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Read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ead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讀書心得 ( Anti-cancer will live in nature )

薛瑞柏醫師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也是整合醫療中心的共同創辦人。他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曾擔任「無國界醫師」組織義工前往伊拉克。1992年在一次腦部造影的實驗中,意外發現自己腦中有腫瘤。他的第一本書《癒合的本能》在四十個國家出版,成為國際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已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在五十個國家出版,並在歐美等國造成極大迴響。薛瑞柏醫師現居美國賓州匹茲堡和法國巴黎兩地。

本書的作者也是如此, 他是個腦神經的學術醫師,在某一次同事戲玩中,照了自己的腦部核磁共振,卻意外的發現腦瘤。他做了該做的治療,想要多做些事避免癌症復發,醫師卻告訴他,你可以選擇你認為的防癌食物,防癌生活,但這些都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

作者於是像一般的病人一樣不信邪,所以積極閱讀關於癌症的論文,由於他醫師的背景,比較不會被江湖術士所矇騙。所以他提出的防癌抗癌的方法,雖然多數仍無確切科學證據來證明(這也是一般食物營養學的困境,食物是否健康,取決於太多的因素,包括飲食者的生活型態,搭配其他什麼食物,所以不容易用統計的方式抽出相關性)。但起碼書中提到的理論原則應該是可以禁得起考驗的。

他在書中提到了抗癌的環境,抗癌的食物,抗癌的心靈,抗癌的身體。其中抗癌的食物提到了精製糖對人體內癌細胞的促發(以前我以為精製糖只會引發糖尿病),還有現在飼養動物的方式,多是純粹餵食玉米,導致動物身上的 omega-3脂肪酸和其他的營養素都缺乏

我問我的腫瘤醫師,是否應該改變我的飲食,好讓治療發揮最大的效果,避免癌症再次復發。...以下略,但他的回答仍然是陳腔濫調:「吃你喜歡吃的東西。怎麼吃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不論如何都要保持你的體重。」

在這個實驗室裡,還沒有老鼠在注射 S180 細胞後可以存活兩個月,而第六號老鼠如今卻已存活了八個月,即使牠的腹部以直接注射了大量的癌細胞,而癌細胞在腹部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繁殖。因此崔征開始懷疑,或許他們遇到了不可能的事情-- 一隻天生能對抗癌症的老鼠。

對於某些類型的癌症,從西醫的觀點來說,罹癌者幾乎就被判定了死刑,雖然醫師會對你說,接受醫師的治療,你在五年後,十年後有多少機率會存活。這樣的存活機率不會讓病人滿意,許多病人不能接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接受治療後等死。


心得

  • 不能常讓身體過份勞累,不能常讓身體太多自由基;
  • 常有氧運動;
  • 少吃糖、澱粉、牛奶類,屬於癌細胞吃的食物
  • 創造抗癌的環境,抗癌的食物,抗癌的心靈,抗癌的身體。
  • 利用發酵奈米生技之營養素,讓我們免疫系統能創造抗癌、殺癌之免疫療法環境。( 如需要了解 "免疫系統能創造抗癌、殺癌之免疫療法",可以在C-BOX留訊息 。)
參考: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世界真正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 - 讀書心得 ( The truly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the Rothschild family )

LONDON, ENGLAND - JANUARY 19: A Sotheby's
 employee handles a Mag of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59,
 on January 19, 2011 in London, England. The
 forthcoming sale of 'Finest and Rarest
Wines & Vintage Port',
 includes iconic wines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Chateau Lafite 1959,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1959,
世界真正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這書是我最近研讀中最重要的一本,它讓我聯想到世界將被影子金融勢力所控制;我們都被《富比士》騙了!「國際金融之父」梅耶.羅特希爾德,率領5個兒子透過政商利益交換、戰爭走私,積攢出足以敵4個美國的巨富,建立人稱「第六帝國」的世界史上第一個跨國史上最神秘金融體系、手掌控全球黃金市場達200多年、富可敵4個美國世界之真正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原來,我們讀的近代歷史大事,不過是他們的幾筆交易;原來,我們所謂的世界經濟與政治,始終操控在他們手中!

  德裔阿斯肯納猶太人羅特希爾德家族,19世紀初發跡于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它的創始人老羅特希爾德曾就他的銀行事業非常驕傲地說過:“複利效應是世界的第八奇跡。

  羅特希爾德家族究竟有多少財富?至今仍無人能說出準確答案,人們只知道,自一七四三年起,第一代家族創始人梅耶在猶太貧民窟起家,到了約一八五○年左右,羅特希爾德家族在不到一百年內,就已擁有六十億美元的財富;如果以六%的報酬率計算,一百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他們的資產至少超過五十兆美元,這幾乎是美國全年GDP的四倍,是二○一○年世界首富的近一千倍!
  
