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國會不提高債限、美政府停擺,美股大跌,是機會還是風險? ( Congress does not raise the debt limit, the U.S. government faced the shut-down, U.S. stocks fell, is it an opportunity or a risk? )

美政府停擺一個月 美股將重挫20%至30%

美債上限影響美國,靠債來經濟成長?
投資人注意!美國政府關門,將威脅你的荷包!美國國會僵局持續,已經進入第二週,國會立場仍未見軟化,但已經開始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美股評論專家李洛茲( Barry Ritholtz )警告,若美國政府關閉超過一個月,將導致美股下挫20%至30%。

美國國會預算僵局進入第二週,國會仍然卡關,抬不出解決方案。週一(7日)美股期貨低氣壓籠罩,紛紛走低。

美股評論專家李洛茲警告,若僵局持續3至4周,將對美國今年GDP造成嚴重衝擊,消費者信心重挫,對企業的盈利也會有極大影響。李洛茲指出,目前美國企業普遍盈利仍然處於高點,如果國會僵局影響了企業盈利,預估美股也將重挫20%至30%,影響可能長達一個月,甚至更久。

李洛茲指出,美國國會需要在本(10)月17日提高債務上限,以避免債務違約。若債務違約,就表示美國將不能再借款,屆時美國將只剩約300億美元用來支付國家帳單。美國財政部長盧傑克( Jack Lew )警告,國會不提高債限的後果將相當嚴重,根本就是在「玩火」。

目前,多數投資人都認為美國不會出現債務違約狀況,且就算國會真的無法調高舉債上限,美國也不會放任債務出現技術性違約。

李洛茲表示,國會怎樣爭來爭去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投資人只關注債限危機是否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解決。

舉債上限若不增 美經濟恐衰退

美國未來需要靠減少進口增加出口來成長,否則是有債限危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網(CNN Money)報導,比起美國政府關門的預算僵局,經濟學家其實更擔心,一旦國會後續無法提高舉債上限,無可避免將會把美國經濟帶進衰退,造成更深遠的長期衝擊與損害。

CNN Money調查二十二位經濟學家,約半數認為,如果美國國會無法在本月財政部現金用罄前提高國家債限,將無法避免走上衰退。幾位經濟學家則表示,可能會衰退,端視國會在超過最後期限多久時間才會行動。

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CF)經濟競爭力中心主任史耐斯(Sean Snaith)表示,金融市場在高度不確定性下,短期內勢必受到衝擊,但支出削減將會造成更長期的損害,「旨在消除赤字的一次性財政震盪療法,將會削減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五%,造成嚴重的衰退」。

美國財政部上週四的報告拉響警鈴,表示無法提高債限將對經濟造成「災難性後果」,引發比二○○八年金融危機更深的衰退,並伴隨金融市場的崩盤。

CNN Money調查的經濟學家皆認為,不提高債限帶來的威脅,遠比聯邦政府十月一日起的關門更為嚴重,沒人認為單單政府關門就會造成美國經濟衰退。

一旦債限無法提高,經濟學家的擔憂,包括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對美元與美國公債信心喪失、政府大砍支出與債務違約。底特律阿默普萊斯金融公司(Ameriprise Financial Inc.)資深經濟學家普萊斯表示,「沒人能確切知道違約事件出現後情況會如何,我們唯一確定的是會很糟」。

即使不預測會衰退的經濟學家也表示,不提高債限是個很壞的主意。Cohn Reznick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研究部門主任歐奇夫表示,只錯過提高債限的最後期限,並不會馬上觸發衰退,但拖得愈久,風險將迅速上升。

部分經濟學家相信,如果國會未能提高債限,美國行政部門將會獨自行動,這雖導致憲政危機,卻能避免金融危機。

宏利資產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錢倪表示,他預期歐巴馬總統將會找到一個充分可行的憲政理由以忽略債限,並能繼續償還聯邦債務而無意外。

由 2012 GDP看美國GDP結構 

美國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2012年第四季成長年率初值,經過季節性因素修正後為負0.1%,低於路透社調查經濟學家的平均預估值成長1.1%,前一季,美國第三季GDP成長率為3.1%。
美國GDP的70%是消費產生的、政府支出占20.6%

