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稅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稅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該怪誰?是慣壞政府及老闆造成的? ( How does the low-paid phenomenon happen to young people of Taiwan? Is spoi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boss caused )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該怪誰?可能不是慣老闆...

全聯總裁徐重仁低薪說引發議論。有學者認為,台灣低薪是產業遇上撞牆期,老闆用人猶疑,付不出更多薪資給年輕人。年輕人想要突破,除了基本功,擺脫滑經濟建立人脈也很重要。

針對年輕人近年低薪的情況,全聯總裁徐重仁11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提到,「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相關說法引起網友不滿,紛紛在網路上發言批評。

低薪問題牽動台灣年輕人敏感神經,105年受僱人員薪資中位數,超過 6成低於平均數。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日前在立法院表示,薪資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例如果真的太高,大家薪資都拉的很近的話,就失去努力的誘因,相關言論也引發討論。

到底台灣為何低薪?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分析,台灣在經濟發展及薪資結構上都面臨撞牆期,他認為,低薪是產業的結構性問題,不是「慣老闆」所造成。( 產業結構要改善政府是很有責任,不能只是想抽稅卻無法讓投資環境改變 )。

黃兆仁指出,台灣這幾年的產業結構出現幾個鈍化現象,首先是外資來台的金額沒有明顯成長,再者是過去引以為傲的代工產業已經出走外移,而全世界最夯的知識經濟產業型態也尚未發展出來,加上創新能量不足,在在都影響台灣的競爭力以及經濟成長動能。

而這些原因將影響企業主的投資力道,也沒有多餘心力及能量投注在產品跟服務的附加價值,加上新興國家稀釋台灣訂單,企業沒辦法進行創新,也沒辦法支付更多薪資給年輕人,形成年輕人低薪的困境。

低薪困境可能要靠著跨域、跨界的創新生態系。黃兆仁建議,中小企業應該要打破過去各自發展技術的模式,在既有的基礎上集結各行各業優秀份子,形成創新的生態系,共同開發創新的服務跟產品,透過資通訊網路,開展數位經濟時代,做到精準生產、精準行銷以及精準服務。

而年輕人若想突破低薪困境,黃兆仁認為「蹲馬步的功夫一定要有」,加強自己的專業、厚植本質學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而擺脫滑經濟、宅經濟,積極拓展人脈關係,往往是年輕人忽略,而又最該重視的臨門一腳。(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主因仍是台灣投資率太低,工作機會太少,以致許多人到海外工作[超過百萬人海外白領勞工],而失業率還高居3.92%,同期海外白領勞工是增加的 )。



牛津經濟研究機構曾警告,台灣將在4年後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國家。除了少子化、年輕人愈來愈少之外,人才外流嚴重更是主因。到底有多少台灣人在海外工作?主計處今年3月首次公布統計。

主計總處3月首度正式公布,2015年在海外工作台灣人數有72.4萬,比7年前增加9.36%,速度快於台灣就業人口增加率。

更嚴重的是,台灣勞動力總體有五成具大專以上學歷,海外工作者卻有高達72.5%符合,顯示人才外流問題迫切;另一發現是,30歲以下工作者的比例增加快速,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選擇在海外出社會。主計處並未統計,海外工作者是否在台商工作。

主計處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國人出入境資料,比對勞健保資料庫,推估長期滯留海外的台灣人中,確定或可能有工作者,做出第一份官方報告。一如外界預期,台商投資最多的中國大陸(含港澳地區)佔比達58%最高,遠高於第2名的東南亞地區15.4%,美國12.7%。

但跟7年前相比,在中國大陸工作佔比少了3.75個百分點,東南亞地區則成長3.78個百分點,顯然台灣人才的目光逐漸轉向東南亞。

每10位高學歷就業者,就有1個在海外工作

從教育程度來看,72.5%的海外工作人員具備大專以上學歷,該比率較7年前增加5.6個百分點。這52萬人佔台灣大專以上學歷就業者的整體比率為一成。換句話說,台灣每10個高學歷就業者,就有1人在海外工作。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高等教育人才佔海外工作人數比率上升,反映台商在海外經營的事業,從過去較低階的代工、組裝部門,轉變成現在的企業後勤管理,需要外派學歷較高的員工才能勝任。

