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2013 三星整體戰略及獲利模式 - 如何由智能裝置、關鍵性零組件供應鏈、技術及半導體超前 Apple、拉住 Google ( 2013 Samsung strategy made inference to industrial trend )

三星整體戰略

根據許多市場資料,三星整體戰略含蓋 ( From a lot of marketing information, we found that Samsung used a lot of force and capital on their strategy below : )
  • 品牌、智能裝置
    • Galaxy S3、Galaxy S4、Galaxy Note I、Galaxy Note II、ATIV Smart PC、Smart TV
    • 大量支出廣告費
    • 使用大量韓劇、youtube 影片
  • 半導體 : 28nm ~ 14 nm Asic 技術、Samsung ARM 8 核心技術、22nm ~ 16nm Nand flash memory 技術、擴產、控制產能及影響零組件供應鏈
  • 專利
    • 投資許多 LTE 專利,占全球 9% LTE 專利;
    • 投資 5G 無線移動寬頻 1Gbps 技術,擴展5G 無線移動寬頻
    • 併購許多公司
    • 申請許多專利
    • Samsung 8 cores processor
    • license ARM A15 及許多 IP
  • 關鍵性零組件、關鍵技術
三星已擬躋身全球前五大品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半導體成為三星成長新動能,世界也進入前所未見的快速變化,而電子產業也進入大動盪的時代。

三星5G行動技術 2020可傳3D電影

超越4G LTE,下一代5G行動通訊技術的發展腳步已出現重大進展。三星(Samsung)正在加快5G行動通訊技術的研發腳步,該公司表示已開發出運作在毫米波陣列的自適應陣列收發器,並預計2020年可進入商用化階段。

三星稍早前開發出可操作於毫米波Ka頻帶的自適應陣列收發器技術,這種新技術可用於蜂巢式行動通訊,是下一代5G通訊系統的核心,可提供比當前4G網路高出數百倍的資料傳輸速度。

作為4G長期演進(LTE)的下一代技術,5G通訊技術號稱能為使用者提供無所不在的Gbps等級通訊體驗,且每個基地台都能提供數十Gbps的資料傳輸速度。

就像要增加水流量需要更大的水管,要實現高速5G蜂巢式網路需要更寬的頻帶。儘管毫米波頻管一直是公認的選項,但它本身也有著由於不利於傳播的特性而在長距離資料傳輸方面的侷限性存在。

不過,三星稱其自適應陣列收發器技術已進行了改良,在28GHz的毫米波頻帶上傳輸資料,速度可達 1.056Gbps,距離則長達2公里。三星的自適應陣列收發器技術使用64個天線,可克服毫米波頻段的無線傳播損耗,遠高於一般在數百到數GHz的頻帶。

下一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中國已經由政府主導,建立了「IMT-2020 (5G)推廣組織」,旨在研究5G通訊技術;歐盟也在2013年規劃挹注5,000萬歐元,希望在2020年能推動5G服務市場。三星預估,一旦5G技術進入商業化,它將可提供比當前4G LTE-A技術快上數百倍的速度,屆時包括3D電影、UHD等內容都能無縫傳遞,遠端醫療服務也能真正實現。


三星成28-32奈米晶圓代工一哥,產能比台積電高1倍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在28-32奈米製程的晶圓代工領域奪得全球龍頭地位,顯示該公司正在快速拓展非記憶體晶片與晶圓代工業務。
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報導,科技市調機構Gartner Inc. 20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第1季(1-3月)三星28-32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月產能平均為225,000片,約佔全球50%的產量,遠高於台積電(2330)的110,000片。排名第三的則是格羅方德半導體(GlobalFoundries Inc.),其28-32奈米製程12吋晶圓的月產能為65,000片。

不過,以整體產能來看,台積電仍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將40-45奈米製程產能也計入之後,該公司的平均月產能為365,000片,市佔率為45%。三星則排名第2,市佔率達28%。

三星電子曾在去(2012)年8月21日宣布,美國德州Austin晶片廠將斥資40億美元提升現有生產線製程,藉以增產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的系統晶片產能。系統單晶片(SoC)是整合所有電子元件的單一晶片,經常被應用在行動裝置上面。

