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世界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界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中、美影子銀行創造出新經濟型態及高風險 (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create new economic shadow banking economic risk in future )

什麼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銀行貸款被加工成有價證券,交易到資本市場,房地產業傳統上由銀行系統承擔的融資功能逐漸被投資所替代,屬於銀行的證券化活動。影子銀行系統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 (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 SIVs )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些機構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杠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和複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和高杠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併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銀行系統正在去杠桿化的過程中持續萎縮,然而,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一環,影子銀行系統並不會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發展。未來,對影子銀行系統的信息披露和適度的資本要求將是金融監管改進的重要內容。目前,美國已提出要求所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沖基金、私募機構和風險資本基金實行註冊,並對投資者和交易對手披露部分信息。

中國信託資產創兩年最慢增速,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人民幣

截至6月30日,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人民幣(2萬億美元),季度環比成長6.4%。隨著中國政府打擊影子銀行,投資者重新評估信託這一高殖利率投資的風險,中國信託資產創下兩年來的最慢增速。

中國信託業協會昨日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截至6月30日,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人民幣(2萬億美元),季度環比成長6.4%。 這是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慢增速,遠低於2008年以來的平均年增幅50%。

中國影子銀行從2010年開始出現爆炸式成長,眼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在 努力維持經濟成長並抑制金融系統的風險。海通國際證券經濟學家胡一帆在7月25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信託行業的「清算日」(day of reckoning)即將到來,中國信託產品本季度和下季度將迎來償付高峰期, 銀行將不得不吸收信託產品違約造成的大量損失。

中信建投駐北京分析師曾羽今天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監管機構、銀行和 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控制信託風險,但是只有經濟提速成長,借款人重新站穩腳跟的時候,這個行業的狀況才會真正好轉。曾羽說,中國投資者變得更加厭惡風險,越來越來的投資者將選擇殖利率較低、風險較低的產品。
中國大陸總負債 2012 達到GDP 277%, 到達 2014 就會超越德國, 預估到 2016 極可能與義大利一樣成為高負債國 

6月末,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總規模比5月末下降2400億元。公告稱這是首次出現月度負成長。中國信託業協會表示,第二季度信託產品的平均殖利率從第一季度的6.44%升至6.87%。

收緊政策

中國1月份避免了首例信託產品違約,當時中誠信託發行的30億元高殖利率產品到期前幾天,購買這款產品的投資者得到兌付。該公司上個月推遲了對另一款產品的償付。

從煤礦企業到房地產開發商的借款人出現兌付困難後,中國銀監會4月份收緊了對新信託產品的規定。李克強希望通過增加銀行貸款、抑制成本更高的影子融資來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進而扶持企業發展,支持經濟成長。

公告顯示,截止2014年6月末存續的12.48萬億元信託資產中,來源於各類金融機構自有資金的投資占比35.26%;來源於以各類金融機構為主體的理財資金的投資占比33.89%;剩余的來自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的普通合格投資者。

房地產風險

曾羽說,上半年很多產品出現問題,監管機構對風險發出預警之後,信託公司承受著改善風險控制的壓力,因此他們不得不放緩新產品的發行步伐。而且,過去幾年的增速根本不可持續。

中國信託業協會表示,資金信託投向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占比約為50%, 投向房地產占比為11%。該協會表示,隨著房地產行業風險上升,資金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將更為謹慎。

該協會的報告顯示,全國68家信託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約為2750億元, 這凸顯出它們為自己的產品承擔隱性擔保的能力有限。... 持續閱讀.

Why The Downside To The Fed's "All In" Attempt To Spike Shadow Monetary Velocity Is A $4.5 Trillion Drop In GDP

It appears that the one topic pundits have the most problems grasping is the spread between the GDP. A summary which confirms just how prevalent the confusion is, is this terrific post by the Calafia Beach Pundit, terrific not because it is even remotely correct (the post is so blatantly wrong - one wonders if Western Asset Management even expects its current and former asset managers to count beyond 2... M2 that is), but because it demonstrates how self-professed "pundits", whether of the beach variety or not, don't have the faintest grasp of more than merely trivial monetary topics.
segreg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shadow monetary aggregates, overall economic deleveraging and aggregate monetary velocity, and how all that impacts

The basis for the above-mentioned post's argument is that since M2 is growing (which it is for 16 weeks in a row now as we have been pointing out repeatedly), and since M2 velocity has performed a dead cat bounce off its 30 year lows following the complete collapse in M2 velocity after the bankruptcy of Lehman, that GDP has to grow. Period. This argument is so flawed and so one-sided, that its refutation and subsequent elaboration as to what reality truly is, is what this post was at first all about. Yet in refuting the simplistic conclusion of a mainstream pundit's myopic perspective, we uncover something far more troubling: namely that should the Fed fail in stoking consolidated aggregate monetary velocity very quickly, as the shadow liability collapse accelerates, US GDP has the potential to drop by up to $4.5 trillion over the next 3 years.

