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女性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女性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從 『海倫費雪解釋,我們為何戀愛、為何不忠』看見女性勢力的掘起,『愛的觀念』的改變 ( Helen Fisher: Why we love, why we cheat with love songs - foresee the female social position goes up and change their love concept )

今天要談的是兩大社會趨勢,在未來的一百年, 甚至是未來的一萬年。 但我想從我對愛情的研究工作開始談起, 因為那是我最近的研究結果。 我和同事們把 32 位瘋狂陷入愛河的人們 放在 MRI 機器台上做了腦部掃描。 其中17位愛的瘋狂,愛有得到回應, 另15位愛得入骨,但被甩了。 所以我們先談談那個, 然後再說未來愛的趨勢如何。

「情為何物?」莎士比亞曾經問道。 我想,我們人類的祖先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他們在夜空下圍著營火,躺下仰望繁星,百萬年前就開始沉思這個問題。 我的工作由研究愛情的本質為何開始, 我是從過去45年來的研究文獻著手--心理學範圍, 結果發現,特定的一些事情會集中發生在愛意萌生時。 第一件事,墜入愛河的人, 所有事物對他而言都有了「特殊意義」 一位卡車司機跟我說, 他說:「這世界有了一個新的中心,我的瑪莉安,就是一切的中心。」( "What 'tis to love?" Shakespeare said. I think our ancestors -- I think human beings have been wondering about this question since they sat around their campfires or lay and watched the stars a million years ago. I started out by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romantic love was by looking at the last 45 years of research on -- just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 and as it turns out, there's a very specific group of things that happen when you fall in love. The first thing that happens is what I call -- a person begins to take on what I call, "special meaning." As a truck driver once said to me, he said, "The world had a new center, and that center was Mary Anne." )

蕭伯納說的差不多, 他說:「愛的成分不過就是,在兩個女人中過度高估了其中一位」 確實如此,一點也沒錯。 然後你就這樣專心一意在一個人身上, 你可以列出你不喜歡他們的那些事情, 但你會把不喜歡清單扔到腦後,單只看喜歡的部份。 喬叟說過:「愛是盲目的」 ( George Bernard Shaw said it a little differently. He said, "Love consists of overestim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woman and another." And indeed, that's what we do. (Laughter) And then you just focus on this person. You can list what you don't like about them, but then you sweep that aside and focus on what you do. As Chaucer said, "Love is blind." )

當我嘗試著要釐清浪漫愛情, 我想就先從拜讀全世界的情詩開始吧。 我介紹一首中國第八世紀的短詩, 因為它正是表達了男人對某位特定女人如何癡迷的完美案例。 它形容十分貼切-當你瘋狂的愛上某人的時候, 當你走入停車場, 就連你愛的對象的車,都和別的車子長得不一樣, 晚宴上他們所持的酒杯,也和別的玻璃杯都不一樣。 這位男子藉一張竹席而大發相思之情 (註:「鶯鶯傳」中的張生)

詩中這麼說,這是元稹的作品: 「竹簟襯重茵,未忍都令捲。 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 睹物思人,對一張竹蓆難以忘情, 原因可能是大腦釋放旺盛的多巴胺, 就像你我的大腦也是如此運作。

但不只是特殊意義的產生而已, 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身上, 你還會誇張擴大你的對象,並且你精力無限, 就像一個玻里尼亞人曾說:「我想要一躍騰空。」 你可以整夜無眠,漫步到天明。 一切順利如意時,你會比平常還要開心, 進展不順,心情盪到谷底, 你的情緒完完全全隨之起伏。 就像一位紐約商人所說:「只要是她喜歡的東西,我都喜歡。」 很簡單,愛情就是這麼簡單。

你在性方面極端地具有獨佔慾。 如果你跟某人只是床伴, 他們和別人睡的時候你不會介意。 但一旦你愛上對方, 你對他們的性佔有慾會極端強烈。 我想這在人類物種的演化上中是有其目的, 目的就是要把兩個人拉近,連在一起, 非常強的拉近力,好讓他們可以組成兩人團隊養育嬰孩長大。 ( You become extremely sexually possessive. You know, if you're just sleeping with somebody casually, you don't really care if they're sleeping with somebody else. But the moment you fall in love, you become extremely sexually possessive of them. I think that that is a Darwinian -- there's a Darwinian purpose to this. The whole point of this is to pull two people together strongly enough to begin to rear babies as a team. )

但浪漫愛情的主要特徵是渴求, 強烈的想要和某一特定對象長相左右的渴求,不只是性,更是於情感上的需求。 你會很想要的是—和他們上床當然甚好, 但你更想要的是他們打電話給你,約你出去之類的。 你想聽見他們說我愛你。 情的另一個特徵是原動力, 就像腦中有一台發電機開始運轉,讓你很想要這個人。( Bu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 love are craving: an intense craving to be with a particular person, not just sexually, but emotionally. You'd much rather -- it would be nice to go to bed with them, but you want them to call you on the telephone, to invite you out, etc., to tell you that they love you. The other main characteristic is motivation. The motor in your brain begins to crank, and you want this person. )

