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Morgan Stanley 認為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將影響未來30年的美好世界 ( Morgan Stanley think self-driving connected car will create new furture of human life )

Morgan Stanley Thinks Self-Driving Cars Will Bring Utopia by 2026

The term "techno-utopian" is helpful for referring to people who believe technology alone can solve the world's problems. The term is rarely used literally. But i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y Morgan Stanley is to be believed, driverless cars will literally bring about a utopian society in just over a decade.

Business Insider has this slide from Morgan Stanley about the future of Tesla Motors. The chart looks at projections for autonomous car capabilities and by 2026 it predicts a "utopian society."

One can't help but wonder if "100% autonomous, utopian society" was maybe meant as a harmless chucklegoof that didn't get edited out before publication. Joke or not, there are indeed plenty of people who are putting their eggs in the self-driving car basket.

Gartner:5年後將有2.5億輛的連網汽車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了2020年全球的道路上將會出現2.5億台連網汽車,而這些汽車都將具備全新的車載服務與自動駕駛能力,使其成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主要元素。

Gartner研究總監James Hines表示,連網汽車已成為現實,車載無線上網能力則迅速從高階汽車與高級品牌擴散至中階車款,車載數位內容的建立及使用將推動更精密的資訊娛樂系統,替應用程式處理器、圖像加速器、顯示器,與人機介面技術帶來機會。在此同時,行動與車輛使用的新概念將讓特別是城市中的汽車所有權走向新的商業模式或其他替代方案。

根據Gartner的預測,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將從2015年的49億成長到2020年的250億。2020年的全球道路上每5台汽車就會有一台具備無線上網能力,屆時的連網汽車總數將超過2.5億台,這些連網汽車可望具備遠端訊息處理、自動駕駛、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與各種行動服務。

對於物聯網的未來,Gartner認為直到2018年市場上都不會出現可主宰物聯網生態體系的平台。Gartner 另一名研究總監 Alfonso Velosa指出,有關物聯網的標準或生態系統都仍在發展中,且許多目前運作中的物聯網專案供應商或生態體系可能會失敗,企業資訊長應該要確保其主要的系統可滿足未來需求的專案策略,對於一個涉及數十年基礎設施的專案來說這格外重要,以閘道為基礎的架構將是物聯網專案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鍵作法。

即使企業都忙著建立自己的 IoT 生態體系,但目前並無一致的商業或技術模式,標準還在建立中,且多數的IoT專案使用客製化元件,此一形勢未來將因缺乏主要的技術服務供應商而更趨複雜。

Bran Ferren: To create for the ages, let's combine art and engineering : Self-Driving Cars

早安。 當我還小時, 我經歷一個改變我人生的經驗, 也是為何我會站在這裡的原因。 那個經驗 深深地影響我如何看待 藝術,設計和工程。

我很幸運地在世界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在一個充滿愛和有天賦藝術家的家庭中 長大成人。 我的父親,約翰·費倫,在我 15 歲時過世 跟我的母親,瑞,一樣, 是一位兼具熱情和專業的藝術家。 他是約紐畫派 (New York School)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融合他的當代思維, 創造了美國現代藝術, 引領美國的時代精神 進入到 20 世紀的現代主義。 這不是很偉大嗎?數千年以來, 人類藝術一直大部分都是寫實主義, 而現代藝術,相對來說, 大約只有 15 分鐘的生命 而仍然在漫延中。 就像其它重要的創新一樣, 這些全新的想法不需要新的技術, 只要重新思索和有嘗試的意願, 加上能面對幾乎一面倒的評判 和拒絕的韌性。 在我們家裡,到處都是藝術, 就像氧氣一樣, 圍繞著我們,是生命的必需品。 當我看著我父親作畫, 他告訴我 藝術不是裝飾用, 而是想法交流的另一種形式, 事實上,它是連結世界的 知識和眼光的橋梁。

在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 你或許認為我會不得已的 加入這個家族的事業。 但我並沒有。 我跟其它的小孩一樣, 從基因中就被設定好 是會讓父每抓狂的。 我對成為藝術家一點興趣也沒有, 更不用說畫家了。 我喜愛的是電子和機械, 拆解,組裝成新的, 讓它們能運作。 幸運地,我的家族裡有搞工程的, 和我父母一樣, 他們是我的人生導師。 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 我的爺爺擁在布魯克林有一座 餐具櫃的金屬工廠。 在週末,我們會一起去特克蘭街 (Cortlandt Street), 那是約紐的電子商街, 我們在成堆的 電子零件中挖寶, 用幾塊錢把一些寶買回家, 像是諾頓投彈瞄準器, 和 IBM 第一台真空管電腦的零件。 我覺得這些東西有用又有趣, 我學會了工程學和其原理, 不是在學校, 而且在拆解和研究 這些絕妙的複雜設備。 我每天花上數小時做這些事, 還好我沒有觸電身亡, 生命是美好的。

但是令人難過地,每個暑假, 這些機械離我而去, 因為我父母帶我出國旅遊, 體驗歷史,藝術和設計。 我們在歐洲和中東參觀 博物館和歷史建築。 但為了鼓勵我在科學 和工藝上的興趣, 他們會讓我去像是 倫敦科學博物館之類的地方。 我在那裡可以待上一整天, 研究科學工藝的歷史。

