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投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投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及稅收分配的公平性產生之強烈衝擊 ( Taiwan's population is aging faster, very unfair to Taiwan Labor retirement )

台灣人口老化 比韓陸高

台灣許多雜誌不敢寫勞工繳稅很多,但勞工自政
府稅收分配給勞保退休年金卻少的可憐,為什麼
台灣政府是這樣苛待勞工呢?勞工勿以為政府在
照顧勞工,為什麼?
內政部昨公布最新統計顯示,台灣人口老化持續創新高。截至去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達11.2%,老化指數更高達76%,近十年來增加了32個百分點。與亞洲國家相較,台灣人口老化指數僅次日本,比南韓、中國大陸和新加坡都高。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受訪分析,戰後嬰兒潮進入65歲將在2016年湧現。台灣的戰後嬰兒潮始於1949至1964年之間,未來如果不能調整人口或移民政策,2016年開始,台灣將加速高齡化,速度超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甚至在2018年,死亡人口數首度超過出生人口數,呈現人口負成長。

薛承泰表示,依人口發展趨勢,台灣的退休年金改革已經太晚,而且愈晚愈難改革;實施催生、催婚措施,或引入外國白領勞工等移民政策,可減緩老化速度。

最新統計指出,2010年底的老化指數為68.6%,老人人口共計248萬7000多人,至去年底,老人增加到260多萬人,占總人口的11.2%,即每百人有11個老人,老化指數增為76.2%,老化指數快速攀升。

按縣市別分析,老化指數最高的是嘉義縣,高達127.68%、其次是澎湖縣的113.61%、第三是雲林縣110.1%。最年輕縣市,分別為桃園縣51.11%、新竹市51.9%、台中市56.4%。

以台灣各地區比較,金馬離島、東部地區是老化最嚴重的地區,老化指數分別為94.45%、94.18%;北部、中部地區老化較低,分別為69.14%及75.28%,人口相對其他地方較顯年輕。

台灣人口老化趨勢

世界領先的人口老化速度

人口老化,是當今世界各個先進國家幾乎共同面臨的重要社會變遷,一般來說,國際上以老年人口(65歲以上)從7%增加到14%所需要的時間,象徵社會老化的速度;而這段歷程,法國經歷115年,瑞典花費85年,美國為73年,而我們所在的台灣,從民國82年(1993)老年人口比率跨越7%的人口高齡化國家(aging nation)門檻,到推估老年人口將突破14%的民國106年(2017),卻只需要24年,老化速度僅次於日本。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臺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7年8月。

從上述數據與圖表可以看出,大部份的西方國家,從上個世紀初以來便開始準備面對人口老化的關鍵課題,這些國家有近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可以預作準備,台灣卻不然。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的臺灣人口老化地圖,民國100年時,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1%,這個數字到了民國114年將變成20%,台灣將變成「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換句話說,那時每五個人口中,就會有一位老人。
資料來源:2010 年至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9年9月。

「扶老比」節節升高,老人照顧需求增溫

社會學裡所謂的「扶老比」,指的是15歲到64歲之間具備生產力的人口,相對於65歲以上的退休人口的比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台灣扶老比在民國100年時為七比一,民國110年將降為四比一,民國127年更將急遽升至二比一,也就是說,屆時每兩個勞動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人。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灣實際
失業率應該遠高於美國

「扶老比」升高所衍生的問題,不僅在於經濟上,而是整個社會多個層面的挑戰。老吾老居家照顧的成立,則是希望能在人口老化這個既大且深的複雜議題上,略盡自己的棉薄之力,讓長輩享有專業的居家照顧服務,也為晚輩分擔一些照顧責任與心理壓力。

2016起 台灣老人比小孩多

二○六○年成為全球第二老國家

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二○一二年至二○六○年人口推計」,台灣人口結構即將面臨重大變化,國發會推估二○一六年開始,台灣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將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幼年人口,老化指數超過一百%,到二○六○年,老化指數將高達四○一.五%,老年人口約為幼年人口的四倍,年齡中位數是五十七.四歲,將是全球僅次於日本第二老的國家

