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危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危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2025 台灣 GDP 成長率預估看,為甚麼亞洲只有台灣工資是 10年不增長,從新加坡2017Q3GDP好到破表薪資增長 (From 2025 Taiwan GDP review Taiwan Gov. Inefficiency make the wage growth rate become flat in Asia, worst performance in Asia )

2025 台灣 GDP 成長率預估

根據最新的經濟預測,台灣在2025年的GDP成長率預估如下:
  1. 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5年的GDP成長率預測上調至 5.45%,主要受到人工智慧(AI)需求強勁和出口持續增長的推動。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台灣2025年的實質GDP成長率預估為 3.7%,這比之前的預測有顯著上調。
  3. 台灣主計總處:預測2025年全年GDP成長率為 4.45%,並且各季度的成長率分別為:第一季 5.45%、第二季 8.01%、第三季 2.91%、第四季 1.72%。
這些預測顯示,台灣的經濟在2025年有望持續增長,尤其是受到科技產業和出口的強勁表現所驅動,但與 AI 及半導體無關行業仍在低薪狀態,值得政黨提出策略

新加坡 2027 Q3 GDP好到破表,上修全年成長展望

台灣薪資太低主因就是台灣政府普遍不為就業率努力確實也是常態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MTI)周四公佈,新加坡第三季GDP較前季跳增8.8%,遠超出十月時初估的6.3%。

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GDP年增5.2%,亦高於先前估算的4.6%,且是2013年以來最強。據路透社調查,經濟學家原預估新加坡第三季GDP將季增7.4%、年增5%。(.channelnewsasia.com)

據MTI表示,第三季經濟成長力道較預期強勁,主要受惠於與外部景氣密切相關產業如製造業、金融保險業的貢獻。

數據顯示,製造業當季產值較去年同期飆升18.4%,遠優於前季的8.4%。除此之外,金融服務也季增7.6%、年增5.9%。另一方面,營建業季減5.3%、年減7.6%,商業服務季減1%、年減1.4%。(businessinsider.com)

MTI當日還將新加坡全年GDP成長預估從2-3%調升至3-3.5%,明年GDP則預估成長1.5-3.5%。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23日11時02分(GMT+8)止,新加坡幣遊走於平盤附近、暫報1.3472兌1美元,逼近兩個月新高


亞洲國家薪資都成長, 只有台灣不行
(2015年3月12日,台北訊)根據全球領先的企管顧問公司韜睿惠悅最新研究顯示,新加坡的高階主管薪資持續蟬聯亞太地區最高,甚至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百分之十。

該研究發現出自《韜睿惠悅2014/2015 Global 50 Remuneration Planning Report》,該報告將亞太地區各國的基本薪資轉換成美金幣別以做為比較。除了薪資以外,該報告並提供福利資訊,以供企業做為整體獎酬規畫設計之參考。

新加坡和香港的基本薪資調薪率普遍為3%-4%,高階主管的調幅可達6%-8%。報告指出,新加坡高階主管的平均基本年薪約為美金58.6萬,約合台幣一千八百多萬元;香港則為美金44.5萬元,約合台幣一千四百多萬元,兩者的差距已較去年拉近。
新加坡薪資成長率也遠高於台灣,台灣政府執政益於勞工效能最低

韜睿惠悅整體獎酬調查亞太地區負責人Sambhav Rakyan表示,從表面看來,新加坡的薪資明顯高於香港,在高階主管更為顯著。但需考慮各國課稅稅率的差異,會影響到他們真正能放進口袋的薪水。「因此,我們也觀察到一個趨勢,越來越多企業將他們的亞太總部從新加坡移往其他薪資較低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尼,以降低薪資成本。」

「香港的薪酬水準完全沒有下滑的跡象」Sambhav Rakyan補充說明到,「如果美金持續走高的話,香港高階主管的薪酬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超越新加坡。今年由於美元升值以及美國聯準會預期升息,使得港幣也同樣走強。」

雖然新加坡的薪資稱霸亞洲,香港的薪資豈碼穩坐大中華第一。若是人工或製造職務,香港的基本薪資約為大陸的三倍,若進入基層管理或專業職,其薪資差距會縮小為兩倍。再往越高階職位上去,香港約高出大陸20%-40%。

