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4, Chromebook 及 Chromecast 將成為 Google 重要的產品策略 ( 2014 most important Google strategy will focus on Chromebook and Chromecast )

網頁版 Google Play Movies 和 Music 已經為 Chromecast 最佳化

Chromecast 近來不斷有更新的消息,看來在真正的 Google TV 推出前,Chromecast 依然會繼續被 Google 器重 -- Google 剛剛將他們網頁版的 Play Movies 和 Play Music 為 Chromecast 最佳化。現在即使用戶沒有手機和平板,也可以直接將電腦 Chrome 瀏覽器上的網頁版 Play Movies 及 Music 之媒體,串流到連接了電視的 Chromecast 上,因為界面的右下角已經出現了一個 Chromecast 的串流標誌。不過在串流之前,大家還是要先在 Chrome 上安裝 Google Cast 外掛啊。

Android 4.4.1 可能可以讓裝置鏡像輸出所有畫面到 Chromecast

目前可以將 Android 手機或平板所有畫面鏡像輸出到電視的中介裝置只有很少數,例如 Miracast,雖然嚴格來說 Chromecast 也可以,不過只局限了為數很少的 app,並不支援所有畫面的輸出呢。幸好,Cyanogen 的其中一位創辦人 Koushik Dutta 有一個新發現顯示這個情況有可能會改變。他在 Android 4.4.1 的 patch 裡面發現這個版本裡是有這個無畫面限制經 Chromecast 鏡像輸出的功能,但最可惜的是目前相關 API 只有 Google 和 OEM 們擁有,所以他或其他開發者不能基於此嘗試將有關功能帶到 Apple TV 或其他機上盒身上。到底是不是為了傳說中的 Nexus TV 留一手呢?

Android mirroring to Chromecast coming, Android 4.4.1 code seems to reveal

Well-known CyanogenMod developer and Cyanogen Inc cofounder Koushik “Koush” Dutta said in a Google+ post that Android mirroring may be coming soon to Chromecast, according to APIs seen in the recently released Android 4.4.1 KitKat code.

Display mirroring on Chromecast is only available on a PC, and only works with Chrome browser tabs, but Android tablets and smartphones may soon receive a similar feature. However, the mirroring feature may be limited for use with the Chromecast, while other devices (such as Apple TV or Roku) ready to offer similar features to users may not be supported.

專為 Chromecast 而設的應用分區也在 Google Play 上出現了

繼新增了「專為平板而設」的應用分區後,Google Play 今天又為那些供 Chromecast 電視棒使用的軟體安置了「新家」。從現在開始,用戶在透過 Android 裝置瀏覽 Google Play 時將可以看到 Chromecast 分區,其中除了 Google 自己的媒體應用外,還有 HBO Go、Hulu Plus、Netflix、Pandora 等服務。暫時來看應用的數量還不算多,但未來其規模應該會越來越大吧。

Chromecast Support iOS apps for iPad and iPhone

Google has kept the Chromecast streaming dongle locked down tight as it finalizes the developer SDK. Previously, only a handful of apps have been allowed access, but now things are finally starting to open up—Mountain View has announced 10 new apps on iOS and Android have gained support for Chromecast streaming today. They are a mix of audio and video apps that pull content from various online sources, and also a few that can stream your personal files.

The online streaming services now allowed to plug into Chromecast include VEVO, Red Bull.TV, Songza, PostTV, Viki, Revision 3 and BeyondPod. Some of these apps aren't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but they all have big download numbers, so someone is using them. BeyondPod (Android only)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s it allows you to pull in content from any RSS feed and push it directly to a Chromecast screen. VEVO (Android, iOS) support is also going to make a lot of music fans happy.

Google famously blocked a pre-release app called AllCast from streaming local content to the Chromecast a few months ago, but now there is an officially supported way to get your own content sent to the device. With the app rollout today, users of Plex, aVia, and RealPlayer Cloud can connect to a Chromecast.

