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投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投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2015 台灣GDP成長率極可能小於 1.56%,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不利 ( Comparison among Taiwan、Korea、Hong Kong Gov. strategy, obviously, Taiwan new tax strategy impact to economic )

主計總處預測GDP 難保3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不利,加上中國衰退造成經濟大衰退

主計總處將在14日公布經濟預測,但在第2季概估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至0.64%,出口更是「連六黑」,今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3無望,僅求保2的局面。

主計總處原預估201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3.28%,但第2季概估經濟成長率僅0.64%。台灣經濟研究院日前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0.59個百分點至3.11%,投資、輸出、消費全面下修,並表示第3季將是關鍵,若出口無法止跌回穩,全年保三希望較小。
ECFA 合約未仔細簽,造成台灣經濟大衰退

財政部公布7月出口僅23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9%。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經濟成長率保三無望,現在的情況是內需有能量,但外需不夠好,油價、電子表現都不佳,民眾省了油錢,卻沒有新產品刺激消費,導致經濟成長動能不足。

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也認為,第2季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商品出口衰退、服務輸出增幅明顯縮小,輸出成長不再高於商品出口成長、實質消費僅是虛胖,第3季目前看來也不會改善太多,經濟「失焦式成長」從隱性轉為顯性,不只經濟成長率保三幾乎無望,更該擔憂的是經濟失去動能,恐陷入長期停滯。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分析,經濟成長率主要靠出口拉抬,今年要保三確實非常有難度,其實目前亞洲國家如南韓、香港、新加坡,預測值都不會超過3%以上,主因就是中國大陸今年進口衰退兩位數,對亞洲出口很傷。

從7月出口表現來看,對大陸與香港出口90.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14.6億美元,衰退13.8%;從出口主要國家、地區來看,大陸與香港占比最高,達38.5%。

GDP保二不成 內需溫和支撐經濟成長
批發業銷售年增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 中產富人消費也外移?

主計總處今天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1.56%,不過預估今年民間消費成長仍達3.05%,是101年以來最高,顯示出口成長疲弱,但內需仍穩定成長。

另外,雖然國內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已經連續7個月下跌,主計總處強調,目前沒有通貨緊縮問題。主計總處指出,因就業及薪資穩定,加上日圓及歐元貶值帶動出國旅遊及購物支出,加上4G用戶快速增加,誘發換機潮,都有助推升國內消費動能。

主計總處強調,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滑落,加上原物料價格走勢也疲軟,油料費相較去年處於低檔,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今年下跌0.19%,明年則上漲0.74%。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說,CPI今年1到7月「連7跌」後,CPI累計已較去年上半年跌了0.65%,若扣除蔬果、能源等變動大的品項,核心物價僅漲0.85%。蔡鈺泰認為,因為油料部分下跌比較多,反映在物價上相對低,不過扣除蔬果、能源後,物價走勢還算穩定,所以目前沒有通縮的疑慮。