First, looking at M2, it is indeed the case that M2 has been growing. As the chart below show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0, M2 has grown by $288.7 billion from $8485 to $8773 billion.

The problem, as Zero Hedge readers know all too well, is that M2 is merely a small subcomponent of all practical monetary aggregates, including those derived from the shadow credit system. As the beach pundit certainly should be aware, a far more important aggregate is M3, which the Fed has conveniently decided to eliminate, just so those of the permabullish persuasion can spin factless arguments using the far more easily manipulable M2 as a proxy for money demand. And looking beyond M2 is precisely where the entire argument falls flat on its face.

Since the bulk of credit and monetary growth over the past 30 years has occurred not at the observable M2 level, but at the level of shadow banking liabilities (from $620 billion in 1980 to $21.4 trillion at the peak in Q1 2008), and their monetary representation (be it M3, or our broader custom aggregation), a far more indicative view of GDP as a product of monetary aggregate velocity is that of GDP not to M2, but of GDP to M2 and Shadow Banking, which includes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ic M2 components such as M1 (currency, demand deposits), and retail money funds, savings deposits, and a variety of other deposits, also such shadow components as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GSE capital, ABS issuers, repo money, open market paper, and agency and mortgage pools. The combination of all that is the most defini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on of money demand available for the US economy.

The chart below shows just how much more of a factor the shadow economy has become of the past 30 years. While in 1980 the ratio of M2 to Shadow banking monetary aggregates was 135%, the resultant surge in shadow debt, and thus shadow money, as a result of 30 years of declining interest rates, led to a M2/Shadow ratio of under 50% in 2008 (black line in chart below).

A complete and valid representation of aggregate monetary velocity has to take all these excess components: anything else is an insult to the intelligence of one's, in this case, readers. Which is where a far more different picture than that presented by some pundit or another emerges.

Note that in the chart below, as credit has become easier to procure, and increasingly cheaper since the arrival of the Maestro, and as cheap credit-derived money flooded the system, the overall broad money velocity (M2 and Shadow Banking monetary equivalents) has collapsed, even as GDP has been growing. In other words, as more and more credit has gotten added to the system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uch new credit has had a progressively smaller impact on true economic growth. And here is the key point that makes a mockery out of the abovementioned "analysis" - even as M2 has grown by under $300 billion, courtesy of QE 1 and QE Lite, shadow banking liabilities and appropriate aggregates have plunged by $2.1 trillion in just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2010! Let's see: +$300 billion compared to -$2.1 trillion. Hmmm.

Let's recall that the prevailing theme of the ongoing depression is deleveraging: at the consumer and at the corporate level (courtesy of sovereign leveraging, and $13.7 trillion in federal debt compared to under $9 trillion three years ago, which makes the cost of deleveraging next to nothing), the current collapse in Shadow liabilities, and associated monetary aggregates will persist for a long, long time. Keep in mind the Fed has little control over this, and this is what most pundits (no matter how self-proclaimed) get teribly confused by. All that the Fed can do is hope to increase the veloc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circulation of M2, and beyond, money.

Which is where things get really ugly.

Contrary to the beach pundit's conclusion that the growth in M2 most certainly portends a pick up in GDP, we present the completely opposite case: namely that the collapse of shadow credit, and the resultant elimination of shadow money, could result in a plunge in US GDP as high as $4.5 trillion over the next 3 years. And what most don't understand (but Blackhawk Ben most certainly does) is that what M2 does over this period is completely irrelevant as shadow deleveraing will be the far more dominant force vis-a-vis GDP.

And what the Fed is trying to do, more so than anything, is to return the M2+Shadow Banking velocity back to traditional levels, far higher from the current 58%. That the Fed has succeeded in raising it by 8% from its all time low 2 years ago, is purely a function of Quantitative Easing. The real question is whether QE2 will have the same success in stoking at least some consolidated velocity and its resultant GDP pick up.

影子銀行系統累積的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雖然是非銀行機構,但是又確實在發揮著事實上的銀行功能。它們為次級貸款者和市場富餘資金搭建了橋梁,成為次級貸款者融資的主要中間媒介。影子銀行通過在金融市場發行各種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大規模地擴張其負債和資產業務。所有影子銀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間具有信用和派生關係的影子銀行系統。

  影子銀行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其一,交易模式採用批發形式,有別於商業銀行的零售模式。其二,進行不透明的場外交易。影子銀行的產品結構設計非常複雜,而且鮮有公開的、可以披露的信息。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櫃臺交易市場進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其三,杠桿率非常高。由於沒有商業銀行那樣豐厚的資本金,影子銀行大量利用財務杠桿舉債經營。

