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新加坡、香港、重慶的稅率看,台灣並不鼓勵富人投資企業及移民,卻鼓勵養房 ( From Tax point view, Taiwan does not encourage the rich people make immigration to this country )

吸引台商回流 馬英九:台灣提供新選擇
天母大葉高島屋

國民黨中常會今天(31日)邀請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報告「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身兼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總統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化,台灣如果能改善投資環境,就能提供台商新的選擇,吸引他們回流,為台灣增加就業機會。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聽取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報告後表示,大陸的投資環境已出現相當程度的變化,包括薪資成本上升、環保規定嚴格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許多台商開始考慮遷離大陸,往越南或印尼前進,當然也有人希望遷回台灣。

馬英九表示,有了這個台商回流方案,就能讓台商多了一個選擇,讓他回到家鄉生產,並增加就業機會。馬英九:『(原音)這樣替在大陸的台商可以有新的選擇,不必去印尼、不必去越南,可以回台灣來。我們提供這樣的條件讓他做選擇,相信會有幫助。時間也不必很長,2年內方案推出,2年內可以回來,相信他就可以享受優惠,並且讓他回到他的家來生產。』

馬英九希望相關方案能對某些企業產生點火功能,藉由大陸「推」的力量與台灣「拉」的力量,吸引台商回流。另一方面,這個方案也能對其他企業產生加溫效果,提供還在觀望評估的企業另一個選擇機會。

馬英九期盼這些政策能逐步扭轉產業外移的區域,增加就業機會,並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製造關鍵元件與機密設備,使產業不會被外國產品取代,維持國際市場佔有率。

陳冲:已有20家台商回流投資300億元

行政院長陳冲今天下午視察彰濱工業區,先到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參觀開發成果,並聽取彰濱土地開發及利用的進度,還實地勘察彰濱線西區,強調政府積極引進台商回流資金,目前已有20家台商,金額近300億元。

迎台商回流,莫忘產業升級
Singapore House

行政院計畫大幅放寬產業雇用外勞比例,並有意使本外勞薪資脫鉤,近日又公布「台商回台投資方案」草案,顯示吸引台商回流已成為政府因應不景氣的最大寄望。

從短期看,失業、出口低迷乃至社會失去信心等問題,是可賴台商返台投資作出些許補救;但就長期看,以低價外勞為主體的產業恐難成為台灣產業核心,政府仍須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才能使台灣經濟真正脫胎換骨。

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在加州矽谷會見美科技界領袖,尋求他們對振興美國經濟的意見,席間他問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如何把iPhone帶回美國製造?」賈伯斯明快回答,那些工作不會回來。同理,作為台灣產業龍頭的電子業,已經移出的工作,也不會回來。電子業是台灣最國際化的產業部門,它能走到今天高度成熟、超大規模的境地,是利用大陸充沛的勞動力所達成的競爭力。

鴻海就是不斷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而成為台商代工之首。富士康在深圳的員工曾達到八十萬,在沿海招工困難後,它選擇將部分生產線往內陸移動,如今在鄭州組裝蘋果產品的員工已達四十萬,許多配套的台灣供應商也隨之遷移。在台灣,二、三千人的工廠就算大廠,在大陸則動輒十萬人。這些大廠及其下游供應網絡,今天恐怕已無可能返台。

中國大陸吸引台商之處並不只在勞動力質優價廉,更在其整體規模無他國能比擬。紐約時報曾探討美國如何失去製造iPhone的工作,文中引述蘋果主管的說法,在美國製造iPhone至少需二十萬工人組裝,另需八千七百位工程師來監管生產線;而在美國要找到這麼多合格工程師至少要花九個月的時間,在中國只需十五天。
天母房市

那麼,引進東南亞外勞,是否即能替代台灣勞工的不足?以台商早年赴東南亞投資的經驗,當地人力、語言及環境等條件顯不盡理想,因此在中國大幅開放後紛紛移往大陸。若在東南亞設廠都難與大陸相比,台灣從東南亞引進外勞是否更有競爭力,不無疑問。當然,台商回流該歡迎並給予支持,但這不應是政府施政的全部重點,因為這不會是產業主力。

此處所以特別突出電子業,主要是過去十年廣義的電子業已經成為台灣製造業的主體。電子業占製造業附加價值的比重,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二十七,提高為去年的百分之四十八,增幅驚人,其他產業則相對下降。產業過於集中是事實,但也意味著此一產業高度重要。