從性別看,7年來,海外女性工作者比重從40.7%提高至43.9%。辛炳隆指出,女性佔六成的金融保險業,愈來愈多業者赴海外發展,帶動女性海外工作者比率增加。

經濟差、薪水低,年輕人海外工作佔比變高

同時,也愈來愈多的台灣年輕人,選擇到海外工作。7年前,30至34歲是台灣海外工作者比率最高的族群,但現在比率最高的是25至29歲。

除此之外,20至24歲的年輕族群,比率也增加1.9個百分點至5.8%。30歲以下的海外工作年輕台灣人,已超過14萬人。辛炳隆認為,30歲以下族群比率成長,原因是近10年來台灣就業市場不景氣,加上青年低薪問題,讓年輕人想到海外工作。辛炳隆也認同,55歲以上的工作者比率百分點增加,則反映許多台商年紀漸長。

而中壯年人口比重變低,辛炳隆解讀,目前台幹外派的加給減少,許多有家庭的台籍幹部沒有誘因外派。另一種可能是,企業在大陸與東協愈來愈仰賴當地幹部,因此台籍中壯年管理階層,優勢不在,不再吃香。 ( 灣海外工作人數增加,造成失業率降低的假象,執政黨該檢討是為什麼政府無法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及提升民間投資率?一例一休的變相增加假性工作機會,是無法提升勞工薪資)

〈財經主筆室〉鴻海艦隊已駛離台股 年輕人比官員還懂的真相

鴻海(2317)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一句「非必要不想回台」之後,鴻海艦隊旗下「起家厝」鴻騰精密預計周四(13日)在香港IPO掛牌,競標價不到3.08港幣,年輕人買得起的價位。集團的臻鼎-KY(4958)旗下鵬鼎及夏普與鴻海合資的準時達物流也計畫前往中國掛牌,當鴻海艦隊紛紛駛離台股同時,我們的主管機關仍在沾沾自喜於當沖降稅後當沖戶數增逾3成。大學生在知名PTT論壇大罵「政府鼓勵投機、不鼓勵投資,難怪公司不想在台股掛牌。」年輕人顯然比這些官員還聰明,但是他們也看到這樣短視的政府無力給予他們未來的承諾,好公司不來,薪水愈來愈低,莫怪他們要隨優質企業能走就走。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極可能遠高於美國

金管會力推台股當沖降稅上路45天後,上周公布3大成效,包含當沖戶數增逾3成、當沖違約金額減少25%、成交量增逾2成,可是隨即遭媒體打臉「肥了當沖客卻苦了國庫 」。財政部長許虞哲說,因當沖降稅要打平去年證交稅水準,集中及櫃買市場日均成交量需要增加至1307億元才行,台股儘管上萬點仍然不到此水準。

當日沖銷是種投資工具與方式,透過降稅來鼓勵民眾採用固然可以,但若拿來沾沾自喜當作政績,恐怕就不是站在股票市場主管機關立場該做的事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霸氣宣示「鴻海沒有到200元以上我不退休」,每年股東會依例被問到股價,他一向鼓勵股東抱緊股票,今年果然站回百元,但郭董有可能鼓勵大家「不用等鴻海200元,多當沖幾次就有賺了」嗎?想也知道不可能!

身為市場大家長也是一樣,集中市場之所以成為國家經濟搖籃或是櫥窗,因為它具有「長期而穩定的籌措資金功能」,可藉由大眾資金扶植某些產業與公司成長,郭台銘的鴻海1991年上市,當初也靠台灣股民,一點一滴的投資,眾志成城且緊抱,終於成為擁有841家子孫公司、資產逾4兆元的超大集團帝國。怎麼可以一直鼓勵當沖?鴻海如今拋卻科技見長的台股而寧願去電子股不多的香港掛牌,難道不是種警訊?