台灣老化速度在全世界主要國家中是數一數二的快,一九九三年才成為國際上普遍稱之的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七%)。與全世界最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法國(一八六四年)相比,晚了一二九年,不過法國經歷了一二六年的時間才於一九九○年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十四%),預估在二○二○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二十%)

美國在一九四二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二○一四年成為高齡社會,推估還要二十年,二○三四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卻可能在二○一八年,就會進入高齡社會,此後加速前進,再七年,二○二五年,老年人口占比將達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

高齡化到超高齡社會僅三十二年
台灣若要提供這麼高的工務員退休福利, 需開除 65%之公務員?否則,
將來政府歲出 85%都是
經常性支出( 退休俸及18% )

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一路飆速前進,所費時間僅三十二年,全世界僅韓國與新加坡領先台灣,甚至日本的老化速度都還緩於台灣。造成台灣人老化速度飛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台灣醫療水準高,老人越活越長,更關鍵的是台灣人不生。

老人越活越久 生育率卻長期墊底

台灣的總生育率在過去二十年中「超日趕韓」,二○一二年以○.九人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後,就長期處於墊底的情況。幼年人口補充不及,老年人口持續增加;二○一二年台灣年齡中位數為三十八.四歲,推估至二○六○年將增長為五十七.四歲,即全國約有一半人為五十七.四歲以上中高齡者。

於是十五至六十四歲主要工作人口負擔越來越大,且過去是以養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為主,未來則是老人養老人。以扶養比來看,二○一二年扶養比三十四.七%,是歷年最低點,之後逐年上升,至二○六○年增加為九十七.一%,若僅觀察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二○一二年是每六.七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口,至二○六○年將降為一.三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

勞工及公務員退休金來自稅收分配比率相差太大

勞工退休金來自稅收分配比率相當低
勞工及公務員退休金來自稅收分配比率相差實在太大, 而且勞工
退休金給付只有 10%來自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分配太不公平, 也
就是說終身勞工平均得到之政府退休金給付支出只有24.3萬, 而
勞工30年累計平均繳給政府綜所稅約超過98萬, 政府嚴重苛待勞工

勞工繳稅的薪資最高等級遠高於勞保最高投保薪資,也就是勞工退休給付相關之最高投保薪資壓在 43900,而健保投保薪資拉到高至 182000,繳稅的薪資最高等級更提高45%,讓勞工可領到退休福利很低,可以由勞工與雇主壓榨之健保稅及綜所稅很高,這樣欺壓勞工與雇主,形成相當不公平制度。

政府已經二十五年都沒增加勞保費政府負擔比率,二十五年內軍公教加薪超過15次,30年累計幅度更超過 246%,軍公教退休俸也跟著調整 246%,但政府都沒有增加過勞保費負擔過。現在勞保繳給勞保基金也高於公保,國家將勞工及雇主創造之稅收83%都給了軍公教,政府支出之勞保費補助只有 10%,以致整體 1000萬勞工繳的綜所稅約 3000億,而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685億僅占政府歲出3.08% ,美國將稅收之 15% 支出補助失業勞工,不僅違反憲法還反世界人權,每年歲出給勞工福利卻是世界級低

更離譜是,每次馬政府選舉到時,就開許多勞工許多福利支票,如增加勞工請領生育給付金等等,但政府卻沒有調高政府支出給勞保補助比重及勞保最高投保薪資,以致形成馬總統下的勞保基金每次選舉時被挪用掏空,馬政府勞動部挪用勞保基金後,幾年後又調高勞保費,這種錯誤的『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是壓榨勞工挪用勞保基金,造成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過低及勞保基金每年流失數百億主因。