最後但很重要的,愛情還是一種癡迷。 當我把這些人放在MRI掃描機台上之前, 我問他們各式各樣的問題, 但我最重要的問題總是同一個, 那就是:「你有多少時候,白天或晚上,會想到這個人呢?」 他們總是回答:「整日、整夜,我無法停止想念他/她。」

然後,最後我會問他們的問題是 — 我總是必須花一番功夫才能問這個問題, 因為我不是心理醫師, 我並不處理什麼心理創傷經驗, 但是我最後一個問題總是一樣, 我會問:「你是否願意為他/她而死?」 這些人總是回答說:「會呀!」 就像我問他能不能遞一下鹽罐子的輕鬆平常, 這讓我覺得十分驚訝。

進行大腦掃描時,我們給實驗者看一張愛人的照片,另外一張是尋常普通的相片, 看這些照片之間,會有一個轉移注意力用的小活動, 我們可以觀察大腦在高度運作時 以及在休息狀態的一些狀況。 我們發現一些特殊活動在腦中許多不同部位發生, 事實上最重要的活動是發生在 一塊當人吸食古柯鹼而有快感時活躍的部位。 事實上,實況就是如此。( So we scanned their brains, looking at a photograph of their sweetheart and looking at a neutral photograph, with a distraction task in between. So we could look at the same brain when it was in that heightened state and when it was in a resting state. And we found activity in a lot of brain regions. In fac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s a brain region that becomes active when you feel the rush of cocaine. And indeed, that's exactly what happens. )

我開始了解到浪漫愛情不是一種情緒。 過去我一直認為它是一系列的情緒, 從高昂到低迷。 但事實上,它是一種驅動力,直接從精神上發動出來的力量, 精神上想望和渴求的部分。 它像是 你要吃那塊巧克力的想要, 你在工作上想得到升遷的想要, 是大腦的驅動組,它是驅動的力量。( I began to realize that romantic love is not an emotion. In fact, I had always thought it was a series of emotions, from very high to very low. But actually, it's a drive. It comes from the motor of the mind, the wanting part of the mind, the craving part of the mind. The kind of mind -- part of the mind -- when you're reaching for that piece of chocolate, when you want to win that promotion at work. The motor of the brain. It's a drive. )

事實上,我認為它比性慾的驅動力更強。 當你問某人要不要和你上床,他們說「不要」 顯然你不會因此而自殺或陷入憂鬱症, 但是全世界都有人,因為在愛中被拒絕,而殺戮。 人們為愛而生,為愛而殺,為愛而死。 人為愛譜曲、賦詩、寫小說、刻雕像、繪畫、流傳了迷思和神話, 世上超過175個社會,人們以此留下了這強大腦系統運作的證據。 我認為這是地球上最強的一種力量, 它能帶來狂悲,也能帶來狂喜。( And in fact, I think it'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sex drive. You know, if you ask somebody to go to bed with you, and they say, "No, thank you," you certainly don't kill yourself or slip into a clinical depression. But certainly,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who are rejected in love will kill for it. People live for love. They kill for love. They die for love. They have songs, poems, novels, sculptures, paintings, myths, legends. In over 175 societies, people have left their evidence of this powerful brain system. I have come to think it'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brain systems on earth for both great joy and great sorrow. )

這讓我想到,愛情是三者其中之ㄧ, 大腦為了適應求偶和繁殖,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三個不同的腦系統。 第一是性慾驅動:追求性滿足, 詩人奧登稱之為「難忍之癢」, 真的,很貼切, 它一直不斷的騷擾你,就像饑餓感。 第二個腦系統是浪漫愛情, 那種在愛情一開始,得意、熱烈、呈癡迷狀態的浪漫。 大腦中第三個系統是依存感, 是相伴已久的伴侶能帶給你的那種平穩、安全感。

我認為性慾是驅動你出來, 尋找各式各樣可能的對象。 就像,當你獨自一人在開車的時候, 無意中你會注意到某個陌生人。 浪漫愛情的演化是為了要讓你在擇偶所花的精力上能產生焦點, 一次只專注在一個人上面, 這樣做可以節省擇偶的時間和精力。 至於大腦中第三種系統:依存感, 它的演化產生是為了,讓你對某一個人類有大一點的寬容,(笑聲) 至少寬容的時間夠讓你們能合力把孩子撫養長大。

有了這樣的前題,我要繼續談到兩大社會趨勢, 第一個趨勢存在已一萬年,第二個則是出現於過去這25年— 兩者將對於這三個大腦系統帶來巨大的衝擊。 這三個系統:性慾、浪漫愛情、和深切的依附感。

第一是職業婦女,進入職場, 我看過了150 —130個社會,透過聯合國所公告的人口數字年鑑, 在世界上每個角落,130當中的129個,女性不只是進入工作市場, 有時候非常非常緩慢,但她們的確正在逐步進入職場, 而且正慢慢地在經濟影響力,健康和教育程度上 追上男女之間的落差。 速度很慢,

