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via Wikipedia |
重新發現美國的好!外資重塑美國的經濟面貌 改變南方產業結構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外資投資的重心,而現在這樣的領先優勢還將會持續擴大。
自 2008 年以來,外資對德國、法國、日本、南韓的直接投資開始陷入停滯,2009 年歐洲的外國投資更是下滑 36%,相對之下,美國卻在 2010 年外資投資成長了 49%,當中多數來自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總投資額高達 1940 億美元,是史上第四高紀錄。
▇外資重新看到投資美國的內在優勢
《Forbes》報導指出,外國資本正在重塑美國的經濟面貌,將財富和收入移轉至不同的區域,不過這樣的改變對美國人來說並非新鮮事,畢竟美國最早是英國的殖民地,整個 19 世紀也多倚賴歐洲資本建設從鐵路到運河等設施,若非歐洲來的資本,美國的城市發展進度恐怕會慢得多。
時至今日,這樣的模式又再度確立,外國又重新發現了美國的內在優勢,幅員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廣大且還在擴張的消費市場以及相對可預測的司法系統,另外,美國的人口結構與日本、韓國、德國等迅速老化的社會相比出現十足的反差,美國的出生率和大量移民使得人口結構年輕許多,中國雖然也有類似的優勢,但是中國威權的政治體制會使得投資者卻步,不願意棲身於這樣的政權下。
而這股投資熱潮並非一股腦的集中於科技業或是房地產,反而是更專注於基本工業建設,這對美國這樣一個大且資源豐富的國家可說是最適合的,其中新興能源領域在 2009-2010 年吸引了超過 3 倍總額約 200 億美元的資本,部份的資金注入可再生能源產業,但當中絕大部分資本還是投入不斷擴張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
「頁岩革命」是最受外資青睞的投資選項,來自中國、法國、西班牙的能源公司都在俄亥俄、科羅拉多、密西根砸了大筆投資。
▇ 外國汽車公司大舉投資
這股投資熱潮中,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工業投資激增,在 2009-2010 年一年之間增加了 300 億美元,多數集中於化學、汽車、鋼鐵以及運輸產業,主要是在投資環境友善的美國德州以東南部。
Image via Wikipedia |
這些都不是無關緊要的投資,平均建廠成本都要超過 10 億美元,而且這些外國企業代表的是製造業更好的薪資水準,並帶來就業機會,且還將會帶動其他相關零件供應商、汽車製造業也跟進設廠。
在未來 10 年內,這些投資將會改變美國的產業結構。現在阿拉巴馬州和肯塔基州汽車生產量已經與密西根州並駕齊驅了,且根據美國勞工局數據,密西根州在汽車業從業人士數量當中以 18.1 萬領先,其次則是印地安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和阿拉巴馬州。
▇ 工會組織弱勢 交通網便利
modern architecture in Asakusa Tokyo Japan (Photo credit: Retinafunk) |
在東南方,工會對公司而言肯定是小得多的問題,以阿拉巴馬州為例,雖然汽車工人近幾年來人數大增,但是當中僅只有 7100 人隸屬工會,參加率約 10%,低於美國全國 12% 的平均值,德州、喬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等州更低於 5% 以下。
除了工會問題之外,美國南方鐵路、公路交通網更為強大,使得產品銷往主要市場更為方便、運輸成本也更低,因為能源成本可以降低,此外,南方許多港口城市近幾年來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
美國東南方近幾年來還成為了汽車業的研究中心,多家大學提供獎學金和學位致力研發汽車科技。
▇ 相對可靠的雇主
美國東南方汽車業的整體影響近幾年來或許還無法充分體會,但是其長期願景非常遼闊。過去美國本土的汽車製造商 GM、 Chrysler 多將錢花在研發耗油的卡車和休旅車上,但相較之下,這些外國車廠,特別是 Volkswagen 、 Honda 、 Toyota 、Kia 則在研發可靠、省油的車輛方面有長期的經驗; BMW 、 Mercedes-Benz 則是主攻奢侈品市場,尤其是年輕人階層。
這些跨國汽車公司在全球擴展市場,經歷無數大小戰役考驗,再加上他們與鋼鐵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合作關係,他們是非常成功的競爭者,並且也是可靠的雇主。根據美國商業部統計,已經證明這些外資公司較不易出現裁員的狀況,且往往還提供更高的平均工資。
然而,也有些人譴責這些外資投資的作為,例如《American Prospect》的 Harold Meyerson 就認為這些外資公司特別是歐洲企業,是來「貧民窟」給工作,現在美國已經是歐洲人眼中找便宜勞工的地方了。
Meyerson 指出,正確來說,這些公司一般多投資在南方「非工會會員保障就業」的州,以避免和工會產生糾葛,他們通常也避開環保規定嚴格的州。
但儘管如此,這些外資公司對於東南方長期缺乏穩定、高薪、技術性工作,處於落後地為的州來說,還是相當友善的。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新的就業機會不會支付 UAW 頂級合約所保障的高薪,且缺乏工會保障這些當地的工人容易處於不當的管理壓力下。但是對於這些一個小時薪資 8 美元就已經是非常好待遇的州,一個外資工廠的入門級工作,不但可以學習到技術,起薪更是由 14 美元開始,對他們而言不啻是天降甘霖。
當然,依然還是會有些人譴責這些外資公司所帶來的危害,甚至攻擊他們為新殖民主義,然而海外投資激增也可被視為,再次確認了美國有些地方還是能夠提供就業機會給銀行家、電腦人才以外的人。
重新擁抱制造業回到實體經濟 美國對華投資下降成定勢?