依台灣、南韓、新加坡、香港經濟指標看

  只有台灣實施新稅制如房屋合一稅、綜所稅調高至45%,由巨亨網數據出境人數-入境人數 半年下來差100萬人,再看批發業銷售/NSA(年增) 衰退更清楚,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其他如南韓、新加坡、香港都沒有衰退如此嚴重,基本上從台灣GDP結構內需占54.5%、外銷外匯出超僅占6.4%看實施新稅制、台灣高階勞工外移、富人資金及消費外移加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加速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最嚴重影響是新稅制造成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當然批發業銷售/NSA(年增) 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灣實際
失業率應該遠高於美國
  因為只有台灣實施新稅制,所以只有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遠大於南韓、新加坡、香港。政府經常門卻在這8年大幅成長也誇稅收大成長,經濟持續衰退、高階勞工外移、富人也外移、消費也外移、外資投資金額亞洲倒數、資金外移大成長,問題不是很清楚嗎? 這8年兩大政策:
  • ECFA : 合約未仔細簽,造成台灣經濟大衰退,加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紅色供應鏈;
    • 光電、電腦及週邊設備年增率衰退,為-13.97%、-5.26%反映了紅色供應鏈之影響。
  • 台灣實施新稅制如房屋合一稅、綜所稅調高至45%、證所稅、台灣高階勞工外移、富人資金及消費外移,問題不是很清楚嗎? ( 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遠大於南韓、新加坡、香港,看不出問題嗎? )
    • 其實,今年過農曆年前在台北看車、看房子,就聽見許多業務報怨說:十年來從未見到業績如此低迷,當時就懷疑中產富人消費是否也外移?上週分析發現台灣批發業銷售年增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可確認中產富人消費也開始外移。
    • 中產富人消費、投資開始外移將大幅衝擊台灣未來經濟發展。
    • 對長期投資人股利科45%綜所稅加上證交稅及二代健保補充稅都要50%稅率,50%稅率長期投資的勞工卻只得到非常少的政府勞保補助,富人大家開始外移,勞工將受害,因為勞工工作機會及福利是開公司富人投資的,政府給勞工福利非常少,而政府又90%稅收只圖利官員及政府人員、退休公務員,為了政府經常性花費要犧牲勞工工作機會、投資環境,非常不公平
  大家自己想也知道,過去台灣政府服務多少工廠及公司,現在這些服務都是大陸提供,你留這些政府龐大組織做甚麼?
  主計處這些官員沒人敢言真話,竟在報紙說是只出口不振,還怪到 iPhone 出貨不如預期,卻沒說那是算大陸出口,台灣的公司只承接業外營餘之出超而已,其他蘋果貢獻之GDP成長是給中國大陸不是台灣

依台灣上市公司總營收看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非常不利,因此,

  • 7月份營收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貿易百貨年增率是 -29.3%、-20.53%、-12.5%,而內需消費為主之油電燃氣年增率是 -45.9%,
  • 8月份營收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貿易百貨年增率是 -27.82%、-23.74%、11.65%,貿易百貨受中秋節刺激大增,而內需消費為主之油電燃氣年增率是 -39.71%,

從台灣GDP結構內需占54.5%看,當然反應在 GDP 衰退上是非常劇烈,無法由進口石油價格下跌40% 將增加 GDP 出超部份約 2% ~ 2.2%來彌補,馬政府為了維繫政府高的經常性支出(經常門)提出之新稅制將對台灣GDP成長率產生很大影響:股市不振、內需消費及房市衰退。加上 ECFA 傷害中國大陸衰退紅色供應侵略馬政府經濟策略及稅制對台灣傷害是超越歷任總統,也是亞洲所有領導人表現最差幾位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滬台通」及香港「一人一票」民主化趨勢,將大幅改善兩岸民間關係 ( China to Taiwan Economic Benefit Strategy And Hong Kong Democracy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aiwan and China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

「滬台通」議題持續延燒,台股盤中─金融股點火

「滬台通」議題持續延燒,台股今(23)日開高走高,在外資翻多、點火金融股帶量上攻之下,加上股后漢微科(3658-TW)盤中再創新天價來到2145元,台股盤中大漲上百點、重返9700點之上,來到近1月來新高,向先前的高點9775點挑戰。台股昨(22)日在「滬台通」的利多帶動下,帶量反攻回9600點,其中股王大立光(3008-TW)與股后漢微科雙雙創下新天價。今天台股延續這一股多頭氣勢,今天開盤漲53.73點,加權股價指數成為9666.73點。

今天的盤面主角是金融股,一片紅通通,挾帶去年獲利創新高、今年首季持續成長的氣勢下,加上「滬台通」政策做多的助威,吸引外資逢低買進,今天占台股成交比重擴大至15%,其中開發金(2883-TW)、元大金(2885-TW)分別以11.8元、17.25元奔上漲停。

買盤今天青睞金融股,因此對電子股產生排擠效應、台股的成交占比萎縮,但股后漢微科今天盤中再創新天價,最高來到2145元,大漲超過6%。台股今天各大類股價量齊揚、上攻9700點,來到近1月來新高,向先前的高點9775點挑戰。分析師陳威良認為,今天量能有機會來到1300億元。