三星電子過去一度是蘋果(Apple Inc.)主要的行動處理器晶圓代工夥伴,但隨著雙方關係日益惡化,蘋果開始逐步轉向台積電等業者尋求代工,而三星則積極爭取其他客戶的訂單,希望能彌補損失。韓國時報(Korea Times)曾在4月2日報導,三星電子一未具名人士表示,該公司已搶先爭取到高通(Qualcomm)、IBM、Xilinx以及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客戶,因此不怕英特爾(Intel Corp.)等對手的猛烈攻勢。

Thomson Reuters曾在3月7日引述未具名訊息人士報導,英特爾與蘋果在過去一年期間就曾針對晶圓代工議題作過討論,但是雙方並未達成協議。雖然如此,英特爾仍積極爭取其他的客戶,也已在2月25日宣布與台積電客戶可程式邏輯晶片大廠Altera Corp.簽定合約。南韓分部經理Lee Hee-sung 4月2日在接受韓國時報專訪時則指出,英特爾最近已和思科敲定合約,將為其代工網路晶片。


分析2013 年三星新策略:
  • 已經將半導體、關鍵性零組件、零組件供應鏈列為加強三星智惠型手機 ( Smart Phone )、平板電腦、Chromebook、Ultrabook 市場占有率利器;
  • 將半導體技術列為加強三星競爭力指標,三星八核心 ARM CPU、收購 Wifi 及無線 IC 晶片公司、加速半導體製程技術;
  • 三星記憶體在全世界據有掌控地位,又有高的占有率,三星將運用記憶體零組件供應鏈,拉高三星在智惠型手機 ( Smart Phone )、平板電腦競爭力及整體獲利;
  • 三星(Samsung)正在加快下一代 5G行動通訊技術的研發,它將可提供比當前4G LTE-A技術快上數百倍的速度,屆時包括3D電影、UHD等內容都能無縫傳遞,遠端醫療服務也能真正實現。
  • 三星這些策略都讓 Apple 之 iPhone、iPad 面臨更大威脅,並讓 Google、Microsoft 不得不與三星(Samsung)合作。
  • 三星在半導體產業上將是 Intel、Qualcomm、MTK、TSMC 最大競爭對手,TSMC 製程技術要加油;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平板電腦將進入加速殺價時代 - 台灣電子產業轉型變化 ( Tablet price drop in speed will make Taiwan PC relative industrial change a lot )

台灣PC相關產業獲利更微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成長,半導體產業反而好

Gartner 發布報告稱,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到1.97億部,同比增長69.8%。相比之下,今年傳統的台式機和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下滑7.3%至3.15億台,而2017年將降至2.72億台。超移動設備(運行完整案頭作業系統的便攜設備,如微軟Surface Pro)今年的出貨量預計為2400萬部,而2017年將增至9600萬部。

台灣整個出口產業結構與 PC及NB 關係很大,整個上市公司營業額電子業占68.9%,電子業需大幅轉型。由華碩轉型成功之機會看,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迎接全球網路人口成長,也有助於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台灣沒這麼悲觀。

TSMC 半導體技術對台灣產業未來變化影響很大,TSMC 製程技術時程,若 14nm 明年Q1量產,ARM CPU 計算能力將 4倍,預估消耗功率將降低 3 ~ 3.8 倍,所以只要 TSMC  14nm 製程技術順利量產,Intel 是一定被打敗,整個 PC、Tablet 及 Smart Phone 晶片市場將是 TSMC 與 Samsung 共同分享的時代;但 PC、Ultrabook、NB都將轉成 ARM based 系統加速 cost down,連工業電腦都將加速 cost down,台灣電子產業轉型大幅度展開變化,Samsung 卻擁有一流的記憶體、電池心兩大台廠依賴的產業;也就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大幅成長,PC相關產業獲利更微薄,利潤會在 TSMC、Samsung、MTK、Qualcomm 及轉型成功的品牌產品公司。

