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D308795-Taiwan Beech Trail, Taiwan 台灣山毛櫸步道-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台灣水青岡-冰河孓遺植物-珍稀植物-晴天-宜蘭縣-大同鄉 (Photo credit: 棟樑‧Harry‧黃基峰‧Taiwan) |
政府「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課證所稅,券商公會近日來疾呼要免課自然人證所稅,同時拿出數據顯示,近10年台股市場是虧損4039億元,政府「實質上根本課不到證所稅」。
券商公會指出,以最近10年集中交易市場為例,全體市場市值約增加2.12兆元,以有交易股數占發行在外股數50%估算,全體市場約增加1.06兆元,而10年間市場僅證交稅及手續費就占1.45兆元,還未加計融資融券成本及借券費用,全體投資人在市場即虧損4,039億元,各年度所得起伏大,代表證所稅稅收金額極不穩定,政府實際上根本課不到證所稅。
券商公會還提出,自財政部開始研議課徵證所稅後股市持續下跌,台股指數就從3月2日8170點跌至4月5日7528點,跌幅7.86%;成交金額從2月的1,400多億大幅萎縮至約600億元,減少超過5成。復徵證所稅已使台股部分資金先行退場、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縮,連受證所稅豁免的FINI(外資)都在4月轉買為賣台股328億元。量是價的先行指標,致而降低市場本益比,將嚴重衝擊資本市場和證券業發展。
政府在經濟成長停滯、油電和物價高漲、有通膨疑慮之際,不但沒有調降稅負、減輕人民負擔,以維持經濟活力走出經濟困境,反而提出復徵證所稅方案,加重人民負擔、造成投資人恐慌、股市交易量萎縮,「毀滅」資本市場,實在不是一個好的決策,證券公會呼籲政府在審慎評估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之前,不要貿然課徵證所稅。若一定要實施,應先排除自然人適用。
證所稅要一舉多贏, 難
Taiwan Taipei (Photo credit: Toby Simkin) |
不過,許多證券界人士仍然憂心忡忡,認為情勢並不看好,堅持復徵證所稅可能引起弭天大禍,不但傷及證券業者,連企業融資、政府稅收乃至GDP都會受到拖累。仔細玩索,我們會發現業者論斷的根據是在股市交易量的萎縮。一周來,儘管股價並未過度動盪,交易量的確大不如前,長此以往,甚或每下愈況,則上述顧慮並非無的放矢。
交易量下滑,可能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諸如歐債危機再起,各國都深受衝擊。證所稅復徵當然脫不了干係,不過仍要分辨此屬短期還是長期現象。首先,只要證所稅復徵方案一日不定,股市就會深深籠罩在不確定性之中。最直接的來源,就是財政部的版本送進行政院,究竟會如何調整,這要待行政院版正式出爐方見分曉。隨之而來的,就會是立法院中朝野雙方的攻防。目前已經呈現的,是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所提出的所謂「震撼版」,宣稱為追求真正的公平正義,要將財政部版的分離課稅改為直接併入所得稅累進課稅,稅率可能加倍。此案若通過,股市的衝擊之大,難以想像。
至於其餘的執政黨立委,為了爭取選民認同,可能對行政院版提出修正,修正的方向一般認為會較為務實,這雖有利於股市及投資人,但也是一個重要的不確定性來源,許多投資者也會等待最後結果確定,再決定是否重返股市。因此,在這段期間股市交易量下滑自屬必然,一旦立院通過最後版本,不確定性煙消雲散,交易量當應聲回升,並無必要強予過度解讀。
除去這樣的短期因素,股市交易量也可能受某些長期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預期成本效益的變化。此次財政部版草案堅守一個原則,就是稅收不可減少,因此對於下修證交稅稅率以換取投資人對證所稅的支持,始終不稍退讓,於是對投資人而言,復徵證所稅之後,對預期收益確定會降低,投資意願當然折損。財政部宣布證券交易所得的計算方式時,明言證交稅可當作費用扣除。這固然適用於超過300萬門檻的大戶,對於發生虧損者,劉憶如部長亦慷慨允諾可讓他們掛號於其後三年扣抵,則其證交稅自應一體看待為可扣除的費用。如果投資人都十分理性,將全體要求扣除,則復徵證所稅收不到幾百億,但高逾千億的證交稅將可能流失,這才真叫「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今之計,財政部要趕緊在政院版中將此徹底去除,但為表達善意與歉意,可斟酌調降證交稅千分之一到1.5。與此同時,原草案中規定持有五年以上方視為長期投資,給予減半申報優惠,雖然行政院審查修正為三年,這仍與一般先進國家以持有一至二年為準的通例大相逕庭,應該務實地降為一年。如果完成這兩項修正,不僅執政黨立委難有異議,股市投資人的預期收益不減反增,股市交易成本降低也有活絡股市的作用。
