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2015 台灣GDP成長率極可能小於 1.56%,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不利 ( Comparison among Taiwan、Korea、Hong Kong Gov. strategy, obviously, Taiwan new tax strategy impact to economic )

主計總處預測GDP 難保3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不利,加上中國衰退造成經濟大衰退

主計總處將在14日公布經濟預測,但在第2季概估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至0.64%,出口更是「連六黑」,今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3無望,僅求保2的局面。

主計總處原預估201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3.28%,但第2季概估經濟成長率僅0.64%。台灣經濟研究院日前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0.59個百分點至3.11%,投資、輸出、消費全面下修,並表示第3季將是關鍵,若出口無法止跌回穩,全年保三希望較小。
ECFA 合約未仔細簽,造成台灣經濟大衰退

財政部公布7月出口僅23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9%。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經濟成長率保三無望,現在的情況是內需有能量,但外需不夠好,油價、電子表現都不佳,民眾省了油錢,卻沒有新產品刺激消費,導致經濟成長動能不足。

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也認為,第2季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商品出口衰退、服務輸出增幅明顯縮小,輸出成長不再高於商品出口成長、實質消費僅是虛胖,第3季目前看來也不會改善太多,經濟「失焦式成長」從隱性轉為顯性,不只經濟成長率保三幾乎無望,更該擔憂的是經濟失去動能,恐陷入長期停滯。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分析,經濟成長率主要靠出口拉抬,今年要保三確實非常有難度,其實目前亞洲國家如南韓、香港、新加坡,預測值都不會超過3%以上,主因就是中國大陸今年進口衰退兩位數,對亞洲出口很傷。

從7月出口表現來看,對大陸與香港出口90.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14.6億美元,衰退13.8%;從出口主要國家、地區來看,大陸與香港占比最高,達38.5%。

GDP保二不成 內需溫和支撐經濟成長
批發業銷售年增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 中產富人消費也外移?

主計總處今天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1.56%,不過預估今年民間消費成長仍達3.05%,是101年以來最高,顯示出口成長疲弱,但內需仍穩定成長。

另外,雖然國內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已經連續7個月下跌,主計總處強調,目前沒有通貨緊縮問題。主計總處指出,因就業及薪資穩定,加上日圓及歐元貶值帶動出國旅遊及購物支出,加上4G用戶快速增加,誘發換機潮,都有助推升國內消費動能。

主計總處強調,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滑落,加上原物料價格走勢也疲軟,油料費相較去年處於低檔,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今年下跌0.19%,明年則上漲0.74%。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說,CPI今年1到7月「連7跌」後,CPI累計已較去年上半年跌了0.65%,若扣除蔬果、能源等變動大的品項,核心物價僅漲0.85%。蔡鈺泰認為,因為油料部分下跌比較多,反映在物價上相對低,不過扣除蔬果、能源後,物價走勢還算穩定,所以目前沒有通縮的疑慮。

