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台灣政府無法創造民間投資率及新移民,造成薪資不漲、台灣少子化、全世界最大白領勞工輸出 ( Can not create private investment rate and new immigrants, resulting in salary does not rise, Taiwan's lowest birth rate, the world's largest white-collar workers output )

淺談台灣少子化現象 ( 主因竟是經濟 )

壹、前言
近幾年來,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人口結構越來越少,反之,老人是越來越多,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影響範圍是全面性的,首當其衝的是學校面臨招生困難的處境;其次人口負成長,進而早成勞動力不足,經濟效益變差;再者社會人口結構老化,造成年輕人扶養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因此筆者欲進一步去探討如何因應與面對,並希冀大家能重視少子化問題。
貳、台灣人口生育現況
     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從人口出生率下降可看出,主要是現代人晚婚、未婚,因扶養孩子的經濟成本高,所以養育、教育及經濟面都是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也因此造成人口老化現象。依據內政部戶政司(2010)資料顯示,可得知台灣地區人口總出生數逐年呈遞減狀態,如表1、圖1所示。

1
台灣地區出生人口數之摘要表
西元(年)
出生人口數
入幼稚園年份
2001
260,354
2004
2002
247,530
2005
2003
227,070
2006
2004
216,419
2007
2005
205,854
2008
2006
204,459
2009
2007
204,414
2010
2008
196,486
2011
2009
191,310
2012
2010
166,886
2013
資料來源:戶政部戶政司2011.5.20整理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opulation_01_C_02.html
        由表1可得知,台灣地區出生人口數從2001年出生人口數有26萬多人,2002年出生人口數有24萬多人,2003年出生人口數有22萬多人,2004年出生人口數有21萬多人,2005~2007年出生人口數有20萬多人,2008~2009年出生人口數則僅19萬多人,2010年已降至16萬多人,其顯示出台灣已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社會人口結構逐漸朝向高齡化,這也將造成學校面臨招生困難,小校合併的命運,整體影響範圍大至國家經濟,小至家庭

参、少子化之影響因素
     台灣總生育率逐年下降,從2000年起平均有1.68人,至2010年僅剩1.03人,社會人口結構顯然已出現少子化現象,因此將各學者對人口少子化之影響因素,其說明如下:

        一、社會因素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極可能遠高於美國
        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指出,現代人就學期間延長,導致生育時間越來越短,她鼓勵研究生就學期間結婚、生子,趁體力充沛養小孩。內政部委託嬰兒與母親雜誌進行「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問卷,問卷調查期間為20048~9月,有效份數3158份,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男性「不想(再)生的」高達34.6%,女性「不想(再)生的」佔18.9%,其原因以怕養不起(經濟問題)占首位,其所占比例分別為35.4%45.6%;其次為擔心社會不安定,其所占比例分別為31.8%31.7%;第三為怕被絆住不自由,其所占比例分別為9.8%15.6%,而女性比男性怕被絆住不自由的比例多出1.4%,其原因是照顧兒女大多是由女性負責,使得女性生了小孩後而影響到自身生涯發展。(見表2、表3

2
台灣男、女性不想(再)生育之調查表
生育人數
男性
女性
1個
31.5%
25.3%
2個
15.6%
27.6%
3個
13.2%
19.1%
3個以上
5.1%
9.1%
不生
34.6%
18.9%

3
台灣男、女性不想(再)生育原因之摘要表
不想(再)生的原因
男性
女性
1.怕養不起(經濟問題)
35.4%
45.6%
2.擔心社會不安定
31.8%
31.7%
3.怕被絆住不自由
9.8%
15.6%

        二、經濟因素
        根據《Smart智富月刊》、《媽媽寶寶》及智富網合作完成的一項調查,受訪者總計3347人。其調查指出,一個小孩從呱呱墜地到接受完整教育(研究所畢業)的花費,包含生育費、養育費、保母及教育費(含學校的學雜費及才藝補習費),最保守估計總共要500萬元,而這些都是假設孩子一路上念的都是公立學校,若換成私校或留級、重考的情形,費用則更多了(李月華,2005)。如此龐大的教育費用,得父母經濟壓力不堪負荷,進而使年輕人不敢結婚,就算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因為害怕增加家庭經濟上的負擔。( 續讀請參考原作者文章 )