從數據來看,第四季GDP出現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庫存下降1.27%、政府支出下降6.6%、出口則是下滑5.7%。

個人消費支出(PCE)成長年率為2.2%,在前一年基期較高的情況下,比第三季的數據1.6%還高,民間消費支出大約佔美國GDP的70%,所以美國民間消費這個主軸暫時是沒問題的。

企業投資項目在房地產大幅復甦的情況下,竟然還是負成長,主要原因在於民間企業庫存增加金額只有US$200億,遠低於第三季的US$603億,民間企業的整體數據被拉下來,加上2012年十月底Sandy超級颶風襲擊美國東岸,而且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在當下並未獲得解決,這些因素干預了企業投資決策,企業主會傾向等政治和政策方向確立後,才考慮增加庫存或新的投資,在美國民間消費成長穩定的情況下,而且耐久財消費成長驚人(工作穩定才會考慮更換耐久財,否則會繼續使用舊的工具,加減使用),最慢第二季,美國企業就會繼續擴大庫存生產,到時民間投資會在繼續維持正成長。
美國確實在經濟成長,政府支出減少影響什麼?

個人所得持續成長,所以民間消費仍然會繼續成長,有消費就會繼續帶來就業機會,美國國內購買力和國內終端銷售產值(GDP扣除民間庫存投資)情況也是成長的,意味著美國的整體經濟動能才自於美國本身,可以減少國際經濟干預的負面作用。

衰退幅度最大的事是國防支出,下滑22.2%,造成第四季政府支出下降了6.6%,而第三季為上升3.9%,一來一往就是10.5%的落差,不過國防支出是一次性的衰退,後續應當不會再出現,所以不考慮美國增稅的後續影響的話,美國2012年第四季的GDP數據整體來看是相對樂觀的。

美國GDP的70%是消費產生的,而中國GDP中消費占35%

中國GDP有36%是靠政府投資建設,政府歲出只占GDP 13%遠低於台灣
我們具體來看看美國的GDP。美國GDP的70%是消費產生的,就是說,正常的吃喝玩樂拉擡了美國的GDP。那你知不知道中國GDP中消費占了多少?是35%左右,也就是我們GDP組成中消費所占的比例是美國的一半。GDP或者說財富是怎麽創造的?就你個人而言是通過你的辛勞創造的,炒股票、炒房子、工作、打工……就是這麽創造的。對國家來說,財富是怎麽創造的?一個是政府做投資,一個就是消費。我買東西,買多了以後就拉動生產。生產的東西多了,國家就更富裕了,所以消費也是創造財富的方法。那麽我們國家的財富、我們國家的GDP有接近50%是靠固定資產投資創造的,而美國的這個數字還不到我們的一半。
2009後,台灣GDP成長竟是靠內需消費、房地產及政府支出,而中央政府支出有近83%是人事經常性支出很不健康

  什麽叫固定資產投資?就是各位所看到的高速公路、高架路、橋梁和各種高樓大廈。這些加在一起,創造了幾乎高達50%的GDP。也就是說,我們這麽多年的經濟發展,歷來不靠我們老百姓買東西,而是依靠什麽?依靠各地政府拉擡GDP的方式創造。怎麽拉擡?很簡單,造條高速公路就可以拉擡。比如一個城市,如果高架公路建完了怎麽辦?拆掉往地下去建,反正政府做很多項投資,不管怎麽重復都無所謂。我們GDP就是這麽創造出來的,就是政府投資創造出接近國家一半的財富,而美國在這上面的比例是我們一半,在25%左右。這個問題很清楚,就是消費所占的比重太低,因此這是一種不健康的GDP成長。你們再想想我們這麽多的工廠,生產出這麽多的產品,而我們的消費只有別人的一半,消費不了,那怎麽辦呢?就給別人去消費,給外國人消費。

    中國、美國 GDP 比台灣 GDP 結構好,台灣 GDP 有一大塊是靠政府花錢在公務員人事、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上,中國投資經濟建設拉攏台商、外資投資占 GDP 36%,而台灣是花在政府人事、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上,而增加之債務是給全民給年輕人又抽到最低稅收,那來什麼『公平正義』?難怪,韓國總統李明博要砍掉60%中央政府單位,因為政府單位政府人事、退休經常性支出產生之稅收、GDP及經濟貢獻是最少;

羅傑斯:政府狂印鈔 榮景黃粱一夢 3年內將爆更大災難!
美股大跌是機會?

