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富人賺錢秘訣 : ( Secret To Be Rich )

首富李嘉誠賺錢秘訣給個人理財的三點啟示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他白手起家,打造出一個財富帝國,令世人敬仰,被稱為“超人”。世人敬仰他的不僅是財富,更是他的企業經營之道,他賺錢秘訣也為大家學習研究。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首富賺錢秘訣對個人理財也有不少啟示。

一、降低失敗的可能性。

李嘉誠先生在商海縱橫數十年,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呢?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必定的成功,所以他在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考慮會不會失敗,而后降低各種導致失敗的可能性,“未慮勝先慮敗”,這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據嘉豐瑞德理財師觀察,目前大多數人理財時,很少會考慮失敗、風險等等因素,只是盯著高收益,因此理財行為看起來既激進又冒險,令風險陡增,不少人就敗在這一點上。

二、要有足夠的耐心。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在他數十年的經營之中,他表現出足夠的耐心。理財亦如此,也需要耐心。它不是今天理財,明天就成為富翁,能讓你一夜暴富的神話故事。否則就不是理財,而是賭博了。但目前投資者中,很多人都有賭徒式的危險想法。財富是一點點積聚,聚沙成塔的過程。這就是為何人們常常說,人生最難賺的是第一個100萬。

三、時機很重要。

李嘉誠認為:20歲到30歲是一個人賺錢和存錢重要時期,而管錢,即理財,則是30歲之后的事。因為隨著年齡越大,賺多少錢已經不重要,反倒是打理財富的重要性凸顯。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不同的年紀,理財規則也要隨之改變,而非固守一套方法,30歲之后,尤其要注意管好自己的錢。

李嘉誠先生的理財並沒有什么驚世秘訣,都是平常簡單的道理。然而簡單也意味著牢固。嘉豐瑞德理財師提醒,如果投資者能在理財中逐步落實這些原則,雖無法像他那樣富可敵國,卻足夠過上富裕、財務自由的生活。

鴻海工程師問郭董:為什麼爆肝的是我,首富卻是你!!

郭董說:我們之間有三個差別

第一: 三十年前我創建鴻海的時候是賭上全部家當,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只是寄出幾十份履歷表後來鴻海上班,且隨時可以走人,我們跟你的差別在:創業與就業

第二: 我選擇從連接器切入市場,到最後跟APPLE合作,是因為我眼光判斷正確,而你在哪個部門上班是因為學歷和考試被分配的我們之間的差別在:選擇與被選擇

第三: 我24小時都在思考如何創造利潤,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數萬個家庭生計與數十萬股民的權益,而你只要想什麼時候下班跟照顧好你的家庭,我們之間的差別在:責任的輕重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告訴你如何創業賺錢

如何創業賺錢?激勵大師陳安之精彩演講里分析的相當透徹,陳安之,一個27歲就成為億萬富翁的他對如何創業賺錢有這獨到的見解,激勵了多少人為自己的事業奮鬥着!他的一段講演的片斷一語道破了當今世界首富如何創業賺錢的原委:

  當老闆當然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賺大錢,另外一個風險就是虧錢。我今天就是要教大家怎麼樣可以賺大錢,減少這個虧錢的風險。

  今天既然談到如何賺錢,尤其是如何創業賺錢的話,那我們就一定要談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從19歲開始創業,默默無名,到了三十幾歲他居然可以成為白手起家的世界首富。所以比爾"蓋茨他思考的模式、他做事情的方法一定和一般的企業家是不一樣的。

  美國《財富》雜誌和《福布斯》雜誌訪問比爾"蓋茨時問他說:“比爾,你身為世界首富,你到底怎麼樣成為世界首富?因為只有你才可以告訴我們成為世界首富的秘訣。”

  也許我們的目標不是成為世界首富,但是透過學習世界首富的思考模式,我相信我們來經營我們的公司、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業績應該可以倍增很多才對

  比爾"蓋茨說:“事實上我之所以真正成為世界首富,除了知識、除了人脈、除了微軟軟件公司很會行銷之外,有一個前提,是大部分人沒有發現的,這個關鍵就叫做眼光好。”

