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二次經濟衰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二次經濟衰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2016 油價近崩盤時期,全球金融大咖做什麼? - 是否機會將來 ( 2016 collapse in oil prices in recent times, what is the global big investors doing? )

巴菲特上週再砸2億美元買石油股!Phillips 66嗨翻

油價於1月中旬跌破30美元整數大關、甚至超跌至26美元,但一手造成油價崩盤的沙烏地阿拉伯卻絲毫沒有減產跡象,有的分析師甚至萬念俱灰、把整組能源投資組合整組丟出窗外。不過,最新消息顯示,向來熱愛價值投資、有「股神」之稱的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在1月中大買全美營收最高的獨立煉油廠Phillips 66後,上週又砸2億美元豪氣加碼,似乎預告油價已近底部區。
MarketWatch 、路透社報導,波克夏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 Inc. )上週五(1月29日)的公告顯示,巴菲特上週又出手、斥資約1.98億美元買進254萬股 Phillips 66 股票,是自1月14日以來首度購股。

也就是說,巴菲特1月狂灑8.32億美元購入Phillips 66共計1,081萬股股票,總持股數也一口氣拉高至7,229萬股,約佔Phillips 66在外流通股數的13.7%,總值累積已達57.9億美元。

為何巴菲特如此喜愛Phillips 66?他去年9月8日在接受CNBC專訪時曾經透露,這完全是出自對董事長兼執行長Greg Garland的敬佩,以及該公司在化學等領域的營運績效,並不是因為它是一家煉油廠或是整合型石油公司的關係。

可以看出,巴菲特完全是以價值投資心法來決定購股策略。Seeking Alpha分析師Albert Alfonso 1月20日就提到,Philipp 66完全符合巴菲特對價值投資的定義。從本益比來看,Philipps 66上週五的本益比為9.3倍,遠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7倍。

在油價跌破「3」字頭後又猛烈回彈之際,傳出巴菲特買進煉油類股的新聞,對許多亟想知道油價是否觸底的投資人來說,不啻是一劑強心針。煉油業者通常也是油價下跌的受惠者,Philipp 66可因為原油進貨成本壓低而大受其惠。

巴菲特買了 Phillips 66 ( PSX ), 後來又買了 Kinder Morgan Inc. ( KMI )

高盛稱產油國協同減產不可能

國際頂級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SaChs)周一(2月1日)發布報告稱,盡管油價急劇反彈,但該行認為產油國不會出現協同減產這種狀況,除非全球經濟增長由當前水平大幅減弱,但這不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上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曾再度呼吁非OPEC產油國同其成員國一道減產,引發俄羅斯就同OPEC達成協議頻頻發聲。15年來,俄羅斯一直拒絕這么做。該訊息一度引發油價暴漲。

高盛表示,“我們重申我們的看法,即油價需要保持足夠低的水平,才能迫使基本面產生趨向新平衡的調整。”

高盛指出,“我們認為這個轉變階段需要油價繼續保持在每桶40美元(金融壓力)和20美元(經營壓力)之間,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這個階段可能表現為波動率較高且沒有明顯趨勢,可能還會更新低點。”該行強調,“我們依然認為協同減產非常不可能,若協同減產,最終將自掘墳墓。”

高盛稱,“去年油價上漲之后,美國活躍鉆機數目即很快增加,我們預測如果油價接近每桶60美元,這種反應會再次出現。”

不過,高盛認為,“如果有減產行為發生,那么其對庫存的影響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正如當前非OPEC產油國的指引,只有當庫存停止累積,減產才能提振油價。”

不甩警告!索羅斯們獵殺人民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中國經濟增速趨緩,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不僅融巨鱷索羅斯( George Soros )唱衰,美國知名大型對沖基金更是群起而攻之,人行處境可說四面楚歌。此前曾有人擔心中國投身貨幣戰爭後果難料,但看起來中國更像是貨幣戰爭下被突襲的獵物。

索羅斯因做空人民幣,被中國御用媒體重砲抨擊,但其實做空人民幣不只索羅斯一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海曼資本管理(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貝斯( Kyle Bass )透露,手中股票、債券與商品期貨多已出清,目前傾全力押空亞幣,當中包含人民幣與港幣。

海曼基金幾年前曾大舉放空美國房地產,海撈了一票,這次放空人民幣規模僅次於此,目前在海曼的投資組合裡有85%賭亞幣貶值。貝斯形容這次屠殺人民幣,與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預估人民幣最多大貶四成。

對沖基金嗜血成性,嗅覺敏銳豈止貝斯一人,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著名對沖基金經理人David Tepper已經加碼放空人民幣的部位,除此之外,安霍恩(David Einhorn)操盤的綠光資本亦透過選擇權來從中獲利。

人常言匯率是國力象徵,人民幣貶值反應中國經濟百病叢生,當局束手無策,已至被索羅斯看衰,只是索羅斯說中國經濟難逃硬著陸切中當政者的痛腳,以致於遭中國御用媒體釘上。

高盛潑OPEC冷水,現在談減產晚了、油價將下探26美元

近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減產消息傳的沸沸揚揚,但高盛直指其中炒作成分居多,甚至認為即使OPEC現在出手也無法翻轉油價悲觀展望,一語點破市場過多的期待。

