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2012大蕭條 - 讀書心得一 ( The Great Crash Ahead )


作者哈利.鄧特二世( Harry S. Dent, Jr. )是鄧特公司(HS Dent)創辦人及總裁。鄧特公司出版《鄧特預測》(HS Dent Forecast)與《鄧特觀點》(HS Dent Perspective),並監督鄧特財經顧問網(HS Dent Financial Advisors Network)。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二○一○大崩壞》(The Great Depression Ahead )以及《榮景可期》(The Great Boom Ahead)等。當多數經濟預測家大發一九九○年景氣衰退警語的同時,他藉《榮景可期》一書獨排眾議,準確預測即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經濟榮景,也因此讓他成為最受矚目的預測家,在同行中備受尊崇。鄧特為哈佛MBA,兼具《財星》(Fortune)百大企業的顧問、新事業投資人、知名演說家等身分,備受投資顧問領域的尊崇,獲譽為「最準確的長期趨勢預測家」。

口趨勢來預測未來經濟之專家

哈利.鄧特 以人口趨勢來預測未來經濟,他發現年齡與消費的關係,他專精以美國、日本人口趨勢來預測未來經濟,探索消費者需求模式及購物原因,家庭消費的平均高峰是 45 ~ 49歲,如左圖;

這也是鄧特公司(HS Dent)創立的原因,也是推動這公司研究超過二十年在了解人口、年齡、消費高峰期、股市及經濟成長之關係,理論是很完整,因此 Harry S. Dent 修正後確認 2012 開始進入全球通縮時期,通縮真正原因是始於 1. 供給過剩。2. 投機炒作,製造泡沫後必大跌。3. 消費者在上一波通膨大量消費,已經消費者沒錢沒儲蓄時期。

濟的四季循環

 Harry S. Dent 追蹤支出、通膨、創新的趨勢,發現約 80 年之一週期,約等於一世代之平均壽命,這也是 Harry S. Dent 敢大膽預測我們剛進入冬季幾年,大量嬰兒潮世代 ( Baby Boom ) 都將進入退休潮,將有大量嬰兒潮美國人進入消費大量減少時期;

因此,他將經濟分成四季循環,如右圖,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很明顯我們已進入美國之冬季,也是美國負債高峰,是否如 Harry S. Dent 所提,未來越來越冷,許多事物會休眠,甚至死亡? 不管如何我非常感謝如此勇敢提出他的預測。

「鄧特的新書充滿自信的分析與大膽的預測,不論他的預測是否成真,書的核心主題都極具煽動性與吸引力。閱讀他的書充滿樂趣。」──阿戈拉財務公司(Agora Inc.)總裁及執行長、《債務帝國》( Empire of Debt )作者威廉.邦納( William Bonner

分析
Young immigration becomes quite important strategy to make GDP
growth in next 20 years, this change the great crash condition.