使用習慣改變:PC市場難返榮景的四個理由

iPad average price drop more than 45%
傳統個人電腦(PC)雖然還不至於走到盡頭,但持續走下坡卻是必然的趨勢。為什麼呢?
自從PC走入家庭後,多年來它在家中的地位未曾受到任何挑戰。然而,隨著技術持續創新:筆記型電腦出現、電腦產品的體積逐漸變小、高速無線網路取代繁瑣的線纜以及撥號數據機;加上摩爾定律以及元件的商品化推動電腦的升級換代,這些都不曾撼動PC在家中的地位。PC仍然較其它競爭的運算設備更為強而有力,PC的一些重要任務不是任何設備能取代的。

PC或許可算是工作場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未來的幾年內,大多數用戶仍會把大多數時間花在PC螢幕前瀏覽網際網路、讀取email或觀看視訊。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被賦予了強大的性能, 行動裝置也能達到這些目的,而且還比PC更為方便且直觀。這是用戶第一次開始考慮如何在各種運算裝置之間作選擇──他們終於能買一台看來不再像是工作場所用的工具了。

「員工自帶設備」(BYOD)的現象就是這種抉擇後的結果。首先,新的行動裝置只提供了另一種可讀取與觀看數位內容的方式,仍無法挑戰PC作為生產工具的主導地位。但這種選擇讓員工與企業得以從新的角度來實現生產力,並逐漸發展出一種適合這些新裝置的工作流程。儘管PC在企業領域仍佔主導位置,但幾年前才崛起的一些技術看來更具優勢,即將對於PC市場造成越來越大的衝擊。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PC將永遠無法反彈、重返往日市場榮景的原因。平板電腦市場爆炸性成長,就是整個電腦產業轉型的第一階段。在此透過以下四個現實情況進一步說明:

用戶偏好多螢幕體驗
User changed behavior in browsing and reading

市場上顯然需要一種兼具所有功能的設備,例如 Surface ProiPad 。但如同Forrester分析師JP Gownder曾經提到,即使是快速成長的行動市場也正變得越來越分散,而難以界定。部原因與用戶更偏好某一種作業系統有關。成本則是另一項因素。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費者和員工都喜歡擁有多款設備。為什麼?消費者總喜歡選擇最佳的設備,但有時在某些情況下,用戶更喜歡多種設備組合。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趨勢將導致多種裝置搶佔同一市場的激烈競爭;平板電腦市場的迅速成長即造成了PC市場的成長停滯。然而,就單日使用情況來看,平均每個人都會用到智慧型手機來收發email與讀取簡單的內容、以平板電腦來玩遊戲以及觀看視訊,並用傳統PC來完成工作。

當新的手機平板(phabelet)以及8吋Windows 8平板裝置上市,這種裝置多元化的現象還會更加顯著。行動裝置不只比購買新的PC更便宜,也更能提供具吸引力的新功能,讓用戶持續定期地更新其行動裝置。傳統PC面對的現實是:雖然仍然擁有很大的空間,但重要性降低及其更高的價格,讓用戶少了願意為其經常更新款式的誘因。電腦在這個多螢幕的生態下仍將持續存在,但它最好的時光已經遠離了。

平板電腦將持續搶佔PC市場
User behavior and market changed

事實上,新設備取代PC的程度是有限的。例如,Adobe公司準備為攝影玩家推出iOS版Lightroom。但iPad Mini的螢幕太小,並不適合以這種應用程式進行大量繁瑣的照片編輯任務。當軟體轉移至基於觸控介面的平台時,還能保有其細緻的功能嗎?行動裝置在處理大多數的傳統任務時,仍然面臨種種困難;在許多情況下,例如進行編程或建立檔案時,採用滑鼠和鍵盤的作業仍較觸控螢幕與手指作業更有利。

然而,除了許多商務人士喜歡用平板電腦來收發電子郵件或瀏覽共享文件,平板電腦也讓醫師加速診斷患者的作業,讓現場工作人員在沒有筆記型電腦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任務,零售業能更迅速進行交易。在可預見的未來,PC仍是職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PC市場受到各種裝置的侵蝕也會持續下去。