在我大約九歲的時候, 我們去了羅馬。 在炎熱夏天的某一天, 我們參觀了一棟像鼓一樣的建築, 外觀上一點也不起眼。 我爸說這是萬神廟 (Pantheon), 眾神的廟宇。 就像我說的,從外面看來一點也不特別, 但當我們走進去時, 我馬上被三件事情震驚到: 第一,跟外頭的熱度相比, 裡面是透心涼快。 裡頭非常的暗,唯一的光源, 來自天花板的一個大洞。 父親解釋,那不是一個大洞, 它叫作「眼睛」 (oculus), 能見到天堂的眼睛。 這個地方有些什麼特別之處, 我不知道是什麼,就是覺得特別。 當我們走到房屋的中央時, 我透過「眼睛」向上觀看天空, 這是我到過的第一個教堂, 在上帝與人間, 提供一個無遮蔽的視野。 但我很好奇,下雨時會怎麼樣? 父親或許稱它是「眼睛」, 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天花板的大洞。 我低頭看到地板排水孔, 鑲在石頭地板中。 當我更加適應裡頭的黑暗, 我能更加看清楚地板和 周圍牆壁的細節。 沒啥特別的,跟我們在羅馬其它地方 看到的雕像一樣。 事實上,看起來像是亞壁古道 (Appian Way)。 大理石雕刻的商人 拿著他的目錄給哈德良看。 (註:哈德良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 哈德良說「我們全買了。」 (笑聲)

但天花板令人驚奇, 看起來像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的球形屋頂。 (註:巴克敏斯特·富勒是美國建築家) 我以前見過這種的, 巴克是我父親的朋友。 現代的,高技科,令人印深刻, 巨大的,142 英呎,沒有任何樑柱, 不是巧合的,剛好就這麼高。 我喜歡這個地方。 它真的很美,而且跟其它地方不一樣。 我就問我父親 "這是何時建造的?” 他回答 "大約兩千年前左右。” 我說 "不,我指的是屋頂。” 看,我以為這是一個現代的屋頂, 原有的屋頂因被戰火摧毀, 而再另外蓋一個。 我父親說 "這是原本的屋頂。”

從此刻我的人生就改變了, 就像昨天一樣記得很清楚。 第一次,我認知到兩千年前的人類 是如此聰明的。(笑聲) 這事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我的意思是,在埃及吉薩的金字塔 前一年我們去看過了, 當然是很壯觀,完美的設計, 但只要我有夠多的預算, 兩萬到四萬個工人,花十到二十年, 在各地把石塊切割運過來, 我也可以造一座金字塔。 但只是靠蠻力, 無論是兩千年前或是今天, 你無法建一個萬神廟的穹頂。 而且它是現在最大的 未經強化過的混泥土穹頂。 建造萬神廟需要一些奇蹟。 我所謂的奇蹟,是指 在技術上近乎是不可能的, 高風險的,就算是今天, 也不見得可以完成的, 當然也不可能是由你完成的。

舉幾個萬神廟的奇蹟: 要建造這樣一個的架構, 必須要有非常強力的混凝土, 而且要控制好重量, 隨著建造的高度, 要調整混凝土的密度。 達到需要的強度和輕量,穹頂的結構使用了 五圈的鑲板, 每一個的尺寸逐漸縮小, 依設計來看, 分散掉絕大部分的壓力。 穹頂下異常的涼爽, 因為其內部巨大的空間, 上升氣流可經由 ”眼睛” 排出 的自然對流, 和外部空氣吹過圓頂的 文丘里效應 (Venturi effect)。 我第一次發現 光是物質的。 經 "眼睛" 進來的一道光束, 是如此美麗及可觸摸的, 我第一次發現 光線也可以被設計的。 更甚,這裡所有形式的設計, 視覺設計, 全都脫離不了光線, 因為沒有了光,你啥也看不到。 我也發現我不是第一位 認為這個地方是如此的特別。 它撐過重力、野蠻人、掠奪者、建造者, 還有時間的蹂躪, 成為我認為是 史上最長壽的建築。

因為這次的造訪, 我開始了解到, 相對於我在學校所學到的, 藝術和設計的世界 實際上,並不會不相容於 科學工藝的世界。 我發現當這兩個結合時, 你可以創造出在單一領域中 無法達到的效果。 但在學校裡,除了少數例外, 它們是被區分開來的, 現在也還是這樣。 我的老師們都告訴我要認真 專注在其中一個領域, 但是,力促我只精通一個領域, 讓我對憧景那像博學的人們 像米開朗基羅、達文西 本傑明·富蘭克林, 他們都不只是精通單一領域。 這讓我更加嚮往 同時身處在兩種領域。

