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2013 亞洲區域性競爭新局面:投資優惠「吸金」拉台商, [QE 縮減]將吸金更多台商往低匯率低工資國家跑 |
中央銀行昨(20)日公布第2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淨流出100.8億美元,已連續12季淨流出、為歷來最長淨流出紀錄,累計流出913億美元(約新台幣2.75兆元),可興建六條高鐵,或52棟台北101大樓。
台灣資金長期呈現流出的現象,在馬總統第一任期上台後不久,當時財長李述德主導遺贈稅率調降至10%後,明顯回流,反應在金融帳上,到2010年第二季都是淨流入。但由於國內可投資的金融商品相當有限,這些回流的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因此,自2010年第3季金融帳又開始反轉流出。
雖然金融帳大失血,但央行經研處副處長林淑華認為,「以國際收支平衡角度來看,這樣現象算健康」,畢竟台灣經常帳長期順差,金融帳淨流出,有助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及金融穩定。
林淑華舉例說,如果經常帳順差金額已經很龐大,金融帳又順差,等於是「雙順差」,對國內金融市場穩定並非好事,例如「匯率就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指升值)」。
根據央行統計,第2季經常帳順差138億美元,累計今年上半年,經常帳順差248.6億美元。
經濟部招商目標是否達成? |
觀察金融帳下的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項目,第2季分別淨流出21.8億及32億美元,顯示國內資金持續出走海外。
其中,國人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30.7億美元,林淑華解釋,主要是保險公司加碼海外債券所致;但資料顯示,國人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規模,和過去三季皆超過百億美元規模相比,明顯縮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退場,國際美元轉強,進駐國內債市、意圖炒匯的外資眼見新台幣升值無望,也開始拋售債券匯出;第2季外資證券投資淨流出1.3億美元,主因就是外資減持公債。另外,中國大陸收緊銀根,大陸台商返台籌資,使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國外放款增加,其他投資淨流出49.6億美元。
累計達2.75兆 可蓋6條高鐵
馬政府執政五年下來,台灣投資環境每況愈下,中央銀行統計,我國金融帳已創下連續十二季、史上最長的淨流出紀錄,累計淨流出金額達九一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二.七五兆元),相當於可以蓋六條台灣高鐵或五十二棟台北一○一大樓。
央行昨公布第二季國際收支,經常帳順差一三八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一○○.八億美元,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順差(反映在央行準備資產增加)三十八.八億美元,連續七季維持順差。
馬英九障礙 遠超過扁政府
馬政府執政五年,罕見外資來台直接投資,反倒是國內企業紛紛前往中國設廠,造成產業空洞化、貧富差距擴大等,資金外流情況遠超過扁政府,且趨勢未見反轉,恐形成另類的「馬英九障礙」。
對此,央行官員緩頰,我國經常帳順差大,金融帳逆差有助國際收支平衡及金融穩定,若出現雙順差,不但會影響金融穩定,匯率也會有(升值)壓力。
Google 新投資未經過台灣 |
金融帳主要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馬政府執政五年來,外國人來台直接投資(FDI)僅一二○.五億美元,國人對外直接投資五四九.三億美元,直接投資淨流出高達四二八.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二九兆元)。
央行官員指出,第二季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淨流出分別為二十一.八、三十二、四十九.六億美元,整體金融帳淨流出一○○.八億美元;經常帳中,商品貿易順差季增四十五億美元至一○二.六億美元,主因出口增加、進口減少所致。
累計上半年,經常帳順差二四八.六億美元,金融帳呈淨流出一九○.七億美元,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順差六十.三億美元。
分析
- 主要是2008 ~ 2013 亞洲區域性競爭新局面:投資優惠「吸金」拉台商,新加坡、香港取代台灣成為歐、美、中、印富人移民投資地點,以亞洲其他地區競相出現投資優慧之趨勢看,台灣如不走向小而美的政府,依政府人事與退休俸占這麼高之稅收比重,應該很快就希臘化,一個完全沒有競爭力的台灣政府;
- 既使與菲律賓蘇比克灣自由港區比較,台灣確實在稅制上比不上亞洲許多區域,這應該是台灣外資投資大幅衰退主因,就像許多人以為大陸稅制很高,那是一般稅率標準,許多公司只要能創造就業率在大陸是用優惠營所稅稅率 15% 甚致 10%,根本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
- 後 ECFA 時期來臨,大陸因自顧不暇地方缺資金又要加速轉型,只好運用台灣,造成對台灣人才、資金都被大幅吸走 ,對台灣傷害很大,更大問題是台灣產業升級慢,原因是中國製造業與台灣產生很強烈競爭關係,讓台商只在中國進口原料,而不從台灣進口,這就是ECFA的負面效果。
- 從 ECFA後,從紙、LED、家具、面板、電源模組 ... 現在又多了大陸養殖蝦蟹,中國大陸進口商品 VAT 是 17% 加上 5% ~ 13% 關稅 而台灣進口商品 VAT 是 5% 加上 2.5% ~ 8% 關稅, 怎麼談台灣業者都是吃虧? 為什麼台灣沒有「逢中必反」反而造成大衰退? 理應換來更好經濟卻不是;
- 也就是說,馬政府不會談判讓利給中國大陸?這實在令人覺得奇怪!
- 政府在產業升級及經濟建設都太低,產業升級慢造成大幅外移,2012 台灣政府支出分配在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3.0x%, 政府支出分配在建設只有 2.66%; 韓國支出分配在建設 9%; 美國稅收支出分配在勞工失業補助就占 15%; 可看出台灣政府歲出的問題嚴重,這些都過去領導人不正確政府支出觀念造成的,不是公務員的錯,問題是政府支出分配不重視經濟、勞工、產業升級,因此政府經常性支出還在成長惡化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 兩黨財經學者應該思考,如何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因為『QE縮減』將刺激台廠往匯率低工資低的國家跑,吸引外資來台投資成為台灣重點,更證明台灣過去靠統獨政治鎖住台商,一旦開放,大陸、東南亞大量使用「投資優惠吸金」拉台商,台灣這種台灣大政府就失去競爭力,依政府人事與退休俸占這麼高之稅收比重,政府經常性支出已經占 GDP 19%以上,賦稅/GDP比率反而因政府經常性支過高而降低;
- [QE 縮減]將吸金更多台商往低匯率低工資國家跑,政府須早日有投資環境改革的計劃,可拉高人民幣及台幣利率用歐、美、日富人移民及國內外資金融投資獲利轉成長期投資方式抵消[QE 縮減]之負面效應;
- 亞洲資金大逃亡台灣則是短期淨流入台幣逆勢反升, 央行只要將 6 ~ 24 個月人民幣定存利率調高、多元人民幣商品,將人民幣換匯成本降低,許多外資未投入股市、債卷,自然會投入人民幣定存就會穩定住台幣匯率,同時讓外資將短期套回轉成長期駐留資金。同時避開[QE 縮減]災難,若外資停留資金投入股市及人民幣商品會拉高金融股獲利,若外資停留資金投入短期台幣票劵或定存會金融股獲利變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