  我第一次聽到比爾蓋茨說他成為世界首富是因為他的眼光好,心裡就覺得不是太舒服,因為這代表了我們的眼光都不太好。所以有人說,比爾蓋茨,說起來容易,“眼光好”這三個字,請你明確地定義什麼叫做眼光好?我們的眼光如何可以調整一下,到時候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可以跟你一樣好。

  比爾蓋茨首先有一個觀念:不是所有行業賺的錢是一樣多的

  “不是所有行業賺的錢是一樣多的”這句話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有些行業比較會賺錢!所以我們中國人時常在講: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個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所以當我們決定做一份事業,我們研究它是否成功、能否賺大錢,首先要對這個行業有所評估。就象亞洲首富孫正義,他在二十四歲創業之前,他研究了四十種行業,他要研究出哪種最賺錢的行業。

  比爾蓋茨他說好眼光基本上需要具備三個條件。講這三個條件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比爾蓋茨眼光到底有多麼好。

  微軟的公司英文名字叫做 Microsoft。這個 Microsoft 事實上有兩個詞組成 Micro和Soft。Micro是什麼意思?微小?這 Micro 事實上它代表的含義是 Microcomputer,它不只是微小,它是微電腦的意思;這個 soft 代表是什麼意思?不是軟,代表的是 Software,是軟體、軟件的意思。也就是微軟公司所設計的軟體是給微小電腦使用的軟件。

  但是比爾"蓋茨在25年以前,當他20歲創業的時候,全世界第一名、最頂尖的公司叫做IBM。當時IBM的總裁湯姆斯"沃森,他曾經是世界首富。25年前一台電腦有我們整個的房子這麼大。但是比爾"蓋茨的眼光已經看到25年之後,你們桌子上會擺一台小台的電腦。所以他的眼光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這個IBM後來為什麼公司會面臨失敗,然後重新再整(最近又開始賺錢了)?原因就是公司的名稱定的不太好。I代表什麼意思?I代表international,國際;B代表什麼,Business,商務;M代表 machine 國際商務機器公司。所以IBM它認為它的主顧客都是誰?都是個人還是公司?公司!公司用大台的。

  但是在 25 年前,在美國有一個人叫史蒂夫"賈布斯,他創辦了蘋果牌電腦。蘋果牌電腦叫做 Apple pc。PC 代表的真正含義就是 Personal Computer 個人的電腦。所以賈布斯在24歲的時候曾經資產一度高達5億美金,那時候賈布斯是全美年輕人欣賞的偶像、崇拜的對象,那時比爾蓋茨連門都沒有,但是25年之後比爾"蓋茨身價超過 600 億美金。賈布斯當然也不差,超過10億美金。比爾"蓋茨的身價超越賈布斯65倍

  難道比爾蓋茨有比賈布斯聰明65倍嗎?答案是不可能的,所以,可見比爾"蓋茨的眼光比賈布斯更好

  比爾"蓋茨時常說:在信息時代,掌握信息掌握資訊重要不重要?事實上這個不太重要,掌握未來的趨勢才是更重要的! 很多人都在掌握信息,但比爾"蓋茨這些最會賺錢的企業家他們都在掌握趨勢,而且不僅是掌握趨勢,他們掌握全世界最大的趨勢

  賈布斯掌握了個人電腦的趨勢,但是比爾"蓋茨他了解控制電腦硬體的是它的軟件,軟件應該是一個更大的趨勢。所以比爾"蓋茨今天會成為世界首富,完全是因為他的眼光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所以眼光好的定義,分成三點:
  • 第一個是我們要掌握最大的趨勢
  • 第二個我們的市場要大,不能只吃到一個點,當然,我們都在國內,大陸市場是很大,這個意思就是說,你不能只在你們的城市,比如說你不能只在昆明做你的企業、不能只在深圳、你不能只在大連、不能只在上海、不能只在蘇州……,我們一定要擴大我們的事業到達全國性;
  • 第三個就是要從事競爭對手少的行業,越少越好
所以,假如掌握住這三點的話,事實上你離成功緻富已經越來越近了。

