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女性將主宰社群媒體,終結性別區分 ( Female will dominate the social media and cease the position of male control world )

媒體和廣告公司至今仍使用舊的人口分類的方法來了解群衆,然而媒體專家喬漢娜·布雷克里( Johanna Blakley ), Who received a PhD in Englis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where she taught courses on popular culture and twentieth-century literature. Blakley has held a variety of positions with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cluding Web producer and digital archivist at Vivendi-Universal Games, 認爲群衆是越來越難被掌握。她為我們解釋:當社會媒體的使用率高過於傳統媒體,女性使用者多於男性時,會發生什麽變化。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 聼起來有些瘋狂: 社會媒體和性別區分的終結。 讓我把之間的關係解釋一下 我今天要來闡述 讓我們又愛又恨的 社交應用程式 實際上能讓我們 從固有、荒謬的 性別差異的假設中解放。 我甚至認爲 社會媒體能幫我們 破除一些在現有媒體和廣告裏 充斥、圍繞在性別上的 既有概念。

如果你還沒注意到, 在當今的媒體氛圍裏所呈現的 我們的生活和性別 跟實際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我認爲這將會改變。 大部分的媒體公司 像電視、廣播、出版社、遊戲等 在了解他們的觀衆聽衆上 使用的還是很僵化的區分方法。 是舊有的人口學 他們用這些很僵化的標籤來定義我們 更瘋狂的是 媒體公司相信 你要是屬於某個群體 那麽你的行爲也是可以預測的。 你會有某些特定品味 會喜歡某些事物。 這樣的推論就導致了這個奇怪的結果: 大部分當今的流行文化 都是建立在這樣的 人口分類學上的假設上。

年紀分類學: 18到49歲的年齡層 對我國大衆媒體的規劃 有重大影響。 從1960年開始 當嬰兒潮世代還年輕的時候就如此了。 現在嬰兒潮的世代已經超過這個年齡層 但是大家的做法還是沒變 像尼爾森等較大的市調公司 甚至不把年紀大於54嵗的人 列入電視市調的對象。 在當今的媒體大環境裏 這些人被當作是不存在的。 你如果跟我一樣在看“廣告狂人” 這個在美國很受歡迎的連續劇 米勒博士在做一些“心理圖”的東西 這產生於1960年左右 你去對消費者勾勒出 描述複雜的心理檔案。 但是心理圖並沒有對媒體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只是停留在基礎的人口分類學上而已。

我在南加大的Norman Lear中心 在過去的七八年裏我們做了很多 有關人口分類學的研究 還有其對這國家或外國娛樂媒體 所產生的影響。 在最近的3年裏 我們特別研究了社會媒體的改變 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所有使用社交媒體網路的人, 過去媒體和廣告公司爲了分析研究 所用的分類系統 也還可以套用在他們的身上。 但是這些分類的意義跟以前比起來 顯得更不重要。 因爲這些線上的社交工具 讓我們更輕易地 能跳脫人口分類的框架。 我們能自由地跟其他人聯係 還能重新定義我們在網上的身份。 我們也能輕易的謊報年齡。 我們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們 互相聯繫。 我們再也不需要媒體公司 來幫我們。

所以這些傳統的媒體公司理所當然地 緊密地在注意著這些網上的群體。 他們知道這將是未來的目標群衆 他們必須了解這些人。 但是這些人不像以前那麽容易了解 原因在於媒體公司還是用以前的分類來分析 因爲這是決定廣告費用的標準。 當他們監視你的點擊率 你也知道你是被監視的 他們很難去分析出 你的年齡、性別和收入。 他們據以往經驗也許能猜出些端倪 但是他們得到的資訊 大部分是關於你爲何上網 你喜歡什麽、對什麽有興趣 這比你是誰還容易猜到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覺得怪怪的 但是有人監視你的興趣 還是有些好處的。 突然間我們的喜好品味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這之前都是別人幫我們設定好了。