  這個神秘而古老的猶太家族,代代相傳,堅守著「兄弟不分家」、「傳子不傳女」的祖訓,拓展金融版圖。透過緊密情報網與走私交易,他們迅速累積財富,在滑鐵盧戰役創下金融史上最早的「對沖」交易,賺進家族第一統金,確立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至一八二五年,羅氏家族在世界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和作用越來越強大,他們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式國際銀行集團,形成了遍布倫敦、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商業帝國。

從金融崛起之羅斯柴爾德家族: 操控世界金融那隻看不見的手

Rothschild gardens
提及國際金融巨擘,摩根史坦利、洛克菲勒家族等,都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巨擘都曾同屬一個更大的家族集團:羅斯柴爾德(Rothchild)家族。

    「羅斯柴爾德」源自德語「羅特希爾德」(意為紅色盾牌)。身為猶太人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於十八世紀下半葉。作為外來難民,當時歐洲的猶太人處處受到嚴重歧視,沒有政治地位、做生意受限制、不准擁有土地,甚至沒有姓氏。

    儘管受到種種限制,但是猶太人從事貨幣交易和借貸,及買賣古玩字畫等珍品,是被允許的。當時,歐洲的商人及王公貴族對於生意交易中,必須運送沈重的金塊而困擾不已,這就給聰明卻受歧視的猶太人帶來商機:你賣給我沉重的金塊,我賣給你輕便、可靠、通行的錢幣,我從中賺取一定的佣金,你也得到方便。

    這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崛起的動力。羅斯柴爾德善加運用金融權力後,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成為歐洲富甲一方、富可敵國的金融大亨。據估計,十九世紀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相當於六十億美元的財富。倘若該家族至今沒有衰落,以年均百分之六報酬率來算,羅斯柴爾德家族當今的資產,至少超過五十兆美元,相當於全球的國民生產總值。
Rothchild Gold

  今年四月,羅斯柴爾德第六代掌門人大衛‧羅斯柴爾德,低調訪問北京。對宋鴻兵把其家族描述成「操控世界金融那隻看不見的手」,這位英國爵士低調回應,「保守是羅氏家族當前的投資策略,家族已發展兩百五十多年…我們會迴避高風險的投資,仔細考量風險」

家族簡介

家族的創始人是梅耶·阿姆謝爾·羅特希爾德( 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1744年2月23日—1812年9月19日),出生在法蘭克福的猶太人街區,他建立了金融公司(金融機構的一種,但與一般商業銀行或儲蓄機構不同)由他的五個兒子分布在歐洲各地為其打理具體業務,通過在關係緊密的家族成員間近親結婚來防止家族財富落入他人之手。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 阿姆謝爾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 - 法蘭克福
  • 所羅門Salomon Rothschild (1774-1855) - 維也納
  • 內森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 - 倫敦
  • 卡爾曼Kalman Rothschild (1788-1855) - 那不勒斯
  • 雅各布Jacob Rothschild (1792-1868) - 巴黎
羅特希爾德的財富DNA
Obama also been controlled by Jew

  羅特希爾德是一個尚未老去的財富家族,每一代的商業故事都那麼鮮活,像看3D電影般身臨其境,從中隨意採擷任何一段,都使後來者受益匪淺。我試圖從神祕家族的繁衍中,挖掘令財富追夢者欣喜若狂的寶藏,我將其稱為「羅特希爾德財富DNA」,這些是國際MBA名校教科書或西方管理大師無法傳授的。

其主要有以下八大特徵:

  1.家族團結高於一切。羅特希爾德的族徽設計,是一隻大手抓著五支箭的形象;含意是,單獨一支箭很脆弱,但一把箭就很難被折斷,以此告誡家族成員之間要團結。家族創始人梅耶在遺囑中寫道:「家族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團結友愛,不得鉤心鬥角。」他曾反復叮嚀五個兒子:「只要團結,世上就沒人能戰勝你們。」二百多年後,家族第六代掌門人大衛.羅特希爾德(David Rene de Rothschild)坦言:「經歷了國有化衝擊、納粹迫害、歷次世界大戰,我們始終都在。是家族所有成員齊心協力的參與,令羅特希爾德集團區別於其他金融機構,得以在歐洲乃至世界茁壯成長。」傳承二百六十年而不衰,歷經多次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而不倒,正是得益於世代恪守「團結」的祖訓。

  2、勇於追求富足生活。羅特希爾德並非天生富有,而是典型從貧民窟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在發家之前,創始人梅耶的日常工作,只是從垃圾堆中撿拾古錢幣,與生俱來的低賤身分讓他吃盡苦頭,即便受盡侮辱,他也不屑一顧地說:「我蹲下、跪下,是為了能跳得更高!」沒有人能阻擋羅氏家族追逐財富的腳步。這或許是所有猶太人的共同特徵,賺錢是他們的愛好,並很享受這個過程,只不過羅氏家族更甚,他們說:「賺錢,獲得影響力,是我們家族的信仰!」德國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不無奉承地說:「如果金錢是我們時代的上帝,那羅特希爾德就是它的先知。」
Rothschild bank in UK

  3、和有影響力的人交往。羅氏家族祖訓中有一句話:「我們一定要和國王一起散步。」長期以來,這個家族都與皇室或政府保持密切聯繫,由早期提供借貸,到後來的顧問諮詢,他們大半收入都來自各地政府。同時,羅氏家族的行業擴張也在世界各地悄然展開,包括全球鐵礦石七○%的市占率,以及鋼鐵、汽車等領域;與財富數字的增長相比,他們更在乎占有更多社會資源。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與政府打交道的,更多是由羅氏家族在當地的代理人出面,家族人員與各國政要的合影,不會輕易出現在媒體或網絡上。

  4、資訊情報是賺錢的法寶。羅氏銀行分布於歐洲主要工業國家,並擁有比瑞士鐘錶更精準的情報系統,他們能迅速蒐集、整理並傳遞可靠情報,使得預判永遠比市場早一步;以至於連歐洲王室和貴族,都寧願用羅氏家族的信使,而不用外交郵袋來傳遞信件。無論是滑鐵盧戰爭還是掌控蘇伊士運河、無數次買賣公債,都應歸功於情報系統的領先。更傳奇的是,羅氏家族成員中,竟有人被捲入震驚蘇聯的「間諜案」。