進一步看,台灣製造業的整體就業人數並沒有下降的趨勢,近十年均維持在二百五十萬人左右;電子業大量組裝工作雖外移,但整體就業量仍有年平均百分之二‧三的增長率。同期間,資通產業的就業量幾無成長,而電子零組件產業的就業人數年平均成長達百分之四。這顯示電子業產業的升級雖仍不足,但並非毫無成果。今天台灣的經濟危機,主因不在電子業的就業不足,而拯救危機的政策也不應僅限於找回外流的工作。

台灣若干產業的缺工,和本土青年的高失業,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且極為棘手的問題。一方面是產業結構變化及升級速度過於緩慢,另一方面是教育及人才培育偏離現實,導致人力供需的失衡。上述蘋果的案例顯示,不同的生產方式,需對應不同的人才供給。政府決策應放眼未來產業的需要,並聚焦在產業升級所需的不同人才,設法透過教育提供足敷產業所需的人力。這需要經建與教育部門的密切配合,也是長期的工作。

今年以來,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受到歐美不景氣高度衝擊,電子業受到的影響更是巨大。台灣因為位居產業鍊中上游,景氣波動幅度特別大,但跌得深也反彈得快,需有心理準備才不至於亂了分寸。短期景氣壓力是進行改革的時機,但這仍需與產業升級的長期政策配合,才可能使台灣經濟走向新的境界。

外國人在美置產 的三種稅
San Diego House

一般來說,屬於非美國居住居民。如果想在美國置產,最直接的方式是用個人名義來擁有較為單純,只是在投資美國的房地產時,自己居住一般沒什麼問題,但若用作出租用途,可能也和作生意一樣容易被告、或有法律糾紛,若用LLC持有,發生訴訟糾紛或債務則不會波及個人。

所謂的LLC,是指「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簡稱LLC),是美國特有的一種營業組織形態,LLC 和合夥組織一樣,沒有重複課稅的問題(在美國並無台灣兩稅合一優惠,依美國稅法規定,公司課一次企業所得稅,盈餘分配給個人又要課一次個人所得稅),債務不會波及個人。只有一個股東也可以成立LLC,外國人亦可為LLC的股東,因此許多外國投資者選用此模式。

1.房產稅(Property tax): 美國不動產每年要課的房產稅,雖然全美各地房產稅率不一,但很多地區約在市價的1.3 %~1.6%。舉例來說,一個價值100萬美元房子,一年房產稅常要1萬美元以上。

2.所得稅(Income tax):

 a.租 金:如果將房屋出租,由於不動產在美國,出租或出售所得利潤均為美國來源收入,無論是否為外國人,或者居住國家是否與美國有租稅協定,此收入均被視 為美國收入應納美國稅。「非美國居住居民」的租金收入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承租人直接依租金「收入」的30%扣繳,這種情形下,該房屋的房屋稅、修理費用、房屋保險等都不能扣減。另一種方式是選擇申報年度所得,以1040NR表格來申報租金「所得」,按外國人的累進稅率課稅,此種情形下稅法容許一些費用可以自收入項下減除。
b.出售收入:如果希望過幾年可能就會將房產賣掉。這時,因為擁有超過一年以上房屋出售所得,就會適用比較低的15%稅率來課美國資本利得稅,所以長期投資教為有利。
但是需要注意另外一個規定:即外國人出售美國不動產,在取得出售價金時,因外國人身分,10%的售價將會被買方代扣。舉例來說,房子賣價150萬美元,出售時會被扣繳15萬美元。但是,在申報整個房屋的所得(即收如減成本)後,再計算應納稅額後,可多退少補先前被扣的15萬美元。

3.贈與稅(Gift tax)及遺產稅(Estate Tax)如果贈與美國的不動產,因此不動產在美國境內,會課美國贈與稅。又因是非美國居住居民,不能適用一生贈與100萬 美元免稅的規定,因此會課贈與稅。如果不幸過世,該不動產也要課美國的遺產稅。所以,非美國居住居民並不適合在美國直接贈與不動產給子女,反而應該適時出售不動產,取得出售價款匯出境外後,再以境外資產贈與子女,比較沒有美國贈與稅的問題,而在美國的子女需向美國國稅局 申報3520表。

美國的遺產稅
夏威夷房市好

(如果沒有遺產稅),會造就一個貴族階級,等於挑選2000年奧運會金牌得主的大兒子充當2020年的奧運選手。 (如果沒有遺產稅,)將使國家出現財富貴族,意味著某些人將依靠世襲而不是依靠才幹來掌握國家資源。