Plex (Android, iOS)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in this group and has a pretty rabid fanbase. As
Samsung used Chromebook to boost its NB market size
you can imagine, there is dancing in the streets of Plex-land. This $5 app allows users to send video and audio content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straight to the Chromecast. The aVia media player also includes local and cloud streaming, but it requires an in-app purchase. RealPlayer Cloud is only for online cloud content, but you get 2GB for free. The upshot is that it has wide codec support.

All the app updates are live, but some users note that a quick reset of the Chromecast is required for a few of the newly updated apps to work. Keep an eye out for smaller developers to be given the go ahead to start releasing apps. It could happen at any time now.

Google talks up Chromecast in 2014

In the coming year, Google wants to take Chromecast around the world, make its Google Cast an open standard, and possibly debut new Chromecast devices. The company wants to make it available to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Mario Queiroz, Google's vice president of product management, told GigaOm on Friday. Fans of the device will be "pleasantly surprised," he said.

As more people are able to get the device, Google expects that they will want more apps to be compatible with it, Queiroz said. That requires finalizing and opening the Chromecast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 which the company hopes to do in 2014. Currently, Google must assist developers chosen to work with the SDK.

Queiroz added that Google wants to turn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Chromecast, called Google Cast, into an open standard that manufacturers can build into their consumer electronics.

Acer 首款觸控屏 Chromebook,要價 US$299 ( 熱賣 )

Acer 今天發佈了一款新的 Chromebook 產品,型號是 C720P。這款筆電採用了 11.6 吋的 LED 觸控螢幕,解析度是 1,366 x 768 ,採用 Intel Celeron 2955U 處理器,32GB SSD 和 2GB DDR3 RAM 組合。它的重量是 1.35kg,厚度為 1.98cm,算是很輕巧的啦。Acer C720P 聲稱可以達到 7.5 小時的續航能力,比採用 Haswell 的 C720 續航力要少一個小時。它配置了 USB 3.0 和 2.0 的埠,還有 HDMI 、SD 讀卡器和 2 年的 100GB Google Drive 空間使用權限。下個月初的時候就可以買到,價格是 US$299(約 HK$1,825 / NT$2,320),在 Acer 北美零售店、 Amazon、Best Buy 有賣。

Dell 的 Chromebook 11 正式來了,明年一月上市售價低於 US$300

比想像的更快,早先 Dell 預告過的 Chromebook 11 如今已經正式發表了。這款筆電為 11.6 吋,重 2.9 磅(約 1.3kg),主打的是教育市場。硬體方面配備了 1.4GHz Celeron 處理器和 16GB SSD,續航力據稱有 10 個小時,比 Acer 的 C720 還厲害,在搭載 Chrome OS 的產品可謂首屈一指。至於軟體的話,Chromebook 11 預載了 Wyse PocketCloud 應用,便於老師、學生分享作業內容。最後需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款裝置有 2GB 和 4GB 記憶體兩個版本,前者將於明年一月在美國和英國發售,後者的開賣時間則是模糊的 2014 年第一季。至於價格,Dell 已經表示會至少有一款低於 US$300(約 HK$2,330 / NT$8,890)的產品。

從明天開始,Dell 旗下的首款 Chromebook 就將正式推出了。這款名為 Dell Chromebook 11 的產品將主要瞄準學生市場,目前規格還沒有被公佈,但尺寸為 11 吋的可能性很大。除此之外,他們還表示明年也會針對商務和消費市場推出相應的 Chrome OS 筆電,如果你關注的話不妨期待一下喔。


如果你常用 Chromebook 上的 Webcam 的話,Google 今天就有好消息要告訴你了。他們的開發團隊日前改進了 Chrome OS 中的相機應用,為其換上了全新的 UI。根據 François Beaufort 的說法,新版本中加入了錄製影片、直接上載至 YouTube、Google+ 等功能,同時還可以在所有 Chrome 裝置上同步照片。想試試嗎?下載連結已在來源中為你準備好了。

