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台幣升破29了「兌美金匯率往27-28」, 台灣銀行壽險業面臨嚴重風險 (The Taiwan dollar has risen above 29, and the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US dollar is 27-28. Taiwan's bank and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s facing serious risks)


1986 ~ 2025 台幣兌美元匯率歷史圖

台灣的央行、保險公司、銀行和券商在美國國債的投資總額預估相當可觀,並且這些投資在面對關稅戰和貨幣戰等經濟情況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Taiwan's central bank,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are estimated to have a considerable total investment in U.S. Treasuries, and these investments are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situations such as tariff wars and currency wars. 

台灣整體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金額預估約為2,904億美元(約合9.58兆新台幣),這使台灣成為美國國債的第11大持有國,加上央行4,600億美元及卷商101億美元總金額達7,605億美元。


新台幣27日強勁升值,匯價在10點過後才10分鐘,就升破29關卡,來到28.994,這也是三年多來,28字頭首度再現。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27日表示,新台幣現在不是高點,也應該是非常接近高點了。至於央行該如何處理?他認為,央行不是沒有工具,應該「直接放出新台幣,增加供給就好」。

吳大任分析,拉貨潮讓我國4、5月出口表現亮眼,出口廠商手中有非常多美元,有匯兌的需求,進而加重升值壓力。不過,這樣的情況,7月可能出現反轉,將使得新台幣需求下降,屆時新台幣反而可能面臨貶值壓力。

吳大任示警,廠商若因為新台幣強升而不敢接單便會衝擊出口,台灣經濟影響程度就可能再擴大,「央行應以維持匯率穩定為主」,不管升貶都有利有弊,且央行存在的價值,就在於即便升值也不要一次升到底,如此一來,廠商會來不及應變,現在的情況已演變成「完全沒有給廠商反應機會」。

吳大任強調,央行不是沒有能力去阻擋新台幣升值到這樣的情況,「央行有100%阻升的能力」。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姚睿則提到,新台幣今年5月起便開始暴衝,主要是四大因素造成,首先是美國匯率報告6月公布,市場對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發酵;其二是美國總統川普暫停關稅90天,4~6月拉貨出口大增,月底出口商出現恐慌性拋匯。

第三個因素則是川普政策反覆,投資人對美國公債產生疑慮,美國Q1外國直接投資銳減,企業暫緩投資規劃,使得美元走弱,資金流出美國;第四個因素為明年鮑爾任期結束,市場憂心美國降息速度可能大幅加快。


新台幣近來強升,升值幅度是3年多來新高。財經作家游庭皓在節目《金臨天下》表示,這波台幣升值還沒走到盡頭,聯準會再接下來的降息時間、幅度都會再進一步影響新台幣的匯率走勢。

游庭皓引述過去3個月數據指出,新台幣升值幅度約 12.4%,在全球主要貨幣中排名第一,而央行為了防止外國禿鷹炒匯,對於外資有要求匯入新台幣必須用於購買台股進行投資,且持有反向型ETF不得超過整體持股比例3成,而目前外資所持有比例已升至38.69%,超過了規定上限,預期央行可能會介入以維持穩定。

游庭皓認為,市場對於台幣升值的預期,將會一路延續到關稅談判完成前,相較於美韓、美日談判進度落後,台美談判幾乎沒有僵持跡象,而新台幣快速升值,有助於美國貿易逆差縮減,若持續到年底,等同台灣將貿易順差幅度削減了12%,有利於接下來的談判條件達成。

游庭皓指出,從另一方面思考,新台幣升值意味著台灣的購買力變強,若新台幣能見到27字頭,台灣人均GDP將正式突破4萬美元,領先日、韓,短期內要觀察的是升值速度過快所帶來的匯損,反而影響市場對於股票的心理預期。


游庭皓也示警,即便台幣在上周一度觸及29元大關,但實際上還沒有進入「主升段」,還需要觀察聯準會接下來的利率政策,要等到聯準會宣布降息,新台幣才會真正進入「主升段」。至於影響聯準會降息因素,包括市場對關稅引發通膨的預期、房地場市場疲軟,這些問題都會成為聯準會降息理由。

