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亞洲東南亞股市破線弱點、經濟成長疲軟、匯率確強勢跟美元,就沒有亞洲泰國開始金融風暴,再看韓國、香港金融風暴結果,資金往美國跑造成美國科技股泡沫終於2000/3大崩盤。
註: 亞洲金融風暴賺過台幣大貶值的套匯避險錢,那時極擔心亞洲全部陣亡。
2000 美國科技股狂瀉
科技股触發美國股市狂瀉,納斯達克指數跌破2000點大關,触發各地市場跌勢。
据BBC報導,美國納斯達克科技股指數跌破2000點,創自1998年12月以來最低記錄,并拖累道瓊斯工業綜合指數暴跌436點,當日跌幅達4%。納指星期一以10208點收市,跌128.2點。 受科技股市場恐慌的影響,道指雖因交易規限而未出現狂瀉,當日跌幅卻也排上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當日跌幅的第五位。
美國大部分知名度最高的科技和電訊公司都在納斯達克市場交易。星期一開市后几分鐘內,納指就滑到2000點以下,之后暴跌6.25%。僅一年前,納指被科技股"泡沫"頂上了5048點,而今已貶值60%。
註: 美國科技股泡沫前賣掉所有台股且放空大賺,報酬率 >626%。
美股、股市泡沫、金融海嘯 |
Nasdaq 指數來到 2000 年以來的最高峰。投機性高的股票如網路影音商 Netflix(NFLX-US)、遊戲商 Zynga(ZNGA-US)的股價皆上揚,而投資人也對本益比可能達 100 倍的臉書垂涎三尺。
但《CNNMoney》專欄作家 Paul R. LaMonica 認為,如果人們以為這是科技股泡沫再現,那可就錯了。的確,Netflix、亞馬遜(AMZN-US)、Salesforce.com 的今明兩年的本益比很高,但它們只是例外,並不是常態。雖然聲稱科技泡沫即將到來的衝動相當誘人,如同 2000 年 3 月前網路泡沫破滅那般,但現況卻不是如此。
先觀察一下 Nasdaq 100 指數 (Nasdaq 100 指數內包含非科技股的集合)。雖然裡面有一些非科技類股,但仍以科技股為重。
在 Nasdaq 指數裡面,以市值排列,分別有蘋果 (APPL-US)、微軟 (MSFT-US)、Google(GOOG-US)、甲骨文 (ORCL-US)、英特爾 (INTC-US)、思科 (CSCO-US)、高通 (QCOM-US) 分別位居前 10 名。當中本益比最高的是高通,但以 2012 年的獲利預期來看,不過也才 16 倍。蘋果、微軟、英特爾、思科的本益比則為 11 倍。甲骨文為 12 倍、Google 則為 14 倍。
Nasdaq100 指數 2012 年的本益比則為 18 倍,雖然較大市還高一些,但若考量到獲利來說,則不算瘋狂:Nasdaq 100 指數平均獲利,預期將在今年成長 14%。的確,這些大型科技股並沒有辦法像幾年前一樣高速成長,比方說蘋果,因此使某些投資人對於成長潛力較高的股票,比方說臉書較有興趣,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許多科技股看起來相當吸引人,也是相對的安全標的,真樣的組合可不常見。Apex Capital Management 的資產經理 Sunil Reddy 指出:「大型科技業的估值真的相當合理,它們創造了大量的現金流。成長率 10 年前相比下滑,但是它們的資產負債表則強勁許多。」
不過,投資人仍須感到謹慎,Nasdaq 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揚 11%。科技股 2012 年以來已經漲得太快太高,若想繼續上攻,很難想像未來不會出現某種程度的修正。
Hinsdale Associates 投資總管 Andrew Filzpatrick 指出,也許已經開始出現超買的現象,短期內市場對科技股太過熱情,因此可能出現拉回的現象。不過 Filzpatrick 認為,任何的拉回可能相當短暫,需要謹記在心的,是Nasdaq 雖然來到 2000 年 12 月 以來的最高點,但與該年的歷史高點相比,仍低上 44%。
Filzpatrick 認為,科技股前景仍相當正面,Nasdaq 指數已被低估好一段時間。無論臉書在幾個月後上市的股價有多麼高昂,也別將社群媒體可能發生的泡沫,誤以為將蔓延到整體科技業上。
註: 2008 ~ 2012 其間,沒大賺 AAPL、PCLN,但賺過 2009 台股投資報酬率 >275% 。
亞洲、歐洲、中國股市受金融海嘯影響大
亞洲、中國股市受金融海嘯影響大主因來自於油價原物料泡沫及中國股市泡沫,中國沒有在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戰役打勝歐美金融戰略:借量子基金攻擊亞洲,如何能讓中國自1998到2008 經濟大幅成長呢? 沒有經濟及外匯大幅成長,怎能讓量子基金投資中國股市創造股市泡沫呢?
油價原物料泡沫及中國股市泡沫 |
台股、韓股受金融海嘯及泡沫之影響 |
泰股、馬股受金融海嘯及泡沫之影響 |
印尼股市 |
俄股 |
巴西股市 |
德股 |
法股 |
- 亞洲金融風暴、美國科技股泡、中國股市泡沫、原物料泡沫、金融海嘯、歐債風暴一個接一個,再來就是日債、美債風暴,主權債風暴造成中央銀行需印鈔注資及降低利率,來回避通縮及流動性危機,也是一場全球金權戰爭,下一泡沫會是什麼?
