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天將公布房地合一改革方案,朝更輕稅原則,此外,自用住宅免稅條款確定排富,自用住宅不限1屋,售價4000萬元以內的房產持有5年以上,交易利得可享免稅,若以去年交易資料估算,全國僅2.5%、4900戶會受影響,若再加上重購退稅與換屋優惠等獎勵,真正繳稅的人恐怕更少。
據悉,之前建商估2000萬的免稅版本,太過嚴格,約影響整體交易房屋量約10%,加上財政部考量房價有南北差異,如果2000萬以下才免稅,對大台北地區民眾不公平,因此才放寬到4000萬元。
全國僅2.5%戶受影響
對於財政部新版本,巢運大表不滿,將於今日到立法院抗議。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
中直言此版本「太誇張」,不只是向建商靠攏,簡直是跟建商「黏在一起」。他強調巢運絕對不會讓這個版本通過,必要會繼續再發動兩次學運阻擋。
他指出,未來會繼續尋求黨團支持,私下聽說有不少民進黨立委也支持財政部版本,民進黨團目前以準執政黨身分尚未表態,台聯黨團則認為應該要更嚴格,也會拜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要求表態。
黃益中表示,先前財政部推出2000萬以下免稅版已獲得建商支持,不懂為何又放寬到4000萬,非常不合理,通常應該是推出較嚴的版本,到立法院才有空間修改放寬。
課稅比奢侈稅更輕
官員私下指出,先前建商到行政院抗議,因此推房地合一稅有所顧忌,不一定到立法院就會被修改放寬,之前海外最低稅負財政部版本很客氣,但到了立法院則是被立委提高金額。
原本財政部釋放消息希望房地稅累進稅率最高45%,因建商反彈改為單一稅率17%時,修法力道不如預期,課稅比奢侈稅更輕。財政部前日至行政院2度報告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營利事業及個人出售房產確定採取單一稅率17%,配合奢侈稅退場,另訂個人短期買賣房產的差別稅率20%~30%。
稅率調整 金融營業稅調回5% 最高所得稅率從40%變45%
財政部今(24)日下午正式宣布「財政健全方案」,金融業中銀行、保險業於1999年為因應金融風暴而調降至2%的營業稅,將調回原來的5%,光金融營業稅每年估可增加200億元稅收。此外,所得稅將增加一級距,所得淨額達1千萬以上者將適用45%稅率,同時個人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降為50%。
財政部表示,財政健全方案以短中長期規劃,上列三項僅為財政健全方案中五大財源籌措項目之一,總計可增加稅收700億元,且稅制調整方案分為短期及中長期,中長期還包括「研議改進不動產稅制度」,短期則先以建立「回饋稅」(feedback tax),讓少數行業或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就短期稅制調整部分,未來銀行及保險業營業稅將由目前2%調整回到原來5%的稅率,至於信託投資業、證券業、期貨業、票券業以及典當業等五種金融行業,過去15年來均未賠付任何一家,因而維持現行2%。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指出,銀行及保險業稅較現行提高的3%將進入國庫;至於原有的2%,則仍維持給金融重建基金(RTC)及存保基金,十年後待存保基金資金充裕了,2%的稅收再回到國庫。
所得稅最高稅率由40%提高至45%
台灣稅制分配根本不公平,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 更突顯高收 入勞工繳的稅率是45%, 勞工整體繳的綜所稅占稅收24.5%, 而政府歲 出給勞工之勞保及就業補助卻低於3.08%, 苛待台灣勞工之政府 |
另外,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後,若為公司個人股東,目前規定所配發的股利中已扣除的17%營業所得稅,可以100%作為該股東個人綜合所得稅扣抵,但未來該扣抵稅率將降為50%,也就是個人股東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股利在營所稅中已扣除部分,在綜所稅僅能扣抵半數,至於法人股東以及小規模獨資、合夥營利事業則維持不變。這項改革將使股市大戶、持股較多企業負責人、企業股東多繳稅。
檢討年金制度 年減450億元為目標
為減緩稅制改革衝擊,財政部亦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將薪資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至12.8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由10.8萬元提高為12.8萬元。中小企業若增僱員工,每年增僱員工所支付薪資額之130%限度內,可於當年營利事業所得稅中扣除,同時為鼓勵企業創新,也將放寬研發投資抵減年限。張盛和指出,除稅制調整以增加國庫稅收之外,行政院也將組成「支出檢討小組」,逐年檢討政府各項年金補助,根據財政部估算,未來在各項年金補助調整上,將朝每年減少450億元支出為目標。
根據財政部規劃之「財政健全方案」,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兩大部分,中央政府方面工作重點在於控制債務規模,不讓債限破表,並且需調整支出結構,檢討法律義務支出、各項年金改革與非法律義務支出,藉此減少資源重複投入與不經濟支出。在多元籌措財源方面,除檢討與調整稅制外,還將積極提升公股事業經營效率、檢討民營化與釋股政策、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全面推動資產活化等。