  5、控制盲目投資的衝動。第六代掌門人大衛認為:「最聰明的投資就是,不要過度頻繁地投資,而是把握關鍵的機會。所以我覺得在很多時候,羅氏家族應該是個旁觀者,而不是積極的演員。」羅氏家族總是像農夫一樣觀察天氣,靜觀其變,順應天時而動。考慮到風險因素,他們將倫敦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辦事處遷移,寧願重蓋一座耗資昂貴的十四層辦公大樓;在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卻毅然選擇退出,事後也並未覺得遺憾。他們的口頭禪是:「你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你所能做的其實有限。」
Rothschilds control governments and the banking system = Jew's control

  6、在學習中與時俱進。羅氏家族的名言是:「時代永遠不會因為沒有羅特希爾德而停止前進,只有羅特希爾德跟著時代前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面對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羅氏家族由世界金融霸主化身為全球性顧問公司,並將商業視野擴展到歐洲之外,家族利潤的四○%來自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在家族內部,有些陋習也已悄然改變,比如「所有家族銀行中的要職必須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絕不用外人」的規定、「只能在家族內部通婚」的禁錮,都不再如從前那般不容挑戰。

  7、讓家族成員擔任掌門人。當初創始人梅耶將五個兒子派到歐洲各地並取得巨大成功,此後這種方式沿襲成為家族培養接班人的固定模式,讓下一代開拓新市場,在磨練中成長。透過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羅氏家族的智慧結晶一代代傳承,有些家族特質是局外人無法感知的。幸運的是家族人丁興旺,而且每一代都有傑出的商業天才出現,所以總能順利安排接班人。當然,如果家族成員無力勝任,家族也不會讓他擔任要職;如果他對金融或生意不感興趣,也不會勉強。因為這也需要一定的運氣,而運氣是不可控的。

  8、堅定猶太人的信仰。在猶太商人中,因財富和權勢放棄猶太教信仰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羅氏家族成員中卻從未出過叛逆者,即便遭受苦難與折磨,也不曾動搖。他們在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氏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猶太人。」創始人梅耶的次子所羅門認為,堅持祖先的信仰,牢記自己「同一信仰的貧窮同胞」,不僅能證明自己對好運的感恩之情,也能讓好運持續下去。正因如此,羅氏家族一直為猶太人復國奔走呼號,不遺餘力。

羅氏家族堅定猶太人的信仰,但與光明會來往

羅氏家族帶著猶太信仰漂流四方,盡最大努力為猶太人謀福利,協助猶太移民創建以色列國,為信仰而奮鬥的政治之路,歷經十四次「革命」的議會鬥士,首位以舊約聖經宣誓的猶太議員,以色列建國的幕後推手,買下猶太人在以色列的第一塊地,改變歷史的《貝爾福宣言》

羅氏家族與光明會來往,將來會與敵基督結合?

我想大多數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個聯邦儲備既不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機構也不是為經濟困難時期所設置的儲備。事實上,它是為中央銀行所擁有,由私人金融家來管理的。經濟巨頭如 Rothschild,Paul Warburg,Schiff,和 JP Morgan,以及其他一些人,實際上都是這個聯邦儲備的控股夥伴。這個系統的設置是用來像擠奶一樣為要把我們國家的經濟擠幹。

讓我們更往後去,看看聯邦儲備。在經過了多次失敗性努力之後,這個聯邦儲備終於在1913年被准許進入美國。這一舉動為美國的生存定造了棺材。Thomas Jefferson(湯瑪斯·傑弗遜, 美國的第三屆總統) 曾經強烈告誡不要允許由一個銀行系統(中央銀行)來印刷鈔票,可是他的這個忠告被人忽略了,而我們目前正在收取所結下的既可怕又有毒的果子。那些精英份子為了使他們的計畫得逞,他們必定要控制總統和國會。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選舉出並付錢給政界人士,讓他們服從于這個由精英份子和教皇組成的影子政府。唯一能夠避免這個情況的是,不要再聽他們說些什麼,倒要查驗他們做些什麼;然後,不要同意,卻要禱告神來做事
Effect of QE forever

這個聯邦儲備有著很大的權力,它所做的,乃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別的國家都不會允許做的事。次優級抵押貸款(次貸)的利息率是由它所定(這原本是應該由我們的國會來作決定的),什麼時候印刷不兌現紙幣也是由它來決定(不兌現紙幣,意思是指不能與金作兌換的鈔票,目前的美元亦即如此)。我本可以對此作更詳細解釋,可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更多地瞭解聯邦儲備及其惡作歷史,你可以購買這本書來讀,“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其作者是Edward Griffin。作者在此書中對聯邦儲備作了非常好的說明,會幫助你對其有一個很好的基本瞭解。

當我們從神那裡領受各樣指示,並一些與新世界秩序有關的重要日期,人名和事件,及其各個不同系統的時候,我們義不容辭地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盡我們的所能來學習瞭解這些事情,為的是要把它們帶到我們的“鷹的聚集”來禱告。

我們瞭解到這個已經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建立起來的金融系統,暗中目的是要使富人更富,並要創立一個系統來治理平民百姓,至終使其成為一個封建社會。我們所要做的是對付這個以權貴精英份子之金融才能和貪婪為動力,並以世界其餘人之無知為擋牌的經濟勢力,將其惡獸所做的都拆毀掉。

