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當 Wintel 大家都不愛,Android新應用成主流時,台灣怎麼辦?

Android on T-Mobile websiteImage by Todd Barnard via FlickrIntel 及 Microsoft 是極力防守時,台灣廠商怎麼辦?

When we saw that Intel announced they will push their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to production but never lead their solution road map to smart handheld mobile, we will question that why cannot Intel generate their smart handheld mobile solution by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我們看到,英特爾公司宣布,他們將推動其22納米3D電晶體技術進入生產,但絕不提 INTEL 他們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我們會質疑,為何不能用22納米3D晶體管技術產生英特爾 ( INTEL ) 自己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晶片

那天與外商分析師聊天,大家總覺得 Intel 及 Microsoft 是最後一搏的感觸


《msnbc》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以 85 億美元收購 Skype,為市場掀起軒然大波。想當然爾,有許多多的質疑聲浪傳出,包括微軟過去的大型併購案都不怎麼成功,而 Skype 則將自己的未來繫在漸走下坡、且向來不大懂消費者心理的微軟上。

但眾家分析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微軟現在手握一張王牌-已經入侵超過 1000 萬家庭的 Kinect。這是 Kinect 在短短半年間所創下的驚人銷量。而該裝置本就有視訊通話的功能,雖然功能還不是太好。但現在微軟收購了 Skype 後,以及其 1.45 億用戶後,在與 Kinect 的功能相加後威力無窮。

Skype 在被收購之前,已經藉由搭載 Skype 的電視及電視相容網路攝影機跨足客廳視聽。不過與微軟的結合,讓它聲威大振,而微軟的 Kinect 也能多出許多很棒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兩家公司的性格看起來能夠互補。微軟的強項是在企業軟體及企業服務,Skype 則善於面對消費者市場,但也向來希望將市場觸角伸向企業界。

微軟收購了 Skype,可以想見的是,與微軟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Phone 的整合指日可待。除了微軟外,其他想要將 Skype 娶進門的還包括 Google,它願意出價30-40 億美元。而微軟的價碼意味著,它願意溢價收購 Skype。


繼第一天在Google I/O大會中送給每位列席參與keynote的人各一台三星Galaxy Tab 10.1特製版,在第二天的keynote中,Google同樣一人頒發一台也是三星製作的Chromebook「Series 5」,因此目前也有不少開箱動手玩影片釋出。

根據Google官方透露,Chromebook至少具備有快速開機、長效電力與可隨時上網的特性,由三星所製作的「Series 5」若以官方規格來看,至少有達8秒完成開機的速度,同時電池透過Power Plus技術可提供8.5小時的理論使用時間,連續播放影片大約會在5個小時。

螢幕採用12吋大小,解析度為1280*800,同時搭載Intel Atom N570雙核心處理器與2GB的記憶體,比較特別的是還內建16GB SSD硬碟,鍵盤鍵帽大小與排列設計看起來筆不少小筆電好上許多,底下的觸控板則是對應多點觸控。

另外則是搭載2組USB 2.0、SD讀卡機跟特殊的VGA輸出孔,另外區分為純Wi-Fi與內建3G模組 (可插入SIM卡)。根據現場實測的結果,開機真的是霹靂快,同時無論開啟Chrome OS頁面或執行App都還蠻順暢的。





在今天 (5/11)於美國時間上午9點所展開的Google I/O大會首場Keynote中,Google不但正式發表Android Market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同時也宣佈推出 Google Music 串流服務,同時將提供整合軟硬體連動的開發工具內容。

越來越蓬勃發展的Android

在第一場的Keynote開始時,首先由Google行動裝置執行長Hugo Barra擔任主持人,同時宣佈目總計前已經有超過1億台的Android裝置被啟動,而且每天所啟動的數量約超過40萬台,遠遠超過去年公佈每天約有10萬台被啟動的情況。

而現行在全球112個國家內已經有超過310種不同類型的Android裝置上市,同時目前Android Market已經有超過20萬組以上的App進駐,在近期的60天內已經有超過10億的下載量,在總數上則已經有45億的安裝次數。另外目前Android也有36個硬體製作廠商、215個系統服務廠商,以及超過45萬名的Android平台開發者加入。

Android 3.1、「Ice Cream Sandwich」發表

在透露近期Android Market App使用情形後,緊接著便是介紹針對平板的作業系統Honeycomb 3.1新版介面,例如新的小工具介面可對應調整外觀大小,以對應部份廠商的客製化操作介面設計,另外也調整了USB Host提供支援更多元的硬體連結使用,例如可直接連結滑鼠、鍵盤或Xbox 360搖桿,或透過USB直接將檔案傳入平板。

現場也同時宣佈將會在夏季期間讓Honeycomb 3.1登入Google TV平台,同時也將會對應Android Market功能 (也就是說可直接在電視上遊玩Angry Birds?)。而在Motorola Xoom方面則已經可立即進行更新,但Keynote中是針對美國電信廠商Verizon Wireless版本的Xoom做說明,目前在台灣地區上市的純Wi-Fi版Xoom則還不確定?

另外,Google也正式宣佈代號為「Ice Cream Sandwich」的新版Android,並且可提供開發者將其套用在手機或者是平板等不同螢幕尺寸的裝置上,同時也依然將採全面開放提供,現場也示範其3D表現效能,以及視訊通話中透過視訊鏡頭進行臉譜辨識追蹤,或透過語音控制相機對焦位置等應用內容。而「Ice Cream Sandwich」預計將會在今年第四季釋出,可同時對應不同裝置的設計來看,應該是可解決目前手機跟平板作業系統分歧發展的狀態?

