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創新的誕生機會 - 思想互相連結的環境 ( Innovative idea birth opportunity - good thinking interconnected environment )

在幾分鐘之前,我照了這張相片 距離這裡有十個街區。 這是牛津的「偉人咖啡館」。 我為它照相的原因是那裡原本 是全英格蘭第一家咖啡館, 開幕於 1650 年。 這造就了它的廣大名氣。 而我要說它的故事, 不是因為要帶你們進行一場老英格蘭的 星巴克之旅, 而是因為 英國的咖啡館是 知識發展的重要關鍵, 過去五百年間,偉大知識在此茁壯, 今日我們稱此為「啟蒙時代」。

而咖啡館就在啟蒙運動萌芽期間 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部份是因為人們都會聚集在這裡用餐飲。 因為在咖啡與茶 普遍英國文化之前, 人們 —— 不論精英還是平民 —— 從早晨到黃昏,從日出到日落, 都是喝酒的。 酒精是屬於白天的飲品。 你會以一點啤酒配早餐,紅酒配午餐, 而少量琴酒 —— 特別在 1650 年代, 將此混合一點啤酒及紅酒是一天結束時的飲品。 在那個時候算是個健康的選擇,沒錯, 因為當時的水質太差而不適飲用。 而實際上,咖啡館興起的時候, 幾乎所有人 都願意整天在那裡灌咖啡。 而你能想像那是什麼樣子,對,在你的生活中 —— 我知道你們有些人真的就是這樣 —— 如果你整天在咖啡館暢飲, 你的日子會一直在沉靜和興奮之間轉換, 你就會有好靈感。 你的思考會更為清晰警覺。 所以完全不意外地,思想的大綻放是基於 茶和咖啡飲品開始盛行於英格蘭。

而讓咖啡館佔有重要地位的要素還有 建築的空間。 咖啡館是個讓不同背景的人們 聚集在一起的空間, 大家會分享不同領域的知識。 這是一個空間,就像 Matt Ridley 說的那樣,思想交配的地方。 某方面來說,咖啡館就是思想的洞房。 各方的思想會在此交合。 而這時期的創新達到一個驚人的數量, 正因為人們的生活有一家咖啡館。

最近五年,我不斷思索關於咖啡館 的種種事聞, 因為我一直在探討 這樣一個問題: 偉大思想是怎麼誕生的。 什麼樣的環境 能引發革新及創造力 至非凡的境界? 這樣的環境會有什麼要素 —— 簡言之,什麼是有創造力的空間? 而我的作法是 觀察像咖啡館那樣的環境; 有引發爆炸性革新的媒體環境, 像全球資訊網。 我回到城市最初發展史; 我還去了生物的環境, 如珊瑚礁及熱帶雨林, 它們在生物學的創新表現也相當不凡。 我一直尋找的是他們共同的模式, 這些環境重複顯現的, 標誌性的特徵。 是否有一種我們可以借鑒的模式 讓我們採用來改善人類全體的生活, 或是組織, 或是讓我們的環境更加創意及新穎? 我覺得我已經發現了幾個。

但你必須釐清這種創新模式, 而且,如果要真正瞭解這些原則, 你得避免循著傳統模式走, 包括我們習慣的隱喻以及語言, 傳統模式一直限制著 我們現今對於「創意」的概念。 我們有非常多的詞彙 來形容瞬間的靈感。 例如「靈光一閃」、 「當頭棒喝」, 有「頓悟」,也有 "Eureka!" (大發現), 我們還會以發亮的燈泡形容靈感,對吧? 這些概念, 戴著華麗修辭形式, 都表達出一個基本設想, 一個思想,是獨立的事物, 這種事總是會在 神奇的啟蒙時刻來臨。

但實際上,我會主張,而且是你應該先知道的 —— 一個思想就是一個網路, 在最基本的概念上是如此。 我的意思是,靈感是你大腦內發生的事。 一個新思想就是神經元建立的新網路, 你大腦內的神經元會互相同步反應。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結構。 而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你的大腦進入 更容易形成新網路的環境? 而事實證明,這種對外網路的模式 模仿很多 人類心智的網路模式。