基本上,高盛認為OPEC影響力大不如前,更何況與俄羅斯談判費日曠時,現在談救油價已為時已晚。據高盛預測,油價最低將下探每桶26美元。( CNNMoney

有「油神」稱號的能源投資大亨皮肯斯(Boone Pickens)預期2016年底油價將升至每桶52美元,但高盛則預期年底油價最高不超過40美元,誰對誰錯有待時間驗證

其實在最壞情況發生前就談好轉可能太早,高盛認為油價上週一舉翻升回每桶34美元之上應該只是假突破的道理在此,畢竟美國頁岩油違約潮都還只在醞釀階段,而OPEC會員國目前也還無人破產,雙方對峙將持續到有一方倒下為止,在此之前很難改變油價空頭趨勢。西德州原油期貨周一大跌6%成為每桶31.62美元。
由歷史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對原油需求在每年三月初觸底,之後便進入用油旺季。
高盛報告指,除非主要產油國家的經濟增長表現於年內顯著放緩,偏離該行預測,否則OPEC與非OPEC國家之間合作減產的機會甚微,即使對話展開,料伊朗堅持增加產量,將成達成協議的一大阻礙。OPEC以高產量爭奪市場佔有率的策略漸見成效,非OPEC國的產量持續受累於低油價而減少,減低調整政策方向的誘因。

石油多頭被耍了!俄國、OPEC產出飆新高,減產攏系假

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對減產議題互釋善意,但雙方石油產出仍持續創下新高,如果這不是口水護盤,那什麼才算是?俄羅斯生產石油多積極,數據會說話。根據俄國能源局初估,俄羅斯一月份每日原油產出從前月的1,080萬桶上升至1,088萬桶,刷新後蘇聯時期的新高紀錄。

另一方面,據路透社最新調查,OPEC一月份石油產出也創新高,除了伊朗在解禁後努力增產外,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等國也沒閒著。由上述可知,OPEC與非成員國爭奪地盤,不僅完全沒有休兵的跡象,還變本加厲,真實呈現雙方檯面上禮尚往來,檯面下卻各懷鬼胎,減產協議猶如登天。

華爾街第一大投行高盛日前就已潑了市場一盆冷水,它認為即使OPEC真有心減產,現在出手也已經晚了,預期油價最低將下探每桶26美元。

分析
  • 從20157月成為影響油市最大政治議題的伊朗核協議,在本月16號國際原子能總署宣布確定伊朗遵守協議規範。國際各方對伊朗經濟制裁將依約定解除,使伊朗近1000億美元資產解凍,並得以重回原油市場。伊朗預計能在第一年便增加約50萬桶/天之出口量,為國家帶來過去五倍的利潤;然而,伊朗主要出口地區亞洲(中國),本年需求量可能隨著經濟衰退而減少。
  • 從季節角度分析,每年第一季本就為美中兩大進口國需求較疲弱的時節,伊朗可說是選在了一個較差的時機入市。
  • 綜上所述,在原油出口增加的情境下,油價在短期依然維持疲軟,具有持續性的反彈較可能發生在美中兩國需求上揚的2016第二季
  • 這次油價崩盤,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 修正上次 )
    • 中國、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發行之油品相關債卷超過 3000億美元,許多油品相關債卷將可能違約,油品相關籌資也將是非常困難;
    • 崩盤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投資避險之ETF如 SCO是避險時機
    • 崩盤後進入超跌段,價值投資是時機;
      • 美國最大石油公司 Exxon Mobil Corp. XOM 透露他們成本是每桶低於38 美元,OPEC策略無發傷及美國大石油公司反而激發出2015全球最大投資機會 - 超低油價區投資最具競爭力石油公司及商品;
      • 當油價大跌全球近通縮狀態,可投資之股票PE值一定都較低,如果連 XOM VLOPSX 的PE值低線型好,油價若低於26,這些公司還能賺錢,OPEC或其他產油國必然需減產能賺錢之價值型投資就會在這裡
      • 台股需要找出低油價受益股、石油相關股台塑化,只要確認型態已經反轉,可以用定指標定額投資;( Some stock will be in bottom before the crude oil drop to its lowest point, this is a quite important concept of world wide investment experience )
      • 注意原油相關ETF商品如USOUCOUWTIDWTIUSL 之趨勢;
        • 油價反彈期間,USL,USO ETF m-trade 呈現連續獲利狀況,若再考慮油價越高,m-trade 權重變動,更可以看出這種操作之優勢,獲利一個月可達4% ~ 5%,與油價下跌上漲在 1月~3月關係不大;
        • 大家還在擔心油價是否落底時,找到 m-trade 機會時,還可獲利,同時在油價確認底部時轉為多單;用油遠期之ETF與油之ETF 構成遠近單,中國去槓桿化時降人民幣匯率時,同時油價接近成本時,其實是機會;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石油嚴重過剩,若油價崩盤,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 If oil price crash, Can The Oil Industry Really Handle This Much Debt? )

石油過剩多嚴重?1億桶流浪海上 油價恐更慘!

