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由中國大陸軍事、資源開發及經濟方向,其勢力終將以軍事或經濟勢力侵略控制東協?台灣須小心應對 ( China will develop its power over south Asia and Control It )[ 中国が南アジアの上その力を開発し、それを制御します ]

中越衝突 東協聯合聲明表嚴重關注,背後國際政治複雜

Japan already has less power over south Asia
隨著中越南海海域主權爭議愈演愈烈,東協十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對南海局勢緊張表示嚴重關注 ( ASEAN expresses "serious concerns" over China sea spats ),呼籲各方克制,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爭議。據香港信報報導,儘管這篇聯合聲明並無點名批評中國,不過外交人員透露,其餘東協國家顧忌與中國的經濟往來,而不願直接批評中國。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重申,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協之間的問題,反對個別國家利用南海問題,破壞中國與東協友好合作。

英國廣播公司(BBC)北美編輯「馬克.馬代爾」就撰文指出,華府的一些外交人士,認為越南等於是「太平洋的烏克蘭」。他們的意思是:美國國務院儘管就中越的南海爭議,提出譴責,也呼籲雙方必須克制,但美國會採取什麼實際行動,令人存疑。馬代爾說,美國與菲律賓及日本,都有正式的軍事關係,但與越南則沒有任何軍事協議。因此,一旦中越出現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會有任何具體反應,其實區內國家都有很大疑慮。馬代爾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麼美國的態度,充其量也只能像美國現在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應一樣,也只能義務性地喊喊話,而很難採取進一步行動。美國與越南雖然關係改善許多,但這也並不表示美國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況之下,有義務為越南出兵,這就是為什麼說,越南從這個角度上看,有點像烏克蘭的理由,因為美國實質上能起到的作用,很低很低。

南海問題曾經被中國明確定性為「核心利益所在」,不過在東協與中國需要相互利用的情況下,東協固然顧忌於與中國的經貿利益,不敢明目張膽譴責中國;但一旦中國的動作過大,東協各國未必不會聯合起來,抵抗中國,菲律賓要求東協需要「硬起來」,已經反映出這種情緒。因此,中越衝突實際上還牽涉到了更廣闊的國際政治議題,所以處理起來,也就並不單純,而且更為棘手了。

東盟關注南海連串衝突‧吁涉及方克制勿動武

(新加坡11日訊)針對南中國海近日發生的連串衝突,東盟10國外長昨天舉行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高度關注南中國海局勢,並呼吁涉及糾紛各方保持克制,遵守各項國際法原則,避免動用武力解決爭端。

中國同東盟一些成員國如越南和菲律賓長期存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近年來有關問題的各方博弈加劇。在東盟峰會前一週,中國分別與越菲兩國發生的海上爭端,考驗了這個區域組織的團結與效率。南中國海局勢也因此無可避免地成為昨天第24屆東盟峰會外長會議上最重要的課題。

新加坡外交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會議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在這個課題上,東盟必須中立,但保持中立並不意味著保持沉默,我們不能保持沉默。”

東盟公信力受挫

他說,過去幾年因為南中國海問題,東盟這個區域組織的公信力已經受挫,就在東盟領袖和外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會議前幾天,南中國海又發生一連串的衝突事件,如果繼續保持沉默,東盟希望保持的中立性、團結、區域和平以及公信力將受到進一步打擊。

因此,外長們一致同意發出聯合聲明,包括對中國海局勢升溫的高度關注,呼吁涉及糾紛的各方遵守各項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同時保持克制,避免做出影響區域和平與穩定的行為,並通過和平方式而非以武力解決爭端。

聲明強調,保持南中國海的和平穩定、海事安全、航運與飛行自由至關重要,並重申東盟就南中國海達致的六點原則,以及第15屆東盟—中國峰會對《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f Conduct)十週年發表的聯合聲明的重要性。外長也呼吁各方遵守《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建立一個有互信的環境。他們也強調,必須加速完成《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制定。

北京策略激怒越南

華盛頓 — 當中國一家國有石油公司這個月初將一個深海鑽井平臺設置在南中國海最為敏感的水域時,越南被激怒了。在仍與日本和菲律賓較量的時候,北京決定刺激第三個對手,是莽撞地宣誓捍衛領土的決心,還是深思熟慮後在嘗試新的策略?

中國的中海油公司重型拖船牽引的HD-981鑽井平臺緩緩駛過南海時,越南或許並沒有想到它最終被放置在距離其海岸線120海哩(222公里)的地方。中海油將價值百億美元的深海鑽井平臺安置在越南的專屬經濟區內,引起越南的抗議。一段時間來稍有緩和的中越海域主權爭端再度被激化。

越南總理阮晉勇指責中國此舉存在“危險而且嚴重的侵犯行為”。中國則説,中海油是在中國領海內鑽油。這座鑽井平臺距離中越有主權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僅有幾十公里之遙。自1974年起,中國實際上控制著整個群島。中國將帕拉塞爾群島稱作西沙群島,越南將其稱為黃沙群島。

此事引發的衝突仍在持續,雙方的船隻相互撞擊,並用水炮衝擊對方船隻。越南國內的反華情緒也因此而急劇高漲,隨後演變成為大範圍的暴力抗議活動。

中國的舉動,加之越南高漲的民族情緒令外界擔心在這個地區引發軍事衝突。即便是北京的國際問題專家,也對當局此舉感到憂慮。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問題學者時殷弘對於中越兩國南海爭端突然激化感到遺憾。他説,這是很不幸的。

