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2013 可穿戴式電腦運算將是趨勢起點 ( 2013 will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wearable computing )

穿戴式電腦的演進與應用

一、穿戴式電腦的起源

  一般人對電腦的印象,不外乎是桌面電腦那四方形冰冷的外殼,大大的CRT或LCD顯示器,滑鼠、鍵盤等配件,或是機房機櫃裏面那種像冰箱一樣的超大型電腦主機。事實上由於積體電路的進展,電腦已經悄悄地讓我們隨身帶著他。當然,你可以說你有一部筆記本電腦,你可能已經覺得筆記本電腦很小很好攜帶了,但我們要研討的是比筆記本電腦更小的電腦,我們可以把他像名片一樣放到口袋,或是像眼鏡、手錶、項鏈一樣戴在身上的電腦,甚至是把電腦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讓電腦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份。英代爾總裁克雷格.貝瑞特曾在受訪中談到:“未來的 PC不會是方方正正的,為了凸顯人性化的特質,PC會以各種形狀大小融入日常生活中,像“變色龍”一般成為周圍環境的一部分。”

  “穿戴式電腦”顧名思義,就是將電腦穿戴在身上,利用微型錄影鏡頭或顯示幕、天線、簡單的按鈕、無線傳輸技術,讓我們可以隨時使用電腦,輕鬆地隨處接收與處理資訊、收發電子郵件、上網流覽、聆聽音樂、打電話,甚至隨時隨地工作而不只局限於辦公室。科技更人性化,無論走到何處,資訊帶著走,便利帶著走,我們的雙手可以空下來做更多的事情,以我們為中心,電腦隨時隨地服務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一面參觀展覽,一面將影像傳輸給朋友分享,同時一起參與討論。

  穿戴式電腦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名詞,自1997年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電腦協會發起第一屆國際穿戴式電腦研討會,來自各國的研究人員,像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與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等,都持續有許多研究成果與雛型的開發。

  日本亦積極地於1998年舉辦第一屆的Wearable Tokyo展示會,並成立The Advanced Institute of Wearabl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etworks(簡稱WIN),藉以推動Wearable Computer之發展,日本時計協會(Japan Clock & Watch Association)更以日本擁有手錶微小化和低耗電技術優勢之下,正努力朝行動式電腦及可穿戴式電腦方面積極發展佈局。

註:Google Glass、蘋果 iWatch 就是 wearable computing,正是 GoogleApple Inc., 在  wearable computing 相爭之處;

搭載 iOS 的蘋果 iWatch 今年登場

面對近來直直落的蘋果股價,執行長Tim Cook的回應是,我們正在研發很酷的產品。對於這樣的回答,各界的猜測多可分為兩類,一是傳聞已久的iTV,另外一個則是iWatch。而究竟哪一個比較可能先亮相,據外國媒體所言,將會是iWatch!

據Bloomberg的新聞顯示,蘋果目前正由屢獲大獎肯定的首席設計師John Ivy率領一個約百人的團隊在研發iWatch,據說「手錶」原先就是John Ivy很感興趣的項目,而早在幾年前它們就開始研究起Nike的運動手錶了,這也讓人對於iWatch的未來,感到有一點放心。

iWatch其中的一項大賣點,就是會搭載iPhone、iPod touch上廣受好評的iOS作業系統。雖然說蘋果先前所開發的iPod Nano系列,用來作為iWatch產品的設計起點,似乎很合理,但是這一回,蘋果打算把籌碼都壓在iOS上,而不採用過去iPod Nano上的應用軟體。

iWatch難題一:電池續航力

不過這一點有利有弊,畢竟就使用手錶的經驗來說,人們並沒有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的概念,願意常常為手機充電;且使用iOS作業系統對於電池續航力上來說,就是一大挑戰,若要看見iWatch上市,這肯定是第一個要克服的問題!

iWatch難題二:如何接收iOS第三方App通知訊息

為了讓iWatch更有賣點,蘋果肯定要開發相對應的連接埠或是軟體來操控它。對於與iWatch類似的產品,也就是 Pubble Watch 來說,可以透過Hack的動作來讓 Pubble Watch 接收iOS第三方App的通知訊息,不過會在藍芽通訊斷線後,就需要重新Hack過才可以執行。所以要怎麼讓iWatch更容易接受iOS上第三方的App的通知,也會是蘋果需要想出解決方法的一環!