從中國沿岸到墨西哥灣,目前全球共有逾 1 億桶原油及重燃料,存放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停泊海上的超大型油輪中,反映長達一年的能源供應過剩嚴重程度,不僅塞爆陸上儲油設備,造成主要油港壅塞,也暗示油價還有進一步重挫的空間。

英國《金融時報》週三 (11 日) 報導,如今海上儲油至少已較今年稍早暴增一倍,達到相當於全球一日多的原油供應量。同日《美聯社》也報導,美國德州沿岸本月出現油輪「塞船」,裝載油量超過 2000 萬桶。

德州當地大型船隻領航服務組織 Houston Pilots 指出,通常休士頓地區港外停泊約 30-40 艘商業船隻,其中 2/3 是油輪;但上週結束時停泊船隻超過 50 艘,當中多達 41 艘是油輪。ClipperData 大宗商品研究部主任 Matt Smith 表示,全球原油供應過剩似乎只會越來越嚴重。

這次和金融危機期間油價崩跌時不同,只有一半的海上原油是交易員故意存放在此,等待油價復甦時再出售獲利。因為超大型油輪的費用太高,讓他們無法將更多石油存放在所謂浮動式儲油裝置,失去一個可能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因素。

在原油庫存量接近空前新高的壓力下,全球能源設備的承載力正受到嚴重考驗。能源顧問公司 JBC Energy 總經理 David Wech 指出,許多地區的陸上石油儲存量正接近滿載,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設備問題冒出,導致更多石油被擱置在海上;但油價可能得再跌,才能讓更多儲存在海上的石油不至虧損。

全球最大上市油輪公司之一  Euronav 執行長 Patrick Rodgers 透露,原油過剩情況如此嚴重,交易員甚至要求船隻緩慢行駛,以協助他們應付儲油水準。他表示,公司運送石油的擁有者並不急著取貨,因此透過讓油輪以一定速度行駛,來管理儲油量。


據外媒報導,在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在歐洲的份額之爭愈演愈烈之際,伊拉克正在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歐洲市場的第二大石油供應國,同時伊朗已找好了一旦制裁解除後的石油買家。

國際能源署(IEA)援引市場知情人士的話稱,一旦制裁解除,伊朗政府將至少能向亞洲和歐洲買家每日額外出售40萬桶原油。買家將包括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的煉油商。這些煉油商傾向於將伊朗原油作為初級原料。

USO 石油ETF既將破底

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周四公布,歐佩克10月份石油產量大幅下滑,因伊拉克石油出口出現問題。此前歐佩克石油產量持續升高,一度創下三年高點。

歐佩克在備受關注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披露,10月份歐佩克日均石油產量3,138.2萬桶,低於9月份的3,163.8萬桶。當月總體產量下滑主要是因伊拉克日均產量減少19.54萬桶,當前伊拉克政府急需資金以抗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簡稱ISIS),這使該國石油行業遭受涸澤而漁之困,此外伊拉克南部主要石油碼頭遭遇惡劣天氣,也給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伊拉克10月份日均石油產量為401.2萬桶,低於9月份的420.8萬桶,但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沙特阿拉伯10月份日均產量下降7.2萬桶,至1,012.5萬桶,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今年夏季沙特石油產量創下歷史紀錄,一定程度上是因國內能源需求升至高峰。
油價將崩盤, 避險成為主流

10月份科威特日均石油產量下降4.45萬桶,至268.8萬桶。歐佩克稱,今年市場對歐佩克的日均石油需求為2,960萬桶,低於其當前產量水平。歐佩克稱,預計2016年市場的日均石油需求將增加約125萬桶,低於2015年150萬桶的增幅,與該組織此前的預期一致。歐佩克稱,預計2016年非歐佩克國家日均石油產量減少13萬桶。


High debt levels taken on by the U.S. oil producers in the past to increase production while oil prices soared, have come back to haunt oil and gas companies, as some of the debt is due to mature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and in 2016. Times are tough for U.S. shale oil producers: Some may not make it, especially given that this month, lenders are to reassess E&P companies’ loans conditions based on their assets value in relation to the incurred debt.

Throughout the oil price upturn that lasted until the middle of 2014, companies sold shares and assets and borrowed cash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add to their reserv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mpiled by FactSet, shared with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aggregate net debt of U.S. oil and gas production companies more than doubled from $81 billion at the end of 2010 to $169 billion by this Jun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 U.S. shale producers reported a cash shortfall of more than $30 billion. The U.S. independent oil and gas producers’ capital expenditures exceeded their cash from operations by a deficit of over $37 billion for 2014.

In July – September 2015, after a couple months of a rebound, a further slump in crude futures prices fluctuated between $39-47/bbl, thus putting more strain on the oil-and-gas producers, and making them feel an even tighter squeeze.