地球上每出現一個潮流,也會有個反潮流。 我們都知道這是必然的,儘管如此,有句古老的阿拉伯俗語: 「狗就算吠,篷車照開。」 確實,篷車是繼續前行的。 女性又再回到了工作職場中, 而我說「再」回到了工作職場,因為這不是新鮮事。 遠古世界曾經有百萬年,在非洲大草原上, 女人以外出採集蔬果為她們的工作, 帶回家供應晚餐的食物份量達 60%到 80%, 雙薪家庭對他們而言是常態。 女人在經濟、社會地位、性的方面和男人是平起平坐的。 簡言之,我們去向的前方其實是回到了古早以往。( For every trend on this planet, there's a counter-trend. We all know of them, but nevertheless -- the Arabs say, "The dogs may bark, but the caravan moves on." And, indeed, that caravan is moving on. Women are moving back into the job market. And I say back into the job market, because this is not new. For millions of years, on the grasslands of Africa, women commuted to work to gather their vegetables. They came home with 60 to 80 percent of the evening meal. The double income family was the standard. And women were regarded as just as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sexually powerful as men. In short, we're really moving forward to the past. )

之後,女人最不妙的發明就是「犁」。 有了犁田的農業,男人變重要了, 女人則失去了他們古老的採集者的工作。 但藉由工業革命和後工業革命, 女性又再度回到了就業市場。 簡言之,她們取得的是一百萬年前、一萬年前、 或十萬年前,就已經存在的社會地位。 我們現在正目擊人類歷史上最鮮明的傳統特質重現, 它會帶來一些衝擊,( Then, women's worst invention was the plow. With the beginning of plow agriculture, men's roles became extremely powerful. Women lost their ancient jobs as collectors, but then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post-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y're moving back into the job market. In short, they are acquiring the status that they had a million years ago, 10,000 years ago, 100,000 years ago. We are seeing now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tradi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animal. And it's going to have an impact. )

關於女性在商業社群中帶來的衝擊效應,就又是另一篇演講了, 我在此只略提一二。然後我要講的是性和愛, 兩性間有很大的差異, 那些說男人和女人沒有差別的人,恐怕是自己未曾養育過一男和一女。 我不明白他們為何說男女沒什麼不同, 我們確實有許多共通點,但也有許多 非共通點。

套一句詩人休斯說的, 「人類生而有雙腳,雙腳彼此合作才能邁步向前 — 人類兩性也一樣,彼此需要。」 但在演化的過程中我們有了不一樣的大腦, 許多的不同存在於兩性之間,就大腦而言。 我舉其中一二為例,然後接著再講性與愛。 其中之ㄧ是女性的語言能力,女人比較會說話 ( We are -- in the words of Ted Hughes, "I think that we were built to be -- we're like two feet. We need each other to get ahead." But we did not evolve to have the same brain. And we're finding more and more and mo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brain. I'll only just use a couple and then move on to sex and love. One of them is women's verbal ability. Women can talk. )

女性能比較快找到正確的措辭,基本修辭能力, 在生理週期正中央時達到巔峰,此時雌激素最旺盛, 但即使在行經期間,她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比一般男人較好, 女人就是會說話。 百萬年以來都如此進行,女人的工具就是言語文字。 她們端詳雙臂中懷抱的嬰兒, 逗弄、輕聲責罵、用言語教育孩子們, 而的確,女性們正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勢力 ( Women's ability to find the right word rapidly, basic articulation goes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menstrual cycle, when estrogen levels peak. But even at menstruation, they're better than the average man. Women can talk. They've been doing it for a million years; words were women's tools. They held that baby in front of their face, cajoling it, reprimanding it, educating it with words. And, indeed, they're becoming a very powerful force. )

甚至是在印度以及日本這些地方, 女性或許沒有很快速的進入一般職場, 但她們進入了專業新聞領域, 我認為電視像是全球以之為中心的一團營火, 我們都環繞電視而坐,讓心智接收電視的教化。 每次當我上電視,前來和我溝通 待會要說什麼內容的製作人幾乎全是女性。 索忍尼辛曾說: 「好作家的功用,等同於另一個政府。」

今天有54%的美國作家是女性, 語言能力只是女性帶進工作職場 的許許多多專有特色之一。 女性還有絕佳人際溝通技巧、協商技巧 以及高度想像力。 如今我們明白大腦中有想像力的線路,有長期規劃的線路。 女性是網路型思考者, 因為女性大腦的連結程度比較好, 思考時會收集較多的資訊, 也將資訊放進較複雜的架構中,因此看出更多的選項和後果。 她們是比較完整、能觀前顧後的思考者,我稱之為網路型思考者。( Today 54 percent of people who are writers in America are women. It's one of many, many characteristics that women have that they will bring into the job market. They've got incredible people skills, negotiating skills. They're highly imaginative. We now know the brain circuitry of imagination, of long-term planning. They tend to be web thinkers. Because the female parts of the brain are better connected, they tend to collect more pieces of data when they think, put them into more complex patterns, see more options and outcomes. They tend to be contextual, holistic thinkers, what I call web thinkers. )