由於大陸的基本工資平均以9%-15%的水準增長,尤其在製造和人工方面,相較於香港2%-3%的增幅,彼此間的差距也在逐年縮小中。而上海地區的高階主管薪酬相較於香港只落後百分之十,這也反映出了上海地區的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潛在的人才短缺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在所得稅方面較大陸具有優勢,也使得香港更具人才吸引力。而大陸的本地公司則藉由提高變動薪資和股權激勵,來因應和外商之間的搶人、留才大戰。」Rakyan指出。

同屬大中華地區的台灣,其薪資則持續落後。相較於大陸,後勤人員的基本薪資約高出大陸30%,但若來到基層管理和專業職,大陸的薪資已超越台灣。而高階主管層級,大陸薪水已高出台灣達70%之多。

「薪酬低的關鍵原因在於台灣企業保守的加薪哲學。」Rakyan表示,「當台灣企業從本土擴展到國際,或從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他們的薪酬哲學卻沒有隨著業務擴展和成長一起改變。這使得台灣企業面臨了嚴峻的留才議題。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估計指出,去年我投資率創7年最低,今年預測也僅有20.4%,連續3年降至20%,民間投資與公共建設動能皆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對此表示,政府將循「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基礎建設來激勵民間投資,相信情況並沒有這麼悲觀。( 註:台灣 FDI 數據是亞洲倒數,投資率遠低於主計總估值,政府數字極可能又造假如失業率 )

五加二 提振投資信心

主計總處認為今年全球景氣雖呈回溫,但全球經濟僅略高於去年,動能並不強,加以川普政府的政策走向、政府「五加二」產業政策推動落實程度皆有不確定性,因此預測我國今年民間投資僅成長1.85%,另政府投資也僅成長1.21%。

在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成長趨緩下,我國去年投資率(投資毛額占GNI)20.2%,創近7年最低,今年情況亦然,預測僅20.4%,遠低於民國80年代平均27%的投資率。

依國發會提供的國際比較,前年我國投資率約20%,低於韓國29.1%、新加坡25.5%、香港22.6%,近年我國投資率一直居四小龍之末。

亞洲四小龍 吊車尾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政府了解這一困境,未來將採擴張型財政政策,增加前瞻基礎建設,以激勵民間投資。她說,在不考慮特別預算下,估計今年至少會再增加500億元,另外政府「五加二」產業一定會徹底落實,在這些努力下,今年投資率仍有機會回升,不會這麼悲觀。

高仙桂進一步表示,長期以來自由貿易雖帶動全球經濟成長,但也造成各國所得差距擴大,民怨升高,川普為呼應這一波民怨,兌現競選承諾,已要求美商返美投資,目前已有很多國家跟進,全球產業布局勢必出現變化。因應這股返國投資的風潮,政府也將重新思考全球化布局,以吸引海外台商返台投資,預期這也有助於提升國內投資動能。

補五缺 引台商回流

高仙桂認為川普不會走回頭路,過去自由貿易引領的全球生產布局的情況將會出現改變,部份的全球貿易量會被在地生產取代,因應這一情勢,當務之急是盡速改善缺地、缺工、缺電、缺水及缺人才等五缺,以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來吸引台商回台投資。

新加坡名列本(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 信心指數榜第10名

一、 美國A.T.Kearney管理諮詢公司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名列本(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 FDI ) 信心指數榜第10名,較去(2015)年第15名上升5個名次,惟仍低於前(2014)年排名第9名。除新加坡之外,本年全球10大外國直接投資首選地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澳洲、法國及印度,半數為亞太國家。

二、 調查顯示,31%受訪者對新加坡未來三年經濟展望比去年更樂觀。A.T.Kearney東南亞主管兼合夥人蔡純毅指出,新加坡已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同時經濟強勁、政治環境穩定、體系清廉和人民教育程度高,均係吸引外國企業至新加坡投資主因。渠表示,新加坡長期獲評選為最易經商地區之一,吸引許多跨國企業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且新加坡係東協成員國,亦有助於吸引看好東協十國發展潛力外商至新加坡投資。