在投資佈局上,游庭皓建議,短期內會需要考慮匯損問題,美元走貶是中長期趨勢,但從長期來看,最佳方式是進行匯率風險分散,類似於股票的定期定額,分攤成本價。在美元強勢和弱勢時都進行換匯,長期而言,就能夠降低匯率波動對資產的影響。


Related articles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台灣央行、保險公司、銀行、卷商公司買美債總額預估,如何對應關稅戰、貨幣戰各種狀況的預估? (How do the estimated total amount of U.S. debt purchased by Taiwan's central bank,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and Stock Broker companies correspond to the estimated tariff war and currency war?)

台灣的央行、保險公司、銀行和券商在美國國債的投資總額預估相當可觀,並且這些投資在面對關稅戰和貨幣戰等經濟情況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Taiwan's central bank,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are estimated to have a considerable total investment in U.S. Treasuries, and these investments are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situations such as tariff wars and currency wars. 

2882 K chart

台灣對美國國債的投資總額Taiwan's total investment in U.S. Treasury bonds

  1. 央行的投資:Central bank investments

    • 根據報導,台灣央行的外匯存底約為5770億美元,其中約80%至92%投資於美國國債,這意味著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在4600億至5300億美元之間。According to reports, Taiwan's central bank'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re about US$577 billion, of which about 80% to 92% are invested in US Treasuries, which means that the amount of US Treasuries held by the central bank is between US$460 billion and US$530 billion.
  2. 保險公司:Insurance companies

    • 台灣的壽險業持有約2904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公債,這使得保險公司在美國國債的持有量上也相當可觀。Taiwan'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holds about $290.4 billion in U.S. government bonds, giving insurance companies a sizable stake in U.S. Treasuries. 
      2885 K chart
  3. 銀行和券商:Banks and brokerage firms:

    • 銀行和券商的具體持有數據較少,但整體來看,台灣的金融機構在美國國債的投資也在持續增加,尤其是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這些機構更傾向於增持美國國債以獲取穩定的收益。

根據最新的資料,台灣的保險公司、銀行和券商在美國國債的投資總額預估如下:

台灣保險公司 Taiwan Insurance companies

  • 投資金額:截至2024年底,台灣壽險業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約為4.95兆新台幣(約合1600億美元
  • 持有比例:台灣壽險公司在其總資產中,對美國國債的投資占比相當高,這使得其在全球債券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
  • 主要公司
    • 國泰人壽:持有的國外債券部位約為4.95兆新台幣 (約合1600億美元)。
    • 其他壽險公司:如新光人壽、台新人壽等,雖然具體數字未公開,但整體壽險業的投資規模相當可觀,從國泰人壽持有可推算約合1304億美元

台灣銀行Bank of Taiwan

  • 投資金額:截至2023年,台灣銀行業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金額約為4,957億元新台幣(約合160億美元
  • 持有比例:銀行業的美國國債投資相對於其總資產規模,雖然不如壽險業那麼顯著,但仍然是重要的資產配置之一。

台灣券商

  • 投資金額:券商在美國國債的投資金額相對較小,具體數字不易獲得,但根據市場趨勢,券商通常會透過複委託的方式協助客戶購買美國國債,這部分的資金流動性較高,且隨著市場需求而變化。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that brokerage firms make in U.S. Treasurie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specific figure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However, based on market trends, brokerage firms usually assist clients in purchasing U.S. Treasuries through re-entrustment. This part of the funds has higher liquidity and changes with market demand. 
  • 主要券商及其美國國債商品

    1. 元大證券

    • 商品名稱:元大美國政府1至3年期債券ETF(代號:00679B)
    • 資產規模:約2158.8億新台幣(約合70億美元)
    • 特點:專注於短期美國國債,流動性佳,適合風險較低的投資者

    2. 國泰證券

    • 商品名稱:國泰20年期以上美國政府債券ETF(代號:00687B)
    • 資產規模:約400.9億新台幣(約合13億美元)
    • 特點:專注於長期美國國債,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