所以像萬神廟這種史無前例的創新和精妙 是如何達成的呢? 有些人,像是哈德良 (Hadrian), 需要有傑出的創新願景, 他們也需要說故事和領導的才能, 來實現這個願景, 還有在科學工藝上的專精, 專業能力和技術, 來延伸現有的創新。 我相信,提供這種的規則改變者, 需要你至少五個奇蹟。 但問題是,無論你多聰明, 或是多有錢, 你只能頂多有一個半的奇蹟。 就是只有這麼多了。 你會耗盡你的時間、金錢、熱情, 還有其它的一切。 記得,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 想像任何一種工藝上的奇蹟, 而你卻需要至少五個奇蹟來建造萬神廟。 在我的經驗中,只有少數的夢想家 能遊走在藝術設計 和科學工藝之間, 他們能夠注意到 何時其它方面的奇蹟 已經足夠來實現這個夢想。 對於他們願景的明確了解, 他們喚起勇氣和意志力, 創造剩下需要的奇蹟, 他們通常把其它人認為 不可跨越的障礙, 化為願景的特色。 以萬神廟的”眼睛”為例, 要堅持這樣的設計, 你勢必無法使用 在羅馬拱門上發展出來的結構技術。 然而,相對於 重新去思考重量和壓力的分佈, 他們用一種僅適用於天花板有一個洞的 全新設計。 完成後,不僅兼具美學, 設計上還帶來光線和涼風效果, 還有能直接連通天堂的管道。 很不賴吧。 這些人們不只是相信 不可能的事可以被完成, 而且是一定要完成。

歷史故事就先到此為止。 近代有什麼創新的事物, 是結合了獨特的設計 和先進的技術, 可以讓人們在千年之後 依舊會記得呢? 把人送上月球是很了不起的, 然後再把他平安地帶回地球,也是一樣。 談到人類的一大步: 很難想像在人類的歷史上, 有什麼可以比得上 我們第一次遠離我們自己的世界 踏上另一個世界的那一刻。

那在登月之後,會是什麼呢? 有人可能會說今天的萬神廟 是網際網路, 但我真的認為這是錯的, 或是說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網際網路不是萬神廟, 比較像是混凝土的發明, 對於建造萬神廟 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 而且可以流傳後世, 但只有它是不夠的。 正如混凝土的技術 對萬神廟的建造是很關鍵的, 創新者使用網際網路 創造能流傳後世的全新事物。 智慧型手機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很快速地,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們 都會有一支, 把人們聯繫起來 和訊息連結的想法會流傳下去。

那下一步呢? 同等於萬神廟的下一個指標在哪? 想想看, 我不會接受一些似是而非 或重大突破的事物作答案, 例是治癒癌症。 為什麼?因為萬神廟 是建造在很多實體的設計之上, 每一個都來自由簡單的觀察 和不斷地體現, 而且可以無窮盡的流傳下去。 這像是藝術一樣難以用語言表達, 這些拓展生命及釋放痛苦的貢獻, 當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 而且很華麗, 但它們只是 我們全部知識技術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也是。
那下一個會是什麼? 這有些違反直覺, 但我猜是一個自1930年代末期 經由每個世代的修改的 一個願景: 自動駕駛車輛。 你或許想,拜託, 怎麼會是一個比較潮的 巡航定速系統? 但你仔細看, 大部分我們的世界是設計在道路和運輸之上, 道路之於 羅馬帝國的興起, 就像州際高速公路 之於美國的 繁榮和現代化。 現今,這些串連我們世界的道路 主要都是汽車和卡車在使用, 而這個基本上一百年來 都沒有改變。 或許現今不是很明顯, 但自動駕駛車輛會是關鍵的科技 讓我們重新設計我們的城市, 更進一步地,改變文化。 為什麼呢? 一旦普及之後, 每年可以減少 美國上萬的生命的死亡, 全球有上百萬的生命。 汽車引擎的油耗和空污, 會大量的減少。 大部分在進出城市 交通擁塞將會消失。 這些會引發新的思維 重新設計我們的設計,職場, 以及我們的生活。 我們可以更快速到達目的地, 社會可以拾回大量的 資源損耗, 現在花在車陣中的時間只是在污染世界。

但為何是現在?為何現在才能實現? 因為過去三十年, 在汽車業以外的人們, 花費上億的金錢 創造出必要的奇蹟, 但當初是為了不同的目的。 這讓像是 DARPA、大學、公司企業, (註:DARPA 是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完全置身在汽車業界之外的人們, 如果夠聰明,就會了解到 自動汽車現在可以被實現。 什麼是自動汽車需要的五個奇蹟呢? 第一個,你需要知道 現在你確切的時間和位置。 這個可以經由 GPS 解決, 全球定位系統, 是由美國政府發展的。 你需要知道道路在哪裡, 道路規則是什麼,你要往哪裡去。 這些可以由導航系統, 車內導航系統, 和網路上的地圖來達成。 你需要近端即時通訊 配合高效能的電腦運算, 來了解附近車輛 的動態。 為手機發展的無線技術 加上一點些微的改造, 就可以完成的解決這件事。 你或許想到 在社會和法律上 都可以接受的 一些道路限制。 像是高乘載車道 和其它的延伸。 但最終,你需要能辨認 人群、號誌和物體。 機械視覺、特殊感應器、高效能的電腦運算 可以做到這些, 但這還是不太夠, 尤其是當你的家人在車上。 偶爾,人類需要給予一些決定。 你或許需要喚醒乘客 詢問他們 剛剛那個在路中間的顛簸是怎麼回事。 這還不賴,我們已經有一些 新世界的輪廓了。 此外,一旦駕駛 向那困惑的汽車解釋 路上那隻在叉子上的巨大的雞 只是一家餐廳, 它就會安心的繼續行駛, 而地表上的所有其它汽車 也將從此了解這件事。

第五個奇蹟,已近乎完成, 是需要一個明確的願景, 一個佈滿自動汽車的美好世界, 吸引人和功能完善的設計, 加上許多資金和努力, 可以把它開回家。 只需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現了, 我預期自動駕駛汽車 將會永遠的改變我們的世界 延續好幾十年。