男性則是 — 一般而言 — 捨棄他們認為多餘的, 只看他們要做的,採取一種規律步驟型的思考方式。 兩種思考方式都很好, 人類同時需要這兩種思考方式才能邁步向前。 事實上,世界上男性天才是比較多的, 但是男性的笨蛋也比較多。(笑聲) 當男性的大腦運作良好的時候,呈現的結果非常好。 我認為,我們正朝向一個協同共工的社會演進, 在這社會中男性和女性的天賦都獲得彼此了解、 珍惜和發揮。

事實上女性進入職場帶來的一個極大衝擊 是在性、浪漫愛情及家庭生活方面。 最重要的是,女性的性自主開始覺醒。 我總是覺得驚訝當有人問我: 「為什麼男人都那麼愛出軌?」 而我總說:「你憑什麼覺得是男性比較愛出軌呢?」 「嗯,出軌的男性比較多啊!」 我說:「那你認為這些出軌男人都是和誰上床了?」 這是 — 基本算術! (笑聲)

無論如何, 在西方世界,女孩們,嗯, 女性較早開始有性生活,也有較多的對象經驗, 分手時也較少悔恨自責。 晚婚、生育子女較少,不眷戀不幸福的婚姻,並追求幸福的婚姻, 我們正在見證女性的性自主意識抬頭, 再一次說,其實今日性意識表達正在演進形成的型態, 可能在百萬年以前的非洲草原上就已經存在。 因為今日現時我們所見的性表達 即是我們在狩獵和採集型社會中所見的型態

我們也正在回溯到過去的古老平等婚姻型態。 他們說21世紀, 將要成為所謂「對稱式婚姻」的一個世紀, 或者是「同儕式婚姻」、「伴侶型婚姻」。 這是由平等伴侶組成的婚姻, 演進為一種和古老的人類精神能相互呼應的婚姻形式。( We're also returning to an ancient form of marriage equality. They're now saying that the 21st century is going to be the century of what they call the "symmetrical marriage," or the "pure marriage," or the "companionate marriage." This is a marriage between equals, moving forward to a pattern that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ancient human spirit. )

我們也看到浪漫愛情主張的抬頭, 91%美國女性以及86%美國男性表示, 一個對象即便每一項條件和他們所開列的都符合,若不愛對方, 就不會跟對方結婚。 一個探究了37個社會的研究顯示,世界各地的人, 都希望與自己的配偶沉醉愛河。 媒妁之言的婚姻,現已逐漸式微了 ( We're also seeing a rise of romantic love. 91 percent of American women and 86 percent of American men would not marry somebody who had every single quality they were looking for in a partner, if they were not in love with that pers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in a study of 37 societies, want to be in love with the person that they marry. Indeed, arranged marriages are on their way off this braid of human life. )

甚至未來的婚姻我認為有希望是更穩定的, 原因是這第二項偉大的趨勢。 第一項剛講過的,是女性進入工作職場; 第二項,是全球人口的老化趨勢。 美國現在有此一說, 中年的分界應該拉長到85歲以前算中年, 因為在76到85歲這個高齡範圍中, 將近有40%的人身體上是沒有太大的毛病的, 所以我們能看到中年的定義將會擴張。

當為我的一本書研究找資料時,我看了58個社會的離婚統計, 結果是年紀愈大,離婚可能性愈低。 美國離婚率現已趨於穩定, 甚至開始降低, 有可能還會再降低更多。 我甚至認為由於威而鋼、雌激素療法、骨盆腔替換手術的普及, 以及女人們鮮明有趣的個性 — 女性在歷史上未曾有過如此的一個時代, 女性們未曾像今日這般,受良好教育、豐富內涵、能力強。 因此如果要我說,人類演化史上若是 有哪個時機會創造出最好的婚姻,那就是,現在。

但是,這其中還有些複雜化的因素, 這三個大腦系統:性慾、浪漫愛情、長期依存感, 它們並不總是一起配合作用的, 但它們確實是可以配合作用的。所以啦,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一夜情都不是一夜就結束, 因為高潮時體內多巴胺會大量產生, 而多巴胺是與愛情浪漫感相關的激素, 一不小心,你就這樣和一夜情的對象墜入情網了, 在高潮來時,體內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大量分泌, 這些激素讓人產生依賴及歸屬感, 這就是為什麼和某人會有天人合一的感覺, 在你和對方做愛之後。

這三個大腦系統:性慾、浪漫愛情和依附感, 並不總是好好的彼此連結; 你可能對長期伴侶感到深深的依附感, 同時強烈的感受對另一個人的愛戀, 然後還對這兩人以外的其他人感到性衝動。 簡言之,我們可以同時愛上好幾個人, 事實上,當你夜晚躺在床上, 你的心思可以從一個你深深依賴歸屬的對象, 飄盪到你瘋狂癡迷的的另一個人身上。 大腦裡頭好像有個會議正在進行, 決定要怎麼辦。 所以我不認為我們是一種為快樂而生的動物, 我們是一種為繁衍後代而生的動物。 我想我們尋找到的快樂,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而且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創造良好的伴侶關係。