A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in August, Exxon Mobil Corp. and Chevron Corp. stated they were cutting stock-buyback programs, while Linn Energy LLC announced it would stop paying dividends to its shareholders. Meanwhile, several small U.S. oil and gas producers have filed for chapter 11 bankruptcy protection this year. Companies with persistently negative free cash flow fall into the trap of borrowing, as they have to incur more debt to repay what they have already borrowed before. This makes such companies vulnerable to default and bankruptcy. 

分析
  • 石油嚴重過剩,油價將崩盤,第一階段石油價格極可能跌至33~35 USD 之間,若需求還是不振及減產不夠,第二階段石油價格極可能跌至28~23 USD 之間
    • 全球石油價格需求風險是中國石油消費及新興國家之需求,一旦,中國石油消費及新興國家之需求下降,石油價格極可能跌至 30 ~ 23 USD 之間
    • 全球石油價格供應風險是伊拉克、伊郎新的油產能極速上升;
    • 第一階段石油價格極可能跌至33~35 USD 之間,同時影響全球股市及債市,然後,還有一反彈,若需求還是不振及減產不夠,第二階段石油價格極可能跌至28~23 USD 之間;
  • 這次油價崩盤,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
  • 沙國等OPEC國家及美國將成為油市場贏家,中國將是最大受惠國,美國開放原油出口,美國國內鑽油業者將因此可以拓展海外市場,把產品賣給更多國外客戶,不需要降價出售。2016 年後,全球油市場將重整,沙國及美國將成為油市場一席,蘇俄及高成本原油出口國將淡出;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全球負利率時代來臨,全球資金氾濫、消費需求不足,中國是過度投資、企業債泡沫,美國是稅過高企業投資不足 ( Global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came, global capital flooding, but lack of consumer dem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ace different problems in economic )

全球投資人多無助?瑞士創史上首度發售負利率10年債

歐洲小國瑞士週三 (8 日) 成為全球歷史上首個以負利率發售基準 10 年期公債的國家,反映在通貨膨脹低落的環境下,以及主要國家央行們紛紛採取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行動,使得全球市場進一步落入未知領域。

瑞士週三成功發售總額 2.3251 億瑞郎 (2.2224 億歐元) 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為 -0.055%,且需求熱烈。這是史上首見投資人願意付錢來借這麼久的債給一國政府,雖然負殖利率公債已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資產種類之一,達到歐洲公債的 1/4,德國、奧地利、芬蘭及西班牙去年都發售負利公債,但債期從未如此久。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公債之所以需求熱絡,原因是全球通膨降溫,導致投資人較願意接受負利率,因為他們預期物價只會緩慢上升。瑞士 3 月份物價較一年前下滑 0.9%,而歐元區通膨率也降至 –0.1%。

全球央行為了回應物價下跌,紛紛降息及採取大規模收購資產行動,包括歐洲央行 (ECB) 上個月收購了 525 億歐元的歐元國公債,是為總額 1.1 兆歐元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首波行動,以刺激歐洲經濟。

匯豐 (HSBC) 固定收益研究部全球主任 Steven Major 指出,央行們正採取非常態的貨幣政策,就得預期會出現異常結果,其中一種便是公債交易已不像公債交易,而像大宗商品交易──投資人會去炒作價格。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0)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主要受豬肉、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8月大陸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創今年以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通脹衡量標準的CPI同比漲幅,超過了1.75%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水平,與銀行實際執行的2%左右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隨着未來幾月CPI漲幅可能繼續上升,大陸又一次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

專家分析,未來CPI將緩慢上行,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工業領域通縮加劇,未來仍需寬鬆政策來穩增長,降低準備金率的政策空間大。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仍是推動CPI上升的主要原因。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鮮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6%和15.9%,合計影響CPI上漲1.05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8月CPI環比上漲0.5%,豬肉、鮮菜和蛋等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上漲。8月豬肉價格環比上漲7.7%,影響CPI上漲0.25個百分點;受高溫、暴雨等天氣影響生產運輸,鮮菜價格環比上漲6.8%,影響CPI上漲0.21個百分點;蛋價環比上漲10.2%,影響CPI上漲0.08個百分點,但8月價格仍低於去年同期。豬肉、鮮菜和蛋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54個百分點,超過8月CPI環比總漲幅。

在食品價格帶動CPI上升的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卻在7月份跌至近6年來最低點後,繼續向下「破位」創出新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PPI環比下降0.8%,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5.9%,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至此PPI月度數據同比下降已持續42個月。而PPI長時間同比回落的景象,過去僅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經濟疲軟的時段出現過。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當月,主要工業行業價格大多呈現下降態勢:其中,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價格環比分別下降6.1%、5.7%和1.5%,降幅比上月擴大3.8、3.6和0.8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物價走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豬肉價格仍將持續上漲,蔬菜、鮮果等時令性強的食品價格在季節波動中上漲的概率較大,商品房銷售回暖也將帶動相關的商品消費增長,未來CPI仍有緩慢上行的可能,部分月份同比漲幅可能高於2%,但全年CPI漲幅將低於3%的年度目標。不過從PPI數據看,工業領域通縮加劇,進入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形勢嚴峻,產出能力走弱。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盪中趨於下降,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跌,輸入性通縮壓力不減。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雖然8月CPI同比增長2%,但去掉豬肉價格因素後基本是通縮,貨幣政策寬鬆將繼續。按照真實GDP增速和剔除豬以後的物價測算,降息空間仍大,同時貨幣政策還將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降準對沖外匯佔款減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表示,PPI降幅超預期擴大至5.9%,多數行業價格均出現下降,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等尤甚。儘管食品價格大漲,經濟其它領域通縮態勢未有改善,政策寬鬆仍應繼續。