你現在要是看看網路上人們聚集的原因 這不是因爲大家 有相同的年齡、性別或收入。 大家聚在一起是因爲 有相同的嗜好。 你如果再想想, 相同的嗜好,這個聚集人們的因素 比起年齡來是要強許多的。 我會比較想去知道 你喜不喜歡"捉鬼者巴菲(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 而不是你今年幾嵗。 這比年紀還帶來更多的資訊。

我們還發現社會媒體 一個驚人之處 那就是女人 正在帶領著社會媒體革命。 你如果看看統計數字 這些是世界的統計數字 在每一個年齡層裏 使用社交網路科技的女人 都比男人要來得多。 你要是再看看 她們花在這些網站的時間 女人真的主導了社會媒體的使用 而社會媒體進一步又對傳統媒體 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問題是,這對我們的文化 會帶來什麽樣的衝擊 這對女人又代表了什麽意義? 如果說社會媒體 會主導傳統媒體 而女人又會主導社會媒體的話, 這是不是意味著說 女
人會接管全球的媒體呢? 我們是不是將會 在卡通、遊戲、或電視節目裏 看到更多的女性角色的出現呢? 下一部好萊塢的超級大製作 會不會是女性電影呢? 未來我們的媒體 是不是有可能 變得更有女性主義呢?

我並不這樣認爲。 我認爲媒體公司將會雇用更多的女性員工 因爲他們了解這對公司是重要的。 我也認爲 女性會繼續主導 社會媒體。 很諷刺地,我也認爲 女性會帶起一陣軟性 輕薄俗的片種 像是女性影片 或其他這一類的影片 那種由人口分類學假設的 某個年齡層會喜歡某種類型的影片 像拉丁裔的人喜歡某些事物 年輕人喜歡某些事物。 這樣的推論還是太簡單化了。 將來的媒體會是 十分資料導向的 將會是基於 我們調查線上社群的喜好品味來設計的 而這裡會由女性來主導。  


你可能會問,爲什麽知道 什麽帶給人們歡樂是重要的? 爲什麽我需要知道這些? 當然,傳統的媒體和廣告公司 需要知道這些。 但是我的理論是 你如果想了解地球村 你最好要去知道 他們喜歡什麽,對什麽感興趣 有空時作什麽消遣。 這對了解人們來説是很重要的。 我大部分的職業生涯 都花在了解媒體和娛樂 還有他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我之所以這麽做不止是因爲這很有趣 事實上,這真的很有趣, 也還因爲 我們的研究一再顯示 娛樂和遊戲 對人們的生活有深遠的影響 譬如說,對他們的政治理念 和他們的健康都有影響。 再者,你如果對了解這世界有興趣 可以看看人們如何娛樂自己 這是個很好的研究起點。

所以,想像一個媒體 不是被殘缺的 性別、或其他年齡層的 刻板印象所主導。 你能想像那會是怎麽樣的一個情景嗎? 我真是等不及去看那會是怎麽樣。

註:想了解女性客戶需求,不参與社群網活動似乎會失去許多市場資訊。
  


Related articles

經歷兩黨執政13年,產業外移人才外移景氣未來令人擔心 ( After 13 years of DPP and KMT management of Taiwan direction, big drop of Taiwan economic environment ? )

連七黃藍燈景氣挑戰大,轉折待Q2底

經建會26日公佈,3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由上月20分減至18分,燈號亮出連續第七個黃藍燈,超越了2006年的紀錄,成為史上最長黃藍燈期,且領先指標連續上升的趨勢在3月出現暫停;經建會表示,台灣經濟呈現「淺淺的U型復甦」,景氣回溫仍面臨諸多挑戰;金融界人士則分析,第一季國際經濟表現仍疲弱,預期可能要到第二季的尾聲,才會看見景氣燈號轉向綠燈。