時殷弘説: “目前,在中日對抗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同時在中菲的對立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突然就來了一個可能使得中越兩國重新暫時回到因為南海領土爭端、海洋權益爭端重新激烈對抗的可能性。這個我想對於中越兩國都是不利的。”過去一段時間顯著降溫的中越南海爭端因此再度被激化,到底是出於中海油或者比較低級的官員的意見,還是出自中央最高層的指示?時殷弘説,目前不清楚。

*時殷弘:對中越南海爭端再起感到遺憾*

當然,人們很難相信中海油或者低層級官員能夠作出這個激化爭端的決定。其實,中國去年已經暗示過可能利用鑽井平臺作為主權宣示的手段。

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國軍事與外交政策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説:“當中國去年透露有關981鑽井平臺計劃時,石油業官員就已經非常明確地把它稱之為‘流動的國土’。中國在南中國海有著經濟方面的利益,但是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政治上的聲明,是要再度強調中國在領海問題上的核心就是它一向堅持的 ‘九段線’。”

中國依照其一貫堅持的“九段線”主權要求,聲稱這個“流動的國土”是設置在中國領海範圍內。紐約時報一篇分析報道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設置鑽井平臺是在意圖鞏固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主權主張時,顯示其單邊行動的決心。

該分析認為,“中國實際上是在這片水域製造‘既成事實’,讓其在該地區的對手、最終乃至美國,要麼接受、要麼與之作戰。”紐約時報的分析文章説,東南亞地區的一些觀察人士將中國採取這一步驟的時機看作是一次測試:一方面試探東南亞國家抵抗北方強大鄰國的能力;另一方面,則針對的是剛剛結束亞洲之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幫助其亞洲盟國對付中國時能夠有多大的決心。

*中國用流動國土試探美國*

華盛頓智囊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格雷戈裏·波林(Gregory Poling)説,中國此時走出這一步,吃驚的並不只是越南。他説:“我想越南當然明白這種事遲早會發生。不過河內顯然對(中國這樣做的)時機感到驚訝。我想,從時機上講,整個地區都很驚訝,因為中國在東盟峰會前夕這麼做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光是越南,還有菲律賓、馬來西亞,以至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一步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就時機而言,最可能的解釋或許和奧巴馬的亞洲之行有關。中國看樣子對他在馬尼拉時表示全力支援菲律賓向聯合國提出仲裁案而感到不快。”

除了時機,波林認為中國此次選擇越南作為挑釁的對象,是為了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就是它不只是對菲律賓強調它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態度,對其他相關國家也一概如此。

*波林:挑釁越南的時機和和用意*
從黃岩島中國大陸佔領例子看,其勢力終將以軍事侵略控制東協

一些分析認為,北京此次選擇越南,或許還考慮到越南是個“軟柿子”。地區問題專家成斌和波林都提到,與日本和菲律賓不同的是,越南並非美國的盟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認為,中國或許考慮到這方面因素,認為對越南這樣做比較不具挑釁性;如果是菲律賓,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地區盟友。中越海洋衝突激化後,美國對於這個曾經的敵人給予了支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説中國此舉是“挑釁性和侵略性的”。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對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軍隊總參謀長房峰輝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

但對於越南來説,儘管它曾經與中國有過戰爭,並且一直對再度淪為中國的附庸而抱有戒心,但是它如果選擇疏遠中國,代價將會很大。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認為,中國或許考慮到這方面因素,認為對越南這樣做比較不具挑釁性;如果是菲律賓,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地區盟友。中越海洋衝突激化後,美國對於這個曾經的敵人給予了支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説中國此舉是“挑釁性和侵略性的”。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對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軍隊總參謀長房峰輝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

但對於越南來説,儘管它曾經與中國有過戰爭,並且一直對再度淪為中國的附庸而抱有戒心,但是它如果選擇疏遠中國,代價將會很大。

面對越南國內強烈的反華情緒,越南政府沒有多大選擇餘地。《華爾街日報》星期四的一篇文章説,河內必須對不斷加劇的國內民眾反華情緒加以控制,以保護嚴重依賴中國進口的國內經濟,同時避免引發一場不可能獲勝的軍事衝突。文章比較了越南、菲律賓和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菲律賓與中國間較少貿易往來,而越南則在貿易方面嚴重單向依賴中國;日本貿易對中國依賴雖然也很重,但這方面的依賴是雙向的。

*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令越南沒有選擇餘地*

雖然美國在中越此次爭端中給予越南堅決的支援,但傳統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成斌認為,奧巴馬政府做得並不夠。

成斌説:“要記住,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沒有像對菲律賓那樣對越南作出承諾。所以,這讓我想到美國在評論克里米亞、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時,一再説美國對這些國家沒有承諾,所以如果出了事也不在美國控制範圍內。而這傳遞出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資訊,因為它等於是在對中國和越南暗示,美國可能只會袖手旁觀。”

美媒:東協觀望 越南孤軍奮鬥

中國大陸與越南的鑽油平台爭端,引發越南反中暴動,然而,東協國家對兩國糾紛持觀望態度,越方強硬回應卻顯得勢單力薄。

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中國國有企業在船艦保護下設置鑽油平台,並且開始運作,引發中越衝突,上千台商與外商卻成為越南反中示威搶掠的受害者。中、越同屬共產國家陣營,但關係微妙特殊,1979年兩國因領土糾紛爆發戰爭,大批華人被迫出走。

中國大陸在西沙群島附近海域設置的鑽油平台,位於越南經濟海域,同時也在中方的九段線內,是典型爭議海域。南海延伸至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尼,許多海域和島礁有多國宣稱擁有主權,情勢複雜。越南與菲律賓、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間都有所自的海域糾葛,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對西沙問題因此保持緘默,美國對「南海火藥庫」也暫未插手。