如果說光明會有一個用來征服世界的終極武器,那就是這個了:目前的金融系統。正是這個緣故,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借款欠債。聖經裡說到,借債使人作債主的奴隸,而這是真實的。在當今社會,這個真理的明證處處顯而易見。聖經還告訴我們不要放高利貸,也就是說借錢給別人時不要收取利息。如果我們不付利息,寧願不借錢,卻要積攢存錢,只按我們所有的來支出的話,我們也就不用在購買上付雙倍或三倍的錢了,我們也就可以有節制地用錢,也就不會生活在因衝動性購買所引致的毀滅性邊緣上了。再者,這樣的話,我們這裡所談到的金融精英份子也就不會有權勢駕馭我們之上了。聖經之智慧實在是絕對的真理。

那些金融精英份子懷著一個目標,故意要使美國經濟變為不穩定,讓我們的金融系統在煙霧與爐灰中消失之後,則按他們所設想的,再以一個完全嶄新的類別來出現。至終,他們想在整個國家只設置一個銀行,而現行的所有其他銀行則會被這一獨家銀行吞吃掉。當然啦,這所謂的獨家銀行,定會在他們的掌控之下。

總而言之,當整個金融系統落于惡人之掌控的時候,它是註定要失敗的。這乃是惡魔的圈套,他設下鍍金的籠子,為的是有終一日得以壟斷我們國家,壟斷世界,並控制我們的生活。

你是可以生活在這個圈套之外的。你所該做的是:不要借債。不要超支用錢。不要買任何你並非真正需要的東西。從現在開始想辦法盡可能地降低你的生活標準,以便省錢。賣掉你並非真正需要的東西,並用這筆錢來還清債務。最後還有,要借著讀聖經和禱告來過與神親近的生活。要知道,你現在所採取的每一步驟使自己脫離對這個系統的依賴,將會使你日後有好回報。

分析
  • 《貨幣戰爭》一書曾寫羅斯柴爾德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如何擁有神秘的超級權力,可隨心所欲地玩弄王權與政府于股掌之上,肆意操縱世界的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蕭條。事實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曾經盛極一時,至少在19世紀是公認的最有影響的跨國金融企業,在今天的國際金融體係中也算是尚有一席之地;
  • 羅特希爾德的家族若持續掌控全球大量資金,既號離美之戰略基金,若屬實那將近有幾十兆美元為猶太人掌控美國、全世界;( Rothschild family continued to control a lot of money in the world, both the number of fu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strategy, if true that nearly several trillion dollars to the Jewish control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rld; )
  • 由 QE2 至 QE forever 看不出全世界能拖離美元金融體系,若美債持續增高,新興國家必然會在 G20 會議與美國討論這問題,最終會如何真是難解,美元一直貶值當然是 Obama 振興美國出口的好策略,但也要亞洲國家願意轉型,否則,仍是一場匯率大戰;這不是意味全球都逐漸掌控猶太人、國際經融大咖手中?( This is not a means to the world are gradually control the Jews, by the hands of financial big guy? )
  • QE forever 讓弱勢美元,加上油、能源、食物溫和上漲,美資源如油、天然氣美洲化,逼人民上漲,美廠回美加速美出口,才能有益於中東危機美國保有實力,終有一日全球進入通膨,美國可維持最低之物價;( QE forever will drive a weak dollar period, plus oil, energy and food rose moderately, U.S. resources such as oil, natural gas Americas, forced RMB to rise and the U.S. factory back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peed up exports to the U.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next crisis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maintain the strength, the end of the day the world go to inflation, the United States can maintain the lowest price; )
  • 聖經已經預言未世會出現超極通膨時期,所有人需求將被控制,也就是我們日常所需將被美元,這一時代是否提早來臨?
Related articles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大停滯:全球經濟陷入漸凍,如何擺脫困局? - 讀書心得 : 決定於信心 ( The great stagnation : If There are no confident to future of economic )

    「大停滯」作者泰勒.柯文 Tyler Cowen,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喬治梅森大學,並主持該校知名智庫 Mercatus Center。與克魯曼並列全球人氣最高的經濟學家,這部簡潔有力的作品中,點出了一個遠較金融危機更令人驚駭的事實:其實從1970年代開始,你我的平均薪資就已經出現大停滯!而且柯文警告:這場長達數十年之久的「經濟大停滯」,還沒結束! 而他的超高人氣部落格,在全美經濟類點閱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柯文是當今經濟學界少見的天才。三歲就愛看書;十五歲贏得紐澤西州西洋棋冠軍;十九歲發表經濟學論文。目前為止,已經寫過15本書如 The Age of the Infovore: Succeeding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 Create Your Own Economy: The Path to Prosperity in a Disordered World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s 等等好書,是美國學界最肯定的經濟學大師之一。

    由 Tyler Cowen 在講台上真對「大停滯」.....

( 註:Tyler Cowen 忽略了人們若對未來有信心,願意購買更多債卷,讓企業及政府可以借錢來發展經濟,全球經濟大停滯之情況就不會發生,所以,決定因素仍在人們對未來有信心、借錢來發展經濟之成果,因此,信心是一切之基礎,債的成長是全球經濟成長基本現象。)