不過,好消息是,近來傳出LG積極向蘋果釋出善意,表示願意提供柔性螢幕供應,對於iWatch 來說,是個不錯的好兆頭!據說,iWatch 將在今年稍晚一點推出,是一個讓人對於蘋果再次燃起信心的好機會。

Google眼鏡 日月光、矽品受惠

Google智慧型眼鏡傳出採用博通Wi-Fi晶片,巴克萊分析師陸行之表示,預計初期年出貨量 5000萬支,今年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營運貢獻約在2%左右。法人指出,由於博通是日月光及矽品大客戶,封測雙雄可望受惠。

Google 智慧型眼鏡備受市場矚目,儘管 Google已在廣徵開發商,替新產品找各種創意用途,但保密功夫做得不錯。目前僅從送審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官方文件得知Google智慧型眼鏡是採用博通(Broadcom)的Wi-Fi晶片,採 2.4GHz 802.11b/g 標準,支援藍芽4.0低功耗技術。

巴克萊證券分析師陸行之表示,Google 智慧型眼鏡上市初期,年出貨量約5~6千萬支,未來成為市場主流後,每年出貨量可攀升至1~2億支。因為 Google智慧型眼鏡的詳細規格尚未完全公布,初估今年度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營運貢獻約2%左右,並未點名個別廠商。

法人指出,目前僅能確認 Google 智慧型眼鏡是採用博通Wi-Fi晶片,對台廠供應鏈而言,博通是台灣封測雙雄日月光(2311)和矽品(2325)的大客戶,去年平均下單量約40~50億元左右,因此未來若 Google智慧型眼鏡熱賣,封測雙雄將直接受惠。Google 是在去年4月公布這款智慧型眼鏡,暫定售價1500美元,強調不必用到手,完全以聲控來進行搜尋、拍照、傳訊等功能。Google 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也在今年1月被拍到在紐約地鐵上戴著這款智慧型眼鏡,被網友認為是造勢活動之一。市場預期上市時間可能在今年第三季之後。

Pivothead live streaming and WiFi Drive hands-on (video)

If you thought live streaming was the obvious next step for the Pivothead video glasses, you're not alone. We, for one, thought it immediately upon donning the HD-recording eyewear and the company's Zach Barbitta couldn't agree more. The proud rep was on hand at tonight's Pepcom event demoing a brand new prototype accessory that will hopefully hit the market in three to five months and enable you to stream video straight from your 8MP sunglasses to the web, anywhere there's a WiFi signal. The device is so early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at we don't have many details about it. The final package should be roughly the size of a small portable hard drive -- tiny enough to slip into a pocket, provided you're not a skinny jeans fan. You'll have to connect it to the glasses via USB,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prove unwieldy, but we're sure some creative paths for passing the wire around your torso could easily solve that.

分析
  • 可穿戴式電腦運算將由 Google 眼鏡、蘋果 iWatch、Pivothead 眼鏡應用開始,不能小看這趨勢;
  • 由應用看,可穿戴式電腦運算 ( wearable computing ) 將與 cloud computing 結合成為新可穿戴式電腦運算、雲端運算之產品;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核四緩建、發展節能產業才是台灣電力與產業最佳策略 ( Nuclear Power strategy can be adjusted to improve our life by energy saving industrial )

   台灣目前共有六部核能機組運轉中,兩部機組興建中,核能電廠的裝置容量為5.1百萬瓦瓩,核能發電比例為20%的電力。在2008年的發電量結構當中,火力發電佔發電量70%,自主發電能源(含核能及再生能源)僅約佔22.6 %,其中核能佔20.8%。下列有幾點給擁核與廢核参考:

  • 若核一、核二、核三持續運轉,台灣總發電量,其中超過 19% 是備用電力;
  • 台電目前現有的傳統火力發電機組,總共至少有27個機組,分佈在深澳、林口、大林、協和、興達、台中等地方,總發電量是1190萬千瓦,這些傳統電廠的發電效率只有30-34%;換句話說,每100卡的熱能只有30-34卡轉換成電力。台電如果能夠將這些發電機組逐一全部改換成發電效率為42-50% 以上的複循環式或高效率之汽電共生發電,便可提高發電效率30-40%。換句話說,在不增加任何污染、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況之下,其發電量便可增加357-476萬千瓦,這已經比核四的發電量多了,電力怎麼會不夠呢? 更何況開放民間發電賣電,就能解決萬一無電恐慌。( 註:2014 台電火力發電機組已經提高發電效率至50% 以上,但政府及台電節能政策仍不是很有效也不積極 )。
  • 全台用非營業電量佔年總用電量的23.43%,其中 35%以上是屬於照明,預估都使用 LED 燈泡,約可以降低60%以上之電力耗損,因此可以節省約5%以上全台總用電量,還可以增加5萬勞工工作機會;發展LED 照明、節能冰箱、節能冷氣等節能相關產業,加上LED 照明省下電力之可省總電力可達 11.8% ~ 12.6%,也就是核一、核二都可暫停,備而不用,還可以增加20萬 ~ 幾十萬勞工工作機會,發展出全球最節能產品與產業;( 註:新的 LED bulb 技術可達 125 lm/w ~ 130 lm/w,遠高於日光燈之 70 lm/w 及傳統燈泡之 10 lm/w ) ;
  • 北部商業用電占非常很大,其中商業照明、冷氣、冰箱占很用電非常高比重,節能產業包括節能照明、大樓太陽能尖峰補電、節能冷氣、節能冰箱、離峰電力儲存,總共可以創造非常大之產值, 節省之電力非常驚人,致少可延緩核四達5年,可替代之發電建設才來得及,因此,政府一定要強制去做節能;
  • 建築節能層面,台達電企業總部台北瑞光大樓是15年的建築物,透過導入節能設備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可節能58%,北部商業用建築物發常多,若能大幅加強節能,將可以節省許多電力;
  • 核四須先緩建 ,分析清楚為什麼台電核四要花這麼多錢?並且,將台電所有人員財產追蹤,核四再追加預算將達到 3600億,還不見得達到國人安全標準,核四才發電量僅占 4%,已花了 3600億,一年發電才頂多賣出220億電,每年還要維護核四,所需經費又至少是120億,台灣已經債台高築,可以這樣再玩下去嗎?再考慮許多核電工程全由國民黨的黨營事業所承包,核四先緩建 ,讓人民開始學習節能方向之生活,使用節能產品,分析是否需續建,反而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降低國債成長速度,為台灣創造許多新機會。這樣一來台灣減少能源進口,又可增加節能LED 照明、節能冰箱、節能冷氣等節能相關產業出口,GDP 至少有 10% ~ 18% 增加空間。
  • 讓台電不能再壟斷、國營單位主管財產公開、國營單位要受檢驗才能降低許多貪污、利益輸送問題。不同意 "政府支付幾千億元的停建費",請政府追究追查台電高層與廠商簽下不合理的『停建賠償費』合約,沒有任何公司會簽下不合理的『停建賠償費』已違反 合約合理性,台電已經利用不合理性合約在核四 A 走人民許多錢,又利用不合理性合約讓購買電價拉高,為什麼政府一直讓這樣事發生?
  • 台灣進出口已經都已經衰退,進口能源占 GDP15%,若能節約能源6%讓進口能源減少25%,GDP成長約可以增加 3.75%,遠比去做核四經濟成長高,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空間在『減少進口能源』
節能產品與產業是世界潮流,核四先緩建或停建同時發展節能LED 照明、節能冰箱、節能冷氣等節能相關產業,全民開始學習節能之生活,使用節能產品,提高綠能應用及火力發電效率降低火力發電成本,反而,讓國人產生更大生存空間。 