    3. 群益證券

    • 商品名稱:群益25年期以上美國政府債券ETF(代號:00764B)
    • 資產規模:約345.8億新台幣(約合11億美元)
    • 特點:提供長期投資選擇,流動性良好,適合長期資本配置

    4. 永豐金證券

    • 商品名稱:永豐1-3年期美國公債ETF
    • 資產規模:約3.1億新台幣(約合1000萬美元)
    • 特點:短期債券,適合風險厭惡型投資者

    5. 中信證券

    • 商品名稱:中信美國公債0-1年ETF
    • 資產規模:具體數字未明,但為短期債券產品,流動性高,適合短期投資需求

保險公司、銀行、卷商公司總額

  • 總投資金額:台灣整體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金額預估約為2,904億美元(約合9.58兆新台幣),這使台灣成為美國國債的第11大持有國,加上央行4,600億美元及卷商101億美元總金額達7,605億美元
  • 市場影響:台灣的外匯存底中,約92%投資於美國國債,這顯示出台灣對美國債券市場的高度依賴

對應關稅戰與貨幣戰的預估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台灣的美國國債投資面臨多重風險,特別是在關稅戰和貨幣戰的背景下,美元會貶值美公債今年 9.2兆美元要到期 ,特別是6月,約佔到期總額的70%。這些債務的到期將對市場流動性和利率造成壓力,因為政府需要進行再融資以應對這些到期的債務。

,關稅戰讓美公債殖利率高檔震盪:

  1. 關稅戰影響

    • 關稅政策的變化可能導致台灣出口受阻,進而影響經濟增長,這可能使得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需求減少,因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會使得資本流出風險上升。
  2. 貨幣戰影響

    • 若台幣升值,台灣的美國國債投資將面臨匯率風險,因為美元資產的價值會相對減少。根據預測,若台幣升值10%至30%,將對保險公司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造成壓力
  3. 市場反應

    • 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選擇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持有,轉而尋求其他避險資產,如黃金或其他國家的國債,這將進一步影響台灣金融機構的投資策略。

總體而言,台灣央行、保險公司、銀行、卷商對美國國債的投資不僅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投資人要盡量避開持有過大美公債的保險公司、銀行、卷商,也是對抗5月半導體關稅、美元貶值、6月美公債到期、利率風險和尋求穩定收益的重要策略。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投資的規模和策略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台灣的金融機構在美國國債的投資策略需要靈活應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在面對關稅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時,應加強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的多樣化。

Related articles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最佳的創業企業特性:老經驗、少自我、有策略 (The best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Experience, little ego, and strategy)

The Best Entrepreneurs Are Older, Have Less Ego
Start up entrepreneurship

創業者需要什麼屬性,使他或她啟動創業蓬勃力量?What attributes does a founder need to make his or her startup thrive?

大量的矽谷的創業神話,頭發燒的年輕的土耳其人如史蒂夫·喬布斯和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傳說中,你必須在你20多歲剛性的心態和沉重的自我。但是,按照啟動創業孵化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他們是離群。There are plenty of myths floating around Silicon Valley, augmented by the legends of hot-headed young Turks such as Steve Jobs or Mark Zuckerberg, that you need to be in your 20s with a rigid mindset and a hefty ego. But they're the outliers, according to an extensive survey conducted by one startup incubator.

在過去的三年裡,創業科技學會了申請人的性格和能力傾向測試。然後,它跟踪的申請人 - 超過15,000名測試者的,因為他們推出初創公司。目標是:那一個性特徵能匹配的收入增長和市場的牽引。For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Founder Institute has had its applicants perform a battery of personality and aptitude tests. Then it tracked those applicants — more than 15,000 test-takers as their startups launched. The goal: see if any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be matched to revenue growth and market traction.

結果呢?正如你可以看到下面的信息圖表,年輕的土耳其人的事情是一個神話。優秀的企業家是誰的工作先在自己的領域,獲得寶貴的真實世界的知識和經驗,為十年或更長時間。 (從谷歌收購的創業傢伙,我們聽到了完全一樣的東西)。The results? As you can see in the infographic below, the young Turk thing is a myth. The best entrepreneurs are ones who work in their field first, gaining valuable real-worl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r a decade or more. (We heard exactly the same thing from Google's startup acquisition guy).