所以我要用兩件事來做總結, 我要先提出一個擔憂, 一個擔憂,搭配一個有趣的故事,做為結束。 抗憂鬱症藥品,是我所憂心的事。 美國每年開出超過一億張以上抗憂鬱症藥處方籤, 這些藥品變得垂手可得, 滲透到全世界。 我認識一位女孩子接受抗憂鬱藥治療,血清素補充療法, 從13歲開始接受SSRI,血清素補充抗憂鬱藥物治療。 現在她23歲。她從13歲開始服用這些藥物。

對於短期服用我沒有什麼意見, 當人正經歷一些非常糟糕的時期時, 甚至想要自殺或殺人的時候, 我建議他們吃藥。 但愈來愈多的美國人是長期服用, 實際上,這些藥物是用來提升血清素, 血清素提高,就抑制了多巴胺的活動。 很多人都知道, 多巴胺和浪漫愛情是緊密相關的, 這些藥物不僅只是抑制了多巴胺,也滅除了性慾動力, 沒有性慾動力,也就不會有性高潮, 沒有性高潮,那隨之而來大量使人有依附感的的化學物質也隨之消失。 這些物質運作在腦內是互相關聯的, 當你破壞其中一種運作的機制, 其他的也被連帶破壞了。 我要說的就是,這世界若沒有了愛,將是一片死寂之地。

所以... (掌聲) 謝謝。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故事,然後,加一點小注釋。 我研究浪漫愛情和性慾和依附感這主題有30年了, 我自己是同卵雙胞胎;我對人之間的相似性特別有興趣, 為何你我相像,為何伊拉克人、日本人、 澳洲原住民和亞馬遜河居民,我們全都很相像?

大約一年前,一家網路約會網站公司 Match.com 找到我, 問我能否為他們設計一個網路交友配對網站。 我說:「我對個性這回事一無所知, 我不確定,你們真的找對人了嗎?」 他們肯定,「對的」 這讓我深思,為什麼你愛了這個人不去愛那個人?


這是我現在的研究計畫,會是我下一本書的內容。 為什麼你愛了這人不去愛那個人,原因有許多, 時機很重要、近水樓台很重要、 神秘感很重要,當你愛上某個有點神秘感的人, 一部分原因是神秘感會刺激大腦產生更多多巴胺, 可能就推動你跨過愛情萌芽的一個門檻。 你會愛上一個在你的「愛情圖譜」中條件符合的人, 這圖譜上放的條件是你從小到大無意識間慢慢建立起來的一張特徵清單。 並且我認為,你會受 特定的人所吸引,事實上,是因對方大腦系統正好和你是互補型的, 那就是我現在正在研究的方向。

現在我要說一個故事, 目前為止,我一直講到愛的生物學, 我也想表達一點「愛的文化學」— 愛的神奇。 這是個我輾轉聽到的故事, 可能是真人實事, 有一位研究生—我在Rutgers執教,而我兩位同事— Art Aaron 是在 SUNY Stonybrook, 那是我們進行MRI掃描機台測驗的地方。

這位研究生瘋狂的愛上另一位研究生, 但是她不愛他。 有一次他們一起去北京參加會議, 這位研究生從我們所做的研究中知道,如果你和某人去玩些新奇的事物, 大腦中的多巴胺會增多, 有機會觸動大腦點起浪漫愛情之火。 所以他決定動手實作, 邀請這位女孩和他來一趟黃包車之旅。

當然,我沒坐過黃包車, 但顯然他們沿途要閃過許多巴士、卡車, 很驚險很吵很興奮。 他想這必定能讓多巴胺增多, 然後,她就會愛上他了。 於是他們上了路,她時而尖叫,時而緊摟他, 笑聲不斷的共度非常好的一段時光。 一小時候他們從黃包車上下來了, 女孩子高舉雙手興奮的說,「搭黃包車真是好玩!」 「你看你看,那個拉黃包車的司機,真的是,多帥啊!」

愛的魔力! 百萬年前開始,我們演化了三種基本的需求動力, 性慾動力、浪漫愛情動力、以及和長期伴侶互相依存, 這些迴路深植在人體大腦中, 人類存活多久,這些迴路也將存活多久, 存活在這莎士比亞說「終究將歸於死亡的皮囊」中。 謝謝大家。( There's magic to love! But I will end by saying that millions of years ago, we evolved three basic drives: the sex drive, romantic love and attachment to a long-term partner. These circuits are deeply embedded in the human brain. They're going to survive as long as our species survives on what Shakespeare called "this mortal coil." Thank you.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外表並非一切。相信我! - Cameron Russell: 形象的威力 ( Appearance is not everything. Believe me! - Cameron Russell: the power of the image is amazing )

Cameron Russell As dress model

A model, Cameron Russell: the power of the image is amazing [モデル、キャメロンラッセル:画像の力は素晴らしいです]


Cameron Russell has stomped the runways for Victoria's Secret and Chanel, and has appeared in many magazines. But she is much more than just a pretty face.

Cameron Russell has spent the last decade modeling. A Victoria's Secret favorite, she has appeared in multiple international editions of Vogue as well as in ads for brands like Ralph Lauren and Benetton. But she feels at her core that image isn't everything.