現場後續也提到Android裝置升級的新模式,同時公佈包含Google本身、HTC、Samsung、LG、Sony Ericsson、Motorola、Sprint、Vodafone、T-Mobile、Verizon Wireless、AT&T等廠商旗下的Android裝置,都可確保至少18個月內均能持續獲得更新的保障。

線上影片租借、Google Music (beta)發表

談完了Android平台,接下來便是從目前已經推出的Google Books服務提到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同時目前已經可在Androud Market中開放使用,租金價格以美金1.99元起跳,同時每支影片在租借之後有30天的時間可以使用,不過一旦開啟觀賞之後,就必須在24小時內看完。

使用者不僅可透過電腦平台進行租借,透過Android平板或手機也同樣可使用這項服務,但目前僅對應Android 3.1以上的裝置始用預計在兩週之後也會提供給Android 2.2版本以上的裝置使用。在發表Android Market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後,接下來自然就是要準備介紹線上音樂的部份。在先前已經上線的Google Music beta版本中,使用者可進行線上播放、給予評分、顯示播放次數或編輯播放列表等,同時可直接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音樂內容同步至Android手機。

而跟亞馬遜網站相同,Google也提供線上儲存空間,讓使用者可存放音樂或影片內容,不過目前尚未對應其他格式檔案,因此並不能直接作為網路硬碟使用。目前Google Music初步將提供可存放2萬首歌曲以上的儲存空間 (至於歌曲來源,便是由使用者自行上傳),同時在測試期間將開放免費使用,但目前僅限美國地區使用,並且要進行測試的話也必須事先獲得邀請 (不過相關App已經可下載安裝)。而無論是線上影片租借或Google Music,都是可以對應Offline Cache離線播放。

讓Android有更多應用 與其他硬體連動

另外則是發表Android Open Accessory應用,可讓Android手機/平板與相對應的硬體裝置連結互動,進而發會更多不同延伸的應用,諸如透過讀取健身車腳踏板轉動資訊與手機軟體互動,或者是透過平板進行控制彈珠迷宮盒的上下左右移動等應用。不過,Android Open Accessory目前僅能對應新版的Android版本 (Android 2.3.4或3.1),而相關ADK開發工具將會同時包含軟硬體兩個部份。

「Android @ Home」 操作家電沒問題

最後,Google則是發表「Android @ Home」,將提供Android裝置透過痛同的通訊協定進一步控制家電開關,讓手中的平板或手機變成一組萬用遙控器。不過要作到這部份的話,家電部份也要能對應此項功能才能控制,例如在現場所示範具備Lighting Sciense技術的燈泡。而在「Project Tungsten」應用示範中,則是透過Android @ Home應用技術,將Google Music內容透過平板指定傳送到特定擴音喇叭中播放,另外則是在現場示範NFC技術的應用,例如在現場便透過感應CD上的NFC標籤,如此即可將整張CD內容加進Google Music資料庫,同時進行播放的動作。

目前看起來,今年Google發展主軸除了依然以Android本身為主,目前腳步也開始往外拓展至一般家電或更廣泛的應用領域,並準備讓Android能接觸到更多元的功能表現。另外Android的整合與應用功能也越來越高,Google似乎打算以小綠人作為所有應用的中心?




  • Only way is to focus on Android all kind of platform and integrate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to differentiate your product as branded name and cooperative branded name company;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Apple 在哪里超越了 Google?

My iPhone apps as of February 2010Image by dougbelshaw via Flickr

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之一的英國WPP集團9日發布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排行榜,蘋果公司首次超過谷歌公司榮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繼去年市值超越微軟,成為全球科技界老大之后,今年蘋果又超越了谷歌,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此前四年,谷歌一直壟斷這一殊榮。

BrandZ榜單根據多重因素計算品牌價值,包括品牌對企業利潤的貢獻、無形資產估值、顧客印象度量、以及對增長潛力的估算。


根據BrandZ公布的排行榜顯示,蘋果品牌目前價值1533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84%,比2006年該榜單首次發布時增長了859%,其品牌價值接近該公司市值的一半。由於iPad平板電腦和iPhone手機在消費者和企業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蘋果的品牌價值直線上升,2010年時還排名第三的蘋果,如今一舉趕超谷歌和IBM,升至第一。而谷歌的品牌價值比去年下降了2%,為1115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IBM,為1009億美元。

蘋果產品在當下大熱,同時蘋果公司的成功也引來了眾多思考,蘋果緣何終結谷歌成最具價值品牌?

蘋果獨特的定位 完美的軟硬結合

華通明略全球品牌總監彼得•沃爾什總結指出,定位方面,蘋果打破了行業定價規則,效仿了奢侈品牌的做法,產品定價昂貴,這提升消費者的擁有欲望。在設計方面打破常規思維,蘋果公司注重每一個細節,這使得它區別於其他的電子消費品制造商。近年來,蘋果推出的電子產品大受市場歡迎,蘋果的品牌價值也水漲船高;如今蘋果的股票市值高達3194億美元,是2006年的5倍之多。而谷歌的市值為1724億美元。

相比老牌手機廠商,諾基亞的品牌價值排名在第81位,結果令人驚訝,在過去的一年中,諾基亞品牌價值嚴重縮水,已貶值28%。諾基亞的縮水,很大程度上與其在產品戰略上的固步自封、創新緩慢有關系。而在智能手機井噴之時,他的競爭對手蘋果以超強的創新能力越走越遠。

