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台灣經濟如何可以更好

Board of Governors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
Image via Wikipedia

社論-2012年台灣經濟應該可以更好

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到歐債危機惡化的影響,全球經濟成長一季不如一季,而且由於歐元區國家未來將減少支出,經濟陷入停滯幾成定局,以致幾乎所有國際預測機構不僅下調2011年全球全年的經濟成長率,而且預測2012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將比2011年來得差。台灣受此影響,又將如何呢?

     根據中國網易財經網最近調查大陸100位財經學者發現,有6成受訪者看壞全球經濟情勢,並認為2012年將步入衰退周期;有7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大陸2012年經濟成長率將介於8%至9%間,但最大經濟威脅來自結構失衡,其次是房價泡沫化。另外,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則提出警告,全球經濟正處於「極為危險關頭」,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也稱,當前經濟形勢「可能比2008年金融風暴時更差」。

     以上各種預測,都是基於歐債危機恐將更為惡化,難以善了的假設。因為,現在已有各種傳言,譬如歐元有可能解體、義大利恐怕倒債等,甚至有些國家開始討論如何印製鈔票等事宜。如果歐元區領導人真的無法達成共識和協議,令投資人陷入恐慌,金融市場不穩加劇及國家債務繼續膨脹等因素,造成惡性循環,當然就會抑制經濟成長。

     因此歐債危機如何解決是一個極大的關鍵因素。不過就如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各國通力合作,力挽狂瀾而穩住了混亂的金融局面一樣,一般相信,儘管天災不斷,也有不少人禍,但世人總是可以在最後關頭,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就像2011年時,雖然小危機沒有停過,惟只要歐洲各種會議傳出「財政整頓」消息,投資人都會異常狂熱,興奮莫名;但若協議難產,投資人又立刻陷入悲觀情緒,以致於股市、匯市大幅震盪波動不已。然而債務是長時間的累積結果,財政整頓也是一場「馬拉松」,不可能幾場會議就能解決。預料2012年仍將持續這種基調,不斷地在混沌中找答案,在不安中找安定。因此多個預測機構對2012年全球的經濟預測數字,其實是持穩的。

     以預測機構Global Insight為例,其預測全球2011年和2012年的成長率分別為2.8%和2.7%,其實只顯示全球經濟緩步成長,並未特別惡化。其中經濟成長率差異較大的是歐元區和 日本 ,前者2011年和2012年的成長率分別是1.5%和-0.7%,後者則為-0.7%和2.9%。以上預測頗為符合目前所知的政經情勢的發展,因為歐元區為了償債,進行節衣縮食已是必然,日本則是因為2011年受到地震海嘯的影響而呈現負成長,在基期比較低的情況下,2012年則有較高的成長率。

     至於美國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成長分別為1.7%和1.8%,反而呈現小幅成長。中國為9.2%和7.8%,東協10國為4.7%和4.5%,顯示開發中國家將因歐美的需求減少導致出口降低,使得經濟成長率較前一年略有下降,但仍然維持開發中國家應有的高度或中度經濟成長步調,並未嘎然頓挫。

     而且2012年還有若干趨勢會比2011年好。其一,2011年中歐債危機惡化,使得當年經濟從平穩轉趨疲弱,投資人信心重創,股市從高點滑落。然而目前可以預見的歐債危機最高峰在2012年第一季,之後則可望穩定下來,亦即2012年將從最壞的狀況漸入佳境。台灣官方和企業方面也普遍認為,經濟谷底應會在2012年第一季出現,之後可望緩步走揚。

     其二,新興經濟體的規模愈來愈大,對於全球的經濟影響也日愈重要。2010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日前英國的財經智庫CEBR(經濟暨商業研究中心)發布最新的報告顯示,2011年底前巴西確定可以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前五國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法國。預估到2020年,印度和俄羅斯也將超過英國,屆時新興國家將在全球經濟扮演主導角色,則歐洲國家是否具有足夠的經濟成長,反而成為次要,而2012年則很有可能是一個轉折的開始。

     對台灣而言,過去以外銷歐美為主力,每逢全球景氣不佳,台灣遭受的出口影響也較諸韓國為大,看看無薪假多發生在電子科技業可見一斑。今後隨著全球環境改變,新興國家崛起,研究掌握新興國家的需求,協助企業轉型且更多元化,應是政府主管部會必須努力的方向。這個轉型的時間可能不會短,面臨的挑戰極為嚴峻,卻已到達非面對不可的時刻。