巴菲特年度股東信分享了5大投資原則

股神巴菲特的一言一語是媒體的關注焦點,他的金句名言就像是投資者們的葵花寶典。《財星》雜誌提前獲得巴菲特年度股東信,信中宣揚他精選個股的理念,也列出了5項名言。

巴菲特股東信的開場白引用了現代證券分析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名言,「把有價證券當做一項生意去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 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 )。 」

根據《 businessinsider 》報導,巴菲特分享了兩個投資小故事,第一個是,1986年他以28萬美元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購買一座佔地400英畝的農場;1993年,又進行了另一項規模較小的投資,他在紐約大學附近又買了房地產。

兩次投資都是在價錢暴跌後所購買的

「從農場和紐約大學附近的不動產收入將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增加。」巴菲特說,雖然漲幅不會很劇烈,但這兩項投資是穩定的,令人滿意。而且能讓我的小孩、孫子們受益終生。

巴菲特表示,希望投資者能從兩項不動產投資中學到些什麼經驗。

  1. 『你不需要是一位厲害的投資專家』: 但巴菲特也提醒,投資者應該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且“讓事情變得簡單”
  2. 『專注於你正在考慮該資產未來的生產力』: 巴菲特也提到,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未來利潤能有多少,連上帝也無法,你只需要了解你正在做什麼。
  3. 如果你只關注未來的價格變動,那麼你就是在投機』: 巴菲特並不反對投機。他說,那些宣稱自己總是能投機成功的人,我也抱有懷疑態度。
  4. 『比賽會贏的球員只專注在球場上,不是計分板上的分數』: 巴菲特說,我只想到資產能為我帶來什麼,並不在乎每天價格的變動。如果周末能不在意股價變動,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周末,平日努力一點,換句話說,著眼於未來
  5.  『不要聽市場預測』: 這非常危險,因為你的焦點恐被模糊。所以將你的CNBC、彭博電視、Fox財經台關靜音,除非我巴菲特出現。
巴菲特選股8法則

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投資原則一直廣受大眾注目。

英國財經網站Stockpedia針對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的投資原則作了整理分析。

同時加上實際股票投資的紀錄,首度將巴菲特選股策略數字化,以具體數字告訴大家,如何像巴菲特一樣,聰明選股致富。
  • 法則1:公司的盈餘是否足夠,是否持續成長:每股盈餘(EPS)連續10年成長,或是每股盈餘從未出現負值
  • 法則2:公司的財務操作是否保守?長期債務負擔與現有淨盈餘的比值小於5,理想情況是小於2。
  • 法則3:公司每年維持高股東權益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若能年年保持在15%以上,代表公司管理團隊每年都有足夠盈餘作為經營之用。過去40年來,美國企業的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2%,略低於巴菲特的目標。
  • 法則4:公司是否年年維持高資本報酬率:10年平均資本報酬率為12%;如果你的投資標的為銀行、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股東權益報酬率必須超過12%。
  • 法則5:公司是否有必要再度投資資本?擁有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是好的,理想上也應如此。
  • 法則6:保留盈餘所增加的價值是否有助於提升公司的市值?而且過去10年,保留盈餘成長率與股價成長率必須為正值。
  • 法則7:股價是否確實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嗎。
  • 法則8:計算初期報酬:首先決定股票的初始報酬率(initial return,股票首次上市的報酬率),以及股票價值是否優於政府公債。對巴菲特而言,如果股票收益率高於長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絕對是投資好標的
希望看完以上法則,可以讓各位的功力再進一層。

王雪紅:聯手與併購的創業之道

王雪紅的奇蹟可能就在於她沒有背靠父親王永慶,一手開創自己的IT事業,並每隔幾年就創造出一家在行業內NO.1的公司。

  《福布斯》雜誌在2011年3月公布的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中國台灣地區首富由“

  雙股王推手”,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盛)、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達電)董事長、58歲的王雪紅及其丈夫陳文琦以68億美元資產一舉拿下。去年榜首鴻海的郭台銘(專欄)身家57億美元,跟在富邦的蔡萬才家族之後,屈居第三。