三、 查新加坡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前(2014)年新加坡外國直接投資累積為1兆246億星元,前三大投資來源為美國、日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

四、 A.T.Kearney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調查自1998年起展開,係通過監測各國主要發展趨勢,並依據各國政治、經濟和監管體系變化對未來幾年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作出排名,本年共有504家外商高階主管接受調查。調查顯示,國內市場規模、勞動力成本、監管透明度以及廉潔程度係影響受訪高階主管決定是否投資的主要因素。

五、 報告指出,受訪者仍看好美國經濟前景,惟部分投資者擔心中國大陸本年經濟情勢將急轉直下,若全球市場持續波動,投資者信心將減弱。另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與前年同期比較激增36%至1兆7,000億美元,係2007年以來最高。多數受訪者認為,外國直接投資在近期內對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將發揮更大影響力,逾 70%受訪企業計畫在未來三年提升外國直接投資額。




分析:
  • 從新加坡﹑菲律賓﹑台灣 FDI 數據,可看出台灣 FDI  遠低於新加坡﹑菲律賓,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民間投資基本上含許多廠商購買設備及建廠土地金額 ( 數字造假如失業率 ),也就是說,台灣政府無法促進民間投資率才是台灣造成薪資不漲、少子化、台灣是全世界最大白領勞工輸出,國民黨及民進黨的執政無能才是造成台灣薪資不漲、少子化主因,腐敗無能是台灣目前政府極需改善
  • 兩黨執政多年一直用統獨騙選票,經濟擺爛致勞工於不顧,台灣產業外移、勞工外移、民間投資率亞洲倒數,內需已經開始也亮警訊,東區店面一家一家關,兩黨這些都是欺騙人民,執政無能才是造成台灣薪資不漲、少子化主因
  • 從經濟產業觀察,2024 ~ 2025 台灣主要成長產業是半導體、AI 關連產業,但2025其他產業因為美國高關稅,成長遲緩,而且內需也成長遲緩,政府應該要集中於觀光業、醫療觀光,因為,這產業最能改善台灣目前低薪問題,我們可以從最新的數據,以下是新加坡和台灣在2019年至2025年間觀光業對GDP的貢獻百分比比較,就非常清楚除半導體、AI 關連產業,還有那些產業非常重要
    • 新加坡觀光業對GDP的貢獻
      •  2019年:觀光業貢獻約 10.2% 的GDP。
      •  2024年預測:觀光業預計將貢獻 9.8% 的GDP,這是因為疫情後的復甦和旅遊需求的回升。
    • 台灣觀光業對GDP的貢獻
      •  2019年:觀光業貢獻約 4.4% 的GDP。
      •  2021年:因疫情影響,觀光業貢獻降至 2.03% 的GDP。
      •  2023年:觀光業回升至約 2.36% 的GDP,顯示出逐步復甦的趨勢。但也看出觀光業GDP比重,對一個國家改善低薪很有影響,觀光業GDP比重越高,低薪比率越少,兩黨要從統計數據去改善人民生活,不是天天喊政治口號騙選票
  • 至於,傳產只能轉型、分散市場,否則無法改善

台灣真的變成亞洲倒數薪資加福利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台幣升破29了「兌美金匯率往27-28」, 台灣銀行壽險業面臨嚴重風險 (The Taiwan dollar has risen above 29, and the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US dollar is 27-28. Taiwan's bank and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s facing serious risks)


1986 ~ 2025 台幣兌美元匯率歷史圖

台灣的央行、保險公司、銀行和券商在美國國債的投資總額預估相當可觀,並且這些投資在面對關稅戰和貨幣戰等經濟情況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Taiwan's central bank,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are estimated to have a considerable total investment in U.S. Treasuries, and these investments are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situations such as tariff wars and currency wars. 