無論是否透過微軟或Windows 8的協助,平板電腦市場都將超越PC市場。看看 iPad推出才3年,而即使平板電腦目前僅滲透到一小部份的企業領域,但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展現如此成績已經令人印象深刻了。隨著技術的進展,更有利的應用程式和工作流程即將出現,讓平板電腦有朝一日將進一步襲捲工作場所。

平板電腦才剛起步

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只是蠶食傳統PC市場的第一波新技術。接下來,包括Google Glass等可穿戴技術即將來臨。現在也幾乎可在任何裝置上加入感測器和處理器等新技術。就像觸控技術改變了運算領域,包括語音或基於手勢的介面等正開發中的技術也將如此。此外,電視和電腦將逐漸融合,成為一些不再僅限於提供現有功能範圍的產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對PC帶來什麼樣的含義呢?新技術將會從現有設備中吸收更收任務──除了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以外,也可能包括智能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但即使是最深遠的影響也不至於使早期裝置間的原有任務重新分配,而是催生出新的應用類型。這些應用可能有賴於擴增實境的分析,以及透過雲端到巨量資料後端連結的普遍感測器資料分析。這些尖端技術將如何發展,目前還很難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新的應用和設備類型都不至於扼殺PC,但也不會對PC市場帶來任何好處。

科技巨擘調整策略因應未來

業界主要的科技廠商已經坦承PC市場復甦的機會不太。從微軟公司對於小型平板的興趣增加、更多裝置打算採用英特爾晶片(它曾經是Windows和PC的代名詞),都是最佳的指標。此外,如三星、惠普和Acer等OEM廠商已經選擇採用更多樣化的Chrome OS、Android與Windows系統了,他們不再打造僅基於單一平台的裝置。

戴爾公司私有化的決定也是另一種跡象,顯示該公司必須改變其僅依靠PC業務的策略──PC目前仍有獲利,但並不足以一家大型公司的成長。戴爾同時也開始投資於虛擬化和雲端產品,以減緩企業必須在單一作業系統下標準化基礎架構的要求。總之,這些業界巨擘展現一個多樣化運算時代已經來臨。

事實上,Gartner公司預計在2017時,大約有50%的企業都將實施BYOD計劃。雖然不見得所有的計劃都受到企業用例或生產力提升的影響,但這一趨勢再次說明了消費者多元選擇的重要性。

預計這些選擇只會越來越多,而且多種裝置的理念已經成為當今運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消費者和企業將持續尋找新的工作流程以及解決原有問題的新辦法。儘管這種發展態勢將不致於使PC在短期內完全消失,但可以確定的是──PC市場再也回不去了!

分析
  • 華碩轉型成功之機會看,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迎接全球網路人口成長,也有助於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新成長,台灣沒這麼悲觀。
  • TSMC 製程技術時程,若 14nm 明年Q1量產TSMC 半導體技術對台灣產業未來變化影響很大,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大幅成長,PC相關產業獲利將更微薄。
  • 這就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大幅成長後,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被賦予了強大的性能, 行動裝置也能達到瀏覽網際網路、讀取email或觀看視訊之目的,而且還比PC更為方便且直觀。由於PC價格高於平板電腦太多、攜帶不夠方便,導致PC、Ultrabook、NB難有成長,價格部份須 PC 晶片龍頭 Intel 去改善,問題是 Intel 3D 電晶體製程不易改善成本,那電子產業低價化革命結果就是 ARM、TSMC、Samsung、Qualcomm、MTK 加速殘食 Intel 市場,大恐龍魚 Intel 遇一群超級食人魚及兩大巨魚時代要來了。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日、美、歐都大印鈔,台灣經濟差,需拉高M1B刺激景氣,2013 資金行情含大振盪將形成?( 2013 stock market will have a big trend to surge up ? )

歐洲也得步日本後塵!大摩:印鈔機今秋啟動 歐元2年半貶至平價

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預估,歐元兌美元恐在 2 年半內貶值至與美元平價,因預期歐元區將啟動拉貶自身貨幣的政策,以刺激區域經濟成長。

大摩全球外匯策略部主任 Hans- Guenter Redeker 周二 (26 日) 於雪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預料,今年累積已貶值 2.6% 的歐元還將繼續走跌,因為賽普勒斯達成的紓困方案,引發外界對於歐元區銀行存款安全性的憂慮。此外,意大利經歷上個月大選結果膠著,遲遲難以組成政府,也將打壓歐元。