  在宏達電創辦並一舉成名之前,王雪紅一直堅決避免暴露在聚光燈下,這位神秘的女人最為外界所記住的身份是“台灣經營之神”台塑集團王永慶的女兒。這一名號曾讓她有些困擾,但在她體會到父親的教誨並嶄露頭角之後,父女互為彼此驕傲。

  有着如同瓊瑤劇中溫婉大家女子長相的王雪紅,卻慣常一身黑色職業套裝,簡潔幹練,但說起話來嗓音嘶啞,笑聲爽朗,充滿活力。熟悉的人這樣評價她:王雪紅是王永慶諸多孩子中最像他自己的,甚至連走路、講話的神韻與方式都像。

  近來,王雪紅的動作可謂眼花繚亂。2010年7月,王雪紅正式將宏達電的品牌HTC帶到中國大陸市場。而在此之前,HTC的水貨手機早就在大陸市場攻城略地。不難看出王雪紅意欲將這一即使在全球都排名數一數二的市場給規範起來。

  2011年年初,王雪紅以4860萬美元收購英國手機視頻平台公司Saffron Digital,併購買美國遊戲公司Onlive價值4000萬美元的股權,被業界認為在為深化移動互聯內容和服務的戰略布局。從硬件的芯片組、PDA、手機,到軟件的內容服務提供,從人的手掌到人的眼睛甚至大腦,王雪紅的全產業鏈帝國再次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2011年3月31日,廣為兩岸三地觀眾所熟知的TVB揮別邵逸夫(專欄)時代。王雪紅聯手“香港殼王”陳國強、美國私募基金 ProvidenceEquity Partners LLC成功購入TVB26股權。從IT到傳媒,這一步使得其觸角一下子進入了兩岸三地的媒體市場。當你拿着HTC的手機登上SaffronDigital 視頻網站收看TVB的節目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全是王雪紅的?

  生在巨富之家,但王雪紅的創業,父親沒有給過資金上的任何幫助,母親楊嬌把自己的房產抵押籌得的500萬新台幣,成為了她日後締造企業帝國的基礎。1988年,王雪紅30歲的時候,威盛成立了。

  當時的台灣經濟正值黃金期,歐美等國的計算機硬件製造紛紛轉移到台灣等“亞洲四小龍”地區。IT領域的代工模式成為了承接產業轉移的不二法門,最典型的就是郭台銘的富士康,以及華碩、宏碁等。但王雪紅堅信核心技術與自主創新的價值,從而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1992年威盛的業務重點鎖定在芯片組,他們對上的是後來築成“wintel帝國”(Windows Intel)的英特爾公司,王雪紅因此受到了時任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的“召見”:“英特爾對芯片組的挑戰者會非常嚴厲。”王雪紅有點嚇了一跳,因為威盛芯片組與英特爾芯片本是互補的產品——事實上安迪·格魯夫已經在內部制定了芯片組的開發計劃。

  “中國人在CPU上是有機會的,我才不會管安迪·格魯夫怎麼說呢。”倔強的王雪紅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彼身,進軍英特爾的腹地,CPU設計領域。

  於是自1999年威盛上市起到2003年,他們每推出一款新品,英特爾都會跳出來:威盛又侵權了。“員工們越來越感覺到英特爾無處不在,其努力往往被他們一句話化為烏有;客戶也越來越對威盛失去信心,怕被英特爾起訴,說自己使用沒有專利授權的產品。”

  但王雪紅也不甘示弱,開始了應對英特爾的全球訴訟攻勢:“前前後後,我參加了100多場聽證會。”這是威盛歷史上的艱難時期,也是王雪紅人生中最難捱的一段日子之一。威盛在全球芯片組的市場份額從70下降到不足30,股價也從2000年贏得股王時的629元新台幣一路下跌,最嚴重時縮水60。