總而言之,我開始相信 促成下一個萬神廟的各項要素 已經在我們的周圍, 等待有願景的人們, 同時具備寬廣的知識, 跨領域的技術, 及極端的熱情, 讓這個夢想成真。 但這樣的人才並不會 自動地無中生有。 他們必須從小時候 就被良好的教養和鼓勵。 我們需要愛護並幫助他們 去發掘他們的熱情。 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全力投入, 幫助他們了解到 失敗為成功之母, 並且要持續不懈。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典範, 給予他們自信,相信自己, 相信任何都是可能的, 就像我祖父帶我去購買雜貨, 就像我父母 帶我去科學博物館, 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去找到他們自己的道路, 即使這是非常困難。

但有一個注意事項: 我們需要定期的把他們 從現代的奇蹟拉開來, 電腦、手機、平板、 電玩、電視, 帶他們到外面, 讓他們感受到 我們的世界、星球和文化 的美好設計。 如果不這樣做,他們不會了解 這些資產的珍貴, 而有一天會輪到他們 來保護和改善。 我們也需要他們能了解 有些事物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下 沒有被得到應有的看待, 藝術和設計, 不是奢侈品, 也不是不能和 科學科技相容的。 事實上,它是讓我們與眾不同的必要。

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 或許你可以帶你的孩子 去真正的萬神廟, 像我帶我的女兒奇拉, 去第一手體驗到 令人震驚的設計, 在羅馬的某一個不起眼的日子, 觸及到 2000 年的未來, 造就我現在的人生。
( 註: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是結合 超級電腦晶片、人工智慧、智慧型手機及通訊、各種感測器、雷達、機器人自動駕駛、GPS、人機關係、觸控螢幕許多技術之未來最大發明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超人類生物學之未來:生物學、奈米科技、人工智慧結合成超人類,Ray Kurzweil ( The future of the super-human biology: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bined into super-human

    首先,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時鐘撥回到兩億年前, 我們的故事, 與新皮層 (neocortex) 有關。 早期哺乳動物 (實際上只有哺乳動物才有新皮層) 比如齧齒類動物, 擁有一種尺寸和厚度與郵票相當的新皮層, 它像一層薄膜, 包覆著這些動物核桃大小的大腦。 新皮層的功能不可小覷, 它賦予動物新的思考能力。 不像非哺乳類動物, 牠們的行為基本上固定不變, 擁有新皮層的哺乳動物能發明新的行為。 比如,老鼠逃避天敵的追捕時, 一旦發現此路不通, 牠會嘗試去找新的出路。 最終可能逃之夭夭,也可能落入貓口, 但僥倖成功時,牠會記取成功的經驗, 最終形成一種新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近習得的行為, 會迅速傳遍整個鼠群。 我們可以想像,一旁觀望的老鼠會說: “哇,真是急中生智,居然想到繞開石頭來逃生!” 然後,輕而易舉也掌握了這種技能。

但是,非哺乳動物 對此完全無能為力, 牠們的行為一成不變。 準確地說,牠們也能習得新的行為, 但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 可能需要歷經一千個世代, 整個種群才能形成一種新的固定行為。 在兩億年前的蠻荒世界, 這種進化節奏並無大礙。 那時,環境變遷步履蹣跚, 大約每一萬年, 才發生一回滄海桑田的巨變, 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時間跨度裏, 動物才形成了一種新的行為。

往後,一切安好。 直到,禍從天降。 時間快進到6500萬年前, 地球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環境遽變, 後人稱之為“白堊紀物種大滅絕”。 恐龍遭受滅頂之災; 75%的地球物種 走向滅絕; 而哺乳動物 趁機佔領了其他物種的生存地盤。 我們可以假託這些哺乳動物的口吻, 來評論這一進化過程: “唔,關鍵時候我們的新皮層真派上用場了。” 此後,新皮層繼續發育。 哺乳動物個頭也日漸見長, 大腦容量迅速擴大, 其中新皮層的發育堪稱突飛猛進, 已經逐步形成獨特的溝回和褶皺, 這可以進一步增加其表面積。 人類的新皮層, 如果充分展開平鋪, 尺寸可達一張餐巾大小。 但它仍然保持了纖薄的結構, 厚度也與餐巾不相上下。 外形曲折複雜,呈現千溝萬壑, 新皮層已佔據大腦體積的80%左右, 不僅肩負思考的重任, 還約束和昇華個人的行為。 今天,我們的大腦 仍然製造原始的需求和動機。 但是,對於我們內心狂野的征服欲望, 這個新皮層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最終將這種欲望化作創造詩歌、開發APP、 甚至是發表TED演講這樣的文明行為。 對於這一切, 新皮層功不可沒。

50年前,我完成了一篇論文, 探究大腦的工作原理, 我認為大腦是一系列模塊的有機結合。 每個模塊按照某種模式各司其職, 但也可以學習、記憶新的模式, 並將模式付諸應用。 這些模式以層級結構進行組織, 當然,我們借助自己的思考 假設了這種層級結構。 50年前,由於各種條件限制, 研究進展緩慢, 但這項成果使我獲得了 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50年來,我一直潛心研究這個領域, 就在一年半前,我又發表了一部新的著作 ——《心智的構建》。 該專著探討了同一個課題, 幸運的是,我現在擁有充足的證據支撐。 神經科學為我們貢獻 大量有關大腦的數據, 還在以逐年翻倍的速度劇增; 各種腦部掃描技術的空間解析度, 也在逐年翻倍。 現在,我們能親眼窺見活體大腦的內部, 觀察單個神經間的連接, 目睹神經連接、觸發的實時發生。 我們親眼看到大腦如何創造思維, 或者反過來說,思維如何增強和促進大腦, 思維本身對大腦進化至關重要。