Redeker 指出,這項紓困協議雖然目前只關乎賽普勒斯,但將令人們越來越介意提供歐元區邊緣國注資。長期而言,歐洲的貨幣交流將停滯,而「沒有信貸就沒有經濟成長」;加上區域財政政策仍然破碎,因此對於歐元區前景難以不抱持相當悲觀看法。

Redeker 預估,歐元兌美元將由目前的 1.28 美元價位至今年底貶值至 1.25 美元,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期的 1.29 美元。他並預估,歐元至明年底將進一步貶值至 1.19 美元,且「在 2 年半左右時間,將貶值至逼近平價」。

根據賽普勒斯政府本周一 (25 日) 與歐盟達成的 100 億歐元紓困協議,賽國銀行優先債券持有人將必須承擔虧損,且未擔保的存款人將大幅被踢除。Redeker 指出,這樣的協議「長期而言是非常負面的事」,將導致在西班牙及意大利這類負債累累的歐元國,民間融資利息與德國相較恐維持高漲,進而破壞歐元區寬鬆貨幣政策的效力,同時間歐洲財政緊縮政策又持續影響經濟成長。

Redeker 大膽預言,歐洲接下來所能做的,就是到了今年秋天採取和日本一樣的行動,亦即施行讓自身貨幣貶值的政策,以支持出口及經濟成長。他認為,歐洲當局接下來將開始討論這樣的政策,到了今年第三及第四季,便將是強有力的推行時間。

日本印鈔救市…台灣汽車、電子業受惠

日本央行推出無限期量化寬鬆政策(QE),宣示日圓長期貶值趨勢,台股上市櫃公司幾家歡樂、幾家愁,法人說,旅遊航空業、以及對日採購零組件的汽車、自行車與電子業都將受惠,不過被動元件、PCB軟板、工具機業受到日圓大貶影響,出口競爭力將面臨衝擊。
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大舉「印鈔救市」,日圓自去年12月起急貶至前天盤中最低價90.24元,累計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達9.39%。
台新投顧研究部經理黃文清說,汽車、自行車零組件廠商可望因進口材料或器材成本降低,業績進一步成長,而向日本採購設備或原材料的半導體相關IC載板業者,也有機會受惠成本下降利多。

另外代理日系車款「NEXUS」的和泰車(2207)也可能因日圓貶值,車款價位降低,進而提升品牌競爭力,值得持續關注。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說,日圓貶值將刺激民眾赴日旅遊人潮增加,相關旅遊、旅行社及航空業都可能受惠。
在受害族群方面,黃文清說,被動元件、PCB軟板、工具機等三大產業,台廠與日廠處於競爭地位,日圓貶值強化日本競爭力,台灣業者面臨訂單流失風險。
而日圓趨貶將降低日本民眾的消費力與購買力,以日客為主要消費群的飯店業者,業績恐受到影響。

施壓奏效!日本央行同意訂2%通膨目標 無限期收購資產

日本央行周二 (22 日) 政策會議後決議,將無限期進行收購資產行動,並同意日本政府要求,將通貨膨脹率目標由原本較寬鬆的 1% 大增至 2%。消息傳出後日元驟貶。

日本央行周二結束為期 2 日的貨幣政策會議後,無異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於 0%-0.1%,並一如外界普遍預期,採納政府主張的 2% 通膨目標政策,但並未宣布施行時間表。欲藉此結束苦惱日本過去 20 年的持續通貨緊縮困境。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透過今日宣布的幾近零利率及無限期收購金融資產等措施,將進行「積極的貨幣寬鬆」政策,「近可能最快」達成 2% 的物價穩定目標。今日宣布的資產收購規模,也大於市場原本預期的增加 10 兆日元 (1110 億美元)。
今日宣布的擴大貨幣寬鬆措施及新通膨目標,是為日本新政府企圖提振日本疲軟經濟的武器。消息傳出後,日元兌美元由公布前的 89.49 日元下貶至 89.83 日元。日本 10 年期公債期貨價格則下跌 0.19 點至 144.22。