遠東集團大家長徐旭東今年股東會也說「台灣真應該有多一點的郭台銘」。台灣的集中市場與產業需要更多「未來的鴻海」、「未來的台積電」這些優質好企業,提供投資人好的選擇與更多就業機會,這才是年輕人的希望之所在,而不是少數股價高的嚇人,再叫年輕人拿著已經不多的薪水,進行如賭博般的每天沖來沖去的偏投機行為,政府官員鼓勵當沖若是針對功力深厚,深懂套利短線進出的中實戶、大戶、策略投資者或是技術高超的個人無可厚非,但請不要大張旗鼓,連大學生都懂的「鼓勵投機不如改善長期投資環境」道理。面對鴻海艦隊的駛離台股?

台股IPO家數愈來愈少(意味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便宜的好公司紛紛到海外掛牌?政府官員們能不能祭出什麼方法留住他們?讓他們知道台灣股民願意長期投資他們從搖籃開始養起,給年輕人的未來建立一點信心,我相信年輕人就算22K低薪也會願意買股。

心得
  • 從"經歷兩黨執政13年,產業外移人才外移景氣未來令人擔心"分析看確實政府造成的問題是非常嚴重,一個只重視稅收、只重視開罰單、不重視創造民間投資率的政府,勞工及人民怎麼會有未來?
  • 黃兆仁指出,首先是外資來台的金額沒有明顯成長,再者是過去引以為傲的代工產業已經出走外移,而全世界最夯的知識經濟產業型態也尚未發展出來,加上創新能量不足,這些都跟"創造民間投資率的環境"有關,最大老闆就是政府會沒責任嗎
  • 台灣以勞工人口比率,超過15%白領勞工在海外工作,應該是世界第一高。等於政府做的事,完全無法創造勞工益處。媒體對政府太客氣,害到下一代?
  • 台灣勞工及人民太軟弱,以致,換了新執政黨,人民生活品質沒改善及勞工機會沒增加,行政院竟用一例一休來增加假性勞工工作機會,實質勞工平均薪資反而下降
  • 台灣政府非常明顯的問題:根本無法創造勞工益處
  • 從 "超過15%白領勞工在海外工作,應該是世界第一高"、" 海內外總存款/GDP 應該是世界第一第二 "、" 民間投資率極低,民間投資率是世界倒數排名,台灣政府創造之投資環境及稅制很有問題,勞工綜所稅已經是世界級高,民間投資率世界級低,累積存款/GDP是世界級高,在在顯示台灣政府問題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台灣下一代生活,媒體及人民還在吵統獨與藍綠。( 只有台灣領導人是這麼沒有憐憫心,看著這麼多超過15%白領勞工離鄉背井在海外工作,這是代表領導人無能。)
    • 至海外工作白領勞工 約 150萬~190萬,50~60歲失業沒登記又有工作需求約 100萬,勞動局計入失業人口約42萬,加起來是 約300萬,台灣政府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政策出嚴重問題。
    • 台灣 80%勞工是在未上市公司上班,理應該將未上市投資虧損抵減部份稅捐做好,才能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否則,會影響太多勞工與家庭。
Related articles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2015 房地合一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 - 將大幅改變高資產、高收入理財觀念

房地合一稅拍板,售價4000萬以下可免稅 巢運批向建商靠攏

財政部今天將公布房地合一改革方案,朝更輕稅原則,此外,自用住宅免稅條款確定排富,自用住宅不限1屋,售價4000萬元以內的房產持有5年以上,交易利得可享免稅,若以去年交易資料估算,全國僅2.5%、4900戶會受影響,若再加上重購退稅與換屋優惠等獎勵,真正繳稅的人恐怕更少。

據悉,之前建商估2000萬的免稅版本,太過嚴格,約影響整體交易房屋量約10%,加上財政部考量房價有南北差異,如果2000萬以下才免稅,對大台北地區民眾不公平,因此才放寬到4000萬元。