我研讀後有幾大心得:
機器取代許多勞工

  1. 全球創新的速度下降 :這本書提醒我們“科技大躍進的時代已經是近兩世紀前的事”。19世紀火車的普及,將過去需要十幾天的陸上旅行變成一天可達的行程。1837年電報的出現,將過去最多只能和馬一樣快的資訊傳播,變成幾乎可以即時傳達。一個19世紀初期的人,到了19世紀中葉,他會發現世界已經完全不同,也就是說,許多大發明都在二次大戰就發生了,第一台 Semiconductor、Microcomputer 也在1950、1960  就發明了,雷射也是二次大戰期間就發明了  。所以 1970年代的人到了現在,恐怕不會覺得有那麼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新發明,一個 iPhone、 iPad  人們就為之瘋狂,近20年真的找不令人驚訝的新發明,如果要說有新發明 只剩半導體製程技術、智能手機/平板、基因工程、耐米技術、能辨別有視覺之機器人這種幾項發明對未來影響較大
    • 影響最大是 Productivity 不再上升;
    • 人均 GDP 成長無法大幅成長;
    • 人們只摘過去發明之應用果實,所以短視近利 , Productivity 也就無法大幅上升 。
  2. 新興企業模式,工廠、企業在新科技下大量使用電腦、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無法增加太多就業率:重大新科技的發明進入一個遲緩的階段,為了增加效率,企業大量使用電腦、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使經濟成長停滯不前、就業率很難大幅提升,更衝擊民間消費力;
    •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Apple Inc., 及 Google,總共員工才 60400 + 31353 , 總共營業額及產值超過整個超過400萬勞工形成之台灣上市公司營業額及產值總合,這是人類最大警訊:新興企業及經濟只要 10萬人的企業就可以服務 10億人口,那另外 9億9千9百9十萬人要靠什麼生存? ( The most obvious example is the total revenue and profit of Apple Inc. and Google, a total staff of 60 400 + 31 353 structure,  is more than the revenue and profit from four million workers in the EE industrial of Taiwan listed companies, it is humanity's greatest warning; )
    • 新興企業及經濟模式,如 internet、Smart Phone  營業額及產值成長所需之勞工遠低於過去企業,這意味大量失業率,民間消費力下降,長期的工資停滯時代。
    • 新興服務業如觀光農場、 觀光旅社,對稅收及GDP貢獻又低,產生稅收又不足。
    • 由新興企業、經濟模式及新興服務業營收獲利看,意味大量失業率、薪資平坦及政府稅收不足的時代正是現在至未來大家要面對。
    • 這更說明社會需要許多微型創業來產生新的就業機會 , 否則,無法改善增加工作機會。
    • 許多網路產業是無法產生 GDP,如 Youtube、Facebook 根本很難產生 GDP, 網路產業救不了經濟, 因此,政府抽不到足夠稅收,這又是另一大問題。
    • 實例: 高盛 (Goldman Sachs Group)指出,決策官員若無力恢復市場信心,歐美經濟淪落長期停滯的機率將近四成。美經濟陷大停滯 機率達四成,高盛駐紐約經濟家烏蘇(Jose Ursua)28日發布報告指出:「各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出現長期成長停滯是有可能且合理的。」,烏蘇表示:「這些國家能否步入復甦,避免陷入『大停滯』,端視官員能否祭出對策,恢復市場信心與經濟成長。」烏蘇針對過去150年93起案例進行分析,發現美國與歐洲已浮現經濟停滯的多項典型特徵,其中包括失業率「攀升並居高不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 (GDP)增長徘迴在0.5%,以及股市投資報酬低落,不如歷史均值等。
  3. 政府支出過於龐大,GDP成長一部份來至政府花費,易造成資源浪費、 政府債務突增危及主權債泡沫,甚致誤導政府方向,引發政府財政危機,而實質政府支出產生GDP又很低,現在歐債問題就是這樣,台灣經歷馬英九執政近5年,政府支出成長率超過10% , 實質貢獻之GDP又成長率很低,一年政府支出近2兆,中央加地方經常性支出超過90% ,勞工福利及產業升級政府支出反而下降,經濟不衰退才奇怪;在歐債危機下,最易受經濟衝擊的是房地產、觀光業,而台灣過去馬英九執政5年剛好在房地產、觀光業成長較快,現在整個經濟衰退影響也較大。( Government spending is too large, if the GDP growth of one part to government spending, could easily lead to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danger the sovereign debt bubble, sudde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debt, even to mislead the government direction )
    • 政府支出如果無法鼓勵民間投資產生GDP成長、就業率,就會產生嚴重之政府債務。而台灣政府經常性支出龐大又無法帶動民間投資,正是國債成長主因。
    • GDP 成長大部份來至政府經常性支出花費,易誤導政府方向,引發政府財政危機。
    • 政府需再度改革政府花費產生之績效,否則,易擠壓競爭力。
    • 由新興企業、經濟模式及新興服務業營收獲利看,政府稅收不足的時代正是現在至未來大家要面對, 政府不能一味增稅及增加政府支出,這樣會惡化競爭力產生經濟惡化旋渦,台灣正是十二年內數次增稅,結果已經是亞洲中經濟惡化最嚴重國家,連 ECFA 只能助台灣兩年經濟成長,所以,也不用太際望 TPP、TIFA 助台灣經濟許多。
    • 也就是說,增稅應付政府經常性支出增加是惡化經濟另一主因,因為政府經常性支出無法鼓勵民間投資產生GDP成長、就業率,國債就會以高速方式成長增加,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有類似狀況。
    • 為什麼 “ 政府支出部份如果無法鼓勵民間投資產生GDP成長、就業率, 就會產生嚴重之政府債務 ”?因為“民間投資產生GDP成長、就業率”,同時會產生營所稅、營餘保留稅、營業稅、貨物稅、綜所稅五大稅收,也就會降低國債,因此,台灣近12年國債增高這麼快主因就是『政府支出無法鼓勵民間投資』,幾乎86%都是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就燒光了,結果就是國債溢表經濟衰衰。
    • 柯文 Tyler Cowen 強調縮減政府開支、刺激民間投資、 增加創新的時代來臨了,否則,無法擺脫全球經濟漸凍狀況,過去政府以為政府燒錢隨便做公共建設時代已過去,無法鼓勵民間投資之政府支出是國債增高導致希臘化,正說中台灣狀況;
    • 我舉一個最簡單例子: 政府支出於教育上如果不能造就足夠人才供應企業、創業, 民間投資於台灣必然無法增加,有些研發就會外移,結果政府支出於教育經常性支出就無法鼓舞民間投資,GDP及稅收就比預期差,也就不能幫政府降低國債, 國債就一直增加,也許這例子有點誇張,但馬總統不是正要推行12年國教,不正是一個最明顯例子,馬總統是否問過人民每人要多花多少錢來維繫12年國教? 馬總統是否問過企業要多增多少營所稅來維繫12年國教? 馬總統是否問過企業 12年國教需要教育出何種人才是企業需要? 由這問題很明顯,馬總統這決定又是花錢買選票,不顧錯誤的12年國教會惡化國債及教育浮濫,更沒有考慮人民真的要這嗎?
    • 我再舉一個例子:財政部一年經常性支出 1953億,等於可以養20萬人高薪公務員,台灣勞工才 850萬人,竟要每年花 1953億處理國家稅務,真的很沒效率,每位國稅局公務員退休等於政府還要準備 2500萬退休俸,等於財政部要全民背 5 兆債務,請問馬總統:你有問人民要負擔這債務嗎?我覺得人民該向政府說 "NO",政府沒有權利要勞工背國債,因為稅收之支出95.6%都不是用在勞工身上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西方繁榮之六個「殺手級」程序( The 6 killer apps of prosperity ) - 評論