依台灣、南韓、新加坡、香港經濟指標看

  只有台灣實施新稅制如房屋合一稅、綜所稅調高至45%,由巨亨網數據出境人數-入境人數 半年下來差100萬人,再看批發業銷售/NSA(年增) 衰退更清楚,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其他如南韓、新加坡、香港都沒有衰退如此嚴重,基本上從台灣GDP結構內需占54.5%、外銷外匯出超僅占6.4%看實施新稅制、台灣高階勞工外移、富人資金及消費外移加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加速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最嚴重影響是新稅制造成出口、投資、消費都比預期還差,當然批發業銷售/NSA(年增) 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灣實際
失業率應該遠高於美國
  因為只有台灣實施新稅制,所以只有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遠大於南韓、新加坡、香港。政府經常門卻在這8年大幅成長也誇稅收大成長,經濟持續衰退、高階勞工外移、富人也外移、消費也外移、外資投資金額亞洲倒數、資金外移大成長,問題不是很清楚嗎? 這8年兩大政策:
  • ECFA : 合約未仔細簽,造成台灣經濟大衰退,加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紅色供應鏈;
    • 光電、電腦及週邊設備年增率衰退,為-13.97%、-5.26%反映了紅色供應鏈之影響。
  • 台灣實施新稅制如房屋合一稅、綜所稅調高至45%、證所稅、台灣高階勞工外移、富人資金及消費外移,問題不是很清楚嗎? ( 台灣GDP成長率之衰退遠大於南韓、新加坡、香港,看不出問題嗎? )
    • 其實,今年過農曆年前在台北看車、看房子,就聽見許多業務報怨說:十年來從未見到業績如此低迷,當時就懷疑中產富人消費是否也外移?上週分析發現台灣批發業銷售年增衰退幅度是非常嚇人,可確認中產富人消費也開始外移。
    • 中產富人消費、投資開始外移將大幅衝擊台灣未來經濟發展。
    • 對長期投資人股利科45%綜所稅加上證交稅及二代健保補充稅都要50%稅率,50%稅率長期投資的勞工卻只得到非常少的政府勞保補助,富人大家開始外移,勞工將受害,因為勞工工作機會及福利是開公司富人投資的,政府給勞工福利非常少,而政府又90%稅收只圖利官員及政府人員、退休公務員,為了政府經常性花費要犧牲勞工工作機會、投資環境,非常不公平
  大家自己想也知道,過去台灣政府服務多少工廠及公司,現在這些服務都是大陸提供,你留這些政府龐大組織做甚麼?
  主計處這些官員沒人敢言真話,竟在報紙說是只出口不振,還怪到 iPhone 出貨不如預期,卻沒說那是算大陸出口,台灣的公司只承接業外營餘之出超而已,其他蘋果貢獻之GDP成長是給中國大陸不是台灣

依台灣上市公司總營收看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非常不利,因此,

  • 7月份營收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貿易百貨年增率是 -29.3%、-20.53%、-12.5%,而內需消費為主之油電燃氣年增率是 -45.9%,
  • 8月份營收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貿易百貨年增率是 -27.82%、-23.74%、11.65%,貿易百貨受中秋節刺激大增,而內需消費為主之油電燃氣年增率是 -39.71%,

從台灣GDP結構內需占54.5%看,當然反應在 GDP 衰退上是非常劇烈,無法由進口石油價格下跌40% 將增加 GDP 出超部份約 2% ~ 2.2%來彌補,馬政府為了維繫政府高的經常性支出(經常門)提出之新稅制將對台灣GDP成長率產生很大影響:股市不振、內需消費及房市衰退。加上 ECFA 傷害中國大陸衰退紅色供應侵略馬政府經濟策略及稅制對台灣傷害是超越歷任總統,也是亞洲所有領導人表現最差幾位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台商的雙印戰略,台灣政府應該有配合之FTA及國內產業升級策略才能真正有助於台灣經濟 ( Taiwan enterprise investment in India and expand Taiwan economic, must have new FTA strategy, not just wait for TPP )

印度十年計劃 郭台銘:帶進整個供應鏈

在1個月內2度訪問印度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晚宣布投資印度10年計劃,強調「不會只從事簡單組裝,要把整個供應鏈帶到印度」、「會有很多(投資)地點」。

前天抵印度的郭台銘,昨晚在新德里Le Meridien飯店召開記者會,首度與印度媒體互動,宣布對印度進行「長期的高科技策略性投資」。他證實,昨天獲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接見。

他說自己受莫迪「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技能印度」(Skill India)、「潔淨印度」(Clean India)等新政鼓舞,還向莫迪建議應推動「高科技印度」(High-Tech India)和「印度出口」(Export India)。
郭台銘對印度媒體說:「我們每次來都更有信心,認為我們應該來、必須來,且越快越好。」不過,對於印度媒體最關切的投資額,郭台銘沒提具體數字。

他說:「數字尚未定案。因為5年、10年的投資,時間很長,我們要進行的是10年計劃,而非1年計劃。同時,我們不會只來從事簡單的組裝,我們要把整個供應鏈帶到印度,這包括一些重要零組件和技術,都會遷移到本地。我想,最終數字不重要,決心更重要。」
鴻海11年前已在南印設廠,郭台銘說,除將繼續在安德拉省( Andhra Pradesh )投入製造外,生產據點也將擴及西印古茶拉底(Gujarat)省。
被問到是否在印度生產蘋果iPhone手機時,郭台銘指出:「我們不提來本地製造的任何客戶名稱。我們歡迎任何品牌,若他們希望我們能一起在本地合作,我們會盡全力。」