知名投資人羅傑斯 (Jim Rogers) 週三 (2 日) 晚間再度發出嚴峻警告,要股市投資人「小心」。因為市場上充斥央行注入的廉價流動性,正激勵歡騰行情;但各國政府負債卻達空前規模。一旦樂觀週期結束,將出現比之前更慘烈的跌勢。

羅傑斯自新加坡接受《 CNBC 》電話訪問時指出,美國股市可能會有不錯的漲勢,但這並非建購在現實之上。他強烈提醒投資人,別忘了現在身處的是「黃粱一夢」,千萬要小心。因為一旦人們開始歡唱「我曾到過這樣的天堂」,就是他知道該離場的時候了。羅傑斯警告,美國股市勢必將遭遇破壞性強大的問題,只是時間早或晚。而這要歸咎於美國聯準會 (Fed) 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以及全球多國偏好採取的類似貨幣刺激措施。
由 BDI 指數看全球正在復甦

羅傑斯指出,首先,放眼美國歷史,通常市場及經濟都是每 4-6 年就會出現一次走下波。這意味下次就是在接下來 1、2 年,最多不超過 3 年,美國將再度遭遇麻煩,無論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羅傑斯舉例,之前 2 次走下波分別在 2001 與 2002 年,以及 2007 年及 2009 年,而後者嚴重許多。他警告,因此下一次走下波還會再更嚴重,「因為債務水準如此如此遠遠高出許多。每個國家都正同時繼續增加負債。」羅傑斯指出,這是歷史上首度出現全球所有主要國家都在印鈔票,意味全球漂浮在一大片人為的流動性海洋上。而這個人為海洋某天將會消失,到了那時候,災難將會更嚴重。他重申,這天一定會發生,只是不知道何時。

即便如此,羅傑斯也不認為現在必須急著賣股出場,原因是這些人為流動性仍在。他自己現在雖沒買進美國股票,但也沒放空;因為他擔心,這最後可能會變成一個大泡沬,所以他現在只是按兵不動觀望。

至於對羅傑斯而言,什麼會是賣股訊號?他表示,若市場在接下來 6-8 個月內翻漲一倍,一如之前完成的功績,那麼他就必須開始思考賣空。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後ECFA時期,台幣太強出口弱,今年經濟成長仍嚴峻,恐面臨保2危機 - 預估 GDP成長在 2.1%

跌破眼鏡 9月出口衰7%

旺季不旺

財政部昨天公布9月進出口數據為雙降,9月出口252.53億美元,意外年減7%,其中礦產與光學器材出口均較去年9月減少超過2成,出口區域中僅對歐洲成長,其它地區均下滑。學者認為「旺季不旺」,進出口雙退,主計總處本月底(31日)將公布最新的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預料恐面臨下修的保2危機。

今年1~9月進出口金額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坦言:「有點意外,我也沒想到!」她解釋去年9月基期較高,9月遇到中秋節連假也有影響,單月下滑還看不出趨勢,仍要再觀察,至於今年進口是否為負成長也很難講。

財政部寄望10月表現

葉滿足對未來出口仍樂觀看待,她認為若無意外或變數,今年出口正成長應該沒問題。第4季每個月維持250億美元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她說,從過往經驗來看,通常9月出口不好,10月會表現不錯。歐洲市場已逐漸回穩,年底又是歐美採購旺季,可挹注第4季出口動能,美國財政僵局及新興國家經濟成長降溫則是影響成長力道的負面因素。

9月出口下滑主要因礦產品與光學器材、機械出口減少,僅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品小幅增加。9月礦產出口以汽油跟柴油減少最多,汽油年減44.6%,柴油也下滑13.4%。光學器材主要因為液晶裝置零件、TFT-LCD出口減少。機械出口的工具機則連續12個月負正長。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說,台塑主要出口油品,應是受到台塑出口下滑所至,手機零件出口訂單減少也是影響出口下降原因,主計總處恐怕要再下修經濟成長率。