稅收分配比率相當高比重給公務員退休金及福利支出

公務員退休俸比勞工平均薪資高很多

28%社會福利和退休撫卹支出約6720億,扣農保補助 900億、勞工勞保
補助685億、勞工健保補助689億、弱勢補助約165億,支出給軍公教及
相關人員約4282億 占政府總支出17.84%,為什麼公家人員比民間少卻
拿走全民稅金呢?更嚴重是經費不足去砍了ITRI、III、研究單位及鼓
勵企業升級之政府支出,結果是政府支出是當養老院
2012政府一年花超過 1.93兆,台灣軍公教及相關人員經常性支出卻占整體總歲出 83%,公務員勞動報酬高出民間多少?主計處對民間的勞動報酬調查最新資料只到94年,就以94年來比較,勞動報酬不只包括薪資、還有退休金、保險和福利等,當年工業和服務業受雇員工勞動報酬平均是59萬6,000元,中央政府受雇員工是177萬元,約是民間平均值的三倍,台北市政府是99萬元,各地縣市政府平均是111萬元。

各行業中只有水電燃氣業可以與公務員報酬匹敵,94年勞動報酬是122萬9,000元,比北市府、縣市政府公務員高。主計處官員說,台電員工占了這個行業的七成,台電是國營事業,雇員性質和公務員很接近。

水電燃氣業之外,民營企業勞動報酬最好的行業是金融保險業,94年是89萬元,還是比不上公務員。勞動報酬的消長影響了政府和民間對經濟的認知差距。政府官員一直不認為台灣經濟不好,而民間業者卻一再稱苦。

一位退休的章老師說:「我真的沒感到生活有什麼不好。」章老師才50幾歲,退休了,月退金只比上班時少約5,000元,他可以一直領到死亡,不愁下半輩子。章老師說到重點。公務員為什麼成了台灣最佳的行業?退休金制度是關鍵,總領的退休金一般會超過上班時總薪資。許璋瑤指出,如果不計入退休金,中央政府公務員的勞動報酬約90萬元。仍比民間高,但與民間的差距就小得多。歐洲國家的退休金制度已是很好的了,經建會剛發布的研究指出,我國並不比他們差,我國94年公部門退休制度支出占政府總歲出的8.3%,超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平均的5%。問題是(OECD)各國是由公務員繳的稅去籌備軍公教退休金,而台灣等於是由勞工繳的稅去支付軍公教退休奉;( 註:軍公教退休制度及相關福利支出占政府總歲出是不只8.3%而是17.84%,公務員薪資、退休及相關福利好,相關人員多,經常性支出膨漲成長,財政開始惡化,就會增稅及調漲國營單位水、鹽、糖 ...等等價格,來補惡化之國債 )

台灣財稅惡化至退休福利問題在那裡嗎?
台灣企業繳稅占政府稅收比重並不低, 為什麼賦稅/GDP低於12.8%

台灣稅率綜所稅最高稅率已經是45%,就是高收入勞工是繳45%最高稅率,比世界許多國家高並接近歐洲福利國家,台灣營所稅17%加上保留盈餘加扣10%是27%稅率,也就是說台灣已經不是低稅率國家,卻鼓勵養房,但高收入勞工扣是扣45%最高稅率,享受之退休福利卻遠比公務員低非常多,這種苛待勞工做法將害到台灣,高收入勞工將來極可能當來台工作外國人,這樣稅率低很多,台灣這種稅率高又苛待勞工做法將使得未來民間投資率越來越低,台灣競爭力也下降;

台灣中央加上地方歲出已經將近3兆台幣,每年能帶來之FDI(外資直接投資金額)低於2500億加速政府國債惡化也垮台灣競爭力。( 註:新加坡2012 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 : 793 億美元,占 GDP 29.7%,也遠低於新加坡政府經常性支出,證明新加坡公務員能力是台灣二十倍以上,新加坡政府很清礎FDI及民間投資率才是公務員經濟能力表現; )
勞工綜所稅最高稅率已經是45%, 配上營所稅及營餘保留稅很沒競爭力
台幣,也就是說台灣太多不能帶來經濟效益之政府單位,

政府財政惡化主因是:
  • 軍公教薪資裡面扣至國民退休儲備金太少; 
  • 超過三十年累計之軍教未繳稅形成之債務;
  • 經濟成長率及投資率過低;
  • 地方經費開銷效率不足;
  • 根本無法負擔軍公教 95%替代率之退休俸;
  • 政府經常性支出過高
  • 太多沒有效益政府單位,造成約1000億美元高政府支出只能帶來低於83億美元外資投資及低於200億美元民間投資,高政府經常性支出造成低的賦稅/GDP
國債增加、稅收分配的不公平性,人民痛苦指數拉高

這制度將來台灣大衰敗,為什麼?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讓「財政健全」變好,馬總統為什麼不先砍18%、降低退休俸及砍公營銀行退休13%優惠利息來救財政呢?