他表示,包括LED TV、電池、數據中心等,都是鴻海尋求在印生產的項目。郭台銘說,已跟Micromax、Snapdeal、Greendust合作,並與阿達尼集團( Adani Group )洽談合作。

但他不諱言,在印製造「還有許多障礙必須克服」。郭台銘說,諸如物流、供應鏈、基礎建設、電力、行政效率、土地取得等,都是選擇投資地點的重要事項,「但我非常確定,不會只有1個(投資)地點,會有很多地點」。

郭台銘強調,鴻海佈局印度不侷限製造業,更要將新科技應用在諸如工業4.0方面。他說:「你們有軟體能力,我們會把它跟我們的硬體專長相結合,開創1加1大於2的效能。」

郭台銘新戰略 帶蘋果進軍印度

鴻海加強佈局印度的力道,不僅進攻太陽能發電、電子商務,更計劃建印度首座iPhone生產據點。這波印度製造商機,會開花結果嗎?
今年是進軍印度年,」六月二十五日股東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著股東們說,「印度總理喊出『印度製造』,這是我們八屏一網一雲的機會!」
股東會隔週,鴻海一批幹部,已悄悄啟程飛往印度,為鴻海這艘四兆規模的巨船,尋找中國之外的新投資航道。

印度製造 掀起大好機會

郭台銘如此在意印度,不是沒有原因。他最近閱讀國際顧問機構PwC針對全球三十二個國家調研出的「World in 2050」。報告中分析全球經濟動能的版圖移轉,其中最引起郭台銘注意的是印度。

報告預估,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印度穩健成長,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GDP佔全球的比例,從二○一四年的七%以下,到二○五○年約佔一三.五%,超越美國和歐盟,僅次於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報告也提醒,前提是印度政府的結構性改革能持續。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力推「印度製造」,是刺激經濟的最重要核心計劃。就是要透過帶動製造業成長,從二○一三年佔GDP的一七%,十年內提升至二五%,創造就業機會和調整經濟結構。

鴻海佈局印度七年,尚未開花結果。但身為製造業龍頭,當然要緊抓這波印度製造掀起的大好機會。在股東會前夕,就傳出鴻海洽談投資印度電子商務網站Snapdeal。二十二日,郭台銘的「麻吉朋友」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在印度新德里開記者會宣布,和鴻海及印度最大行動電信運營商Bharti Enterprise合資SBG潔淨科技(SBG Cleantech Limited),進攻印度太陽能發電市場。

但最引發關注的,和大客戶蘋果有關。六月十二日,外媒《路透社》才對外批露,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工業大臣德賽透露,鴻海正和印度政府進行協商,計劃在當地挑選落腳地點,興建一座工廠,幫蘋果生產行動裝置產品。

合約尚未簽訂,但如果完成,將成為印度第一座iPhone生產據點。所生產的蘋果產品除了供印度市場需求外,也將出口至其他國家販售。這和莫迪的「印度製造」政策方向,不謀而合。

事實上,不只鴻海對印度有興趣。廣達今年的股東會也透露,正在投資評估赴印度設廠的可能。最近成長力下滑的宏達電也傳出前進印度,在印度北方和當地經銷商合作,架設手機組裝線。背後不只製造需求,更看中當地內需。... 持續閱讀

鴻海投資印度 郭台銘圖的是什麼?

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近期親自前往印度考察,並接受當地媒體採訪,喊出在2020年前將在印度建置十至十二座工廠,並且可在印度創造一百萬個就業機會。郭台銘說:「我準備好了!」但是建廠所需要的電力供應、用水、產品物流、人力資源、稅率法規等,還需要印度政府促成。

郭台銘也不諱言,「印度哪個省對製造業最友善,我們就從哪裡開始。除了基本職缺之外,還有技術勞工和工程師。我們要在鄉村設廠,會創造工作機會,帶動基礎建設」。

轉型商貿 維持營運高成長

包括之前在印尼與巴西,鴻海建廠進度大不如外界預期,除了當地的基礎建設不佳外,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當地政府對於鴻海態度不積極頗有微辭,而鴻海對於當地政府無法全力配合也頗多怨言。