不過日本央行同時警告,今日宣布新貨幣政策的效果要滲透入日本經濟,還得等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央行表示,自明年起將把目前 101 兆日元 (1.31 兆美元) 的資產收購措施規模改為無限期,預期令明年收購規模增加 10 兆日元 (1110 億美元)。

美印鈔撈實惠很上癮

據人民日報報道,進入2013年,美國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勁頭絲毫未減。美聯儲主席伯南克3月20日在今年舉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重申,維持現行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以刺激就業增長和經濟復甦。同時,對大家所關心的該政策結束時間,他並未給出明確答案。專家指出,美國量化寬鬆必然增發貨幣,其過度流動性有可能加劇其他國家通脹等風險。中國應盡快轉變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擴大內需擺脫負面影響。

繼續寬鬆以刺激經濟

美聯儲宣佈,維持利率在0-0.25%區間不變,並重申將以每月45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較長期美國國債,以每月40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機構MBS。美聯儲還表示,預計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和經濟增強之後,高度寬鬆的政策將在一段時間內仍然適宜。

「美國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出發點,還是為了國內經濟的需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對本報記者說,任何國家實施的貨幣政策只會考慮本國的需要。目前美國失業率下降有限,說明前幾輪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有限,所以要繼續實施該政策。

就業和經濟增長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關注點。伯南克表示,雖然過去6個月來美國失業率已下降0.4個百分點,過去4個月月均新增非農就業崗位人數達到20.5萬,但這並不足以使美聯儲開始削減購債規模,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評估就業改善的趨勢能否持續。伯南克解釋維持量化寬鬆規模的原因時表示,一是擔心具有「限制性」的財政政策將令經濟增長放緩;二是多數委員認為資產購買正為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印鈔向他國轉嫁通脹

美國量化寬鬆在刺激本國經濟之餘,還能從他國撈到好處。謝太峰分析說,發達國家主要靠消費拉動經濟,當他們的消費超過生產缺口時,就從其他國家進口。美國就是這樣,量化寬鬆必然增發貨幣,以刺激需求拉動消費。當消費起來時,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因為美國是儲備貨幣發行國,所以,大量印鈔不僅沒有引起美國本土物價上漲,還通過進口獲取了實際資源,通過美元貶值縮減了債務,最終,是將通脹轉移到了向他出口的國家。

如此多的好處,美國怎能不患上印鈔依賴症?然而,美國得益的同時,那些向他出口商品的國家雖然出口增加,但同時也有很大損失:辛苦生產的商品供給美國,自己只換回一堆紙——美元。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還要加大貨幣投放量來收回這些美元,進而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靠出口的發展中國家順差越大,本國市場商品越少,美元越多,形成了商品的淨流出和貨幣的淨流入,同時本國貨幣供應增多」,謝太峰指出,美國就是這樣通過印鈔轉嫁了通脹。

對此,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早已有擔憂,他稱,由於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因此與其他央行不同,美國的貨幣政策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他表示,美國須擔負起更多責任,不僅要考慮其經濟自身的需要,還應考慮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轉變增長方式擺脫負面影響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像很多以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一樣,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美國經濟增長後,需求增加,會擴大對中國的進口。弊的方面是加劇了中國輸入性通脹的風險。

專家認為,美國過剩的流動性還可能導致更多熱錢進入中國,擾亂正常金融秩序。美國超發貨幣還將造成美元貶值,加劇匯率波動,使中國外匯儲備大量縮水。周小川曾表示,中國希望輸入美國經濟的流動性能留在美國經濟當中。

要擺脫美國量化寬鬆對中國的負面影響,謝太峰建議,盡快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不再依賴出口拉動經濟,而要靠內需。內需不只靠投資,更要轉向消費,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讓他們有錢進行消費。還有專家認為,應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台灣 M1B 創歷史新高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3月M1B年增率漲至6.03%,創下一年半來新高,台股資金動能可期。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2月下旬為春假,民眾對活期資金需求增加,季節性因素遞延至3月,推升M1B年增率。至於央行貨幣政策指標M2年增率,因銀行放款與投資成長增加,3月進一步上漲至3.78%,為去年10月以來的半年新高。


急攻600點後..陳奕光:借券飆新高 留意熱錢派對散場!