經建會表示,3月金融面、消費面、勞動市場指標尚稱穩定,生產面、貿易面表現則未盡理想;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由上月20分減至18分,燈號續呈黃藍燈,是連續第七顆黃藍燈,更新了史上連續黃藍燈的最長紀錄。另外,3月領先指標連續上升的走勢似有暫停跡象,同時指標在貼近水平一段期間後,跌幅亦見增大,顯示國內景氣回溫仍面臨諸多挑戰。
台灣是四小龍貿易總額最小國家,人口卻是四小龍第二大

經建會也指出,3月領先指標綜合指數為135.3,較上月上升0.4%;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6.3%,較上月6.5%減少0.2個百分點。以構成項目來看,有4項較上月上升,分別為: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股價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M1B、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其餘3項:外銷訂單指數、製造業存貨量指數(取倒數計算)、核發建照面積則較上月下滑。

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表示,3月雖然出口和商業營業額等指標改善,但工業生產、製造業銷售、非農就業等指標下滑,使得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下滑;至於領先指標的止升回落,較難憑一個月的波動來分析,仍應再觀察一兩個月再做判斷。

對於當前景氣的狀態,洪瑞彬形容,這波景氣復甦「沒那麼簡單」,不可能出現很明顯的反彈,景氣呈現「淺淺的U型復甦」,景氣回溫充滿挑戰,現在很重要是必須提昇信心,而最近的百貨公司母親節檔期與電腦春季展陸續展開,加上台商回台投資意願增強,以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即將起動,應有助提升維繫民間消費與投資動能。

對於第二季景氣是否會好轉?洪瑞彬表示,未來很難預測,但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預估全球經濟是逐季攀升,因此經建會也冀望未來民間投資及消費能夠增加些許動能,整體而言,今年經濟前景應可緩步漸入佳境,但後續挑戰仍多,必須審慎因應。

國泰金控經研處經理陳欽奇則分析,由於第一季美國、歐洲、中國經濟表現均仍較疲弱,3月景氣燈號亮出連七顆黃藍燈並不意外;景氣仍然處於往上的趨勢,只是上升的幅度可能沒有先前預期的大。

陳欽奇也表示,在連七個黃藍燈之後,應不太可能在4月就看到景氣燈號轉燈,但隋著國際景氣復甦的趨勢,加上去年第二季基期較低,景氣轉折的關鍵會落在第二季,預期到了第二季的尾聲,景氣燈號可能轉為綠燈。

台灣薪資低、稅率高 人才持續外移

台灣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和中階管理人才短缺,已經造成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今年4成的顧主有意願加薪3%-4%,但是跟鄰近的香港願意加薪4%-5%,以及大陸願意加薪7%相較,依舊幅度很低。

太陽下、大雨中維修鐵軌,還得經常上大夜班,月薪不到3萬,博、碩士生搶著報名,量販店負責補貨、叫賣、殺魚、秤水果的職缺,要求高中職畢業就好,月薪2萬5,連碩士生都來應徵。民眾:「為什麼要去做這種,好像是就是端盤子啊,好像沒有前途、沒有發展的工作,萬丈高樓平地起嗎?那基層的那些工作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台灣勞工薪資過低,造成人才嚴重流失,以2010年工業和服務業的薪水來看,台灣平均4.4萬台幣,香港4萬7、韓國7萬6、新加坡已經到達9萬6台幣,這讓台灣實質勞動成本下滑幅度遠遠大於美國和日本。台灣民眾:「因為我們東西變貴,其實基本上(薪水)應該要變多,幾乎是月光吧。」。為了留住人才,台灣雇主預計今年加薪,其中3%到4%的幅度占4成,但是和香港4%到5%,以及大陸7%的幅度相較,依舊是最後一名。

除了月薪低,台灣稅率還很高,在亞洲四小龍裡面,台灣個人所得稅為6%到40%,新加坡3.5%到20%,韓國9%到21.3%,香港最低,個人所得稅介於0%到15%之間。