我們所期盼的,是行政院從善如流,儘早進行合理的修正,從速送進立院,執政黨立委就上述修正方向務實的討論之後形成妥適法案儘快三讀通過,則上述短期、長期的不確定因素即可早日釐清,而股市投資人也不再懼怕遭受過度的損失,股市再度欣欣向榮,我們真正穩步踏上稅改的大道,一舉多贏。
政府歲出大增 7% 加上證所稅、油電漲價,經濟衰退遲緩將延長
政府歲出支出成長7% 1.93兆,每年政府支出成長率大於經濟成長率,那來錢? 預估2012 總稅收約 1.780兆,馬政府期待錢要由物價升值增加營業稅、股市增加證所稅、國營增加盈餘繳國庫來達到解決, 調高油電價就是增加營業稅及國營盈餘。
2011 總稅收來源 |
問題是過去增稅增加稅收比率反而下降,降稅刺激經濟成長反而升高稅收,馬政府想法並不實際,以稅收的公平性也說不通,因為政府稅收分配是極端不公平,95%稅收是政府及軍公教花費用掉,如果扣掉政府稅收之勞福支出及科技投資,軍公教花費達到91.5%之稅收,跟極權國家很接近。
整個民間投資率,並沒有因兩岸三通、ECFA 、 政府營所稅降至17%得到改善,反而因增稅、投資率下降、經濟衰退而稅收減少,增稅對經濟衝擊,民間投資率負成長,整體稅收反而減少,而經濟也衰退,風險相當高,馬政府將讓台灣經歷民間投資率長期負成長的時代,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馬政府上台後,振興經濟無方消費力道疲弱,雖推出優惠房貸、消費券、減稅、促進就業等多項振興經濟方案,亦未能提升2010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國內外經濟預測機構預測2011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將在3.8%上下,較2010年為低,2012 ~ 2013 民間消費成長率將更低。
政府媒體不公正,誤導投資人賺錢沒繳稅,台灣投資人由 9000點跌到 7500 已經繳了上千億證交稅,賺500萬 以一千萬進出 20次就2億 繳了 60萬證交稅,因此證交稅已經有資本利得的功能,因為台灣證交稅是很高的。台灣股市投資人繳稅比率是比較高的,其他國家一般股市下跌是抽不稅,台灣投資人由 9000點跌到 7500 概估已經繳了 1380億,所以證交稅已經有資本利得的功能。基本問題是,政府沒有把經濟與股市弄好,造成稅收減少,主因是政府經濟努力不足造成稅收不足。台灣投資人賺錢有繳稅的,請財政部部長勿亂講,妳破壞台灣投資人名譽的。
台灣散戶與中實戶交易次數多,所貢獻之證交稅之稅率平均有超過 13% ~ 15%,證所稅造成衝擊在這裡,證所稅對投資環境影響是資本家及創投將在台灣減少開公司養員工之意願,資本家及創投就是大股東,所以未來就影響勞工工作機會,影響勞工薪資調漲,就增加貧富差距,所以一般人以為增稅可降低貧富差距是錯誤的,只有促進民間投資率引導增加勞工工作機會可以縮減貧富差距。
更離譜是實施證所稅後,股市下跌要求勞保基金進場護盤,而且,政府每次都是要求勞保基金進場護盤,這樣勞保基金早晚不出問題才怪。
政府每次都只調高基本工資,問題是在基本工資範圍勞工比率不高,真正受惠勞工不多,真正與勞工繳稅成正比的是薪資,而勞工真正能由薪資正比得到稅收支出之福利是勞工養老給付,它是與勞保最高投保薪資及勞保費相關,當政府限制勞保最高投保薪就等於壓低勞工福利,其他之福利勞工一生大都用不到,用到機率也低;最明顯是把勞工給付相關之最高投保薪資壓在 43900,而健保投保薪資拉到高至 182000,讓勞工可領到退休福利很低,可以由勞工與雇主壓榨之健保稅很高,這樣欺壓勞工與雇主,形成相當不公平制度。政府負擔之勞保費比率一直都沒調高過,也就是說稅收撥至勞工福利主要是政府負擔之勞保費比率,沒調高就是政府沒有掏錢照顧勞工,調基本工資是口號照顧勞工,還是雇主出錢是雇主照顧勞工不是政府功德。
政府也可以增加勞工未來退休給付, 也就像政府支持勞工退休金類似,政府可以增加勞保費負擔比率及調高勞保最高投保薪資,這樣就是政府直接調高勞工老年退休給付,政府已經二十五年都沒增加勞保費政府負擔比率,二十五年內軍公教加薪超過15次,總幅度超過89%,30年累計幅度更高達 246%,軍公教加薪時 退休俸也跟著調整,但政府都沒有增加過勞保費負擔過。
養這麼多公務員,怎麼可能一國家130萬人過著比歐洲更好的福利制度,其他人民卻過著只被抽稅幾乎無福利之制度? 卻一再欺騙人民增稅能改善貧富懸殊 ,稅金進貧戶之福利低於總稅收支出 0.1%。政府對勞工之福利直接看
1. 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及退休給付在總支出之比重
2. 民間投資率 ( 與勞工工作機會息息相關 )
3. 勞保最高投保薪資及勞保費政府負擔比率 ( 政府可以直接調高勞工退休月領給付 )
今年政府支出 1. 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及退休給付在總支出之比重下降, 2. 民間投資率 ( 與勞工工作機會息息相關 ) 仍衰退, 3. 勞保最高投保薪資及勞保費政府負擔比率12年以上沒變過,所以與勞工之福利及改善貧富懸殊無關。
結論: 不能讓人民生活改善,不能稱為改革,公平不一定是改革,如共產制度被人們唾棄一樣。更不用說是奇怪的『公務員加薪3%,人民共體時艱』改革,破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