《星島日報》報導,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預期,第四季度通脹水平仍會溫和上升,全年可能接近2.5%。而人民幣貶值亦可能增加通脹上升的壓力,短期內實際利率為負的局面會持續。

民生證券分析指出,CPI通脹不足懼,PPI通縮才是威脅。8月PPI跌幅之大超出預期,原因包括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幅度較大,鋼鐵、水泥等上游產業仍需去產能,同時房地產、基建等固定資產投資放緩,導致工業品需求回落,以及全球貿易萎縮、外需低迷。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預計年內人民幣還有再次降息25個點子的空間,因為新匯改已主動釋放了貶值壓力。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儘管食品價格大漲,經濟其他部門鮮有改善,寬鬆的經濟政策應會延續下去。


《MarketWatch》週六 (10 日) 報導,從美國聯準會 (Fed) 幾位相關官員近期表態來看,他們似乎不排除在下回經濟嚴重衰退時,採取負利率政策來對抗。即使在 2009 及 2010 年金融危機最淒慘的時期,Fed 也還拒絕使用這個政策選項。

例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New York Fed) 總裁 William Dudley 週五 (9 日) 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有些 (歐洲的) 經驗暗示,我們或許可以採取負利率,且這麼做的成本並沒有預期高。」他補充,Fed 之前在美國經濟表現最差、距離央行目標很遠的時刻,也決定不採取負利率,因為有些擔心付出的成本大於獲益。

Fed 前主席伯南克 (Ben Bernanke) 在金融危機期間,曾考慮使用負利率,但最後還是打消念頭。他前週接受《彭博社》電台訪問時解釋,原因是他「害怕」零利率會對貨幣市場基金帶來負面衝擊,擔心他們的管理費無法負擔支出,以及聯邦基金市場可能無法運作。當時 Fed 內部人員告訴他,這樣的政策效益不太大。

不過歐洲過去 1、2 年的發展,已令他改變想法。包括歐洲央行 (ECB)、瑞士、丹麥及瑞典的央行都採取小幅負利率,使得伯南克如今表示,一些歐洲國家採取的負利率政策有效,使得他認為,未來 Fed 可能會考慮這麼做。儘管伯南克補充,這項工具並非萬靈丹,但會是提供額外的政策支撐。

事實上,立場最鴿派的明尼亞波里斯聯邦儲備銀行 (Minneapolis Fed) 總裁 Narayana Kocherlakota,在 Fed 上個月發布的官員利率預期點狀圖中,已預見負利率。他表示願意將利率往下推,以提振美國就業市場;因為後者繼去年表現強勁後,已呈現停滯。

贊成負利率的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 Miles Kimball 說,這就像我們習慣的降息一樣,在許多方面有效。但若要讓負利率產生重大效果,便必須接受實質貨幣貶值,讓有些人難以接受。例如存在銀行的 100 美元,過些時間只值 98 美元。正因為爭議性大,Fed 不太可能會是第一個大規模嘗試負利率的國家。

儘管如此,負利率的優點仍持續吸引人,尤其考量到美國面臨生產力成長低落的前景。Kimball 便表示,採用負利率後,經濟總體需求將不再難得見到。

US money supply M1 growth rate from 2008 is about 110%, also cannot overcome deflation effect from China

歐洲央行去年6月首次實施負利率政策,政策實施將近一年,歐洲多支貨幣的負利率現象有蔓延跡象,匯控(0005-HK)昨(19)日宣布向香港、英國及德國的銀行客戶實施負利率 ,受影響的是機構性客戶的歐元、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及丹麥克朗存款,變相存錢入銀行,不但未能收息,還要向銀行倒貼息。外電引述分析指,歐洲這輪的量寬可能導致800億歐元(約6939.92億港元)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香港《文匯報》報導,匯控表示,已通知受影響的銀行機構客戶,於下月1日開始將向存有歐元、瑞士法郎、丹麥克朗及瑞典克朗貨幣的銀行機構客戶收取負利率,而該行表示,實施負利率是因為過去數月,部分歐洲貨幣大幅下調息率,而匯控至今在有關貨幣的利率下限仍定在0%。

該行表示,不能無了期承受相關的虧損,因而作此決定,但企業及零售客戶則不受影響,而該行亦未有計劃向企業及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該行又表示,如要向企業及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需要改變相關條款,而該行將來或會考慮改變條款,但是否實際收取負利率則要取決市況。

中銀香港(2388-HK)亦指因應最新環球金融市場發展情況,對瑞士法郎存款設有相關服務收費,又表示該行會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市場情況、客戶需求及成本效益等,以不時檢討各項服務收費政策,強調是次收費只用於企業客戶。