加稅救國庫 年增700億

請馬總統現在就刪砍18%及砍公營銀行退休13%優惠利息來救財政
財政部昨公布「財政健全方案」,銀行及保險業營業稅擬由二%調高至五%,並將「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由一○○%降至五十%;同時祭出「富人稅」,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綜所稅稅率由四十%調高至四十五%,再搭配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扣除額由十.八萬元調高至十二.八萬元,以減輕受薪階級及弱勢族群負擔,估計一年稅收增加約七百億元。

稅改健全財政 財部推「回饋稅」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此次稅制調整方案,著重建立「回饋稅」,讓少數行業、高所得及股利所得者多回饋社會,並照顧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者,相關修正草案將於本週提出,爭取立院本會期三讀通過。其中,金融營業稅調高將於修法完成兩個月後實施,最快今年上半年上路;所得稅修正預計明年實施,後年五月報稅適用。

薪資、身障扣除額 各調高2萬元

張盛和說明,中央政府一年赤字缺口約二千七百億至三千億元,目前舉債空間剩下不到三千億元,為避免債務破表,將從五個面向籌措財源,除了一年加稅約七百億元,另有釋股收入約三百億元,資產活化約一百億元,調整支出節省四五○億元,加上舉債一千二百億元,以彌平財政缺口。

金融營業稅調至5% 股利扣抵減半

稅制調整部分,銀行及保險業本業適用營業稅由二%調高至五%,估計年增稅收二一○億元,增加的稅收將歸入國庫,原有的稅收仍撥供存款保險等特別準備金。

此外,「兩稅合一」將改革,現行個人股東獲配股利總額所含扣抵稅額可「全數」抵減綜所稅,將改為「半數」抵減;但約四十六萬家小規模營利事業的獨資、合夥組織維持現制,估計一年增加稅收五○五億元

祭富人稅 綜所稅率上限增至45%

另祭出「富人稅」,目前綜所稅稅率為五級制(五%、十二%、二十%、三十%、四十%),將增加一級稅率為四十五%,家庭年所得淨額(所得總額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一千萬元以上,適用稅率由四十%調高至四十五%,初估約九千五百人受影響,一年增加稅收九十九億元。減稅的配套措施包括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扣除額調高二萬元,估計約六四七萬人及五十一.五萬人受惠,稅收損失分別為六十六億元及七億元。

另,中小企業增僱薪資費用將加成減除,每年增僱員工支付薪資額一三○%可自營利事業所得額減除;換句話說,若某公司增僱員工薪資一○○萬元,可減除一三○萬元,希望增加僱用員工一萬七○○人。

江宜樺:財政健全方案以富濟貧 與選舉因素無關

從校長貪污案統計發現公教出身的學者從政都會偏袒高官及公務系統
臺灣網2月2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台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說,財政健全方案不只是加稅、減稅問題,而是希望多賺錢的人多回饋社會,與選舉因素無關。

  台“財政部”昨(24)日端出財政健全方案,最受矚目的是金融保險營業稅調回5%,股利扣抵率減半,並且修正所得稅結構,薪資所得和身障者扣除額都增加2萬元(新臺幣,下同),受益超過647萬人,“國庫”增800多億元。

  江宜樺上午到台“立法院”備詢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財政健全方案包含設法控制債務規模、檢討不合理支出及稅制改革,不是單純加稅或減稅,原則是要“以富濟貧”,讓多賺錢的人多繳一點稅回饋社會,幫助一般上班族和身心障礙者,提高他們所得扣除額額度。

江宜樺說,金融營業稅部分也決定從2%調到5%,但區分很細,只針對有系統性風險,可能因為經營不善需要台當局搶救的行業才調回5%,其它非本業的金融事業機構,如債券、投資等沒有調動。媒體追問,提高扣除額減稅,是否選前政策買票?江宜樺說,台“財政部”從去年開始研議這些措施,到今年農曆春節前就已經討論定案,細節昨天正式公佈。這跟選舉可以說完全無關,調整稅制或談減稅問題,如果真從選舉角度考慮,相信絕大部分選舉的人都會避談稅的問題。

