數據告訴台灣這政府制度五大問題將逼台灣成長緩慢”,主因就是政府經常性支出過高又無法提振民間投資率、外資直接投資金額(FDI)就逼的政府每2年增稅一次,受害就是年輕人及勞工。加上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弱化戰略,台灣勞工及年輕人就要自已找出路,這國家我們只有選舉時我們有權力,選舉後人民很難控制政府。






參考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2016 ~ 2020 擴大東南亞布局,將是台灣、韓國、日本、中國主要趨勢 ( Expanding to South Asia will be the main trend for Taiwan、Korea、Japan、China )

羅智先:統一擴大東南亞布局 和兩岸市場鼎足而立

統一企業於1967 年8 月25日創立於台南永康,主要業務為食品相關
之製造加工及銷售。統一除投入於食品製造本業以外,
同時也不斷拓展新的事業。目前國內外轉投資相關企業
已經達到兩百多家以上。經營項目包刮括多項民生
消費相關的商品與服務,成為一個多角化經營的企業。
加上國際化的策略,統一企業持續與國際知名企業
共同投資合作,吸收了國際化經營的觀念和技術
,將統一集團推向世界舞台。
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指出,統一要擴大在東南亞市場布局,將與兩岸鼎足而三。

統一(1216-TW)董事長羅智先今天在法說會中表示,統一企業集團將加大對於東南亞市場的投資力道,在對於此一6億人口且平均年齡不大的市場的積極投入之下,期望未來東南亞市場將成為統一企業在台灣、中國大陸營運之外,另一鼎足而三的營運區域。

統一企業及統一實業(9907-TW)及統一中控(0220-HK)今天在台北舉辦聯合法人說明會,並由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等人出席,這也是羅智先在統一榮譽董事長高清愿4月1日舉辦告別式之後首度等公開露面。

對於法人詢問統一的東南亞市場布局腳步時,羅智先也看好在對於此一6億人口且平均年齡不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同時,羅智先並指出,除了菲律賓之外,目前統一企業在東南亞的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地均以製造業為主,而菲律賓則因統一超商(2912-TW)在菲國投資經營,也使菲律賓成為統一企業集團在東南亞地區經營的一個特殊具有通路服務業及製造業經營的一個特區,且已發展出2000家的超商據點經營中。
統一集團擁有不少知名國際品牌的經營權
如7-11、星巴克、無印良品、Mister Donut、Cold stone

羅智先強調,統一企業過去在台灣培養出統一超商的經營規模下,統一企業已熟悉當超商發展到2000家規模時,其製造業端要如何配合,而超商發展到3000家規模時,其製造業端更要有如何的布局及配合。

但羅智先也指出,在統一過去以來投資東南亞市場的經驗發現,目前在東南亞投資所遭遇人才資源為一大問題,包括人員的CP值不高,且穩定度也不足,這些都是待克服的問題。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運來看,羅智先強調,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在2015年走回到正常的獲利經營,而目前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對於商品的開發以「Y+3」的的模式經營,即本身要完成開發在未來3年要推出的商品,並選擇以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商品。

統一中控估2016年的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羅智先表示,未來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資本投資模式將出現大幅度的更張,將不會是在各地區複製一座又一座的生產工廠,未來也將是以配合新產品內容的開發,進一步投資新一代的包材。

在台灣市場部分,羅智先強調,在台灣將著重鮮食、冷藏及烘焙的發展,同時,未來在台灣的市場,由於市場消費型態的改變的健康的訴求下,烘焙產業將會是一個「精彩」的產業發展局勢。

光寶科設新加坡生技研發中心,瞄準遠距照護

光寶科技(2301)生技醫療事業部於3/2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首座海外生技研發中心,針對急診與遠距照護市場,整合光寶集團產品設計與量產能力,積極發展定點照護產品。研發中心預計於2016年底增聘40位高階研發人員。

光寶集團自2011年成立「生技醫療事業部」,以自有品牌skyla「天亮」提供體外診斷的臨床化學分析儀,進軍全球生技醫療市場。這次在新加坡設立的研發中心,將結合當地先期臨床驗證經驗、生技醫療研發人才聚落以及光寶的系統設計與量產製造能力,著重發展定點照護(POC)檢測設備,因應急診、遠距照護系統的未來需求。