台股由外資「認錯」,緊接著熱錢大舉湧入,加上市場期待「廢證所稅」,近13個交易日,大盤急攻逾600點,不僅成功突破8170點去年高點,也回補100年8月的8317歐債風暴跳空缺口。第一金投顧副總經理陳奕光指出,這波台股外資在股市、匯市、期市都是大贏家,不過在急攻600點之後,法人借券累計賣出也飆上1800億元歷史新高,投資人仍需密切觀察外資是否轉為獲利落袋,留意「熱錢派對」散場!

外資本波連續買超台股12個交易日,累計買超台股達690億元,陳奕光表示,也大致符合外資平均買超1億元推升加權指數1點,受到證所稅的影響,台股「內資」參與意願降低,而外資沒有證所稅的問題,相較之下,對台股盤勢的主導性加強。這波台股的走勢即是典型由外資主導,而外資的操作手法,通常先從期貨市場開始佈局,摩台指、台指期、選擇權佈局多單,接著熱錢湧入,新台幣匯率開始轉升,再買超台股現股。

陳奕光估算,外資這波在台股的操作上,從期貨、匯市到台股,約已大賺500億元,台股指數推升約600點,近日位於8200-8300高檔震盪之際,近2日外資在台指期貨的佈局上,雖然留倉多單尚未撤退,不過留倉空單卻出現加碼跡象,淨多單倉位降至1.5萬口,且在匯市方面,雖然央行查炒匯遭否認,但新台幣匯率由升轉貶卻是事實,再加上法人借券累計賣出,飆上1800億元歷史新高,此一數字已達台股9200點水準,從這些跡象來看,都得留意外資「熱錢派對」是否已經進入尾聲。

陳奕光預估,台股第2季的高點,大約應落在本波,由外資熱錢與市場期待「廢證所稅」共同推升出的行情,下周台指期貨將結算,大盤指數仍可在高檔,觀察位置為5月3日歐洲央行宣布降息,熱錢加速湧入台灣,當日台股的低點為8121點,短線上大盤將以8121-8300點震盪為主。

國泰證期投顧也指出,台股在周線拉出連4紅,歐美股市無重大干擾下,下周台指期貨結算,仍以拉高機率較大。台股大盤只要可維持800億元以上的量能水準,成交量緩步升溫,後市仍以偏多看待,電子族群短線急漲後,如進入震盪整理,金融族群必須接棒,台股才可維持良好的類股輪動格局。

分析
  • 美國用 QE forever 來持續刻服不景氣、通縮、失業率問題,若沒有美國 QE 印鈔政策,雷曼倒閉後全球肯定持續通縮
  • 美國 QE 印鈔政策成功後,激起歐洲、日本央行也加入印鈔行列,澳洲、巴西降息也加入貨幣寬鬆行列,全球將相當於印鈔超過數兆美元,這是 2013 全球資金行情背景;
  • 台灣因證所稅外資、主力仍不願意增加交易稅收成本,所以台股拉到 8500 ~ 8350 仍會讓外資抓住機會用"法人借券"與期指將台灣人的錢套走,說實在證所稅對台灣一點幫助也沒有。
  • 證所稅降低了稅收又讓外資完全控制了台股、又降低台灣經濟成長率,還會造成勞保基金、退輔基金的虧損,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要達成的目標,暫緩實施並研究可行之方案,等經濟成長率大於3.5%時再實施吧! 否則,傷害是全民的,景氣不好,受害最深是勞工。
  • 馬總統談公平正義,為什麼不從勞保與公保退休福利公平的方向去改革?馬總統只肯幫公務員加薪 3%,談到年金改革,對勞工的苛薄是驚人的,對軍公教年金改革一拖再拖,修改幅度也很小,什麼『公平正義』、『共體時艱』?都是勞工受害最深,整體繳稅總額卻是勞工繳最多。
  • 台股資金行情條件,美國 QE 印鈔是持續,QE 縮減是漸進的;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