當一個人死亡後,他的財產轉讓給繼承人時,政府要課稅,這就是遺產稅。 在美國 ,遺產和贈予稅是0每年收入最少的一個稅種。 據美國財政部統計,1999年聯邦遺產和贈予稅收入為280億美元,佔聯邦稅收的1.5%。 來看一下對比數字:同期聯邦的汽油稅為390億美元,所得稅為8790億美元,公司所得稅為1850億美元。

雖然遺產稅在美國聯邦稅收中佔的比重並不大,但是卻相當引人注意,因為它關係到社會裡最富有的一批人,也和某些社會價值觀念有關。1916年,美國開始正式徵收聯邦遺產稅,後來又開徵相關的贈予稅和隔代遺產轉讓稅,並且從1977年起,遺產稅和贈予稅使用統一的稅率。
夏威夷

一位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即俗稱的綠卡持有人)死亡時,不管他的遺產位於地球上哪裡,其繼承人(除配偶之外)有義務申報遺產總額,並繳納遺產稅。 非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在美國的遺產,以當事人是否在美國正式居住(Domicile)來判定他們去世後是否必須交付美國的遺產稅和贈與稅。 這裡所謂正式居住的定義不是與移民局有無居留權的標準,也與所得稅法里居民的概念不同。 所得稅法裡的居民以當事人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大於31天)為標準,直截了當。 而遺產稅裡的正式居住其實界線模糊不清。 例如當事人有意在美國長住,無意返回原居地,就成了正式居住人士。 然而如果其人際關係等仍在原居地,則這類的人士在遺產稅及贈與稅上又不在美國0的管轄之內。

遺產的定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形和無形的個人財產。 比如貨幣是有形資產,而公司股份、債券、保險單、退休金、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益等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中的各項一般都按當時的公平市場價格來確定其價值,比如房產、股票等究竟值多少錢,按照當時的市價來確定。 聯幫遺產稅使用超額累進制,稅率分成18個等級,從18 %到50 %,和遺產總值直接相關,遺產越多,稅率越高。

美國遺產和贈與稅
US housing

    美國《2001年稅收減免協調法案》對聯邦遺產稅、贈與稅和隔代財產轉讓稅進行了兩個方面的重大修改:第一,降低了遺產和贈與稅的最高稅率;第二,在2002年至2009年之間逐步增加遺產稅的統一抵免額並降低最高稅率,最終於2010年取消遺產稅和隔代遺產稅。贈與稅將繼續征收,但是其最高稅率將降低,並採用新的終身統一抵免額

①聯邦遺產和贈與稅。在美國,當納稅人因死亡將其財產轉讓給繼承人時,

聯邦政府只對死亡的納稅人征收遺產稅,而有的州則對死亡的納稅人征收遺產稅,有的州則對繼承財產的繼承人征收繼承稅,有的州則同時征收上述兩種稅。聯邦遺產稅計算方法為:應繳納的遺產稅=〔(遺產總價值-可扣除項目+1976年以後所轉讓的應納稅禮物的價值)×稅率〕-統一抵免額。

美國公民或者居民的遺產包括其死亡時擁有的、位於任何地方的所有財產,也包括其擁有的財產權益。在繳納遺產稅時,納稅人可以從總遺產價值中扣除下列項目:葬禮費用、某些稅款、死者的債務、在管理財產的過程中發生的意外損失、轉讓給慈善機構的財產價值等等。2002年聯邦遺產稅的稅率在18%至50%之間,共有16檔,具體稅率根據應納稅遺產價值的大小來確定。2003年最高稅率降至49%,2004年降至48%,2005年降至47%,2006年降至46%,2007年、2008年、2009年降至45%。美國公民和居民在生前轉讓和死後轉讓合併累積納稅義務確定之後,可享受統一抵免額,統一抵免額等於對免征額應繳納的稅額。

2002年、2003年的免征額為1000000美元,2004年、2005年為1500000美元,2006年、2007年、2008年為2000000,2009年為3500000美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納稅人在1976年以後、2010年1月1日之前進行的生前財產贈與,應與遺產合併計算,並適用相同的稅率。2010年取消遺產稅後,贈與的財產適用專門的贈與稅稅率。