鴻海近期大力朝中國以外的國家發展,積極建廠的目的,其實就是鎖定這些新興國家未來的人口紅利,包括勞動力及消費潛力。對於鴻海來說,單純的代工製造,在主要客戶蘋果(Apple)逐步釋單給和碩(4938)、仁寶(2324)、緯創(3231)的趨勢下,已經很難再有大幅成長的空間,過去動輒營收年增率30%、50%,已成過往雲煙。

郭台銘也多次坦言,鴻海的營運基期已高,就算現在年增率10%,也都有四千億元,這已經是一家大型上市櫃公司的規模了;雖然鴻海內部仍是以15%為成長目標,但是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須要轉型到商貿,而如果可以從設計、製造到銷售,才有機會維持鴻海的營收成長不墜。

產業人士表示,不管是巴西、印度、印尼,這些國家對於部分電子產品,都課予相當高的關稅,包括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都屬於被課予高稅率的電子產品,唯有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才能避免高關稅的問題。

硬體優勢 結合印度軟體技術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也都是屬於青年人口較多的地方,相較於中國的年輕世代已經不再願意進工廠工作,巴西、印度、印尼的年輕人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因此鴻海需要的勞動力應該不會出現困擾。

而且這些國家的人民心態大多偏向及時行樂,對於購買新產品的意願很高,如果再能提供工作機會,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購買力,對於鴻海來說,不但有足夠的勞動人口,同時又有穩定的消費市場,是一個「人財兩得」的選擇。

據瞭解,郭台銘鎖定印度,就是看好印度在軟體產業的發展,確實可以與歐美國家並駕齊驅,而且包括IBM、Google等國際大廠,也都在印度設有研發基地,這也是以硬體製造為主的鴻海,在轉型時所必須要補足的部分,如果可以結合印度的軟體技術,搭配鴻海全球領先的硬體製造技術,將是一個最完美的境界。

鴻海印尼投資案 台印關係有望提升

鴻海的印尼投資案受到各界關注,印尼總統當選人佐科威(Joko Widodo)也希望鴻海早日登陸印尼投資,日前更邀請董事長郭台銘成為佐科威就職典禮的座上賓。除了提升印尼與鴻海合作可能外,也有望加強台灣與印尼雙方的互動交流。

但近日投資案陷入卡關,日前印尼財政部長巴斯里(Chatib Basri)表示,鴻海要求印尼政府提供免費的土地,及更優惠的租稅方案,做法太過無理,未來雙方仍需更多的協商。

郭台銘今年2月時,已與時任雅加達省長佐科威簽定投資意向書,由雅加達省提供雅加達國營免稅加工出口區的土地,給鴻海設廠,預計未來3至5年內投資至少10億美元。

佐科威日前表示,鴻海的投資計畫非常重要,印尼渴望製造業能夠蓬勃發展、希望鴻海能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並推動產業轉型。也承諾將會協助鴻海解決投資許可、土地取得等問題。

佐科威團隊已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列入10月就職典禮的貴賓名單,鴻海日前表示榮幸,郭台銘出席的機率頗高。佐科威勝選後,其幕僚團隊也積極與鴻海聯繫,推銷除了雅加達之外的其它潛力投資地區,其中佐科威的故鄉中爪哇地區,也是幕僚積極推銷的投資地點。

佐科威的幕僚團隊成員坦言,佐科威一直希望鴻海早日落實在印尼的投資案,不僅對鴻海和印尼有利,也能透過鴻海進一步提升台灣和印尼的關係。

郭台銘攻樂活養生 重用曾馨瑩姊夫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積極布局樂活養生健康事業群。媒體報導,鴻海集團旗下相關 M次集團,由郭台銘妻子曾馨瑩的姊夫吳良襄主導。

壹週刊專訪鴻海旗下永齡生技和康聯生醫董事長吳良襄。吳良襄的妻子曾馨儀,是郭台銘妻子曾馨瑩的姊姊。鴻海集團旗下目前有12個次集團。壹週刊指出,次集團依序從英文字母A、B、C一路排到M,前面的A到K分別代表11屏3網2雲到大小眼球等事業群,M次集團指的是吳良襄負責的樂活養生健康事業群。