愈來愈多銀行向歐洲多隻貨幣實施負利率,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現時該行歐元的存款利率為0.001%,暫時未有實施負利率及未有向企業客戶有關存款收取服務費,但他指,如果大部分銀行都實施有關收費時,該行亦不排除會收取有關費用,以避免有企業將存款調至未收取有關費用的銀行,增加銀行成本。

他表示,有關貨幣於該行的存款量不多,因此在負利率環境下,對該行影響不大。龔志明又指,在歐洲多隻貨幣出現負利率及人民幣存款利率下調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不願意持有相關低息貨幣,而當銀行收取負利率時,相信令現時存有歐洲貨幣的客戶改為持有其他貨幣。

此外,彭博引述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策略全球主管Paolo Batori的研究報告指,鑒於歐洲央行量寬政策,迫使歐洲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調整目前投資曝險不足資產的類別,可能導致800億歐元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而百利好金業研究部董事黃耀明指,歐元區正實行量寬,而銀行於持有資金時出現成本問題,因此出現負利率等措施,他指就現時情況,負利率情況或會維持至明年。

《星島日報》報導,繼滙豐、中銀香港後,渣打香港(2888-HK)亦向專業客戶就歐元、丹麥克朗大額存款徵收負利率,持有大額日元存款都要「倒貼比息」,但渣打零售客戶不受影響。暫時銀行客戶「貼息」情況尚未涉及零售層面,惟中銀早前已陸續通知零售客戶,於7月生效的經修訂服務條款指明,可採用負利率計算存款結餘利息,即日後有權向零售存戶收取負利率。

歐洲大舉放水,部分歐幣實施負利率,影響終波及香港。除滙豐確認向銀行機構客戶收取4隻歐幣存款負利率外,渣打香港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也表示,會向專業客戶就歐儸、日元和丹麥克朗大額存款徵收負利率,非專業客戶包括零售客戶則不受影響。

渣打發言人解釋,徵收負利率主要由於多國推行量寬,某些國家更實行負利率,金融市場處於超低息甚至負利率環境已一段長時間,期間的成本一直由該行承擔,但由於負利率環境持續,有需要向專業客戶在某些貨幣徵收負利率。暫時只有香港地區受這安排影響,渣打繼續密切留意市場發展。她指,由於涉及巨額存款才會被徵收負利率,所以實際受影響的專業客戶不多。

據了解,渣打已經向專業客戶收取負利率,惟至今個案不多。日元大額存款亦要徵收負利率,或與日本短期國債因當地加強量寬而出現負孳息有關。

滙豐下月起將陸續向銀行機構客戶歐元、瑞士法郎、丹麥克郎及瑞典克郎存款收取負利率。中銀香港較早前開始向企業客戶瑞郎大額存款收取1%年息服務月費,即變相收取負利率。

中銀近期通知零售客戶,由7月1日起,該行可採用負利率計算存款結餘利息。換言之,中銀日後有權向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當然並不表示該行會行使這權利。

對於有銀行向客戶收取負利率,金管局表示知悉此事,並已提醒銀行在落實相關措施時必根據客戶協議,確保與客戶作出恰當溝通及充足的事前通知。

其他銀行對徵收負利率一事暫都按兵不動,恒生(0011-HK)、東亞(0023-HK)等多家銀行均指,目前未有向存款收取負利率或服務費,但密切留意市場的發展。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不排除同業會仿效中銀對負息貨幣大額存款收取服務費,永隆亦在考慮。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部分銀行徵收負利率只是將有關成本轉嫁予客戶,其他銀行會否跟隨,則屬商業決定。

中國中鋼集團是第一張骨牌?陸鋼廠倒債潮迫在眉睫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企業債彈隨處可見,而新一波違約潮直指產能多到破表的中國鋼鐵業。最先面臨市場考驗的是中國中鋼集團公司(Sinosteel Corp,簡稱中鋼集團),據彭博社報導,如果債權人動用選擇權,中鋼集團將被迫提早兩年償還一筆20億人民幣(3.15億美元)的債務,若還不出錢,中國中鋼將成為大陸有史以來第一家違約的本土鋼鐵廠。

券商認為,若政府不插手,中鋼集團違約的風險非常高,且中鋼集團應該不會只是個案而已,據中投證券(China Investment Securities)表示,中國鋼鐵業上半年整體營收大幅衰退兩成,且超過一半處在虧損狀態,換句話說,這些鋼廠的財務狀況近期都明顯惡化。

如果鋼鐵廠真發生違約潮亦不令人意外,一方面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做過政策宣誓,將放手讓體質不佳的企業倒債,另一方面,這也有助於汰除鋼鐵業過多產能,有利大陸經濟轉型。換個角度想,這或許也不是件壞事。

又有泡沫要破?中國債市槓桿飆新高 或爆恐慌拋售

今夏中國股市由大量舉債吹起的泡沫破裂後,同樣的槓桿策略已燒向中國債市。中國 Wind 資訊調查顯示,中國投資人以債券為擔保的借款金額已衝上歷史新高。分析師指出,當中許多用這些借款買進更多債券,刺激發債熱潮升溫,殖利率探低,但也造成中國債市扭曲。