少子化會「亡國」?對年輕人的六大衝擊


Y小編的話:台北市柯市長曾說,30歲以上未婚比例如果超過3成,會成為國安議題,引發社會討論。事實上,現代人確實越來越晚婚,甚至不敢結婚生小孩。根據美國人口資料局統計,2014年台灣總生育率全球吊車尾,少子化危機浮出檯面,會對年輕人造成哪些衝擊呢?少子化,會讓台灣「亡國滅種」嗎?Yahoo奇摩帶你了解。

學校倒閉

根據教育部民國103年統計資料,從國小到大學,各階段入學人數都驟減,中小學倒閉或合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今年2月,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為招生不足,成為國內第一所退場的大學。永達技術學院也被教育部核准停辦,成為第2所熄燈的大專校院。人口學專家薛承泰預言,到民國117年時,恐怕有4成大學倒閉,也就是說,你的母校某天可能不見了,畢業證書拿出來,也沒人記得那所消失的學校了。

流浪教師

除了學校倒閉,教育界受到少子化的衝擊,還包括併班減班、併校廢校、無教職師資(意即流浪教師)、代課普遍化等。根據教育部估算,從101學年度到105學年度,全台國中小學累計減班數目,恐將近1萬個班級,教師職缺也變少,估計有7萬多人只能「流浪」。對於目前師範體系的學生來說,未來可能當不成「老師」。

婦兒科減少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曾說,「少子化下,首先消失的是產科,第二個就是兒科!」少子化直接造成小兒科醫師收入減少,不少兒科醫師轉至家醫科或是兼內科醫師,原有醫師數量銳減。加上孩子生得少,家長更挑剔醫療品質,開業醫師石賢彥就感歎,兒科辛苦又容易發生醫療糾紛,更讓新人醫師卻步。未來某一天,妳自己或你的老婆要生產時,可能還得排隊等醫師。

催生政策壓垮財政

法國比台灣早30年出現少子化現象,但是目前的生育率成功爬升至全歐洲第二,方法就是用錢「催生」。在台灣,政府也不斷開出類似藥方,例如發放生育補助、托育補助、育嬰津貼等,卻也為中央、地方帶來財政負擔。政府債台高築的結果,讓年輕人的「世代剝奪感」更加強烈。

年金制度危機

根據勞保局資料,目前平均每6.7位工作人口,扶養1位老人,到民國149年時,平均1.3位工作人口就需扶養1位老人,未來世代的負擔非常沈重。勞委會曾精算,因少子化、老年化,勞保基金將會因付保費的少、領保費的多,到了民國107年開始吃老本。換句話說,如果勞保基金破產,現在的年輕人要退休時,就領不到退休金了。

經濟衰退

少子化讓勞動市場供給減少,造成勞動生產力降低,不利於產業競爭。同時,消費人口減少,也會導致食、衣、住、行產業的緊縮,甚至GDP成長停滯。加上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消費支出與投資機會雙雙減少,失去經濟成長動力。因為納稅人口比例降低,政府財政收入減少,排擠社會福利支出,最後也會導致人民生活水準下降,不只影響年輕人,更威脅所有台灣人。

少子化對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迫切,值得更高的關注。所以,2016年除了選總統,你知道台灣人口還有哪些轉折嗎?
  1. 台灣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史無前例地減少。
  2. 台灣老人數量將達到311萬,第一次超越小孩數量。
  3. 台灣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也將第一次突破40歲,代表過半台灣人,走入人生的後半場。
不論2016選出來的總統,姓蔡、姓洪還是姓宋,她/他都將面臨到三大人口轉折危機:缺工、高齡、少子化,國家競爭力危在旦夕。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1

      2024年,是台灣競爭力的關鍵時刻。人口將進入零成長時代,嬰兒出生數與死亡人數同為19萬人,總人口開始步向衰退。同時,這一年的65歲以上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19.3%,之後進入聯合國所定義的「超高齡」社會,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名老人。

      2024年,剛好也是千禧寶寶滿24歲、應該步入社會的年代。然而,迎接他們進入職場的,卻是最後一批戰後嬰兒潮(1945~1964年)大量的退休人口。

      2024年、也就是15年後,那時候的台灣將會如何?眾所皆知,人口為國家基本要素之一,其組成、素質、分布、發展及遷徙都攸關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福祉。早一輩人常說「多子多孫多福氣」,說明了人口為國家、社會的經濟命脈來源。