  江宜樺說,台當局此時推出財政健全方案,實在是因為大家明知台當局債限已經到頂,未來幾年臺灣的公務預算如何編列,貧富差距問題如此嚴重,如果不能透過合理、有限度的稅制改革調整,就會坐待臺灣喪失輓救財政危機的機會,任何一個當局都不應該漠視。

富人稅 恐逼走外商金融人才

政府課徵富人稅,千萬薪資所得新增45%級距,恐造成外商金融人才外流!外銀圈昨(25)日示警,未來恐迫使年薪1,000至3,000萬元的高階金融人才流向香港,不但台灣稅基嚴重流失,更降低吸引外商金融優秀人才來台誘因,重蹈「證所稅」覆轍。

 財政部稅制改革法案出爐,昨日引發外銀圈一片嘩然,尤其對年薪達新台幣1,000萬元(33.3萬美元)並不是太難的外資圈(包括投資銀行、證券研究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交易等各項領域),昨日一整天反彈聲浪相當大,直言「等於是將金融人才往外推!」

 外銀高階主管指出,別小看這新增的5個百分點級距,由於既有超過500萬元薪資、適用40%級距的高所得人士的實質有效稅率約30%,也就是說,從501至1,000萬元這500萬元多課了5%、也就是25萬元,若在台灣本地消費,可以創造多少內需商機,但政府為了多課這25萬元,最後可能導致外商金融人才轉往香港、政府可能連原本的薪資都課不到稅。

馬總統知不知道台灣"稅率/GDP"低於10%主因之一是經常性支出過高
按目前台港兩地課稅標準來看,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且由台灣支薪,當然很明顯得按台灣所得稅級距課稅,但若搬到香港去,且由香港支薪,若待在台灣不超過180天,只要繳香港所得稅16%即可,但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即便要考量到海外所得稅的課徵,但因計算方式為扣掉600萬元免稅額後再乘以20%稅率,且幾乎都不會超過香港課稅金額、因此不會被扣到海外所得稅,也就是說,只要能改由香港支薪,台灣政府幾乎沒辦法課到這些稅。

 根據外銀高階主管的預估,長期而言這些1,000至3,000萬元年薪所得的外商金融人士可能有一半會跑到香港去,當然,這樣情況不會馬上發生,但未來有跳槽需求的時候,「員額掛在香港」將會是基本要求。

 外銀高階主管指出,這對跨國公司而言當然歡迎,因為過去同樣花100元,在台灣與香港可分別找到價值70與84元的人才(以實質有效稅率看),換個角度看,若同樣要找價值100元的人才,台灣公司必須付出比香港公司更高的成本,且人才越往香港流、台灣公司所需付出的成本更高。按此邏輯,台灣別說要吸引外籍金融人才,可能連自己人都留不住。

郭台銘:贊成富人稅 但應監督政府不要亂花錢!

對於財政部擬針對年收入千萬元以上者,將所得稅率拉高至45%,鴻海集團(2317-TW)董事長郭台銘表示贊成「富人稅」,不過政府花錢要監督,「不要讓政府亂花錢」。郭台銘並建議,應該成立「繳稅聯盟」,監督政府,讓錢都花在刀口上。
郭台銘遠在西班牙參加MWC大展,但當國內記者詢問相關「富人稅」議題時,郭台銘表示,他早就提出不要徵證所稅,改徵「富人稅」取代,因此他贊成富人多繳稅。

郭台銘表示,「我不算富人,因為我的財產已經信託捐出去了,而且忙到沒有時間花錢,現在都投資在高科技產業」,「政府要我怎麼繳稅,我贊成」,有錢人應該多繳一點。不過郭台銘特地強調政府花錢應該要監督,建議成立「繳稅聯盟」監督,讓政府不要亂花錢。