分析
  • 由上表富人投資公司要繳營所稅、綜所稅、盈餘保留稅、貨物稅、遺產稅、贈與稅觀點看,一般人乎略富人投資公司要繳營所稅、盈餘保留稅、貨物稅、綜所稅、遺產稅、贈與稅,這是為什麼我不認為會有太多台商回流,新加坡、香港取代台灣成為歐、美、中、印富人移民投資地點,以亞洲其他地區競相出現投資優慧之趨勢看,台灣如不走向小而美的政府,依政府人事與退休俸占這麼高之稅收比重,應該很快就希臘化,一個完全沒有競爭力的台灣政府
  • 既使與菲律賓蘇比克灣自由港區比較,台灣確實在稅制上比不上亞洲許多區域,這應該是台灣外資投資大幅衰退主因,就像許多人以為大陸稅制很高,那是一般稅率標準,許多公司只要能創造就業率在大陸是用優惠營所稅稅率,根本不是大家想像的;
  • 富人投資台灣單單公司營所稅、盈餘保留稅就 27%、富人擔任公司要職之綜所稅 45%、富人贈與稅遺產稅全部加起來就超過 92% ,怎可能有吸引力?而富人繳稅也不能保障好的富人老年福利,又不能給與富人提供員工之勞工勞保高額保障,由勞保基金歷年虧損政府未補足可看出,大都給政府公務員花掉,說穿了政府高官自肥嚴重,這是為什麼台灣富人節稅很普遍。這就是『吸引台商回流政策為什麼不吸引人』之主因。亞洲投資環境競爭是相當激烈,台灣投資環境競爭中輸了,富人離開是大衰退開始,勞工卻因富人投資率大幅下降而受害,投資環境惡化受害而失業勞工竟然連勞工失業也是由政府勞保基金及救業補助來支出,這應該由稅收支出的,政府真是到處苛待勞工,相較於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美國將稅收之 15% 支出補助失業勞工,而台灣竟然是由政府勞保基金及救業補助來支出,台灣政府歲出內僅由低於3%之支出用於勞保費補助及勞保基金,不僅違反憲法還反世界人權。
  • 再以各國不動產遺產稅遺產免稅額看,根本沒人喜歡年邁時只置產於台灣,這也是我發現台灣富人會大幅在世界置產之故。
  • 台灣人民幣定存、富人觀光移民會是未來避免少子化老年化之方法,目前台灣在投資率低迷下鼓勵生育之計劃是很難有成效的;
  • 富人投資台灣、單單公司營所稅、盈餘保留稅及個人綜所稅、遺產稅就到達 77% ,成為亞洲非常高稅率國家,主因就是政府公務員績效差經常性支出過高,造成一年耗 1.93兆歲出,大部份是公務員薪資、福利、退休俸與18%優惠存款,不僅讓勞工覺得政府對勞工不公平,更讓許多減少投資台灣富人投資公司,造成勞工工作機會減少,薪資凍漲主因;台灣勞工往往不清楚為什麼台灣工作機會大幅減少之主因。
  • 富人在台灣投資房地產比投資公司養員工之稅率低許多,造成許多有錢人在台灣投資房地產比重遠高於投資公司養員工創業,更離譜是許多官員本身也投資房地產,造成 300 萬勞工至大陸、東南亞工作
  • 勞委會昨公布無薪假最新統計,通報無薪假事業單位增至四十九家,人數突破四千三百多人,政府把這是推給世界景氣是相當不負責任,因為新加坡、香港同期失業都沒像台灣惡化的如此嚴重,2010至2013的GDP 衰退是亞洲最嚴重,所以是政府之問題
  • 由勞工到政府丟雞蛋來看,根本沒有抓住重點,歷年勞保基金虧損補足、開放更多海外富人投資台灣創造工作機會等等才是勞工重點,去鬧外勞薪資與國內勞工薪資掛勾問題不是重點。
  • 台灣之所以兩岸和平、開放 ECFA 還是如此沒競爭力,竟成為全世界最不受外資投資開公司之地區,主因就是因為台灣兩黨持續以為週遭區域沒有足夠優惠條件吸引投資,卻不知新加坡、香港已經將政府變成小而美的精英政府,而台灣兩黨持續老蔣時代那種大政府配上25年軍公教 246%調薪調退休俸,形成超級浪費高負債之自肥體系,怎會有競爭力?
  • 其實由企業勞工出生之韓國總統李明博巨大精簡中央行政機構,將大部分政府部門的功能移交給民間,至現在韓國出口躍進將成世界第8大貿易國,可看出政府自肥體系之腐敗與欺騙;從民意看就是韓國人覺悟了,不再選公務員政治系統出生的總統。而台灣太多勞工與人民怕改革與政府大精簡,要覺悟了,蔣經國先生清廉低薪公務員時代在他過世後就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自肥花費高的政府體系,除了拖垮國家、欺騙人民、自肥A稅收外還能做什麼?
  • " 台灣2011年賦稅只有GDP的8%,不到賦稅署網站取樣二十個工業國家平均值的一半" ,主因是台灣產業沒生級,許多公司營益率都低於5%,而大部份勞工又75%不在台灣,因此台灣政府可收到的營所稅就很低,
    • 營所稅/公司GDP貢獻更低
    • ( 營所稅 + 勞工綜所稅 + 貨物稅 + 營業稅 )/(所有公司產生GDP + 消費產生GDP) 就會偏低
    • 所以台灣真正賦稅占GDP比率很低原因
      • 產業沒升級,品牌公司太少,因此公司營益率過低,如廣達、鴻海營益率是2.7%、1.5%
      • 台灣稅制讓許多有錢人很少投資開公司在台灣養員工,勞工產生之綜所稅、營業稅就低
      • 許多公司因工廠不在台灣,75%員工不在台灣,因此工產生之綜所稅、營業稅就低也不在台灣,公司創造之GDP卻計入台灣GDP
      • 從另一觀點看更可怕,扣掉許多不在台灣之公司的GDP,也就是電子業68% GDP台灣2011年賦稅占GDP比率將是56.25%,更說明為什麼台灣民間投資率這麼低是有原因。
      • 一大堆政府支出是沒什麼稅收,政府支出又占GDP很大比率