接下來,我想簡單介紹大腦的工作方式。 實際上,我統計過這些模塊的數量。 我們總共有大約三億模塊, 分佈在不同的層級中。 讓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我有一組模塊, 可以識別大寫字母“A”中間的短橫線, 它們的主要職責就在於此。 無論周遭播放著美妙的音樂, 還是一位妙齡女郎翩然而至, 它們都渾然不覺。但是,一旦發現“A”的短橫線, 它們就興奮異常,異口同聲喊出:“短橫線!” 同時,它們立即報告神經軸突, 識別任務已經順利完成。 接下來,更高級別的模塊—— 概念級別的模塊,將依次登場。 級別越高,思考的抽象程度越高。 例如,較低的級別可識別字母“A”, 逐級上升後,某個級別能識別“APPLE”這個單詞。 同時,信息也在持續傳遞。 負責識別“APPLE”的級別,發現A-P-P-L時, 它會想:“唔,我猜下一個字母應該是E吧。” 然後,它會將信號傳達到 負責識別“E”的那些模塊, 並發出預警:“嘿,各位注意, 字母E就要出現了!” 字母“E”的識別模塊於是降低了閥值, 一旦發現疑似字母,便認為是“E”。 當然,這並非通常情況下的處理機制, 但現在我們正在等待“E”的出現, 而疑似字母與它足夠相似, 所以,我們斷定它就是“E”。 “E”識別後,“APPLE”識別成功。

如果我們再躍升五個級別, 那麼,在整個層級結構上, 就到達了較高水平。 這個水平上,我們具有各種感知功能, 某些模塊能夠感知特定的布料質地, 辨識特定的音色,甚至嗅到特定的香水味, 然後告诉我:妻子剛進到房间!

再上升10級, 我們就到達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可能來到了額葉皮層。 在這兒,我們的模塊已經能夠臧否人物了, 比如:這事有點滑稽可笑!她真是秀色可餐!

大家可能覺得,這整個過程有點複雜。 實際上,更讓人費解的是 是這些過程的層級結構。 曾經有位16歲的姑娘,當時正接受腦部手術。 由於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跟她講話, 所以就讓她保持清醒。 保持清醒的意識,這對於手術並無妨礙, 因為大腦內沒有痛覺感受器。 我們驚奇地發現,當醫生刺激新皮層上 某些細小區域時,就是圖中的紅色部位, 這個姑娘就會放聲大笑。 起初,大家以為, 可能是因為觸發了笑反應神經。 他們很快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 這些新皮層上的特定區域能夠理會幽默, 只要醫生刺激這些區域, 她就會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滑稽有趣。 “你們這幫人光站在那裏,就讓人想笑。” 那位姑娘典型的解釋道。 我們知道,這個場景並不滑稽可笑, 因為大家都在進行緊張的手術。

現在,我們又有哪些新的進展呢? 計算機日益智能化, 利用功能類似新皮層的先進技術, 它們可以學習和掌握人類的語言。 我曾描述過一種算法, 與層級隱含式馬爾可夫模型類似, (馬爾可夫模型是用於自然語言處理的統計模型) 上世紀90年以來我一直研究這種算法。 “Jeopardy”(危境)是一個 自然語言類的智力競賽節目, IBM研發的沃森計算機在比賽中 勇奪高分,總分超過兩名最佳選手的總和。 連這個難題都被它輕鬆化解了: “定義:由起泡的派餡料發表的冗長而乏味的演講。 請問:這定義的是什麼?” 它迅速回答道:愛開腔的蛋白霜。 而詹尼斯和另外一名選手卻一頭霧水。 這個問題難度很大,極富挑戰性, 向我們展示了計算機 正在掌握人類的語言。 實際上,沃森是通過廣泛閱讀維基百科 及其他百科全書來發展語言能力的。

5至10年以後, 我們的搜索引擎 不再只是搜索詞語和鏈接這樣的簡單組合, 它會嘗試去理解信息, 通過涉獵浩如煙海的互聯網和書籍, 攫取和提煉知識。 想像有一天,你正在悠閒地散步, 智能設備端的 Google 助理突然和你說: “瑪麗,你上月提到,正在服用的谷胱甘肽補充劑 因為無法透過血腦屏障,所以暫時不起作用。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就在13秒鐘前, 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 可以透過一个新的途徑來補充谷胱甘肽。 讓我給你概括一下這個報告。”