報導指出,次集團英文字母跳過L,主要是郭台銘認為L代表輸家(Loser)不吉利。

鴻海集團在醫療事業布局包括永齡生技、康聯生醫、永明科技、康捷牙醫等。報導引述鴻海主管透露,郭台銘的生醫事業從健康檢查開始,延伸到健康管理、疾病追蹤以及牙醫診所。

郭台銘曾經到負責健康篩檢的立達診所做過好幾次檢查,力挺吳良襄意味十足。吳良襄接受壹週刊採訪指出,自己靠的是能力,會努力讓市場看到成績。吳良襄說,郭董對自己的績效應該是滿意。

郭台銘特助蔡志孟接受採訪表示,郭台銘看到生醫科技是未來大方向,要找一個懂得進入生技事業的人,就找到吳良襄了。報導指出,吳良襄上任後向郭董提案,讓康聯生醫與鴻海福委會合作,接下鴻海員工健檢大單,讓康聯生醫業績倍增,未來在解決客戶集中鴻海的課題後,康聯生醫計畫掛牌上市。

吳良襄表示,永齡生技將複製上述模式拓展其他業務。他指出,永齡生技也與美國醫療儀器設備商瓦里安(Varian)簽訂合作協議,有機會為瓦里安代理設備。

蔡明介:手機主戰場 移向印度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指出,智慧型手機需求進入中低成長期,主戰場已由需求明顯減緩的中國大陸移轉,他看好印度、東南亞及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成長率將非常高。此外,聯發科去年與搜尋引擎大廠 Google合推的平價智慧機「Android One」,傳出今年將推出第二代,定位從中階降至低階,價格將一口氣砍至30美元至50美元,遠低於第一代的100美元定位,並會配合印度慢速網路,推出適合產品。

蔡明介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智慧手機市場雖曾經實現年增50%至60%的高速成長,但目前已進入中低成長期;最近三、四個月因經濟成長減緩及受匯率影響,導致大陸消費者購買力下滑。

蔡明介認為,手機晶片的主戰場已非大陸,而是印度與東南亞市場。他看好印度、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國家的手機換機需求,將帶來很高的成長率。

蔡明介以印度市場為例,印度有12億人口,是全球人口數第二高的國家,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僅約10%;目前印度消費者為觀賞動畫等內容,正持續將智慧手機從3G升級至4G。

日經新聞報導,目前聯發科智慧手機用晶片營收中,大陸市場占比在六成以上,印度市場占比約15%至20%;Google去年9月在印度推出高規低價手機「Android One」,就是由聯發科提供晶片。不過,「Android One的表現不如預期,主因供應鏈出現問題,造成使手機數量短缺。

分析
  • 簽 ECFA 後, 台灣 GDP 成長率衰退幅度全球居冠,ECFA 簽訂後,簽訂後台灣因歐債問題及大陸產業升級,台灣產業獲利大幅衰退,終於至 2011 第四季台灣GDP成長率從13.11%衰退至1.18%;-11.x% 衰退度全球第一
  • 也就是說 ECFA 是讓台灣 GDP 率衰主因之一,其實是變成台灣讓利給中國,就因為馬政府輸在簽約執行細節與兩岸產業重疊競爭之考慮沒做好,馬政府失職造成台灣 GDP 成長率大衰退;簽ECFA、開放大陸來台投資, 台灣歡迎大陸投資、兩岸進一步經濟合作,但事實是簽 ECFA後 大陸來台投資金額仍比歐、美、日低更遠不如本土台廠對台之投資。但同期間大陸投資其他國家是 > 5000億美金. ( 註: 兩岸簽署ECFA後,外資與中資來台投資金額不增反減,由其是中資來台投資減少最多;)
    • 主因就從 ECFA後,如 紙、LED、家具、面板、電源模組 ... 大陸對台灣進口關稅遠高於台灣對大陸進口關稅;
    • 中國大陸也奇怪,若不做實質讓利給台灣中小企業,讓台灣中小企業及員工認為祖國關心台灣人,離散祖國超過100年的台灣人怎會認同呢?既使是離散超過100年的父母,若只會從離散子孫吸血,也不會有子女要認這種無情無義的父母,少照顧子孫超過100年了,還不知如何贏回人心?
    • 最大威脅是整個台灣政府一堆中國大陸說客,無時不刻利用政府決策掏空台灣資金、技術人才,如何防止成為政府一大問題?
  • 台灣產業加速與東協、印度策略性整合,特別是聯發科必須用 TSMC 最高製程製作印度超低階智能手機及中國大陸低階高CP值智能手機,將東協、印度策略性整合,最好能結合印度台商用[開源碼, DIY, 開放硬體智能手機平台]戰略來擴展東協、印度市場,打不同的戰略,才能真正將戰略拉長,讓台灣產業加速成長
  • 台灣政府 FTA 應該要有配合雙印戰略,這樣整個台灣產業鏈才能真正加速成長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中國大陸企業債、地方債將是未來大陸面臨泡沫難題,將影響到股市泡沫 ( China corporate bonds,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the next bubble will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a stock market )