人民幣定存將成為台灣理財之趨勢 - 分析 ( RMB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finance management target in Taiwan )

人民幣定存吸金 高利上看3%

國銀人民幣業務開放在即,不少銀行已先透過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測試水溫,祭出逼近三%高利,利誘企金客戶轉檯。銀行業者認為,若主管機關沒有「特別指示」,民眾有機會存到年息三%的人民幣。

 但若人民幣存款利率達三%,將成各銀行外匯存款牌告中,僅次於南非幣的次高利貨幣,為免有「鼓勵」存人民幣之嫌,屆時銀行牌告可能低掛,以專案方式吸收人民幣存款。

 兩岸三地當中,以大陸當地存人民幣的利率最高,中銀為一年期定存達三‧二五%,香港跟台灣矮一截,定存利率水準介於年息○‧五五%到一‧一%,看起來並不吸引人。

 但實際上,香港銀行業為搶人民幣存款,利率戰拚得可兇,針對新資金存入都提供「限時專案價」,如富邦、星展等中型銀行,都祭出三‧一%搶客,向大型銀行客戶招手。
渣打

 香港當地銀行業者說,雖人民幣去路受限,但因香港銀行同業人民幣拆息利率仍有三.五%水準,扣除作業成本,「三%應該可以打平」,所以寧可小賠也要衝高存款量,主要是為後續開展人民幣相關業務暖身。

 台灣近期由外銀點火,頗有與香港市場同步的味道。渣打率先在九月初就推出高於市場行情的二‧五%定存優惠,接著由花旗十月推出最高二‧六八%專案接棒,渣打本月初再祭出三個月期年息最高二‧七五%專案反擊,與花旗較勁的味道十足。

 除渣打、花旗拚得火熱外,澳盛銀目前一到六個月期人民幣定存年息在二‧五%到二‧八%間,內部已在評估是否要到三%,以利搶攻他行存款戶。

 國銀方面則鴨子划水,針對大型企金戶另行議價,一年期定存利率喊到三‧五%,甚至傳出四%的「割喉價」幾乎賠本在做,目的是要台商將大陸、香港的人民幣「統統搬回台灣」,擴大人民幣資金池。國銀主管表示,之所以「賠本也要做」,主要是藉此衝高存款量、拿下人民幣存款的領先地位後,才有機會承做承銷、發債等人民幣相關業務,推估若開放一般民眾存人民幣,利率戰將一觸即發。

周小川:貨幣政策需始終強調防通脹
USDRMB Chart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7日在2012財新峰會上表示,中國經濟處於轉軌過程中,經濟過熱傾向往往多於通縮傾向,貨幣政策需要始終強調防範通脹。在同日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第九屆全球年會上,他指出,金融改革以自下而上方式進行,既積累經驗,又保護基層積極性,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的基層都有創新改革動力。改革應允許試錯。

  周小川在2012財新峰會上總結了新世紀以來的中國貨幣政策。他說,中國處於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財務“軟約束”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各地方舉債、上項目動力都很強,都希望“銀根”松一些,容易造成經濟易熱不易冷、潛在通脹壓力較大等問題。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亞洲國家政策普遍趨向保守,積累大量外匯儲備,中國也不例外,在較長時間裡面臨著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被動投放較多,對物價形成壓力。

  他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具有多重目標,即維護低通脹,推動經濟合理增長,保持較為充分的就業及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多目標制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有關。在轉軌過程中,中國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消除價格扭曲,轉向市場化價格體制。“如果衹關注低通脹,就會對任何價格改革持抵制態度,使央行陷入尷尬局面。”