Bruno Giussani at iFest 2008
Bruno Giussani at iFest 2008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我們來談談「億」吧 我們來談談 過去和未來的「億」 眾所皆知 在地球上生活過的人 有一千零六十億 當然大多數人已經不在人世了 我們還知道 他們大多數人生活在或曾經生活在亞洲 我們還知道 他們大多數人非常貧窮 壽命不長 我們來談談「億」 我們來談談 現今世界 高達195萬億美金的財富 這些財富大部分 是從1800年開始創造出來的 而現在這些財富的 主要擁有者 都是西方人 歐洲人、北美人和澳洲人 只佔了世界人口百分之十九的西方人 卻擁有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財富

經濟歷史學家 稱之為「大分流」 這張投影片 最能讓我 簡單說明 「大分流」的故事 上面是兩個 平均每人的GDP比率 也就是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 平均收入 紅線的部分 是代表英國人和印度人 每人平均收入的比 藍線則是 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比 這幅圖追溯到1500年 大家可以看到 大分流的走勢 這兩條曲線起初相當接近 事實上在1500年 中國人普遍比美國人富有 但到了1970年代 也就是這幅圖中時間的終點 英國人平均比印度人 富有十倍 這就產生了 生活消費的差異 這是建立在購買力對等基礎上 到了1970年代 美國人平均 比中國人 富有二十倍

這是為什麼 這並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問題 看看這十個 後來成為 帝國的西方國家 在1500年時,這些國家都很小 僅占全球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五 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而收入在全球僅占百分之二十 到了1913年 包括美國在內的這十個國家 控制了全球大片土地 佔據了全球百分之五十八的勢力範圍 而人口也佔了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左右 創造了全球 近四分之三的財富 請注意,大部分的財富都流入了這些國家 流入了帝國大都市裡 而不是殖民地

我們不能只是怪罪帝國主義 儘管很多人這麼做 有兩項原因 第一、1500年以後 西方國家都是帝國 大家都建立帝國 之前建立的東方帝國被打敗了 例如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所以帝國並不見得 足以解釋大分流的現象 不知道各位是否記得 到了1970年代 大分流在非殖民時期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達到高峰 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了

Portrait of Samuel Johnson commissioned for He...
Portrait of Samuel Johnson commissioned for Henry Thrale's Streatham Park gallery (Photo credit: Wikipedia)
著名辭典編篡家 Samuel Johnson 透過他1759年所寫的小說 《阿比西尼亞國拉塞拉斯王子傳》中的人物拉塞拉斯 提出了這個問題 「歐洲人為何如此強大? 他們為何能輕而易舉地來到亞洲和非洲 進行貿易或征服 而亞洲人和非洲人 為何無力攻占他們的海岸 將他們的港口化為殖民地 並控制他們的王子呢? 既然是同一股風,為何他只將他們送回家 卻將我們送去他們那裡?」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無獨有偶 幾乎在同一時期 西方國家之外的人 其中有 一位奧斯曼帝國的大官 也是後來將印刷術 引入奧斯曼帝國的人 在他1731年出版的一本書裡 他說:「與穆斯林國家相比, 基督教國家原先顯得弱不禁風, 但他們何以在現代統治了大片土地, 甚至戰勝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 和拉塞拉斯不同 Muteferrika對問題做了回答 答案還是正確的 他說;「因為他們制定了 合理的法律規章。」 這和地理環境無關

各位可能認為我們能從地理的角度 解釋大分流 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我們在二十世紀進行了兩次自然實驗 來證明地理和制度就近哪個作用較大 我們把德國 分成了兩部份 在東德推行共產主義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在極短的時間裡 東德人 生產了特拉邦(Trabant)汽車 是世界上性能最差的車款之一 而西德人卻生產出了朋馳 這如果還不足以回答問題 我們又在朝鮮半島進行了實驗 我們決定 將生活在同一地理位置 擁有共同文化習俗的朝鮮人 分成兩邊,並在北朝鮮實行共產主義 結果朝鮮半島兩方 在更短的時間內 出現了大分流,比德國的情況更甚 我承認,他們邊防軍制服的款式差別不大 但在其他方面 雙方存在極大的差異 這讓我不得不認為 地理、國家特徵 以及其他主流的解釋 都站不住腳