  • Harry S. Dent 追蹤支出、通膨、創新的趨勢,發現約 80 年之一週期,約等於一世代之平均壽命, 這是很大的發現,美國也開始開放更多年輕移民來加速創造下一個景氣;( Harry S. Dent tracking spending, inflation, innovative trends, found that about one of the 80-year cycl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average life span of one generation, this is a great discovery, the United States also began to open up more young immigrants to accelerate the creation of the next the economy; )
  • 這趨勢研究忽略幾大因素如全球人口持續成長、許多礦產與資源開採成本持需增高、持續成長之網際網路人口,這是後金融海嘯讓全世界還能持續經濟成長之主因;( This trend study ignored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global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many mineral resources mining costs holders need increased,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Internet population, after the financial tsunami around the world can continue the main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
  • 這趨勢研究也忽略 美國也開始開放更多年輕移民來加速創造下一個景氣、外資進入美國投資及歐洲印鈔之影響 ,因此狀況比他預估好一些;( This trend studies also ignor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lso began to open up more young immigrants to accelerate the creation of the next boom, foreign capital into the U.S.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Banknote Printing situations better than his estimate; )
  • Harry S. Dent  的研究說明政府開放 45~ 49歲有錢人移民進入台灣是很重要的,因為台灣如果吸收10000名 45~ 49歲身價10億有錢人移民進入台灣,一年會增加超過2000億之消費額,又可以提升許多國際商機,正是新加坡提升經濟之最佳之成功策略。 
  • 全球人口持續成長、許多礦產與資源開採成本持需增高、持續成長之網際網路人口,加上美國、中國、印度、蘇俄、巴西、印尼等國持續刺激經濟,全球經濟仍會緩慢成長,歐債問題之所以嚴重是來自於歐盟結構及解決方式有問題, 歐債問題無法根除 ,造成歐銀危機,西班牙更面臨房地產崩盤、 銀行倒閉危機 、 主權債籌資困難之窘境。(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many mineral resources mining costs holders need higher sustained growth of the Internet population, coupl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India, Russia, Brazil,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continuing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slow growthdebt problem is serious because from the EU structure and solve the problem with the way the debt problem can not be eradicated, causing EBRD crisis, Spain faced the real estate collapse, bank failures of the crisis, the sovereign debt dilemma of funding difficulties. )
  • 西元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已達6億人,佔全部人口之10%,預估至2050年將增至20億,老年人口比例達21%,因此全球在2020開始許多國家將步入老年人口過高之經濟衰退、退休福利不足之問題, 退休福利制度改革,歐洲如德國、義大利退休金替代率都降至55%以下,而台灣、葡萄牙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 90% ~ 95% 將是嚴重財政問題;( Therefore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will ente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too high economic recession, retirement benefits insufficient retirement benefits reform in Europe, such as Germany, Italy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dropped to less than 55% in 2020, Taiwan, Portugal the civil servic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of 90% to 95% will be serious financial problems; )
  • 由於主權債危機,全球經濟成長緩慢 , 許多國家將面臨問題,引發全球各國:
  • The great crash also ignore world wide population growth
    • 減國債降低國家政府支出如公務員減薪、砍掉部分軍費及政府不必要支出,刺激私人企業投資產生工作機會及GDP成長。
    • 延長公務員及勞工退休年齡,以因應老人化及減國債;
    • 降低稅率刺激經濟、投資,增加勞工工作機會;
    • 維持低利率;
    • 中國、巴西、美國、印度相續刺激經濟;
    • 全球唯一例外是台灣,為了應付2012政府支出大幅成長竟增稅調高油電價格,結果就是經濟持續衰退,難道馬總統不知道 2012政府支出近2兆是創歷史新高, 政府支出至勞工退休福利及產業升級之經費占整體政府歲出創新低。

Enhanced by Zemanta

外資重塑美國的經濟面貌,重新投資美國之分析

English: Mercedes-Benz C-Class (W204)
Image via Wikipedia

重新發現美國的好!外資重塑美國的經濟面貌 改變南方產業結構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外資投資的重心,而現在這樣的領先優勢還將會持續擴大。


自 2008 年以來,外資對德國、法國、日本、南韓的直接投資開始陷入停滯,2009 年歐洲的外國投資更是下滑 36%,相對之下,美國卻在 2010 年外資投資成長了 49%,當中多數來自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總投資額高達 1940 億美元,是史上第四高紀錄。

▇外資重新看到投資美國的內在優勢

《Forbes》報導指出,外國資本正在重塑美國的經濟面貌,將財富和收入移轉至不同的區域,不過這樣的改變對美國人來說並非新鮮事,畢竟美國最早是英國的殖民地,整個 19 世紀也多倚賴歐洲資本建設從鐵路到運河等設施,若非歐洲來的資本,美國的城市發展進度恐怕會慢得多。

