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世界人口2012將達70億,2050預估到90億, 食物漲價成趨勢 - 農業相關 ETF ( Population, food price and investment )

美政府預測 世界人口2012年將達70億

根據美國政府一項最新預測,即使全球社會對天然資源的需求難以滿足,全世界人口仍將在二零一二年達到七十億。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今天公布的預測,目前全世界人口有六十七億,其中美國人口居第三位,次於中國和印度。世界人口是在一九九九年超過六十億,可見得只要十三年時間,就能使全球人口增加十億。美國「人口資料局」的人口統計學家郝伯指出,相較下,全球人口直到一八零零年才達到十億,並在一百三十年後達到二十億。

他說:「開發中國家人口快速成長效應顯而易見。」郝伯說,開發中國家因醫療和營養條件進步,而致其人口在二次大戰之後激增。在此情況下,文化也逐步變遷,使開發中國家有較多女性接受教育並出外工作。

這正使人口成長率趨緩,但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成長率依然偏高。目前全球人口的年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二上下,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預測,此一成長率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將滑落到百分之零點五。

屆時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接下來五十年,世界人口將增長到九十億——惟有在最貧窮國家的生活水準得到改善後,我們才得以測量人口成長的真實數據。這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是 Hans Rosling 在 TED@Cannes 的演說內容,他使用繽紛的新數據科技,向我們呈現他的新發現。
   


全球食物漲價成趨勢

根據聯合國(UN)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全球人口將在今年10月底突破70億,距離突破60億大關的時間點僅僅只有12年。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可能會在2100年攀升至101億。

聯合國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人口將在2030年左右觸頂,約達14億。歐洲人口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巔峰(7.4億人)。印度人口預估將等到2060年才會達到最高水準,約達17億。
紐約時報報導,聯合國最新報告預估中國大陸人口將在2100年降至9.41億。另一方面,美國因拉美裔移民生育率較高且移民人口較多,總人口可望從目前的3.11億升至2100年的4.78億。
部分貧窮國家生育率下滑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美國、英國、丹麥等地生育率些微上揚,促使聯合國將2050年全球人口預估值調高1.56億至93億。
日經新聞3月初報導,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為止日本人口總數為1.2805億,僅較2005年增加288,000人,成長率(0.05%)創歷史新低。人口成長停滯令日本潛在經濟成長率從1980年代的4.5%左右下滑至目前的0-1%。

相較於日本與歐洲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印度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則是擁有較高比例的年輕人口。德勤全球(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科技媒體電信集團預估印度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5大消費市場,預估到2020年年度出國旅遊人數將達5千萬。印度預估將在2030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在非洲大陸部分,預估2050年這裡的年輕人(15-24歲)將佔全球同年齡層的29%。

Thomson Reuters報導,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總裁Mark Carney 3月26日在美洲開發銀行(IDB)年會上指出,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都市化以及中產階級人口的暴增可能會導致商品價格榮景延續數十年,貨幣政策決策官員不應指望原物料價格可以在不久後走低。

澳洲媒體報導,貝萊德(BlackRock Inc.)執行長Laurence D. (Larry) Fink 1月31日在雪梨表示,農業與水資源將會是未來10年最棒的投資產業,主因為全球新興市場中產階級人口逐漸增多以及耕地面積迅速縮小。他說,這兩項產業的長期表現將會勝過能源,投資人買進之後可以長期持有。


英國樂施會(Oxfam)表示,飽受糧食危機之苦的時代即將來臨,而貧窮人口將首當其衝,並且引發社會動盪。樂施會警告,未來20年之內,人類主食的平均價格將上漲超過一倍,這將帶給人類發展一場史無前例的倒退。

目前全球最貧窮人口的收入有80%花費在糧食上,這些人口將遭受最嚴重的打擊。樂施會表示,人類社會正走向永久糧食危機的時代,這也將伴隨著政治動盪。國際糧食系統的改良迫在眉睫。6月1日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前,玉米等人類主食的國際價格可能上漲180%,此價格上漲有一半源自氣候變遷的衝擊。