分析
参考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馬政府拼經濟的迷失在 ECFA、 服貿、TPP及 RCEP裡,從韓國李明博前總統實例、台灣ECFA經驗、台灣2013GDP結構談起


馬總統國債成長率極可能超越有高鐵建設之阿扁總統,平均GDP成長率也
會低於貪污之阿扁總統執政,平均失業率也高於阿扁總統時期;
總統馬英九18日與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廠商座談時強調,目前政府正從區域來突破經濟困境,台灣要盡快加入TPP及RCEP。

 根據中央社18日報導,馬總統今天視察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參訪生寶集團旗下的瑞寶基因公司及台灣福蝦公司。

 在與園區廠商座談時,馬總統表示,瑞寶研發的豬藍耳病疫苗,一出手市佔率就6成,福蝦公司將觀賞蝦推廣成潮流,兩家公司讓他嘆為觀止,大開眼界。

 他說,到農科視察是想了解政府將農科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後,目前做到什麼程度;現在有許多廠商想進駐農科,投資金額雖不大,但期待這些企業可以帶來新技術。

TPP potential members
馬總統表示,政府正推動中堅產業躍升計畫,培養小而強、小而美及小而精的產業;在德國,許多中堅產業都扮演關鍵角色。

 馬總統表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為外交孤立,周邊貿易談判一直沒有成果。他上任後,與中國大陸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並準備簽服貿協議,「才有日本與我們簽投資協議、紐西蘭與我們簽經濟合作協定、美國與我們協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及新加坡與我們簽經濟合作協定」。

 馬總統說,雙邊及周邊貿易談判要快馬加鞭與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必須要排除障礙、調整心態(鬆綁法令與開放市場),盡快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瑞寶公司建議政府在兩岸談判時,推動兩岸疫苗相互簡化登記程序;天明製藥公司代表則表示,台灣104家中草藥製造廠商,每家都有獨門,中國大陸在這方面落後台灣10到15年;中草藥世界市場目前需求龐大,應該要放眼世界,台灣可以用技術及出口實力做為兩岸談判的戰略武器。

 另有廠商建議政府,學習歐美發展預防醫學,在農科旁設立長壽村。

李明博的轉型改革

台灣有許多人都在談南韓轉型崛起和南韓總統李明博。李明博儼然成了南韓的轉型改革英雄。但李明博的轉型改革可不是平空出現的,他在首爾市市長任內,就做了許多地方性的轉型中小改革。由於改革由小做起,而且卓然有成,累積出了信用,當他出任總統後要做大改革,人們當然會相信,產官學界也會配合。

就以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的改革為例,他很清楚認知到首爾乃是個古老都市,自朝鮮時代太祖李成桂起就被定為京城,這種古老都市多年都是因陋就簡自 然而形成,它的格局既乏規劃,都市機能亦不合理。因此他當了市長後就由小到大,力行改革,最早是小的公車改革、街道改革;而後是中型的區域改革,如清溪川整治、都松森林公園開闢;再到大的都市性格重新塑造等。由小到中到大,一步步循序漸進,有思想、有方法、有願景,他的改革當然有成,他自己的「改革信用」 當然愈累積愈大。一旦他當總統,這麼一個有巨大「改革信用」的總統上台,南韓社會的產業、文化及國際地位當然到了改頭換面的時候。