  但英特爾終究沒有贏得官司。王雪紅使出一招,以3.22億美元收購S3公司。S3曾與英特爾簽訂交叉授權協議,這意味着威盛能共享S3與英特爾之間所有的交叉授權專利技術。她一系列辛辣的手腕為公司贏得了生存空間。2003年4月,威盛與英特爾達成和解。根據協議,雙方各自撤回所有訴訟,並就現有產品線簽署為期10年的交互授權協議。

  背着產品見蓋茨

  1997年,王雪紅創辦了主營 PDA、智能手機的宏達電。那時,微軟推出了Windows CE操作系統,但叫好不叫座,絕少硬件廠商與之合作。王雪紅認為,這是個機會。但微軟覺得宏達電是個小公司,他們希望與惠普這類大公司合作。

  於是王雪紅背上十幾公斤的 PDA 產品去見比爾·蓋茨,一款一款地為他做演示。蓋茨沒有料到這樣小的公司卻有如此大的能量。“他特別驚奇,我們是怎麼能夠做出他的概念的。”微軟與宏達電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

  在首創了觸摸屏技術之後,宏達電開始進入智能手機領域,並於2006年推出了自己的HTC 品牌。這次她先後對上的是諾基亞與蘋果。在諾基亞稱霸全球手機市場的時候,王雪紅與老朋友比爾·蓋茨緊密合作,HTC 依靠更適合商務人士的微軟 WindowsMobile 系統與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分庭抗禮。喬布斯重出江湖推出風靡天下的iPhone后,Google也放出了開源式的Android系統,王雪紅順勢而為,一舉推出G1、G2、G3等一系列支持這一系統的觸屏手機,憑藉多樣的選擇與極高的性價比,HTC一炮而紅。

  而今,諾基亞已經被蘋果與宏達電攜手拉下了老大的寶座。2010年以來,全球每0.8秒就有人購買一台HTC手機,那一年的四季度,HTC超越蘋果和RIM成為美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今年一季度,HTC利潤幾乎呈三倍增長,市值也已經超過了諾基亞。宏達電(HTC)還剛剛獲得了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的“2010年全球十大創新企業”稱號,與微軟、蘋果和谷歌等國際巨頭一爭高下。( 註:從王雪紅能富人賺錢成功的秘訣及其他富人賺錢之道
  • 掌握最大的趨勢;就是眼光好、市場大
  • 創業投資賺錢模式要對;
  • 天父的祝福:照顧窮人,創造工作機會,愛主;  巴菲特、比爾蓋茨、王雪紅都是愛主得著天父的祝福, 巴菲特、比爾蓋茨、王雪紅、李嘉誠、郭台銘都從事慈善照顧窮人,創造工作機會, 照顧窮人創造工作機會是天父所喜樂的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全球雲端平台戰況激烈 ( World Wide Cloud platform became very a competitive business )

Google雲端平台登台 與亞馬遜、微軟競爭

隨著網路應用更趨成熟,雲端服務已成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利器。Google 針對台灣企業用戶的需求,首度在台推出 Google 雲端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全面升級 Google 企業服務,為客戶帶來全球最快、最穩定、最佳品質的雲端後盾,也將與亞馬遜 AWS(Amazon Web Services)、微軟 Windows Azure 等服務競爭台灣市場。

‧Google 雲端平台:https://cloud.google.com/

谷歌雲端平台建置包括運算、儲存及應用服務3大層面,台灣是 Google 雲端平台登陸亞洲的第一站,首波服務包括 Google Compute Engine、Google Cloud Storage 以及 Google Cloud SQL,可讓企業用戶和開發者享用全球相同的雲端基礎架構,獲得更高的運算效能和低延遲率等優勢;也提供一系列工具與應用程式介面(API),讓用戶能在最具規模和最快速的雲端環境中設計應用程式,這也需借助 Google 在彰濱工業區和新加坡等地的資料中心進行協作與運算,後續如 Google App Engine、Google BigQuery 和 Google Datastore 等服務也將陸續在亞洲上線。