陳威良還說,目前氣勢稍虛的電子股要等到今年首季財報完全揭露之後,外資才能整體研判決定如何操作,在此之前,非電子股族群還是盤面主角,包括兩岸政策做多的金融股,今年首季高殖利率的傳產例如「運動休閒概念股」等。

台股盤後─滬台通好威 金融放煙火!爆量衝關9800

「滬台通」果然是猛藥!台股多頭今天氣勢如虹,一早開高後,金融股大放煙火慶祝,富邦金、開發金、元大金等多檔都衝上漲停,金融占大盤成交比重突破25%,電子族群雖股王、股后續攻,台積電、鴻海也輪番上陣,僅扮演助攻角色,大盤滾量軋空,勇闖9700、9775以及9800點大關,尾盤雖稍見獲利調節賣壓,收盤指數未能站穩9800點,但今天加權指數收盤時大漲184.49點,以9797.49點作收,成交值放大至1431.7億元,再創7年半來新高!
簽ECFA後,台灣GDP成長率從13.11%衰退至1.18%,減幅是全球第
一,有兩大主因:1. 大陸經濟持緩, 2. 台灣與大陸之產業大量重疊,
3. 中國
大陸對台灣沒有很大經濟善意

股王大立光今天再攻高,衝過3100元,漲幅2.6%,再創高,股后漢微科更是衝上漲停,半導體、面板族群也一吐悶氣,台積電、聯電漲幅分別達2.4%、3.5%,矽品漲幅更逾4%,後半場鴻海也加入推升助攻,漲幅逾1.4%,雖然今天電子表現不俗,但光芒完全被金融股漲勢掩蓋,且大盤爆量,電子成交比重遭到稀釋,電子指數漲幅上漲1.61%,占大盤成交比重降至47.9%。

金融股今天在「滬台通」的想像空間帶動下,大放煙火,證券股更是一馬當先,今天盤中共有富邦金、大展證、兆豐金、開發金、安泰銀、統一正、大眾證,元大金、大慶證、宏遠證、中信金等都曾衝上漲停!金融類股今天爆出346億元超大量,金融指數上漲4.65%,占大盤成交比重24.7%。

傳產族群今天也是一片紅通通,水泥、觀光、油電燃氣漲幅都逾2%,塑膠、紡織、汽車、營建、百貨漲幅都逾1%。僅有玻陶、化工壓抑在盤下!

提民主里程碑方案 香港普選「一定要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政制發展進入關鍵時刻。香港特區政府昨日發表《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公眾諮詢報告及方案》,在嚴格依法的原則底線下盡用空間,包括建議在提名階段,先採用較寬鬆的「入閘」門檻,十分之一提委推薦即可成為參選人,在「出閘」階段提委則可以「暗票」方式提名候選人,獲過半數提委支持而且得票最多的兩至三人可「出閘」成為候選人,務求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框架內的民主程度可以最大化。特首梁振英形容,昨日是香港民主發展重要里程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呼籲反對派議員拿出政治勇氣,踏出最堅實、最勇敢的一步。她以此表達中央、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的願望:「2017,一定要得!」

特首:朝歷史性目標再進一步

經歷兩次政改諮詢、持續79日的違法「佔領」行動等事件,政改方案昨日終於出爐。梁振英昨晨先與「政改三人組」會見傳媒,指以「一人一票」方式讓500萬選民選出特首,是中央、他本人、特區政府及廣大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稍後公布的政改方案是朝着歷史性目標再行前一步,形容昨日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他強調,政改方案符合香港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也符合民主精神、香港市民願望和訴求,希望得到全社會及議員支持。
林鄭月娥稍後即到立法會宣讀聲明,公布政改方案,並接受10多名議員提問。她說,自2013年12月展開首輪政改諮詢至今,廣大市民都十分期盼在2017年能順利落實普選,這個客觀事實非常突出,多個機構的調查也長期顯示出來。
她強調,政制要向前發展,大家就必須求同存異、放下成見,尋求共識,而特區政府要嚴格依法辦事,充分顧及政治現實和實際操作等因素,設計一套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的特首普選方案。