時至今日,這樣的模式又再度確立,外國又重新發現了美國的內在優勢,幅員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廣大且還在擴張的消費市場以及相對可預測的司法系統,另外,美國的人口結構與日本、韓國、德國等迅速老化的社會相比出現十足的反差,美國的出生率和大量移民使得人口結構年輕許多,中國雖然也有類似的優勢,但是中國威權的政治體制會使得投資者卻步,不願意棲身於這樣的政權下。

而這股投資熱潮並非一股腦的集中於科技業或是房地產,反而是更專注於基本工業建設,這對美國這樣一個大且資源豐富的國家可說是最適合的,其中新興能源領域在 2009-2010 年吸引了超過 3 倍總額約 200 億美元的資本,部份的資金注入可再生能源產業,但當中絕大部分資本還是投入不斷擴張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

「頁岩革命」是最受外資青睞的投資選項,來自中國、法國、西班牙的能源公司都在俄亥俄、科羅拉多、密西根砸了大筆投資。

▇ 外國汽車公司大舉投資

這股投資熱潮中,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工業投資激增,在 2009-2010 年一年之間增加了 300 億美元,多數集中於化學、汽車、鋼鐵以及運輸產業,主要是在投資環境友善的美國德州以東南部。

Mercedes-Benz C111 Prototype / Mercedes-Benz F...
Image via Wikipedia
這些外資,特別是跨國企業,並非傻瓜,他們不若美國國內企業有一些國內負擔歷史因素要背負,他們選擇投資的產業和地方就是以他們的企業利益為優先,例如汽車業的 Mercedes-Benz、Volkswagen、Nissan、Toyota、Kia 等外國車廠都紛紛至美國南方設廠,或是擴大投資。

這些都不是無關緊要的投資,平均建廠成本都要超過 10 億美元,而且這些外國企業代表的是製造業更好的薪資水準,並帶來就業機會,且還將會帶動其他相關零件供應商、汽車製造業也跟進設廠。

在未來 10 年內,這些投資將會改變美國的產業結構。現在阿拉巴馬州和肯塔基州汽車生產量已經與密西根州並駕齊驅了,且根據美國勞工局數據,密西根州在汽車業從業人士數量當中以 18.1 萬領先,其次則是印地安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和阿拉巴馬州。

▇ 工會組織弱勢 交通網便利


modern architecture  in Asakusa Tokyo Japan
modern architecture in Asakusa Tokyo Japan (Photo credit: Retinafunk)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外資公司經理任職於 Ford、Toyota 的 Taylor 認為,這是因為美國南方的工人還未變得與美國中西部工人一樣,也就是工會組織還未強盛、還不夠成型。

在東南方,工會對公司而言肯定是小得多的問題,以阿拉巴馬州為例,雖然汽車工人近幾年來人數大增,但是當中僅只有 7100 人隸屬工會,參加率約 10%,低於美國全國 12% 的平均值,德州、喬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等州更低於 5% 以下。

除了工會問題之外,美國南方鐵路、公路交通網更為強大,使得產品銷往主要市場更為方便、運輸成本也更低,因為能源成本可以降低,此外,南方許多港口城市近幾年來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

美國東南方近幾年來還成為了汽車業的研究中心,多家大學提供獎學金和學位致力研發汽車科技。

▇ 相對可靠的雇主

美國東南方汽車業的整體影響近幾年來或許還無法充分體會,但是其長期願景非常遼闊。過去美國本土的汽車製造商 GM、 Chrysler 多將錢花在研發耗油的卡車和休旅車上,但相較之下,這些外國車廠,特別是  Volkswagen 、 Honda 、 Toyota 、Kia 則在研發可靠、省油的車輛方面有長期的經驗; BMWMercedes-Benz 則是主攻奢侈品市場,尤其是年輕人階層。

這些跨國汽車公司在全球擴展市場,經歷無數大小戰役考驗,再加上他們與鋼鐵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合作關係,他們是非常成功的競爭者,並且也是可靠的雇主。根據美國商業部統計,已經證明這些外資公司較不易出現裁員的狀況,且往往還提供更高的平均工資。