Chromebook 進入商業領域,已經拿下美國 20% 的商用筆電市場

分析機構 NPD 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Chromebook 今年在商用領域異軍突起。2012年,Chromebook 的市占率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了今年,它已經成功佔據美國20%的
商用筆電市場。

根據 NPD 的預測,美國商用桌面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平板電腦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1440 萬台,它們主要透過代理商售給商業用戶。

而 Chromebook 的表現透露出這樣一個訊息——商務用戶開始傾向於網際網路辦公。基於 Chrome OS 系統的 Chromebook 在這點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款低價但專注的設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商務人士手中的辦公利器。

NPD 產業分析部門副總裁史蒂芬·貝克(Stephen Baker)評論道,商用個人電腦的形態仍在持續變化,Chromebook 和 Windows 變形筆電等新設備正在奪回過去 iPad 在商用領域佔領的市場,Chromebook 今年的表現不讓人感到意外。現在,企業用戶的購買靈活性也在不斷增加,他們完全可以接受這款新工具。

2013 年 Chromebook 在美國的銷量已經超越了 Android、Windows 平板及 MacBook 筆電

Chrome OS 正在崛起,至少在美國的商業、教育領域中情況就是這樣。根據 NPD 最新的報告來看,2013 年透過商業管道賣出去的運算裝置中有 9.6% 是 Chromebook,這一份額直接超越了 Android、Windows 平板和 MacBook 筆電。在 Google 的衝擊下,傳統電腦的市佔率從去年的 77.8% 下降到了今年的 63.7%。

當然,這並不代表說 PC 產品將退出戰場,但對各家廠商來說,分散自己的產品線或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作為最成功的廠商之一,Samsung 的 Android + Chromebook 組合技幫助其搶到了個人運算裝置市場中 10% 的份額。而反觀主攻 PC 的 HP,佔有率就下降得十分明顯呢。

分析
  • Google Chromebook 與業界合作不斷並成功打入學生市場,2014 將有 DELL、HP、Asus、Acer、Samsung Chromebook 持續推出,將是 Microsoft 很大威脅,是否啟動 Chromebook 每年千萬台市場,值得觀察; 
  • Google Chromecast 近來不斷有更新的消息,看來在真正的 Google TV 策略將在 2014 啟動,Chromecast 結合許多內容商如 Youtube、Google play、Netflix、 Vevo、 Songza、 The Washington Post’s PostTV 、 Viki 、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Revision 3 、 Red Bull.TV 、 BeyondPod 、 Plex 、 Avia and RealPlayer Cloud.,預估 Chromecast 每年將有千萬台市場;
  • Google Chrome 市場策略相當靈活,預估將成為 Apple Inc., 及 Microsoft 相當大的威脅;一旦,Microsoft 失去PC、NB 學生市場,等於 Microsoft PC 大餅又被 Google 咬一大口,也就是全球科技趨勢將大洗牌;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機器人科技及應用成為 Google、Amazon、鴻海等公司未來投資重點 ( Robot industrial become a big investment from Google to Amazon and Foxconn )

谷歌攻機器人 大手筆併7企業

Google involve in Robot industrial will make a big impact to human
谷歌身為全球網路搜尋龍頭,亟欲拓展新事業,力推機器人計劃,有請Android幕後推手魯賓( Andy Rubin )操刀,谷歌並大手筆併購,將7家企業納入麾下。

根據彭博報導,魯賓3月卸下谷歌公司(GoogleInc.)Android掌門人之位後,轉而領軍機器人計劃,並且不動聲色的在日本與美國併購了多家企業。魯賓人稱「Android之父」,他將Android平台推向顛峰,在行動智慧手機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在魯賓的帶領下,Android平台快速崛起,並且超越蘋果( AppleiOS ,奪下智慧手機七成市占。

Someday, Robot will have soul and free will, if Google involve
谷歌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對紐約時報( NYT )透露:「我對魯賓的機器人大計感到興奮莫名。魯賓上一個大賭注Android,最初看來十分瘋狂,但最終將超級電腦放進數億人的口袋裡。機器人大計還在初期階段,但我已迫不及待想看未來會有什麼進展。」