各組提委數目選民不變

在「8.31」框架下,政改方案致力尋求最大民主空間:在提名委員會方面,建議由1,200人組成的提委會按照現時選舉委員會四大界別共38 個界別分組組成,各界別分組和界別分組的委員數目維持不變,委員產生辦法及選民基礎大致不變。

至於最受關注的提名特首候選人程序,則分為「委員推薦」(「入閘」)及「委員會提名」(「出閘」)兩個階段:「入閘」方面,方案建議有意參選者獲十分之一、即最少120名提委提名,便可「入閘」成為參選人,比過往選舉委員會要求的150名推薦門檻為低。
為容納更多有志之士參與選舉,方案建議每名委員只可推薦一名參選人,並設立現行制度沒有的推薦上限,每名參選人可獲得的委員推薦數目上限為240名,即可有5人至10人成為參選人,以免出現壟斷提名的現象。當局並建議設立提委會秘書處,讓參選人有公平及充分的機會向全體提名委員以至市民大眾解釋其政綱和理念,令提委會的運作更具透明度,充分反映民意。

在「出閘」階段,方案建議提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提名候選人,每名提委可投票提名最少兩名至所有參選人。獲提委會全體委員過半數支持並獲得最高票的2至3名參選人成為候選人。

簡單多數票勝 白票無效

林鄭月娥回應議員提問時說,逐一投票的方式,可讓每名提委支持所有「入閘」的參選人,這個方法有利參選人更有機會及公平地向提委會爭取提名;參選人之間不是互相競爭,而是靠政綱、品格和魅力爭取支持。對提委而言,亦可更自由考慮每名參選人的條件,毋須因為一名參選人暫時的得票,衡量是否支對另一名參選人。

至於普選投票安排,方案建議以「得票最多者當選」的方式選出特首人選,即只舉行一輪投票,毋須要求當選人取得半數以上有效票,而未經填劃的選票(即白票)則繼續被視作無效選票處理。

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在制定方案時,已在眾多不同的訴求和觀點中,嘗試尋找最大的共同點及平衡點,倘期望方案都能符合每一個人心目中不同理想尺度的一套,是不切實際、不可能實現的。政府希望立法會能盡快展開審議程序,務求在立法會暑假休會前完成表決。

林鄭:議員需鼓政治勇氣

她特別呼籲反對派議員「停一停,想一想」:「假如立法會否決方案,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的願望落空,廣大的市民將會多麼失望;假如政制發展原地踏步,對香港政制民主化怎可能有利?」

她促請議員和政黨在這關鍵時刻,展示政治勇氣和決心,顧全大局,以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為依歸,在追求自我理想的同時,務實、負責任地考慮多數市民的意願和政治現實。

林鄭月娥總結時強調,政改方案回應了廣大市民對落實普選的強烈訴求,深信這是為香港政制長遠發展向前跨出最大、最堅實的一步,也是經歷眾多艱辛的每一步後,能踏出最勇敢的一步,「2017,一定要得!」

分析
  • 自從台灣簽 ECFA 後,2010 ~ 2012 台灣 GDP 成長率衰退幅度全球居冠,台灣對中國大陸經濟善意期待反而趨向實務之如下項目,反不期待服貿,而合約內容將更趨向直接由台灣中小企業参與:
    • 「滬台通」: 未來影響台股非常重要之策略;
    • 貨貿協議 : 未來影響台灣中小企業重要之策略;
    • 保障台商投資 : 台商重要之策略;
  • 當然台灣也期待香港「一人一票」民主化趨勢走上真普選,中國共產黨走上民主政黨離開封建的共產極權,那才是改善中國大陸成為世界最好國家之指標,預估中國共產黨走上民主政黨仍能維持 20年政黨優勢,也讓中國大陸政黨競爭是為造究人民幸福、自由、法治,讓全球華人感到榮耀。
  • 中國共產黨若走上民主政黨,最大影響是將整合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等 ... 相關之區域與國家,來帶動亞洲經濟整合及中國大陸政治影響力也將是全球性。
  • 台灣也需要在面對「滬台通」、貨貿協議、中國大陸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及債務泡沫,台灣沒必要加如亞投行,台灣反需大力加強對內之投資、產業升級及防止資金外流,加速產業升級及新創投資,同時降低政府經常性支出及公務員退休福利支出,將政府稅收大幅用於產業升級及新創,才不致讓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台灣活力才能再現。台灣KMT這七年執政,台灣衰敗嚴重程度嚇人。
    • 面對「滬台通」、貨貿協議應以更正面態度以民眾經濟利益為目標與中國大陸談判,這樣才能大幅改善兩岸民間關係。
    • 面對中國大陸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則期待中國大陸大幅降息刺激內需消費,降低物價,而「一帶一路」只能選對中國大陸企業有利之重點緩步進行,才不致於造成一直海外往擴充一直向海外借錢擴充產能,只是泡沫越來越大等待崩盤之危機。
    • 台灣任何政黨都需面對「滬台通」、貨貿協議、中國大陸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及債務泡沫,這是高度影響台灣未來20年發展之重要事件,在台灣加速國際化及FTA之同時,處理好台灣與中國大陸之互動關係是非常重要。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2015 房地合一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 - 將大幅改變高資產、高收入理財觀念