卡梅倫·羅素(Cameron Russell) 認為自己中了「基因樂透」:她很高挑又美麗,是位內衣模特兒。但不要以貌取人,在這場演講中,她敞開心扉,真情無懼,冷眼解構時尚內幕,這個在她年僅十六歲就將她用「性感」包裝的行業。

大家好,我叫卡梅倫·羅素 最近好一陣子 都在當模特兒 其實,已經十年了 我覺得,現場突然間 有種不安的緊張感 因為我實在不該穿這一條連身裙。

幸好我帶了一套服裝更換 這是 TED 台上首次的換裝秀 你們能目睹這一刻可真幸運 但如果我變身後,女士們覺得不堪入目 也不必立即告訴我,我很快就會在推特上看到了

我也想說一下,我感到十分榮幸 能夠將你們對我的想法 在短短的十秒鐘內做出轉變 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機會 這些高跟鞋讓人很不舒服 好在我並不打算繼續穿上 但糟糕的是我要把這件毛衣從頭套上 因為穿的時候要作笑柄了 所以毛衣在我頭上時別笑 好

不過,為何我要這樣做? 很尷尬吧 幸好 希望沒有那照片怪 形象的威力很大 但形象只是表面的 我在六秒鐘就徹底轉變你對我的想法 而在這照片中 我實際上從未有過男朋友 拍照時我很不自在 而攝影師卻叫我拱起腰並將手 放到那個男人的頭髮 而當然,不談整容手術 或是為了工作需要而提早兩天做的日光燈曬膚 我們幾乎無法去改變外貌 而我們的外貌,儘管是表面並一成不變 卻對我們的生活有重大影響

所以今日,對我而言,無懼就是坦誠 而此刻我站在台上,因為我是模特兒 我在台上,因為我是位美麗的白人女性 在我行業內稱為「性感女孩」 而我將要解答人們總是問我的問題 並坦誠相待

第一個問題是,妳是怎麼成為模特兒的? 我總是說:「噢,是星探發掘的」,但答了等於無答 我當上模特兒真正的途徑是 我中了張遺傳樂透,得到豐富的傳承之寶 你可能想何謂傳承之寶 其實,過去幾個世紀 我們定義的美,不只是健康、年輕 以及對稱美,這些人類天生就欣賞的特質 還有高瘦的身形 女性韻味和白皮膚 而這正是一件為我打造的傳承之寶 也是件一直幫我賺進鈔票的傳承之寶 我知道在座觀眾 此時有些人或許會抱有懷疑 甚至有些時尚人士會說 "慢着,還有娜歐蜜、泰拉、瓊絲莫斯和劉雯呢" 首先,我十分欣賞你對模特兒界的知識 很令人讚嘆 (笑聲) 但不幸的,我要告訴你,在 2007 年 一位受到啟發的紐約大學哲學博士生統計了 所有在伸展台上的模特兒,每一位被聘請的 發現在 677 位模特兒當中 只有 27 位,低於 4%,是非白人

第二個人們經常問的問題是 「我長大後可以成為模特兒嗎?」 第一個答案是:「我不知道呢,這不是我作主的」 但第二個答案,也是我真正想對那些小女孩說的是: "為什麼呢? 你的出路之廣 你可能成為美國總統 或是新一代網路的發明家 又或是集忍者、心胸肺外科醫生、詩人於一身的人 這一定會很棒,因為你會是第一個這樣的人 (笑聲) 如果聽完這讓人讚嘆的清單,他們依然說: 「不,不,卡梅倫,我想做模特兒」 我會說:那你自己決定吧 因為主宰一切的人不是我 你可能會成為美國《時尚》雜誌的總編輯 或是 H&M 的總裁 或是第二位Steven Meisel(知名攝影師) 與其說你長大後想當模特兒 就像是說你長大後想中樂透 兩者都是很棒,但都無法掌控 並且也都不能當做職涯 我將告訴您十年累積而來的模特兒知識 因為不像是心胸肺外科醫生 我的經驗可以立刻被濃縮並立刻展示 比方說,如果攝影師站在那裏 燈光從那兒打過來,像是一盞不錯的 HMI 燈 而客戶說:「卡梅倫,我們想要來個走步特寫」 那就先踏出這條修長的美腿 這手臂往後擺,另條手臂往前 頭望四分之三側,而你來回的走 你往後看着那些幻想出來的朋友 重複以上 300、400、500 次。(笑聲) 結果看起來就像是這樣(笑聲) 希望沒有中間那張的怪 那張…我也不知發生什麼事

不幸的是,當你上學後 有份履歷表,做了數份工作之後 你就再也不能說大話了 例如你說你想做美國總統 但履歷寫着:「內衣模特兒:十年」 人們一定覺得你很奇怪

下一個人們常問的問題是:「照片全都有修過嗎?」 是的,照片幾乎全都被修過了 但只是整個過程的一小部分 這是我第一次拍的照片 也是我第一次穿比基尼 當時我生理期還沒來 我知道話題有點扯到隱私了 不過,那時我是個小女孩 那是我在那數個月前與祖母合照的模樣 這兩張是同日拍的照片 我朋友也跟著我來 這是我在替《時尚》雜誌法國版拍攝前幾天 在一場睡衣派對中拍的 這是我與足球隊合照,和刊於 V 雜誌的照片 而這是今日的我 我希望你們看到的是 這些並非我真正的照片 它們是被製作的 由一群專業人士所製作 髮型師、化妝師、攝影師,還有造型師 以及他們的助手,經過前期策劃以及後期製作 是他們建置出來的,那不是我