“蘋果成功的秘密在於把最好的軟件裝在最好的硬件里。”蘋果的一個高管如此說道。蘋果公司主要有兩個贏利路徑:一是靠賣硬件產品來獲得一次性的高額利潤,這在目前為蘋果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利潤來源;二是靠賣音樂和應用程序來獲得重復性購買的持續利潤,以及獲得運營平臺的報酬。這是蘋果最為明確的盈利模式。

這兩個贏利方式還會互相加強,形成良性循環。由於優秀的設計,以及超過10萬計的音樂和應用程序的支持,無論是iPhone還是iPad,都要比同類競爭產品的利潤高很多。同樣,由於有卓越硬件和蘋果高銷量的支持,那些應用程序也更有價值,也就更能促進新程序和軟件的開發,拉動更多更好的內容進入蘋果的供應鏈。

當谷歌的主管忙著向反托拉斯法政府官員解釋并未壟斷搜索市場時,蘋果已將手伸進數百萬人的口袋,這些客戶已經購買數十億首歌,以及20億種iPhone程序。蘋果擁有7500萬人的信用卡數據,這些人也透過蘋果建立自己的音樂、電影、程序數據庫。當他們投資越多心血,就越不可能使用其它商品。

不難想象為何蘋果可以快速占據消費者的開支,它總是廣伸觸角,無論是在音樂方面、程序方面皆推陳出新,擄獲消費者的目光。它甚至想到整合網絡社交軟件至iTunes,讓其程序透過Facebook或推特傳輸更加便利。

當然,蘋果也面臨風險。最大的風險來自於維持iTunes生態系統所需的內容合作商。很多電影和電視制片廠看到蘋果并未積極幫助音樂廠牌從數字音樂中獲利,在討價還價方面頗有些寸步不讓。

谷歌加速度不如蘋果

蘋果去年營收為650億美元,同比增79%,遠遠快於美國排名前四的大企業。在營收的增長指標上,蘋果在前10大企業中排名第二。在利潤上,蘋果實現凈利140億美元,年利潤增長率高達146%,遠遠高於排名前十的企業。在利潤的增長指標上,蘋果在前10大企業中位居第一。

雖然谷歌仍在前進,但與蘋果相比,已經大幅落后。此前被外界一致看好的谷歌Android也失色不少,即便是增速最快的HTC,其環比增長也僅為6.2%,遠小於蘋果14.9%的增速。

最主要的是,谷歌的收入主要依靠廣告,這種收入模式決定了它仍是食人間煙火的。由於擔心經濟放緩會對在線廣告業務產生影響,谷歌的股東對未來的預期要略差。還有一個原因也影響著股東們的安全感:谷歌財大氣粗慣了,頻頻大手大腳地收購。當經濟高速增長時,有錢多花點不成問題,經濟衰退時,投資者就希望看到錢裝在口袋里才踏實。


在App基因組計劃( AGP )的最近簽訂了比較蘋果的App Store和 Android Market的考慮每一個可能的環節都。 這個比較是基於六個月數據取自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主要集中在粗糙的應用程序數量為圖所示如下:
:

image


兩件事情是從圖中清晰可見,這些都是在Android應用程序的穩定增長和巨大的差異總數為 Android應用程序和內部監督辦公室。 機器人應用程序都得到了企業成長約 40K的應用程序應用程序的近10萬,而在這一段時間的iOS應用程序是在賽馬和計數 25萬至35萬的註冊一個驚人的16000應用​​程序一個月。 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較有趣,其中包括自由與支付比例為 Android應用和IOS軟件。 沒有驚喜,這一節是Android一直帶領的iOS免費的應用軟件通過應用程序的演示圖如下:

image



近22%的Andr​​oid應用支付應用程序在2010年8月,這個比率是在2011年2月輕微上升至34%和計數。 這意味著 Android是尋求更多的付費軟件的iOS作為內部監督辦公室比錄得跌幅的70%支付應用程序在2010年8月至66%支付應用程序在2011年2月。 比較有趣的是充滿了圖形和圖表顯示各點。


開發人員目前依舊群聚在蘋果的平台,2010年八月到2011年二月間,蘋果吸引了將近兩萬三千個新開發人員投入;而同時間Android陣營僅有超過4000個新開發人員投入。在每個開發人員傳送發佈的應用程式數目方面,Android 為6.6個,而蘋果則為4.8個。

該公司也注意到兩個平台上許多的應用程式都具備了存取使用者位置與連絡人資訊的功能,但隨著開發人員對於隱私觀念的注意,這種類型的應用程式應該會隨時間遞減。在iPhone陣營方面,11%的應用程式取得存取聯絡人的權限,34%的應用程式有存取位置資訊的權限,相較於Android 陣營的7.5%與28%


Altucher 指出,以最基本的數學計算,按照一般許多評量企業價值的理論:蘋果上季獲利年增若達 90%,則合理預測,其股價能達每股獲利 (EPS) 的 90 倍。而過去 12 個月,蘋果獲利 200 億美元;乘以 90 便達 1.8 兆美元。

更何況蘋果獲利應該會繼續成長。如果又再增長 90%,那麼公司市值便可能一躍跳上 3 兆美元。Altucher 辯稱,雖然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樣的算法很笨;但現在提出蘋果市值預估的分析師,算法其實相去不遠。

Key action :

  • 尋找蘋果高成長上遊供應鏈之公司。
  • 蘋果高成長上遊供應鏈之公司又日本震災體材之公司。
  • 注意蘋果股價支撐點。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當 Wintel 大家都不愛時,台灣怎麼辦? ( If No one like to use Microsoft Windows ? )

Intel 及 Microsoft 是極力防守時,台灣廠商怎麼辦?