美國總統奧巴馬力挺制造業的表態,與美資制造企業對華投資同比下降的新聞相疊加,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和擔憂。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中國制造業的相對成本優勢正在減弱,美國促進制造業的一些政策不但使美國本土企業回歸,甚至吸引了部分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注意。雖然商務部等部門日前表示,美國制造業回歸尚不能判定為趨勢,但研究、梳理其回歸的機理,對判斷未來趨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大背景是,不僅對華,美資正在全世界收縮。
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對外投資數據表明,美國整體對外投資規模也在縮減。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直接對外投資金額,從上個季度的930億美元降至865億美元。經濟分析署(BEA)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再投資收益減少,以及純公司間債務投資減少。
美國商務部此前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企業稅後利潤環比增長6.9%,與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幅則高達30.2%,顯示金融危機以來的“再工業化”戰略逐步生效,此戰略意在重回實體經濟,讓工業投資在美國國內重新集中。而對中國而言,由于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制造業企業數量及投資金額佔比較大,如果美國制造業投資持續回流,可能會造成美國對華投資持續下降的隱憂。
本報記者通過對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數據整理計算發現,目前美資在華投資,並投產開業的企業共有14652家,投資總額為4466億美元。其中,制造業企業數目為9514家,佔總數的65%,投資總額為3112億美元,佔總數70%。
“在中國工資水平年均增長17%、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中美工資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波士頓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哈羅德‧瑟金對記者指出,由于美國南部的一些州政府具有更靈活的工會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這些正吸引著制造業的回歸。那些勞動力需要相對較少、產量有限的產品如家用電器、施工設備,最有可能回歸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僅在鼓勵本土制造業企業回歸,也開始務實行動,以吸引各國在美國投資制造業。
本月15日,美國商務部前任部長駱家輝稱,有必要從聯邦層面上大力推進,吸引投資。這項旨在提振經濟和創造就業的“選擇美國”計劃,他指出,是一個政府針對工商界呼聲的直接回應。
以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為例,本報記者在其網站上發現,除了推介其優良的物流港口及基礎設施,密西西比州還出台了一系列的多重鼓勵項目,包括貸款、資助、債券和減免稅收,可按照各企業的特殊需要提供合適的優惠條件。州政府、地方政府和海外代表處通力合作,與新企業密切溝通,度身定做項目計劃書,並由專人協調進行一站式審批,以確保項目如期在預算內交付使用。
5月4日,一份由美國亞洲協會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名為《敞開門戶——充分利用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報告建議,美國兩黨應聯合向中國發出歡迎中國對美投資的明確信息,同時在聯邦政府系統形成統一機制,鼓勵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確保投資符合美國需求。
分析
- 美國資本淨流入大幅上升,意味美國景氣會上來,那更說明 Obama 及聯準會策略成功,如果這一切是真的,歐洲是否學美國刺激經濟之作法值得注意?
- 汽車銷售總額快接近 2007年3月歷史高峰, 汽車業興起意味就業率將大幅增加;
- 美國公債值利率大幅上升,紛紛投入股市及高收益債卷;
- 更大影響是3兆美債到期,無法直接實施 QE3,必須用迂迴之路線,讓 50% 到期債透過 迂迴之QE3 達到解決,同時壓低美國公債值利率;
- 更說明,馬總統很少刺激經濟之做法是錯誤,大陸內陸、美國南方及新加坡都大幅提供優惠之投資條件在搶世界之長期投資做落當地,只有馬總統最保守,根本不符合選民期待,大家期待 633 ,才會再給馬總統四年,請馬英九自已想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