然而,也有些人譴責這些外資投資的作為,例如《American Prospect》的 Harold Meyerson 就認為這些外資公司特別是歐洲企業,是來「貧民窟」給工作,現在美國已經是歐洲人眼中找便宜勞工的地方了。

Meyerson  指出,正確來說,這些公司一般多投資在南方「非工會會員保障就業」的州,以避免和工會產生糾葛,他們通常也避開環保規定嚴格的州。

但儘管如此,這些外資公司對於東南方長期缺乏穩定、高薪、技術性工作,處於落後地為的州來說,還是相當友善的。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新的就業機會不會支付 UAW 頂級合約所保障的高薪,且缺乏工會保障這些當地的工人容易處於不當的管理壓力下。但是對於這些一個小時薪資 8 美元就已經是非常好待遇的州,一個外資工廠的入門級工作,不但可以學習到技術,起薪更是由 14 美元開始,對他們而言不啻是天降甘霖。

當然,依然還是會有些人譴責這些外資公司所帶來的危害,甚至攻擊他們為新殖民主義,然而海外投資激增也可被視為,再次確認了美國有些地方還是能夠提供就業機會給銀行家、電腦人才以外的人。


重新擁抱制造業回到實體經濟 美國對華投資下降成定勢?

美國總統奧巴馬力挺制造業的表態,與美資制造企業對華投資同比下降的新聞相疊加,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和擔憂。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中國制造業的相對成本優勢正在減弱,美國促進制造業的一些政策不但使美國本土企業回歸,甚至吸引了部分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注意。雖然商務部等部門日前表示,美國制造業回歸尚不能判定為趨勢,但研究、梳理其回歸的機理,對判斷未來趨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大背景是,不僅對華,美資正在全世界收縮。

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對外投資數據表明,美國整體對外投資規模也在縮減。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直接對外投資金額,從上個季度的930億美元降至865億美元。經濟分析署(BEA)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再投資收益減少,以及純公司間債務投資減少。

美國商務部此前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企業稅後利潤環比增長6.9%,與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幅則高達30.2%,顯示金融危機以來的“再工業化”戰略逐步生效,此戰略意在重回實體經濟,讓工業投資在美國國內重新集中。而對中國而言,由于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制造業企業數量及投資金額佔比較大,如果美國制造業投資持續回流,可能會造成美國對華投資持續下降的隱憂。

本報記者通過對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數據整理計算發現,目前美資在華投資,並投產開業的企業共有14652家,投資總額為4466億美元。其中,制造業企業數目為9514家,佔總數的65%,投資總額為3112億美元,佔總數70%。

“在中國工資水平年均增長17%、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中美工資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波士頓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哈羅德‧瑟金對記者指出,由于美國南部的一些州政府具有更靈活的工會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這些正吸引著制造業的回歸。那些勞動力需要相對較少、產量有限的產品如家用電器、施工設備,最有可能回歸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僅在鼓勵本土制造業企業回歸,也開始務實行動,以吸引各國在美國投資制造業。

本月15日,美國商務部前任部長駱家輝稱,有必要從聯邦層面上大力推進,吸引投資。這項旨在提振經濟和創造就業的“選擇美國”計劃,他指出,是一個政府針對工商界呼聲的直接回應。

以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為例,本報記者在其網站上發現,除了推介其優良的物流港口及基礎設施,密西西比州還出台了一系列的多重鼓勵項目,包括貸款、資助、債券和減免稅收,可按照各企業的特殊需要提供合適的優惠條件。州政府、地方政府和海外代表處通力合作,與新企業密切溝通,度身定做項目計劃書,並由專人協調進行一站式審批,以確保項目如期在預算內交付使用。