      20世紀前半葉,學者專家們憂心人口爆炸將帶來世界大災難,甚至預測地球將進入「只剩下供人站立空間、野生環境被破壞、自然資源消耗殆盡」的恐怖時代。

      世事難料,才多久時間,人口生育率、人口結構產生巨大轉變,多數國家擔憂的不再是人滿為患的問題,而是少子化、高齡化所帶來的新衝擊。

2025年,死亡數超過出生數

FDI 越低,薪資成長率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少子化情勢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1951年時,平均每位15至49歲婦女還生育了7名以上的子女,到了1984年,已經降為2.05名子女,跌破2.1個人口替換的水準。(見頁111表1)

      到了2008年平均總生育數更只剩下1.05個,遠低於美國2.1人、法國1.9人、英國1.8人,甚至還少於鄰近的新加坡1.4人、日本1.3人,以及韓國的1.1人,成為世界上生育率倒數第一名的國家。(見頁111表2)

      「1.05個,這真的是非常恐怖的數字,」專攻未來學的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莊淇銘為台灣的未來捏把冷汗。續讀請參考原文章 )

分析幾個相關因素:
  • 經歷兩黨執政13年,產業外移人才外移景氣未來令人擔心:台灣人大幅在外工作:由內政部『台灣出境人數 - 台灣入境人數』觀查發現台灣累計淨流出人口高達 29萬人數,再對照台灣有300萬中階勞工在東協、大陸工作,可知台灣由大量產業外移至大量勞工外移,整個台灣最嚴重問題是失去高階、中階勞工消費群,影響台灣一年非常大消費額,台灣政府知不知是這些政府組職功能無法創造民間投資率及新移民投資所產生之問題,逼勞工不得不到海外工作。
  • 愈來愈多的台灣年輕人,選擇到海外工作應該是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被逼至海外工作,在國內找不到適當工作,將近20%台灣年輕人在海外工作,台灣以勞工人口比率,超過15%白領勞工在海外工作,應該是世界第一高。等於政府做的事,完全無法創造勞工益處。媒體對政府太客氣,害到下一代?
  • 以整體稅率看,台灣在亞洲投資競爭力也不強;也建議政府應該辦『民間投資照顧勞工獎』鼓勵有錢人投資養台灣勞工一起為台灣未來努力;台灣政府普遍不為投資率努力確實是常態,普遍不為就業率努力確實也是常態,造成台灣工作機會減少,逼著大幅勞工在大陸、東南亞工作,造成薪資長期不漲。
  • 台灣政府若無法創造民間投資率及新投資移民,不僅造成薪資不漲、台灣少子化,更嚴重是造成政府稅收減少、年金制度倒閉,從稅收結構看,新投資移民才能增加勞工數量改善"台灣少子化",因為無法快速改善民間投資率,而政府補助生育策略也太無實際幫助,所以也沒用。
  • 但從新加坡、香港、重慶及台灣的稅率看,台灣並不鼓勵富人投資企業及移民,更慘是稅制對於未上市公司投資虧損沒有抵稅的鼓勵投資措施,而又有將近75%以上勞工都在未上市公司,當然造成勞工工作機會減少,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被逼至海外工作,在國內找不到適當工作。
  • 台灣政府只有抽稅,開罰單,查稅 相當積極,創造就業機會,保障勞工退休基本生活福利,根本都沒有努力做。看這次勞保退休給付的修改就知道,這政府一定要被解散,重新來才會重視人民及勞工。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該怪誰?是慣壞政府及老闆造成的? ( How does the low-paid phenomenon happen to young people of Taiwan? Is spoi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boss caused )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該怪誰?可能不是慣老闆...

全聯總裁徐重仁低薪說引發議論。有學者認為,台灣低薪是產業遇上撞牆期,老闆用人猶疑,付不出更多薪資給年輕人。年輕人想要突破,除了基本功,擺脫滑經濟建立人脈也很重要。

針對年輕人近年低薪的情況,全聯總裁徐重仁11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提到,「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相關說法引起網友不滿,紛紛在網路上發言批評。

低薪問題牽動台灣年輕人敏感神經,105年受僱人員薪資中位數,超過 6成低於平均數。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日前在立法院表示,薪資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例如果真的太高,大家薪資都拉的很近的話,就失去努力的誘因,相關言論也引發討論。

到底台灣為何低薪?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分析,台灣在經濟發展及薪資結構上都面臨撞牆期,他認為,低薪是產業的結構性問題,不是「慣老闆」所造成。( 產業結構要改善政府是很有責任,不能只是想抽稅卻無法讓投資環境改變 )。