所以我想以此來比喻 它是來自 一個偉大想法的故事,相當現代 —— 比 1650 年代來講現代很多。 有個超棒的夥伴叫 Timothy Prestero, 有家公司,或是說組織,叫做 "Design that Matters" (切實的設計)。 他們決定解決一個迫切的問題, 像是開發中國家面對的糟糕問題: 嬰兒死亡率。 其中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我們知道 透過現代的嬰兒保育器 在任何情況下, 基本上只要為早產兒做好保暖措施 —— 這很簡單 —— 我們就能在相同環境下,減少一半的嬰兒死亡率。 所以,就是這個技術, 這個技術是已開發國家的標準設施。 問題是,如果你買個四萬美元的保育器, 把它送到非洲 的一個中等規模的村落, 它會良好運作一至兩年 然後會故障、失修, 再也不堪使用。 因為缺乏整個系統的備件, 也沒有在地的專家 來維修這四萬美元的設備。 所以最後會有這個問題:援助基金用來 資助這些先進電子產品到開發中國家, 到頭來完全派不上用場。

所以 Prestero 以及他的團隊決定這麼做, 他們觀察周圍環境:在這些開發中國家 有什麼豐富的資源? 他們發現這些地方沒有什麼錄影機, 也沒有微波爐, 但那裡的汽車,似乎運作得還不錯。 豐田 "Forerunner" SUV 車 在這些地方很普遍。 當地的人們看來是有一定水準的汽車保養知識。 所以他們開始構想, 「我們能做出一種完全 由汽車零件所組成的保育器嗎?」 而這是他們最後的成品。 這叫「新型保育設備」。 外表看來像是你會在 歐美的現代醫院看到的設備。 而裡面全都是汽車零件。 它有風扇、保暖用的頂燈, 還有開門警示鈴。 它的動力是汽車蓄電池。 因此你只需要豐田的備件 就能夠修理它的頂燈 以及保養整個機器。 對,這是個很棒的點子。但我要說,事實上, 這個點子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比方。 我們喜歡有突破性的想法,你知道, 就像四萬美元的全新款保育器, 全國最先進的技術, 但更多的想法則是從周圍的事物 擷取一小部份後,拼湊起來的。

我們汲取他人的思想, 從我們的老師,或是在咖啡店交談的朋友們, 而我們將這些小零件融合出一個新形式,創造新的事物。 這就是創新的由來。 這代表我們必須改變對「創新」的既定概念 以及深思創新的本質,沒錯。 現在我們有一個例子。 另一個是牛頓,以及在劍橋那棵蘋果樹。 這是位於牛津的牛頓像。 你知道,你坐在那裡進行沉思, 然後一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你就發現地心引力了。 事實上,這歷史性的創新發源地 會看起來像這樣,沒錯。 這是威廉·賀加斯的名畫,主題是酒館內的政治應酬, 但這表現了當時咖啡館的樣貌。 這是一種混雜的環境, 讓各方想法聚集一堂, 在此聚集的人們會有 新穎、有趣、不可預測的交流 —— 來自不同背景。 所以,如果我們試著建立具有創意的組織, 我們需要多一點像這酒館一樣的空間,很怪沒錯。 你們的辦公室也該是這樣, 這是我想表達的意思之一。

而對於此,其中一個問題是 人們實際上 —— 當你研究這個領域就會發現 —— 人是非常不可靠的, 當他們自己表述 在哪裡產生好點子, 或是他們偉大思想的故事時,尤其是如此。 而在幾年前,一個很優秀的研究者 Kevin Dunbar, 決定出去走走, 他決定用老大哥(小說《1984》中的獨裁人物)的方法 來找出最好的思想是如何誕生的。 他走訪世界各地的科學實驗室, 並且錄影實驗室成員 的工作細節。 所以,當實驗室成員使用顯微鏡時, 或是和同事談論水冷卻器時,以至於全部的工作, 他都錄下了對話, 並試著找出最重要的想法 發生的那一刻。 當我們想像實驗室科學家的傳統形象時, 我們就會想到,科學家守著顯微鏡, 並觀察組織樣本內的細節。 然後,「喔,我發現了!」靈光一現。