我不久前讀了93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諾施(Douglas North)所寫的《經濟變遷》小冊,諾施即在書中指出,經濟變遷的成敗要看有權者的意向和企圖,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吻合這種條件的社會就會向他所希望的方向前進,缺乏這種知識能力的就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造成反效果。這也是最近在演講場合,我會以李明博和諾施為例,認為轉型改革必須:
這服貿協定根本不利台灣中小企業, 該修改?請
馬政府與在野黨多跟大陸要一些屬於台灣內銷
中小企業之利益吧!
  1. 轉型改革不能只是講大話唱口號,而必須是個改革者自我證明的過程,他必須從小改革開始,進而中改革,最後到大改革,替自己一步步累積「改革信用」。一個沒有「改革信用」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他的
  2. 改革是一種願景的顯示,願景不是文宣口號,而取決於品識與知識,一種改革的想法一定要在自己心裡走一次,可以自我說服的才勉強可以一試。硬幹到底的所謂改革,其實是在為難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徒眾和別人。
大學時期李曾任商學部學生會長,後來因為領導學生示威抗議1964年韓日間準備簽署的《韓日基本條約》而被拘捕,入獄兩年。出獄後因背負著反政府運動主導者罪名,被列入政府黑名單,李明博發現在就業上遭遇困難。李明博於是給當時總統朴正熙寫了一封信,獲總統助理接見。李明博對總統助理說:「如果一個國家妨礙一個人自食其力,那麼這個人將永遠成為國家的負擔。」受此話所動的政府決定不再阻撓他找工作。
  1. 在選舉中李明博曾提出「七四七」競選口號,承諾擔任總統後要讓經濟成長率達7%,讓南韓國國民人均所得達到四萬美元,使南韓國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以及連結漢江及洛東江的「朝鮮半島大運河」。李明博的領導目標是使「南韓國747」計劃成真。正如李明博指出的,在他的政府領導下,南韓國將會變得「人民富足,社會和諧,國家強大。」為此,他計劃實施一個務實的市場引導策略。李明博作為漢城市市長以重建清溪川工程而聞名,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他將聞名於朝鮮半島大運河的建設。大運河是到目前為止李明博提出的最具野心和最具爭議的項目,它是一系列連接南韓國主要河流與城市的內陸運河,將會把內陸城市變成繁榮的貿易港口。如果成功的話,此計劃將疏浚南韓國的航道,改善南韓國河流的污染情況,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除此以外,它還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進旅遊業的發展,並且大幅削減運輸費用。如果失敗的話,將對河川生態系造成不可復原性地破壞。大運河建設項目在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2. 在經濟政策方面,他力主加速解除管制、降低企業稅負,並通過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的全面計劃來使過熱的不動產市場降溫
    連ECFA早收清單的石化業都衰退,誰能相信政府對服貿的說法
  3. 李明博還希望實現南北韓經濟共同體來減少南北韓的經濟差距並促進朝鮮的經濟革新。為此他尋求同朝鮮進行人員交換,建立一個「和平城市」,帶領朝鮮進入市場經濟,並共同運作非軍事區的農場。李明博計劃訓練 30萬朝鮮人從事金融、經濟和科技工作,並為朝鮮的工程建立一個 400億美元的基金。 關於南韓上屆政府達成的南北韓協議,李明博宣稱將選擇性地付諸實施。為此他的政府將要把南北韓項目按可行性進行劃分。
  4. 李明博的政策影響最大是政府大幅縮減人事、可以代表右派的小政府思想。讓政府歲入大幅可以用在鼓勵企業投資及產業升級,而台灣馬總統是大幅增加政府經常性支出,政府歲出可以用在鼓勵企業投資及產業升級大幅減少,台灣經濟當然遲緩、失業率當然高;( 註:李明博就猛烈批評:“韓國公務員已經到了阻礙時代發展的危險境地。”李明博一上台就開展公務員“整風運動”,目的是建立一支具有 “開放、自律和創意”精神的公務員隊伍,以此打造一個“小而不失效率的政府”。一是給公務員隊伍減肥。就任總統的第三天,新政府就宣布裁減中央政府公務員 3427名,最明顯的是:廢除副總理職務、恢復無任所長官及精簡中央行政機構,大幅節省政府經常性支出。 )
  5. 對日態度 : 自兩國1964年關係正常化以來,韓國和日本都得益於雙方的友好睦鄰關係,日本為韓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兩國間的民間交流也逐漸活躍起來,韓國的團體遊客大批地前往日本,日本也有大批的遊客來到韓國觀光。韓國的文化商品如電影和電視劇在日本非常流行,而日本小說在韓國也備受歡迎。
( 註: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很清楚,貿易對國際雙邊開放需要政府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企業產業升級,小政府思想省下50%政府經常性支出才有籌碼與資源刺激企業往前,反觀,馬總統開放國際雙邊貿易協議卻無力量激勵企業產業升級,將淪為墨西哥開放國際雙邊貿易協議之結果:經濟持續低靡 )

ECFA 對台優勢已逐漸消失只剩金融業
台灣幾乎得到所有開放ECFA的缺點

   ECFA 就是一個最明顯的證據 ─ ECFA 到底發展了台灣什麼經濟?一再下修的經濟成長率,難道還不能說明 ECFA 根本無法幫助台灣經濟了?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一般人─不是財團─成為受害者,倒退十六年的實質薪資所得,以及四小龍最高的失業率,證明ECFA事實上已經嚴重傷害了台灣人民的福祉!