華郵社論說,耗資10億美元的鑽油平台顯示中方主導南海的野心,挑戰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就如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意圖改變冷戰後美國維繫的國際秩序,但未見美國有反應。

社論強調,北京步步進逼,缺乏結盟的越南顯得格外無助,但越方仍派出船隻回應,並發生示威衝突,不過鄰國反應一如預期不選邊站,連中國都沒有提到。歐巴馬上任後積極參與東協和東亞高峰會,但未見東協採取一致行動。當菲律賓將爭議訴諸國際公法,越南、馬來西亞等也未聲援,這次越南在海上與陸上「孤軍奮鬥」,外資不幸成為代罪羔羊。

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四 不足國內需求一半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儘管中國已超越伊朗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但中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國,國內產量仍不足。中國海外尋油的路途依然艱辛。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國土資源部網站昨日引述相關數據稱,2009年中國僅次於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4%。據國家發改委的數字,2009年中國原油產量約為1.894億噸。

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石油產量排名為:俄羅斯以4.96億噸位居第一,隨後為沙特阿拉伯和美國。中石化集團一位內部管理層表示,俄羅斯石油產量霸主地位在十年內將很難改變,因為它基數太大,但今後俄羅斯石油產量增幅會很小,“俄羅斯與中國一樣,不少油田已老化。”

對沙特來說,能有這麼高產量主要歸功於海外市場開拓,該國大部分原油對外出口,去年1到11月沙特向中國就出口了3700萬噸,同比上升 12%,2010年對華出口量還將進一步增加。而中國能在去年超過伊朗擠入前四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伊朗產量下降了4.3%,儘管中國相比2008年產量也遞減了0.4%,但降幅要小於伊朗。伊朗去年原油產量為1.86億噸,比中國少了300萬噸,排第五。第六至第十分別是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

不過,中國1.89億噸的產量相比巨大的需求還差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計算中國石油需求量的簡單方式是把產量和進口原油量相加。”按上述方法本報記者測算發現,去年中國石油需求量達3.93億噸(全國原油產量1.8949億噸,進口原油量2.0379億噸),也就是說中國本土只生產了48%左右的原油,其他都要來自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內去年實際原油產量增幅也低於需求增幅。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上述專家告訴記者,“這三四年間原油產量增量都徘徊在 1.8億噸到1.9億噸之間,年增幅是1%到2%。現在還很難說2015年是否可能達到2億噸。”而自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約5%以上。對此,中石化集團內部一位管理層說,中國去年有1360萬輛的汽車銷量,除去少量報廢車,等於每年新增2000多萬噸原油需求,“這相當於原油需求增加 5%。”

中石化上述管理層強調,5年內中國原油產量想要超過美國(2.67億噸)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原油產量屬於穩產,而不是大幅增產,能保證在 1.8億噸以上已很不容易,“2009年估計中石油會在原有1億噸產量基礎上略微下降,中石化2008年產量為4100萬噸,去年約小幅增加3%到5%;中海油增幅更大些,可能是10%,但它基數太小。”中海油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華2月3日曾預計,公司2009年可實現淨產量為2.26億~2.28億桶油 (約合3100萬噸)。

即便是經濟周期上升階段,中國國內原油生產增量也極為有限,中石油就是一個例子:2006到2008年,中石油只是以100萬噸/年的增幅實現著“小步慢走”。中石化上述管理層表示,國內每年新增原油需求基本都通過海外進口解決。去年中石化獲得了瑞士油企Addax的全部股權,可一次性增加700萬噸石油資源,預計2009年中石化總海外權益產量達1200萬噸;中石油現有海外石油權益產量為3050萬噸。

美媒:IMF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影響力超過日本

東協經濟過於依賴中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亞洲地區經濟體對中國的依賴度正不斷加大,而日本經濟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

據報道,在這份新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for Asia and Pacific)報告中,IMF比較了亞洲11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在1995年和2012年對中國和日本的依賴度。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所有11 個國家在出口市場方面都更依賴日本。而不到20年後,其中10個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度就超過了日本,且超出的幅度較大。唯一的一個例外是印尼,該國對日本的出口依然大於對中國的出口。

報道指出,上述數據不僅反映了近20年的經濟停滯導致日本的重要性顯著下滑,也體現了中國在這段時期內的迅速崛起。
IMF比較的不是一國對中國或日本的毛出口額,而是出口附加值,即一國生產的出口產品的價值減去這些產品中所包含的進口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零部件的價值。

以這一標准衡量,在1995年,對日本的出口占到了馬來西亞總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到2012年,該比例僅為6%,而2012年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例則較1995年提高了一倍至10%。
中國高鐵外交戰略

1995年時,澳大利亞出口對日本的依賴度比對中國的依賴度高出五倍,而在2012年,對中國的依賴度比對日本的依賴度高出近一倍。 上述數據是一項較為廣泛的調查的一部份,該調查研究的是這一地區內的經濟體如何變得更加整合。IMF專門研究亞洲的經濟學家杜瓦爾稱,中國是其中的核心,既是組裝中心,也愈發成為最終需求來源;與之相比,曾在上世紀90年代扮演關鍵角色的日本則在極其迅速地衰落。

報道指出,這個數據“再次提醒人們,美國與日本試圖牽制中國影響力的努力受到限制”。美日兩國試圖打造一個排除中國在外的亞洲經濟區,其中明顯的措施包括目前正處於談判期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簡稱TPP)。 杜瓦爾同時也指出,在地區生產流程中,亞洲的兩個最大經濟體起到的功能各不相同。與中國的地區貿易相比,日本在“上游”仍舊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該國提供的是複雜的產品部件;與此同時,中國扮演的更多是“下游”的角色,即進行最終組裝。杜瓦爾稱,作為該地區的供應國,日本所扮演的角色仍舊重要,但這個角色更像是一個“腳注”。