台灣整體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金額預估約為2,904億美元(約合9.58兆新台幣),這使台灣成為美國國債的第11大持有國,加上央行4,600億美元及卷商101億美元總金額達7,605億美元。


新台幣27日強勁升值,匯價在10點過後才10分鐘,就升破29關卡,來到28.994,這也是三年多來,28字頭首度再現。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27日表示,新台幣現在不是高點,也應該是非常接近高點了。至於央行該如何處理?他認為,央行不是沒有工具,應該「直接放出新台幣,增加供給就好」。

吳大任分析,拉貨潮讓我國4、5月出口表現亮眼,出口廠商手中有非常多美元,有匯兌的需求,進而加重升值壓力。不過,這樣的情況,7月可能出現反轉,將使得新台幣需求下降,屆時新台幣反而可能面臨貶值壓力。

吳大任示警,廠商若因為新台幣強升而不敢接單便會衝擊出口,台灣經濟影響程度就可能再擴大,「央行應以維持匯率穩定為主」,不管升貶都有利有弊,且央行存在的價值,就在於即便升值也不要一次升到底,如此一來,廠商會來不及應變,現在的情況已演變成「完全沒有給廠商反應機會」。

吳大任強調,央行不是沒有能力去阻擋新台幣升值到這樣的情況,「央行有100%阻升的能力」。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姚睿則提到,新台幣今年5月起便開始暴衝,主要是四大因素造成,首先是美國匯率報告6月公布,市場對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發酵;其二是美國總統川普暫停關稅90天,4~6月拉貨出口大增,月底出口商出現恐慌性拋匯。

第三個因素則是川普政策反覆,投資人對美國公債產生疑慮,美國Q1外國直接投資銳減,企業暫緩投資規劃,使得美元走弱,資金流出美國;第四個因素為明年鮑爾任期結束,市場憂心美國降息速度可能大幅加快。


新台幣近來強升,升值幅度是3年多來新高。財經作家游庭皓在節目《金臨天下》表示,這波台幣升值還沒走到盡頭,聯準會再接下來的降息時間、幅度都會再進一步影響新台幣的匯率走勢。

游庭皓引述過去3個月數據指出,新台幣升值幅度約 12.4%,在全球主要貨幣中排名第一,而央行為了防止外國禿鷹炒匯,對於外資有要求匯入新台幣必須用於購買台股進行投資,且持有反向型ETF不得超過整體持股比例3成,而目前外資所持有比例已升至38.69%,超過了規定上限,預期央行可能會介入以維持穩定。

游庭皓認為,市場對於台幣升值的預期,將會一路延續到關稅談判完成前,相較於美韓、美日談判進度落後,台美談判幾乎沒有僵持跡象,而新台幣快速升值,有助於美國貿易逆差縮減,若持續到年底,等同台灣將貿易順差幅度削減了12%,有利於接下來的談判條件達成。

游庭皓指出,從另一方面思考,新台幣升值意味著台灣的購買力變強,若新台幣能見到27字頭,台灣人均GDP將正式突破4萬美元,領先日、韓,短期內要觀察的是升值速度過快所帶來的匯損,反而影響市場對於股票的心理預期。


游庭皓也示警,即便台幣在上周一度觸及29元大關,但實際上還沒有進入「主升段」,還需要觀察聯準會接下來的利率政策,要等到聯準會宣布降息,新台幣才會真正進入「主升段」。至於影響聯準會降息因素,包括市場對關稅引發通膨的預期、房地場市場疲軟,這些問題都會成為聯準會降息理由。

在投資佈局上,游庭皓建議,短期內會需要考慮匯損問題,美元走貶是中長期趨勢,但從長期來看,最佳方式是進行匯率風險分散,類似於股票的定期定額,分攤成本價。在美元強勢和弱勢時都進行換匯,長期而言,就能夠降低匯率波動對資產的影響。


Related articles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2025 亞洲台幣急升,M1B、M2衰退有行情嗎? 比較2014,M1B、M2年增率續加速新高,2014元月台股資金行情


新台幣一夕狂升,雖有熱錢回流的利多護住多頭心脈,但憂心匯損買盤仍忙不迭的往資產、航空、食品等內需股湧去,上周五獲外資241億元買超、率先回補川普缺口的台積電回神無力,以956元、上漲6元開出後沒多久就翻黑,拖累以20,839.04點跳空開高、上漲51.4點的加權指數,也跟進走弱,一度跌點擴大至逾百點,多空交戰激烈。