  金融機構是否穩健是貨幣政策能否有效傳導的關鍵。新世紀以來,中國加快銀行體系改革,周小川將之稱為“在線修復”,“因為經濟運行沒法中斷,機器要繼續運轉,同時更換問題部件”。他強調,危機時對金融機構的救助是必要的。

Taipei will become new immigration area for people from Europe and US?
周小川稱,新世紀以來,貨幣政策工具轉向更加市場化的手段。價格型工具和數量型工具,“用得好的話,都是市場化調節手段”。他承認,有時還會經濟手段與一些行政手段並用,導致政策力度波動過大。

  在對匯率改革歷程進行回顧時,周小川說,其順序應在銀行部門改革後,改革時機上需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相對平穩。隨著匯率浮動區間逐漸擴大,他稱,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對外失衡程度大幅降低。

  對持續國際收支雙順差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央行采用發行央行票據、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回購及掉期交易等工具對沖。周小川稱,這些工具經過配合,能起到對沖流動性的作用。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都有爭議,每一次調整都會引發討論。

  2011年中國在全球率先啟動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周小川稱,中國與發達國家情況不同:從危機中較早復蘇,因此也較早進入過熱狀態,“中國有條件也有必要率先引入宏觀審慎框架。”

  目前金融宏觀逆周期式調控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資本監管要求等。儘管有些調控工具現在並未使用,周小川稱,應豐富調控工具,以便需要時使用。他表示,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貨幣政策應對危機要果斷有力,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政策應具有前瞻性,适時退出。


人民幣存款利率1年期利率在2.5%到4%左右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人民幣將視為銀行新增的外幣業務,等同美元及日圓、澳幣等。即現在銀行可以推出的美元各式金融商品,未來人民幣都能做。

但DBU人民幣業務開跑前,許多銀行已在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用「高利率」吸收人民幣。邱淑貞表示,不管是外商或本國銀行,若以太高利率吸收存款,都可能有礙經營。她說,若有銀行吸收人民幣存款利率高過市場行情或資金收益,金管會將主動了解。

但邱淑貞也表示,目前銀行OBU人民幣存款利率狀況,應都符合市場行情。

目前各銀行OBU人民幣存款專案,1年期利率在2.5%到4%左右,專案期間,多半以3到6個月為限。邱淑貞表示,若銀行只是「短期吸收專案」,且吸收存款金額有上限,應都符合規定。但如果利率計價過高,銀行局就會要銀行說明,成本如何計算。

邱淑貞還表示,DBU人民幣業務開辦後,各銀行應可立即承做「存款、放款、匯款」,其他較複雜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還有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等投資工具,應會是下一階段的產品。


分析
  • 渣打、花旗拚得火熱外,澳盛銀目前一到六個月期人民幣定存年息在二‧五%到二‧八%間,內部已在評估是否要到三%,就等人民幣定存拼到火熱時買一些人民幣定存搭配其他固定收益商品,較能維持高收益低風險狀況;目前開放境外公司人民幣定存已開放 其年息 2.75%,台灣政府開放境內人民幣定存還在馬政府手上,馬政府對人民有利的事速度都很慢如勞保基金虧損補足、開放境內人民幣定存等等
  • OBU 人民幣定存應屬於海外收入,600萬才開始抽稅,對於高額固定收益族應有避稅功能;
  • 台灣如果將人民幣定存結合5年期觀光移民,將是歐美固定收益族很好的觀光移民點,一年如能吸引10萬民歐美固定收益族觀光移民,預計對 GDP 成長有正面幫助;
  • 人民幣國際化大趨勢下,台灣如果將人民幣定存做大,將是未來亞洲重要之國際貨幣營運中心之一;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低價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將使 ARM 大幅占領個人電腦市場? 英特爾輸了?( Lowest price tablet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ll help ARM win more market in PC, Who Kill Intel )

ARM核心處理器搶進NB市場 x86首遇強敵? ( ARM core design in NB market, X86 will face the competition )
Intel's Atom CPU

市場研究機構 IHS iSuppli 日前發表的最新報告預測,到 2015年,全球將有四分之一的筆記型電腦(NB)是採用 ARM核心處理器,讓英特爾(Intel)的 x86 架構在PC處理器市場首度遭遇真正的競爭對手。

ARM核心處理器預期將隨著微軟(Microsoft)決定在下一代 Windows 作業系統支援ARM平台設備而取得強勁成長動力;微軟是在今年1月終於宣佈以上決定,在理論上消除了讓更多ARM晶片進駐 PC 的障礙。IHS iSuppli認為,ARM平台系統將在2015年佔據整體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的22.9%比例、達到7,400萬台,該比例在2012年為3%、760萬台。