總部位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谷歌,不斷拓展新的事業領域,希望藉此另闢營收管道,並致力保持作為創新企業的優勢,以吸引更多頂尖人才。

谷歌的機器人大計包括電腦化眼鏡、無人駕駛汽車與寬頻通信網路等。

亞馬遜擬推無人機 美媒:地面配送才是主導
Amazon use PrimeAir will reduce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improve
delivery service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2日報導,亞馬遜計劃五年內推出空中貨物配送機,以期提高送貨效率,搶佔市場先機。當前不少美國電商對此撓有興趣,但報導指出,盡管亞馬遜空中運送機是不錯的嘗試,但是地面為主的車輛配送才是零售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報導稱,亞馬遜空中運送機的研發或給零售業帶來革命性變化,對其他零售電商甚至實體店都帶來了不小威脅。但在近幾年自動配送科技不斷髮展的背景下,空中配送科技面臨地面無人駕駛車輛的有力競爭,並且從長遠來看,地面配送裝置將主導未來零售業。

  奇點大學網絡與計算機教授布拉德 譚布萊頓表示:“長期來看,地面貨物運輸工具的效率更高,能夠將貨物運送到更多地方,因而更符合零售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他指出,空中運輸具有相對局限性,樹木、高大建築物等障礙物使得貨物不能準確送達指定地點。此外,風力和天氣狀況對空中運輸帶來了一定麻煩。相比之下,地面無人駕駛機顯得輕巧靈活,而且成本相對低廉,安全性能高,更有利於貨物的配送。

  報導同時指出,空中運輸和地面運輸各有其利弊。空中運輸不適合諸如桌鋸和橡皮船等較大體積的貨物配送,而地面配送則無法像空中運輸那樣快速將貨物送達至顧客。然而,當貨物送達目的地之后怎麼樣處理包裹的問題是兩種運輸方式面臨的共同問題。譚布萊頓指出,在此問題上空中配送可能更具優勢,因為它能將貨物空降到庭院或者屋頂,一定程度上以防止能夠盜竊事件的發生;而地面配送則需要顧客倉庫的密碼,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貨物安全隱患。

  但長遠來看,隨着地面配送技術的發展,車輛能夠直接將貨物送到收貨人手中,還可以通過顧客手機的GPS 定位系統確定顧客的方位,以便盡快實現貨物交接,從而極大增強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報導稱,未來的零售業可能是空中配送和地面配送共存的局面。然而低成本、大容量、高靈活性的地面配送更加有可能成為21世界零售業未來的主導配送方式。

機器人大軍來了!你的工作在哪裡?
robot cleaner will become ill-expensive and popular

 隨著中國工資高漲,台商製造業大量起用機器人、工廠走向無人化,已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雖然低階勞力會被取代,但機器人及其周邊產業,可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兩人,不但改變了全球產業的方向,也形塑了人類今日工作、生活、娛樂的樣貌;他們雖然諸多意見不盡相同,但卻一致地認為,大型企業下一個研發與營利的重點,將會是機器人。

廉價勞工天堂不復存在

 對台灣而言,機器人的議題並非遠在天邊。由於中國沿海省分平均工資快速攀升,甚至已高過台灣的平均工資,使得長期倚賴低廉工資的台商,轉型已迫在眉睫。但不論將工廠遷移到工資低廉的內陸省分,或是重新與國際接軌的緬甸,困難程度與代價都比外界想像來得巨大;這也是為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示,將大舉進軍機器人產業,期待以機器人取代人工,成為製造業的生產主力。
 在台商企業中,鴻海、上銀動作最快,皆已量產工業用機器人,往後5年將投資上千億元,在台灣中部打造機器人生產基地;郭台銘更宣稱,2014年鴻海集團的機器人數量,將提升至100萬台。在可見的未來,機器人產業的人才需求將會大幅成長,成為經濟火車頭,帶動零組件產業向前躍進。

誰說機器人搶走勞工飯碗?