  在過去20年中,伴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於信貸的需求與日俱增,美國的影子銀行也相應地迅猛發展,並與商業銀行一起成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參與主體。影子銀行的發展壯大,使得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銀行體系的作用不斷下降。影子銀行比傳統銀行增長更加快速,並游離於現有的監管體系之外,同時也在最後貸款人的保護傘之外,累積了相當大的金融風險。

分析
  • 全球貨幣寬鬆程度過去只用 M1B、M2,自從影子銀行壯大後,影子銀行比傳統銀行增長更加快速,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全球貨幣供應需改成影子銀行創造之貨幣供應量+M2,所以全球貨幣寬鬆程度已經是由債延伸之商品在加速
  • 因此當美元升息時,垃圾債泡沫就易破滅,全球經濟隨時受影子銀行風險產生影響;
  • 中國不降低利率讓企業介由正常銀行體系借出資金同時促進內需消費,這情況對中國大陸反而更危險,因為一推企業借債製造『產能過剩泡沫』就如同地方房地產債一樣也是『過剩泡沫』現象中國大陸經濟問題是利率過高內需消費不足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中國的公司債占全球三成 - 金融危機跳增 ( China Enterprise Debt Surge Up To Global Enterprise Debt 1/3 - The risk Of Crash Is Increasing )

世銀︰中國恐重演美式金融危機

根據中國官方及金融業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公司債占全球三成,影子銀行規模達三十三兆人民幣,地方政府負債六年來暴增三倍、逼近十八兆人民幣,加上房價出現下修;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警告,中國恐面臨美國式金融風暴。

渣打銀行週三指出,中國債務負擔再度攀高,到今年第一季末整體債務已升到一四二兆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四五%;以利率五.八%計算,光支付利息就達其GDP的十三%,遠高於二○○○年以後平均的七%至八%。

渣打銀行認為,中國債務多半來自銀行貸款,且經常性「借舊還新」,造成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標普企業信用研究主管華特斯表示,近五年來,中國企業財務惡化,一旦經濟成長持續趨緩、房價下跌,影子銀行將湧現危機,導致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中國公司債曝險受到衝擊,尤其鋼鐵業會出現更多違約。

中國影子銀行、中誠信託的金融產品一月瀕臨違約,靠官方紓困解圍;但上海超日太陽能公司債三月無法避免違約,引爆企業倒債首例。最新官方統計,中國五月份七十個城市新建住宅售價,兩年來首度下跌,顯示房市開始下修。

地方政府負債18兆人民幣

此外,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也在升高。根據中國審計署報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到去年六月高達十.八八兆人民幣,加上擔保及可能承擔紓困的廣義債務總額,達十七.八九兆人民幣。繼國際貨幣基金後,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巴蘇發出警告,中國金融資產過度膨脹,未來一至二年內,恐面臨如美國二○○八年發生的金融危機 ... Continue to Read.

中國大陸總負債2012 達到GDP 277%, 到達2014 就會超越德國, 預估到 2016極可能與義大利一樣成為高負債國

Chinese companies have racked up $14.2 trillion in debt above 165% GDP 

Back in 2009, China’s 8,500 listed companies were in much better shape than their global peers. No longer. The average Chinese company now has worse cash flows and more debt than other similar firm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says Standard & Poor’s, a ratings agency.

So great has China’s borrowing binge been that its companies racked up $14.2 trillion in debt at the end of 2013, blowing past the US’s $13.1 trillion to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corporate borrower. This, says S&P, is worrying since a “higher risk for China’s borrowers means higher risk for the world.”  ... Continue to Read.




房價大幅回檔 大銀行將破產

投資機構野村報告指出,中國房市泡沫已破裂,如今不再是會不會、而是有多嚴重的問題,第1季中國26省有4省房產投資下滑, 吉林 、黑龍江減幅更逾25%,供給過剩與開發商難取得融資正在拖垮房市,恐拖累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跌破6%,無法達成7.5%官方目標。

野村分析師張智威周一發布報告指出:「我們認為,這已不是破裂與否的問題,而是房市回檔會有多劇烈。」野村認為,北京當局能做的不多,「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政策」。

嚴格地說,中國房價在2012年開始就是泡沫破滅的時間。大家知道,從2009年開始,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和消費,是以投資做龍頭,拉動出口和消費。在2012年初,... Continue To Read;

溫州、鄂爾多斯(行情 股吧 買賣點)同時傳出泡沫破滅的信號,一個是溫州GDP增長在全國倒數第一,房價跌去35%以上,很多樓盤已被腰斬。鄂爾多斯當時GDO下跌幅度不大,但是,房價泡沫開始破滅,2萬以上的房價現在只賣3000元。這兩個地方泡沫的破滅,給中國樓市帶來巨大的打擊,34月份全國房價開始出現下跌的跡象,5月份開始,央行見勢不妙,一個月內連續兩次降息,才改變了市場的預期,重新開始放大泡沫。 房市泡沫大破裂 大銀行將破產。... Continue To Read;