分析
  • 中國本土生產了48%左右的原油,進口原油占52%,而且,進口原油量將逐漸成為發展高經濟成長率之阻礙,中國必須取得南中國海之所有能源已成為中國經濟戰略之需求,東協若持續觀望,中國取得南中國海之所有能源後仍將持續擴充。 東協將毫無退路。
  • EIA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布報告稱,「隨着中國煉油產能快速增長帶動的需求等因素,中國會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中國進口石油量越大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阻礙因素之一,中國經濟增長產生阻礙就影響中國社會穩定性;
  • 中越南海爭端起於中國中海油公司重型拖船牽引的HD-981鑽井平臺緩緩駛過南海時,越南或許並沒有想到它最終被放置在距離其海岸線120海哩(222公里)的地方,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00海哩的排他性分界規範,中國已經進一步擴充南海資源,將來與東協紛爭將不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但中國很清楚只要東協未團結對抗中國,產生海外華人利益與東協民族利益之爭受傷的是東協國家及海外華人,對中國無傷甚致有利,東協反華不直接反中剛好破壞東協經濟,有利於弱化東協各國;( 註:東協若再不團結,反中不反華,將弱化東協南海相關國家,進而被中國控制 );
  • 東協不清楚必須先將中國產品踢出東協經濟貿易而用其他國產品取代,否則很容易因東協各國經濟利益四分五裂,東協經濟過於依賴中國,反而忽略中國共產黨善用之經濟侵略及弱化之戰略台灣簽ECFA後,台灣 GDP 成長率衰退幅度全球居冠(弱化台灣)、中資來台投資金額不增反減及經濟依賴大陸日以劇增同理東協與中國簽 RECP 後,預估東協經濟也將持續重復發生經濟依賴大陸日增、經濟弱化情況
  • 台灣必須在兩岸、東協關係上平衡,否則,台灣將損失許多經濟及政治利益;而中國在亞洲影響力超過日本,將逐漸擴充資源戰略進而產生微領土侵略性的經濟活動,東協終將與中國對抗,而被經濟及資源侵略,因為東協軍事實力及團結度不夠;台灣更須加強軍事力量,兩岸和平極可能是假象;
  • 中國高鐵外交的影響將加速台商往東協投資、大陸更將緊拉東協資源與經濟、RECP 等 FTA 戰略,更能說明中國對靠南海國家及非南海東協國家戰略遠比美、日更積極,台商須了解這一點;
  • 從中國大陸佔領黃岩島、越南海岸線120海哩設HD-981鑽井平臺、簽ECFA弱化台灣經濟、簽中韓FTA弱化韓國經濟、簽東協十加一拉攏東協經濟分化東協團結力量,中國大陸其勢力終將以軍事及政治侵略控制東協,東協華人也將捲入未來爭端。極可能中國共產黨利用這些微侵略來鞏固民族主義,卻易造成東協集體團結與世界大戰危機。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從 Jinha Lee 及 Jeff Han 在人機介面創新給我們的啟示 - 平板電腦、穿載電腦在人機介面仍需要更多創新 ( From Jinha Lee And Jeff Han Innovation, Inspire Us Human interface Still Have Innovation Spa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

李鎮河:用手進到電腦中擷取畫素 (Jinha Lee: Reach into the computer and grab a pixel)

在整個電腦的發展歷程中 我們不斷地嘗試縮短 我們與數位資訊之間的距離 也就是實體世界
與螢幕中虛擬世界的距離 在虛擬世界裡 我們總是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 這兩者之間的距離也確實縮短了 比較近 還更再更近 現在這個距離已經縮短到 不到一毫米了 也就是觸控式螢幕厚度的距離 任何人 都可以使用電腦

但我在想 有沒有可能 我們跟電腦之間變成完全零距離 我開始想像那會是什麼樣子 首先 我做出了這個工具 它可以穿入到數位空間裡 所以當你用力地壓螢幕時 這個工具可以把你的身體 轉換成為螢幕上的像素 做設計的人可以 把他們的想法直接3D實體化 外科醫生也可以在 螢幕中的虛擬器官上做練習 我們跟電腦之間的距離 便隨著這個工具的發明而被打破了

即使如此 我們的手還是停留在螢幕外 有沒有可能直接把手伸進電腦 透過我們靈巧的雙手 直接使用這些數位資訊呢? 我在微軟的應用科學部門裡 和著我的指導教授 Cati Boulanger 重新設計出這台電腦 把鍵盤上面這個小小的空間 轉變成為一個數位化工作區 是透過一個透明顯示器 跟3D距離相機的組合 去感應你的手指跟臉 於是你就可以將你的手 從鍵盤上抬起來 並且就此進入3D的空間 並且可以直接用你的手 來抓住像素

因為視窗跟檔案 都在真實地存在這個空間裡 選取它們就好像 從書架上拿一本書一樣容易 你也可以這樣翻閱這本書 當要在某句話 或某些字上畫重點的時候 就螢幕下方的觸控板上劃過去即可 建築師可以直接用他們的雙手 來伸展或把模型轉過來 所以在這些例子裡面 我們是真的進入了數位的世界