另一個經常有人問的問題是 「妳可以拿到免費東西嗎?」 我的確有太多沒在穿的八吋高跟鞋 除了剛才那雙 但是要說我得到的免費物品 就是日常生活中能免費得到的事 我們不愛談論這些事 我在劍橋長大 有一次我到商店購物,忘了帶錢包 他們便把裙子送給我 在我青少年時期,有次乘朋友開的車 她開得很差,闖了紅燈,而當然 被警察攔截了 結果我們只說了聲「抱歉,警察」 我們馬上就被放行了 而我之所以得到這些待遇,皆因我的樣貌 而非我本身,然而卻有人得付出代價 只因他們的樣貌而非他們本身 我住在紐約,在去年 140,000 個被攔截搜查的年輕人中 86% 是黑人和拉丁裔人 而絕大部分都是年輕男子 其實紐約只有 177,000 名年輕黑人和拉丁裔男子 所以對他們而言,並不是「我會否被攔截?」 而是「我究竟會被攔截多少次?何時會輪到我?」 當我在研究今日的講題時 我發現在美國的 13 歲少女中 53% 不滿意自己的身材 而到他們 17 歲時,數字更升至 78%

最後一個別人問我的問題是 「做模特兒的感覺是怎樣?」 我想他們期待的答案會是: 「如果你再瘦一點,頭髮再亮麗一些 你就會感到開心、美好」 而當我們回到後台,我們給的答案 也許聽起來就像是那樣 我們說:「可以周遊列國很棒 與有創意、靈感並充滿熱情的人一起工作也很棒」 誠然如此,這不過只是故事的一半 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對着鏡頭說 我之前從來沒有在鏡頭上說過 就是:「我沒有安全感」 我無安全感,因為我時刻要記掛 我今天看起來怎麼樣 如果你仍然在想: 「如果我的腿更修長,頭髮更光澤,我會更開心嗎?」 你只需跟一群模特兒見面 因為他們都有最修長的美腿,最具光澤的頭髮 還有最酷的衣服 她們卻是世界上對自己身體最沒安全感的女性

所以,當我在撰寫講稿時,我發覺 要在坦誠的基礎上取個平衡很困難,因為一方面 我覺得十分不安,當我出來說: 「看,我得到一大堆它人給的好處」 然而更不自在的是接着說: 「但這並不總是讓感到開心」 不過其實最難說出口的,就是去講述 傳承下來的性別及種族壓迫 因我是其中一位最大的得益者 不過我也很開心和榮幸,今天能站到台上 而且我覺得很棒,因為我可以不用 在 10、20 或 30 年過去後 事業更蓬勃發展時才來 因為屆時我可能就不會再說我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 或是我如何湊錢交大學學費 這些在此時對我很重要的故事

若要在這次演講有些收穫,我希望 大家都能更坦誠承認 形象的威力,去審視我們以為的成功 以及我們曾經以為的失敗。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女性將主宰社群媒體,終結性別區分 ( Female will dominate the social media and cease the position of male control world )

female more on social media
媒體和廣告公司至今仍使用舊的人口分類的方法來了解群衆,然而媒體專家喬漢娜·布雷克里( Johanna Blakley ), Who received a PhD in Englis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where she taught courses on popular culture and twentieth-century literature. Blakley has held a variety of positions with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cluding Web producer and digital archivist at Vivendi-Universal Games, 認爲群衆是越來越難被掌握。她為我們解釋:當社會媒體的使用率高過於傳統媒體,女性使用者多於男性時,會發生什麽變化。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 聼起來有些瘋狂: 社會媒體和性別區分的終結。 讓我把之間的關係解釋一下 我今天要來闡述 讓我們又愛又恨的 社交應用程式 實際上能讓我們 從固有、荒謬的 性別差異的假設中解放。 我甚至認爲 社會媒體能幫我們 破除一些在現有媒體和廣告裏 充斥、圍繞在性別上的 既有概念。

如果你還沒注意到, 在當今的媒體氛圍裏所呈現的 我們的生活和性別 跟實際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我認爲這將會改變。 大部分的媒體公司 像電視、廣播、出版社、遊戲等 在了解他們的觀衆聽衆上 使用的還是很僵化的區分方法。 是舊有的人口學 他們用這些很僵化的標籤來定義我們 更瘋狂的是 媒體公司相信 你要是屬於某個群體 那麽你的行爲也是可以預測的。 你會有某些特定品味 會喜歡某些事物。 這樣的推論就導致了這個奇怪的結果: 大部分當今的流行文化 都是建立在這樣的 人口分類學上的假設上。