     其三,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依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08年金融風暴後,大陸政府提出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的作法,發揮明顯「保增長」的功能,但也製造出不少問題。因此預料中國執政當局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將以謹慎為上。但另一方面,因為工資提高、人民幣逐漸升值,人民的消費力可望自然成長,是否可以彌補外需的不足,值得關注。對台灣而言,ECFA早收清單的效益可望於2012年出現強大爆發力,這應是國內企業應加掌握的機遇。

整體而言,2012年雖然全球景氣走勢混沌不明,但從台灣的角度觀察,反而是一個轉變的機會。只要能夠妥善應變、馭變,從長遠來看只會更好。


分析與建議

  • 依照過去以外銷歐美每逢全球景氣不佳,台灣遭受的出口影響也較諸韓國為大,深知是產業結構之問題,因此歐債未來最惡劣之時間是 2012/2 ~ 2112/4 ,由於 ECFA 增加台灣外銷至大陸之比率,可以緩和一部份衰退,由上面景氣領先指標看,也可以看出台灣未來恢復速度會很快。
  • 台灣成長為什麼許多人仍無感? 主因仍是台灣國內投資持緩工作機會少,許多人不得不在大陸工作成為台幹,目前約有250萬~ 300 萬台幹,一年消失之消費金額約4500億,台灣國內投資持緩工作機會少,是刺激國內投資的努力不夠,扁政局與馬政局都患下嚴重錯誤,以為刺激國內投資的延用經國時代之獎勵優惠方案既可,目前國內產業面臨大陸內陸投資吸引力,如果沒有更優惠有效之刺激國內投資的方案,台灣經濟要大幅有感之成長是不易的,這是區域性投資環境競爭之問題,區域性投資環境競爭之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是意識形態,不是只有兩岸和平與ECFA,而是更優惠更有效之刺激國內投資的方案,更有效之教育方法來產生人才,更有效之方法來連接全世界之商機,結合ECFA、兩岸和平與三通,創造新機會。
  • 另一問題是"在地經濟"是有效解決台灣經濟成長之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大家自已檢驗高雄經濟成長,2000 ~ 2011高雄已經花費中央超過 3500億,高雄經濟成長仍沒有大幅成效,因為重點是消耗錢至地方,地方不重視經濟成長率之作用,而且許多農民早已實施類似 "在地經濟"之農業經營方式,但還是無法很成功;另一原因是臺灣上市整體恢復率表格裡發現經濟成長率及外銷往下衰退時,內需比既上市公司內需行業營收總合是急速下降的,證明經濟成長率及外銷往下衰退時連 "在地經濟"也會大幅衰退。
  • 問題是如何有更優惠有效之刺激國內投資的方案? 答案是否可運用未來 3%遺產稅進行投資五年內國內新創公司可以抵掉遺產稅1 ~3%會比經國時代更激進刺激投資台灣國內中小企業,因為新創公司投資成功賺錢機率約 10%,如果可以引用此資金,就可以使 台灣總存款之2400億~7200億投資進入新創台灣中小企業,而台灣中小企業又雇用77%勞工,台灣中小企業勞工成長10%,雇用77%勞工會成長到83%,因此國內失業率就可以低於2%、薪資也會調高、部份台勞也會回台灣工作,人民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景氣 。
  • 在鼓勵投資優惠項目,要以觀光、食品、國際網路商城 、 生技 、 化工 、 醫療 、 綠能、軟體為主,因為電子業占太大鼓勵他國大廠來合併。 金融業必須引進國內人民幣定存業務,讓台灣金融業有大幅外幣與 人民幣定存業務之成長。
  • 依目前台灣景氣領先指標及上市公司總營收統計之恢復率看,台灣經濟極有可能在今年 3 ~ 4 月落底。但中間變數是兩岸關係,如果兩岸關係趨於緊縮,恢復率將減緩。另兩大 變數是大陸經濟及台灣政府刺激經濟之方案,如果大陸經濟走緩及台灣政府無有效刺激經濟之方案, 台灣經濟極可能落底延後。
  • 依目前台灣出口指標,過於依賴大陸經濟,應該要大幅增加國際網路商城 、 國際網路產業、品牌、生技 、 化工 、 醫療 、 綠能、軟體之產業升級,才能真正擴展台灣生命力。
  • 大家要體恤全世界整體環境變差時,台灣有連續8季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高於南韓,這是過去 2000/5 ~ 2008/12 都沒見到的事,要再努力才有機會。 http://www.cnyes.com/economy/indicator/EconomicalFollow/Asia_Emerging_Major.aspx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