還有沒有可能是相反過來 讓數位資訊直接跑到我們面前呢 我相信我們當中許多人 都有過在網上購物或退貨的經驗 現在你不需要再擔心了 你所看到的是一個網路實境試衣間 當系統辨識出你的身型之後 這個影像就會 透過頭戴式或透明顯示器穿戴在你身上

延伸這個想法,我開始想 有沒有可能不光是 在三度空間裡用肉眼看到像素 而是讓像素具體化 讓我們可以摸得到 跟感覺得到它呢 這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裡 我跟我的指導教授 Hiroshi Ishii 以及我的合作夥伴 Rehmi Post 一起研發出這一個具像化的畫素 這組模組中的球狀磁鐵 就好像是現實生活中的3D像素 也就是說無論是 使用電腦或人用手 都可以在這個小小的三度空間裡 自由且同步地移動它 基本上我們所做的 就是拿掉重力這個因素 透過結合磁浮 及力學效應 再加上感應技術 來讓它動起來 並透過程式來將物件數位化 就讓它脫離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也就是說現在 人的動作可以被紀錄並重新播放 並且在現實生活中被永久保存下來 所以現在芭蕾舞 也可以進行遠距教學 麥可喬丹的傳奇飛人之姿 也可以真實地一再重現 學生也可以使用它 來學習像行星運動或物理學 這類比較複雜的概念 相較於一般的電腦螢幕或教科書 這是個有形有體的真實經驗 你可以觸摸跟實際感受 這會令人印象深刻 更令人興奮的是 不是只是將電腦裡的東西實體化 而是當我們生活週遭 很多東西開始被程式化之後 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將會隨之改變

就如各位所看到的 數位資訊將不只提供知識或想法 而是直接在我們面前活生生地呈現出來 就好像是我們生活週遭的一部份 我們不再需要將自己 從這個世界中抽離出來

我們今天是從這層隔閡開始講起 但如果這層隔閡不再復存 那唯一會限制我們的 就只剩下自己的想像力了

謝謝



Jeff Han: The radical promise of the multi-touch interface

我真的,真的非常興奮,今天能夠在這邊, 因為,我將要向你們展示一些,剛剛完成研發的技術, 真的,而且我非常高興,你們能夠成為世界上,親眼目睹這個技術,最早的一群人之一, 因為我真的,真的認為這將會改變, 真真正正的改變,從今以後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

現在,這邊有一個背投影式繪圖桌。它大概有 36 吋寬, 而且它配備有多點觸控感應器。平日所見的一般觸控感應器, 像是自動櫃台,或是互動式白板, 在同一時間,只能辨識一個接觸點。 而這東西,能允許你同時間,具有多點控制。 這些觸控點,可以是從我的雙手而來,我可以單手使用多指, 或者,如果我想要,我可以一次使用全部十根手指。 你知道的,就像這樣。

雖然多點觸控不是全然嶄新的概念。 我是說,像是著名的 Bill Buxton 早在 80 年代就已經開始嘗試這個概念。 然而,我在這裡所建造的這個方法,是具有高解析度、 低價,並且也許最重要的是,其硬體可以非常簡單的調整尺寸。 因此,這個技術,如我所言,並不是現在你所見到,最令人興奮的東西, 可能除了它與眾不同的低價位以外。 這邊真正令人感興趣的是,你能夠用它來做什麼事? 以及你將能夠利用它,所創造出來的介面。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Tablet shipment continue to grow

舉例來說,這邊我們有一個岩漿燈軟體。你可以看到, 我可以使用我的雙手,將這些斑點經由擠壓,而使它們變成一團。 我可以像這樣將系統加熱, 或者我可以用我的兩跟手指,將它們分開。 這是完全直覺性的操作,你將不會需要使用手冊。 操控介面似乎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這一開始,是我們實驗室的一個博士班學生,所創造的一個類似螢幕保護程式的軟體 他的名字叫做 Ilya Rosenberg. 但是我認為,這個軟體真正的價值,在這邊顯現了。

Wearable shipment forecast
多點觸控感應器厲害的地方在這邊,像這樣, 我可以使用許多手指來操控這個, 但是當然,多點觸控本質上也意味著多使用者。 所以克里斯 (Chris) 可以到台上來,與岩漿的另一部份互動, 在此同時,我在這邊玩弄這一部份。你可以將之想像為一種新的雕塑工具, 在這邊我將部份加熱,增加它的可塑性, 然後讓它冷卻、硬化到某個程度。 谷歌 (Google) 在他們大廳應該要有個像這樣的東西。(笑聲)

我將要向你們展示某樣東西,一個比較實際的應用範例,等它載入完成。 這是一個攝影師的燈箱工具應用程式。 再一次地,我可以使用我的兩隻手,來與這些照片互動並移動它們。 但是更酷的是,如果我用兩跟手指, 事實上我可以抓取一張照片,並且非常簡單的將之放大,就像這樣。 我可以任意地拖移、縮放並旋轉這張照片。 我可以使用我的雙手掌來這樣做, 或者,我可以只用我任何一隻手的兩隻手指一起來完成。 如果我抓住整個畫板,我可以做同樣的事,將之放大。 我可以同時操作,現在我一邊抓住這個不放, 然後握住另外一張,把它像這樣放大。