Every year of life improves an entrepreneur's chances up until 40, but they don't diminish thereafter. Take heart, grey-haired founders!

其他外賣似乎有點更加明顯:你需要以開放的態度,靈活的,能夠轉動的心跳。您需要同意(有一些更多的證據,2007年的暢銷書“不混蛋的規則。你不需要智商,因為它是傳統的測量,你需要能夠識別模式。Other takeaways seem a little more obvious: you need to be open-minded, flexible, able to pivot in a heartbeat. You need to be agreeable (there's some more proof for that 2007 bestseller The No Asshole Rule. You don't need IQ as it is traditionally measured; you do need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patterns.


And then there's ego. Clearly, entrepreneurs need some to succeed — but only as much as is required to not have your product be steamrollered. Narcissism is a no-no, as is any kind of emotional instability.

創業十大策略
  1. 遠景及理想 Ideation : Vision、pitch an idea for investors ( people、product、process、business model );
  2. Pitching : Think about selling yourself 1st than your product, build the trust; 投出一個值得信任的創業故事
  3. Building a team 好團隊
  4. Getting customers 找到客戶
  5. Online traffic 線上流量
  6. Monetization 將產品及流量產生收入
  7. Business Development 業務發展
  8. Strategy 戰略
  9. Manage a board 管理董事會
  10. Finding balance 尋找收支平衡
創業精神幾大特性:
  • 堅持自已夢想
  • 持續尋找合作忠誠夥伴及團隊,讓自已夢想創作能達到期望之產品或生意;
  • 打破各種社會規則,持續尋找合作夥伴,產生自已產品或生意;
  • 創造可行生意模式、人脈及資源槓桿
  • 創造好運來源
      



Related articles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從學習、習慣、事業、統計數據看,有些人為什麼很幸運? (From studies, habits, careers, statistics, why are some people so lucky?)

 從學習、習慣、事業和統計的角度來看,有些人之所以看似「很幸運」,其實往往不是單純的運氣,而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好運」是能策劃、培養,讓「好運」機率提升是他人十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1. 學習:持續進步與適應能力

幸運的人通常不是天生就懂得一切,而是他們願意學習並快速適應環境。比如,心理學研究(如 Carol Dweck 的成長型思維研究)表明,相信自己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人,更容易抓住機會。這些人會主動尋找知識、技能,並在失敗中吸取教訓,而不是被動等待好運降臨。

  • 閱讀知識及名人傳記
  • 專業技術
  • 好的人脈、貴人業務技巧
  • 足夠的金融、產業數據,能了解歷史趨勢及產業興衰主因
  • 長期投資知識: 長期投資複利習慣雪球:巴菲特傳: 「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  我很早就開始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個十年,它在山坡上的位置會和現在很不一樣。所以我建議學生,起步應該比別人早,不必早太多,但比晚起步要好很多。而信用卡會害你落後許多。」 ——華倫‧巴菲特,這重點是長期複利效應,長期學習,人生自然富。
  • 健康、長壽好知識
  • 人力槓桿、資本槓桿、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全新的槓桿(無形有價值的智慧型資產),也是最民主的,包括書籍、媒體、電影和軟體;其中軟體或許是力量最強大的,你只需要一部電腦,不需得到任何人的許可。你不需要其他人幫助或提供你資金,就能把你的努力倍數放大。上個世代的財富是資本創造的,那些成功致富的人就是世界各地的華倫‧巴菲特。而新富階級、新一代億萬富翁則是靠新興槓桿產生的。

2. 習慣:準備迎接機會

羅馬哲學家塞內卡曾說:「幸運是準備與機會的交會。」有些人之所以幸運,是因為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比如勤奮、堅持、關注細節或保持開放的心態。這些習慣讓他們在機會來臨時能立刻行動。例如,一個每天練習寫作的人,可能某天因為一篇作品被注意到而獲得事業突破,這看似運氣,實則是長期準備的結果。