黃兆仁指出,台灣這幾年的產業結構出現幾個鈍化現象,首先是外資來台的金額沒有明顯成長,再者是過去引以為傲的代工產業已經出走外移,而全世界最夯的知識經濟產業型態也尚未發展出來,加上創新能量不足,在在都影響台灣的競爭力以及經濟成長動能。

而這些原因將影響企業主的投資力道,也沒有多餘心力及能量投注在產品跟服務的附加價值,加上新興國家稀釋台灣訂單,企業沒辦法進行創新,也沒辦法支付更多薪資給年輕人,形成年輕人低薪的困境。

低薪困境可能要靠著跨域、跨界的創新生態系。黃兆仁建議,中小企業應該要打破過去各自發展技術的模式,在既有的基礎上集結各行各業優秀份子,形成創新的生態系,共同開發創新的服務跟產品,透過資通訊網路,開展數位經濟時代,做到精準生產、精準行銷以及精準服務。

而年輕人若想突破低薪困境,黃兆仁認為「蹲馬步的功夫一定要有」,加強自己的專業、厚植本質學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而擺脫滑經濟、宅經濟,積極拓展人脈關係,往往是年輕人忽略,而又最該重視的臨門一腳。( 台灣年輕人低薪現象主因仍是台灣投資率太低,工作機會太少,以致許多人到海外工作[超過百萬人海外白領勞工],而失業率還高居3.92%,同期海外白領勞工是增加的 )。



牛津經濟研究機構曾警告,台灣將在4年後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國家。除了少子化、年輕人愈來愈少之外,人才外流嚴重更是主因。到底有多少台灣人在海外工作?主計處今年3月首次公布統計。

主計總處3月首度正式公布,2015年在海外工作台灣人數有72.4萬,比7年前增加9.36%,速度快於台灣就業人口增加率。

更嚴重的是,台灣勞動力總體有五成具大專以上學歷,海外工作者卻有高達72.5%符合,顯示人才外流問題迫切;另一發現是,30歲以下工作者的比例增加快速,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選擇在海外出社會。主計處並未統計,海外工作者是否在台商工作。

主計處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國人出入境資料,比對勞健保資料庫,推估長期滯留海外的台灣人中,確定或可能有工作者,做出第一份官方報告。一如外界預期,台商投資最多的中國大陸(含港澳地區)佔比達58%最高,遠高於第2名的東南亞地區15.4%,美國12.7%。

但跟7年前相比,在中國大陸工作佔比少了3.75個百分點,東南亞地區則成長3.78個百分點,顯然台灣人才的目光逐漸轉向東南亞。

每10位高學歷就業者,就有1個在海外工作

從教育程度來看,72.5%的海外工作人員具備大專以上學歷,該比率較7年前增加5.6個百分點。這52萬人佔台灣大專以上學歷就業者的整體比率為一成。換句話說,台灣每10個高學歷就業者,就有1人在海外工作。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高等教育人才佔海外工作人數比率上升,反映台商在海外經營的事業,從過去較低階的代工、組裝部門,轉變成現在的企業後勤管理,需要外派學歷較高的員工才能勝任。

從性別看,7年來,海外女性工作者比重從40.7%提高至43.9%。辛炳隆指出,女性佔六成的金融保險業,愈來愈多業者赴海外發展,帶動女性海外工作者比率增加。

經濟差、薪水低,年輕人海外工作佔比變高

同時,也愈來愈多的台灣年輕人,選擇到海外工作。7年前,30至34歲是台灣海外工作者比率最高的族群,但現在比率最高的是25至29歲。

除此之外,20至24歲的年輕族群,比率也增加1.9個百分點至5.8%。30歲以下的海外工作年輕台灣人,已超過14萬人。辛炳隆認為,30歲以下族群比率成長,原因是近10年來台灣就業市場不景氣,加上青年低薪問題,讓年輕人想到海外工作。辛炳隆也認同,55歲以上的工作者比率百分點增加,則反映許多台商年紀漸長。

而中壯年人口比重變低,辛炳隆解讀,目前台幹外派的加給減少,許多有家庭的台籍幹部沒有誘因外派。另一種可能是,企業在大陸與東協愈來愈仰賴當地幹部,因此台籍中壯年管理階層,優勢不在,不再吃香。 ( 灣海外工作人數增加,造成失業率降低的假象,執政黨該檢討是為什麼政府無法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及提升民間投資率?一例一休的變相增加假性工作機會,是無法提升勞工薪資)