 受到科幻動漫、電影的影響,例如《無敵鐵金剛》、《鋼彈》、《變形金剛》等,裡面造型功能酷炫的機器人,制約了大多數人對機器人的想像。其實,現實世界已量產的機器人,功能皆相當簡單,大多尚處於在實驗室研發、測試的萌芽階段,但預計很快即將跨向大爆發期,進而改變整個世界。
 台灣機器人研究機構中,執牛耳者首推工研院,陸續不斷將技術移轉給廠商。工研院產經中心機械與系統研究組組長羅一中表示,雖然美國、日本投入研發機器人多年,但台灣在關鍵的機械、電子零組件上,仍具有一定優勢。他預言,機器人時代來臨後,部分低階工作不免會被取代,但是與機器人相關的工作機會,同時也將大量被創造出來,勢必改變勞動結構與生態。
 「『無人工廠』並非夢想,在日本TOYOTA的汽車生產線,負責焊接、組裝等工作的,幾乎都已經是機器人。」羅一中分析,外界對機器人有諸多誤解,導致許多勞工擔憂,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但證諸一些已採用機器人的產業,情況並非如此,「美國巴爾的摩與丹麥北部的造船業,在導入機器人後,勞工不但沒有因此失業,還因業績大幅成長,平均薪資跟著水漲船高!」

機器人有別於工具機

想要瞭解機器人產業,就得先瞭解機器人的歷史與定義。工研院產經中心機械與系統研究組研究員葉錦清解釋,機器人的英文robot,是由捷克文robota而來,最早出現在1920年捷克劇作家K. Capek的作品中,原指「勞役、奴隸」。1961年,美國優力美訊(Unimation)公司生產首款工業機器人,即名為robot,從此,robot成為機器人的專有名詞。

 汽車業發跡自美國,但改良汽車使其普及化的卻是日本,機器人產業亦然;日商 FANUC(發那克)已擠下優力美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龍頭。葉錦清指出,緊追在日本、美國之後的是德國、瑞士,連韓國的現代汽車,也積極著手研發機器人。
 細看FANUC這家公司,便可知曉為何各個先進國家,都想搶進機器人產業。若論員工規模,FANUC僅有5千人,遠不及號稱120萬大軍鴻海集團的1%,但FANUC市值卻超過鴻海集團80%,舉凡生產手機、汽車、噴射機、戰車的廠商,都會使用FANUC的機器人,訂單應接不暇,有些機器人款式甚至僅此一家。由於FANUC地位無可取代,即使遭遇金融海嘯、日圓大幅升值,其營收、股價仍然逆勢上漲。
 然而,由於研發機器人的廠商,多半也是工具機大廠,不少人將「工具機」與「機器人」混為一談。工研院產經中心機械與系統研究組研究員葉熒美澄清,不一定得形狀完全擬人的機器,才可稱為機器人,有些機器人僅模擬人類手部,實應稱為「智慧手」。唯有具備多功能、可自動學習進化的機器,才可稱為機器人,否則就是普通的機器,或工具機。

絕不喊累,出錯率極低

 「一般來說,機器人可以分為『服務型』和『工業型』兩大類。」葉熒美說明,顧名思義,服務型機器人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居家服務,例如陪伴獨居老人、照顧病患;而工業型機器人則應用於產業的生產、搬運流程,不同產業各有為其量身訂製的機器人,負責辛苦、骯髒、危險的低階工作(即日文中3K工作),「在已開發國家,由於人力短缺、工資昂貴,機器人將更為普及。」
 葉熒美指出,其實自1970年代以降,機器人產業便已穩定發展,尤其是2005年之後,由於新興國家工資逐步起漲,加上產品的精密度提高,企業對「絕不喊累、出錯率極低」的機器人,需求快速增加,機器人產業也隨之起飛,全球製造業即將掀起新一波的革命。
 除了服務型機器人、工業型機器人,葉熒美補充道,「軍事用機器人」數量也將激增,因為即使機器人造價再高,也比不上人類的生命珍貴,未來可能由機器人代替軍人上戰場。此外,機器人還可用於探勘、救災,政府部門或大型企業將成為主顧。