法人:扣抵稅額減半 中實戶賣股機率高
為什麼不能將增稅部份都用在勞工勞保上? 卻大部份都又給政府 |
大公司影響較有限
蔡明彰表示,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抱怨,但除非是將個人持股轉用投資公司持有,否則這部分並無法規避。此外,基於鞏固公司股權,大股東若因稅率而賣掉部分持股,之後要再買回來,可能面臨歸入權問題,因此,可扣抵稅率減半,應不至於造成大型公司大股東賣股壓力,頂多只會影響部分小公司,對於台股賣壓有限。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也說,大股東不會為了節稅而賣股,他說,大股東平時持股及買賣股票都要進行申報,且賣股半年內不可再買回,因此,大股東不太可能因為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就出脫股票,反倒是中實戶考量稅率問題,比較有可能賣股。台新投顧認為,可扣抵稅額減半多少會造成部分大股東的賣壓,只是幅度多寡尚待觀察,但考量去年企業獲利創新高,配息會增加,為了讓股東可拿到現金又沒有稅的問題,市場也傳出,可能有很多公司會用「現金減資」方式因應,一旦現金減資除可提高現金殖利率,也能降低大股東賣股壓力
富人稅 恐逼走外商金融人才
政府課徵富人稅,千萬薪資所得新增45%級距,恐造成外商金融人才外流!外銀圈昨(25)日示警,未來恐迫使年薪1,000至3,000萬元的高階金融人才流向香港,不但台灣稅基嚴重流失,更降低吸引外商金融優秀人才來台誘因,重蹈「證所稅」覆轍。
財政部稅制改革法案出爐,昨日引發外銀圈一片嘩然,尤其對年薪達新台幣1,000萬元(33.3萬美元)並不是太難的外資圈(包括投資銀行、證券研究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交易等各項領域),昨日一整天反彈聲浪相當大,直言「等於是將金融人才往外推!」
按目前台港兩地課稅標準來看,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且由台灣支薪,當然很明顯得按台灣所得稅級距課稅,但若搬到香港去,且由香港支薪,若待在台灣不超過180天,只要繳香港所得稅16%即可,但若在台灣待超過180天,即便要考量到海外所得稅的課徵,但因計算方式為扣掉600萬元免稅額後再乘以20%稅率,且幾乎都不會超過香港課稅金額、因此不會被扣到海外所得稅,也就是說,只要能改由香港支薪,台灣政府幾乎沒辦法課到這些稅。
根據外銀高階主管的預估,長期而言這些1,000至3,000萬元年薪所得的外商金融人士可能有一半會跑到香港去,當然,這樣情況不會馬上發生,但未來有跳槽需求的時候,「員額掛在香港」將會是基本要求。
分析
- 房地合一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對高收入、高資產影響很大,房子超過三棟只能公司化?高收入難從股利可扣抵稅額減稅,那如何解呢?
- 富人稅其實是變相調高綜所稅,更突顯馬政府欺騙苛待勞工。
- 若再考慮10%遺產稅,一般大股東幾乎都適用45%稅率,若加上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將增至53%+10%左右,在稅率提高下,可能引起大股東未來走上移民之路,因為全世界沒有遺產稅國家與地區至少有 4 ~ 5 個區域,更何況大部分高收入、高資產都有勞工身份,他們很清楚勞工才是繳稅大戶的真正原因,單單整體勞工繳綜所稅總額就超過3000億,問題是政府每年補助給勞工之勞保及健保約1289億,政府對勞工是極不公平,還不算這些高收入、高資產有雇主身份還貢獻 3500億營所稅及其他稅收,而大部分政府稅收支出分配都是高官、公務員花掉的,這種稅收分配及支出結構高收入、高資產只能選擇走上移民之路,因為政府公務員體系只管自肥增加國債,國債爆頂政府需要稅收就往高收入、高資產增稅,而高收入、高資產多繳的稅 91.5% 又給政府公務員體系用掉無法幫助勞保及勞工。
- 最後我只能說是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是腐敗與沒效率,受害最基層就是勞工。因為政府經常性支出越大就等於政府須增稅、調高水價、電價、糖價來增加政府收入,但卻不會增加政府補助勞保比重,結果就是資本家看清台灣政府如希臘,從不從砍掉無用政府組織著手,卻持續增加經常性支出養肥這像養老院政府,中央91%支出都被經常性支出及地方補助花掉,中央+地方總花費3兆又創造不出可觀1兆 FDI (外資投資金額),豪無效能的養老院政府。
- 台灣真正問題是投資率非常低,資金外流又很嚴重,政府稅收支出分配極不公平,92%政府支出又大部分只照顧到軍公教,富人稅=綜合所得稅最高45%稅率又是拔高薪勞工收入,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堵住高薪勞工節稅門路,加上軍公教退休福利是世界第一好, 勞工退休福利來自稅收比重是世界級低,根本是害到勞工又苛待勞工,增稅同時一定要同時以創業投資減稅條例才能促進投資率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否則,只是讓富人讓持續移往海外窮人更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