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溫室效應巨烈加上 2012 ~ 2013/9 是太陽活動最據之時刻,人類將感受第一次又熱又旱 ( Terrible greenhouse effect from 2012? )

5月天氣怎麼了?格陵蘭島冰蓋4天內融近97% 科學家憂心

NASA科學家出示衛星照片表示,位在北美洲的高緯度國家格陵蘭島(Greenland)的冰蓋融化近97%。科學家憂心,這恐造成海平面上升。格陵蘭島顯然在5月碰上相當巨大的天氣變化。

據三個不同的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速度相當快,與30年前相比已經失去了大半,且在短短幾天內,冰蓋消失了大半。

NASA稱這項改變為「史無前例」,科學家皆對這項結果感到不可置信,認為這項改變令人相當不安,還有科學家認為「這一定是衛星搞錯,系統誤傳錯誤的照片了」。不過在交叉比對各個衛星的照片後,這些照片的可信度相當高。

左邊為8日的冰蓋狀況(白色部分),12日為冰蓋的狀況。(圖/取自每日郵報)

科學家發現,至7月8日為止,已有40%的冰蓋融化,而四天後,又有97%的冰蓋融化。科學家初步認為,這個大規模溶解的狀況肇因於地球暖化,而這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衛星顯示格陵蘭島冰蓋幾乎全部開始融化
Full ice melted

7月8日(左)格陵蘭島融化地區約40%,7月12日(右)劇增到約97%。紅色部分表示已融化。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5日報道,科學家表示,格陵蘭島本月發生一起反常事件,覆蓋這座島嶼表面的浩大冰蓋,幾乎每個部分都突然開始融化。

據悉,即使格陵蘭島最寒冷的地方也有融化跡象。紀錄顯示,上次出現這種現象是在1889年,這種現象約每150年出現一次。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3枚衛星看到7月8日起4天中的“空前”融化景觀。厚冰部分大多維持原樣,但不尋常的是,許多地區出現冰融化的現象。

NASA說,融化地區從7月8日的約40%,劇增至4天後的97%。而衛星過去30年來所看到的最廣泛融化比例約是55%。報道稱,科學家仍無法確定,此一反常融化是由全球暖化引起還是正常自然現象。NASA與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分析3枚衛星的測量數據。

北極圈冰川急速融化島國恐遭淹沒擔憂蔓延病毒

全球暖化令兩極及各處高山山脈也出現大規模融冰現象,威脅生態環境以至人類安全!美國太空總署衛星觀測發現,北極圈的格陵蘭島(Greenland),冰蓋表層本月初急速融化,短短四天,融化面積已由約40%增至97%,即幾乎每處也開始融化,連島上最寒冷的地方也有融冰跡象。科學家對情況表示擔憂,一直關注冰川融化問題的綠色和平警告,若融冰問題加劇,不但令海水水位持續上升,部分島國如阿努瓦圖等或遭淹沒,更可能令傳染病廣泛流傳;事實上數年前已有科學家發現部分冰川隱藏或可導致疾病蔓延的病毒,若冰川消融釋放這些人類沒有抗體抵禦的​​病毒,勢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格陵蘭是全球最大島嶼,位處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八成土地在北極圈內,約81%被冰雪覆蓋,每年夏天約一半冰蓋表層自然融化。美國太空總署則指,三枚衛星觀測發現,格陵蘭島冰蓋表層開始大幅融化,本月8日時面積約40%,四天後突增至約97%,是自197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連全島最冷、海拔最高的地點亦不能倖免。

不排除為自然現象

太空總署指衛星過​​去30年看到的最廣泛融化比例約是55%,今次連最寒冷地方也有融冰跡象,故形容史無前例。科學家未確定是由全球暖化引起,抑是自然現象,有份分析數據的冰川學家凱尼格(Loroa Koening)則說,這種現象約每150年出現一次,上次是1889年,「這次來的正是時候,但未來幾年如仍觀察到這樣融化現象,那就令人擔憂」。