實際上,Dunbar 在錄影帶中發現的 是這樣,幾乎所有重大突破的靈感 並不是在實驗室中、顯微鏡前誕生的。 靈感都是誕生在 實驗室每週的會議中, 當大家聚在一起,並分享他們最新的資料以及發現時, 時常也會有人報告他們的錯誤、 故障,他們發現的狀況。 還有一些和環境有關的事, 而我稱它為「液態網路」, 聚集各方思想的網路, 各色的背景,各色的志趣, 互相衝撞,互相對映 —— 這種環境,事實上 就是引發創新的最佳環境。

另外一個問題是,人們傾向於 將他們的創新故事濃縮到 較短的時間範圍。 所以他們要說明自己的發現時, 他們會想說「我只是在站在那裡, 然後我就瞭解了。」 但實際上,如果你回朔過往的紀錄, 會發現,許多重要的思想 都是潛藏很久之後才誕生的。 我稱之為「慢預感」。 我們已經知道最近有很多 關於預感和直覺 在眨眼間突然清晰的例子。 但實際上,大多偉大思想 都輾轉在人們的心智中, 有時會長達數十年。 當有趣的問題產生時,人們會有感覺, 但他們沒有多少探索這個有趣問題的方法。 他們花所有的時間解決現有的問題, 但還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東西 他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但不知道如何解決。

達爾文是一個好範例。 達爾文在自傳中 述說他發現天擇論 的故事, 說得就像標準的「靈光一現」一般。 他開始研究於 1838 年十月, 那時他在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學原理。 突然地, 天擇論的簡單公式閃現在他的腦海裡, 然後他說,「啊,終究我發現一個實用的理論了」。 這是他在自傳中的描述。 大約十年至二十年前, 一個優秀學者,Howard Gruber 回溯達爾文在那時期寫下的筆記。 達爾文生前保留這些豐富的筆記, 上面寫有他腦海裡出現的每一個細微想法以及靈感。 Gruber 發現的是 達爾文已經將天擇論 醞釀很長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日, 遠在他描述的時刻: 1838 年十月閱讀馬爾薩斯之前。 你可以從這些管道閱讀它, 而你認為這確實是從達爾文的筆記本上來的, 早在他自稱「受啟發」一段時日。 而你會認識到達爾文在某種觀點上看, 很有想法,很有概念, 但不太會求甚解。 而偉大思想時常是這樣發生: 它們早就存在,只是蘊藏很長一段時日而已。

現在我們的挑戰是: 如何創造這樣的環境 讓我們的思想有個「半衰期」,對吧? 你應該很難對上司這樣說: 「我有個很棒的點子改善我們的組織, 在 2020 年就會實用。 可以給我一些時間用在這個點子上嗎?」 現在有些公司,像 Google, 他們有一個創舉:20% 的休息時間, 某種方面來說是組織內的靈感栽培機制。 但還有一個關鍵。 如何讓自身的靈感 和其他人的靈感連結;結果會更加不同。 如果你有半個想法,也許另一個人有另一半的想法。 而如果身處的環境對了, 它們會融合成比兩半還要多的東西。 所以,某方面來說, 我們時常談及 保護著作權的價值, 像是制定權限、 設立秘密的研究開發部門、申請專利, 使這些思想保持價值, 而人們就會有發揮靈感的誘因, 文化的創新能力會更強。 但我認為這裡有個必須 付出時間解決的事, 在重視創意的基礎上連結思想, 而不僅是保護它們。

而我要告訴你這個故事, 我認為它非常重要, 是個很好的創新事蹟, 以及創新如何在不同的情況下發生的描述。 那時是 1957 年十月, 史普尼克一號剛升空, 而這故事的地點在馬里蘭州月桂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應用物理實驗室。 而那時是週一早上, 一早的新聞就是這個人造衛星 正在環繞地球運行的消息。 當然,這裡是宅男天堂,對吧? 這裡全都是些物理御宅族,朝思物理暮想物理, 「噢天哪!太驚人了,我不敢相信這種事已經實現了!」 然後這團隊其中的兩人, 實驗室兩位二十多歲的研究員 在餐廳吃飯時 和同事們一起邊用早餐邊閒聊。 而大家都叫這兩位小伙子 Guier 和 Weiffenbach。 他們開始聊天,其中一人說, 「嘿,有誰試過要聽那玩意的聲音嗎? 你們都知道的,人造衛星在外太空中 會放出明顯的無線電訊號。 我們能透過調整頻率聽見它的聲音。」 因此,他們問身邊的同事中的其中兩位, 和大家想得一樣,「不,我沒試過。 這是個有趣的點子。」