When we saw that Intel announced they will push their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to production but never lead their solution road map to smart handheld mobile, we will question that why cannot Intel generate their smart handheld mobile solution by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我們看到,英特爾公司宣布,他們將推動其22納米3D電晶體技術進入生產,但絕不提 INTEL 他們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我們會質疑,為何不能用22納米3D晶體管技術產生英特爾 ( INTEL ) 自己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晶片

那天與外商分析師聊天,大家總覺得 Intel 及 Microsoft 是最後一搏的感觸,Apple Google



《msnbc》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以 85 億美元收購 Skype,為市場掀起軒然大波。想當然爾,有許多多的質疑聲浪傳出,包括微軟過去的大型併購案都不怎麼成功,而 Skype 則將自己的未來繫在漸走下坡、且向來不大懂消費者心理的微軟上。

但眾家分析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微軟現在手握一張王牌-已經入侵超過 1000 萬家庭的 Kinect。這是 Kinect 在短短半年間所創下的驚人銷量。而該裝置本就有視訊通話的功能,雖然功能還不是太好。但現在微軟收購了 Skype 後,以及其 1.45 億用戶後,在與 Kinect 的功能相加後威力無窮。

Skype 在被收購之前,已經藉由搭載 Skype 的電視及電視相容網路攝影機跨足客廳視聽。不過與微軟的結合,讓它聲威大振,而微軟的 Kinect 也能多出許多很棒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兩家公司的性格看起來能夠互補。微軟的強項是在企業軟體及企業服務,Skype 則善於面對消費者市場,但也向來希望將市場觸角伸向企業界。

微軟收購了 Skype,可以想見的是,與微軟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Phone 的整合指日可待。除了微軟外,其他想要將 Skype 娶進門的還包括 Google,它願意出價30-40 億美元。而微軟的價碼意味著,它願意溢價收購 Skype。


當之前google發表Chrome 作業系統時,我們就認為這可能是視窗殺手產品,日前Google宣佈該產品將要於六月中發售,且毫無疑問的將其定位在視窗商用桌上型電腦市場。而Google可以做到Mac之前無法成就的事嗎?其他各式各樣的Linux桌上型電腦甚至是最受歡迎的Ubuntu都無法撼動分毫的狀況會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1. 具有吸引力的商用方案與定價

ZDNet的編輯長Larry Dignan 下了一個很好的標題「Google Chromebook:以每個月28美元的代價是直接針對微軟的個人電腦升級週期」。也就是說,以每個月28美元的代價可以持續的升級作業系統,每三年Google也會自動免費的為你的Chromebook 或是ChromePC進行升級。

消費者會願意用每月定額的代價換取永遠不過時的個人電腦嗎?至少我個人是願意的。

而在商用市場方面的潛力也極高,事實上這個模式已經有許多先例。前Canonical 的企業服務暨新雲端分析公司Soba Labs 的副總Neil Levine 表示「許多財星前五百大的公司已經採用了租賃個人電腦的模式,以這樣的純使用來取代維修要來的便宜多了。」透過Google Chrome作業系統的模式,你甚至不需要處理有問題的機器,Google將會進行替換。

2. 簡單易用

Linux是出了名的難用,當你使用KDE或是GNOME桌面時,不論你原先是用視窗或是Mac OSX作業系統,你都需要學習許多新的用法,即使是以簡單易用出名的Ubuntu Unity介面也跟你現在用的桌面方式有許多不同。

而在Chrome作業系統上,我要問的是,你是否有使用瀏覽器?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麼你就可以使用Chrome 作業系統,因為其介面就是Chrome的網頁瀏覽器,不需要另外學習新的方式。

3. 許多新的應用程式

之前大家詬病的Linux問題就是缺乏應用程式,雖然對我來說已經有許多好用的開放原始碼程式,但是大家所謂的缺乏好用的應用程式所指為何?對Linux來說一般是指無法執行視窗的遊戲或是商用程式。

然而這同樣不對Chrome 作業系統造成問題,Google已經與Citrix與VMWare公司合作在Chromebook上提供視窗商用軟體。兩個公司都將提供其多年來的虛擬平台以運作視窗應用程式。不過要提醒的是,如Photoshop這種巨型的應用程式除非是有超乎想像快速的網際網路連結,否則別輕易嘗試,但其他的應用應該都不成問題。

此外,Google也指出已經在雲端運作的Google Docs或是Salesforce對於Chromebook來說也都不是問題。

4. 安全性

惡意軟體到處都肆虐,即使是Mac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不論是Mac、Linux 個人電腦或是Chrome 瀏覽器隨時都可能會遭受大量的攻擊,視窗在原先的設計當中就不甚安全,而Linux與Chrome瀏覽器都是以運作在會受到攻擊的環境中所設計的。

5. Google的品牌

Linux的使用者熟悉紅帽、openSUSE與Ubuntu,而Google的名聲在地球上市無人不知,雖然曾經出過一些差池,但大多數的使用者也都相信Google的品牌。根據最新的報告,google是目前品牌價值第二高的公司。以消費者來說,很難去改買一個完全沒聽過的牌子,而通常都會採購熟悉或是有信任感的品牌。

總而言之,微軟目前的商用桌上產品強大陣營面臨到Google的直接挑戰,其應該要感到擔心,因為蘋果已經在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搶佔一城,現在Google又針對桌面產品丟下一個震撼彈。個人認為這是十年來,微軟在桌面端所面臨的真正挑戰。


微軟 (MSFT-US) 的死忠粉絲,並不擔憂 Google (GOOG-US) 即將推出的筆電 Chromebook 。

怎麼會有人以為,一台以網路為主,而且內部記憶體極小,功能也不多的筆電,能威脅到偉大微軟建立起的帝國呢?那些對於電腦遊戲,以及高階軟體的熱愛到哪去了?當沒有網路時,那些消費者及小型企業該拿 Chromebook 怎麼辦?