就近即可找到大買主

 然而,日、美等國積極發展機器人產業,台灣就一定得跟進嗎?在全球機器人產業生產鏈中,台灣可否占有一席之地?羅一中肯定地說,機器人普及化已是必然趨勢,潛在商機雄厚,而且可帶動諸多次產業的就業需求。台灣若能延續在IT、精密機械業的競爭力,必可在機器人時代扮演關鍵要角。
 「換個角度來看,台灣電子業、代工廠商相當多,他們正是工業機器人最重要的買主;台灣若能發展機器人產業,將可就近找到大買主!」
 羅一中笑著說,全球最重要的NB、手機代工大廠,幾乎都是台商,其主要生產基地皆在中國,現今都面臨人力成本驟增的壓力,未來勢必會提高使用機器人的比例。他透露,包括仁寶等NB代工大廠,都已著手招聘機器人相關的人才,準備迎接機器人時代。

歡迎機電整合跨領域人才

 機器人產業勃興,部分低階勞力工作職缺將消失,但會新增哪些人力需求?羅一中認為,機器人可說是「會移動的電腦」,需要機械、電子零件的高度整合,因此模組研發人員、程式設計人員需求將激增,而電機、電子、資訊、機械、材料等科系畢業生,將是最直接受益的族群。
 機器人需要撰寫程式、設計嵌入型系統、測試最適材質、研發各式零組件,但最重要的仍是機電系統整合,因此最歡迎跨領域人才,否則僅從一種專業的視野進行考量,未能全面思考,將很難融入機器人產業團隊。
 「想成為機器人時代的搶手人才,最好擁有2、3種以上專業。」羅一中指出,由於企業需求較一般家庭殷切,工業用機器人的發展腳步,將比服務型機器人來得快速,除了電子業將率先使用機器人,另外包括食品業、化工業等大型製造業,乃至於大規模耕種的農業,也可能需要添購機器人,「機器人產業從業者也要瞭解其他產業的特性、流程,才能為其量身訂製機器人。」

朝向多軸智慧化發展

 自2005年以降,工研院在機器人研發上,不斷有令人驚喜的成果;目前其技術可應用在保全系統,以及3C產品製造、自動化噴塗、精密機械生產系統上,成功協助廠商改善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良率。
 「目前,工業用機器人多為單軸,未來將朝多軸、智慧化方向發展。」羅一中認為,在可見的未來,模組化技術、系統模擬技術、自動化系統、即時回饋與修正系統、可變重組製造系統、遠端監控與診斷、即時回饋與修正系統、跨機構整合軟體等機電整合技術,將成為熱門新顯學,也是想進入機器人產業者的敲門磚。

帶動周邊產業利益均霑

 羅一中預測,機器人產業起飛之後,周邊產業如半導體產業、感應器產業、精密機械產業、電池產業、軟體產業等,可望獲得再次高度成長的新動力,人力需求也將持續旺盛。而且,機器人也會損壞、故障,光是保養、維修,便是相當可觀的商機。台灣零組件在價格上具競爭優勢,有機會成為周邊產業的領導者。

 「只要機器人的成本,比人工更便宜,製造業企業主便會毫不猶豫地大量使用機器人!」羅一中直言,別以為機器人時代不過是動漫、電影裡的情節,可能很快就會來臨,雖然面貌不盡相同,但絕對會衝擊產業與就業市場。與其坐視大環境巨變,不如主動迎擊、學習相關知識,才不會在機器人時代被淘汰。( 請見7月號(435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

Play-i robots teach kids to code, available summer 2014

The Google-backed venture Play-i will start shipping robots to future programming geniuses in the summer of 2014, the company has announced. The colorful, round little robots--dubbed Bo and Yana--receive commands from a smartphone or tablet through a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 designed for children ages 5 and up. The capabilities of Bo and Yana are pretty complex, but early testing by the company indicates the age-graduated programming languages are working.