而有意思的是,Weiffenbach 是個 微波通訊的專家。 而他有一個小天線組 以及擴音器,放在他的研究室裡。 然後 Guier 和 Weiffenbach 就回到那個研究室, 然後他們開始不斷調試 —— 在當今我們大概會稱之「駭」。 過了兩個小時,他們終於收到訊號, 因為蘇聯製的史普尼克一號 非常容易追蹤。 它的訊號大約是在 20 兆赫,真的很容易接收到, 因為基本上,蘇聯擔心大家會覺得衛星升空是場騙局。 所以他們就讓這衛星容易追蹤。

所以這兩位小伙坐在那裡聽衛星訊號, 而人們開始來到研究室,說: 「哇,這好酷。我能聽聽嗎?哇,太讚了。」 不久之後,他們想「哇塞,這可是歷史性的一刻。 我們也許是全美國最先聽到這訊號的人。 應該要把它錄下來。」 於是他們帶來一個大、笨重的類比磁帶錄音機, 並開始錄下這些嗶嗶聲。 然後他們開始在錄有訊號聲的磁帶上 標上日期及時間標籤。 然後他們開始思考,「噢老天,我們注意到 這裡有點微小的頻率變化。 我們也許可以計算出 這顆衛星的運行速度, 如果我們在這列出簡單的公式 套用都卜勒效應。 然後他們就開始著手, 並和有著其他專業的 一對同事交談。 他們說「哎呀,你知道, 我們認為可以實際觀察都卜勒效應的斜率 去算出這個衛星 最接近我們天線的時刻, 以及最遠離我們的時刻。 這一定會很讚。」

最終,他們獲得許可 —— 這是一個小型支計畫,不是他們真正的工作。 他們能配備一台全新的 UNIVAC 電腦, 和這團隊剛在實驗室分配到的房間差不多大。 他們運行一些算式,在三到四周後運行完畢。 結果,他們已繪製出這個人造衛星 環繞地球的精確軌跡。 聽著這小信號, 他們靈光一現,想到應該在這個早晨做什麼 以至於忘了午餐。

幾個星期後他們的上司,Frank McClure, 把他們叫進來說, 「嘿,小伙子,我得問你們 現在在做的計畫。 你們從地面上已知的位置 算出人造衛星繞地軌道上的 未知位置。 你們可以從相反方向操作嗎? 如果已經知道人造衛星的位置, 能否計算出地面上的未知地點?」 然後他們想了一下,然後說, 「嗯,我想這行得通。讓我們開始運算吧。」 所以他們回頭思考這個問題。 之後,他們回來答覆道,「實際上,這樣做更簡單。」 McClure 說,「喔,很棒。 因為,你們看,我正在構建一種 新型核潛艇。 而如果潛艇在太平洋中間的未知位置, 很難讓導彈 正確地指向莫斯科。 因此我們在想,可以發射一批衛星 來追蹤我們的潛艇, 就能算出它們在大洋中的位置。 你們可以在這方面著手嗎?」

這就是全球定位系統 (GPS) 的由來。 三十年後, 羅納德·雷根總統開放這個技術, 任何人都可以作 GPS 的建設 以及沿用,在這開放平台上 建立用以創意與革新 的新技術, 最後再讓新技術開放 給所有人自由運用。 時間拉到現今,我保證 這裡有一半的人 口袋裡都有個設施 正在連接著太空中的人造衛星。 然後我跟你們賭 你們一定有人用過定位系統 來尋找鄰近的一家咖啡館 —— (大笑) 在昨天或是上週這樣做過,對吧?