總署的冰凍圈項目經理Tom Wagner則說,反常融冰除是自然現象,也有足夠證據證明或與全球暖化有關,而大規模融冰會對海水水位造成明顯上升。太空總署數天前便觀測到格陵蘭一座從冰川斷裂的巨大冰山,面積相等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區的兩倍,而以往有研究指格陵蘭島冰蓋若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預計將上升7米。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指出,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加速冰川融化,而人類廣泛使用水資源,惟水循環不及人類用水速度,加上冰川急速融化,令本可反射太陽光的白色冰塊愈來愈少,融冰更令海洋覆蓋面積愈廣,海面卻快速吸熱,以致全球暖化情況更嚴重,造成惡性循環,有關影響並會導致資源供應及人類生活均受威脅。

水位上升影響生態

首當其衝受海水水位上升影響的必是太平洋島國,如阿努瓦圖、馬爾代夫這些小島。張韻琪引述研究表示,未來10年多的日子,這些小島甚至可能會消失,其他位於低地的國家或城巿也受影響,「對於一些抗禦水災能力較遜國家,未必能抵擋突如其來的災害」 。

她表示,冰川迅速融化,除影響整個生態系統運作,還直接影響水資源供應和質素,因可飲用的乾淨水將大為減少,海洋生物失去生存空間,農作物亦會失收,種種問題也直接打擊人類生活。此外,威脅大眾生命的是水位上升,會令傳染病廣泛傳播。事實上,以往便有科學家指不少古老的細菌、病毒一直存在冰封之下,冰川融化會令這些古病毒隨之解凍,但人類並無抗體扺禦。

張韻琪指出,過去50年氣候變化更明顯,以港人生活習慣為例,逾八成能源都是使用發射燃料如燒煤、石油來發電,這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故建議針對電能使用和消費文化入手,「省電運動應盡快廣泛推行,定下2020年的目標,控制全港用電量保持在現有水平,減少碳排放」;她並提出少用塑膠產品,並減少食用進口產品,盡量減少運輸量及垃圾量等。

全球糧價4年新高‎

事實上,按目前天氣預測,美國旱情料將持續至10月。又熱又旱天氣近日也迫使俄羅斯、烏克蘭調低收穫展望。澳洲這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未來3個月 ...

國際糧價指數4年新高熱旱持續多國失收糧食危機恐重臨

事實上,按目前天氣預測,美國旱情料將持續至10月。又熱又旱天氣近日也迫使俄羅斯、烏克蘭調低收穫展望,澳洲這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未來3個月亦 ...

雨季不雨 印度眾生苦

印度今年雨季降雨情況奇差,2009年甘旱危機再現已有前兆。雨季不雨直接衝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層面。若老天再不賞臉,人民苦日子將至。

農業佔印度產業結構的比重逐年降低,目前已低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但全國逾6成人口務農,65%農田無灌溉系統,每年6到9月雨季降雨若不正常,將造成農作歉收、農民收入減少,一則造成糧價水漲船高,也會影響國內需求,拖累經濟成長。

2009年雨季降雨量較長期平均值少22%,為37年來最糟。影響所及,糧食價格自隔年年初開始居高不下。為抑制通貨膨脹,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India)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曾13度升息因應。當外部環境衝擊經濟成長,印儲銀只能在救經濟和抑通膨間徘徊,忍痛決定貨幣政策走向。

下個太陽風暴週期可能從2008年3月開始,並在2011年尾到2012年中達到高峰

太陽活動的強度是以太陽黑子的數字來測量的,太陽黑子就是太陽表面的黑斑。黑子出現說明該區域有強大的磁場活動,太陽黑子越多,太陽風暴發生的機會也越大。

NOAA對於下一次太陽週期的預測大體是這樣的:大約一半專家認為,這將是一個中等強度的太陽週期,預期中等強度的太陽週期,大約會出現140個太陽黑子左右,誤差範圍在正負20個,2011年的10月左右達到高峰;其他專家預測認為是較弱的太陽週期,大約有90個左右的太陽黑子,誤差範圍正負10個,2012年8月是尖峰期。一般而言,每個太陽週期平均出現75到155個太陽黑子。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