5月4日,一份由美國亞洲協會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名為《敞開門戶——充分利用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報告建議,美國兩黨應聯合向中國發出歡迎中國對美投資的明確信息,同時在聯邦政府系統形成統一機制,鼓勵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確保投資符合美國需求。



分析

  • 美國資本淨流入大幅上升,意味美國景氣會上來,那更說明 Obama 及聯準會策略成功,如果這一切是真的,歐洲是否學美國刺激經濟之作法值得注意?
  • 汽車銷售總額快接近 2007年3月歷史高峰, 汽車業興起意味就業率將大幅增加;
  • 美國公債值利率大幅上升,紛紛投入股市及高收益債卷;
  • 更大影響是3兆美債到期,無法直接實施 QE3,必須用迂迴之路線,讓 50% 到期債透過 迂迴之QE3 達到解決,同時壓低美國公債值利率;
  • 更說明,馬總統很少刺激經濟之做法是錯誤,大陸內陸、美國南方及新加坡都大幅提供優惠之投資條件在搶世界之長期投資做落當地,只有馬總統最保守,根本不符合選民期待,大家期待 633 ,才會再給馬總統四年,請馬英九自已想清楚;
Enhanced by Zemanta

台灣20年內恐破產 - 分析 (Taiwan will suffer a government finance crisis within 20 years)

台灣成希臘第二?政府四大基金20年內恐破產

台灣將步上希臘後塵?根據《今周刊》研究發現,從政府各部門現有所公佈的數字推算,台灣預計在民國120年,政府所掌握的四大基金,包括郵政儲金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將完全破產,而台灣更將在民國122年成為全球最老國家。

《今周刊》指出,依據現有資料顯示,五年後台灣勞動力人口將開始減少;七年後,四大基金之一的軍職人員退撫基金將首先破產,而教育人員退撫基金則開始入不敷出;民國109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也同樣入不敷出。

而緊接著於民國113,台灣人口平均年齡比現在的日本更老,到民國116年教育人員退撫基金將破產,民國118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破產,而在民國120年,身障人口達到240萬人、平均每18.5人就有一人需要長期照顧,更重要的是台灣牽動數百萬勞動人口的勞保基金將在這一年破產,到民國124年,勞保基金虧損將突破新台幣1兆元。

《今周刊》分析,人口對經濟的衝擊將會是首要「地雷」。人口老化造成勞力短缺,經濟成長恐怕只能期待「保二」,國內消費主力減少,連鎖效應將衝擊到內需產業。而且稅收不足,但每逢選舉卻反而大開社福支票與降税,加上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沉重社福支出,將讓原本已經不足的稅收拖垮財政。

勞保責任提存不足是怎麼算的?明明政府每年支出虧損是來自於
政府經常性支出,勞工每年繳的勞保基金都有盈餘、勞工繳的稅
也遠超過政府支出給勞工的勞保補助,政府到底把勞工繳的稅和
勞保費用到那去?
事實上,從民國65年開始,政府不斷將公債發行上限從歲出總預算的25%一路調升到124%,民國90年甚至明訂「中央為彌補地方稅收損失之舉債,可不受《預算法》公債收入不得充作經常支出之用的限制」。《今周刊》認為,這樣的情況正如同政黨惡鬥的希臘與義大利,兩國人口老化程度不若日本,但在債務爆發的前十年,希臘與義大利對於老人福利相關的社會之出占比都比以完善老人福利著稱的日本還高,分別高達10%、11%。

隨著台灣民主化、政黨競爭激烈,政府債務餘額自從政黨輪替之後快速竄高,至民國一百年的現在,政府認定的債務餘額已經高達新台幣4.9兆,逼近《公共債務法》的上限規定。

《今周刊》強調,這次研究所採用的數據,分別來自行政院經建會、行政院主計處、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行政院勞委會勞保局、內政部戶政司、川誠精算顧問公司。如果全球經濟在未來五到十年溫和崩壞,台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恐面臨經濟不振、稅收不足、財政惡化、債務破表等問題,而一步步成為希臘第二。

馬總統知道台灣財稅至退休福利問題在那裡嗎?