《華爾街日報》週二 (13 日) 報導,借錢來投資中國債市的方式,大致和股票融資相同,投資人以手中持有的債券為擔保品,向券商借得短期貸款來買更多債券。但和股票不同的是,散戶並不能參與,僅限銀行、證券公司及財富管理公司等法人,透過債券附買回合約 (bond repo) 向其他券商等金融機構取得融資。

根據 Wind 資訊調查,第三季中國債券附買回總額已較前季躍增 13%,由 137.3 兆元人民幣飆上 155.8 兆元人民幣 (24.64 兆美元),創有史以來單季最高紀錄,且較去年同期的 86.1 兆元人民幣暴增近一倍。且部分機構投資人將許多以押債借得的現金,又用來買債,如此循環數次。

美國銀行美林 (BAML) 駐香港利率策略師 Yang Chen 指出,有證據顯示,數家機構投資人的槓桿已超過 3 倍,部分結構性產品的投資人槓桿甚至高達 10 倍。按照上述統計,中國押債借款的規模,是中國債市 44.06 兆元人民弊 (6.97 兆美元) 規模的 2.5 倍。在中國經濟前景不明之下,買債券比買股票受歡迎。但分析師們警告,靠大量舉債來買債券正造成市場扭曲,擴大企業債價格漲勢,並使得與安全得多的公債殖利率差劇縮。Chen 直言,債券殖利率差太小,已不符合經濟基本面。且一旦債券跌價,投資人可能被迫賣債還債,爆出的債市恐慌拋售恐複製今夏股市崩盤。

中國 AAA 信評等級企業債與中國公債間的殖利率差,上個月已跌到 8 年來最低點 0.8 個百分點,目前也才回升至 1 個百分點,是去年的一半。匯豐 (HSBC) 駐香港中國研究主管張之明警告,中國債市風險並未正確反映在價格上,從中國企業在境外發債殖利率遠高於境內殖利率,顯示國外投資人更擔憂違約風險。

分析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從國泰金控:2015台GDP成長率降預測 升至3.5%及石油進口價格看 - 但實質GDP成長率是小於 1.35%, 馬政府需大力提出產業升級及新創業補助的策略 : 否則GDP將是保2

國泰金控:2015台GDP預測 升至3.5%

年初以來,國際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不過國泰金融集團與台灣大學合作的金融研究團隊今日下午發表第一季「經濟氣候與金融情勢」展望,仍舊上修201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目標,由原本的3.22%提高至3.5%,但相較主計總處3.78%略顯保守,保3無虞、破4仍需努力,主要對於國內投資看法較為謹慎,估今年成長動能僅屬溫和,經濟氣候不確定性高。

國泰金下午經濟氣候與金融情勢展望會由台灣大學徐之強教授主持,投資長程淑芬也親自參與。國泰研究團隊認為,IMF下調全球經濟成長率,由3.8%降至3.5%,油價下跌雖為經濟成長帶來助力,但許多國家投資疲軟,讓潛在成長下滑,僅美國經濟穩健復甦是唯一亮點。團隊研判3-4月的經濟氣候為「陰」,5-6月則可望轉「朗」。整體而
言,前兩季的GDP季增率在0.7%-0.8%間,成長動能僅屬溫和,值得留意的是3-6月經濟氣候出現「朗」及「陰」的機率差異不大,代表經濟維持正向成長,但有偏弱風險存在。

同時影響2015年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國泰金認為有三點,包括一、QE正式推出後,歐元區復甦是否持續? 二、美聯準會是否會提前升息? 升息的幅度與速度是否比市場預期快?三、中國在降息或降準後,經濟是否能有明顯起色? 四、台灣2016大選前的政經不確定性。

國泰金研究團隊表示,美國經濟復甦依舊穩健,歐元區景氣已現曙光,可望逐步改善,中國在降息降準後,成長動能可望止穩。而市場利率可能會反應美國升息預期而微幅上升,股市高檔震盪,匯率不致大貶。惟觀察2014年下半以來,整體投資信心偏弱,後續經濟成長動能仍有隱憂。

亞銀:台灣今年經濟成長 勝星港韓

亞洲開發銀行(ADB)在廿四日發布的年度展望報告中預估,開發中亞洲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在百分之六點三,其中印度成長速度將一舉超越中國大陸。台灣今年及明年的經濟成長穩定,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七及三點六。

亞銀公布的「二○一五年亞洲開發展望報告」指出,台灣在外需強勁,內需前景改善,以及國際油價下滑等有利因素之下,二○一五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可望達到百分之三點七,優於香港的百分之二點八、新加坡的百分之三和南韓的百分之三點五。

此外,台灣出口與觀光等產業的前景維持良好,且去年十月以來消費者信心即呈上揚趨勢,今年消費料將強勁。不過在低油價的利益逐漸消退,出口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台灣經濟成長預估明年略降至百分之三點六。