- 以目前全球金融制度,還沒有一套應對主權債破產而不傷害全球經濟之作法,美國債台高築因應之道是美元大貶,其實美國只要大幅要求全球駐軍也由中國、印度参與,自然降低非常多經費,為什麼美國需要獨撐在中東、歐洲之軍事經費呢?
- 這也是我們在分析時,不得不說亞洲金融風暴、 中國股市泡沫、原物料泡沫、金融海嘯是中美金融戰之一環,二次大戰烈強之間一直進行武力、非武力之戰爭,從來也沒停過。
- 美國如此積極應對中東、中國 、 俄 、 歐債局勢的参與,卻忽略必須加大中美合作,才能解開未來美債過高問題,否則,2013 美債風暴將是難解,不僅讓人們覺得亞洲金融風暴、 原物料泡沫、金融海嘯都是針對中國,更覺得如此圍堵中國對美國是毫無幫助 。
- 日本有趨勢專家之稱的大前研一預言,世界經濟即將從過去的「金磚四國」(BRICs)流向「維他命10國」(VITAMIN);開發中國家彼此貿易與投資增加,是10國經濟起飛的關鍵,尤其是南非、泰國等內需市場為主的國家,及近日股價再創新高的墨西哥、阿根廷等天然資源豐富的新興國潛力十足。所謂的維他命10國,就是越南、印尼、泰國、土耳其、墨西哥、伊朗、伊拉克、奈及利亞、阿根廷與南非各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開頭組合。其中,東南亞相關股市都較突出,這就是人民幣升值、中國薪資拉升、 中國經濟持續增漲之結果,工廠與資金持續移出。
- 只要人民幣升值、中國薪資拉升、美利息超低,我們不能忽略『東南亞相關股市』及債市。
- 自從中國經濟改革帶動投資資金潮往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跑,金融海嘯後受 人民幣升值、中國薪資拉升使整個投資資金潮更散往越南、印尼、泰國、土耳其、馬來西亞,台灣政府竟應變不過來,台灣政府支出花費之浮濫已經在2012創下歷史新高,政府花費之浮濫,更讓人驚訝是產業升級資金及支出至勞工退休福利占政府花費是創新低。
- 政府支出浮濫、無績效、無法吸引投資才是各國自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經濟改革自由化所面對最嚴酷問題,也就是比政府支出與效能,比輸的國家就落後衰退,台灣很明顯在政府支出與效能是輸了,也是台灣這兩黨應面對之問題。
- 台股、台灣經濟成長率、勞工就業機會、政府經常性支出在近幾次金融風暴及泡沫後是逐漸惡化,這是最令人擔心的。
- 台股及台灣經濟成長率也是表現最差的,兩黨應多花時間研究為什麼台灣投資率這麼低?台灣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白領勞工輸出國,輸出之勞工比菲國還多,而兩黨執政縣市竟然都是負債累累,很糟?
- 大摩降台全年GDP預測值至1.7%,比我預估更低,主因就是國內民間投資率出問題,劉憶如擔任經建會主委時至2011第一季國內民間投資率就開始惡化,也不知道馬總統在做什麼,民間企業都看得見的現象,一年花近2兆的政府看不見?
- 而馬政府任內政府支出一直擴大,但其實是軍公教經常性支出擴大,大幅惡化政府財政,同期馬政府支出給勞工占政府稅收比率是下降的,政府軍公教經常性支出增加,導致增稅、調高油電、降低產業升級之資金正是惡化投資環境,而DPP、KMT也找不到地方財源及地方經濟之路,加速惡化勞工就業環境。
- 在中國、新加坡、東南亞大幅吸收台商投資資金之環境下,政府需大幅縮減 政府軍公教經常性支出,大幅民營化,才有足夠資金自稅收投入產業升級及鼓勵投資,增加勞工工作機會,勞工薪資才會上升,只調整基本工資幫助不大。這不僅改善國內投資環境、 增加勞工工作機會、同時大幅改善政府財政及績效。台灣在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後,政府正是全民及企業之負債,拖累全民及企業之主要無用之支出,一個無效能及花費巨大之政府正危害台灣全民及企業;
- 金融海嘯後,中美一直在經濟戰,要求人民幣升高會持續 :
- 美國對中國人民幣施壓與中國經濟轉型
- 中美高層戰略、中國出超與人民幣戰略
- 美國公平勞工協會(FLA)調查至富士康2月調薪是美國新一輪之策略
- 美國應對美債方式是運用美元貶值及刺激經濟,而歐洲是減計及緊縮配印鈔增加流動性,很明顯, 美國應對美債方式是能 刺激經濟,歐洲是不行。
- 下一次如果要讓美元在貶值時,較有利之國家是越南、印尼、泰國、土耳其、馬來西亞 、 印度,不一定是中國;
- 美國 QE 結束,油頁岩革命,美元武器發威,美元指數將超越五年內高點,但不至於再次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除非中國大陸發生地方金融風暴,亞洲、蘇俄、歐洲才可能發生金融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