希臘觀光收入遠大於台灣,公務員退休替代率也低於58%

現在歐洲經濟愁雲慘霧,南歐國家的債務問題越滾越大,追根究柢就是想要享有北歐的高福利政策,但是經濟不景氣、政府無力收稅、民眾避稅逃稅,所以只能「以債養債」。而北歐因為經濟較好、稅金收得高,勉強還可支撐。

     另一個問題是「公務員龐大的支出」。公務員薪資極為優渥,但效率低落,而政府不提升工作效率,反而用增加公務員的名額解決問題,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歐債風暴越演越烈。舉個例,南歐和英國都是公醫體系,台灣的醫療是「財團法人化」,導致我們有些醫院被稱為「血汗醫院」,醫護員工非常辛苦;相較於南歐,醫管鬆散,工作效率奇差,人事成本偏高,但紅包仍然滿天飛。

     再則就是「老年人口的問題」,在台灣,二○一○年平均壽命已達七九.二歲,而且每年還在以○.二~○.二五歲增加中,現在我們是六五歲退休,平均每個老年人還要活十五年,而就業人口大約從二十五歲開始工作。換句話說,正在工作的人除了要養老年人十五年之外,還要養下一代的二十五年,總共是四十年。而我們從工作到退休最多也是四十年,台灣實際退休年齡平均是五五.六歲,生產人口少,扶養人口比節節上升。
希臘降低國債,其實就是降低政府開銷,砍公務員數量及福利大減

     歐洲國家碰到老人養老問題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第一,「延長退休年齡」,像德國強制退休年齡就想修法延到六七歲,但相反地,這兩年也多佔了年輕人進入職場的缺。第二,「嚴格退休資歷」,六五歲是強制退休年齡,譬如原本是五十歲可以開始退休,要慢慢往後延長到五五、甚至六十歲。第三,「工作年資滿四十五年才可拿退休金上限」,以台灣來說,二十五歲開始工作、工作滿二五年或五十歲就可以退休,年資及年齡加起來滿七五~八五就可領月退,工作滿三十五年就達退休金或月退上限。但看看歐洲,現在已經要延長到滿四十五年才可拿上限。第四,「縮減退休年金」,以台灣勞保來看,是用工作最後五年的平均投保薪資來計算,所以勞工們到最後五年開始增加投保薪資,這樣是不合理的現象;而國外為了解決此類狀況,就將年限拉長,甚至用終身投保薪資來計算(當然要加計利息及通膨指數),以節省國家支出。

     但是,這些改革引起了南歐各國,甚至英、法等經濟大國的罷工事件。希臘也由於國債問題全面縮減國家支出,實行公務員裁員、減薪,減退休金等措施,但引發的大罷工規模也尤其龐大。而這些問題什麼時候會發生在台灣身上呢?估計是在二○二五年,民國一一四年,因為那時候老年人口將會超過二○%,希臘的問題將會在台灣上演。 ......