根據調查,香港和台灣的年輕人起薪都很低,現在書中不再有黃金屋,因為書唸得多不見得賺得多,有工作也不再是脫離貧窮的保證,因為台灣月薪2萬以下的勞工長期維持在 100萬人,3萬以下的 350萬人,占了就業人口的43%,忠誠度高、學歷出色、工作勤奮,是跨國公司老闆對台灣勞工的最大印象,只是怎麼讓這些優質勞工不再外移,恐怕是政府該即刻想辦法的課題。

跌破眼鏡!Q1 經濟成長率竟「破2」僅1.54% 較預估值腰斬
中經、台經都失準

主計總處今(30)日公布第1季概估統計未經季節調整經濟成長率(GDP)為1.54%,較2月的預估值3.26%大幅下修1.72個百分點,不僅未能「保3」,甚至「破2」,極出乎市場意料,主計總處解釋,主因為輸出成長幅度低於預期、民間消費持續疲軟所致,經季節調整後較去(2012)年第4季減0.81%,折算年率為負成長3.21%。

主計總處進一步指出,第1季輸出成長率僅4.84%,較原預估值6.2%下修1.36個百分點,拉低第1季GDP共0.98個百分點,而民間消費成長率僅0.35%,也較預估值1.57%大幅下修1.22個百分點,共拉低此次GDP 0.6個百分點,成為2大拉低經濟成長表現的元兇。
自2010第二季至2013第一季,台灣是全世界 GDP 衰退最大國家之一,由 GDP成長率 13.x% 跌到 1.5%

主計總處表示,就外需來看,第1季中國和歐盟經濟仍顯疲弱,國際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加上我國資訊通信業者因供應鏈不順出貨受阻、中國大陸持續擴充石化產能和日元貶值效應也衝擊相關產業接單,包括資通信、石化及機械等製品均呈衰退,儘管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及礦產品等出口持續成長,輸出實質成長仍下修至4.84%;輸出與輸入相抵,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負貢獻0.26個百分點。

國內方面,因實質薪資未增,民眾消費意願轉趨保守,加上股市交易縮減、暖冬效應,以及消費者期待日元貶值後車價可望壓低等,買氣降溫。

主要指標中,第1季雖國人出國人次增5.72%,但零售業營業額僅增1.14%,上市櫃股票成交值銳減30.7%,另自用小客車新增掛牌數減3.51%、汽油銷售量減4.76%、非營業用電量減5.83%、行動電話通話分鐘數減9.69%,概估第1季民間消費實質僅微幅成長0.35%。