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思想 是制度 這應該是千真萬確的 這可是一位蘇格蘭人說的 我想我是這裡唯一的蘇格蘭人 我來解釋一下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一位蘇格蘭人 他就是亞當‧斯密 不是比利‧康諾利或是史恩‧康納萊 雖然他也很聰明 (笑聲) 亞當‧斯密,你們都應該 到他在皇家麥爾大道的雕像前一鞠躬 這座雕像非常雄偉 亞當‧斯密在1776年發表了 《國富論》 這可是當年最了不起的事情 (笑聲) 難道不是嗎? 雖然當時我們一些次要的殖民地出了點問題,但...

(笑聲)

他說:「中國似乎已經停滯很久了, 也許在很久以前,中國創造財富的能力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而這取決於該國法律和制度的性質。 但如果中國採用其他型式的法律和制度 那麼這一能力 反而無法在同樣的土壤,氣候和條件下 得到完全發揮。」 這說得非常有道理 在那麼久以前,他就說出了這番話

但是,各位是TED的觀眾 如果我繼續談論制度 你們可能就聽不下去了 所以我得用通俗的白話告訴各位 我們就把這些制度稱做「殺手級」應用程式吧 我會逐一介紹六種「殺手級」應用程式 解釋他們如何讓西方國家脫穎而出 它們就像你手機上的應用程式 因為它們都很容易上手 它們就像一個個圖標,手指一點就行了 然而在圖標背後,則是複雜的程序 制度也是如此 我認為,這六個「殺手級」應用程式 能夠解釋大分流形成的原因 :

第一:競爭
第二:科技革命
第三:產權
第四:現代醫藥
第五:消費者導向社會
第六:職業道德

各位可以玩這個遊戲,看看我有沒有遺漏什麼 或者試試看能否直接刪除其中兩個 但是你輸定了(笑聲)

透過綜合經濟歷史學家的觀點 我來簡短解釋一下 我的意思是 競爭代表 1500年時歐洲不僅擁有一百多個政治單位 而在這些單位中 既有組織間的競爭,又有主權國家之間的競爭 現代機構的始祖,倫敦市法團 12世紀時便存在了 中國沒有這樣的制度 中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國家實施中央集權制度 胸懷大志的人 必須通過統一的科舉考試 一考就是三天,考試難度很大 要求記憶大量漢字 還要寫繁複的儒家文章

科技革命和東方的科學成就 在很多重要方面 都有不同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 科技革命通過實驗性方法 讓人們用前所未見的方式掌控自然 Benjamin Robins將牛頓物理學運用到彈道研究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麼做 能夠保證砲彈發射的精準度 這意味著 這個應用程式果然厲害 (笑聲) 同時科技革命只發生在西方 奧斯曼帝過離歐洲不遠 但沒有發生科技革命 事實上,該國政府拆毀了科學家Taqi al-Din的天文觀測台 認為該觀測台窺視上帝 褻瀆聖靈

各位,產權不是民主 透過法律管理私有財產權 北美洲和南美洲 為何如此不同 你到北美洲去 簽一項契約 說:「我願意無償工作五年。 你只要讓我有飯吃就行。」 而五年後,你得到了一百公頃的土地 這張幻燈片下面的就是 土地贈與書 但在拉丁美洲,這是不可能的 這裡的土地 都掌握在極少數西班牙征服者的後裔手上 你們看,南北美洲 由於產權不同而出現了大分流 到1900年為止 北美洲的大部份人都擁有了土地 而在南美洲,擁有土地的人寥寥無幾 這是另一個「殺手級」應用程式

十九世紀末,現代醫藥 在治療致命傳染病方面 有了重大的突破 這也是一個「殺手級」應用程式 但這個程式並不致命 反而將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又一倍 現代醫藥 在歐洲帝國的殖民地上,也發揮了作用 即使是在塞內加爾 公共衛生也在二十世紀早期 得到重大突破 延長了人類的壽命 而這些國家獨立之後 人們的壽命並沒有繼續增加 所以說帝國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

工業革命在一個消費者導向社會進行 才有實際意義 你需要大量需要購買衣服的人 你們上個月肯定都買過衣服 我敢保證 正是消費者導向社會 推動了經濟成長 這股力量超過了技術革新本身 日本是第一個非西方國家 以消費為導向的社會 而另一條路 就是穆罕默德‧甘地提出的 將貧困制度化,永久化 今天的印度 大家都慶幸 他們沒有選擇甘地的這條路

最後職業道德 馬克斯‧韋伯認為這完全是新教的作風 他錯了 只要有創造 勞動激勵機制的制度 任何文化都有自身的職業道德 我們都清楚 今天的職業道德 不再是新教或西方社會的專利 事實上西方的職業道德已經淪喪 今天一位韓國人 每年平均比一個德國人 多工作一千個小時 一千個小時阿 這一方面 反應了一個驚人的現象 那就是大分流的終結