葉金川的看法是,替代率上限應逐步降為八○%,滿年資年限從三十五年逐步延到四十五年,一八%優退利息也應逐步調降。我預估要降至 70% ~ 65%,否則很危險。



勞工無法由繳的稅得到福利及維繫勞保



分析
  • 政府財政惡化主因是: 1. 軍公教薪資裡面扣至國民退休儲備金太少; 2. 過去超過三十年累計之軍公教未繳稅部份形成之債務;3. 經濟成長率及投資率過低;4. 地方經費開銷效率不足 5. 根本無法負擔軍公教 95%替代率之退休俸 6. 公務人員過多 軍公教薪資裡面扣至國民退休儲備金太少造成每年數千億軍公教退休俸由稅收補足,依照預估之退休軍公教逐年增加趨勢軍公教退休俸形成很大政府財政壓力;很明顯軍公教薪資扣至退休福利必須大幅提高,稅收支出至勞工退休福利須增加,才是均富
  • 總統根本搞錯了,合理化稅制未必『均富』,合理化稅收支出分配才能均富, 總統請勿一再欺騙人民, 中華民國之稅收制度本來就是累進制, 稅收制度本來就是均富設計,但我國之真正造成貧富問題是稅收支出分配之不公平,但全國總歲入(稅收+其他政府收入)  1兆7,646億元 , 軍公教支出約1 兆1 億元含薪資,18%優惠存款一年利息支出金額約 768億元  ,其他幾乎是中央對地方、補助各縣市、一般性補助、計劃性補助款項,真正用在勞工與弱勢族群少之又少,大家自已仔細思考你一年用多少政府稅收?所以, 馬總統之合理化稅制不是『均富』,這是欺騙人民的;
  • 全國軍公教人事花費 1 兆1 億元含薪資、退休俸2千九百多億, 18%優惠存款一年利息支出金額約 768億元 ,如果 2012 後每年退休軍公教人員比率是2% ,新進軍公教人員比率也是2%  全國總歲入(稅收+其他政府收入) 1兆7,646億元成長比率是0.5% ,假設政府執政四年經濟成長率是4.0% 以上,依上表模擬政府財稅 2025年  全國軍公教人事花費將占全國總歲入 88% 以上,如果每年退休軍公教人員比率是2% ,新進軍公教人員比率是逐年遞減  ,依上表模擬政府財稅 2025年  全國軍公教人事花費將占全國總歲入 78% , 如果由軍公教加扣15%退休儲金補足全國軍公教退休俸財務黑洞,則 2025年  全國軍公教人事花費將占全國總歲入 72% (超過總稅收),由整體稅收與分配得知真真台灣財稅問題既 :   全國軍公教退休俸財務黑洞是無法由全國稅收去補足, 全國軍公教人員數量必須遞減,整體稅收才會平衡,增稅來解決全國軍公教退休俸財務黑洞是不可行的
  • 也就是說,政府增加軍公教人員來降低失業率是不可行,財政會惡化更快
  • 政府增加稅收來解決軍公教人員逐年增加之費用, 也是不可行,因為稅收增加率根本比不上軍公教人員逐年增加費用之成長率
  • 整體台灣投資環境正在因為整個 軍公教人員花費占稅收比重過高及軍公教人員退休奉因這幾年人員退休、新增遞補而加速惡化,如果原有制度不變,2016年就將升高至稅收之74.6% ,正是希臘財政惡化之翻版  也是執政黨將再度失去政權之關鍵問題;
  • 政府財稅專家皆公教出生之學者大都主張增稅 , 因為他們需要維繫本身公教利益,但負作用已經產生,針對實際分析發現96年開始通過對未上市公司增最低稅負制後,台灣民間投資率就持續下滑,既使政府已實現兩岸三通、ECFA 及降低營所稅至17%, 台灣民間投資率都未見明顯成長,因此增稅之 負作用已經產生, 增稅無法改善財政,唯有堵住 軍公教人員花費產生之財政巨洞才能有解,而且要加速經濟成長稅收才能大增
  • 依照表內對台灣未來10年之經濟及財政模擬,最有效之避開破產之方法是:1. 軍公教加扣15%退休儲金補足全國軍公教退休俸財務黑洞;2.  全國軍公教人員數量必須遞減 ;3.   軍公教退休俸替代率上限應逐步降為5○%;4. 維持經濟成長率高於 4.0% ;5.  維持總稅收不低於 1兆5千五百億;