分析
  • 台灣人大幅在外工作:由內政部『台灣出境人數 - 台灣入境人數』觀查發現台灣累計淨流出人口高達 29萬人數,再對照台灣有300萬中階勞工在東協、大陸工作,可知台灣由大量產業外移至大量勞工外移,整個台灣最嚴重問題是失去高階、中階勞工消費群,由消費性貸款自去年十二月來持續下降也看出問題嚴重性;
  • 政府長期苛待勞工:台灣政府長期苛待勞工,只想從勞工身上抽稅 ( 一年抽約2900億綜所稅,還不含勞工貢獻的營所稅、盈餘保留稅、貨物稅、營業稅 ),政府每年由歲出給與勞工勞保及就業補助僅685億,也是全世界歲出給勞工很低的國家,台灣綜所稅率還很高,在亞洲四小龍裡面,台灣個人所得稅為6%到40%,新加坡3.5%到20%,韓國9%到21.3%,香港最低,個人所得稅介於0%到15%之間。加上海外工作薪資高及台灣工作機會少,許多高階、中階勞工就外移。
  • 不鼓勵富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台灣並不鼓勵富人投資及移民來台,由上表富人投資公司要繳營所稅、綜所稅、盈餘保留稅、貨物稅、遺產稅、贈與稅觀點看,一般人乎略富人投資公司要繳營所稅、盈餘保留稅、貨物稅、綜所稅、遺產稅、贈與稅,這是為什麼我不認為會有太多台商回流,新加坡、香港取代台灣成為歐、美、中、印富人移民投資地點,以亞洲其他地區競相出現投資優慧之趨勢看,台灣如不走向小而美的政府,依政府人事與退休俸占這麼高之稅收比重,應該很快就希臘化,一個完全沒有競爭力的台灣政府,再以不動產稅率算; 由台灣稅率看是不鼓勵有錢人投資開公司反鼓勵有錢人買房地產,我早建議應該鼓勵有錢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可減免遺產稅,這樣才能大力刺激民間投資率;
  • 產業大量外移勞工就外移房產受衝擊:再由房屋價格觀察發現 新竹縣 -14.61%、台南市 -10.78%、台中市 -10.45%、基隆市 -16.24%、嘉義縣 -11.27%、屏東縣 -17.14%、彰化縣 -8.72%、嘉義市 -7.23%、高雄市 -5.65%,也就是說既使 M1B 持續成長,由於台灣工作機會少許多高階、中階勞工就外移,加上產業大量外移,衝擊台灣經濟成長率及房市。
  • 投資率低實質失業率嚴重:台灣的失業問題不但有「量變」的問題,更有「質變」的隱憂。失業人數由2000年的29萬升至近年的50萬,失業率由2.9%升至4.2%,這是「量變」;這個變化雖是個問題,但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質變」,更令人憂心的。例如,台灣的非典型就業人數逐年成長,海外就業人數與日俱增,還有賦閒人力、碩博士人力屢創新高,預估海外就業人數 300萬人,整個內需及投資環境都受衝擊。
  • 高政府負債高政府人事及退休支出:政府總債務,中央政府為2兆9487億元 ( 約等於過去軍教30年所欠繳之稅累計),加上地方政府的2兆8874億元,合計5兆8,361億元,超過台灣GNP達14.3兆元新台幣之40%,希臘公務人員占總人口10%,台灣軍公教含其退休人員占總人口約6.6%, 希臘整體公務人員經常性支出占總政府支出55%,台灣軍公教含其退休人員經常性支出占總政府支出83%。兩黨必須警醒,因為歐洲高稅率不能確保遠離國債崩塌之災難,政府體系高人事及退休福利費用及無法提振民間投資率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問題關鍵
  • 產業大量外移GDP結構改變:由 2011 ~ 2012 經濟成長模型看 ( 依稅收反推得知 ),台灣產業大量外移 GDP已改變,X-M(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占31%、外資投資占13.8%、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占40.6%、政府支出占12.4%,公司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 + 外資投資 + 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就占整體 GDP 85.4%;賦稅/GDP比率低是因為工廠、公司在海外,三大稅少兩大稅是另一主因,由分析發現,台商降低台灣勞工使用率,大幅移至海外,對稅收是很大傷害,而且,廠商移出將大幅降低賦稅/GDP比率。台灣目前是四小龍失業率最高,也是四小龍白領勞工最大輸出國,勞保健保費收入減少,造成之影響就是稅收大幅減少,勞工薪資長期不漲,再來就是政府公務人事退休福利支出面臨困境。
  • 自2010第二季至2013第一季,台灣是全世界 GDP 衰退最大國家之一,由 GDP成長率 13.x% 跌到 1.5%。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美元霸權之金融武器 - 美元對黃金及人民幣戰略 ( US dollar is a strategy weapon to gold and RMB, but it needs to be careful, don't hurt US itself )

美元霸權下的世界金融格局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不可逆轉的歷史過程,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金融管制的必然結果。在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中,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跑者和金融全球化的主導者,可謂占盡便宜。美元坐上了國際金融體系的霸主地位後,便和世界經濟緊緊捆綁在一起。當然,美元這個霸主沒有白當,它善於為美國人謀福利,一旦哪個國家擋住了自己的財路,貨幣升值、金融狙擊、債務危機便成為該國的「常客」。

  利用美元這個強有力的武器,美國不厭其煩地打擊各國,使世界陷入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印這麼多美元,全球沒發生嚴重通膨,表示當美元緊縮將通縮