金融危機以來,開發中亞洲經濟體一直是全球經濟主力,此區有八個經濟體幾乎每年成長率都超過百分之七,如中國大陸、寮國和斯里蘭卡。

能源進口占GDP比重 創新高

依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統計顯示,台灣上半年包括石油、煤等能源進口總值占GDP比重升至15.4%,一舉超越兩次石油危機年代的紀錄。由於進口成本驟升,使得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貿易條件指數在6月已降至88.65的新低。

 對於這項統計,經建會高層表示,10年前能源進口占GDP比重還不到3%,即使前兩次石油危機年代,最高也僅12%,但今年上半年竟然升至15.4%,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國際油價飆漲已帶給台灣進口極大的壓力。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極可能遠高於美國
上半年台灣石油進口5,242億元台幣,加計煤、氣等能源的進口總額高達9,600億元台幣,占進口比重24.4%,換言之,因應進口所支付的外匯中,有四分之一花在購買能源,這一比率創下民國71年以來最高。經建會表示,這份資料解釋了台灣何以今年出超會驟減兩成的原因,但更令人憂心的是因此所衍生的貿易條件惡化問題。

 所謂貿易條件是指「出口單位價值」與「進口單位價值」的比率,指數升高表示貿易條件好轉,每單位出口的利潤率升高,反之則為貿易條件惡化,統計顯示台灣的貿易條件指數在92年還高達109.98,去年6月降至97.98,今年6月續降至88.65的新低紀錄,貿易條件確實正在惡化中。

 經建會官員表示,雖然原油高漲是造成近期台灣貿易條件的惡化的原因,但追根究底,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台灣製造業一直未能掌握關鍵技術,使得台灣無法主導出口的價格,但相較過去,台灣也已有些進步,改善貿易條件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不過,這位官員表示,近日油價已明顯走跌,依美國能源資訊署預測,今年油價約在120美元,明年會更低,這意味下半年台灣的進口壓力可望紓緩一些。

累積1到4月出口為937.4億美元、進口755.6億美元,分別較去年衰退6.2%及16.8%

財政部昨(8)日發布海關進出口統計,受到全球景氣成長趨緩,加上油價及農工原料價格下跌及清明連假影響,4月出口僅234.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11.7%,衰退幅度意外較3月更擴大,為五年半來單月最大減幅,貿易情勢顯露疲態。
財政部坦言,5月出口要恢復正成長「很困難」,預期主計總處會下修第2季的出口預期。主要是因DRAM、太陽電池市況不佳問題短期難以改善,電子產品出口增幅減緩、光學器材得和中國大陸跟南韓低價搶單,市況嚴峻;基本金屬、塑橡膠、化學品等短期內價格也很難回升到去年水準。不過,5月上班天數較多,預期出口減幅應會縮小。

財政部公布,4月出口234.9億美元,年減11.7%;進口187.3億美元,年減22.1%。因進口衰退大於出口,4月出超為181.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表示,4月有三因素拖垮進出口表現,其一國際原油、鋼品及農工原料價格下挫,依據主計總處調查,4月出口物價較去年同期下跌了7.7%、進口物價下跌16%。其二是全球景氣成長趨緩,包含美、韓、中等國家出口表現都連月衰退。...


一、資源量

國際:化石能源日漸匱乏,然短中期供給仍以化石能源為主。
  • 依據英國石油公司(BP)預估(2010),石油僅夠未來45.7年之需,天然氣亦僅再開採62.8 年,煤炭則可再開採119.0 年。
  • 鑑於化石能源日漸匱乏,世界各國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然由於自然資源稟賦及技術成本限制,短期內再生能源仍無法取代化石能源。
國內:我國自產能源不足,我國能源供給高度仰賴進口,能源安全體系脆弱,易受國際能源衝擊影響。
  • 我國能礦資源匱乏,進口能源占總能源供給比例高達99.4%(如依IEA 能源統計,將核能列為自產,則為90.6%),且為獨立能源供應體系,致使能源安全體系脆弱。
  • 我國初級能源供應以石油及煤炭為主,能源供應種類集中度較鄰近之日、韓二國為高,達61.3%。其中,石油依存度亦高達 51.8%,且進口來源主要來自中東國家(進口依存度達81.9%),因此,極易受中東政經情勢影響。
  • 近年國際能源價格劇烈變動,長期呈上漲趨勢,以致2009 年我國能源進口值占GDP 比率相較1999 年,已由2.7%提高至10.0%。
分析
更嚴重問題是台灣企業繳稅占總稅收比重並不低, 國庫空是稅收不足
還是軍公教福利太好功能不彰, 就更明顯
從石油於2007大漲60%造成GDP成長衰退2.5%及2015石油大跌50%GDP成長突增2.2%, 可發現DPP執政8年最後一年
GDP實質成長率高於6.5%, KMT
執政8年最後一年實質成長率高於1.5%, 更確認是台灣需大力發展綠能及電動車, 大
量使用太陽能、風力、水力及
發展節能產業, 才不致於 2025後石油再漲價時 GDP 變負成長

台灣上市公司營收及景氣恢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