  • 台灣公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 54歲,軍人平均退休年齡 44歲,退休俸又是90% ~ 95% 薪資,怎麼比歐洲平均退休年齡 63歲還優厚啊?而台灣繳稅最多之上班族勞工在2008退休年齡被延後至65歲, 那台灣政府財政不是早晚破產? 那台灣政府財政破產誰最衰,當然是現在新進未超過15年的軍公教人員及年資未超過15年的勞工最衰,增稅及降低退休就由你們開始。政府其實是苛待上班族勞工:
    • 目前以國家 GDP 成長率貢獻及稅收貢獻,公務員都遠比勞工低,社會及退休福利卻比勞工高3倍以上,在國家稅收支出上既使扣掉軍公教薪資總支出,國家稅收支出給軍公教也遠高於勞工社會及退休福利支出。而勞工人口比上軍公教人口是 7.2 倍,也就是說每位勞工一生至稅收支出之福利比上軍公教低了 21倍,非常不公平。
    • 勞保基金不足不是政府財政問題,而是政府稅收支出分配問題,政府稅收支出分配給勞工僅有4.08% ~ 6.0%,其他83%都給了軍公教,政府需調高勞保費補助比例至20%及調高政府對勞工退休基金支持就可以解決問題,只要將公教人員退休年齡延後至58歲,不能提早退休,既可有足夠經費可解決問題。為什麼馬總統可以幫公務員加薪且恢復軍公教18%?一談到勞保福利就說政府沒錢?最簡單計算,勞工每年繳的綜所稅一年約3000億 占稅收24.5%,而政府支出給勞工之勞保及就業補助 685億 占中央政府支出之3.08%,怎會是政府只將稅收去補助退休俸及18%優惠定存而不去增加勞保補助?
    • 勞工勞保補助先被政府砍至10%,然後2008年勞工退休年齡又被延到65歲,而公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53歲,政府支持公教退休俸是法定保障,勞保當然也要法定保障馬政府不能財政有問題時,就叫公教學者、主計處在今週刊媒體說政府沒錢要砍勞工勞保退休福利,今天政府已經無所不用其極用媒體及公教學者鼓吹"不保障勞保給付"。
    • 更離譜是勞委會是變相虧空勞工退休金給付,為什麼要廢勞委會由勞工自組勞退工會接管? 經查證發現勞委會把拿來護盤更拿來支付非退休及老年給付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職災醫療給付、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支出。政府怎可以拿勞工老人退休儲備去支付其他社會福利,這勞保的錢90%都不是政府稅收支出啊!我們已經勸馬總統勿輕信勞委會提出之改革事項,勞委會問題很大
    • 台灣許多學者根本亂提增稅可增加賦稅/GDP比率建議,根本是錯誤的,賦稅/GDP比率低是因為工廠、公司在海外,三大稅少兩大稅是另一主因,由分析發現,台商降低台灣勞工使用率,大幅移至海外,對稅收是很大傷害,而且,廠商移出將大幅降低賦稅/GDP比率最近又發現另一個造成賦稅/GDP比率低是主因:就是政府人事、退休俸、18%等等經常性支出過高,由於許多政府經常性支出是很低稅率,但卻占GDP比重;
    • 等於勞工、雇主繳稅給政府當軍公教福利,犧牲產業升級、勞工勞保福利、整個台灣年輕人未來,而全民還要背負他們留下之債務 , 這是錯誤的制度,不但讓勞工覺得不公平也讓公務員蒙羞;
  • 台灣勞工要覺醒,不要被政府『租稅健全』所騙,現任政府『租稅健全』等於持續利用增稅掩飾軍公教花費過高又不扣足夠軍公教人員退休儲蓄金造成財政危機  , 請参考 台灣是收稅分配最不公義之國家 ;  最後還是多鼓勵勞工去總統 facebook 鼓勵他要增加稅收支出對勞保的照顧,畢竟馬總統終身都是公務員,也搞不清楚他終身都是勞工及雇主在養他,卻忽略真真照顧他的族群,台灣稅收支出給勞保補助低於政府稅收支出之3.0%,是全球最低的,造成勞工只是繳稅工具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