《TheMotleyFool》報導,問題在於,人們已經開始漸漸拋棄微軟龐大的作業系統。微軟上季財報顯示,其全球視窗的收益下滑 4%。人們開始漸漸明瞭,Google 的 Android 作業系統、蘋果的 iOS,其實已足敷日常使用。既然如此,何不買台既便宜又開機快如閃電的機子,裡面連防毒軟體都不用裝。同時它還有過人的電池壽命,也能參與雲端運算的盛宴。

Chrome 並不是一夕之間成形,但 Google 的瀏覽器現在已有 1.6 億用戶。

Google也 有一些夥伴,願意給 Chromebook 一個機會。台灣的宏碁、韓國的三星將替 Google 製作其第一款筆電,價格約在 350-500 美元左右。該產品將在 6 月 15 日透過 Amazon、BestBuy 開賣。Verizon 也加入行列,提供三星 Chromebook 3G 板頭兩年免費網路連結。Chromebook 其實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已在使用雲端企業軟體的公司來說,是個更便宜的選擇。那些只上上網、聽聽音樂、使用微軟 Office 軟體的學生來說,Chromebook 其實正是另一個選擇。

這並不是微軟的末日,但這是使微軟越來越無關緊要的另一個大膽嘗試。微軟過去 10 年已遭逢許多打擊,這也反映在其股價上。Chromebook 不會殺死微軟,但對微軟來說,它肯定是個頭痛人物。




Android OS 開始由智能手機擴充至其他裝置

App StoreImage via Wikipedia

Google Inc (GOOG-US) 為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的用戶推出新服務,用戶可租看串流電影和聽取串流音樂,這樣的功能大大提升 Google 對蘋果設備的競爭力。

Google 周二表示,Android 用戶可透過 Android Market 網路商店租電影,並宣布推出音樂網站服務,用戶可透過該網站取得自己儲存在電腦和部分移動設備中的音樂檔。過去 10 年來,蘋果藉著 iPod 播放器和 iTunes 軟體一直稱霸數位電影和音樂市場,Google 此舉將可提高在此市場的競爭力。

Google 表示,將供應數千部電影讓用戶租看,起價為 1.99 美元,類似蘋果和微軟為其設備推出的數位媒體服務。微軟的 Xbox 360 和搭載 Windows Phone 7 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均有此服務。Google 表示,將為部分 Xoom 平板電腦用戶提供升級軟體,該平板電腦係由 Motorola Mobility Inc (摩托羅拉) (MMI-US) 製造,日後也將配合此媒體服務。根據 Google 說法,未來幾周其他 Android 設備就可下載此媒體服務軟體。

雖然 Google 的電影租賃計畫與其他競爭者類似,但 Google 對音樂市場的野心更大。Google 將邀請部分用戶測試其「音樂試用版 (Music Beta)」服務,配合用戶儲存在微軟 Windows 或蘋果 OS X 作業系統筆電和桌電的音樂檔,用戶上傳多達 2 萬首歌曲。但不同於 Amazon.com Inc (亞馬遜) (AMZN-US) 近來推出的服務,用戶不能透過 Google 購買新歌,且這項服務也沒有連結至網路音樂商店。

Google 此項音樂服務最初將只選擇性開放給美國用戶,測試期間免費開放使用,但 Google 並沒表示未來完成測試後,是否計畫收費。

此外,Google 表示正在計畫 Android 的新版本「冰淇淋三明治 (Ice Cream Sandwich)」,預計第 4 季公佈,此升級版應會讓原本已迅速成長的 Android 再增添成長動力。根據 Google,目前 Android 系統的設備已達1億台,每日約 40 萬台新設備啟用 Android 系統。

Google 的 Android Market 目前已有 20 萬應用軟體 (app),總共下載次數已達 45 億次。蘋果 1 月份時曾表示,App Store 目前 app 數量為 35 萬項,下載次數總和超過 100 億次。



With the strong cost cut of Sony’s Google TV products as good as the ever expanding protest ofstreaming media from many of the vital networks, it would crop up which Google TV is removing off to the bad start. This didn’t stop us from removing the hands upon the Sony NSZ-GT1 Blu-ray Player with Google TV to find out what it’s all about.

This initial Discerning Look will uncover we the hardware we get for your income, simple connectors as good as the setup of the product.

Keypad as good as batteries
HDMI Cable
IR Blaster Cable
AC Power Cord
AC Adapter
Quick Setup Guide
Reference Guide
Warranty Card

Setup of the player could not have been easier, even yet we did have to go as good as check out the online guides to find out the many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bond my unit. The discerning setup beam which comes with the complement does not take in to comment the people who additionally wish to operate an amplifier in their home theater setup. Strange unequivocally, as we would design the infancy of people right away installing the singular of these units would additionally have amplifiers in the good home drama setup. Very teenager acknowledgement unequivocally as it was very straightforward and didn’t unequivocally need the online lookup. The tie pattern we used is really identical to this: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Microsoft之衰退,Apple、Google崛起

Kinect Joy RideImage via Wikipedia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調查顯示,隨著全球經濟復甦,2010年全球作業系統市場(Operating System)營收總計達304億美元,較2009年成長7.8%。其中,微軟以78.6%的市占率,穩居整體作業系統市場的領導地位。

