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世界人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界人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2011 蜜蜂離奇死亡數量未減少 - 分析 ( 2011 A World Without Bees effect study )

A European Honey Bee (Apis mellifera) flying b...
Image via Wikipedia

佛羅里達的蜂群離奇死亡事件

近來在美國佛州爆發蜜蜂大量滅絕的事件,有關當局已經排除蜂群崩壞症候群 (CCD) 等疾病因素。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當地約 800 座養蜂場、多達 1200 萬隻蜜蜂在 9 月 26 日當天突然同時死亡,養蜂人表示元兇可能是農藥。

蜂群崩壞症候群指的是全世界蜜蜂無故大量死亡的現象,典型的狀況是蜜蜂會離開蜂巢,並莫名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樣的情況似乎是隨機在世界各地發生,是蜂群逐漸消失最終完全滅亡的漸進式過程,而且難以發現死亡蜜蜂的屍體。

但是近來發生在佛州的情況不一樣,一哩半的範圍內共有 30 處不同地點、多達數百群的蜜蜂在同一時間內死亡並且留下屍體;因此有關當局將蜂群崩壞症候群排除在原因之外。根據留下屍體以及同時大量死亡的現象,農藥很可能是這起事件的元兇。

一名專門生產蜂蜜的業者對此感到痛心,這名業者在事件中損失的蜜蜂市價大約是 15 萬美元。他還表示,除了金錢的損失之外,他花費在照顧蜜蜂的心力也難以估計。

Green Bee N
Green Bee N (Photo credit: gwen)
碰巧的是當佛州的蜂群大量滅亡的時候,全國正在進行滅蚊措施,直升機從空中四處噴灑農藥。官方當然否認噴灑農藥與蜜蜂滅亡有任何關係,但是佛州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表示,蜂群死亡的範圍廣大而且迅速,幾乎是一天之內發生的,可大程度的排除是疾病導致;何況疾病通常也只會影響成人或是孩童單方,而不會全都死亡。

大多數在這起蜜蜂大量滅亡的事件中損失慘重的業者以往都將蜜蜂販賣給農民,以幫助作物受粉。現在由於這起事件,許多養蜂人可能會失去他們的事業。


英國大量蜜蜂離奇死亡瓜果蔬菜等產業將受影響

APICULTURA (40)
APICULTURA (40) (Photo credit: gennaropascale.com)
小小的蜜蜂,每年可以為英國經濟貢獻至少1650萬英鎊(合3千多萬美元)的收益。 然而,近年來在英國的蜜蜂數量不明不白地急劇減少,這使得從事養蜂業的人們憂心忡忡。
英國蜜蜂養殖者協會稱,全英約24萬個蜂巢的蜜蜂,其中的三分之一可能無法活過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 該協會希望政府能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對蜜蜂的科學研究。

英國的蜜蜂養殖者們擔心,如果不採取緊急措施,不但蜜蜂最終將在英國消失,而且瓜果蔬菜等其他產業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包括蘋果、梨等在內的多種水果以及如山楂林一類的灌木都要依靠蜜蜂授粉。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國家。 美國的蜜蜂養殖者報告說,今年截至目前,他們養殖的蜜蜂已經死去了大約36%,而去年的蜜蜂損失率是31%。

現階段,科學家對導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確切原因還沒有定論。 蟲蟎災害,氣候變化、水源污染以及某些新型殺蟲劑的使用等都有嫌疑。
鑑於事態嚴重,英國政府今年4月制定一系列應急方案,但蜜蜂養殖業者認為,這些還不夠,他們希望政府能增加投入扶植養蜂。


全球蜜蜂大批離奇死亡,美國專家揭開謎團

全球各地連續多年不斷發生大批蜜蜂離奇死亡,科學家致力研究仍沒能找到這個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現象的成因。美國生物學家最近發現,一種「蒼蠅」會在蜜蜂體內寄生產卵,並支配牠們的行為,最終令牠們死亡,危害人類食物鏈。

自○六年起在全球多個地方出現CCD現象,確切原因未明。三藩市州立大學生物教授哈費爾尼克發現,過去已證實會寄生於大黃蜂體內的一種蚤蠅( Apocephalus borealis ),也會在蜜蜂的體內寄生。