光寶集團新事業執行長廖學福表示,新加坡政府積極發展生技醫療產業,加上其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障制度以及高密度的專業人才齊聚,這些都是吸引光寶於新加坡設立首座境外研發中心的原因。

「一帶一路」中泰高鐵等基建對泰國房地產的影響

泰國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出海口和支點國家,經營好中泰經濟貿易關係對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延伸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傳導效用。 目前,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泰國亦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泰兩國經貿合作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關鍵期,基礎設施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中國企業宜抓住當下有利時機,加大泰國市場開拓力度,做好基礎設施,使之成為中泰兩國經貿合作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著力點。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
中泰基礎設施合作的重點領域

一、交通建設領域
巴育政府成立以來,為刺激國家經濟發展,注重加大基礎設施投入,2014年7月,泰國國家維安委員會批准了2015-2022年交通基礎設施戰略規劃,預計公共和私人總投資近800億美元。 如米軌鐵路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45億美元用於新建和修復14條雙軌鐵路線,以及更新鐵路基礎設施;高鐵方面,目前已確定同中國合作修建廊開 - 曼谷以及曼谷-瑪達普港的標準軌鐵路,全長873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總投資約150億美元。

此外,泰國政府還計畫投資250億美元,修建4條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60億美元,涉及13條城市輕軌線路;公路方面,計畫總投資約50億美元,用於高速公路、農村道路修復以及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專案(如芭堤雅- 羅勇高速);港口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2億美元,涉及6個港口的新建擴建以及流域治理專案(如蘭查邦);機場方面, 計畫總投資約5億美元,用於曼谷素旺那普機場改造專案。(多知道點: 標籤:泰國高鐵)

二、電力領域
泰國是最著名的亞洲旅遊目的地之一;泰國經濟在各個領域
具備持續高增長的潛力, 其中包括房地產業。
泰國電力短缺問題嚴重,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威脅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泰國天然氣發電占發電總量的67%,近50%的電力依賴進口(包括直接購電、進口發電用天然氣和煤炭)。 泰國油氣資源匱乏,自產天然氣將于2020-2030年枯竭,進口天然氣將使發電成本大幅上升。

因此,泰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新能源專案,將發展新能源列為能源戰略首位,泰國能源政策管理委員會日前提高了新能源在整個能源規劃中所占的比例,計畫到2020年新能源的生產所占全部能源的比例由目前的13%提高到25%,其中風電發電量計畫達到1200兆瓦,太陽能2200兆瓦,生物能3630兆瓦,垃圾焚燒發電160兆瓦,沼氣發電600兆瓦 ,水電1608兆瓦。...........持續閱讀



新加坡發展內需 經濟逆勢成長

今年來,全球經濟衰退,而亞洲各國出口又受中國需求減緩所苦,經濟成長一面倒,但是新加坡,卻在這片風波中,走出自己的路,不只打破分析師的經濟成長預期,更開創了小國經濟的另一種可能。

 大家都知道,2015年台灣出口遭到重創,連續下滑十一個月,經濟成長也一路下修,到現在2015年連一都保不了。去年底,中經院預估的今年經濟成長率也無法保二,雖然各分析師紛紛預期今年下半年將有所起色,不會再像去年那麼糟,但是投資人仍然人心惶惶,而扶植產業轉型被視為現階段政府的首要任務,現在新加坡的小國內需經濟有所起色,也為台灣經濟帶來了另外一種契機。

新加坡第四季經濟成長超乎預期

新加坡最新的經濟成長率打破早前亞洲分析師的預期,其2015年第四季GDP較上季成長5.7%,遠高於彭博社預估的1%。

新加坡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受全球需求影響甚深,去年因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亞洲各國出口一片衰退,但是新加坡為什麼還是能打破成長預估呢?原因在於:內需的服務業與營建業顯著成長。根據數據顯示,新加坡第四季服務業與營建業季比各成長了6.5%與7%,零售銷售額更是連續九個月正成長,這正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為了改善內需市場,大力扶植「國內觀光產業」,新加坡政府透過政策鬆綁鼓勵本國、外國企業投資,都讓新加坡觀光產值扶搖直上,今天只要說到F1賽車、世界最高摩天輪、世界最高賭注上限的賭場,你就一定會想到新加坡!