全國僅2.5%戶受影響

對於財政部新版本,巢運大表不滿,將於今日到立法院抗議。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
中直言此版本「太誇張」,不只是向建商靠攏,簡直是跟建商「黏在一起」。他強調巢運絕對不會讓這個版本通過,必要會繼續再發動兩次學運阻擋。
他指出,未來會繼續尋求黨團支持,私下聽說有不少民進黨立委也支持財政部版本,民進黨團目前以準執政黨身分尚未表態,台聯黨團則認為應該要更嚴格,也會拜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要求表態。
黃益中表示,先前財政部推出2000萬以下免稅版已獲得建商支持,不懂為何又放寬到4000萬,非常不合理,通常應該是推出較嚴的版本,到立法院才有空間修改放寬。

課稅比奢侈稅更輕

官員私下指出,先前建商到行政院抗議,因此推房地合一稅有所顧忌,不一定到立法院就會被修改放寬,之前海外最低稅負財政部版本很客氣,但到了立法院則是被立委提高金額。
原本財政部釋放消息希望房地稅累進稅率最高45%,因建商反彈改為單一稅率17%時,修法力道不如預期,課稅比奢侈稅更輕。財政部前日至行政院2度報告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營利事業及個人出售房產確定採取單一稅率17%,配合奢侈稅退場,另訂個人短期買賣房產的差別稅率20%~30%。

稅率調整 金融營業稅調回5%  最高所得稅率從40%變45%

財政部今(24)日下午正式宣布「財政健全方案」,金融業中銀行、保險業於1999年為因應金融風暴而調降至2%的營業稅,將調回原來的5%,光金融營業稅每年估可增加200億元稅收。此外,所得稅將增加一級距,所得淨額達1千萬以上者將適用45%稅率,同時個人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降為50%。

財政部表示,財政健全方案以短中長期規劃,上列三項僅為財政健全方案中五大財源籌措項目之一,總計可增加稅收700億元,且稅制調整方案分為短期及中長期,中長期還包括「研議改進不動產稅制度」,短期則先以建立「回饋稅」(feedback tax),讓少數行業或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就短期稅制調整部分,未來銀行及保險業營業稅將由目前2%調整回到原來5%的稅率,至於信託投資業、證券業、期貨業、票券業以及典當業等五種金融行業,過去15年來均未賠付任何一家,因而維持現行2%。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指出,銀行及保險業稅較現行提高的3%將進入國庫;至於原有的2%,則仍維持給金融重建基金(RTC)及存保基金,十年後待存保基金資金充裕了,2%的稅收再回到國庫。

所得稅最高稅率由40%提高至45%

台灣稅制分配根本不公平,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 更突顯高收
入勞工繳的稅率是45%, 勞工整體繳的綜所稅占稅收24.5%, 而政府歲
出給勞工之勞保及就業補助卻低於3.08%, 苛待台灣勞工之政府
而針對高所得者以及投資股票所得部分,亦有所調整。張盛和表示,近年國人所得有M型化趨勢,為使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參考日本、美國作法,微調所得稅課稅級距。過去所得淨額440萬以上者均一體適用40%稅率,未來所得淨額達1000萬以上者,需以45%稅率計算所得稅,亦即千萬所得以上者需多繳5%所得稅。

另外,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後,若為公司個人股東,目前規定所配發的股利中已扣除的17%營業所得稅,可以100%作為該股東個人綜合所得稅扣抵,但未來該扣抵稅率將降為50%,也就是個人股東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股利在營所稅中已扣除部分,在綜所稅僅能扣抵半數,至於法人股東以及小規模獨資、合夥營利事業則維持不變。這項改革將使股市大戶、持股較多企業負責人、企業股東多繳稅。

檢討年金制度 年減450億元為目標

為減緩稅制改革衝擊,財政部亦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將薪資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至12.8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為12.8萬元。中小企業若增僱員工,每年增僱員工所支付薪資額之130%限度內,可於當年營利事業所得稅中扣除,同時為鼓勵企業創新,也將放寬研發投資抵減年限。張盛和指出,除稅制調整以增加國庫稅收之外,行政院也將組成「支出檢討小組」,逐年檢討政府各項年金補助,根據財政部估算,未來在各項年金補助調整上,將朝每年減少450億元支出為目標。