所以呢,我認為, 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案例,很好的課程, 很有力量,很神奇,有一種不可預知 的元素,玄妙的力量, 就在開放創新系統之中。 當你正確地建設它,這系統將會引出一個就連 它的創造者都未有所思的新方向。 我的意思是,那些小傢伙 單純地循著靈感思考, 達成自身小小的熱情。 他們本來是美俄冷戰的武器, 最後卻變成了幫某個人 尋覓豆漿拿鐵的小東西。

這就是創新的誕生。 機會降臨於互相連結的思想。

註:增進創造力三大要素:自信心、思想互相連結的好環境與創造力靈性溝通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創造力的關鍵之一 - 自信心 ( One key to creativity - self-confidence, How to make your confidence in the creativity )

今天我想講一講 關於創造力自信心的問題 最開始我要追溯到 俄亥俄州巴伯頓的歐克代爾學校三年級的時候

記得有一天,我最好的朋友布萊恩正在做手工 他在做一匹馬 用老師藏在水池下的陶土 那時候,跟他同桌的一個女孩子 看到他在做的東西 靠過來說道 “真差勁。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像馬。” 布萊恩的肩膀懈下來 把陶土小馬捏成一團,扔進了垃圾箱 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布萊恩做類似的手工了

我想知道這種事有多普遍 當我對學生們講布萊恩的故事時 似乎有很多人想在課後留下來 告訴我他們自己相似的經歷 老師如何貶低他們 同學如何不留情面 其中一些人從此再也不相信 自己是有創意的人 我發現這種童年時的改變 會變得越來越深刻 甚至直至成年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 當我們辦學習班 或是與客戶並肩努力時 最終我們會進入一個環節 一個模糊的、非常規的環節 最終,這些高層經理會抽出他們的黑莓手機 說他們必須打幾個非常重要的電話 然後就走出了房間 他們感到極不舒服 當我們跟蹤調查,問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們回答道:“我真不是創造型的人” 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他們堅持到底 他們會做出非常驚人的成果 他們感到非常驚奇 自己和所在團隊能有多麼有創意

我研究這種評價恐懼症 你不去做一件事,因為你害怕被評價 如果你說不出正確的有創造性的想法,就會被“判決” 我的主要突破發生在 我遇到心理學家亞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之後

不知你們是否瞭解亞伯特.班杜拉 但如果你們查查維琪百科 上面寫著他是歷史上第四名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佛洛德、斯金納、某某和班杜拉 班杜拉已經86歲了,還在斯坦福任職 他令人愉快

我去拜訪他 因他在恐懼症領域有多年經驗 而我對此很感興趣 他開發出一種方法 能在短時間內治好各種恐懼症 在四小時的治療時間裡,治癒率相當高 我們談到了蛇 不過我們談到了蛇,以及對蛇的恐懼

談話令人愉悅,非常有趣 他告訴我他邀請受試者進入房間 對他們說:“隔壁房間有一條蛇 我們要走進去” 多數受試者回答 “天哪,不!我不會進去的! 只要蛇在那兒”

班杜拉有一套極為成功的步驟方法 把他們帶到雙面鏡前 可以觀察蛇在房間裡的動向 讓人們逐漸適應 然後經過一系列步驟 他們被帶到打開的房間門口站著 往裡面看 並逐漸適應 之後還有許多循序漸進的步驟 他們進入房間,帶著焊工用的那種皮手套 觸摸蛇 當他們摸到蛇的時候 事實上,結果比這更好 這些生來對蛇恐懼的人 說道 “看那條蛇多漂亮” 他們可以把蛇放在膝蓋上

班杜拉稱之為“引導性精熟” 我喜歡這個術語:“引導性精熟” 其他的事發生了 這些人經歷所有程式最後觸摸到蛇 最後對人生的其他焦慮都減輕了 他們更努力,更堅持 在失敗面前表現得更有韌性 他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自信 班杜拉稱這種自信為自我效能 一種你能改變世界的感覺 你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與班杜拉的會見對我意義非凡 因為我認識到這位著名的科學家 有文獻和科學證據來證明 我們過去三十年所見證的事情 那些懼怕自己沒有創造力的人們 我們可以帶領他們經歷一系列步驟 一系列小小的成功 懼怕成為熟悉,他們給自己帶來驚喜 這種轉變是驚人的