  隨著歐元區的形成,歐元的發展勢不可擋,這種態勢讓美國坐不住了。自希臘以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相繼被「傳染」,「病毒」不斷蔓延,歐債危機愈演愈烈

  中國同樣威脅到了美國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國也在各個方面阻礙制約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美國阻截中國的資源收購,迫使人民幣升值

美國控制世界金融的武器除了美元,還會真刀真槍地為自己謀取金融利益。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美國更沒有放過對世界經濟的軟黃金——石油的控制。不單單是石油,糧食、重金屬等資源,美國都要佔據主導地位。

  說到底,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美國操控的大棋局,美國利用其霸權地位不斷地轉嫁危機和尋找經濟增長點。透過增發貨幣、打匯率戰、打貿易戰、發國債等方式,讓世界各國為其行為買單並依此發展其本國的經濟。

國際信評、索羅斯、高盛集團都是美國金融武器合作夥伴,它們目的是鞏固美國利益。二次大戰後全球許多金融風暴它們都有参與,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更是集結許多金融武器想打垮亞洲經濟、減緩中國經濟成長

美元帝國主義形成與進化
原油大跌會毀滅美國頁岩油投資,等於摧毀美國能源戰略

     美元帝國主義形成其實是中東幾次戰爭之結果,第一次中東戰爭:於1948年5月15日開戰,以色列人稱之為「獨立戰爭」,阿拉伯人稱之為「大災難」。第二次中東戰爭:於1956年10月29日開戰,又別名為「蘇伊士運河危機」和「西奈戰役」。第三次中東戰爭:於1967年6月5日開戰,以色列稱之為「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稱之為「六月戰爭」。 三次中東以 OPEC 為主國家大敗,中東分列,沙烏地阿拉伯等 OPEC國開始親美,同意OPEC 等國出售石油以美元為交易,所賺取的外匯,OPEC 等國再以美元買美國公債 ( US Treasure ),等於美國可以印美元換物資時代來臨,OPEC的產油國皆因而攫取了大筆外匯,這些數量龐大的資本及其衍生的經濟,美國運用這勢力大幅吸出全世界人才打造最強科技、軍事武力、建立強大美元金融武器,讓美國形成超級強權。

    OPEC 會員國(目前共11國),南美:委內瑞拉,非洲: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中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亞洲:印尼,世界原油蘊藏量將近八成在OPEC會員國,其他非OPEC國如加拿大亦是親美的,因此OPEC的政策動向對國際原油價格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伊朗、伊拉克因背離美元獨一石油外貿,危及油元合約制度 ( Petrodollar ),美國運用許多方式制裁了伊拉克,下一個將是伊朗,大部份OPEC國是親美的,許多政權仍靠美國保護,不太可能放棄油元合約交易制度 ( Petrodollar );

    美國持續印美元換物資及刺激經濟結果,也形成高債務,金融海嘯後,也就逐漸走上美債泡沫之日子,危及油元合約制度 ( Petrodollar ),然而,中國很早看準這油元制度 ( Petrodollar )微妙,經濟改革開放時大幅賺取外匯,再將一半以上之外匯買了美國公債,等於將兩國連在一起,也就是美國大量買中國商品,中國大量買美國公債,讓中國世界工廠之經濟改革開放成功,但由於美國大幅圍堵中國,也讓中國必須加強武力於以有限度制衡,但美國武力仍是世界最強,美元不可能極速崩潰,更何況美國庫存之黃金是世界第一,美元貶時黃金大漲也維持住聯儲財務,油元帝國崩潰它是緩慢的過程,理由是:

  • 大部份OPEC國是親美的,許多政權仍靠美國保護,不太可能放棄油元合約交易制度 ( Petrodollar );
  • 石油能源仍將控制全球經濟,20年內不可能改變;
  • 全球仍依賴石油能原,需要石油就需要美元,需要美元就需要用勞力、腦力、物資出口換取美元外匯,因此,全球持續經濟自由化,連「維他命十國」(VITAMIN)(越南、印尼、泰國、土耳其、墨西哥、伊朗、伊拉克、奈及利亞、阿根廷、南非)及金磚4國等新興國家,大幅發展經濟,最後結果就是全球仍依賴石油能原數量增加,美元需求增加,油元帝國就能持續維持。
  • 美元轉弱只是美國降低債務、刺激經濟之手段,由歐盟制度看,歐元不可能取代美元,人民幣既使國際化也不可能取代美元,所以,勿將美元轉弱看成美元大崩潰;
  • OPEC國大部分放棄油元合約交易制度 ( Petrodollar ),目前還不可能,因為, 伊朗與伊拉克、 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互對立,大家怕伊朗;
  • 美國石油能源利用頁岩油降低進口石油不代表美國期待原油大跌,原油大跌會毀滅美國頁岩油投資,等於摧毀美國能源戰略,因此,美國戰略最怕是通縮,通縮會毀滅美國一切。
  • 印這麼多美元,全球沒發生嚴重通膨,表示當美元緊縮將全球大通縮,也就說這是一個慢半拍「大停滯」
金價暴跌,黃金大戶進場撈金

國際金價昨(16)日上沖下洗,激烈的「多空對鬥」導致市場交易量暴增!根據台銀統計,昨天的買賣量較上週多出3倍。金銀珠寶公會理事長李文欽也指出,昨天除了黃金大戶進場買金,整體實體黃金條塊成交量較平日增加許多,買金與賣金的量比達3比1。

     銀行業者指出,銀行黃金存摺交易量持續升溫,超過平常單日10倍以上,銀行手續費收入增加,但買進比例始終大於賣出。

     金價的激烈震盪,台銀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不諱言,金價暴跌已使全球黃金預測全面失靈,除了原本預期年底會測試的價格,提前在第2季出現外,更嚴重傷害金市的走勢及結構。他說,現在所有的預測都要全面大修,若真的跌到1,200美元,會是最壞情況,代表金市投資需求暫時全面撤離。

     銀樓業者指出,昨天早上國內黃金掛牌賣出價每台錢價位,較上周五下跌近新台幣900元,等於1公斤黃金條塊數天內便宜24萬元,買進2公斤、3公斤黃金條塊,可以省下近50萬、70多萬元,黃金大戶受到吸引,出籠搶實體黃金,平均重量在2公斤以上,業者形容,「下單電話幾乎接不完。」

     到了下午,國際金價回穩,國內黃金掛牌賣出價每台錢回升200多元,每台錢重返5,000元,每公斤黃金條塊也較早上貴了5萬多元,黃金大戶也跟著縮手,交易量縮小。

     李文欽指出,國際金價應先回到每盎司1,370至1,380美元附近,重回短線支撐點,未來至少會站回1,400美元,挑戰長線1,600美元價位。

     楊天立分析,由於先前資金已大幅殺出,金價在技術型反彈時,將面臨兩大關卡,第一道關卡將是1,500至1,525美元,會有第一波賣壓,第二道則是今年來一直無法突破的1,580至1,620美元。

     李文欽指出,觀察黃金期貨市場,多單投資者受影響全數斷頭,「特定空單洗盤機率相當高」,但等待空單賺飽出場,他估計,國際金價應該會回到應有避險資產價位。但短線若再出現震盪,不排除最低挑戰每盎司1,250美元。

:國際信評、索羅斯、高盛集團都是美國金融武器合作夥伴,金價暴跌目的是測試 QE 結束時是否產生通縮、也測試全球匯率、同時逼使中國須大量持有美債以鞏固美國利益,但若打擊過火大量緊縮美元,全球將產生通縮同時毀滅美國經濟,由 "野村:美QE收手 恐重現97年亞洲金融風暴!" ,更看出『美元金融武器』之威力及貨幣型ETF來避險。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