同樣的,在這裡我們也看不到操控介面。 不需要說明書。它的操作結果完全如你所預期, 特別是如果你以前沒有接觸過電腦的話。 現在,如果你想創造一個事業,像是一百美元的筆電, 其實,我對於我們將要向一個全新世代的族群介紹 傳統電腦的視窗滑鼠點擊介面這個想法,有所保留。 多點觸控才是我認為從今爾後,我們所應該與機器互動的真正方法。(掌聲) 多點觸控才是我認為從今爾後,我們所應該與機器互動的真正方法。(掌聲) 當然,我可以在這邊叫出鍵盤。 我可以將我打的字帶出來,將之放在這邊。 很明顯的,這與一般標準鍵盤並無不同, 但是當然,我可以重新縮放這個鍵盤的大小,讓它適合我的雙手使用。 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今日的科技下,沒有理由 我們應該去適應物理性的裝置。 那將會導致不好的後果,例如:重複性勞損。 今日我們有許多這麼好的科技, 這些操控介面應該開始來適應我們。 直到今日,真正改善我們與介面互動的應用還太少。 直到今日,真正改善我們與介面互動的應用還太少。 這個虛擬鍵盤,事實上可能是一個錯誤的發展方向。 你可以想像,在未來,當我們開始發展這種技術之後, 一個鍵盤,當你移開手的時候,也會自動漂移開來, 而且會非常聰明地預測,你將要用你的手打擊那一顆按鍵。 因此~ 再問一次,很棒吧?

聽眾:你的實驗室在哪裡?

韓傑夫:我是紐約市紐約大學的研究科學家。

這是另一種應用程式的範例。我可以創造出這些小毛球。 它會記憶我所做過的點擊。當然,我可以使用兩手操作。 你會注意到,它具有壓感功能。 但是,真正棒的在這邊,我已經向你們示範過兩指操控手勢, 它能夠讓你很快的放大。因為你不需要事先切換到手掌工具 或者放大鏡工具; 你可以連續地在多個不同的比例上,即時的創造東西,一次完成。 我可以在這邊建造大東西,我也可以回去,非常迅速的回去 回到我一開始的地方,然後甚至在這邊建造更小的東西。

這將會變得非常重要,當我們一旦開始從事像是 資料視覺化的工作。舉例來說,我想我們都非常喜歡 Hans Rosling 的演說, 而且他真正的,著重在強調一個我也已經思考許久的事實, 我們都擁有這些了不起的資料,但是,基於某些原因,它們只是被擺在那邊。 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去使用它。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藉由圖像、視覺化和參考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處理這些資料。 但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也著重在開始能夠創建更好的使用者介面, 能夠鑽研深入像這樣的資料,但同時仍能保持對整體的宏觀性。

現在,讓我向你們展示另一個應用程式。這個程式叫做「世界風」。 是太空總署 (NASA) 所研發的。它就像我們都見過的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這就好像是它的開源碼版本。有附加檔能夠載入 太空總署經年蒐集的各種資料集。 但是,如你所見,我可以使用同樣的兩指手勢 非常迅速的下潛、進入地球。又一次的,我們看不到操控介面的存在。 這真的能讓所有人,感覺非常地融入那個環境,而且操作就如同你所預期一般, 你能體會嗎?再一次,在這邊你看不到操作介面。介面就這樣消失了。 我可以切換到不同的資料瀏覽。這就是這個應用程式厲害的地方。 就像這樣。太空總署非常的酷。它們有這些超光譜影像 這些影像是人工成色的,對於決定植物的繁茂程度非常有幫助。讓我們回到剛剛那裡。

地圖軟體的偉大之處在於, 它不只是 2D 平面,它也可以是 3D 立體影像。所以再一次,應用多點觸控介面, 你可以使用像這樣的手勢,所以你可以使畫面像這樣傾斜, 你知道。不只是受限於簡單的 2D 平面攀移與移動。 我們已經研發出了這些手勢,像這樣,只要放入你的兩跟手指, 它界定了傾斜的軸線,如此這般我就可以向上或向下任意傾斜。 這是我們在這邊,剛剛想出來的點子, 你知道嗎?也許這不是這樣做最好的方法, 但是使用這種介面,你可以做許多很有趣的事情。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只是玩玩,也會感覺愉快。(笑聲)

所以,最後一件我想要向你們展示的東西是, 你知道,我確信我們都可以想到很多,你可以利用這個東西所做的 娛樂方面的應用。 我對於我們可以利用這東西,所做的創意性應用更感興趣。 現在,這邊有一個簡單的程式,我可以畫曲線。 當我將曲線封閉起來的時候,它就變成一個人偶。 但是有趣的事情是,我可以增加控制點。 然後我可以用我雙手的手指同時操控它們。 你會注意到它是怎麼做的。 這就像是操控木偶一般,這邊我可以使用 我的十跟手指去畫出並做出玩偶。

事實上,在這表象之下需要很多數學運算, 然後它才能控制這些圖案,並正確的反應。 我的意思是,在這邊這個能夠操控圖案的技術, 並使用多個操控點,事實上是屬於一種尖端科技。 這個技術去年才在計算機圖形學會議上公開, 但這是我真正喜好研究領域的良好範例。 所有這些需要使事情做「對」,背後的電腦運算。 直覺性的事情。做如你所預期一模一樣的事。

多點觸控互動研究,現在在人機介面領域非常地活躍。 我不是唯一一個在做這方面研究的,還有很多其他的人也在這領域。 而這種技術,將會讓更多人加入這個領域的研究, 我真的非常期待,跟在場各位接下來幾天的互動 看看這技術,將能如何應用在你們所處的領域。 謝謝大家。


評論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蜜蜂大量神秘消失主因與花粉世界的未來 ( The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Bee And The Pollen Future World )[ビー多数の謎の失踪, 花粉フューチャー·ワールド]

蜜蜂大量神秘消失 元凶是它?