〈財經主筆室〉鴻海艦隊已駛離台股 年輕人比官員還懂的真相

鴻海(2317)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一句「非必要不想回台」之後,鴻海艦隊旗下「起家厝」鴻騰精密預計周四(13日)在香港IPO掛牌,競標價不到3.08港幣,年輕人買得起的價位。集團的臻鼎-KY(4958)旗下鵬鼎及夏普與鴻海合資的準時達物流也計畫前往中國掛牌,當鴻海艦隊紛紛駛離台股同時,我們的主管機關仍在沾沾自喜於當沖降稅後當沖戶數增逾3成。大學生在知名PTT論壇大罵「政府鼓勵投機、不鼓勵投資,難怪公司不想在台股掛牌。」年輕人顯然比這些官員還聰明,但是他們也看到這樣短視的政府無力給予他們未來的承諾,好公司不來,薪水愈來愈低,莫怪他們要隨優質企業能走就走。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極可能遠高於美國

金管會力推台股當沖降稅上路45天後,上周公布3大成效,包含當沖戶數增逾3成、當沖違約金額減少25%、成交量增逾2成,可是隨即遭媒體打臉「肥了當沖客卻苦了國庫 」。財政部長許虞哲說,因當沖降稅要打平去年證交稅水準,集中及櫃買市場日均成交量需要增加至1307億元才行,台股儘管上萬點仍然不到此水準。

當日沖銷是種投資工具與方式,透過降稅來鼓勵民眾採用固然可以,但若拿來沾沾自喜當作政績,恐怕就不是站在股票市場主管機關立場該做的事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霸氣宣示「鴻海沒有到200元以上我不退休」,每年股東會依例被問到股價,他一向鼓勵股東抱緊股票,今年果然站回百元,但郭董有可能鼓勵大家「不用等鴻海200元,多當沖幾次就有賺了」嗎?想也知道不可能!

身為市場大家長也是一樣,集中市場之所以成為國家經濟搖籃或是櫥窗,因為它具有「長期而穩定的籌措資金功能」,可藉由大眾資金扶植某些產業與公司成長,郭台銘的鴻海1991年上市,當初也靠台灣股民,一點一滴的投資,眾志成城且緊抱,終於成為擁有841家子孫公司、資產逾4兆元的超大集團帝國。怎麼可以一直鼓勵當沖?鴻海如今拋卻科技見長的台股而寧願去電子股不多的香港掛牌,難道不是種警訊?

遠東集團大家長徐旭東今年股東會也說「台灣真應該有多一點的郭台銘」。台灣的集中市場與產業需要更多「未來的鴻海」、「未來的台積電」這些優質好企業,提供投資人好的選擇與更多就業機會,這才是年輕人的希望之所在,而不是少數股價高的嚇人,再叫年輕人拿著已經不多的薪水,進行如賭博般的每天沖來沖去的偏投機行為,政府官員鼓勵當沖若是針對功力深厚,深懂套利短線進出的中實戶、大戶、策略投資者或是技術高超的個人無可厚非,但請不要大張旗鼓,連大學生都懂的「鼓勵投機不如改善長期投資環境」道理。面對鴻海艦隊的駛離台股?

台股IPO家數愈來愈少(意味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便宜的好公司紛紛到海外掛牌?政府官員們能不能祭出什麼方法留住他們?讓他們知道台灣股民願意長期投資他們從搖籃開始養起,給年輕人的未來建立一點信心,我相信年輕人就算22K低薪也會願意買股。