蚤蠅會在蜜蜂肚內產卵,並干擾牠們的生理時鐘、方向感及行為,令牠們如喪屍般失去自主能力,出現在夜間活動、不斷打圈爬行及無法站起來等奇怪徵狀。

被蚤蠅寄生的蜜蜂最終會不由自主地離開蜂巢,到有光的地方聚集並死亡,蜜蜂死後約七天,蚤蠅幼蟲便會在蜜蜂屍體的頭及胸部之間爬出。

這些蜜蜂和蚤蠅體內多數攜有一種會損害翅膀的病毒,及一種稱為東方蜜蜂微孢子蟲( Nosema ceranae )的真菌,它們都可能是導致CCD的病源體,暗示CCD或與蚤蠅有關,這或能為蜜蜂死亡謎團提供多一個解釋。由於研究員還未知道蚤蠅何時何地肆虐,仍未有方法阻止牠們在蜜蜂身上寄生。

雖然哈費爾尼克暫時只在加州及南達科他州的蜂巢上發現蚤蠅的蹤迹,他認為這種寄生蒼蠅對蜜蜂來說,是一種新出現又嚴重的威脅,或會危害到整個北美洲的蜂群。

分析

  •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蜜蜂 ( Bee ) 從地球上消失的話,人類只能再活四年。沒有授粉,就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就沒有人。」。但不管是誰說的,這都是有如天啟的警鐘。蜜蜂是「礦坑裡的金絲雀」,一個對地球健康的導引,在災難來臨之際給予人們示警。蜜蜂今日的處境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警告。2009 ~ 2010,美國境內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蜜蜂離奇死亡(二○○七年損失大約八十萬個蜂群;二○○八年則是一百萬個蜂群)。從二○○六年年底以來,一些蜂農列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蜜蜂損失。2011 顯然問題持續擴散到其他國家,破壞增加。
  • 如果,蜜蜂在地球消失,水果、蔬菜、養殖業食物都將短缺 ,目前影響程度未造成水果、蔬菜短缺,但持續擴散到全球是趨勢,是否產生全球蜜蜂大量滅絕的事件正密切觀察;但穀類食物不受影響。
  • 農產品ETF,如何投資成為重要課題,預估2012 農產品ETF投資仍在超跌時期, 農產品ETF 只能定指標定額;因為2012是太陽輸出能量最大一年,也是全球人口超過70億第一年,旱災可能較多 , 農產品生產因太陽輸出最大而提高, 預估太陽輸出能量將由2013一年一年下降,連續下降11~ 12年,再因新興國家經濟改革,全球食物需求一年一年增加, 農產品供需失調通膨時代要來了,除非農產品科技在提升產能,人類難逃聖經預言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全球食物價格趨勢

Phlobaphene is the red pigment present in the ...Image via Wikipedia

OECD與FAO聯合報告稱,食品價格未來十年預計將高於過去十年,因農產品產量下滑同時,需求不斷增長,且庫存重建之前,價格上行風險仍大於下行風險。

綜合媒體6月17日報導,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聯合發布的年度農業前景報告中表示,食品價格2011到2020年預計將高於過去十年,因農產品產量下滑同時,需求卻在增加。該報告稱,全球農業產出2011年到2020年期間預計將年增1.7%,遠低於2.6%的過去十年增速,其中,多數農作物的產量增速都將放緩,含油類作物與顆粒類谷物放緩幅度最大,因此重要農作物的產量增幅放緩也將繼續令國際食品價格漲勢承壓。2011年農作物收獲狀況十分關鍵,但重建市場供需平衡還需一段時間。在農產品庫存重建之前,仍具有很高價格上行風險。

FAO數據顯示,食品價格2月已漲至歷史高位,芝加哥玉米期貨過去12個月上漲73%,小麥上漲48%,大米上漲27%。

芝加哥玉米價格6月漲至歷史高位,因玉米作為食品、飼料以及酒精原材料的需求已超出產量增幅,且原有庫存也在減少。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全球玉米庫存2011年到2012年度預計將連續第三年下滑,并創5年來低位,因需求將達到歷史峰值;全球大豆庫存預計將連續第二年下滑,并創18年來低位。