根據財政部規劃之「財政健全方案」,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兩大部分,中央政府方面工作重點在於控制債務規模,不讓債限破表,並且需調整支出結構,檢討法律義務支出、各項年金改革與非法律義務支出,藉此減少資源重複投入與不經濟支出。在多元籌措財源方面,除檢討與調整稅制外,還將積極提升公股事業經營效率、檢討民營化與釋股政策、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全面推動資產活化等。

法人:扣抵稅額減半 中實戶賣股機率高

為什麼不能將增稅部份都用在勞工勞保上? 卻大部份都又給政府
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今年正式上路,市場擔心可能增加大股東賣壓,不過,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認為,可扣抵稅額減半,雖會增加大股東稅率負擔,但基於鞏固公司股權,加上大股東賣股再買股有歸入權問題,預料對大公司的大股東影響有限,也不至於對台股帶來太大賣壓。雖然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夫人何莎,出脫43%持股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但他認為,應與避稅關聯性不大,可能是財務規劃考量,目前也沒看到有其他公司大股東密集申讓持股,應屬於個案。

大公司影響較有限

蔡明彰表示,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抱怨,但除非是將個人持股轉用投資公司持有,否則這部分並無法規避。此外,基於鞏固公司股權,大股東若因稅率而賣掉部分持股,之後要再買回來,可能面臨歸入權問題,因此,可扣抵稅率減半,應不至於造成大型公司大股東賣股壓力,頂多只會影響部分小公司,對於台股賣壓有限。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也說,大股東不會為了節稅而賣股,他說,大股東平時持股及買賣股票都要進行申報,且賣股半年內不可再買回,因此,大股東不太可能因為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就出脫股票,反倒是中實戶考量稅率問題,比較有可能賣股。台新投顧認為,可扣抵稅額減半多少會造成部分大股東的賣壓,只是幅度多寡尚待觀察,但考量去年企業獲利創新高,配息會增加,為了讓股東可拿到現金又沒有稅的問題,市場也傳出,可能有很多公司會用「現金減資」方式因應,一旦現金減資除可提高現金殖利率,也能降低大股東賣股壓力

富人稅 恐逼走外商金融人才

 政府課徵富人稅,千萬薪資所得新增45%級距,恐造成外商金融人才外流!外銀圈昨(25)日示警,未來恐迫使年薪1,000至3,000萬元的高階金融人才流向香港,不但台灣稅基嚴重流失,更降低吸引外商金融優秀人才來台誘因,重蹈「證所稅」覆轍。

 財政部稅制改革法案出爐,昨日引發外銀圈一片嘩然,尤其對年薪達新台幣1,000萬元(33.3萬美元)並不是太難的外資圈(包括投資銀行、證券研究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交易等各項領域),昨日一整天反彈聲浪相當大,直言「等於是將金融人才往外推!」

外銀高階主管指出,別小看這新增的5個百分點級距,由於既有超過500萬元薪資、適用40%級距的高所得人士的實質有效稅率約30%,也就是說,從501至1,000萬元這500萬元多課了5%、也就是25萬元,若在台灣本地消費,可以創造多少內需商機,但政府為了多課這25萬元,最後可能導致外商金融人才轉往香港、政府可能連原本的薪資都課不到稅。

按目前台港兩地課稅標準來看,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且由台灣支薪,當然很明顯得按台灣所得稅級距課稅,但若搬到香港去,且由香港支薪,若待在台灣不超過180天,只要繳香港所得稅16%即可,但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即便要考量到海外所得稅的課徵,但因計算方式為扣掉600萬元免稅額後再乘以20%稅率,且幾乎都不會超過香港課稅金額、因此不會被扣到海外所得稅,也就是說,只要能改由香港支薪,台灣政府幾乎沒辦法課到這些稅。