Bo can move. He rolls around on three wheels, turns and pans his head, and has a variety of lights to indicate emotion and other feedback signals. He also comes with a speaker, IR beaco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Play-i robots, a full navigational sensor array, and Mr. Potato Head-like attachments for toys, extension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Yana is a little more on the quiet side: She doesn't move, but like Bo she has an eye light for emotions, a speaker, IR beacons, an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 and attachment capabilities.

The programming interface comes in multiple tiers, so that younger children--ages 5 to 8--work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than older groups--ages 8 to 12, and 12 and up. As children get older, they can move on to other kid-friendly languages like Scratch and Blockl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get them to be able to program for iOS and Android. Play-i co-founder and CEO Vikas Gupta says the robot-centric educational method for teaching children to code sets the company apart from other kid-friendly languages in that the results exist in the physical world, which children can more easily relate to than a simulated character on a screen.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從 633 及 黃金十年至『桃園航空城』看馬總統執政誠實度極可能很差?

推動桃園航空城 江宜樺:將創造大台北30萬個工作機會

許多項目只有硬體建設沒有國際大公司投資参與,怎會成功?
行政院長江宜樺10日說,桃園國際航空城是我國繼十大建設後最重要的建設,預計投入金額約新台幣五千億元以上,將創造高達兩兆三千億元以上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將為大台北地區創造超過30萬個工作機會,是我國近年來所有公共建設中,投資最大、最具期待的旗艦計畫。

江宜樺出席「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國際高峰論壇」時,作上述表示。

江宜樺指出,未來這項工程不只使桃園成為我國門之都,也將是桃園地區轉型發展的關鍵,並使桃園縣及大台北地區全然脫胎換骨。此外,透過產業調整、升級,以及各種新型智慧產業的引入,也可讓我國產業發展邁向新階段。

江宜樺表示,該計畫與行政院極力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息息相關。目前政府正如火如荼擬訂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該條例如獲通過,將讓台灣的自由經濟轉型,邁入關鍵性階段。

他說,自由經濟示範區秉持自由化、國際化及前瞻性眼光,為讓台灣邁向下個經濟發展階段做準備。在策略上,希望透過人流、物流及金流的鬆綁,讓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投資台灣。即將推動的重點產業包括智慧物流、農業加值及國際健康醫療,最近經檢討後,也決定將金融服務業及教育創新納入。

江宜樺表示,新的產業型態及外商投資方式如能進一步促成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將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結合桃園航空城,帶給台灣最大的貢獻。面對此劃時代任務,希望全國不分官方、民間、學界及產業,大家共同攜手合作,貢獻智慧於此福國利民的大建設。

桃園航空城計劃
機場捷運是較實際的項目,其他不實際項目應刪除節省經費

桃園航空城目前共規劃有自由貿易港區、機場專用區、航空產業區、經貿展覽園區、生活機能區、濱海遊憩區、精緻農業發展區、機場相容產業區等八大分區,主要座落於桃園國際機場所在的桃園縣大園鄉境內,亦有小部分位於相鄰的蘆竹鄉及中壢市,預計開發面積達6,150公頃。