全球的飢餓人口曾經呈現幾十年的穩定減少。然而近年來,由於糧食需求大大超過了生產,飢餓人口急遽攀升。自1990年開始,農產量的平均成長率已幾乎減半;未來十年之內,此成長率將下滑至1%。近年來,全球面臨了氣候變遷、自然資源耗盡、土地和水資源的全球爭奪戰、大量轉變糧食資源為生物燃料、全球人口成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這些現象帶來驚人的力量,造成窮困人口不斷增加。

樂施會執行長芭芭拉史塔金(Barbara Stocking)表示:「人類正不知不覺地走向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而這些危機原本可以避免。雖然地球的資源足以餵飽每一個人,平均一天每7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挨餓。糧食系統的重整的必要性已不可否認。」樂施會號召了包括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內的G20首長,徵求他們同意糧食市場的新規則。樂施會希望商品市場能有更健全的正式規章,以因應價格變動。

樂施會表示,增加全球的糧食存量已事不宜遲,西方世界的政府也應盡快終結生物燃料政策,這些政策將糧食來源轉換成汽車燃料。樂施會也抨擊企業為賺取利潤而操縱食品價格的現象,特別是穀物貿易、播種及農業化學品(化肥、農藥等等)。繼聯合國上週提出的警告,樂施會也發表報告,表示食物價格很有可能在未來短短幾週之內達到新高,並可能造成開發中國家動盪不安。從今年1月到4月,糧食的全球平均價格在僅僅4個月內就上漲了71%,上漲速度創下新高。

近來,歐洲主要稻作地區發生乾旱,美國也遭暴雨和龍捲風襲擊,今年的穀物產量可能因此不足。世界銀行在上個月警告,自去年6月以來,不斷上漲的糧食價格已將4400萬人口推入貧困深淵。

再以太陽最大輸出能量週期預估,我預估太陽週期是否最大輸出能量點就是2011/7 ~ 2012/8,也就是說 2013/12 ~ 2015 極可能全球的糧食因太陽輸出能量大幅下降而鼓物產量不足,新興國家糧食大漲價產生動亂,加上2011/12 ~ 2012/3美國再度偷偷印鈔,美國極可能用糧食通膨逼中國再調高人民幣與薪資,造成中國壓力。因此,2012/7 ~ 2012/9 全世界極可能將因高溫,新興國家糧食大漲價,預估2013 Q4 ~ 2015 縮QE造成美元轉強會壓制食物漲價成趨勢,2016 ~ 2020 人口成長超過 75億 後加上太陽週期轉變太陽輸出能量將轉弱,將啟動另一波食物漲價趨勢

分析表格 ( Update automatically ) [集合各方資訊]

Statistic: World: Total population from 2013 to 2023 (in billion inhabitants) | Statista
Find more statistics at Statista

農業相關 ETF
MOO VanEck農業企業ETF MVIS Global Agribusiness Index
FTAG First Trust Indxx全球農業ETF Indxx Global Agriculture Index
KROP Global X農業科技與食品創新ETF Solactive AgTech & Food Innovation Index
IVEG iShares緊急食品和AgTech多部門ETF Morningstar Global Food Innovation Index
RSPM Invesco標普500平均加權原物料類股ETF S&P 500 Equal Weight Materials Index
HAP VanEck天然資源ETF Market Vector Global Natural Resources Index
GEME Pacific NoS全球新興市場股票主動型ETF
AMDG Leverage Shares每日2倍做多AMD主動型ETF
ABLD Abacus FCF實物資產領袖ETF FCF Yield Enhanced Real Asset Index
GUNR FlexShares晨星全球上游自然資源指數ETF Morningstar Global Upstream Natural Resources Index
FXZ First Trust原物料AlphaDEX指數ETF StrataQuant Materials Index
OAKM Oakmark美國大型股主動型ETF
COWS Amplify現金流股利領先ETF Kelly US Cash Flow Dividend Leaders Index
FDIV MarketDesk聚焦美國股利主動型ETF
NRES Xtrackers RREEF全球自然資源主動型ETF
UYM ProShares二倍做多原物料ETF S&P Materials Select Sector Index
XLB SPDR原物料類股ETF Materials Select Sector Index
GNR SPDR標普全球天然資源指數ETF S&P Global Natural Resources Index

Related article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