而FAO預計全球人口2050年將從2010年預期的69億人增至92億人,這將需農產品產量相應增加70%。

OECD與FAO在報告中重申此前預期稱,扣除物價因素的農業大宗商品價格2011到2020年將高於過去十年。

報告稱,其實,農業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有積極一面,即刺激該領域投資增加,來提高產量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而過去幾十年農作物實際價格不斷下滑。但農業大宗商品價格預計將在短期內從2011年的歷史高位回落,因收獲季節將至,產量增加抑制了相關農產品價格漲勢。

該報告還預計,玉米均價2011到2020年預計將較過去10年上漲20%,家禽價格同期將上漲30%。而現有已有農作物生產成本上漲、產量增幅放緩的信號出現,因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水與土地利用壓力也在加重。并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也已向食物鏈傳遞,目前全球諸多國家出現食品價格通脹趨勢,降低了貧困人口的購買力,并加劇了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與食品安全的擔憂。

而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除農產品與能源市場關聯程度不斷加強之外,最重要原因還是不可預測的天氣狀況。2010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大火與干旱、美國的過量降雨均表明天氣因素對市場走勢的影響程度,而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因收獲減少而出現的產量下滑則是農產品國際價格波動的首要原因。盡管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仍不確定,但氣候變化確實在改變天氣模式。

報告稱,未來農產品價格上漲風險將高於下行風險,天氣因素導致的產量波動預計成為農產品未來價格波動的關鍵助推器,而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機活動近期內將可能放大這種價格波動,盡管尚無決定性證據證明對長期價格波動的影響。該報告還指出,東歐、亞洲以及拉丁美洲地區的人均食品消費2011到2020年預計增長最快,其中,對植物油、糖、肉類以及奶制品的需求增幅最大,因這些地區人口經濟收入顯著增長。人口增加與中印兩國收入增長都將強勁支撐大宗商品需求增勢。

而撒哈拉南部地區的食品缺口預計將擴大,因該地區的人口增速已超出國內食品產量,若未來無法實現供需平衡,必將帶來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壓力。全球以及多數貧困國家的人均收入預計將增長50%,食品需求增幅勢必將更大。伴隨收入增長,人口飲食結構也將改變,未來10年肉類與奶制品的人均需求將增長,而小麥需求將下滑。

另外,作為酒精原料等的農產品使用規模也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因高油價將刺激生物燃料需求進一步擴大,且部分國家已開始鼓勵生物燃料的使用。2020年,包括玉米在內全球顆粒谷物產量的13%、植物油產量的15%、蔗糖產量的30%預計都將用於燃料制造。受越南出口增長影響,大米貿易2011年到2020年預計將增長,且越南屆時將可能超過泰國成為全球大米最大出口國。巴西2010年預計仍將是最大食糖出口國,而中國則將成為食糖最大進口國。

俄羅斯與其他前蘇聯國家可能將繼續在小麥與顆粒谷物出口市場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預計俄羅斯、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出口總量2020年將占全球小麥貿易的30%,而過去十年為18%。美國在全球小麥貿易市場中的份額屆時將從25%下滑至18%。

盡管阿根廷與巴西的大豆強勁增勢已終止,但該地區的含油作物、谷物以及牲畜產量將繼續穩固增長。


極端的氣候在全球發威,世界糧食主要產區陷入「水深火熱」,食物價格飆升的情況蠢動。

雖然目前還不到北半球農作物主要生長季節,但由於美國玉米存量逼近15年低點,玉米期貨價一年來飆漲一倍,小麥價格也比去年同期成長55%。聯合國警告,全球食物成本4月繼續上揚,過去10個月來有九個月上漲。商品支出增加,也迫使麥當勞等食品製造商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Rabo AgriFinance食物和農業研究部門副總李代爾預測,如果情況惡化下去,玉米有可能漲到每英斗8美元的天價。

國際小麥價格高漲,國內麵粉漲聲再起,麵粉廠商昨(10)日接獲麵粉公會通知,6月1日起,每袋22公斤裝的麵粉將大漲30至60元不等,屆時高筋麵粉將調高至680元的天價,刷新國內麵粉售價新紀錄。