彈丸之地 逐步打造「東方瑞士」

自新加坡建國伊始,政府就以成為 “東方瑞士” 為目標,將大中華、東協國家、南亞印度三大區塊視為發展重點,因此金融市場一直以開放、透明、安全與效率著稱。政府在開放的同時,建立信貸管理及風險防範的機制,對商業銀行實行嚴格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資產風險管理,以提高金融效益與金融安全。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政府加強了對新加坡元跨境流動的管理,並對外匯資金進入新加坡股票證券市場和房地產領域的管控,大大減低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對新加坡的影響。

為了邁向 “東方瑞士” 的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持續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勵政策,讓資金可自由出入,無外匯管制且不課徵資本所得稅,近年來更推動免收年營業收入 100 萬新元以下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以及取消對個人徵收遺產稅等關鍵性政策措施。也因為開放的金融制度,以及加強銀行保密法等做法,加快了全球企業往新加坡聚集,也成功的吸納外資的財富,在不到 50 年的時間里,成功躋身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人才吸納策略

因應此波轉型,儘管地小的新加坡,卻能配合地理位置關係,發展不同以往的人才匯集中心。
舉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或是文官委託培訓計畫來說,新加坡的政府和大學,都有跟中國方面簽訂合作計畫。在高等教育的合作上,與中國大學合作優先選派高中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有一到兩年時間到新加坡學習,並且可以留在新加坡工作,而在政府文官委託培訓則是會互相培訓,每升到一個級別就會有內部總體的培訓,比如說升到省部級領導就是去中央黨校培訓,那在地廳級這種比較基層的官僚,就有機會到新加坡學習,也順便學習新加坡的國際化、地方治理等經驗。

不可諱言,在這之中當然有政治上的考量和背景,但值得思考的是,新加坡這樣的代訓,等於是在中國各地部屬了許多了解新加坡、喜歡新加坡的政府人脈,且不說別的,對自己的廠商要進中國肯定有幫助。

分析
參考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IMF特別提款權貨幣(SDR)將取代美元,成為主要的外匯存底貨幣: 將來全球儲備貨幣將改變 ( IMF SDR will make inference to USD position ? )

The IMF Confirms China Yuan Inclusion In SDR Basket At 10.92% Weight, Above JPY And GBP

IMF 將大幅降低 SDR 美元比重
The IMF review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asket every five years. The fund rejected the yuan for inclusion during the last review, in 2010, saying the currency didn’t meet the necessary criteria. But now...

  • IMF APPROVES ADDING YUAN TO RESERVE-CURRENCY BASKET
  • IMF SAYS YUAN TO JOIN SDR BASKET EFFECTIVE OCT. 1, 2016
  • IMF SAYS YUAN MEETS `FREELY USABLE' STANDARD
  • IMF STATEMENT DOESN'T SPECIFY WEIGHTING OF YUAN IN SDR BASKET
  • IMF SAYS CHINA IS EXPECTED TO HELP FACILITATE USE OF SDR
  • LAGARDE: ADDING YUAN RECOGNIZES CHINA'S PROGRESS ON REFORMS
  • LAGARDE SAYS CHINA TO IMPLEMENT MORE FINANCIAL REFORMS
  • IMF: YUAN TRADING UP SIGNIFICANTLY IN 2 OF 3 MAJOR TIME ZONES
      Reuters then reports,

CHINA'S RENMINBI TO HAVE WEIGHTING OF 10.92 PCT IN IMF'S BENCHMARK SDR CURRENCY BASKET
Which is less than the 14-16% expectation (but nationalistically greater than Japan's Yen and Britain's Pound)...

But, as Bloomberg details, there are 4 critical points...
  • SDR status doesn’t require central banks to hold yuan but could be a catalyst for portfolio reallocation.
  • Reserve managers for countries having strong trade and funding ties with China have the strongest incentive to increase yuan holdings.
  • Reallocations by central banks may be gradual to minimize disadvantageous market pricing.
  • Reallocations by private investors will be constrained until capital controls are lifted and transparency improves.

However, as Bloomberg concludes, the ability (and risks) are near-term constraints on any major re-allocations.

  The willingness to hold more yuan and less dollars is one thing; the ability to execute is quite another. At the moment, the ability of private foreign investors to increase their yuan allocation is limited by China’s capital controls. There are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oreign central banks that give them enhanced access to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and interbank bond markets.