  • 規律作息: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有助於提高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成功人士通常會早起,利用清晨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計劃,這樣可以在一天開始前整理思緒,提升專注力。
  • 定期運動: 運動不僅能改善身體健康,還能增強意志力和自信心。許多成功人士將運動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僅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還能培養堅韌的心態。
  • 了解天賦及趨勢,設定明確目標: 成功人士通常會為自己設定清晰的短期和長期目標,並制定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這種習慣能幫助他們保持動力,並在面對挑戰時不輕言放棄。
  • 持續學習、熱愛工作: 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是成功的關鍵。成功人士會利用各種資源,如書籍、課程和網絡研討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
  • 自我反省: 定期進行自我反省可以幫助個人識別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制定改進計劃。這種習慣能促進個人成長,並幫助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貴人環境: 成功人士通常會重視與他人的關係,並努力建立支持性的人際網絡。這不僅能提供情感支持,還能在職業生涯中提供機會和資源。
  • 管理時間: 有效的時間管理能幫助個人提高生產力,減少壓力。成功人士會制定待辦事項清單,並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任務,以確保高效利用時間。
  • 開放性、積極主動、樂觀態度: 主動尋找機會和解決方案,而不是被動等待,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種習慣能幫助個人更好地應對挑戰,是可以培養的行為模式,長期下來自然讓人顯得「運氣好」,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 常感恩、常感謝、知行善 Always be grateful, thankful, and do good deeds:在當今社會,常感恩、常感謝以及知行善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這些行為能夠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增強人際關係,創造貴人機會,並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機會。透過感恩的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常感恩、常感謝會改善你的能量,讓有形與無形貴人幫助你好運連連
    感恩的力量 The power of gratitude: 感恩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態,使其更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哲學家尼采曾說過,感恩是靈魂上的健康。懂得感恩的人,目之所及皆是美好,心之所向是光亮,自然離幸福越來越近。這種心態不僅能提升個人的情緒,還能增強對他人的友善和理解。
    感恩與人際關係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研究顯示,持續寫下感恩日記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更樂於助人。感恩的表達能夠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更受歡迎。這種正向的互動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社交能力,還能在職場上創造更多的機會。
    知行善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and doing good: 知行善是感恩的延伸。當我們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時,實際上是在承認他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種認知促使我們也去幫助他人,形成良性的循環。正如一位成功人士所說,感恩的心態讓他在面對挑戰時,能夠保持積極的態度,並且在逆境中找到成長的機會。

3. 事業:網絡與選擇的影響

在事業上,幸運的人往往懂得建立人脈並做出明智的選擇。社會學中的「弱聯繫理論」(Mark Granovetter)指出,成功往往來自於與不太親近的人的聯繫,因為這些人能帶來新資訊和機會。此外,他們可能更擅長風險評估,選擇高回報的領域或項目,這種「運氣」其實是策略性決策的副產品。網路上,人脈是開創出來的,也都是從弱聯繫的社交關係的合作聯繫成為強聯繫的緊密夥伴。

  • 從弱聯繫的社交關係創造、建立好人脈 Create and build good connections from weak social connections.
  • 信息獲取:根據格蘭諾維特的研究,弱聯繫能夠提供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和信息,因為這些聯繫通常來自不同的社交圈。這使得弱聯繫在尋找工作或獲得新機會時,往往比強聯繫更有效。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ccording to Granovetter’s research, weak ties can provide a wider rang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because these ties usually come from different social circles. This makes weak ties often more effective than strong ties in finding a job or obtaining new opportunities.
  • 創新與多樣性:弱聯繫能夠引入新的觀點和想法,幫助個人打破思維的局限,促進創新。由於弱聯繫的對象通常與自己背景不同,他們能夠提供不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Weak ties can introduce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help individuals 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thinking, and promote innovation. Since weak ties often com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an you, they can provide different insights and solutions.