新興國家全力發展經濟之結果就是全球用電人口全球用電量將大增,能源會越來越貴,節能產品與產業會是世界潮流,與其再花錢續建核四,不如核四先緩建 ,停聽看節能產品與產業策略,帶來多少省電量,這是最實際的方向。實施節能產品與產業策略是全民是否能實踐之問題,絕非公投馬上可解決核四停建、續建這麼簡單。一旦,實施節能產品與產業策略有成果,省下許多電,核一、核二、核三只能停止運轉當停止的備用電力,以備國際能源短缺特殊狀況,不能隨變廢核,要像德國無核電政策一樣:核電廠停而不廢之無核電政策;

Google 運用人才、平台、創新策略將領導 2013~2014 科技產業趨勢

Google 公司在經營策略上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人才、技術、企業文化、創新精神

1.人才
Google Glass

由於Google 對技術的重視,因此招募進來的新員工多半具備高學歷或實務經驗豐富的人員,雖然有為數眾多的優秀人才爭相應徵,但Google 對人才的徵選也下盡了心思,如古靈精怪的求職廣告,常常讓人一頭霧水,為了就是尋找可以解決問題及具備創意的人才、在招聘時的面試除了要面對各種奇怪的考題外,完成所有的面試機會平均需要花費半年的時間,期間包含5~8 次的面試,藉由反覆的面試來瞭解應聘者的測試表現、實務經驗等各方面表現。

Google 透過各種奇特的廣告或測試所招募而來的員工,為了留住這群優秀的人才,提供各種福利措施,以滿足每一位員工的需求,例如聘用知名廚師為員工烹煮免費餐點、於園區內提供生活所需的服務及各種休閒娛樂設施、育嬰或生產補助津貼、員工股票分紅及認股等。
由上述內容得知,Google 在招募人才的過程,藉助各種創新的方式來尋找人才,並提供各種優渥的福利,讓員工可以專注在工作上而無後顧之憂,並藉由優秀的人力資源不斷開發設計出創新的軟體,來強化競爭的強度。

2.技術
Google Movies

Google 能有目前的成就與規模,技術的優勢為其中關鍵之一。Google 從成立之初,便不斷追求設計出一套完美的搜尋引擎,也因此不斷聘用優秀的人才來為技術做提升及改良。綜觀Google 的所有產品,其中有許多並非源自於Google 首創,但卻能突破技術上的瓶頸,提供給使用者最好的產品服務,例如Google 的核心技術-網路搜尋技術即是如此,為了改善過去搜尋結果準確度,加入創新的搜尋技術及設計簡潔的平台介面,並藉由自行開發設計的PageRank 技術來提高搜尋結果的準確度,再搭配由數萬台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資料庫,可以快速並準確地將查詢結果呈現在使用者面前。有鑒於今日的網路及搜尋技術仍有諸多技術瓶頸有待研究及突破,Google 為了不斷將技術持續創新及突破,並提供使用者最好服務品質。

3.企業文化
Google Wallet, Google Payment System

如同許多知名企業一樣,Google 公司在Brin及Page 兩位創辦人的帶領下,創造了別具一格的企業文化,企業內部寬鬆自由的工作氣氛更是吸引
許多人的目光。Google 公司除提供給員工的薪酬及福利都是非常優厚及具吸引力外,在美國加州MountainView 的Google 總部裡,24 小時提供給員工免費餐點外,還提供日間托兒所、駐診家庭醫師等生活服務,在公司內外部還設有多項娛樂設施;為了讓員工可以盡情工作,還允許員工帶寵物來上班;另有20%的工作時間允許員工進行有興趣的研究,並且提供他們資金。

Google 企業文化形成的精髓,一切皆源自於人,也因此Google 提供給員工最輕鬆自在的發揮空間、提供最好的福利,其中許多優秀的人才便是
被Google 特有的企業文化所吸引才加入的。