IMF 未公開文件是將人民幣增加15%,問題是中國外匯並不自由有管制,恐怕只是佔全世界便宜
  Another hurdle for expanding yuan holdings is the perception of a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market manipulation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Until access and perceptions change, these factors will slow the flow into the yuan. The depth and security of U.S. government bonds may also constrain switches out of dollar assets.

Finally we could not help but see the irony in the fact that today The IMF accepts the Yuan into the 'free market' currency basket just a day after what appeared to be a huge intervention in the offshore Yuan market...
  Central banks tend to adjust reserve allocations slowly, so as not to pit market pricing against them. This suggests a steady gradual stream of demand for yuan assets over time. Until portfolio rebalancing is complete, dollar rallies may be short-lived as these may be seen as attractive opportunities for investor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omain to trim dollar exposure.
As finally, before everyone gets too excited - The history of ye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fers a cautionary tale on hopes for the yuan.

真相或陰謀論?美元體制將崩解、中俄囤金為危機作準備

中國、俄國央行狂買黃金,知名作者Jim Rickards提出陰謀論觀點解釋,預言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體制瀕臨崩盤,國際貨幣秩序即將重組,中俄囤金,正是為了危機爆發預做準備。
MarketWatch、TruNews 報導,Rickards曾撰寫知名暢銷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The Death of Money),他在新書《The New Case for Gold》預言,全球對美元失去信心,將導致貨幣秩序崩解,當前僅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擁有乾淨的資產負債表,IMF特別提款權貨幣(SDR)將取代美元,成為主要的外匯存底貨幣。各國擁金自重,是為了在重新制定規則時,取得更多發話權。

書中指出,各國增持黃金,分散外匯存底部位,形成影子金本位制。歐元區持有黃金佔GDP比重最高,超過4%。美國為2.7%、俄國也是2.7%。俄國正全力蒐購黃金,想超越美國、趕上歐元區。另外,2015年7月中國公布黃金持有量為1,658噸,外界多認為北京持有黃金可能接近4,000噸,並持續增加當中。

Rickards 認為,等到貨幣秩序瓦解,國際改寫規則時,黃金就像賭桌上的籌碼一般,哪國持有越多、份量越重,將成為新貨幣秩序的主導者。他預估,新秩序將由美國、德國、俄國、中國制定。中國兩國囤金,正是為此預作準備。

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3月31日報導,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日益緊繃、再加上外匯存底分散需求日增,促使全球央行趁著低價在去(2015)年大舉購入黃金,收購量多達483公噸、創金本位制結束以來的次高紀錄。根據湯森路透黃金礦業服務公司(Thomson Reuters GFMS)統計,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日益緊張,為了把外匯存底從美元分散出去,該國已連續第4年成為全球最大黃金買家,去年收購量增加了206公噸。

中國去年下半年也大買104公噸的黃金,使黃金儲備量上升至1,742公噸,與俄羅斯成為去年最主要的黃金買主。


分析
  • 貨幣、黃金ETF及全球貿易看,仍然要經歷3年以上時間,美元才會完全結束高檔;
  • GLD ETF 趨勢看,黃金上升及美元高檔是再來情況,IMF 將人民幣增加比重,問題是中國外匯並不自由有管制,很難有實際作用;
  • IMF特別提款權貨幣(SDR)將取代美元,成為主要的外匯存底貨幣: 將來全球儲備貨幣將改變,但以全球貿易實力及中國外匯並不自由,5年內全球仍難以改變美元是主要全球貿易貨幣,加上中國加入IMF,中國大陸卻不守住人民幣,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比想像中脆弱許多人民幣下跌是全球最大風險,後來又靠中國外匯加強管制才又守住人民幣,IMF這些動作義意不大,歐元區也無法靠 Euro 特別提款權貨幣(SDR)之比重升高來維繫歐元,因為歐元問題是天生的
  • 人類資本主義金融之貨幣系統已經演變成支撐全球經濟成長關鍵,然而 , 全球債務已經超過50兆美元 之今日,既使印鈔來轉移債務泡沫,貨幣之信心需要靠黃金來支撐已經是再次印鈔需要之要件,這改革需要 IMF 一籃子貨幣加上黃金來支撐貨幣信心,但這改革還是要外匯自由貨幣來支撐,不可能靠有管制之人民幣及不穩定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