中國躍居台灣最大債務國 國銀風險大增 - 台灣國銀對中曝險續創新高

台灣中央銀行昨公布九月底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全體國銀對中國曝險續創新高,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升至三五一.三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更高達五一○.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五兆元),中國首度成為台灣最大債務國,我國風險大增。

「跨國國際債權」是指本國銀行(含OBU及國外分支機構)對非本國居民未經風險移轉的債權,包括存放款、拆款同業及海外投資等。

馬上台後 五年成長九倍

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攀升速度驚人,二○○八年底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僅三十四.八億美元,不到五年已成長九倍;九月底依最終借款人國別重新歸類的「最終風險餘額」甚至突破五百億美元,首度擠下盧森堡,躍居第一。

財金官員表示,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加上越來越多銀行在中國設立分行,造成國銀對中國債權部位不斷增加,隨著金融機構相繼赴中投資、外匯指定銀行(DBU)開辦人民幣業
務,此趨勢還會持續。中國成為國銀最大債務國,好處是代表業務緊密往來,壞處則是風險更高。

台灣本國銀行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前三名國家,分別是盧森堡(四一六.六億美元)、中國(三五一.三億美元)、美國(二六八.三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前三名則是中國(五一○.一億美元)、盧森堡(四○六.四億美元)、美國(四○一億美元)。

財金官員說明,盧森堡為避稅天堂,使得跨國國際債權餘額高於最終風險餘額,因最終借款人與債務人分屬不同國家,移轉後導致中國、美國的最終風險餘額大於跨國國際債權餘額。本國銀行九月底跨國國際債權總額為二三五四.六億元美元,較上季增加九十.六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的貢獻,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越緊密,國銀風險也大幅升高。

分析 ( 再度重申中國金融危機激增,大家都須仔細因應 )
  • 台灣人民幣境外中心不能關起門來說自己有3000億人民幣存款,若沒有去化管道,資金沒有流動機會,抱得資金愈多愈危險,所以一定要提供有效的去化管道,一旦,中國發生金融危機,台灣金融風險會突增,仍要仔細關心中國現有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以免中國金融危機來臨時沒做好預防措施。( 註:台灣總債務達 124.4%,台灣主要債務是政府、房貸、建貸,政府+房貸+建貸/GDP 將近 86.52%,政府經常性支出占政府歲出83%,一旦,中國發生金融危機將易造成台灣房貸及國債破裂,年輕人將面臨希臘近破產之慘狀) 台灣人民幣商品金額及金融業風險:
    • 3000 億人民幣存款;
    • 200 億人民幣寶島債;
    • 台灣全體國銀對中國曝險續創新高,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升至三五一.三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更高達五一○.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五兆元,約 3060 億人民幣),中國首度成為台灣最大債務國,台灣風險大增。
    • 因此,人民幣商品總金額已經達到 6260 億人民幣,約3兆元新台幣,一旦,中國發生金融危機將易造成人民幣跌幅超過20%,台灣金融業損失將出現金融風暴;台灣理財族需思考中國泡沫崩裂時,台灣金融業風險
  • 若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全球供應鏈會瞬間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所有原物料價格頓時崩盤,許多全球供應鏈大廠極可能面臨危機,全球經濟成長必然衰退;
  • 2005 ~ 2013 中國大幅擴張勢力至尚比亞、秘魯、緬甸、 非洲、莫三比來取得資源,問題是2015 ~ 2016 若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後,全球資源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的窘境,嚴重程度可能超過雷曼倒閉時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上證A股最後防線 1933 破了,地方債倒避風暴跟著來時,香港經濟、股市將遭到最大傷害,香港親中政權是否也倒台?
  • 台灣經濟、股市也將遭到大幅傷害,國民黨政權也必然因沒有做好經濟倒台,許多投資中國債卷也面臨考驗,大幅虧損是難免;
  • 觀察指標是上海上證A股FXI中國到期債償還能力大陸房市中國各銀行及影子金融機構的未償還債務,也可以含BDI指數來觀察,該避開大幅依賴大陸市場、庫存很高、借貸比率很重的公司,也要注意大陸及香港房地主力觀察包括香港李嘉誠的動作;若上海上證A股量支撐在第三季末之前都能守住,表示中國到期債轉為長債成功,風險移至明年,那今年全球仍是有許多機會,只是新興市場與美股不同。
  • 投資大陸台灣房地產,僅能集中於捷運地鐵、人潮流量區域,其他應該避開。
  • "單是中國GDP在未來超越今日美國經濟的 1.5 倍",這是不懂經濟學的荒唐預估,今日全球經濟之所以成長有利於中國是因為歐美印鈔、歐美消費經濟及中國低價化造成的,說個不好聽是歐美願意印鈔讓全球經濟成長,當中國擴張到美國 75% GDP時,中國經濟要有 50% 需靠自已消費經濟,不能靠歐美消費經濟,而現在中國總負債是GDP 277%, 到那時中國就需要低利率印鈔刺激消費,否則是不可能的,今日中國利率還高達 5.6% ~ 5.9%, 消費%占GDP 26%, 還差太遠!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2015 ~ 2016 若中國金融風暴危機來臨時 - 將有那些影響 ( If China happen with finance crisis around 2015 ~ 2016, what is the major impact to world wide economic )