「自1981年IBM首度推出採用英特爾8088處理器的第一代PC,x86架構就主宰PC市場;」IHS iSuppli運算平台首席分析師Matthew Wilkins表示:「接下來,數十億台採用英特爾與眾家競爭對手(主要是AMD)所供應之x86處理器的PC陸續誕生。然而隨著Windows 8將開始支援已經在手機、平板裝置領域廣受歡迎的ARM處理器,x86稱王的時代已經走向終點。」

IHS iSuppli指出,ARM平台最具潛力的應用市場,是訂價低於700美元、對消費者訴求最佳化價格/性能比的所謂「經濟型(value) NB」產品;這類包括小筆電(netbook)在內的經濟型NB,原本多是採用 AMD 的 E系列處理器,或是英特爾的 Celeron MAtom 處理器。

「ARM平台很適合經濟型NB,這類產品的性能不是買家們的關鍵指標;」Wilkins進一步解釋:「經濟型NB買主尋找的是在可負擔價位與合理效能之間取得平衡的基本型系統,ARM處理器就能以非常低的成本提供可接受的性能,而且具備卓越的省電效果。」

IHS iSuppli指出,各種ARM平台產品將為NB市場帶來成長契機,也為眾多ARM核心處理器供應市場帶來商機,例如Nvidia、高通(Qualcomm)與德州儀器(TI)。不過該機構也表示,英特爾與AMD不太可能眼睜睜地將NB市場版圖拱手讓人,

例如英特爾新開發的三閘3D電晶體技術,就號稱能在性能不打折的前提之下,大幅降低處理器晶片功耗;此技術除了有可能為ARM平台奪走更多NB市場版圖帶來新障礙,也有機會讓英特爾為x86平台開拓手機與平板裝置應用市場。AMD也正在試圖降低其x86產品功耗。

PC銷售:聯想和華碩的勝利,但英特爾輸給了ARM?( PC Sales: Lenovo and ASUS Win But Will Intel Lose to ARM? )

聯想已經幾乎超越惠普(NYSE:HPQ)的PC銷售。不過,更大的故事涉及需求為平板電腦 iPad 的銷售熱潮,等待 Windows 8 的和潛在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從英特爾(NASDAQ:INTC)倒戈至 ARM 控股公司(納斯達克交易代碼:ARMH)。對於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個很可怕的事可能會發生變化。( Lenovo has nearly overtaken Hewlett-Packard (NYSE: HPQ) in PC sales. Still, the bigger story involves flat PC demand as iPad sales boom; the wait for Windows 8; and potential PC maker defections from Intel (NASDAQ: INTC) to ARM Holdings (NASDAQgs: ARMH). For a mature market, an awful lot could be changing. )

首先,本週消息 hook:Gartner 和 IDC 發布的第二季度 PC 銷售報告,和顯示,聯想獲得快速超越惠普。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聯想 - PC銷售約15%Q2增長 - 今年晚些時候聯想可能是世界最大的PC供應商。( First, the news hook: Gartner and IDC issued Q2 PC sales reports this week, and both showed Lenovo gaining fast vs. Hewlett-Packard. If the current trends continue, Lenovo — which grew PC sales about 15 percent in Q2 — could be the world’s top PC supplier sometime later this year. )

Gartner Q2 2012 PC Sales Data

下面就來看看在Gartner的數字,2012年第二季,聯想和華碩大成長,惠普和戴爾在兩位數的百分比下滑:( Here’s a look at Gartner’s numbers, which show big growth for Lenovo and ASUS, and double-digit percentage declines for HP and Dell in 2Q12: )


Intel vs. ARM Holdings

同時,一些PC製造商 - 即,惠普和戴爾 - PC可能逐漸從英特爾轉向ARM處理器,San Jose Mercury 報“的建議。( Meanwhile, some PC makers — namely, HP and Dell — may gradually shift some PC business from Intel to ARM processors, 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 suggests. )

The VAR Guy doesn’t think there will be a landslide PC and server shift to ARM processors. Windows 8 will run on x86, and Windows RT (a close cousin) will run on ARM. But how exactly would all of those PC makers ensure customers are comfortable shif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from x86 to ARM processors. Answer: They can’t… at least not overnight.