房地合一稅拍板,售價4000萬以下可免稅 巢運批向建商靠攏

財政部今天將公布房地合一改革方案,朝更輕稅原則,此外,自用住宅免稅條款確定排富,自用住宅不限1屋,售價4000萬元以內的房產持有5年以上,交易利得可享免稅,若以去年交易資料估算,全國僅2.5%、4900戶會受影響,若再加上重購退稅與換屋優惠等獎勵,真正繳稅的人恐怕更少。

據悉,之前建商估2000萬的免稅版本,太過嚴格,約影響整體交易房屋量約10%,加上財政部考量房價有南北差異,如果2000萬以下才免稅,對大台北地區民眾不公平,因此才放寬到4000萬元。

全國僅2.5%戶受影響

對於財政部新版本,巢運大表不滿,將於今日到立法院抗議。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
中直言此版本「太誇張」,不只是向建商靠攏,簡直是跟建商「黏在一起」。他強調巢運絕對不會讓這個版本通過,必要會繼續再發動兩次學運阻擋。
他指出,未來會繼續尋求黨團支持,私下聽說有不少民進黨立委也支持財政部版本,民進黨團目前以準執政黨身分尚未表態,台聯黨團則認為應該要更嚴格,也會拜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要求表態。
黃益中表示,先前財政部推出2000萬以下免稅版已獲得建商支持,不懂為何又放寬到4000萬,非常不合理,通常應該是推出較嚴的版本,到立法院才有空間修改放寬。

課稅比奢侈稅更輕

官員私下指出,先前建商到行政院抗議,因此推房地合一稅有所顧忌,不一定到立法院就會被修改放寬,之前海外最低稅負財政部版本很客氣,但到了立法院則是被立委提高金額。
原本財政部釋放消息希望房地稅累進稅率最高45%,因建商反彈改為單一稅率17%時,修法力道不如預期,課稅比奢侈稅更輕。財政部前日至行政院2度報告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營利事業及個人出售房產確定採取單一稅率17%,配合奢侈稅退場,另訂個人短期買賣房產的差別稅率20%~30%。

稅率調整 金融營業稅調回5%  最高所得稅率從40%變45%

財政部今(24)日下午正式宣布「財政健全方案」,金融業中銀行、保險業於1999年為因應金融風暴而調降至2%的營業稅,將調回原來的5%,光金融營業稅每年估可增加200億元稅收。此外,所得稅將增加一級距,所得淨額達1千萬以上者將適用45%稅率,同時個人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降為50%。

財政部表示,財政健全方案以短中長期規劃,上列三項僅為財政健全方案中五大財源籌措項目之一,總計可增加稅收700億元,且稅制調整方案分為短期及中長期,中長期還包括「研議改進不動產稅制度」,短期則先以建立「回饋稅」(feedback tax),讓少數行業或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就短期稅制調整部分,未來銀行及保險業營業稅將由目前2%調整回到原來5%的稅率,至於信託投資業、證券業、期貨業、票券業以及典當業等五種金融行業,過去15年來均未賠付任何一家,因而維持現行2%。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指出,銀行及保險業稅較現行提高的3%將進入國庫;至於原有的2%,則仍維持給金融重建基金(RTC)及存保基金,十年後待存保基金資金充裕了,2%的稅收再回到國庫。

