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Intel製造的微型處理器占據眾數據中心和機器,但最近幾個月局勢出現變化, Intel 除了在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占一直落後 ARM,現在矽谷大批晶片製造商更開始推出以ARM架構為基礎的處理器挑戰 Intel,過往的晶片帝國正面臨來勢洶洶的ARM軍團,預示著一場全新的晶片大戰就要展開。
ARM占下先機
ARM的嵌入式處理器有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是發展最快速的業務,光在去年就暴增25%,在第三季其他產品的業務成長幅度更超過手機,ARM執行長伊斯特(Warren East)認為,這方面的收入未來會持續上升。
ARM server system start to migrate low cost server market |
再者,隨著雲端運算發展,Facebook之類的社群網站對低功耗伺服器的需求大增,而ARM晶片正訴求可以大幅降低伺服器功耗,成功吸引了各家大型公司企業。
市調機構IDC指出,企業開始將注意力放在能夠有效率提升裝置智能程度的晶片,刺激嵌入式處理器的營收從2012年到2016年將成長23%,而市場對ARM技術的需求將不斷升高,Intel很難取得領先。IDC分析師說:「Intel想要攻進低功耗處理器市場,但ARM早已卡位。」
不過,Intel並不打算這麼坐以待斃,準備以原為行動裝置打造的低耗電Atom晶片為基礎,製造超低電壓處理器應戰。
Intel VS. ARM
不過到底哪家的晶片擁有較好的低功耗表現?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發表的研究報告,在節能方面兩家的晶片架構並沒有太大的優劣之分。研究員除了研究了電晶體數目、電壓和時脈速度等要素外,也仔細觀察了晶片的指令集(決定處理器基本處理的指令)。
研究員山卡拉林罕(Karu Sankaralingam)表示,ARM 和Intel晶片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其指令集,經過測試後發現兩家公司的指令集在效率方面的表現旗鼓相當。
研究團隊測試ARM微處理器Cortex-A8與Cortex A9的晶片,Intel Atom晶片和Intel Core i7晶片,當研究員讓ARM和Intel Atom晶片執行伺服器程度的工作負載時,兩廠牌都展現類似的耗電量,而i7晶片本來就是為了桌上及筆記型電腦設計,自然耗電量較大但相對效能也高。
現在有三星、高通、德儀等,越來越多的晶片與裝置廠商開始向ARM靠攏,不過也不能忽略,Intel在伺服器市場耕耘多年,其策略、夥伴、解決方案等方面都有強大基礎,後起之秀ARM是否有能力撼動地位仍有待觀察。
Intel 'Bay Trail' Atom compared to Snapdragon 800 and Tegra 4
Exactly a month ago, we first got our hands on Intel's new 'Bay Trail' Atom processors. These chips are based on the x86-architecture and have an important advantage over their competition: they're compatible with a full-fledged version of Microsoft's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Nevertheless, the Z3000-series also targets tablets, where the chips will have to comepte with Qualcomm's Snapdragon 800 and Nvidia's Tegra 4, among others.
Engadget has now had the opportunity to run some benchmarks on three reference tablets, equipped with respectively an Intel 'Bay Trail', Nvidia Tegra 4 and Snapdragon 800 chip. It turns out that performance-wise, Intel's latest creation matches the fastest ARM-chip available at this time: the Snapdragon 800. The graphics chip of the 2.39 GHz quad-core Intel Atom Z3770 is clocked at 311 MHz, but is outperformed by both the Adreno 330, found in the Qualcomm SoC, and the video chip of Nvidia's Tegra 4.
The benchmarks do show that Intel is ready to compete in the ARM-market. If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comparable as well, this could mark the breakthrough of x86-architecture on mobile devices.
Intel 將於 2014 年開始代工生產 ARM 處理器
在行動運算裝置崛起,傳統個人電腦高成長不再下,這自然也衝擊了電腦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英特爾(Intel),由於英特爾擁有最先進的晶圓設備與產能,先前外界也不斷傳出英持爾有意善用些資源,擴大代工範圍到行動裝置廣泛使用的 ARM 核心處理器,而呼聲最高的莫過於蘋果的 A 系列處理器,不過都從未成真。
不過這樣的光景可能即將來到,根據 Forbes 的報導,英特爾的合作夥伴 Altera 在 ARM developers’ conference 中對外表示,英特爾這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將決定在 2014 年開始對外代工 ARM 核心的處理器,這勢將衝擊現有的半導體代工產業。
也就是說英特爾即將與台積電(TSMC)、聯電(UMC)、GlobalFoundries、三星、IBM、中芯國際(SMIC)等一同競爭來自蘋果、Nvidia、Qualcomm 的訂單,由於英特爾擁有最佳的製程技術,對其他各廠可說是深具威脅。
看來英特爾在自家的產品難以與 ARM 處理器在市場中競爭下,打算以代工扳回部分業績,至少如此一來才不致於在行動運算中缺席。這下子或許在未來我們有機會在行動裝置中見到來自英特爾代工的 ARM 處理器了。
ARM tests: Intel flops on Android compatibility, Windows power
Intel Chip is not so compatible? |
ARM has rolled out a battery of test results that fire two shots across the bow of Intel's x86 dreadnought now sailing into Android waters.