 根據外銀高階主管的預估,長期而言這些1,000至3,000萬元年薪所得的外商金融人士可能有一半會跑到香港去,當然,這樣情況不會馬上發生,但未來有跳槽需求的時候,「員額掛在香港」將會是基本要求。

分析
  • 房地合一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對高收入、高資產影響很大,房子超過三棟只能公司化?高收入難從股利可扣抵稅額減稅,那如何解呢?
  •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更突顯馬政府欺騙苛待勞工
  • 若再考慮10%遺產稅,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10%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未來走上移民之路,因為全世界沒有遺產稅國家與地區至少有 4 ~ 5 個區域,更何況大部分高收入、高資產都有勞工身份,他們很清楚勞工才是繳稅大戶的真正原因,單單整體勞工繳綜所稅總額就超過3000億,問題是政府每年補助給勞工之勞保及健保約1289億政府對勞工是極不公平,還不算這些高收入、高資產有雇主身份還貢獻 3500億營所稅及其他稅收,而大部分政府稅收支出分配都是高官、公務員花掉的,這種稅收分配及支出結構高收入、高資產只能選擇走上移民之路,因為政府公務員體系只管自肥增加國債,國債爆頂政府需要稅收就往高收入、高資產增稅,而高收入、高資產多繳的稅 91.5% 又給政府公務員體系用掉無法幫助勞保及勞工。
  • 最後我只能說是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是腐敗與沒效率,受害最基層就是勞工。因為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等於政府須增稅、調高水價、電價、糖價來增加政府收入,但卻不會增加政府補助勞保比重,結果就是資本家看清台灣政府如希臘,從不從砍掉無用政府組織著手,卻持續增加經常性支出養肥這像養老院政府,中央91%支出都被經常性支出及地方補助花掉,中央+地方總花費3兆又創造不出可觀1兆 FDI (外資投資金額),豪無效能的養老院政府。
  • 台灣真正問題是投資率非常低,資金外流又很嚴重,政府稅收支出分配極不公平,92%政府支出又大部分只照顧到軍公教,富人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又是拔高薪勞工收入,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堵住高薪勞工節稅門路,加上軍公教退休福利是世界第一好, 勞工退休福利來自稅收比重是世界級低,根本是害到勞工又苛待勞工,增稅同時一定要同時以創業投資減稅條例才能促進投資率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否則,只是讓富人讓持續移往海外窮人更窮而已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2013 ~ 2015 海外置產 : 房產該注意的稅率及房價趨勢

海外置產夯 本土房仲赴美開店

台灣人布局海外房地產的趨勢正起,房仲業也跟著邁向國際市場。目前除了信義房屋在日本東京新宿設立據點已滿3年外,台灣房屋繼今年3月在馬來西亞開第一家直營店後,今年10月將在美國洛杉磯開設直營店,成為本土房仲赴美的先例。

 上半年台灣主要都會區的買賣移轉棟數表現佳,尤其鬼月前的雙北市7月交易量月增13%~20%,共有1.2萬餘件的移轉棟數。但隨著政府幾波打房政策影響下,投資人開始把眼光移往海外,房仲觀察到此趨勢後,也亦步亦趨跟進。

 台灣房屋國際資產投資長李傑聖證實,台灣房屋10月即將在洛杉磯第一大華人區開幕,目標是未來每年在美國成立10個據點,馬來西亞市場明年也會擴張到5家。

 未來在美國洛杉磯據點將有兩組團隊,一個是當地房仲、提供當地華人買賣房屋,第二個團隊就固守台灣,每個月帶團去美國看屋,不僅是台商有買屋需求,不少子女在美國留學的父母也想在美國當地買屋。

 李傑聖表示,美國房地產自從金融海嘯後就跌入谷底,自2011年才回溫,到今年大約回升10%,現在不少中國人更是在美國大肆購屋,也帶動房地產景氣。若是買屋出租做包租公,投資報酬率約6%。李傑聖舉例,在洛杉磯距離市中心約40分鐘車程的獨棟房,包括前後院地坪50坪,建物地坪30坪大的物件,售價約60、70萬美元,等於新台幣2000萬元左右,許多台灣人都買得起。