行政院副院長陳昨日表示,未來即將面臨的糧食危機,將是「安靜的海嘯」。農委會將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期望我國糧食自給率2020年能提高至40%,與日韓相當。美國路易斯安那和田納西等州正與洪水搏鬥,因雨水過量,玉米種植速度只有去年的一半。但在此同時,堪薩斯州的小麥田遭受199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侵襲,德州農人也殷切期盼天降甘霖。

但在此同時,西澳和中國的農作物同受大旱威脅,法國和德國的乾旱天氣,以及英國遇到至少352年來最熱的4月,都嚴重威脅歐盟的農作物收成。不到一年前,俄羅斯三分之一小麥遭50年難得一見的大旱毀掉、導致全球食物價格飛漲,如今看來,情況有重演的跡象。

中國大陸北方旱象也有擴大跡象,尤其以河南及安徽最為嚴重,安徽小麥受旱面積超過六成,加上全中國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較去年增加34.4%,4月小麥及玉米等糧價持續上漲。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世界人口2012將達70億,2050預估到90億, 食物漲價成趨勢 - 農業相關 ETF ( Population, food price and investment )

美政府預測 世界人口2012年將達70億

根據美國政府一項最新預測,即使全球社會對天然資源的需求難以滿足,全世界人口仍將在二零一二年達到七十億。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今天公布的預測,目前全世界人口有六十七億,其中美國人口居第三位,次於中國和印度。世界人口是在一九九九年超過六十億,可見得只要十三年時間,就能使全球人口增加十億。美國「人口資料局」的人口統計學家郝伯指出,相較下,全球人口直到一八零零年才達到十億,並在一百三十年後達到二十億。

他說:「開發中國家人口快速成長效應顯而易見。」郝伯說,開發中國家因醫療和營養條件進步,而致其人口在二次大戰之後激增。在此情況下,文化也逐步變遷,使開發中國家有較多女性接受教育並出外工作。

這正使人口成長率趨緩,但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成長率依然偏高。目前全球人口的年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二上下,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預測,此一成長率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將滑落到百分之零點五。

屆時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接下來五十年,世界人口將增長到九十億——惟有在最貧窮國家的生活水準得到改善後,我們才得以測量人口成長的真實數據。這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是 Hans Rosling 在 TED@Cannes 的演說內容,他使用繽紛的新數據科技,向我們呈現他的新發現。


全球食物漲價成趨勢

根據聯合國(UN)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全球人口將在今年10月底突破70億,距離突破60億大關的時間點僅僅只有12年。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可能會在2100年攀升至101億。

聯合國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人口將在2030年左右觸頂,約達14億。歐洲人口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巔峰(7.4億人)。印度人口預估將等到2060年才會達到最高水準,約達17億。
紐約時報報導,聯合國最新報告預估中國大陸人口將在2100年降至9.41億。另一方面,美國因拉美裔移民生育率較高且移民人口較多,總人口可望從目前的3.11億升至2100年的4.78億。
部分貧窮國家生育率下滑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美國、英國、丹麥等地生育率些微上揚,促使聯合國將2050年全球人口預估值調高1.56億至93億。
日經新聞3月初報導,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為止日本人口總數為1.2805億,僅較2005年增加288,000人,成長率(0.05%)創歷史新低。人口成長停滯令日本潛在經濟成長率從1980年代的4.5%左右下滑至目前的0-1%。

相較於日本與歐洲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印度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則是擁有較高比例的年輕人口。德勤全球(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科技媒體電信集團預估印度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5大消費市場,預估到2020年年度出國旅遊人數將達5千萬。印度預估將在2030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在非洲大陸部分,預估2050年這裡的年輕人(15-24歲)將佔全球同年齡層的29%。

Thomson Reuters報導,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總裁Mark Carney 3月26日在美洲開發銀行(IDB)年會上指出,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都市化以及中產階級人口的暴增可能會導致商品價格榮景延續數十年,貨幣政策決策官員不應指望原物料價格可以在不久後走低。