The first set of results addresses the fact that when running native apps that haven't been recompiled to run on Intel-based Android devices, those apps need to be emulated using "binary translation," which converts native ARM code into native Intel x86 code.
Intel says that users shouldn't worry – its binary translator will "just work" with "very minimal power implications" and "unnoticeable performance impact for most applications." ARM – as you might expect – would beg to differ.
ARM low power performance is still better than Intel Atom |
"Binary translation – despite what you may have read or despite what you may hear – does have a huge impact to the user and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RM senior technical marketing engineer Rod Watt told attendees at his company's 2014 Tech Day this week in Austin, Texas.
Efficiency of ARM is also better than Intel Atom |
科技報報/微軟將舉行小型發布會 或推7.5英寸平板
過去兩年,一直有傳聞稱微軟會推出尺寸更小的Surface設備,如今,傳聞可能即將成真,微軟正式向媒體發出邀請,將於5月20日舉辦一場Surface活動,並在邀請函中附帶一句標語:來參加一場小型的聚會。
36氪據The Verge報導,這可能意味著參加此次活動人數不多,但是在微軟不斷更新Surface全尺寸產品線的背景下,這看起來更像是在暗示微軟即將推出的設備。去年九月就有報導稱今年早些時候微軟會發布7.5英寸的Surface Mini。
據稱,新的小尺寸Surface為7.5英寸螢幕,1440 x 1080解析度,4:3的長寬比,這個比例更像是iPad,而不是微軟現有的更適合看電影的 Surface平板電腦。有傳言稱,Surface Mini 將搭載高通處理器,運行Windows RT系統,而不是Windows 8。這也就意味著它會像Surface RT和Surface 2一樣,無法直接使用桌面端的軟體。
Refer to http://www.hitekpals.com/ |
雖然微軟官方沒有證實 Surface Mini 的存在,但據多家美國媒體報導,微軟的開發工具中最近增加了專門為小尺寸螢幕設計的模式。7寸的小平板此前被認為是遊戲設備,但是這已經是微軟兩年前的想法了。
微軟對此的官方表述是:
我們在考慮很多事情,也在為之而努力工作。Surface系列將帶來多種長寬比和尺寸並且非常出色的產品。
8.5吋迷你款Surface 傳Computex 2014亮相
微軟先前已經傳出將推8.5吋迷你款Surface消息,同時也有消息指出將在今年Computex 2014期間公布。就近期 Build 2014 期間宣布將針對 9吋 以下裝置免費授權 Windows 作業系統,或許意味微軟將以迷你款Surface作為硬體設計範本,讓OEM合作廠商可做參考。
引用: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如果你可以擁有一間公司, 你想要鴻海還是蘋果? |
分析
- 若 TSMC 半導體技術領先 Intel、ARM、Samsung,TSMC、聯發科、大立光將帶領整個台灣民間投資率上升,台灣薪資才會大幅成長,台灣 GDP 成長率才會超越 5%,成為亞洲最有實力的民主科技島;政府與企業應努力方向:
- 政府應立法讓台灣產業早期的靠分紅配股保留2% ~ 10%,讓許多投入產業年輕人成為科技新貴並留住人才。能吸引人才到台灣,經濟才能振興。
- 台灣現行的創櫃、興櫃市場還很難吸引許多投資人,稅制限制了創櫃、興櫃市場發展,政府應該修正錯誤之創櫃、興櫃稅率,讓台灣民間投資率大幅上升,這才能真正增加台灣競爭力及未來政府稅收之不二法門。
- 台灣應該要對雲端、大數據、物聯網提出好的研發獎勵補助,企業應該要運用 TSMC 半導體技術領先之機運,加速產業升級,才會振興台灣得到全民支持。
- 企業可以產業升級及加強之範圍:
- TSMC、Intel、ARM、Samsung 半導體技術競爭將持續延伸至 2016 年,TSMC 半導體技術一定要大幅領先 Samsung 及 Globalfoundries ,台灣才能大成長,連帶加速聯發科 IC 產品競爭力,必然逼 Samsung 以自已 IC 及整合之 Smart phone 來消化 Samsung 擴增之產能, 這時 Samsung 必須以 Touch screen LCD、Nand flash 及 自已 IC 去降低自已 Tablet 及 Smart Phone 成本及提高 Samsung 競爭力,若輸了則台灣整個產業都將大敗;所以產業升級、匯率策略遠比服貿、TPP、RECP重要;
- 陸扶持 LCD、LED、太陽能及半導體產業,直接與台灣企業競爭,思考如何再一次產業升級來應付這狀況;所以產業升級、匯率策略遠比服貿、TPP、RECP重要是很確認;
- 簽 FTA 我是建議從加速中東國家、墨西哥、日本、東歐、巴西、印度、印尼 FTA,再來美國 FTA,再來才是TPP, RECP ; 就能以時間換取空間,來做產業升級;( 註:台中小企業維持現在ECFA結合香港CEPA及新加坡FTA就很夠用,一樣可以將產品出口至全世界,關稅一樣很低,而與大陸簽任何約都要很小心細節,因為經分析後發現中國大陸一直運用開放市場及特優獎勵補助來吸收台灣資金、人才,弱化台灣同時讓大陸升級,中國高成長結束後,會更需要台灣資金、人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