在伺服器和用戶端作業系統市場中,Linux(伺服器)和Mac OS分別為成長最為快速的架構,同時,微軟以78.6%的市占率,穩居整體作業系統市場的領導地位。另外,位居二、三名的IBM和惠普在作業系統軟體市場被遠遠甩在後方,兩家公司的市占率分別僅有7.5%和3.7%。甲骨文則透過收購昇陽電腦的Solaris業務,使排名在2010年攀升至第四名。


Gartner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2010年用戶端作業系統表現優於伺服器作業系統,分別成長9.3%和5.7%。長期受抑制的PC汰換需求隨著經濟走出衰退後逐漸釋放出來,因而帶動用戶端作業系統成長。

調查中也指出,在所有用戶端作業系統中,Mac OS由於Mac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銷售強勁,是2010年成長最快速的架構。Windows仍為市占率最高的用戶端作業系統,特別是受採用Windows 7及Windows XP停止銷售的帶動下,而有高個位數成長。

Gartner副總裁Alan Dayley指出,在伺服器作業系統市場裡,由於終端用戶採用更多開放式標準系統,Linux伺服器作業系統成為2010年中成長最快的架構。在Unix作業系統市場中,IBM AIX呈高個位數成長,但Unix整體呈現溫和甚至是負成長。Tru64和NetWare等Unix作業系統,面臨停止銷售的威脅,導致其他Unix專有系統於2010年中下滑39.6%,因為某些廠商將其所有的Unix專有系統除役,進而將用戶轉換至更多開放系統。


微軟周四盤後公佈上季(1至3月)財報,儘管Windows、Office及Xbox三大產品熱賣推動淨利成長31%,卻不及蘋果上季淨利可觀,使微軟自1991年3月以來首次季度淨利低於蘋果,周五盤中股價大跌4%。

 微軟上季營收年增13%至164.3億美元,淨利年增31%至52.3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獲利61美分,高於華爾街預期的56美分。

 然而,微軟上季淨利和蘋果上周公佈的59.9億美元相比還是稍顯遜色。這也意味著,蘋果繼去年5月取代微軟成為全美市值最大科技公司後,現在連獲利都勝過微軟。

 微軟周二表示,核心產品Windows 7在上季賣出3.5億套,創下Windows作業系統歷年來最高單季銷售量,但該部門上季營收卻較去年同期下滑4%至44億美元。

 微軟投資人關係總經理柯佛德(Bill Koefoed)表示,上季微軟商用PC市場在企業升級需求推動之下,較去年同期成長9%,但同一期間消費PC市場卻萎縮8%。

 他表示,「小筆電銷售量下滑40%、廣泛消費需求不振及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都對消費PC市場帶來衝擊,而iPad帶動的平板電腦熱潮也構成「一部分」威脅。

 另一方面,去年Windows 7席捲消費PC市場之後,今年業績相對失色也是預料中的事。整體而言,他預期PC市場將萎縮1%至3%。

 在商用軟體方面,微軟表示Office 2010成為史上最暢銷的Office版本,促使該部門營收在上季成長21%至52.5億美元。主打Xbox系列遊戲機的娛樂裝置部門營收也在上季大漲60%至19.4億美元,因為去年終推出的Kinect動態感測器市場反應熱烈。

 上季微軟線上服務部門營收雖成長14%,卻呈現7.3億美元營業虧損。克倫表示,微軟、雅虎網搜合作的獲利模式比預期更費時,因此公司不得不暫緩海外業務整合,先專心顧好北美網搜業務。

看來 Microsoft 靠 Xbox、 Kinect Microsoft Office。


由於缺乏微軟(Microsoft)公司Windows Phone 7 (WP7)作業系統(OS)的支持,諾基亞(Nokia)公司今年改採雙核心處理器打造智慧手機的計劃可能因此延誤。根據一項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微軟公司的 WP7 作業系統並不支援多核心處理器。
近日於美國加州所舉行的多核心大會(Multicore Expo)上,業界分析師在一場座談會中談到,目前已有三家廠商開始出貨雙核心的行動處理器,同時,在今年年底前這一數字還可能增加到八家之多。在2011年,「幾乎每一種高階智慧手機都將開始採用雙核心處理器,」Linley Group公司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nap表示。

已可支援多核心晶片的主要行動作業系統包括谷歌(Google)的 Android3.0 、蘋果公司(Apple)的 IOS4.3 ,以及Blackberry 8。至今仍然遠遠落後的就屬 Windows Mobile Phone 7 作業系統了。

根據一項可靠的消息來源表示,微軟公司的 Mobile Phone 7 作業系統並不支援多核心處理器,為了能使產品更快速地上市,該公司更重視高通(Qualcomm)單核心處理器晶片組及其所支援的行動軟體。儘管微軟明白行動軟體比桌上型電腦更需要經常的更新,但該公司究竟何時才會為其作業系統增加對於多核心處理器的支援則不得而知。

Gwennap表示,一般的手持設備通常有12-24個月的生命週期。在微軟公司更新軟體以支援雙核心處理器以前,「如果諾基亞缺乏多核心處理器的支援,可能會對其智慧手機發展帶來許多限制。」

諾基亞一直是市場上最主要的手機供應商之一,致力於打造其Symbian作業系統成為最受歡迎的行動軟體平台。但對於由蘋果公司(Apple) iPhone所開創的連網設備概念,這家手機巨擘的反應似乎慢了些。根據IDC表示,從今年第一季的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量來看,蘋果公司成長最為迅速。