2006年以來世界各地頻傳蜜蜂大量消失或死亡,每年幾乎去掉三分之一商用蜂群 (每年作物授粉季節,用卡車載著到處為種植業者服務的蜂群),確切原因至今神秘,最新研究發現,元凶可能是一種從菸草跳到黃豆再傳給蜜蜂的突變輪斑病毒( ringspot )。

報告刊登於美國微生物學學會期刊mBio的線上版:蜜蜂大量死亡通常從秋天開始,到冬天達高峰,這個情況與菸草輪斑病毒傳染從出現到高潮的過程呼應。

研究發現,蜜蜂感染菸草輪斑病毒的數目,在冬季勁升到22.5%,而春天只有7%。抵抗力削弱的蜂群 (嚴重感染的蜂群),死亡率從秋末開始大幅上升

研究團隊的成員來自美國農業部的實驗室、美國多所大學,以及北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他們在蜜蜂採蜜時採取的花粉裡發現菸草輪斑病毒,蜜蜂將唾液、花蜜和花粉摻混成幼蟲吃的「蜜蜂麵包」時,可能撒播了這種要命的病毒。靠蜜蜂為食的蟎,在這種病毒的傳播裡可能也扮演一個角色。這項研究,為「蜂群崩潰失調」現象提供一種解釋。「蜂群崩潰失調」一詞形成於七年前,指蜜蜂的死亡率是正常速率的兩倍

不過,科學家也疑心,增加蜜蜂死亡率,可能是好幾種病毒、寄生蟲、殺蟲劑共同作用的結果。

蜜蜂感染菸草輪斑病毒,是已知某種病毒從花粉跳到蜜蜂身上的首例。報告說,20種植物病毒約有一種發現於花粉之中,表示花粉可能是跳躍式傳染的重要來源。科學家並研判,菸草輪斑病毒攻擊蜜蜂的神經系統。


蜜蜂被譽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昆蟲」,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這個體重還不到1公克的小小生物,為什麼這麼重要?這是因為牠替植物授粉,在植物界扮演著支配者的角色,如果世界上沒有蜜蜂,有4萬種植物將面臨滅絕的危機。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陳裕文說,地球上有約80%的顯花植物,得靠昆蟲授粉傳宗接代,其中有85%靠蜜蜂授粉,種類數高達17萬種

他形容,蜜蜂幾乎「壟斷」花粉傳遞市場,是因為蜜蜂非常勤勞,一隻蜜蜂每天可訪花數百朵,蜂群之間靠著跳蜂舞,互相通告採蜜,1個蜂群每天可訪花100萬朵以上

而且蜜蜂飛離蜂巢後,只會拜訪同一種花,讓花粉粒可以正確地送到雌蕊上,不會「亂點鴛鴦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球主要的115種農作物中,有52種需要蜜蜂授粉,其中5種主要作物,如果沒有了蜜蜂幫忙,產量恐怕會減少超過九成。因為蜜蜂勤勞工作,全球靠著蜜蜂授粉的經濟利益,多達每年2120億美金,是全球農作物年產值的將近一成。

也是因為如此,蜜蜂的神祕消失,在美國引起相當大的重視,美國國會還因此在2007年召開聽證會,責成美國農業部召集專家研究,避免發生糧食危機。

蜜蜂在地球上出現至少已有3千萬年,蜜蜂屬的昆蟲全世界只有9種,其中8種分布在亞洲,統稱為亞洲蜂,另外1種是廣泛分布在歐洲與非洲的西洋蜂。

台灣有兩種蜜蜂,一種是本土種類的東方蜂,分布在全島的平原到3千公尺的高山,多半是野生;另外一種則是約100年前由日本人引入的西洋蜂,也是現在台灣養蜂界普遍飼養的種類。

陳裕文說,台灣蜂農很靈活,除了採集蜂蜜和蜂王乳,還有蜂膠、花粉等產品,其中蜂蜜和蜂王乳每年產值大約是13億,這些還只是直接產值,若計入授粉的間接產值,一年估計多達300億,相當可觀。

Scientists discover what’s killing the bees and it’s worse than you thought

As we’ve written before, the mysterious mass die-off of honey bees that pollinate $30 billion worth of crops in the US has so decimated America’s apis mellifera population that one bad winter could leave fields fallow. Now, a new study has pinpointed some of the probable causes of bee deaths and the rather scary results show that averting beemageddon will be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Scientists had struggled to find the trigger for so-called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that has wiped out an estimated 10 million beehives, worth $2 billion,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Suspects have included pesticides, disease-bearing parasites and poor nutrition. But in a first-of-its-kind study published today in the journal PLOS ONE,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ve identified a witch’s brew of pesticides and fungicides contaminating pollen that bees collect to feed their hives. The findings break new ground on why large numbers of bees are dying though they do not identify the specific cause of CCD, where an entire beehive dies at once.

When researchers collected pollen from hives on the east coast pollinating cranberry, watermelon and other crops and fed it to healthy bees, those be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infection by a parasite called Nosema ceranae. The parasit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though scientists took pains to point out that their findings do not directly link the pesticides to CCD. The pollen was contaminated on average with nine different pesticides and fungicides though scientists discovered 21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one sample. Scientists identified eight ag chemical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 by the parasite.

Most disturbing, bees that ate pollen contaminated with fungicides were three times as likely to be infected by the parasite. Widely used, fungicides had been thought to be harmless for bees as they’re designed to kill fungus, not insects, on crops like apples.

“There’s growing evidence that fungicides may be affecting the bees on their own and I think what it highlights is a need to reassess how we label thes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Dennis vanEngelsdorp, the study’s lead author, told Quartz.

Labels on pesticides warn farmers not to spray when pollinating bees are in the vicinity but such precautions have not applied to fungicides.