陸股逃過一劫 陸公司債挫挒等

北京政府重手干預下,陸股可能已經躲過一劫,但是高達16.1兆美元,還在不斷增加的全球最大公司債規模,恐怕沒那麼容易處理,而對大陸走緩的經濟構成更嚴重的威脅。

根據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1項針對1400多家公司的研究,陸企肩上的債務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60%,這個數字是美國的2倍,而且過去5年來急速惡化。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預估,這些鉅額債務未來5年料大幅膨脹77%,來到28.8兆美元。

大陸政府自去年11月以來,4度調降主要利率,並且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解除存貸比限制。

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高路易( LouisKuijs)說:「信貸水龍頭一打開,資金流向『問題』公司或實體的風險隨之攀升。」

大陸銀行6月新增放款1.28兆元人民幣(2060億美元),遠高於5月的9008億元人民幣。政府的寬鬆政策造成短期利率成本下降,借錢炒股風氣因此盛行,卻鮮少跡象顯示貸款流向實質經濟中可創造獲利的投資,這些投資的長期借貸成本仍高,同時銀行也不願承擔風險。

大陸製造業的債務日益膨脹,獲利與之相比日益顯得小巫見大巫。湯森路透的研究發現,2010年原料公司的債務是核心獲利的2.8倍,到了2014年底,這個數字來到5.3倍。能源公司的債務核心獲利比也從1.1倍,攀升到4.4倍。工業公司的債務核心獲利比也從2.5倍,增至4.2倍。

北京當局採取前所未見的措施搶救市值僅逾8兆美元的股市,卻放任鉅額公司債問題不處理,讓北京政府的救市舉動看來像一場兒戲。美林美銀(BofA Merrill Lynch )分析師崔偉說:「管理公司債市場可能比股市更危險,因為公司債規模更大,迄今無重大違約事件,道德風險不容輕忽。」


陸鋼鐵出口量堪比日本產量、鋼企照賠錢,礦業股崩

Thomson Reuters報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年減1.3%至4.1億噸、為近20年來首度呈現下降。產量雖開始走低,但鋼鐵企業本業虧損卻擴大至216.8億元(人民幣)、虧損企業佔比達43%。

數據顯示,鋼材價格續創新低,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指數降幅已超過去年全年。中鋼協表示,全年度產量可能已在2014年觸頂、國內需求量則是早在2013年就已達到最高峰。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6月年減4.8%、連續第39個月呈下滑。2015年上半年中國工業利潤年減0.7%。
印度經濟時報23日報導,世界鋼鐵協會統計顯示,2015年6月全球鋼鐵產量年減2.4%至1.36億噸;上半年年減2%至8.13億噸。

中鋼協7月2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淨出口鋼材4,748萬噸、年增35.5%。
彭博社28日報導,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 AG)分析師Shinya Yamada指出,中國上半年鋼鐵出口數量達到5,240萬噸、幾乎等同於日本的整體粗鋼產量(5,260萬噸),貿易摩擦恐將升溫。

中國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2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有效需求的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他指出,上半年投資、消費處在近些年來的低位,這兩個月投資、消費、出口雖有一些好轉,但力度應該還要來得更猛一些才有利於工業的穩定增長。他還提到,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這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比較困難。

今年上半年淨損30億美元的英國礦業巨擘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27日下跌0.69%、收772.6便士,創2002年9月24日以來收盤新低。瑞士礦商嘉能可(Glencore PLC)在香港掛牌的股票(見圖)28日開盤迄今(截至台北時間上午9時51分為止)最低跌至24.8港元、創2011年5月初次公開發行(IPO)以來最低紀錄。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