現在誰擁有職業道德 我們看看十五歲的學生的 數學成績 根據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最近調查 中國上海的學生 成績高居榜首 英國和美國 與上海之間的差距 等同於阿爾巴尼亞和突尼西亞 和英美兩國的差距 你們可能認為 iPhone手機是在加州設計 而在中國配裝 所以西方在技術創新上還是處於領先地位 大錯特錯 在專利方面 東方毫無疑問是處於領先的 不僅日本處於領先有一段時間 韓國已衝到了第三位 而中國眼看就要超越德國 怎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人人都能下載「殺手級」應用程式 是共享資源 各個社會都能採用這些制度 一旦他們這麼做了 他們就能實現西方1500年之後的成就 但他們的速度更快

這是新一輪的大分流 是你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 因為你正親眼目睹這些正在發生的事 我們這一代人 眼看著西方主導地位的終結 美國人曾經比中國人 平均要富有二十倍 而今降至五倍 很快又會降到2.5倍

我想透過三個問題 來總結 在2016年,中國取代美國 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之前 這三個問題與未來發展有關 第一,西方國家是否 真的能刪除這些應用程式 是否正在這麼做 第二個問題 這些應用程式需要注重下載順序嗎 非洲是否在下載順序上出錯了 我們從近代經濟歷史中學到 如果不先建立有保障的私有產權 那麼就很難 建立民主制度 警告,這可能行不通 第三,若不採用第三種應用程式 中國是否能成功 當John Locke說,自由根植於私有產權 和私有產權保護法中 他就是在強調這一點 這就是由 代議制組成政府的西方模式的 基礎所在 這張照片顯示了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在上海的工作室 今年早些時候被拆除的畫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押 他現在已經重獲自由 但是他的工作室應該沒有得到重建

邱吉爾在1938年的一次演說中 曾對文明做出了定義 我認為這句話一針見血 「文明意味著社會以民眾的意見為基石。 意味著暴力,暴君統治 集中營,戰爭,暴亂,獨裁 通通讓位於制定法律的議會 和長期保證法律得到執行的 獨立司法機關 這就是文明-- 在文明的土壤中 自由,祥和,文化都能成長茁壯。」 這是所有TED迷最關心的 「當文明進駐一個國家 人民的素養也會提升 人民擁有更為自由,舒適的生活。」 這一點不假

我認為西方文明的衰弱 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我認為歷史並不是 以生命循環的方式發展 並不像 Thomas Cole的系列畫作 《帝國的興衰》所描繪的那般綺麗 歷史不是這樣運作的 西方世界的崛起和衰弱 都不是這樣發生的 西方世界可能轉眼間就崩塌了 複雜的文明往往都是這樣 這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 這些國家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這是我們在對文明 這樣複雜制度的歷史研究中 最大的領悟 儘管我們負債累累 儘管我們的職業道德已經淪喪 儘管我們其他的歷史優勢都不再靈光 我們還是可以生存的 但各位,有一點是肯定的 大分流 已經玩完了

非常感謝大家(掌聲)

Bruno Giussani:Niall 我很好奇 你對拉丁美洲這片正在崛起的地區 有何看法 說說你的看法

Niall Ferguson:我所談論的 並不只是東方的崛起 我說的是西方以外地區的崛起 南美洲當然也包含在內 我曾經向我在哈佛大學的一位同事請教 「嘿,南美洲屬於西方嗎?」 他可是拉丁美洲歷史方面的專家 他說:「我還真不確定,我得好好想想。」 這很能說明問題 各位看看巴西的情況 還有智利 這個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制度轉型 有許多過人之處 這個國家的前景一片光明 我想說的是 美洲的大分流 和歐亞的大分流情況是差不多的

集郵薩尼:似乎 北美洲和歐洲 都沒有注意到 這些趨勢 他們只是相互擔心 美國人擔心歐洲模式明天就要分崩離析 而歐洲人擔心美國各方矛盾不久即將爆發 我們似乎最近都在擔心這些

NF:認為發達國家的政府財政危機 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 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只不過披著不同的 政治文化外衣而已 這個危機有它自身的結構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人口統計數據有關 但是這主要還是過度槓桿作用 和過度向私有行業貸款 才導致大規模危機的產生 民眾對危機過於關注 我也不例外 我認為這是一種偶發現象 金融危機不算是非常重大的歷史現象 只是在近期才開始 愈演愈烈 結束了西方五百年的世襲優勢 我認為這才是其重要性所在

BG: 謝謝你(NF:也謝謝你,Bruno)(掌聲)

分析
  • 除了西方繁榮之六個「殺手級」程序:競爭、科技革命 、 產權 、 現代醫藥 、 消費者導向社會 、 職業道德外,另一很重要的因素是貨幣制度、民主自由;
  • 基本上,美國除了 六個「殺手級」程序還用了貨幣制度、民主自由 、國際貨幣組織來狀大美國之力量;
  • 中國能文明進步,主要來自於競爭、科技革命  、 消費者導向社會 、 職業道德 、 促進投資之制度、逐漸自由化 ,看來雖與西方繁榮不完全相同,但也是有類似之處。
  • 這六個「殺手級」程序,更說明台灣的考試院是讓國家沉淪原因之一,當考試及升遷制度與文明進步、西方繁榮無關時,考試科舉制度就會形成滿清末世之腐敗情況,官員及國營單位高層只知收稅漲價,完全不管整個體制所形成的國債變成子孫負擔;
  • 而台灣自中國經濟改革後,就不斷衰敗, 處處經濟敗像,政府支出浮濫,人民醉生夢死於兩黨控制之媒體下,非常可悲!
  • 西方專家更指出,中國滿清時之考試制度是國家衰敗主因,以我分析台灣衰敗主因是考試任用公務員制度、95%退休俸制度,這制度造成國家衰敗負債累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