 台灣房屋今年3月在馬來西亞的據點正式開幕,今年上半年成交新台幣200億元,且台灣房屋前一年度就已經開始在馬來西亞試營運,一年成交350億元,成交約800多戶,今年房市也持續熱度。

 除了台灣房屋在海外積極布局外,信義房屋在2010年也在日本東京的新宿成立據點,提供華人買賣房地產。日本信義表示,今年上半年業績達114.95億日圓,約新台幣35.6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業績85億日圓。顯示在這波日圓貶值趨勢下,華人赴日買房已增多。


台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今天說,10月25日美國第一間分店將開幕,將在美國高速公路上架設T霸宣傳。台灣房屋將成為台灣第一間登陸美國設點的房仲。

台屋今天舉行「傲視大馬 預約致富」的記者會,找來投資馬來西亞房產的歌手品冠、財經專家阮慕驊等人站台。

從藝人轉投入房仲業的台灣房屋國際資產投資長、兩岸房市通營運長李傑聖說,美國未來預定1年內展店10間,業績預定200億元。

7月美國新屋銷售 降幅3年最大

美國7月新屋銷售下滑幅度締造三年多來之最,前幾個月的數據也遭到下修,反映近來利率飆升恐使房市復甦放慢腳步。商務部23日公布,7月新屋銷售較去年同期減少13.4%,折合年率為39萬4000戶,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6月新屋銷售為45萬5000戶,低於初估。彭博資訊訪調74名經濟學家的預

估中值為降至48萬7000戶。7月降幅創下2010年5月以來最深。近三個月來房貸利率急速攀升,可能促使部分買家退場觀望。但包括托爾兄弟(Toll Brothers)等建商信心仍高,反映他們認為就業持續好轉有利於長期新屋銷售展望。

半官方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首席經濟學家鄧肯(Doug Duncan)說,「7月新屋銷售數據絕對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未來一至兩個月內的銷售數據可能保持疲弱基調。儘管房市仍將持續復甦,未來仍少不了階段性減速情況」。聯準會(Fed)可能即將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促使10年期公債收益率節節上升,連動的房貸利率也走高。根據房地美(Freddie Mac)最新公布,截至22日止的本周,全美30年期平均房貸利率為4.58%,居於兩年來高點。反觀5月初時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僅3.35%,去年11月時更處於歷史低點3.31%。

德州Prestige Economics總裁薛克(Jason Schenker)說,「利率上升肯定會打擊房市,現在只是開端而已」。他原估7月新屋銷售為44萬5000戶,是彭博資訊訪調經濟學家中估值最低者。

7月銷售低於所有經濟師的預測,預估範圍自44萬5000戶到52萬5000戶不等。6月初值為49萬7000戶。4月以來的銷售均遭下修。全美四個地區的7月新屋銷售皆下滑,降幅最大的為西部,達16.1%。

賣屋報稅教戰 試算哪一種划算?

國稅局近來積極針對民眾賣屋進行財產交易所得查稅,要求以實際交易金額申報,房仲業表示,其實有些房子以實際交易申報反而划算,民眾賣屋之前應先試算各種申報方式,並記得賣屋時請仲介或代書拆算房屋、土地價格。