年紀分類學: 18到49歲的年齡層 對我國大衆媒體的規劃 有重大影響。 從1960年開始 當嬰兒潮世代還年輕的時候就如此了。 現在嬰兒潮的世代已經超過這個年齡層 但是大家的做法還是沒變 像尼爾森等較大的市調公司 甚至不把年紀大於54嵗的人 列入電視市調的對象。 在當今的媒體大環境裏 這些人被當作是不存在的。 你如果跟我一樣在看“廣告狂人” 這個在美國很受歡迎的連續劇 米勒博士在做一些“心理圖”的東西 這產生於1960年左右 你去對消費者勾勒出 描述複雜的心理檔案。 但是心理圖並沒有對媒體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只是停留在基礎的人口分類學上而已。

我在南加大的Norman Lear中心 在過去的七八年裏我們做了很多 有關人口分類學的研究 還有其對這國家或外國娛樂媒體 所產生的影響。 在最近的3年裏 我們特別研究了社會媒體的改變 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所有使用社交媒體網路的人, 過去媒體和廣告公司爲了分析研究 所用的分類系統 也還可以套用在他們的身上。 但是這些分類的意義跟以前比起來 顯得更不重要。 因爲這些線上的社交工具 讓我們更輕易地 能跳脫人口分類的框架。 我們能自由地跟其他人聯係 還能重新定義我們在網上的身份。 我們也能輕易的謊報年齡。 我們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們 互相聯繫。 我們再也不需要媒體公司 來幫我們。

所以這些傳統的媒體公司理所當然地 緊密地在注意著這些網上的群體。 他們知道這將是未來的目標群衆 他們必須了解這些人。 但是這些人不像以前那麽容易了解 原因在於媒體公司還是用以前的分類來分析 因爲這是決定廣告費用的標準。 當他們監視你的點擊率 你也知道你是被監視的 他們很難去分析出 你的年齡、性別和收入。 他們據以往經驗也許能猜出些端倪 但是他們得到的資訊 大部分是關於你爲何上網 你喜歡什麽、對什麽有興趣 這比你是誰還容易猜到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覺得怪怪的 但是有人監視你的興趣 還是有些好處的。 突然間我們的喜好品味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這之前都是別人幫我們設定好了。

Female spend more on internet
你現在要是看看網路上人們聚集的原因 這不是因爲大家 有相同的年齡、性別或收入。 大家聚在一起是因爲 有相同的嗜好。 你如果再想想, 相同的嗜好,這個聚集人們的因素 比起年齡來是要強許多的。 我會比較想去知道 你喜不喜歡"捉鬼者巴菲(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 而不是你今年幾嵗。 這比年紀還帶來更多的資訊。

我們還發現社會媒體 一個驚人之處 那就是女人 正在帶領著社會媒體革命。 你如果看看統計數字 這些是世界的統計數字 在每一個年齡層裏 使用社交網路科技的女人 都比男人要來得多。 你要是再看看 她們花在這些網站的時間 女人真的主導了社會媒體的使用 而社會媒體進一步又對傳統媒體 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問題是,這對我們的文化 會帶來什麽樣的衝擊 這對女人又代表了什麽意義? 如果說社會媒體 會主導傳統媒體 而女人又會主導社會媒體的話, 這是不是意味著說 女
人會接管全球的媒體呢? 我們是不是將會 在卡通、遊戲、或電視節目裏 看到更多的女性角色的出現呢? 下一部好萊塢的超級大製作 會不會是女性電影呢? 未來我們的媒體 是不是有可能 變得更有女性主義呢?

我並不這樣認爲。 我認爲媒體公司將會雇用更多的女性員工 因爲他們了解這對公司是重要的。 我也認爲 女性會繼續主導 社會媒體。 很諷刺地,我也認爲 女性會帶起一陣軟性 輕薄俗的片種 像是女性影片 或其他這一類的影片 那種由人口分類學假設的 某個年齡層會喜歡某種類型的影片 像拉丁裔的人喜歡某些事物 年輕人喜歡某些事物。 這樣的推論還是太簡單化了。 將來的媒體會是 十分資料導向的 將會是基於 我們調查線上社群的喜好品味來設計的 而這裡會由女性來主導。

你可能會問,爲什麽知道 什麽帶給人們歡樂是重要的? 爲什麽我需要知道這些? 當然,傳統的媒體和廣告公司 需要知道這些。 但是我的理論是 你如果想了解地球村 你最好要去知道 他們喜歡什麽,對什麽感興趣 有空時作什麽消遣。 這對了解人們來説是很重要的。 我大部分的職業生涯 都花在了解媒體和娛樂 還有他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我之所以這麽做不止是因爲這很有趣 事實上,這真的很有趣, 也還因爲 我們的研究一再顯示 娛樂和遊戲 對人們的生活有深遠的影響 譬如說,對他們的政治理念 和他們的健康都有影響。 再者,你如果對了解這世界有興趣 可以看看人們如何娛樂自己 這是個很好的研究起點。

所以,想像一個媒體 不是被殘缺的 性別、或其他年齡層的 刻板印象所主導。 你能想像那會是怎麽樣的一個情景嗎? 我真是等不及去看那會是怎麽樣。

註:想了解女性客戶需求,不参與社群網活動似乎會失去許多市場資訊。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