我們不斷在斯坦福設計學院(d.school)看到 不同學科的人們 那些認為自己只是善於分析的人們 他們來我們這裡,經歷我們開發的流程 逐漸的累積自信,在最後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 他們為能夠 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而感到激動

我認為我今天的任務之一 就是向你們展示這個過程是怎樣的 對於我來說,這個過程就像道格.迪茲(Doug Dietz) 道格.迪茲是個技術型人才 他設計醫用成像設備 大型的醫用成像設備 他為GE工作,有非常成功的事業 不過他也曾有危機時刻

他在醫院裡觀察他的核磁共振儀器的實際使用 他看到一個年輕的家庭 那家的小女孩 被嚇哭了 道格心情沮喪地發現 醫院裡將近80%的兒科患者 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做核磁共振 這令道格大為受挫 因為這之前他一直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 他覺得自己的這台機器能拯救生命 然而事實給了他很大打擊,他看到了 這台機器給孩子們帶來的是恐懼

就在那時,他正在斯坦福設計學院學習 他知道了我們的流程 關於設計性思維,同情心 以及反覆運算的原型設計 他運用了這些新知識 做出了非凡的成果 他重新設計了掃描檢查的全部體驗 這就是他的成果

他把核磁共振檢查變成了孩子們的到冒險 他在牆上和機器上畫上圖案 他請懂孩子的人對醫務人員重新培訓 比如說兒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 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次獨特體驗 他們對孩子們解釋噪音和檢查艙的運行 他們對來檢查的孩子說 “好了,你現在要潛入這艘海盜船 別亂動,不然海盜會發現你的”

結果是戲劇化的 需要服用鎮靜劑的孩子從80% 降到了10% 醫院和GE公司對此都很高興 他們不用一直找麻醉師了 每天可以做的檢查數量增加了 這個定量結果十分顯著 但道格真正在乎的是最終的質量 他陪同一位母親 等待她的孩子完成檢查 當小女孩做完了檢查 她跑到媽媽那兒說 “媽媽,我們明天還能來嗎?” (笑聲)

我不止一次聽道格講起這個故事 他的個人的轉變 以及由此而來的突破性設計 但每一次他講到那個小女孩的故事 眼裡都含著淚水

道格的故事發生在醫院裡 我恰巧對醫院略知一二 幾年前我感覺自己的脖子側面長了一個腫塊 於是輪到我去做核磁共振了 是腫瘤。惡性的。 我被告知只有40%的存活率

當我坐在一群穿著病號服的病患中間 所有人看起來都蒼白瘦弱 等著輪到自己做放療的那些時間裡 你會會想到很多事 多數時間是想“我能活下來嗎?” 我也無數次想到 要是我不在了,我女兒會怎樣 我也想到很多別的事情 我經常想:我來到世上究竟要做什麼? 我的使命是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我很幸運,因為有很多選擇 我們從事醫療福利領域的工作 為K through 12專案工作,為第三世界工作 我能做的專案有很多 但在那時我決定要投身於 我最想做的工作 去幫助盡可能多的人 重新獲得他們成長過程中缺失的創造力自信心 如果我活下來,我就去做這件事 我活下來了,如你們所見

我堅信 當人們獲得這種自信 正如我們一直以來在斯坦福設計學院和IDEO公司看到的 人們開始研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一些人辭掉當下的工作,開闢了新的方向 他們有了更多有趣的想法 來讓他們能從更好的想法中作出抉擇 他們能夠作出更好的決策

我知道在TED應該有種改變世界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這種改變世界的精神 對於我來說,就是讓這一切發生 我希望諸位能加入我的探索 作為思想的領袖 這是一件偉大的事:不讓人們把世界上的人 硬分成有創意和沒創意兩種,好像創造力是上天恩賜似的 讓人們意識到他們天生是有創造力的 自然而然應該讓創意飛翔 人們應該成就班杜拉所說的“自我效能” 你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你可以擁有創造力自信心 然後去觸碰蛇...