中國影子銀行崩潰將致全球風險 影響遠超金融危機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達3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超過2012年GDP的50%。專家稱,過度膨脹的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

China debt increased more than US, Japan from 2008 ~ 2013
直到上個月辭職,債信評級公司惠譽( Fitch )前駐華高級分析師朱夏蓮在過去八年來,一直警告中國債務泡沫行將崩潰。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瀕臨違約,朱夏蓮的警告顯示了它特別的份量。

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 遠超西方金融危機

英國《電訊報》1日報導說,出生和成長於美國的朱夏蓮畢業於耶魯大學。她宣告中國已經開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遠遠超過六年前震撼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在中國,即使是最大的銀行都不喜歡公開資料。雖然在這麼一個環境下,朱夏蓮自從2009年就開始警告中國借貸快速擴張,新增信貸15萬億美元,推動了史無前例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造熱潮。

去年惠譽成為三大評級機構當中,14年來第一個下調中國主權債務評級的機構,它主要就是依據朱夏蓮的分析。

五年前就警告影子銀行問題

《電訊報》指出,如果說朱夏蓮的多年的警告不同尋常,但還是遠遠低估了她在中國銀行系統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朱夏蓮在五年前就解釋了中國影子銀行行業的建立,它今天的貸款等同於中國整個主流金融系統的數量。朱夏蓮已加入受人尊敬的獨立研究公司「自主研究」( Autonomous),擔任亞洲區
研究主管。她對《電訊報》表示,她仍然堅定的認為,中國銀行的崩潰不是機會很小,而是必然的。

她說:「銀行業在五年內已經貸出14萬億到15萬億美元。中國不發生大規模問題是不可能的。」

China local govt Deficits issue became very serious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信託」、「理財產品」和外匯借貸,它們允許債務擴張,即使當局試圖箝制大銀行的主流借貸。隨著最近幾週中國工商銀行試圖撇清對其銷售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的違約責任,朱夏蓮的警告具有別的份量。這個產品瀕臨違約促使外界擔憂這可能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這家具有85年歷史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在2008年的美國次級按揭風暴中嚴重虧損,瀕臨破產而被收購。

官方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是孿生兄弟

在這次事件中,中國工商銀行信託產品得以避免違約,但是朱夏蓮仍然清楚表示,官方銀行系統和孿生兄弟影子銀行之間的聯繫仍然是一個威脅。
「在許多這樣的影子產品當中,銀行常常在幕後捲入。」朱夏蓮說。「這是為甚麼我總是駁斥中國經濟學家和學者們常常推動的一個說法,即影子銀行領域和正式銀行領域是分開的,因此如果影子銀行分崩離析,也沒有關係。」「我就是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在正式銀行領域和影子銀行領域之間有這麼多的內部聯繫。中國工商銀行的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泡沫破裂之後的經濟是最大擔憂

朱夏蓮表示,絕對有理由擔憂,中國已經形成一個真正的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的破裂可能留下一個非常不同的中國。而危機後的經濟是朱夏蓮最大的擔憂。朱夏蓮擔憂中國可能難以適應一個增長放緩的步伐。「沒有一個發達市場和一個非常強大的社會安全網絡。如果我們陷入一個金融系統有嚴重問題的情況,較大的可能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GDP增長比現在放緩許多。」        

中國銀行可能觸發全球衰退

《電訊報》報導說,除了造成中國經濟衰退,影子銀行不斷增長的問題還可能蔓延到國際,造成一個更廣泛的金融危機。朱夏蓮說快速的外匯借貸擴張意味著中國金融系統的一個危機正在變成國際銀行一個更大的風險。她說:「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金融局勢迄今穩定的一個原因是,它對外國資金的依賴非常非常少。」 「隨著這個情況改變,外國投資者態度的波動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也隨之增加。」

上證A股正進入最後守1933,一旦破了,其他風暴是否跟著來? 若中國大陸用滬港通開放海外及香港民眾投資大陸股市,該計畫期待更多資金來帶動大陸股市,好讓大陸股市許多高檔套牢資金能出脫等待美元升息時轉成美元資產?因此,需注意上證未來未來6個月內是否突破3413,若突破3413 仍要注意中國大陸相關產業之成長率如智惠型手機、進出口成長率、BDI來確認中國大陸GDP成長率之真實性,也就是中國金融風暴將延後