8 個月前台灣 Google 已開始推動 Google Enterprise 服務,如企業 Gmail、文件、雲端硬碟等常見的 Google Apps,還有 Marketplaces 以及 Developer platform。未來,企業可將焦點放在開發應用服務上,硬體或雲端架構則可交給 Google 雲端平台來進行。目前全球已有475萬個應用程式在 Google 雲端平台上執行,App Engine 每天可處理多達280億次請求,Cloud Datastore 每月進行6.3兆次儲存。

國外知名的照片聊天服務 Snapchat、「Angry Bird」手機遊戲商 Rovio、日本社群遊戲商 Applibot 已採用 Google 雲端平台。而台灣地理資訊中心(TGIC)採用其中的 Google 地球企業版,改進災害應變及土地規劃系統;交通部公路總局也透過 Google 地球,及早規劃防災應變方案。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以及特地訪台的雲端平台營運總監 Daniel Powers,一同揭櫫 Google 雲端平台在台灣的經營方向發展願景。Daniel Powers 表示,無論是台灣的企業用戶或開發人員,今後都可享有 Google 投入15年、建置的全球雲端基礎架構所帶來的高速、擴充彈性和規模,以及本地化的工具與技術支援。Google 近日也將在台北、香港等亞洲城市舉辦一系列的雲端講座活動,與開發人員分享 Google 雲端平台將如何協助提升應用服務的開發效率。

Google雲端服務降價85%

雲端價格戰開打!《紐約時報》報導,Google雲端業務來勢洶洶,挾帶削價85%、軟體更新服務等優勢,直逼亞馬遜(Amazon.com)的霸主地位。Google的雲端服務將減價30%至85%,雲端儲存費用降為每GB 0.026美元,比原先價格約低68%;運算引擎(Compute Engine)則不分區域、大小、等級,費用也將便宜32%,BigQuery數據分析服務價格約減85%。Google期望,未來可以將雲端業務轉型為整合應用程式和數據的產品,而不僅僅是許多分散的功能。

從策略角度來看,Google大砍雲端服務價格是相當聰明的做法。亞馬遜首創雲端運算商機,2006年開始出租電腦運算能力和儲存空間給其他企業。知名品牌如Netflix、Shell等都透過亞馬遜的平台來經營事業,但卻要付出昂貴的費用,許多較小的網路商吞不下成本,只好轉往雲端系統。

Google除了和亞馬遜、微軟、Rackspace Hosting Inc.等公司競爭,也需要和新的供應商搶客戶。研調機構Gartner預估,雲端服務市場規模去年達1310億美元。

Google科技基礎設施資深副總裁赫爾茲(Urs Holzle) 25日表示,雲端伺服器和儲存系統成本大幅下滑,但是雲端運算費用卻未隨之持續調降,他們認為兩者之間不該存在龐大價差。未來Google運算引擎(Compute Engine)服務將砍價約32%,應用程式開發平台(App Engine)也將降價30%。

此外,Google也已於13日宣布,「雲端硬碟(Google Drive)」服務費率也將大減價,100 GB雲端儲存空間的月費從先前的4.99美元調降40%至2.99美元,1 TB的月費更從先前的49.99美元大砍80%至9.99美元;而10 TB的月費為99.99美元,使用者還可加價換取更多儲存空間。

微軟砸重本!OneDrive 提供 15GB 免費容量 付費版本也大降價 

為了持續擴大消費雲端佔有率,微軟昨天宣布,將在下個月開始,將 OneDrive 的免費容量由原本的 7 GB 提升到 15 GB,搭配原有支援各種平台的入口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把更多資料放在雲端上頭。

此外,在 OneDrive 付費服務部分,微軟也進行了降價的動作,100 GB 從 7.49 美元降價至  1.99 美元,200 GB 則是由原本  11.4 美元降至 3.99 美元。另外針對 Office 365 的訂閱服務客戶,微軟將提供每位用戶 1TB 的線上儲存空間。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3D 列印與機器人將撞出新火花? ( Intel's 3D-printed robot Will Become A Trend To Future Of IT Consumer Industrial ? )

Meet Jimmy, Intel's 3D-printed robot for consumers

Meet Jimmy. He's the friendly walking robot that Intel is designing for consumers, and he can do all the things you might require of a robotic pal, including singing, translating languages, sending tweets on your behalf and even serving you beer.