澳洲媒體報導,貝萊德(BlackRock Inc.)執行長Laurence D. (Larry) Fink 1月31日在雪梨表示,農業與水資源將會是未來10年最棒的投資產業,主因為全球新興市場中產階級人口逐漸增多以及耕地面積迅速縮小。他說,這兩項產業的長期表現將會勝過能源,投資人買進之後可以長期持有。


英國樂施會(Oxfam)表示,飽受糧食危機之苦的時代即將來臨,而貧窮人口將首當其衝,並且引發社會動盪。樂施會警告,未來20年之內,人類主食的平均價格將上漲超過一倍,這將帶給人類發展一場史無前例的倒退。

目前全球最貧窮人口的收入有80%花費在糧食上,這些人口將遭受最嚴重的打擊。樂施會表示,人類社會正走向永久糧食危機的時代,這也將伴隨著政治動盪。國際糧食系統的改良迫在眉睫。6月1日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前,玉米等人類主食的國際價格可能上漲180%,此價格上漲有一半源自氣候變遷的衝擊。

全球的飢餓人口曾經呈現幾十年的穩定減少。然而近年來,由於糧食需求大大超過了生產,飢餓人口急遽攀升。自1990年開始,農產量的平均成長率已幾乎減半;未來十年之內,此成長率將下滑至1%。近年來,全球面臨了氣候變遷、自然資源耗盡、土地和水資源的全球爭奪戰、大量轉變糧食資源為生物燃料、全球人口成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這些現象帶來驚人的力量,造成窮困人口不斷增加。

樂施會執行長芭芭拉史塔金(Barbara Stocking)表示:「人類正不知不覺地走向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而這些危機原本可以避免。雖然地球的資源足以餵飽每一個人,平均一天每7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挨餓。糧食系統的重整的必要性已不可否認。」樂施會號召了包括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內的G20首長,徵求他們同意糧食市場的新規則。樂施會希望商品市場能有更健全的正式規章,以因應價格變動。

樂施會表示,增加全球的糧食存量已事不宜遲,西方世界的政府也應盡快終結生物燃料政策,這些政策將糧食來源轉換成汽車燃料。樂施會也抨擊企業為賺取利潤而操縱食品價格的現象,特別是穀物貿易、播種及農業化學品(化肥、農藥等等)。繼聯合國上週提出的警告,樂施會也發表報告,表示食物價格很有可能在未來短短幾週之內達到新高,並可能造成開發中國家動盪不安。從今年1月到4月,糧食的全球平均價格在僅僅4個月內就上漲了71%,上漲速度創下新高。

近來,歐洲主要稻作地區發生乾旱,美國也遭暴雨和龍捲風襲擊,今年的穀物產量可能因此不足。世界銀行在上個月警告,自去年6月以來,不斷上漲的糧食價格已將4400萬人口推入貧困深淵。

再以太陽最大輸出能量週期預估,我預估太陽週期是否最大輸出能量點就是2011/7 ~ 2012/8,也就是說 2013/12 ~ 2015 極可能全球的糧食因太陽輸出能量大幅下降而鼓物產量不足,新興國家糧食大漲價產生動亂,加上2011/12 ~ 2012/3美國再度偷偷印鈔,美國極可能用糧食通膨逼中國再調高人民幣與薪資,造成中國壓力。因此,2012/7 ~ 2012/9 全世界極可能將因高溫,新興國家糧食大漲價,預估2013 Q4 ~ 2015 縮QE造成美元轉強會壓制食物漲價成趨勢,2016 ~ 2020 人口成長超過 75億 後加上太陽週期轉變太陽輸出能量將轉弱,將啟動另一波食物漲價趨勢

分析表格 ( Update automatically ) [集合各方資訊]


農業相關 ETF
Enhanced by Zemanta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25年內人類的馬爾薩斯災難預言

25年內人類的馬爾薩斯災難

我之所以選擇這篇來閱讀是因為數學上證明"指數速率終將超越線性速率", 也就是說人類的大災難預言已經是既將成真。
馬爾薩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對他的父親及其朋友們(如盧梭 )的樂觀思想的反動。 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对孔赛伯爵的回应。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對孔賽伯爵的回應。 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學原理》中,馬爾薩斯作出一個著名的預言: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會導致人均佔有食物的減少。
人口學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線性速率(即:1,2 ,3,4,5,6,7等)增長。 注意:马尔萨斯使用的相对应术语是几何算术注意:馬爾薩斯使用的相對應術語是幾何算術