雖然, Symbian^4預計很快就可支援多核心處理器。不過,諾基亞最近與Accenture達成了一項協議,把開發Symbian軟體的工作外包給Accenture,因此已在全球裁員了7,000人。

LG在今年一月出貨的Optimus智慧手機,是當時第一支採用多核心晶片的智慧手機;緊接著是摩托羅拉(Motorola)和蘋果(Apple)分別在二月和三月所發表的平板電腦。預計在今年年底以前即將發表的行動多核心晶片包括三星 Exynos 4210、高通 MSM8260 、ST Ericsson U8500、 Marvell Armada 2828 以及博通(Broadcom)公司的 BCM 11311。

「ARM公司的雙核心Cortex A9參考設計可讓晶片供應商迅速出貨新產品。因此,除了Marvell和高通自行設計多核心架構以外,大多數的晶片供應商都採用了ARM的架構。」

多核心晶片將有助於OS開發廠商加速更多的核心應用,如瀏覽器、Flash和PDFveiviewer等。第三方遊戲軟體開發廠商也將採用這些多核心晶片。

不過,Gwennap表示,「多核心的行動軟體要能廣泛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Gwennap預期,2011年約有21%的行動設備都將使用多核心處理器,這一數字還將在2015年時增加到94%。在2013年以前,採用多核心處理器的行動通訊系統可望超越其於PC和伺服器的應用市場,他說。

隨著2012年基於ARM Cortex A5核心的雙核心晶片出現,以取代中階手機所用的單核心Cortex A8晶片,這一發展趨勢還將加速進展。Gwennap並預期,在2014年以前,這些雙核心晶片還將用於低成本的智慧手機中。

市調公司Arete Research的分析師Richard Kramer 在會中表示,在2013年所銷售的智慧手機中,約有高達58%都是針對新興市場所銷售的中階至低階手機。「由於智慧手機目前在新興市場中擁有巨大的商機,因此,成本在這一產業中具有最關鍵的地位。」

設計人員們期望在2012年時,智慧手機的材料成本能降至80美元,甚至60美元。Kramer said.舉例道,「如果你花一點時間到中國深圳走走,你就會看到幾十家公司都在做這種低成本手機了!」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半導體製程之進步與競爭 - 分析與評論

SAN FRANCISCO, CA - SEPTEMBER 13:  Intel CEO P...
SAN FRANCISCO, CA - SEPTEMBER 13: Intel CEO Paul Otellini (R) shakes hands with Google Senior VP of Mobile Andy Rubin during a keynote address at the 2011 Intel Developer Forum at Moscone Center on September 13, 2011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Intel CEO Paul Otellini kicked off the 2011 Intel Developer Forum with an announcement that Intel will partner with Google to make future Android releases optimized for Intel chips in addition to the current chips that they use. The Intel Developer Forum runs through Thursday September 15. (Image credit: 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英特爾( Intel )宣布3D、三閘( Tri-Gate )電晶體技術年底進入量產,會用於Ivy Bridge處理器上,也可協助開發出更高整合度的Intel Atom(凌動)處理器,提高效能。英特爾宣布,於2002年首次公開命名為Tri-Gate的3D立體電晶體設計,預計年底進入量產,會率先用於Ivy Bridge處理器。

英特爾表示,今年年底量產的Ivy Bridge系列22奈米微處理器,是第一批採用3D、三閘電晶體的量產晶片,可搭載於筆記型電腦、伺服器以及桌上型電腦。英特爾在發布的新聞稿上說明,3D、三閘重新打造了電晶體,將傳統的2D(平面)閘極換成3D矽晶薄片。

這些做成薄片狀的電晶體垂直接附在矽基板的表面,薄片 3個平面上各置有一個閘極,用來控制電流,兩側各有一個,第 3個置於頂端,而2D平面電晶體只有在頂端處有唯一的閘極。

英特爾表示,如此一來,3D三閘電晶體有更多的控制元件,讓電晶體在切換到「開啟」狀態時能流入更多的電流,而在「關閉」的低耗電狀態,電流盡可能接近於零,且能快速的在這兩種狀態間切換,以達到更好的效能。

英特爾表示,22奈米的3D三閘電晶體在低電壓模式時,效能較目前英特爾Sandy Bridge處理器使用的32奈米平面電晶體高出37%,更適用於各種迷你掌上型裝置;同時,在運作上能減少電晶體在開啟/關閉反覆切換所耗費的電力。

另外,3D三閘電晶體技術也將協助開發更高整合度的Intel Atom處理器,提高效能,滿足市場對於整體耗電、成本以及尺寸等方面的需求。

英特爾表示,這是電晶體演進的重大突破,是自從矽電晶體在50年前發明以來,首度採用3D立體結構的電晶體即將邁入量產。

英特爾指出,迄今為止,所有電腦、手機、消費電子產品,甚至連汽車、飛機、家用電器、醫療設備,以及成千上萬種日常裝置內的電子控制元件,從過去數十年來皆使用平面結構的電晶體;3D三閘電晶體的量產,將突破2D平面電晶體結構,帶來巨大的改變。


IBM 12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該公司將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共同開發最新半導體材料、製程等科技。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共同發展可用於智慧型手機、通訊基礎設備等廣泛應用的半導體製程。

