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豪宅是高消費一種,也是有錢人儲蓄之方式 |
張盛和說,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民眾對於物價、通貨膨脹產生預期心理,自然會節省一點,不但緊縮目前消費額度,同時在通膨的顧慮下,也大量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高漲。而國內房價太高,太多民間資金卡在不動產,當房貸支出佔去大部分家戶所得,民眾反而沒有多餘的錢消費,因此奢侈稅修法更顯重要。
國內消費不振,外界建議政府再次發放消費券以刺激景氣,張盛和表示,發消費券跟放煙火一樣,只具一次性效果,不像投資還有後續的收益可以期待,且以目前政府的財政狀況,發放消費券「並不可行」。至於如何提高消費?張盛和認為,依據經濟學原理,消費是所得的函數,惟有提高人民所得,民間消費力才有可能提升。
財政部正籌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官員透露,明年度歲出規模將達1.93兆元,但因稅收短徵、國家財政收入有限下,歲入歲出短差超逾千億元。雖然根據公債法,政府尚有3、4千億元舉債空間,但財部已向行政院建議,希望不要再舉債,以避免財政惡化。
日本首相安倍為改善財政體質,初步規劃從明年4月起,將消費稅從目前5%調高至8%,2015年進一步調至10%,並降低公司稅以刺激經濟。張盛和表示,日本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基本稅率為30%,因此具有調降空間,但台灣在97年二度調降營所稅率至17%,已是全世界第二低的稅率,嚴格說來已無降稅空間。
奢侈稅座談 財長:囤房的情形很多
財政部八月中旬將召開奢侈稅座談會,財政部長張盛和重申,奢侈稅「只修不廢」,因為若以身分證歸戶,全國約廿五萬人擁有三間以上房宅、數千人擁有八至十間房宅,「囤房的情形很多」。張盛和透露,財政部委外研究發現,房仲業不僅新開家數多於關門店數,營建業還是近期國內「最賺錢行業」,代銷業者也支持奢侈稅穩定房價的成效,顯示奢侈稅並未衝擊房地產業。
他說,奢侈稅上路以來也達成政策功效,包括:一、房屋量縮、房價平穩,若無奢侈稅,房價將暴漲。二、量能課稅,大部分都課到高所得者,全國五分位的貧富差距,也從六點一六倍縮至六點一四。三、自住比重提高,抑制投機需求。
張盛和坦言,奢侈稅也有缺失,例如:非都市計畫土地、工業用地被炒作,奢侈稅就課不到,未來將納入修法課稅;學者也提出奢侈稅四大修正方向,包括:課稅範圍擴大、課稅年限延長、增加首購或非自願性換屋等豁免對象、專案審查。張盛和說,「我心中已有兩套版本」,但財政部會先聽取各方意見,目前沒有預設立場。
企業賺百億 繳稅比上班族低
經濟表現差,企業獲利差繳稅少 |
為什麼台灣政府是世界領先的窮、人民也窮?為什麼企業愈大,稅率愈低,比你我上班族的稅率還低?企業有什麼海外逃避稅的手法?立委又為什麼擋下「海外追稅條款」?
台灣有多窮? 比中、韓還窮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統計,台灣的實收稅負比率,由一九九○年代尚算健康的二○%,一路下滑到二○一一年的一二.八%,為世界第七低。
不僅比美、日、香港、新加坡低,也比韓國的二五.九%、中國大陸的一九%低。
雖然新聞媒體上,常見工商大老呼籲政府降稅、減稅的輿論充斥,其實台灣企業繳的稅很低、很少。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只有GDP的二.七%,也比大陸的三.六%低,更不到香港的一半只有香港的四成多。
稅收不足,造成政府連年赤字,也使得窮政府無力推動公共建設,造成經濟不振的負循環。近年,台灣不僅缺乏亮眼的公共建設,無法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台灣的醫護人員也要照顧更多的病人;台灣的老師也超額負擔,師生比過高。人民的醫療和教育品質被犧牲。每年的稅負重擔,反壓在受薪階級身上。
由於稅收不足,每年編預算時,都成為中央和地方,以及各部會之間的搶錢大戰。大家都希望能在一個沒有增長的派餅上,多切一點。
為什麼台灣的政府這麼窮?稅收這麼低?除了台灣已成富人的低稅天堂外,台灣也是企業的低稅天堂。研究發現,愈大的企業,繳稅率反而愈低。
企業法定的營業所得稅率,已在○九年,從二五%大降至一七%。但《天下》調查研究更發現,以營收規模最大的一千家上市櫃公司,五年平均來算,整體的實質稅率(以全部實際繳稅金額除以全部賺的錢)只有一二.二%,相當於一戶全年收入五十萬到一一○萬元的中等家庭稅負。