20年以後,我們將迎來奈米機器人, 目前,科技產品正在日益微型化, 這一趨勢愈演愈烈。 科技設備將通過毛細血管 進入我們的大腦, 最終,將我們自身的新皮層 與雲端的人工合成新皮層相連, 使它成為新皮層的延伸和擴展。 今天, 智慧型手機都內置了一台計算機。 假如我們需要一萬台計算機, 在幾秒鐘內完成一次複雜的搜索, 我們可以通過訪問雲端來獲得這種能力。 到了2030年,當你需要更加強大的新皮層時, 你可以直接從你的大腦連接到雲端, 來獲得超凡的能力。 舉個例子,我正在漫步,遠遠看到一個人。 “老天,那不是克里斯.安德森(TED主持人)嗎? 他正朝我這邊走來。 我要抓住這個機遇,一鳴驚人! 但是,我只有三秒鐘, 我新皮層的三億個模塊 顯然不夠用。 我需要借來10億模塊增援!” 於是,我會立即連通雲端。 我的思考,綜合了生物體和非生物體 這兩者的優勢。 非生物部分的思考能力, 將受益於“加速回報定律”, 這是說,科技帶來的回報 呈指數級增長,而非線性。 大家是否還記得,上次新皮層大幅擴張時 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那是200萬年前, 我們那時還只是猿人, 開始發育出碩大的前額。 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前額向後傾斜, 因為牠們沒有額葉皮層。 但是,額葉皮層並不意味著質的變化; 而是新皮層量的提升, 帶來了額外的思考能力, 最終促成了質的飛躍。 我們因而能夠發明語言, 創造藝術,發展科技, 並舉辦TED演講, 這都是其他物種難以完成的創舉。

我相信未來數十年, 我們將再次創造偉大的奇蹟。 我們將借助科技,再次擴張新皮層, 不同之處在於, 我們將不再受到頭顱空間的局限, 意味著擴張並無止境。 隨之而來的量的增加 在人文和科技領域, 將再次引發一輪質的飛躍。

謝謝大家!



生物學、奈米科技、人工智慧結合成超人類是 Ray Kurzweil 的預測想法

據新浪科技報道,Ray Kurzweil有著一頭淡金髮和飽滿的前額,他有著長者特有的從容,回答問題不緊不慢,會將觀點和事例結合起來解釋令人費解的科技問題。他有五個頭銜——美國作家、電腦科學家、發明家、未來學家和谷歌工程主管,還擁有多達20個榮譽博士學位,以及來自美國總統的最高獎章。
在這五重身份中,他最喜歡的是谷歌技術主管,因為這個角色融合了他擁有的多種身份,同時能夠將技術帶向全世界。「谷歌擁有數十億用戶,因此我們所做的工作能對世界產生直接影響。」他說道。

對於這樣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華爾街日報》稱其為「不知疲倦的天才」,《福布斯》贊其為「終極思考機器」。那麼,除了天賦異稟,他保持創造力、思維超前的秘訣又是什麼?

最想做的事是通過技術改變世界

Ray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未來學家身份,針對科技領域他所做的預測時間跨度長達數十年。他的有些預測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超現實,但正是因為技術正呈指數級增長,未來的確難以想像。

而正如他所創辦的科技網站 Kurzweil Accelerating Intelligence 中一篇文章說的那樣,有些科技預測之所以能夠成真,不僅在於技術呈指數增長,也在於每當一個預測被拋出來,人們才會逐漸關注,不斷投入資金和人才等科研力量,最終促使該領域科技的突破。作為未來學家,Ray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改善世界。而他也著書立說,向人們推廣科技的魅力,他的作品《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和《The Singularity Is Near》均是亞馬遜科技類銷量排名第一的書籍。

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出大膽超前又充滿價值的預測,在於他本身天賦過人、勤於思考,也在於他在科技領域的數十年的浸潤。不過,人們還是想知道他保持不竭動力、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的秘訣是什麼。

對此,他有這樣的逆向思維的訣竅:「我會想像5年後如果要發表一次演講,那麼怎麼解釋我的新發明。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發明,但我會去想該說一些什麼,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隨後我會回頭看,如果未來的演講是這樣,那麼就反推現在要怎麼去做,步驟是怎樣的。這就是發明的方式。」
同時,他想和年輕人分享的經驗是:通過性價比指標去衡量信息技術,根據成本來研究該技術的競爭力。他指出,這樣考慮現實狀況的指標具有很強的可預測性,可以預測三五年後的事情,比如從這一角度思考通信和生物科技領域。

不過,Ray在30年前曾預測過30年後、50年後的事情。他坦言道,儘管不能預測一切,但至少可以預測未來的某些情況。
正在從事的工作是讓電腦理解語言

因為Ray本身是個創業者,所以很多人好奇為何他選擇為谷歌打工。但是源於谷歌能夠幫助他實現自己借助技術改變世界的目標,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其實,Ray在谷歌的工作也是面向未來的工作:「我在谷歌的技術工作,以及我作為未來學家的身份,兩者之間並沒有實際的區別。因為我們設計面向2018年或2020年的技術,我們會思考未來的技術發展。」Ray正在帶領一個從事自然語言識別項目的團隊,旨在理解語言的涵義。一般而言,人們進行搜索都從關鍵字開始,找到包含該關鍵字的文檔,但搜尋引擎本身並不理解文檔內容的意思。而搜索技術更進一步的發展便是語義理解。

他指出,自然語言識別能力需要理解涵義,以及如何表達這個涵義。而困難在於,我們甚至並不知道對於自然語言而言,「涵義」的定義是什麼。「對於語音辨識,你會試圖去了解某人正在說什麼;對於字元識別,你會去判斷紙上的字母是什麼。不過,如果希望理解紙上內容的含義,那麼要如何去做?」Ray是說,我們需要對電腦進行自然語言識別建立框架。