4. 事業:準備與機會的交匯 Career: Where Preparation and Opportunity Meet

事業上的幸運往往是準備與時機的結合。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說過:「幸運是準備遇上機會。」那些在職場上成功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提前做了功課——無論是技能積累、人脈經營還是敏銳的市場洞察。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已經準備好抓住它。比如,很多人認為史蒂夫·賈伯斯很幸運,但他的成功其實來自於對技術、美學和市場的深刻理解,加上不懈的努力。Luck in career is often a combination of preparation and timing. Roman philosopher Seneca once said, "Luck is preparation meeting opportunity." Those who are successful in the workplace usually do so because they have done their homework in advance - whether it is skill accumulation, personal network management or keen market insight. When the opportunity comes, they are ready to grab it. For example, many people think that Steve Jobs was lucky, but his success actually came from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aesthetics, and the market, coupled with unremitting efforts.

  • 「鍥而不捨」努力學習準備,迎接機運 "Perseverance" Study hard and prepare to embrace opportunities: 無論中外, 幾乎所有成功人士的傳記中, 都會提到persistence是成功的關鍵之一。而英文有句諺語「Third time's the charm(第三次嘗試才會是幸運的)」,而企業巨匠的堅持和毅力往往遠超過三次。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之前發表過上百份研究;愛迪生做了上千次實驗才發明了電燈泡;畢卡索畫過上萬張作品;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京集團(Virgin Group)成立過400多家公司;Google推出過上百種數位產品,連現在被外界視為「百發百中」的蘋果,在研發過程中也淘汰了90%的點子。
  • 運氣靠策劃,機遇可設計 Luck depends on planning, opportunities can be designed: 「運氣取決於計畫」這是對收割機的發明者麥考密克先生一生的概括。麥考密克先生對農業的貢獻被譽為「個人對農業的最偉大貢獻」。麥考密克本人也由此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名望,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小商人一躍成為享譽世界的資本家,並為其家族的子孫帶來了福祉。 洛克斐勒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兒子詳盡闡述了「運氣取決於規劃」的道理:針對當時日益衰落的石油煉製業,他以雙贏的合作取代了殘酷的競爭;他以股份製形式成立了標準石油公司,吸收資本進入;他迅速收購了競爭對手並將其重新整合。透過一系列富有遠見的行動,洛克斐勒最終成功征服了整個煉油行業,也使洛克斐勒本人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霸主。 洛克斐勒在培訓煉油行業時總結了經驗:有成就的人從來不會等待運氣,而是主動設計自己的運氣。 運氣設計的基礎來自於兩個條件:你想要什麼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以此為基礎設定目標;並明確自己的資源,如地位、金錢、社會關係、能力等。根據目標和資源的不同,可以設計不同的運氣組合:1、為目標分配資源; 2.為目標創造資源; 3.用資源提高或降低目標; 4.針對特定資源設定特定目標。
  • 運氣實現:像戰場指揮官一樣,具有戰略思維和敏捷行動。我們必須不斷在目標和資源之間填補有效的手段,引導運氣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

5. 統計:概率與認知偏差

從統計角度看,幸運可能是一種錯覺。行為經濟學家(如 Daniel Kahneman)研究顯示,人們容易高估「幸運者」的成功,忽略背後的努力或失敗次數。比如,一個成功創業者的故事常被放大,但沒人關注他之前失敗的十次嘗試。同時,「倖存者偏差」也讓我們只看到贏家,忽略了更多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例如,一個經常參加面試、提交提案或投資多元項目的人,比起從不行動的人,更可能碰上「好運」。此外,認知偏差也會影響我們對幸運的感知——「倖存者偏差」讓我們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環,忽略背後無數失敗者的努力。

數據統計、好的選擇和良好的習慣確實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數據統計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趨勢、做出明智的決定;好的選擇則是基於這些分析,挑選最適合的道路;而好習慣則是長期堅持這些選擇的動力,逐步累積成果。

綜合來看

「幸運」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積極學習、培養習慣、善用資源、常感恩、好人脈並在統計概率中脫穎而出的人。他們並非真的被神眷顧,而是通過自身行動提高了成功的機率,更容易得到上天祝福。當然,隨機性(比如出生環境、健康等無法控制的因素)確實存在,但它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