心得
  • 從"經歷兩黨執政13年,產業外移人才外移景氣未來令人擔心"分析看確實政府造成的問題是非常嚴重,一個只重視稅收、只重視開罰單、不重視創造民間投資率的政府,勞工及人民怎麼會有未來?
  • 黃兆仁指出,首先是外資來台的金額沒有明顯成長,再者是過去引以為傲的代工產業已經出走外移,而全世界最夯的知識經濟產業型態也尚未發展出來,加上創新能量不足,這些都跟"創造民間投資率的環境"有關,最大老闆就是政府會沒責任嗎
  • 台灣以勞工人口比率,超過15%白領勞工在海外工作,應該是世界第一高。等於政府做的事,完全無法創造勞工益處。媒體對政府太客氣,害到下一代?
  • 台灣勞工及人民太軟弱,以致,換了新執政黨,人民生活品質沒改善及勞工機會沒增加,行政院竟用一例一休來增加假性勞工工作機會,實質勞工平均薪資反而下降
  • 台灣政府非常明顯的問題:根本無法創造勞工益處
  • 從 "超過15%白領勞工在海外工作,應該是世界第一高"、" 海內外總存款/GDP 應該是世界第一第二 "、" 民間投資率極低,民間投資率是世界倒數排名,台灣政府創造之投資環境及稅制很有問題,勞工綜所稅已經是世界級高,民間投資率世界級低,累積存款/GDP是世界級高,在在顯示台灣政府問題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台灣下一代生活,媒體及人民還在吵統獨與藍綠。( 只有台灣領導人是這麼沒有憐憫心,看著這麼多超過15%白領勞工離鄉背井在海外工作,這是代表領導人無能。)
    • 至海外工作白領勞工 約 150萬~190萬,50~60歲失業沒登記又有工作需求約 100萬,勞動局計入失業人口約42萬,加起來是 約300萬,台灣政府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政策出嚴重問題。
    • 台灣 80%勞工是在未上市公司上班,理應該將未上市投資虧損抵減部份稅捐做好,才能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否則,會影響太多勞工與家庭。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讀書心得 ( Anti-cancer will live in nature )

薛瑞柏醫師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也是整合醫療中心的共同創辦人。他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曾擔任「無國界醫師」組織義工前往伊拉克。1992年在一次腦部造影的實驗中,意外發現自己腦中有腫瘤。他的第一本書《癒合的本能》在四十個國家出版,成為國際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已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在五十個國家出版,並在歐美等國造成極大迴響。薛瑞柏醫師現居美國賓州匹茲堡和法國巴黎兩地。

本書的作者也是如此, 他是個腦神經的學術醫師,在某一次同事戲玩中,照了自己的腦部核磁共振,卻意外的發現腦瘤。他做了該做的治療,想要多做些事避免癌症復發,醫師卻告訴他,你可以選擇你認為的防癌食物,防癌生活,但這些都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

作者於是像一般的病人一樣不信邪,所以積極閱讀關於癌症的論文,由於他醫師的背景,比較不會被江湖術士所矇騙。所以他提出的防癌抗癌的方法,雖然多數仍無確切科學證據來證明(這也是一般食物營養學的困境,食物是否健康,取決於太多的因素,包括飲食者的生活型態,搭配其他什麼食物,所以不容易用統計的方式抽出相關性)。但起碼書中提到的理論原則應該是可以禁得起考驗的。

他在書中提到了抗癌的環境,抗癌的食物,抗癌的心靈,抗癌的身體。其中抗癌的食物提到了精製糖對人體內癌細胞的促發(以前我以為精製糖只會引發糖尿病),還有現在飼養動物的方式,多是純粹餵食玉米,導致動物身上的 omega-3脂肪酸和其他的營養素都缺乏

我問我的腫瘤醫師,是否應該改變我的飲食,好讓治療發揮最大的效果,避免癌症再次復發。...以下略,但他的回答仍然是陳腔濫調:「吃你喜歡吃的東西。怎麼吃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不論如何都要保持你的體重。」

在這個實驗室裡,還沒有老鼠在注射 S180 細胞後可以存活兩個月,而第六號老鼠如今卻已存活了八個月,即使牠的腹部以直接注射了大量的癌細胞,而癌細胞在腹部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繁殖。因此崔征開始懷疑,或許他們遇到了不可能的事情-- 一隻天生能對抗癌症的老鼠。

對於某些類型的癌症,從西醫的觀點來說,罹癌者幾乎就被判定了死刑,雖然醫師會對你說,接受醫師的治療,你在五年後,十年後有多少機率會存活。這樣的存活機率不會讓病人滿意,許多病人不能接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接受治療後等死。


心得

  • 不能常讓身體過份勞累,不能常讓身體太多自由基;
  • 常有氧運動;
  • 少吃糖、澱粉、牛奶類,屬於癌細胞吃的食物
  • 創造抗癌的環境,抗癌的食物,抗癌的心靈,抗癌的身體。
  • 利用發酵奈米生技之營養素,讓我們免疫系統能創造抗癌、殺癌之免疫療法環境。( 如需要了解 "免疫系統能創造抗癌、殺癌之免疫療法",可以在C-BOX留訊息 。)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