Ray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關於人腦中的觀點是如何表達的,以此探討電腦理解語言。為此他最新寫了一部書《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探討了人腦的思維,以及人腦中的想法如何表達。比如人們在翻譯過程中,會先知道語言是什麼含義,從而在大腦中創造出字元以反映這些含義,隨後再從另一種語言中尋找與之匹配的文字。不過,今天的語言識別並不是這樣,只是試圖匹配字元序列。

而由Ray帶領的Google Now團隊正在進行自然語言理解的開發工作。他表示,從長期來看,搜尋引擎將可以理解關鍵字的含義。「這是一個長期目標,而我們需要一步步的發展,讓電腦去理解語言。這是我正在從事的工作。」他如是說。
對未來科技的五大預測

Ray對未來科技做出了五大預測,包括人類基因重組、太陽能、3D列印技術、搜尋引擎和虛擬實境等領域。不過有些預測聽起來似乎難以理解,Ray做了詳細的解釋。

1.2020年人體可進行編程重組,屆時人類可遠離疾病、避免衰老。關於個人重新編碼生物信息,是指人類通過醫學介入,改變生物基礎的信息流程。對該預測,很多人持質疑態度,Ray的解釋如下:

比如,某種疾病的造成原因是某一基因的缺失。雖然大部分疾病並不是由某一基因引起的,但這種例外。對於這種疾病,人類可以通過替代這一基因進行治療。這方面的嘗試已經在實踐進行中。通過從身體中提取細胞,在體外添加基因,在顯微鏡下監控過程的進行,對數百萬個細胞進行基因替代,隨後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來治癒這一疾病。

全球有許多人患有心臟疾病,對此目前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心臟不能自我修復。Ray的父親於60年代患上了心臟病,於1970年去世。而今天,人們可以通過提取細胞並重新編碼,讓心臟自我修復損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改變基因,我們將找到一類全新的治療方式。

此外,在癌症的腫瘤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過程。癌症治療可以依靠幹細胞尋找治療方法,幹細胞有著很強的複製能力,可以通過對幹細胞進行重新編碼,阻止這樣的複製,從而抑制癌症發展。目前有數千個這樣的項目,正試圖對基因進行重新編碼,以治療許多與基因有關的疾病。

2.到2029年,人工智能將會超越人類智力,而到了2045年將達到技術奇點,科技將導致超級人工智能機器出現,人類和機器將會更進一步的整合。

對於人工智能,Stephen Hawking 和 Elon Musk 都表達過對其安全性的擔憂,認為人工智能將具有巨大的破壞性。Ray對此回應道:「他似乎是在說,未來5年內將會出現超級人工智能。不過,這很不現實。我的觀點是,人工智能達到人類的水平還需要15年時間,而這一數字可能也是錯的。」
人工智能專家普遍認為,出現超級人工智能需要花費20到30年時間。不過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很長的時間。而他曾刊文指出,在成熟的時間點到來之前,人們可以通過加強人類監督和推進社會機構探討,來保證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實際上,所有的技術都是雙刃劍,有著好壞兩面。「火可以用來取暖、燒飯,也可以燒掉你的房子。另一個例子是生物技術,雖然目前它可以用於治療基因導致的疾病,然而30年前,人們會擔心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術去改造常見病毒,使其成為致命的武器。」他舉例說道。他指出,在國際上有定期舉辦的生物科技會議,其目標是制定方針確保技術的安全性,預防有意或無意引發的生物技術事故。「這涉及到複雜的機制,而這種機制目前運轉良好,過去30年並未看到什麼問題。我認為,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在他看來,未來,人工智能可以與人類文明進行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可以獲得人類的全部知識,人類也可以與人工智能對話。人工智能可以去做人類能做的事,具有很高的智慧水平,同時逐漸發展。人工智能將與社會深度整合,而世界將會更加和平。通過更好的通信技術,我們將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這將大量減少世界上的暴力。因此,隨著人工智能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人類文明將變得更好。

3.近年來火熱的3D列印技術到2020年才會進入黃金時代,大規模取代製造業是5年後的事情。他表示,技術周期都會經歷逐漸成長、迅速爆發、跌至谷底到趨於正常的過程,而3D列印的真正成熟還需要時間。

對此,他解釋道:關於3D列印,我希望人們從中獲得經驗,並實現更好的過渡。有人認為,3D列印明年就能給全世界帶來革命,不過我認為2020年更有可能。目前3D列印已有一些有趣的應用,例如列印人體器官。不過,我們還需要使其更加完美。

4.除了3D列印,還有哪些技術正經歷類似的曲線?他說,虛擬實境是一個類似的技術,在真正取得突破之前還需要幾年時間。到2020年,人類將在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交互,2030年代該環境將引入觸覺。

他指出,虛擬實境在遊戲行業非常有趣,3D的虛擬實境能帶來沉浸感。不過要到2020年,人們才會經常使用這一技術,例如將其置於隱形眼鏡中,可以與在遠方的人進行看似面對面的交流,看起來真實感將很強,我們甚至可以觸摸到對方。不過從目前來看,這樣的場景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

5.搜尋引擎在五年內將可理解自然語言。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奧莉薇亞·紐頓-強 成功特質 - 樂觀、競業、才華、聰明投資 ( Olivia Newton-John successful life - Optimistic, Strive, talent and smart investment )