4.創新精神

Google 公司創辦人Brin 及Page 鼓勵員工堅持自己的主見,並鼓勵員工對自己的想法和專案進行研究,也因此Google 的經理人極少告訴工程師應該著手處理那些專案或問題,一切皆是由工程師自行決定。在Google 高階主管手中只有一張「GoogleTop 100」的年度優先開發清單,提供工程師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項目去做,因此公司內部形成流動性的工作團隊,而每個項目可能持續數週到數個月不等,例如Google News 等許多服務的最初構想,
皆是源自於Google Top 100 清單中,爾後才正式推出的免費服務。

在 Google 工作,員工有充分的個人自由,其中80%的時間做專案,而20%的時間自由支配,只要符合公司使命的皆可去做。對於員工產生的新創意,公司也設有點子庫,讓所有員工對於新創意的實行進行民主投票,由內(企業內部)而外(網路使用者)層層篩選,藉此來決定創意的好壞,而此種創新的機制,讓每位員工的創新都能被看到,並且得到最即時的意見與回饋。

参考: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f Technology

蘋果股價重挫 Google急漲 暗示科技業版圖正在改變
Google Chromebook will become major trend in the next

蘋果(AAPL-US)股價周一(4日)繼續挫低至 12 個月新低,而頭號競爭對手 Google(GOOG-US)股價卻來到經常高點;這或許透露出,智慧手機市場的潛藏變化已開始在華爾街與投資人心中發酵。蘋果股價近來持續下探,周一再跌 2.42% 至 420.05 美元,市值更大幅下降至 4000 億美元之下,為 1年多來首見;與此同時,Google 市值卻不斷膨脹,以周一收盤價計算,Google 市值已從 6 個月前僅有蘋果市值的 3 分之 1,攀升至超過 3 分之 2。

將兩家科技龍頭的股價走勢攤開來看,你會發現兩者是如此步調一致地「背道而馳」;半年內 Google 股價已勁揚 20.6%,但蘋果卻挫低了 37.8%。周一 Google 股價盤中一度觸及 822.84 美元高點,收盤時漲幅收斂至 1.9%,收 821.50 美元。

兩大科技龍頭股價消長,似乎也透露出智慧手機市場版圖的變化,消費者對 iPhone 的狂熱已略顯疲態,同時也有愈來愈多人轉而投向 Google 的 Android 陣營。

與此同時,Google 的搜尋及廣告業績仍蒸蒸日上,帶動它上季獲利年增 6.7% 至 28.9 億美元。投資機構 BGC Partners 分析師 Colin Gillis 表示,蘋果股價欲振乏力正因為投資人看壞它,認為缺少足以提振股價的催化劑。

蘋果去年第 4 季營收年成長 18%,為 3 年來最小增幅,每股純益甚至出現 9年來首度下滑,年減近 3%,毛利率更是 2 年來首度跌破 40%。研究機構 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分析師 Ben Bajarin 表示,儘管蘋果基本面依然強勁,但華爾街對此已無法滿足。

Bajarin 說,「華爾街依舊對(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癡迷」,如今投資人已感受不到以往慣有的怦然心動與熱血沸騰。反觀 Google,近日不但令市場驚豔的新產品消息不斷,更有數家投資機構認為其股價可能來到 1000 美元。

CLSA 分析師 James Lee上月底在報告中指出,Google 新推出的廣告管理系統可望吸引廣告主買進行動廣告,拓展行動搜尋普及率,同時提昇該網站廣告收入。

當 Google 漲至  1000 美元市值將超過 3330億美元,而 Microsoft 市值僅 2370億美元,目前 Google 市值是 2764.6億美元,Apple Inc., 現在市值是 4048億美元,未來是約 3900億美元,全球科技仍由 Google、Apple、Microsoft 來領導

貝爾斯登分析師 Carlos Kirjner 同樣也將 Google 目標價一舉提高至 1000 美元;他強調,行動裝置迅速普及將為 Google 帶來極大的價值創造機會。

預估 2013 Google 擴充成功之產品與功能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