  • 自由貿易港區:位於機場東側,面積將從現有45公頃擴張至約290公頃。未來預備設置倉儲專區、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等,並引入相關產業。
  • 機場專用區:位於機場北側,為預留未來成長所需之發展空間,面積將從現有機場之1,223公頃擴展至1,665公頃。未來預備設置第三跑道及第三航廈,並引入航空服務及飛機維修相關產業。
  • 航空產業區:位於機場南側,面積預計約750公頃。未來預備設置航空訓練中心,並引入航太科技製造、航空訓練及航空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
  • 經貿展覽園區:位於機場西南側,即高鐵特定區土地,面積約490公頃。未來預備建置國際會議中心及展覽會館,並引入金融國貿、工商服務、旅館、購物中心、娛樂等產業。
  • 生活機能區:位於機場周邊,面積約685公頃。未來除了提供機場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居住之優質住宅環境外,將引入購物商場、餐館、休閒及運動、醫療、娛樂、學校等設施。
  • 濱海遊憩區:位於機場北側,以竹圍漁港為核心,面積約360公頃。未來預備設置觀光碼頭、漁業推廣中心,並引入觀光旅館、度假住宅、商店街、室內外水上樂園等設施。
  • 精緻農業發展區:位於機場西側,面積約525公頃。未來預備設置農產品交易拍買及展售中心,並引入各種新興農業及農業休閒產業。
  • 機場相容產業區:以大園及大園(菓林地區)都市計畫區為核心,面積約1,385公頃。未來預備引入航發研究及教育訓練、航空服務業、航空運動休閒、精密機械、汽車服務等產業。
問題是馬政府執政至今,除觀光業、金融業、生技、半導體及房地產成長外,其他產業大都衰退;桃園航空城計劃從2008 ~ 2013馬政府績效評估僅自由貿易港區、機場專用區、經貿展覽園區還有機會外,其他計劃項目看不出投資成功機會,原因有下列幾點:


精緻農業發展區到底在做什麼?發展優勢是什麼?
電信龍頭中華電信領軍,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昨(10)日正式成立,結合硬體業者宏達電、英業達、網通業者友訊及航運業者華航、長榮航等業者,打造智慧航空產業鏈,預計投資額達5,000億元,將帶動2.3兆元經濟效益。

行政院長江宜樺、交通部長葉匡時、內政部長李鴻源均出席昨天的聯盟成立大會。江宜樺表示,桃園航空城是台灣十大建設之後,最重要的建設,將投入5,000億元以上資金,預估將創造2.3兆元以上經濟效益,並帶動桃園與周邊地區的產業轉型。

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由中華電信發起,因應政府推動桃園航空城發展,建構一個以「智慧航空城」為主軸的智慧之城,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擔任會長,號召硬體業者台達電、宏達電、英業達、研華、大同,網通業者友訊,航運業者華航、長榮航,金融業者國泰銀行、兆豐銀行、玉山銀行、系統整合業者精誠、華電網、關貿等超過70家業者加入。

李炎松表示,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要建構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整合的產業生態系,進行跨產業整合,建構智慧網路、智慧建築、綠能永續、電子商務、智慧交通、智慧零售、4D數位城市、智慧醫療、數位學習以及智慧營運中心等應用服務。李炎松表示,桃園航空城國家重要建設,中華電信將積極打造高速光纖寬頻網路以及4G網路,並設立雲端運算中心,明年下半年4G除率先在五都開台外,桃園航空城也將成為首波開台的第六都,引進智慧綠能及智慧交通新服務。

李炎松未透漏中華電信投資金額,但強調這是五年的長期投資計畫,將打造人流、物流、金流、資訊等產業鏈,打造台灣智慧航空城,除可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及國際人才,建立台灣智慧航空城資通訊及應用能力,未來也可望整體技術輸出海外市場。

中華電信旗下光世代建設也布局桃園青埔土地,李炎松表示,智慧航空城以機場為核心,未來也在青埔打造智慧綠建築的示範建案。

中華電信規劃,明年4G上路,加上積極推2G用戶升級3G用戶,將帶起新一波用戶升級,預估明年手機採購將上看230萬支,行動上網用戶目標可望達500萬戶。
( 註:4G上路如何與「智慧航空城」相關需請政府計劃明確化,否則 5000億投資很難成功。請馬總統,將如何帶動2.3兆元經濟效益講清楚? 從 633 及 黃金十年至『桃園航空城』看馬總統執政誠實度,極可能是歷任總統最差的,若連馬總統的清廉也是掩飾整個中油、中鋼、台電、台糖、台鐵採購貪污,那真是全世界最會騙的政權 )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