    奧莉薇亞·紐頓·約翰 ( Olivia Newton-John ) 在1948年出生於英國劍橋,她五歲隨家人移居澳洲墨爾本,父親是 Brin Newton-John 教授,母親 Irene Born 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克斯·玻恩的長女。奧莉薇亞在家中排行最小,哥哥休(Huge)是名醫生,姐姐羅娜(Rona)是名演員。

   14歲就與三名同班同學組成了全女子合唱團Sol Four,並經常參加當地電台電視台的演出。後來在《Sing Sing Sing》電視歌唱比賽勝出,所獲獎金得以使她能夠到英國旅行,起初,她不願去,在母親鼓勵下得以成行。1963年,Olivia已經是澳洲電視節目和每週流行音樂節目的常客。1964年,她贏得了全澳洲才藝比賽的冠軍,獲得前往英國的機會。不久之後,Pat由於簽證期滿而返回洲,Olivia留下來獨自繼續奮鬥,受到「英國貓王」Cliff Richard的賞識,應邀參與其巡迴演出,並且合錄了一首單曲,使她受到注意,獲得了唱片合約。1966年,Olivia在Decca 唱片公司旗下發表了首張單曲《』Till You Say You』ll Be Mine》,翻唱了Jackie DeShannon 的名曲。

在1971年,她又翻唱了Bob Dylan的《If Not For You》,在英國得到第七名,美國則是第25名。由John Farrar負責監製,而他也成為了Olivia的長期拍擋合作至今,《Let Me Be There》是Olivia首張在美國出版的專輯,在1973年推出,同名的單曲也成為了她首張十大單曲,這張專輯更替她獲選Academy Of Country Music的「最有前途女歌手」及格林美的「最佳鄉謠歌手」大獎,揭開了她音樂發展刺激的一頁。錄製的時候,它本來只是一首Pop風味的流行歌曲,但是製作人在事後添加了最能代表鄉村音樂特色的Pedal Steel(一種類似吉他的弦樂器),使這首歌得到了鄉村電台DJ們的青睞,紛紛大力推薦,不僅成為她在美國的第一張金唱片,

    1974年,一位來自澳洲、活躍於夜總會、頗有作曲才華的歌手 Peter Allen(曾與女星Liza Minnelli維持過三年婚姻關係),準備錄製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為他擔任製作的,是另外一位熱門歌壇的作曲好手Jeff Barry。當他們倆共同檢視 Allen 為這張專輯譜寫好的歌曲時,Barry發現似乎沒有什麼特別有希望造成流行的曲調,因此就表示,他有個好點子,如果寫成一首歌曲,由男性歌手來唱,可能會很不錯。於是兩人共同合作,譜出了「I Honestly Love You」這首歌,並且錄製成 Demo。兩人所屬的出版公司正好有人要去向 Olivia Newton-John 推銷新歌,順手就把這首歌帶過去。Olivia 聽了之後,幾乎癱瘓在椅子上,立刻要求要灌錄這首歌。幾經商量之後,Barry 決定把歌曲讓給正在鄉村歌壇大受歡迎的Olivia,不過說也奇怪,唱片公司的人竟然不是很喜歡,所以根本就沒有打算把它發行成單曲,但是廣播界的眾家DJ們卻愛上了這首歌曲,不但紛紛強力放送,還要求唱片公司趕緊
發行單曲。同年十月五日,「I Honestly Love You」登上了排行榜首寶座,為Olivia奪得了她出道以來的第一次冠軍,更於次年二月贏得了「年度最佳唱片」和「年度最佳流行女藝人」兩項葛萊美獎。她一生許多賣座歌曲 總賣出的量達到 1 億 CD。

   在 2012年它看上去像歌手的壯觀的職業生涯接近尾聲。突然,她又回到了歌手上。People 雜誌上週五的錢報告(2月13日),牛頓 - 約翰 ( Olivia Newton-John ) 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女歌手,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近 5千萬美元領先於她最接近的競爭之間拉了驚人的8千2百萬00美元。

有錢的因素

People 雜誌在編制本年度列表,認為牛頓 - 約翰 ( Olivia Newton-John ) 有錢因素,如前期的薪酬、參與利潤、殘差、代言和廣告的工作。澳大利亞的創作型歌手牛頓 - 約翰 ( Olivia Newton-John ) ,有2.45億美元的淨資產預計。她擁有幸運地聰明股票投資,重大財產持有,使用的 CoverGirl 化妝品利潤豐厚的代言活動。她還擁有數家餐廳(以下簡稱“發牛一個足球隊(以下簡稱“劍橋天使”),推出了自己品牌的伏特加酒(純 Wondernewton 約翰 - 澳大利亞),並應對晚輩市場是最暢銷的香水(用愛張震)和一個名為“奧莉維亞·紐頓 - 約翰霓裳”時裝系列及奧莉維亞·紐頓 - 約翰癌症和健康中心

分析

  • 奧莉薇亞·紐頓-強 ( Olivia Newton-John ) 成功特質 - 樂觀、競業、才華、聰明投資,她擁有投資包括品牌的伏特加酒、品牌的最暢銷的香水、品牌的時裝系列、數家品牌餐廳,成功的經營品牌及行銷自已。
  • 奧莉薇亞·紐頓-強 ( Olivia Newton-John ) 聰明股票投資是有專業顧問及她的獨特眼光,她的投資都是長期投資,再度證明成功投資者都是眼光獨特之長期投資者。長期投資者須據有"用心於不交易定指標定額買進投資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