所得稅最高稅率由40%提高至45%

台灣稅制分配根本不公平,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 更突顯高收
入勞工繳的稅率是45%, 勞工整體繳的綜所稅占稅收24.5%, 而政府歲
出給勞工之勞保及就業補助卻低於3.08%, 苛待台灣勞工之政府
而針對高所得者以及投資股票所得部分,亦有所調整。張盛和表示,近年國人所得有M型化趨勢,為使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參考日本、美國作法,微調所得稅課稅級距。過去所得淨額440萬以上者均一體適用40%稅率,未來所得淨額達1000萬以上者,需以45%稅率計算所得稅,亦即千萬所得以上者需多繳5%所得稅。

另外,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後,若為公司個人股東,目前規定所配發的股利中已扣除的17%營業所得稅,可以100%作為該股東個人綜合所得稅扣抵,但未來該扣抵稅率將降為50%,也就是個人股東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股利在營所稅中已扣除部分,在綜所稅僅能扣抵半數,至於法人股東以及小規模獨資、合夥營利事業則維持不變。這項改革將使股市大戶、持股較多企業負責人、企業股東多繳稅。

檢討年金制度 年減450億元為目標

為減緩稅制改革衝擊,財政部亦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將薪資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至12.8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為12.8萬元。中小企業若增僱員工,每年增僱員工所支付薪資額之130%限度內,可於當年營利事業所得稅中扣除,同時為鼓勵企業創新,也將放寬研發投資抵減年限。張盛和指出,除稅制調整以增加國庫稅收之外,行政院也將組成「支出檢討小組」,逐年檢討政府各項年金補助,根據財政部估算,未來在各項年金補助調整上,將朝每年減少450億元支出為目標。

根據財政部規劃之「財政健全方案」,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兩大部分,中央政府方面工作重點在於控制債務規模,不讓債限破表,並且需調整支出結構,檢討法律義務支出、各項年金改革與非法律義務支出,藉此減少資源重複投入與不經濟支出。在多元籌措財源方面,除檢討與調整稅制外,還將積極提升公股事業經營效率、檢討民營化與釋股政策、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全面推動資產活化等。

法人:扣抵稅額減半 中實戶賣股機率高

為什麼不能將增稅部份都用在勞工勞保上? 卻大部份都又給政府
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今年正式上路,市場擔心可能增加大股東賣壓,不過,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認為,可扣抵稅額減半,雖會增加大股東稅率負擔,但基於鞏固公司股權,加上大股東賣股再買股有歸入權問題,預料對大公司的大股東影響有限,也不至於對台股帶來太大賣壓。雖然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夫人何莎,出脫43%持股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但他認為,應與避稅關聯性不大,可能是財務規劃考量,目前也沒看到有其他公司大股東密集申讓持股,應屬於個案。

大公司影響較有限

蔡明彰表示,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抱怨,但除非是將個人持股轉用投資公司持有,否則這部分並無法規避。此外,基於鞏固公司股權,大股東若因稅率而賣掉部分持股,之後要再買回來,可能面臨歸入權問題,因此,可扣抵稅率減半,應不至於造成大型公司大股東賣股壓力,頂多只會影響部分小公司,對於台股賣壓有限。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也說,大股東不會為了節稅而賣股,他說,大股東平時持股及買賣股票都要進行申報,且賣股半年內不可再買回,因此,大股東不太可能因為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就出脫股票,反倒是中實戶考量稅率問題,比較有可能賣股。台新投顧認為,可扣抵稅額減半多少會造成部分大股東的賣壓,只是幅度多寡尚待觀察,但考量去年企業獲利創新高,配息會增加,為了讓股東可拿到現金又沒有稅的問題,市場也傳出,可能有很多公司會用「現金減資」方式因應,一旦現金減資除可提高現金殖利率,也能降低大股東賣股壓力