Bee populations are so low in the US that it now takes 60% of the country’s surviving colonies just to pollinate one California crop, almonds. And that’s not just a west coast problem—California supplies 80% of the world’s almonds, a market worth $4 billion.
US is world wide largest corn production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 class of chemicals called neonicotinoids has been linked to bee deaths and in April regulators banned the use of the pesticide for two years in Europe where bee populations have also plummeted. But vanEngelsdorp, an assistant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ays the new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pesticides is affecting bee health.

“The pesticide issue in itself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we have led to be believe,” he says. “It’s a lot more complicated than just one product, which means of course the solution does not lie in just banning one class of product.”

The study found another complication in efforts to save the bees: US honey bees, which are descendants of European bees, do not bring home pollen from native North American crops but collect bee chow from nearby weeds and wildflowers. That pollen, however, was also contaminated with pesticides even though those plants were not the target of spraying.

“It’s not clear whether the pesticides are drifting over to those plants but we need take a new look at agricultural spraying practices,” says vanEngelsdorp.

為什麼蜜蜂消失? ( Marla Spivak: Why bees are disappearing ? ) - 有害農藥、殺蟲劑、基因除野草農藥已經逐漸傷害人類
China is the world larger fruit production country

現在,我們有最好的數據蜜蜂,所以我會用它們作為一個例子。在美國,蜜蜂其實自二戰以來一直在下降。我們有一半的人數相比,現在至1945年在美國的管理蕁麻疹。我們下降到約200萬蜂巢的蜜蜂,我們的想法。原因是,二戰結束後,我們改變了我們的耕作方式。我們停止種植覆蓋作物。我們停止種植三葉草,苜蓿,這是天然的肥料,土壤中的氮固定,相反,我們開始使用合成肥料。三葉草和苜蓿植物對蜜蜂高營養的食物。二戰結束後,我們就開始使用除草劑殺死雜草在我們的農場。許多這些雜草開花植物,蜜蜂需要為自己的生存。我們開始越來越大的作物單一種植。現在我們談論食物沙漠,在我們的城市的地方,沒有雜貨店的街區。蜜蜂用於維持農場現在農業食品沙漠,由一個或兩個植物物種,如玉米和大豆為主。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一直在系統地消除許多開花植物,蜜蜂需要為自己的生存。這些甚至延伸單一種植農作物,良好的蜜蜂,像杏仁。五十年前,養蜂人將採取幾個殖民地,入杏仁果園蜂箱的蜜蜂,授粉,也因為實在是高蛋白質的杏仁花中的花粉。蜜蜂真的很好。現在,杏仁單一種植規模的要求,我們國家的大部分蜜蜂,超過150萬個蜂巢的蜜蜂,被運往全國各地的授粉作物。他們用卡車運在半負荷,他們必須用卡車運出去,因為杏仁果園開花後,是一個巨大的和無花的景觀。

這些類殺蟲劑, neonicontinoids ,現在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它。這是一類新的殺蟲劑。移動通過植物,使作物害蟲,食葉昆蟲,咬了一口的植物,並得到一個致命的劑量和模具。如果這些neonics之一,我們給他們打電話,適用於高濃度,如在這地面應用,足以通過植物的複合移動並進入花粉和花蜜,蜜蜂可以消耗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高劑量的這種神經毒素,使蜜蜂抽搐和死亡。大多數農產品設置,我們的大多數農場種子與殺蟲劑的塗,這樣一個較小的濃度移動通過植物和獲取到的花粉和花蜜,和如果一隻蜜蜂消耗這個較低的劑量,無論是什麼發生或蜜蜂變得陶醉和迷失方向,她可能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一切之上,蜜蜂疾病和寄生蟲都有自己的一套。頭號公敵蜜蜂是這件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蜂析構函數。它恰當地命名。這是這個大,吸血的寄生蟲,危害蜜蜂的免疫系統和循環病毒 ... 

花粉是世界的重要營養元素
向日葵, 蜀葵, 牽牛花, 山百合, 蓖麻之花粉, 500倍圖, 植物的3D鑰匙

蜂花粉是蜜蜂採集被子植物雄蕊,藥藥裸子植物小孢子囊內的花粉細胞形成的團粒狀物,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是植物的精華所在。它不僅攜帶著植物生命的遺傳信息,而且還有生長發育的全部營養物質。

花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物質,在人體所需的22種氨基酸中,花粉中含有20種,另外,花粉中還含有100多種酶和輔酶,大量的維生素A、B、C、E、 K等和豐富的礦物質。花粉中的核酸含量一般為10%左右,被譽為營養之冠,是人類一個重要的新型營養源,被譽為“超濃縮型營養庫”,“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安全營養源”。

花粉的主要功效:
  1. 花粉有顯著的抗疲勞,增強體力的作用
  2. 花粉能有效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營養狀態,增加皮膚彈性,消除褐斑,減少皺紋,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天然美容佳品。
  3. 花粉有抗輻射,抗衰老作用。
  4. 花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組,可以使脂肪轉化為能量並得以釋放,從而起到減肥效果,消除酯肪肝。
  5. 花粉的芳香甙和黃酮類物質,具有降低血脂,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6. 花粉可以增強消化功能,對腸胃功能紊亂、潰瘍病、便秘有積極的輔助治療作用。
  7. 花粉對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8. 花粉有抗缺氧作用,能為腦細胞的發育和生理活動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大腦保持旺盛的活力,改善記憶功能,增進智力並對老年性癡呆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9. 花粉將是人類大量營養劑來源,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安全營養源”,人類將可研究運用花粉植物生命的遺傳信息做植物改良
分析與評論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