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 战争瘟疫 ,及各类饥荒 ),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 节育同性恋 )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 戰爭瘟疫 ,及各類飢荒 ),道德限制和罪惡(馬爾薩斯所指包括殺嬰,謀殺, 節育同性戀 )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參見馬爾薩斯災難
最明顯證據就是近年人口指數成長的噴出現象所產生之物資需要大幅成長, 而物資供應成長是線性速率 5%, 4.5%, 4.5%, 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如右圖,所以周期性災難是必然的結果。右下圖更說明這人口指數噴出如同股票噴出類似般行情,難道人類都是循著自然率而毀滅嗎?



馬爾薩斯自己注意到許多人誤用他的理論,痛苦地闡明他沒有僅僅預測未來的大災難。 他辩解道,“……周期性灾难持续存在的原因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已经存在,目前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继续存在,除非我们的大自然的物理结构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他的《人口学原理》是对人类过去和目前状况的解释,以及对我们未来的预测。他辯解道,“……週期性災難持續存在的原因自人類有史以來就已經存在,目前仍然存在,並且將來會繼續存在,除非我們的大自然的物理結構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因此,馬爾薩斯認為他的《人口學原理》是對人類過去和目前狀況的解釋,以及對我們未來的預測。
馬爾薩斯的《1798論文》表達了以下八個主要觀點:
  1. 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
  2. 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
  3. 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
  4. 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
  5. 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之間必將出現巨大裂痕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之間必將出現巨大裂痕
  6. 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
  7. 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
  8. 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
分析:

依人口指數噴出如同股票噴出類似般行情,必然有兩種發展:
  • 人口指數噴出後,受教育普及、食物、通膨、氣候溫室效應影響,進入高原期;
  • 人口指數噴出後,受食物、資源衝突影響,進入戰爭期,人口突然大減;


Malthus seems to have had some knowledge of this law , he did not use it as the basis of his conclusions Now the "law of diminishingreturns" is simply the phrase by whicheconomists describe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a man cannot go on indefinitel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capital and labour that he expends upon a piece of land, and continue to get profitable returns Sooner or later a point is reached where the product of the latest increment of expenditure is less than the expenditure itself This point has already been reached in many regions, whence a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s compelled to move to other land When it has been reached everywhere, population will universally exceed subsistence.普遍超過了溫飽。 Stated in this form , Malthusianism seems to be malthusianism irrefutable Nevertheless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like all economic laws is true only in certain conditions Change the conditions , in this case, 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the law is no longer operative With new productive processes, further expenditures of labour and capital become profitable, and the point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s moved farther away This fact has received frequent illust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and mining While it is true that new methods are not always discovered as soon as they are needed, and that men often find it more profitable to expend their additional resources upon new lands than upon the old, it is also true that we can set no definite limits to the inventive power of man , nor to the man , potential fertility of nature Absolutely speaking, no one is warranted in asserting that these two forces will not be able to modify indefinitely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operates, so that subsistence will keep pace with population as long as men have standing room upon the earth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not prove that if population were to increase up to the full limit of its physiological possibilities, it would always be sufficiently provided for by the fertility of nature and the inventiveness of man We are dealing here with three unknown quantities Upon such a basis it is impossible either to establish asocial law conclusively to refute any particular generalization that may be set up In the third place, the Malthusian theory, even if true , is of no practical use The assurance that population, if unchecked will inevitably press upon subsistence does not terrify us, when we realize that it always has been checked, by celibacy , late marriages , war ,生存沒有恐嚇我們,當我們認識到,它總是有得到有效遏制,由獨身 , 晚婚 , 戰爭 , natural calamities, and other forces which are not due to scarcity of subsistence.各種自然災害和其他勢力,是不是因為缺乏生活來源。 The practical question for any people is whether these non-scarcity checks are likely to keep populat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that ,很可能要等到人口的界限,即 people's productive resources.人們的生產性資源。 So far as the nations of the 到目前為止,作為國家的 Western world are concerned, this question may be answered in the affirmative.西方世界來說,這一問題可能會回答是肯定的。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