富人稅 恐逼走外商金融人才

 政府課徵富人稅,千萬薪資所得新增45%級距,恐造成外商金融人才外流!外銀圈昨(25)日示警,未來恐迫使年薪1,000至3,000萬元的高階金融人才流向香港,不但台灣稅基嚴重流失,更降低吸引外商金融優秀人才來台誘因,重蹈「證所稅」覆轍。

 財政部稅制改革法案出爐,昨日引發外銀圈一片嘩然,尤其對年薪達新台幣1,000萬元(33.3萬美元)並不是太難的外資圈(包括投資銀行、證券研究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交易等各項領域),昨日一整天反彈聲浪相當大,直言「等於是將金融人才往外推!」

外銀高階主管指出,別小看這新增的5個百分點級距,由於既有超過500萬元薪資、適用40%級距的高所得人士的實質有效稅率約30%,也就是說,從501至1,000萬元這500萬元多課了5%、也就是25萬元,若在台灣本地消費,可以創造多少內需商機,但政府為了多課這25萬元,最後可能導致外商金融人才轉往香港、政府可能連原本的薪資都課不到稅。

按目前台港兩地課稅標準來看,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且由台灣支薪,當然很明顯得按台灣所得稅級距課稅,但若搬到香港去,且由香港支薪,若待在台灣不超過180天,只要繳香港所得稅16%即可,但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即便要考量到海外所得稅的課徵,但因計算方式為扣掉600萬元免稅額後再乘以20%稅率,且幾乎都不會超過香港課稅金額、因此不會被扣到海外所得稅,也就是說,只要能改由香港支薪,台灣政府幾乎沒辦法課到這些稅。

 根據外銀高階主管的預估,長期而言這些1,000至3,000萬元年薪所得的外商金融人士可能有一半會跑到香港去,當然,這樣情況不會馬上發生,但未來有跳槽需求的時候,「員額掛在香港」將會是基本要求。

分析
  • 房地合一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對高收入、高資產影響很大,房子超過三棟只能公司化?高收入難從股利可扣抵稅額減稅,那如何解呢?
  •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更突顯馬政府欺騙苛待勞工
  • 若再考慮10%遺產稅,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10%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未來走上移民之路,因為全世界沒有遺產稅國家與地區至少有 4 ~ 5 個區域,更何況大部分高收入、高資產都有勞工身份,他們很清楚勞工才是繳稅大戶的真正原因,單單整體勞工繳綜所稅總額就超過3000億,問題是政府每年補助給勞工之勞保及健保約1289億政府對勞工是極不公平,還不算這些高收入、高資產有雇主身份還貢獻 3500億營所稅及其他稅收,而大部分政府稅收支出分配都是高官、公務員花掉的,這種稅收分配及支出結構高收入、高資產只能選擇走上移民之路,因為政府公務員體系只管自肥增加國債,國債爆頂政府需要稅收就往高收入、高資產增稅,而高收入、高資產多繳的稅 91.5% 又給政府公務員體系用掉無法幫助勞保及勞工。
  • 最後我只能說是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是腐敗與沒效率,受害最基層就是勞工。因為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等於政府須增稅、調高水價、電價、糖價來增加政府收入,但卻不會增加政府補助勞保比重,結果就是資本家看清台灣政府如希臘,從不從砍掉無用政府組織著手,卻持續增加經常性支出養肥這像養老院政府,中央91%支出都被經常性支出及地方補助花掉,中央+地方總花費3兆又創造不出可觀1兆 FDI (外資投資金額),豪無效能的養老院政府。
  • 台灣真正問題是投資率非常低,資金外流又很嚴重,政府稅收支出分配極不公平,92%政府支出又大部分只照顧到軍公教,富人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又是拔高薪勞工收入,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堵住高薪勞工節稅門路,加上軍公教退休福利是世界第一好, 勞工退休福利來自稅收比重是世界級低,根本是害到勞工又苛待勞工,增稅同時一定要同時以創業投資減稅條例才能促進投資率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否則,只是讓富人讓持續移往海外窮人更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