註:增進創造力三大要素:自信心、思想互相連結的好環境與創造力靈性溝通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全球資金寬鬆之敵人 - 日本、美國公債值利率上升 ( Japan Bond and US treasure issues in future )

薩夫特專欄/日債危機 安倍經濟學殺手

日本公債殖利率迅速飆升,可能削弱、甚至終結「安倍經濟學」所帶動的經濟復甦。這不僅可能使東京股市的漲勢逆轉,全世界因為日本增加流動性而受益的其他股市也承受衝擊。

儘管日本經濟活動轉趨熱絡,使日本銀行連續五個月調高經濟成長預估,但日本公債殖利率已大幅上升,且市場震盪激烈。10年期公債殖利率5月23日飆到1%,與4月5日日銀剛實施寬鬆措施時的0.315%相比,升幅逾兩倍。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22日在日銀決策會議結束後表示,「我不認為最近公債殖利率上升會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我們將繼續監視市場動向,以彈性的速度購買公債,並以成熟的作法以進行市場操作。」

既然日銀大買公債,殖利率為何還會上升?主要是由於日銀已成功地使投資人相信,日銀將會認真地達成2%的通貨膨脹目標。

據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者辜朝明指出,「如果大家相信黑田將採取一切手段來創造通膨,就代表日本公債市場短期內將重挫,殖利率大幅上升。一旦對通膨的憂慮開始浮現,則無論日銀買進多少公債,都無法約束殖利率上升。」

拉高通膨是日本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承諾,也是問題所在:即市場效應會比實體經濟復甦的速度快得多。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基本上是市場動能的受益者。日圓大幅貶值,理論上能為出口商帶來優勢,至少在獲利上是如此。日股大漲,帶來財富效果,將可望促進消費支出及企業投資。

然而如果殖利率上升,日本將面對多項非常嚴重的後續問題。

正常情況下,通貨膨脹是在經濟復甦後才出現,而非順序顛倒,然而日本卻可能面臨先有通膨、後出現經濟復甦的威脅。如果通膨先來,表示政府尚未享受經濟成長使稅收增加的成果之前,就先因為殖利率上升而使償債成本加重。日本政府累積債務超過經濟規模的兩倍,因此償債成本將迅速升高。由於利率上升,可能會阻礙政府所規劃的刺激經濟措施,最終造成惡性循環,即利率上升(打擊政府財政)本身就會使利率更加上升。

事實上日本公債危機的題材早就在醞釀;近年來許多對沖基金都在賭日債危機,結果都賠錢。如果殖利率持續上升,日債很可能會累積龐大的空頭賣壓。

殖利率上升也將使日本信用市場陷入膠著。利率上升不僅會使一些打算借錢及投資的人決定放棄,銀行本身也將受重創。日本銀行業普遍抱有大量的債券部位,尤其是公債。由於債券價格重挫,將使銀行業的放款能力受到限制,甚至反而需要注入新資金。

這些因素都可能使日本經濟寸步難行;而如果情況更加嚴重,將迫使日銀縮小政策規模,甚至反其道而行。

即使投資人並未持有任何的日本部位,也會受到池魚之殃。「安倍經濟學」問世迄今六個月以來,全球股市普遍都在上漲。日本及日銀是直接或間接刺激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來源。如果日本出現債券市場或銀行危機,對世界其他地區所造成的不穩定效應之大,簡直不敢想像。

日銀在債券市場的操作一向甚為拙劣;經過幾十年斷斷續續的通貨緊縮後,債市早已腐朽不堪,而且也並未針對交易量大增而做好準備。這些問題都使日本必須付出沈重的代價。

一個政府負債如此沉重的國家,公債殖利率在幾周內竟然飆升兩倍多,這當然是投資人所必須注意的重大警訊

伯南克8月去職 QE結束 利率上升:美股正一步步走向懸崖

UBS銀行經濟學家Maury Harris預測:美國的消費潮即將出籠,多年的節約終不敵累積的需求。

他的根據為何?消費者信心。Harris估計,未來五年,恢復的消費將能推升消費者支出成長,年率成長將由約2%推升至高於3%。然而,這項預估恐忽略了歷史的壓力。GMO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師Jeremy Grantham近來說:「美國3%的GDP成長年率已成了歷史。」