企業稅率有多低? 比你我還低
二○一一年,上市櫃公司中,有二十四家獲利超過一百億元。這些最賺錢的企業,實質稅率平均只有九.一%,比一個白領工作者的稅率低。這其中,更有七家公司實質稅率低於五%,也就是比台灣需要報稅的個人最低所得稅率還低。
由於國稅局不公布企業繳稅的資料,《天下》僅能從有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表,以企業每年真正拿錢出來的「支付所得稅」項目,除以公司繳稅前賺的錢(稅前盈餘),統計實質稅率。
上半年稅收減141億 今年難達標
證交稅減幅13.4%最大: 財政部昨公布六月全國稅收三二四五億元,較去年同月減一七七億元或五.二%;累計上半年稅收一兆零三一三億元,較去年同期減一四一億元或一.三%,以營所稅大減一九四億元最多,減幅最大的是證交稅減少十三.四%。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許瑞琳表示,去年景氣不好,影響今年稅收,估今年營所稅、證交稅、貨物稅等都無法達到預算數,全國稅收要「達陣」也有一段差距。
財政部統計,六月營所稅年減六十六億元最多,累計上半年營所稅二一四九億元,減少一九四億元或八.三%。許瑞琳解釋,因去年景氣欠佳,拖累企業獲利,營所稅已連續四個月下滑。此外,六月營業稅減少五十四億元居次,主因海關代徵稅款減少;累計上半年營業稅一四○八億元,年增四十一億元或三%,主因退稅減少。
六月土增稅則年增十二億元或十五.八%;累計上半年土增稅五○四億元,增加一一二億元或二十八.五%,為一九九九年以來同期新高。
證交稅表現也不理想,六月證交稅五十六億元,年增五億元或八.八%,但上半年證交稅只有三三二億元,大減五十一億元或十三.四%,且是二○○六年以來新低。
許瑞琳說,今年證交稅預算目標九六四億元,但上半年只有三三二億元,差了六三二億元,下半年股市平均每日成交值要在一六○○億元以上才能達成目標。
分析
- 財部已向行政院建議,希望不要再舉債,以避免財政惡化,應該著手刪減主計處編列之經常性之支出才是減債最佳方法,因為任何增稅是不一定會真真抽到稅,以目前中央加上地方經常性之支出已經超過 2.3 兆,其實遠超過預估企業提供 945萬勞工薪資 4.5兆 之1/2,而軍公教在職、退休加上雇員也不會超過 125萬人,突顯政府這幾年精減人事花費績效不彰,應該是精減中央加上地方經常性之支出才是根本砍斷公務員立法自肥;
- 財政部統計,六月營所稅年減六十六億元最多,累計上半年營所稅二一四九億元,減少一九四億元或八.三%。因去年景氣欠佳,拖累企業獲利,營所稅已連續四個月下滑。此外,六月營業稅減少五十四億元居次,真正問題是政府這幾年投資率都太低、產業升級緩慢,中央政府 83% 都消耗在人事、退休等相關經常性之支出,產業升級投資支出比重反而下降許多,幾年後當然反應在企業獲利、營所稅收入上,惡性循環之結果;
- 天下雜誌也真是墮落,台灣的實收稅負比率,由一九九○年代尚算健康的二○%,一路下滑到二○一一年的一二.八%,為世界第七低。稅負比率一路下滑主因是景氣下滑,企業平均獲利下滑,營所稅就會下滑,連出超也一路下滑,大部分企業是營所稅 17% 加上營餘保留加稅 10%,只有少數企業稅因優惠而低於 13%;經過我統計台灣稅收及 GDP 結構已改變,近7年GDP主要成長區塊:
- 內需:占 54.1% ( 含營建及房地產 ),但主要稅收是 5% 營業稅、每年 0.02% 房稅、增值稅、奢侈稅;也就是這部份稅賦比率是低 6%;
- 政府支出:已經超過 GDP 15%,其中許多支出是 0% 稅率,也就是這部份稅賦比率也是低 6%;
- 因此,台灣的實收稅負比率一路下滑主因是:GDP 屬於稅賦比率較高之企業平均獲利部份下滑、GDP 屬於內需部份房地產及內需營業稅持續成長占太大比率、GDP 屬於政府之經常性占太大,這三部份稅負比率低比重又提高才是主因;除非台灣增加更多品牌、高獲利企業增加出超,企業繳的稅占 GDP 比重才會拉高;
- 台灣實收稅負比率一路下滑,但台灣與鄰近區域整體稅率比較,只有房稅、營業稅比較低,整體稅率不利不鼓勵有錢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反鼓勵有錢人買房地產;
- 建議政府學『新加坡政府是大幅幫勞工加薪』,創造第三、四季高的 GDP成長率,提高政府支持率、振興經濟才是正解;台灣這些官員薪資及退休俸與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無關造成官員只為政府支出來努力,這制度是錯誤的,造成國家經常性支出與經濟成長率、失業率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