因此,在短期內,PC行業繼續生活在iPad的性感的影子。 VAR Guy將拭目以待,看看如果Windows 8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性感魅力的PC行業。( So for the short term, the PC industry continues to live in the iPad’s sexy shadow. The VAR Guy will be watching to see if Windows 8 can add some new sex appeal to the PC industry. )

高通市值趕超英特爾:羚羊與大象的賽跑 ( QCOM will lead Tablet, Smart Phone market? )

“英特爾就像一頭大象,雖然轉身慢,但是一旦轉過身來,就會有很強的慣性和影響力;高通像一隻羚羊,奔跑速度快,靈活,但是遭遇陣地戰,則很可能打不過英特爾。”

在資本市場推動下,雖然高通的市值在上周四首次超過晶片巨頭英特爾,但談及未來的競爭格局,iSuppli 首席分析師顧文軍還是拋出了上述觀點。兩年前,高通市值只有英特爾市值的一半,但通過讓 Snapdragon 晶片進入到更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並最終進入到電腦中,高通實現了在移動晶片領域的領導地位

高通市值首超英特爾

Qualcomm Road Map
今年4月,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英特爾一直希望擁有一個值得真正尊敬的對手。可能令歐德寧沒想到的是,在他發表此番言論半年之后,資本市場就把高通推到了與英特爾比肩的位置上。上周四,因高通發布的2012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預測數據超過分析師預期,其股票價格迅速上漲至62.24美元,市值約為1060億美元,首次超過英特爾的1050億美元。隨后的幾個交易日中,高通暫時坐穩在第一位置。

一家是PC時代的晶片巨孽,另一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晶片新貴,資本市場的態度可能預示,一個移動互聯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正式到來,而高通跑在了最前面。

高通受益移動時代

資本市場推高企業市值主要看兩個關鍵指標:成長空間與盈利能力。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高通都要優勝於英特爾。

增長方面,高通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相比PC市場每年出貨4億台的數據,智能手機一年的出貨量在2011年已經超過PC,今年將有望達到7億部,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也有望達到1億台。佔據近 50% 移動晶片市場份額的高通,無疑將受益於這個巨大的市場。

蘋果為何自行設計晶片:不再向英特爾“繳稅”

A6和A6x首次採用了蘋果自家設計的處理器內核

導語:美國IT網站CNET今天撰文稱,由於蘋果自主設計的晶片越來越好,該公司未來可能自主設計晶片以取代MacBook等設備中的英特爾晶片。對此,晶片專家布魯克伍德認為蘋果極有可能這麼做,並就蘋果自主設計晶片的一些關鍵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以下是文章全文:

Insight 64首席分析師南森·布魯克伍德(Nathan Brookwood)表示,如果蘋果將A系列晶片的成功經驗推廣到MacBook電腦,放棄對英特爾晶片的依賴,這樣的結果對英特爾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從2006年開始,蘋果將其MacBook電腦的晶片從PowerPC轉向了英特爾。

蘋果A6晶片有何重大意義?

A6和A6x首次採用了蘋果自家設計的處理器內核。

英特爾該感到擔憂嗎?

最大的問題不是英特爾的x86架構是否優於ARM或其它架構,而在於它是否有成功的商業模式。現在,當蘋果從英特爾購買x86處理器時,除了晶片本身的費用外,還必須支付一定的智慧財產權費,即所謂的英特爾稅(Intel tax)。當然,以蘋果強大的市場地位,我們不懷疑它能夠從英特爾獲得較高的折扣。

此外,蘋果還要向英特爾支付製造工藝費,領先的製造工藝是英特爾能夠生好晶片的保證。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曾不止一次地談到,智慧財產權費和製造費都是英特爾的收費形式。

蘋果自主設計晶片會怎麼樣?

當蘋果自己設計晶片時,它不得不向ARM公司支付ARM架構的使用版權稅(蘋果已擁有ARM架構授權),這可能是一筆數百萬美元的開支。當獲得ARM架構授權后,蘋果可能會就每顆晶片按一定的比例向ARM支付版權稅。但考慮到當晶片交付使用時,其版權已經不屬於ARM,而屬於蘋果,所以蘋果採用ARM架構自主設計晶片比採用x86架構的可變成本要低得多。

分析

  • 由於 Intel 和 TSMC 半導體製程技術拉近及ARM CPU 技術突破,造成 Intel 逐漸失去優勢,低價 NB/PC 市場逐漸由 ARM CPU 取代;
  • Qualcomm、聯發科、Samsung、Nvidia 都會進來 ARM based tablet 及 低價 NB/PC 市場,Intel 原來NB/PC市場將被刮分;
  • 台廠需思考一個巨幅變化的時代,產品價格下降速度變快,獲利率下降;如何找到機會?
  • 從股價看,Intel 未來不佳。( From Intel stock chart point of view, Intel seem it will suffer a lot in future. )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