投資人現在最好有崩盤的心理準備。Pimco公司創辦人葛洛斯近來便警告:「因為央行的所作所為,投資人的投資將會遭遇虧損,」沒錯,美國股市近來的漲勢,是由Fed所帶動,而Fed很快將被迫停止大印鈔票。

沒有消費潮。歐巴馬的新任Fed主席必須升息。

另外一種情況是8月末日:多頭市場已見老態。美國股市的多頭走勢已持續五年,市場已出現風險,可能很快下跌,時間或許在8月。歐巴馬是否會再度任命伯南克?不太可能。那麼會提名誰?會是華爾街才子,紐約市長彭博?在葛林斯班與伯南克政策誤導逾20年後,在此關鍵時刻,美國可能需要像彭博這樣的人。

但更有可能的是,歐巴馬偏好一位女性。首選應非Janet Yellen莫屬。Yellen目前擔任Fed副主席,一位長期圈內人士,曾擔任舊金山Fed銀行執行長,也做過柯林頓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儘管Yellen繼任Fed主席的可能性極高,但仍不能誤判美國經濟潛藏的危險。Fed無法永遠壓低利率。所以大型基金已為升息做好準備。升息不會很快發生,但一旦成真,可能迅速而且是大幅升息。

現在開始為崩盤做好準備,再延遲可能嫌太晚。

分析師說,美國利率將會上升,而且是大幅且快速上升。美國9500萬名散戶將措手不及。股市將會崩跌,一如1994年,Fed升息後,債券市場崩跌了24%。有大戶說,崩盤不會很快發生。別相信他們,他們的投資是以兆美元計,也做了避險,已為首度升息做好了準備。因為升息將快速且大幅,發生時再準備,恐為時已晚。

末日博士魯比尼也做了避險,他預期,未來二年,風險性資產將大幅上漲,為市場累積沉重的賣壓。

需要警愓的是,崩盤較可能發生在2013年8月,而非2015年--下次美國總統大選競選高峰期。所以當新任Fed主席結束廉價資金時,投資人就應開始準備面臨股市崩盤。

為何升息及崩盤,目標定在8月?

因為歐巴馬於2009年8月再度任命伯南克擔任Fed主席。歐巴馬其人可以預料,8月較為平靜,財報季已結束,國會正在休會,華爾街許多人亦正度假。所以8月是悄悄提名的好時機。

較時機更重要的是,歐巴馬在宣布提名人選後,會發生什麼事?一項重要的線索是:約二年前,紐約時報指出,Yellen在Fed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提供了對貨幣政策的預估,也說服了投資人接受低利率。

當被問到升息問題時,Yellen回答明確:「當時間到了,我是否支持升息?當然。」

新任Fed主席將被迫升息。

更可預料的是,在Yellen獲提名消息宣布後,分析師將在各各媒體預測,升息將壓抑經濟復甦。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利率無法一直停留在低點,借款成本偏低有助銀行業,卻讓其他美國人少有利息可領。

避險基金經理人Daniel Arbess近來在華爾街日報專欄指出:「貨幣政策不彰及財政癱瘓,等同於殘缺復甦。股市收復了衰退期間損失的10兆美元,但屋主的房價仍低於貸款5兆美元。」

由2009至2011年,收入最高7%的美國人財富淨值成長了28%,其他93%的美國人淨值則減少了4%。

前雷根時期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Martin Feldstein亦說,伯南克的量化寬鬆(QE)政策是條死路,提高經濟成長效益不大,只擴大了Fed的帳目。

所以,對新任Fed主席而言,升息已屬必然。

三項結束:短期多頭結束,伯南克任期結束,30年公債漲勢結束。

2009年3月,分析師預期股市底部已至,新的多頭即將展開。當時,道瓊自14164點崩跌,於6547點觸底。美國退休基金損失逾10兆美元。至今,股市已100%反彈,且進一步走高。但現在長期趨勢正在反轉:預期Fed帶動的漲勢,高點已至。

所以美國人正面臨三項歷史性的結束:即2009年3月開始的多頭市場,Fed的廉價資金政策,及30年期公債的多頭走勢。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