Intel describes Jimmy as a research robot, but a less sophisticated version of the adorable droid will go on sale later this year for $1,600 (£957). The caveat is that you will have to 3D print your Jimmy. The 3D printing blueprints will be available without charge, but to construct the robot you will also need to purchase a kit from Intel that will contain all the parts of Jimmy that aren't printable, including motors and an Intel Edison processor.

If you manage to get your hands on a Jimmy and you're the tech savvy sort, you'll be able to get your robot to perform unique tasks and share your discoveries with other users. The robot was created by Intel's resident futurist Brian David Johnson, who compares Jimmy to a smartphone with customisable apps.

"What's so exciting about the open source model is the public get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this first generation of crowdsourced, consumer robots. We all get a say in what they do, and together we will come up with far more ideas, more innovation, and more creativity," he is quoted as saying in an Intel blog post. ... 持續閱讀

英特爾出招 讓機器人在家列印

英特爾力拱3D列印再出招,昨(29)日發表售價1,600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的3D列印製造機器人相關套件,讓消費者在家透過3D列印,便可以製作會講話、會走路的機器人,引爆3D列印市場商機。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力推機器人帶動工廠自動化,使得機器人成為市場新寵兒,英特爾將3D列印與機器人兩大市場當紅話題結合在一起,預料將掀起旋風。過去消費者使用3D列印,由於多數不具備美工背景,在缺乏軟體支援情況下,無法透過3D列印隨心所欲製作想要的成品。英特爾提供低價軟體套件,讓消費者能很快上手,透過3D列印製作機器人,將引爆3D列印市場龐大商機。

英特爾昨天並發表會走路、會講話的機器人,特別的是,這個機器人零件是由3D列印而成。這個機器人名叫做吉米(Jimmy),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它陪伴下走上加州蘭喬帕洛斯維第斯(Rancho Palos Verdes)的程式碼大會(Code Conference )舞台。

英特爾說,吉米是研究型機器人,將不收費提供消費者比較低階的 3D列印機器人方案,合作夥伴則出售非 3D列印的零件組,例如引擎與一個英特爾艾迪生電腦處理器。使用者可以透過電腦程式讓吉米唱歌、翻譯語言、發送推特推文,甚至為主人拿罐冰涼的啤酒。

英特爾說,「Jimmy」這個會走路、會講話的機器人,零件是由3D列印而成,並透過其 Edison 晶片模組驅動,用戶只要有 3D印表機,購買工具組後,就能自行打造機器人。
英特爾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相關套件,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下載打印零部件,再組裝機器人,其他如馬達、電池、處理器、電線等無法藉由3D印表機打印的零件,也可以在網路上購買。

英特爾表示,機器人套件針對一般消費市場版本售價約1,600美元,並希望未來五年內降至1,000美元 ... 持續閱讀

Imagine Your Robot Today Design One Tomorrow

Did you know according to predictions by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by the end of 2011, the world’s population of service robots could exceed 17 million units?  Intel’s 21st Century Robot program aims to increase the growth rate, diversity, and utility of robots by giving anyone the ability to create their own robot—just as Intel Researcher Brian Johnson did by creating his robot, Jimmy—with its own unique purpose.

Imagine if you could create your own robot. What would it look like? What would it do? Would it remind you to take medication? Feed your pets? Set the table? According to Intel’s resident futurist, Brian David Johnson, that’s pretty much up to you. Working with a team of Intel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through Intel’s 21st Century Robot initiative, Johnson has created files for an open source robot that can be printed on a 3-D printer and programmed to do whatever you might like.

Johnson’s team has already shared the template for a pilot robot, Jimmy, with 10 teams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to download, print, and program their own smart mascots.

Best of all, this technology is already here. In May 2014, Johnson’s 21st Century Robot event will unveil new robots created by 10 university teams–the first open source robotics demonstration of its kind. Soon after, you’ll be able to download the files and create your own customizable robot, likely for under $1000 ... 持續閱讀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