她表示,在西方金融危機之後,影子銀行幫助驅動中國信貸擴張。但是,越來越大的擔憂是,中國人的外國借款增長,特別是美元借款,在製造一個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大的風險積累。由國際清算銀行十月份發佈的數字顯示,截至2013年3月,中國的外匯貸款以及中國公司的跨境借款,已經達到8,800億美元,比2009年上升2,700億美元。

分析師說,這個數字現在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並將繼續增長。隨著美元升值,中國金融系統出現危險弱點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無疑,外匯借款在增加,並且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並且它只會繼續。目前來說,跟金融系統龐大的規模相比它只是一小部份,但是來自海外的資金數量在不斷增加。」「你看看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銀行涉入中國業務的數量……你將看到一些外國機構涉入中國業務的規模很大。」瑞銀高級獨立經濟學家喬治•麥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中國銀行系統類似於80年代金融崩潰之前的日本

第一張骨牌將倒 中國金融系統到全面崩潰邊緣
China total debt is over 200% of GDP?

中國金融危機已實質性爆發,中共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也難以抑制錢荒的狀態,實際上這是中共以濫發貨幣營造的金融騙局。中國的金融問題是系統性的,某個方面的風險爆發都會成為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將導致全面的崩潰。

中共央行猛放水也枉然

在2013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中共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當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有些中共地方政府早就資不抵債,是增加了貸款在維持著。所以現在只是危機沒有引爆,壞賬沒有暴露,是在靠多發貨幣在掩蓋。

中國現有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在2013年末已超過110萬億元,看似如此多的貨幣卻在大陸金融系統「錢荒」對比下,顯示出尷尬的處境,一邊是用天量來形容的貨幣投放,一邊銀行業高喊著的「錢荒」,拆借利率飆升不斷向各領域傳導,成為現下大陸金融系統真實的寫照。

上證A股1933 最後防線一旦破了,其他風暴是否跟著來時,香港將遭到最大傷害

三十年來,中共政府壟斷一切資源,掩蓋種種社會矛盾,不斷滾動債務、放大金融風險。依靠外來投資和全民財富,試圖把中國經濟增長當作一部永動機,依賴高速發展延緩危機爆發,實際上是以濫發貨幣營造的一場驚天的金融騙局,一直將中國經濟引向全面崩潰的邊緣。

中國債務危機極可能將在2015來臨
China Debt crisis will come, no question on this

近日的戲劇性事件是對中國不可持續又大規模的金融體系不平衡響起了清晰警號。“我想人們不真正明白的,是(危機)程度已經不止於流動性危機,而是債務危機,因此這不是可以消失的。”北京經濟學者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指出:“他們的現況是,他們整個經濟體是以債務運行的。”

即使中國銀行體系及經濟很大部分是國有的,而且國家由獨裁者運作,令其有自己的獨特性質,但這不會容許中國違反經濟的地心吸力原則。正如《社會主義者》雜誌曾經警告,在目前累積的債務規模下,特別是自從2008年中央政府的4萬億人民幣刺激方案後,中國金融危機只是時間問題。惠譽國際評級公司最近的報告指,相比起隨著刺激方案而來的“現代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貸臌脹,4萬億本身只是冰山一角。

惠譽的報告指,直至2012年末,中國各銀行及影子金融機構的未償還債務由2008年GDP的125%,上升至GDP的200%。《中國證券報》發佈了更高的數字,指金融體系的總信貸高達GDP的221%。從2008-12年,整體信貸從$9萬億美元上升至$23萬億美元。“他們用五年複製了整個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惠譽的北京高級董事朱夏蓮(Charlene Chu)指。

從政府較早前試圖猛烈煞車而起不到作用,可見中央當局失去對信貸膨脹的控制。單單2013年的第一季,中國放發了7.5萬億人民幣的新貸款。正如湯姆.荷蘭(Tom Holland)在2013年6月25日《南華早報》指出:“這比起中國奧運投資暴漲的2007年整年創造的信貸更多。”注入龐大信貸變得必須,是為了避免舊債變壞,觸發公司破產浪潮及負責累累的地方政府違約。根據法國興業銀行的研究所指,中國公司今年的總利息償還將會達至1萬億美元,多過任何其他國家。
China shadow bank issue

工業領域由於大規模產能過剩而減低了利潤,導致很多新信貸都被用來投機在房產、商品或其他新形的影子金融產品,穀起了金融泡沫。中國的房屋市場有著歷史上最大的房產泡沫,有大批房屋空置,也有“鬼城”破壞風景。

影子銀行擴大

根據摩根大通集團所指,2010-12年期間,影子銀行業的規模上升了一倍,貸款總值36萬億人民幣(GDP的69%)。影子金融體主要由“不上資產負債表”的貸款和投資產品組成,由國有銀行制造出來,逃避政府的控制並隱藏不良貸款。惠譽的朱夏蓮估許,影子銀行大約四分之三的交易都直接或間接與主流銀行有關。