    ECFA 簽了後,大陸對台灣投資也下降了,大部份台灣人搞錯了,今日不是台灣對大陸、美國開放經濟就會好,也不是台灣關起門經濟就會好,而是要搞清楚政府要給什麼棒子與糖果讓台灣資金回流投資、刺激內部資金投資創業,經濟才會好

    不管簽 ECFA及服貿,大陸策略仍在吸收台灣人才、資金、技術,這也是為甚麼台灣最大投資仍是 TSMC、日月光、台化等台廠及歐美外商,陸商在台投資比率非常低,遠遠低於陸商對歐、美、東協投資,大陸對歐、美、東協投資是千億美元為單位,對台灣只有個位數之美元投資相差之大就可知道大陸策略是讓台灣經濟變弱依靠大陸;舉例來說:服貿協定開放台灣金融業去大陸,若造成更多台灣錢借給大陸企業與台商競爭,台灣將會發生金融風暴,因為陸企若打不贏台商而倒閉是台灣金融業損失,若陸企若打贏台商,台商倒閉也是造成台灣損失,所以許多與大陸協定一定要讓北京了解台灣這邊想法;
簽ECFA後,台灣GDP成長率從13.11%衰退至1.18%,減幅是全球第
一,有兩大主因:1. 大陸經濟持緩, 2. 台灣與大陸之產業大量重疊;

ECFA、國債泡沫、房地產泡沫造成台灣產業衝症痛期才開始,國民黨極可能已經失去執政位置 ( 基本上就是台灣中小企業體質承受不了中國企業進住競爭之問題,而台灣中小企業卻照顧 580萬勞工 )

台灣GDP結構看

   2013 台灣 GDP 在支撐經濟成長的C(消費)、I(投資)、G(政府)、X-M(貿易順差)之中,請参考表,X-M(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占 6.4% + 3.3%、外資投資占14.7%、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占54.1%、政府支出占19.2%,公司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 + 外資投資 + 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就占整體 GDP 78.5%;

   2013 台灣GDP 在支撐成長最明顯部份是 TSMC、日月光、台化等公司及外資在台灣之投資,而 ECFA 造成台商資金流向大陸、東協反成為GDP成長之負面教材

   政府支出占GDP太大比率而大部分是經常性支出,政府支出占GDP越大,能抽到稅是不多的,因此賦稅/GDP低,政府支出越大 GDP越高但能抽到稅越低,更不用說18%、退休俸支出是計入政府支出占GDP,稅率卻是0;

    從台灣GDP結構、產業升級、投資率、ECFA經驗、韓國李明博前總統實例、大部分台商在大陸及東協角度看,台灣不是盡快加入 TPP及 RCEP,台灣經濟就能成長,而是台灣如何刪減公務員降低政府支出經常性支出,提高政府可刺激台商、外商投資台灣之籌碼,搭配 TPP及 RCEP 適當開放,才能有台灣經濟大成長,請馬總統自已搞清楚。( 註:馬政府也要搞清楚,自從大陸 2011 年開始調整產業結構,製造出兩岸產業競爭關係,讓台灣及香港都成為亞洲 GDP 成長減速最快地區,可参考下圖台灣由13.11% GDP成長率降低至2.95%,減速達 -10.16% )。




ECFA 簽之前, 台灣之失業人數約49.8萬人, 兩岸簽 ECFA 後陸資投資台灣就業增加人數約 9380人,但台灣之失業人數因TSMC、日月光、台化等公司、外資在台灣之投資及大陸和東協台商創造就業人數約 86000人,所以很確認台商在台灣、大陸和東協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失業降低之主因。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