賣屋申報交易所得,主要可分兩種方式,一是用房屋評定現值乘售屋所得稅率,台北市分成42%、48%兩種;另一則是計算實際獲利金額,拆算房屋獲利後申報綜合所得稅。 房仲業以最近中正區一間大樓住宅為例,屋主之前購買預售屋,總價為8000萬元,在買賣契約書上寫明土地價值4800萬、建物則是3200萬,也就是64比。但在官
台灣賣房產是有房產所得稅,除非重購
方價值上,土地公告現值為1200萬,房屋評定現值約250萬元。 屋主後來賣出,總價達一億元。 如以房屋評定現值250萬x48%售屋所得率申報,必須繳納120 萬元,以獲利所得2000萬x房屋占比25%,再申報綜所稅為200萬元。 但如果賣出時,先把總價1億元拆算房屋、土地價升值,依公告價格的1比3拆算,則房屋價值為2500萬元,而當時向建商買進時,合約書建物價值為3200萬元,賣出等於倒虧700 萬元,如實申報後,即可不需繳納財產交易所得。 房仲業表示,現況顯示,這幾年預售屋交易資料,國稅局大多已掌握,因此前幾年跟建商購屋,現在賣出,最好都實價申報,特別是曾收到國稅局通知改用實價申報的屋主,再賣屋時,應以實際交易金額申報,否則被認定故意迴避,可能遭到罰款,此外,提醒購屋人,現在買屋後仲介費、裝修費、稅規費收據都應妥善保留,以作為未來申報財產交易所得之用。

不動產買賣之稅務篇:台灣 VS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經濟數據樂觀正向

近來國人前往大馬購房似乎已成一股新潮流,甚至投資者互相打招呼會問:你最近去吉隆坡買房了嗎? 根據世界銀行甫公布之最新「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但中國大陸及東亞地區經濟仍維持韌性;其中馬來西亞穩定內需可望緩衝全球經濟衝擊,世銀因此上修馬國本(2013)年經濟成長值預測至5.1%,較去(2012)年底之5%預測值為高,明(2014)年則預估為5.4%,亦較先前預測值5.1%為高。而世銀對大馬經濟成長之預測值,大致上與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馬國官方一樣,皆認為馬國本年及明年可維持5%經濟成長率。去年馬國實質經濟成長率為5.6%。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台灣一片打房聲中,投資者的熱錢找到了新去處,相較國內,馬來西亞的房地產投資環境是友善且正向的,再加上經濟景氣的數據再再支持大馬後勢的看好,也難怪不只是台灣,中國大陸、中東資金也一直注入馬來西亞房市。

台灣與馬來西亞買房繳稅大比拚

然而,海外置產對一般國人而言畢竟是資訊相對缺乏、經驗也不足、法令不熟悉等等障礙需要克服,尤其在稅賦方面,或許會擔心買了房要繳萬萬稅,茲將台灣跟大馬的買賣房屋、持有房屋以及出租房屋該繳的稅做一比較,想要投資的人就會比較有概念了。

分析各國房屋稅率
  • 美國房屋稅是每年1% ~ 2% (各洲不同),售屋時再扣掉經記人的仲介費5℅,所以很難炒作房地產,只要房貸利率漲,房市就很危險,美國房屋還要維護不能隨意任其髒亂,所以有維護成本較高;出售時有聯邦稅、州稅,一般而言都大於 12%,如加州出售房屋時,聯邦稅 10%、州稅 3.3%;所以美國:養房子比買房子更貴;
  • 馬來西亞買房繳稅與台灣類似,房屋稅低賣屋時房產所得稅較高,台灣賣房產是有房產所得稅,除非重購符合退稅條件;
  • 紐西蘭境外稅收免稅,股息、利息是15%稅率,資本利得不抽稅,紐西蘭無房屋稅,財產轉移也沒有稅,但不動產交易所得有所得稅,最高個人所得稅率38%,不過紐西蘭似乎不很歡迎華人;如果您停留時間短於6個月,從稅收的意義上您是一個“非居民“,但您也必須爲在紐西蘭獲得的收入繳稅。
  • 因此,到海外置產的民眾要自已注意,不要被房屋國際資產投資騙了,要住及移民才適合海外置產,因為全球因『縮QE』明年利率會上升全球房地產將會面臨高房貸利率時期,預計 2015 開始高房貸利率之影響將加深;因此,海外置產還不如在台灣選好地點房子來經營;( 註:這篇 " 以買代租:美國加州或德州,划算嘛?" 值得了解 )
  • 仔細觀察美國不動產指數 ETF 趨勢,美國房貸利息彈升太快是不利到美國置產;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