這次台幣急升且升幅全球最高,M1B 是衰退,外銷股是不好,內需股比較優,台幣對美元急升後再緩升至28是最佳。航運股最佳機會在美國關稅戰後出現缺貨潮拉急單時。
看看歷史就知道,差異在那裡。
2882 K chart

2013, 12, M1B, M2是增漲,台幣是緩漲,所以漲幅週期是 漲8個月,回跌1個月,再漲5個月

2025 臺灣貨幣供給額M1B(期底) 2025/3 278,000億 -2010.3億
         臺灣貨幣供給額M2(期底) 2025/3 649,220億 -96.4億
         臺灣景氣對策分數 2025/3 34 -3
         只有內需股有行情,所有外銷股,特別是買太多美債公司將產生很大虧損,航運股觀察低點及美國缺貨潮拉急貨時。

2014 M1B、M2年增率續加速並創2年多新高 寬鬆政策拚拉升景氣

台灣央行甫公布11月台灣M1B、M2年增率持續加速,已連續14個月的時間持續呈現「黃金交叉」線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今(26)日對此表示,M1B、M2年增率持續加速並創下2年多新高,反映市場上資金充沛,股市資金動能無虞,也可看出,在經濟情勢不佳下,貨幣政策略偏寬鬆,以提供充裕資金方式營造利於低迷景氣回溫的環境。

台幣在2014全年是低檔震盪,台灣M1B、M2年增率持續加速,所以產生一段資金行情。

11月狹義貨幣供給M1B較上月增加0.41%,重新恢復成長態勢,廣義貨幣供給M2月增0.34%,連續第7個月增加;元大寶華指出,就年增率而言,M1B由上月的8.58%持續加速至8.85%,創2011年3月後新高,而受到銀行對公營事業及民間部門放款與投資加速成長,以及外資持續淨匯入影響,M2年增率由上月的5.99%持續加速至6.05%,創2011年8月後最快紀錄,持續逼近6.5%目標區上限。

另外,M1B連續第14個月高於M2年增率,呈黃金交叉狀態,且缺口放大至2.8個百分點,M1B、M2日平均餘額也分別以13.1兆元、35.2兆元續創新高,反映市場上資金充沛,股市資金動能無虞。


觀察前11月,在外資淨匯入與銀行授信成長下,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7.16%及4.69%,其中M2持續處在央行2.5%-6.5%的目標區內,反映市場資金足以支應經濟活動所需,且略高於目標區中值4.5%。元大寶華指出,此反映在經濟情勢不佳下,貨幣政策偏寬鬆,以提供充裕資金促使景氣回溫。


資金行情助攻,春節前上看8800(康和投顧提供)

受到FOMC會議結果將在台北時間週四凌晨公佈,投資人觀望氣氛濃厚,週二晚間的歐美股市呈現小幅震盪,週三台股亦不例外,週三全天震幅不到45點,外資持股比重較高的半導體權值股,如台積電(2330)、日月光(2311)和聯發科(2454),周三股價跌幅皆超過1%以上,壓抑台股無法突破10日均線(8381.91點)反壓,終場台股下跌3.89點或0.05%,收在8349.04點,成交量能則小幅放大至734.36億元。

 在全球金融市場接籠罩在QE是否在本周退場的不確定性下,投資人觀望,股市波動不大。在考量財政協議尚未在參議院過關、且2014年美國依舊將面臨舉債上限的困擾下,本週FED執行QE退場的機率不高,因此就台股而言,資金行情仍將推升台股,預期農曆年前,台股可望上看8600~8800點。不過須留意12月中下旬將是外資休長假時期,資金動能將趨緩,預期此段時間台股將在8400點附近上下震盪,待來年開春後,資金行情點燃台股多頭火苗,而後指數上攻,因此就中長線的操作上,建議可逢低建立持股部位。在類股的選擇上,首選金融權值股,建議可逢低建立中長線持股。(康和投顧提供)

( 註:過去 M1B 大漲後通常有一波台股資金行情,這次又要看央行操作了,自已經驗裡投資大賺期間也是在M1B 大漲後,政府如何做是重點,但 2025 M1B、M2是衰退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