引用《博彭通訊》的一份報告,從影子銀行的擴大,可見中國經濟體成為了“信貸廢品舊貸商”,每當政府政策限制從正規銀行獲得信貸時,銀行就“走後門”。最近幾個月,影子金融體的擴大加速,是大部分的新借貸造成的。

2013年首五個月,社會融資總值(經濟體總信貸的量度指標)從2012年增長52%,當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影子金融業。這肯定是危機將至的信號,亦解釋了過去一星期央行的激烈行動。

大陸超美 躍最大貿易國

大陸海關總署昨(10)日公布,201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16兆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後年增7.6%,低於去年預定8%的目標,但總額首度突破4兆美元。海關官員表示,大陸超越美國,位居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已成定局。

中新社援引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的談話表示,大陸去年對歐盟、美國雙邊貿易額分別成長2.1%及7.5%,對東協國家成長高達10.9%,東協已成為大陸對外貿易主力市場。

海關總署統計,12月進口成長8.3%,出口僅成長4.3%;路透引述交銀金融中心研究員陳鵠飛表示,歐美耶誕新年購物潮的消退是最大主因。大陸去年貿易額4.16兆美元,出口成長7.9%至2.21兆美元,進口成長7.3%至1.95兆美元,貿易順差(出超)擴大12.8%達到2,597.5億美元。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資料指出,大陸在2013年前10月貨物貿易總額超過美國的3.26兆美元,比美國增加1,920億美元。鄭躍聲表示,美國11月貨物貿易成長還不到1%,「照數據推算,大陸超過美國,首次位列全球貨物貿易最大國基本成定局。」

從地區上看,歐盟、美國、東協、香港及日本依序為大陸前五大貿易夥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貿易順差是近五年新高,若順差持續增加,人民幣將會延續升值的趨勢。

大陸未完成去年所訂8%進出口貿易年成長率的目標,鄭躍聲仍樂觀看待,特別是美、歐經濟體加速回暖,將改善出口環境;他預計,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仍位於低位,有利本土企業降低成本、擴大進口力道。

海關總署去年12月對1,800家外貿企業進行網路調查,反映匯率成本增加的企業趨多,比11月增加0.1個百分點,匯率升值已是影響企業出口意願的重要因素。

大陸城投債3500億兌付大限將至 2014日子難捱

地方債中的城投債目前總餘額約為3萬億,在2014年進入城投債兌付高峰,接近3500億元的城投債將到期,以今年3、4月份到期量最高。部份地方政府已是債台高築仍在發行新債,新年伊始,城投債發行利率創新高。

城投債總量數據存爭議
2014 將有2.5萬億人民幣債要到期

所謂城投債,又稱「准市政債」,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一般是隸屬於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的企業債券,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雖名為企業債券或者公司債券,但無論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環節的人,都將其視為是當地政府發債。中共審計署去年年底發佈的中共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地方債總額17.8萬億,相比2010的10.7萬億,不到3年增70%。事實上,儘管此次摸底相比2011年的地方政府債務摸底要細緻得多,但未單列城投債數據。

根據WIND數據匯總各地城投債債務餘額數據可以得出,城投債債務總額達到3.3萬億。但鑒於口徑、界定標準不一,目前對於城投債數據存在爭議。民族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陳偉認為,目前城投債的總餘額最少也有2.7萬億。按照此前中共銀監會、發改委等部門的要求,一些城投公司完成項目清理後已經退出融資平台,投資一些產業相關項目,儘管公司名字上可能仍帶「城投」字樣,但與地方政府相關的債務已無從考量。
大陸 PMI 連二月萎縮

兌付洪峰出現 三、四月份城投債到期最多

2014年,城投債將迎來兌付高峰。據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數據顯示,2012、2013年城投債規模迅速擴張,2014年將迎來接近3500億元的兌付高峰,尤其以今年3、4月份到期量最高。

今年1月份,有9只城投債到期,涉及項目均為基建類,其中4只是與公路和鐵路相關的運輸工程,2只涉及水務、電力等公共事業,另有3只為資本貨物的工業項目。其中最近一筆到期城投債為09京投MTN1,將於1月14日到期,發行總額20億,票面利率3.9%。今年城投債兌付高峰,無疑將考驗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此外,2013年12月16日,中債資信將武漢城投主體評級由AA降至AA-後,引起了各界對城投債償債能力的擔憂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仍發債 利率創新高

與此同時,部份城市已是債台高築。南京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西寧與蘭州兩地,去年城投債餘額規模與財政收入比已超過300%,伊春、南寧、湖州、南京四市上述比例均超過100%,鎮江、合肥也超過90%。就總量數據來看,江蘇城投類國有企業未到期債券餘額超過4000億元,遠高於其他省份,其中321億元將於2014年內到期。