根據新聞稿,三星研究人員將首次進入紐約州Albany奈米科技中心,與IBM科學家共同研究新材料與電晶體架構,並為次世代技術開發導線與封裝解決方案。
這項協議也更新了IBM、三星之間的20奈米以下製程研發協議,雙方計畫為晶圓代工客戶開發先進技術,支援20奈米以下高效能、低耗電的晶片生產。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 TSMC ) 在美西時間13日在加州聖荷西市舉行技術研討會,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並發表演說,他預估今年半導體產值將成長22%,2011年將再成長7%,為了持續擴張業務,台積電不僅將增加研發經費,也會招募優秀人才,張忠謀並指出,目前台積電研發人數是5年前的3倍,研發費用也是5年前的2倍。預計到今年底,台積電員工人數會增加到2.9萬人。

在技術研討會中,台積電還宣布將跳過22奈米製程,直接發展20奈米製程。由於20奈米製程將比22奈米製程擁有更優異的閘密度(gate density)以及晶片效能╱成本比,將為先進技術晶片的設計人員提供了一個可靠、更具競爭優勢的製程平台。因此基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原因,台積電將為客戶提供一個更可行的先進製程選擇。再加上就技術層面來看,由於已經具備了創新微影技術以及必要的佈局設計能力,因此決定直接導入20奈米製程。

台積電研發資深副總蔣尚義表示,在先進製程技術的開發上,台積電必須主動積極考量其投資報酬率,並且需要跳脫單考慮技術層面的思維模式;「我們要透過與客戶密切合作以及在資源整合、最佳化方面的創新,同時解決來自技術及經濟層面的挑戰。」他進一步表示,20奈米製程預計於2012年下半年開始導入生產。


3D IC在半導體業界已經不算稀奇,不過3D架構的電晶體聽起來似乎威很多?Intel剛宣佈他們的一項新技術(PTT有版友說這技術很古老了),名為Tri-Gate(暫譯:三閘極)的全球首創3D三電晶體技術,並且宣稱這項技術可以讓Intel再度突破摩爾定律(還來阿...?),據稱Tri-Gate相較現在的32nm製程所採用的2D電晶體技術,可以降低至少50%的功耗,並且提昇37%在低電壓下的效能,還能讓晶片尺寸持續縮小,目前這項技術預計會提高2~3%的成本,不過未來隨著摩爾定律,價格一定只會更便宜。

這項3D電晶體技術預計會先造福新一代22nm製程的IVY Bridge平台的處理器,未來還會持續使用到如Atom以及伺服器處理器以及雲端處理器產品線。為了繼續實現摩爾定律,Intel已經規劃要在2013~2015年推出14nm以及10nm。簡單來說,半導體架構光是平面發展已經很難突破,只好蓋摩天大樓往上發展了?不過根據PTT那位版友的說法,Intel這項技術不是蓋大樓,比較像是國軍的折棉被豆乾XDD

結論:摩爾定律萬歲!製程萬歲!Cost Down萬歲!跳轉看3段相關影片(!?)





對於這項傳聞,分析師認為,要以ARM全面取代英特爾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蘋果過去曾堅持在筆電中採用PowerPC處理器,後來因為效能因素重回英特爾懷抱。而以低功耗、行動裝置為主的ARM處理器,短期間內並不適用於筆記型電腦。

科技新聞網站SemiAccurate報導指出,蘋果的筆電產品將捨棄英特爾,改採ARM處理器。同時根據消息來源指出,此移轉雖不會在短期內立即完成,但這已經是一個確定的計畫。

該則新聞一出,引起國外許多知名科技媒體的討論。而分析師普遍認為,可能性不高。

除了筆電,報導亦指出,蘋果甚至還有可能在其桌電產品中亦採用ARM晶片,使其包括iPad、iPhone等全系列產品都是以ARM架構為基礎。不過,考慮效能因素,蘋果最快會得等到2013年中,ARM處理器推出完整的64位元核心後,才會開始執行這項計畫。這個時程亦符合Nvidia日前宣佈的Project Denver晶片計畫。

報導指出,這就是為什麼蘋果近來積極向三星、Global Foundries、台積電尋求晶圓代工產能。不過,新聞中並未明指,蘋果將會自行開發ARM-based處理器,或採用其他業者的ARM核心方案。

對於這項傳聞,分析師認為,要以ARM全面取代英特爾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蘋果過去曾堅持在筆電中採用PowerPC處理器,一直到2006年,因為效能因素,才重回英特爾懷抱。而以低功耗、行動裝置為主的ARM處理器,短期間內並不適用於筆記型電腦。

此外,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過去曾明確指出,蘋果對於小筆電產品沒有興趣,應該不會用ARM晶片來開發這類產品。MacBook亦是業界首批採用英特爾新款Sandy Bridge架構的筆電產品,很難想像蘋果會在未來的筆電產品中,採用效能較差的處理器。

另一方面,英特爾甫於上周發表全新的三閘式(tri-gate)電晶體技術,能夠顯著提升晶片的尺寸、功率、和速度效能,並預計於2012年初以22奈米製程投入量產。因此,在ARM與英特爾的對決競爭中,英特爾未來在行動領域未必一定是處於弱勢。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改採ARM架構,意味著現有的Mac OS X作業系統必須重寫,這可是一件大工程。或許,蘋果可能會開發同時支援OS X和iOS兩個作業系統的筆電。


分析與評論
  • 半導體製程之進步與競爭已經到 INTEL 與 ARM 、TSMC、SAMSUNG 競爭,逼的 INTEL 出半導體製程王牌,可見競爭激烈超乎想像。
  • 如果,INTEL 出半導體製程王牌仍然無法奪回 Tablet 市場,ARM 陣營將吃下 Tablet、 Smart Phone、 Netbook 整個市場,這是 INTEL 反擊。
  • 如果,INTEL 也被 APPLE 淘汰,It will be a very big trend change in CPU history。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