地方政府主要還款來源之一是土地出讓經營收益,通俗講,即靠賣地還錢。平台類企業從銀行獲取的貸款,也往往以土地作為擔保抵押。但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賣地還錢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債務償還存在變數。2013年的最後一天,中共發改委發出消息稱允許地方融資平台以舉借新債的方式償還舊債,這為地方政府又開了一個後門,使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並使用高利率繼續發債。

繼去年12月發行13磁湖高新債01票面利率至8.70%後,2014年剛開年,1月初發行的14懷化債01,票面利率8.99%,創下了公募城投債票面利率的歷史新高,其收益率都已經逼近信託。

2014年中國到期企業債違約風險大幅降低

北京1月3日電 中信證券3日發佈報告稱,日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發佈公告《規範發展債券市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公告提出的相關措施將大幅降低2014年到期債務的違約風險。

報告指出,根據審計署日前公佈的政府債務的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的1.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口徑地方債券中,除了財政直接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6600億元外,8828億元企業債成為最大的債券融資來源。發改委在此時出臺相關政策,直接針對到期企業債給予明確說明,將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防範金融風險。
上證A 重量級支稱是 2410, 2320

報告表示,2014年是中國企業債券償債高峰,預計將有1000億元城投債券到期兌付。發改委提出一方面“要求投融資平臺公司按照約定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切實防範投融資平臺公司違約風險、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另一方面通過“以低成本債務置換高成本債務,延長還款期限,降低融資成本”和“發行適度規模的新債”的方式,確保不出現債務違約和“半拉子”工程,前述措施將大幅降低2014年到期債務的違約風險,同時將穩定預期,降低了全社會金融風險。

由於中國物資運輸對 BDI 指數有相當貢獻,BDI可了解復甦情況(自動更新)
報告指出,在強調控制風險和區分債務情況實行差別化管理的基礎上,發改委在債券發行方面也推行了一些新的創新,做到有保有壓,將有利於托底經濟並促進結構調整。主要包括,針對中小企業,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集合債、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對於投資大運營週期長的基建項目,推廣“可續期債券”;針對棚戶區等項目,擴大“債貸組合”試點,通過銀行統一融資規劃來控制風險並保證資金到位;針對產能過剩項目,發展收購兼併債券來提供資金支援。其中,可續期債券2013年均有所試點但規模較小,未來2014年將有望擴大規模。

報告認為,在債券市場穩定的大背景下,融資渠道的暢通將促使2014年的基建投資增速得到保障。據悉,從2013年10月開始,由國家發改委審批的企業債將大多下放地方發改委審批,這將有助於審批速度的提升和地方債務的差別化管理。預期新的審批制度和創新型債券將有望自2014年二季度之後逐步產生影響,從而對2014年尤其是下半年基建投資起到明顯的支撐效果。

分析
  • 2013 當中國現有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已超過110萬億元 ( China M2 is much over GDP ),銀行業還一直高喊著的「錢荒」,拆借利率飆升不斷下,對海外發行之債卷金額創新高,意味中國金融危機來臨前兆。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全球供應鏈會瞬間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所有原物料價格頓時崩盤,許多全球供應鏈大廠極可能面臨危機,全球經濟成長必然衰退;
  • 當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時,上證A股最後防線 1933 破了,地方債倒避風暴跟著來時,香港經濟、股市將遭到最大傷害,香港親中政權是否也倒台?
  • 台灣經濟、股市也將遭到大幅傷害,國民黨政權也必然因沒有做好經濟倒台,許多投資中國債卷也面臨考驗,大幅虧損是難免;
  • 2005 ~ 2013 中國大幅擴張勢力至尚比亞、秘魯、緬甸、 非洲、莫三比來取得資源,問題是2015 ~ 2016 若中國金融風暴突然發生後,全球資源出現大幅庫存無法消化的窘境,嚴重程度可能超過雷曼倒閉時
  • 大陸201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16兆美元超越美國,位居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已成定局,問題是大陸 M2 (廣義貨幣)供應量已超過 GDP 太多,經濟成長必須痛苦的減速,也就是利率及人民幣須拉高讓經濟再走緩,否則加速只會讓金融風暴早日發生。
  • 觀察指標是上海上證A股、FXI、中國到期債償還能力、大陸房市、中國各銀行及影子金融機構的未償還債務,也可以含BDI指數來觀察,該避開大幅依賴大陸市場、庫存很高、借貸比率很重的公司,也要注意大陸及香港房地主力觀察包括香港李嘉誠的動作;若上海上證A股量支撐在第三季末之前都能守住,表示中國到期債轉為長債成功,風險移至明年,那今年全球仍是有許多機會,只是新興市場與美股不同。
  • 投資大陸台灣房地產,僅能集中於捷運地鐵、人潮流量區域,其他應該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