學者:別牽拖基期高
自2010起,台灣是亞洲衰退最嚴重國家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則吐槽指出,9月進出口雙降,如何說服下半年經濟會比上半年好?財政部解釋下滑是因為去年9月基期高,但每年9月都是旺季怎能當藉口?顯示今年的景氣是「旺季不旺」。

他說,往年8~9月出口應有較亮麗的表現,趨勢看起來出口與生產都沒有預期好,進出口雙退為經濟成長隱憂,進口負成長表示廠商投資更謹慎保守,如何維繫國內投資動力?

電子產品9月出口78.3億美元,創歷年來單月新高,主因積體電路出口成長所致。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微增,其中手機增1.4億美元,年增48.2%,手機及電話零件微減0.4億美元。

累計1至9月出口226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29.3億美元。另外對亞洲市場出口從第3季轉為衰退1.1%,打破去年以來「亞洲溫、歐美冷」的局面,也是9月出口表現不如預期的原因。9月出口除了對歐洲小幅成長,對其它市場均為下滑。

後 ECFA 時代來臨,台灣面對的嚴重衰退問題 ,為什麼?

政府 ECFA 研究不務實

   台灣許多政府研究單位都是拿政府錢為 ECFA 說話,寫出來的研究也不務實,以下就是政府研究單位做的報告:


實際上造成大量資金、人才至大陸,台灣產業獲利大幅衰退,終於至2011第四季GDP成長率
從13.11%衰退至1.18%, 是全世界衰退最快的地區,寫出來的研究也不務實

    事實是 ECFA 對台優勢已逐漸消失只剩金融業,台商大都靠產品創新、美日歐出口賺外匯,未來更面臨大陸、東協競爭,那來『黃金十年』;

大陸經濟遲緩,台灣經濟亞洲衰退最嚴重國家

彭博社報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投資人關係部主任Roberto Castello Branco 14日在彭博巴西經濟高峰會上表示,中國大陸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了,未來不會再看到10、12%的成長率。他說,淡水河谷只是務實看待中國大陸:既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淡水河谷第2季約有44%的鐵礦砂、高爐球團礦(Pellet)的出貨量是銷往大陸。巴西淡水河谷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企業。
台灣出口衰退

大陸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了,台商更需要大幅調整,連鴻海都全世界設 EMS 工廠、retail 經銷點,而 EPS 還是持續衰退,就可知道這一波台商經營環境嚴峻,轉型需持續加速,政府更須加速產業升級之投資,而不是一直增加公務員增加經常性支出;

大陸因自顧不暇地方缺資金又要加速轉型,只好運用台灣,造成對台灣人才、資金都被大幅吸走 ,對台灣傷害很大,更大問題是台灣產業升級慢,原因是中國製造業與台灣產生很強烈競爭關係,讓台商只在中國進口原料,而不從台灣進口,這就是ECFA的負面效果,而且,歐洲、中國經濟衰退,台灣製造業頹勢加深;

許多台商轉型,東協投資優惠增加,並沒有大量回台投資

台商回台投資金額仍低
    由亞洲投資環境優惠稅率看,台灣投資環境優勢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投資率是全世界倒數原因,2013 外資投資率也不易大幅提升,但應該會比2012年好;只有改善台灣投資率,GDP、勞工薪資才能大幅提升,稅收才能增加;馬政府每次都用台灣投資環境改善幫大家洗腦,更說 ECFA 後台灣投資環境改善來吹噓,但實際投資率與金額不管外資或民間在亞洲都是很落後的,因此,再考慮油電續漲、消費信心下滑因素,GDP 成長率修正至1.9% ~ 2.2%;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聽取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報告後表示,大陸的投資環境已出現相當程度的變化,包括薪資成本上升、環保規定嚴格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許多台商開始考慮遷離大陸,往越南或印尼前進,當然也有人希望遷回台灣。問題是東協國家相續提出投資優惠吸引台商之策略,台灣根本難以對抗?

    台商在大陸及東協活躍,造成大量勞工在海外,在大陸、東南亞台灣勞工已經超過300萬人,一年流失之內需消費經濟應該已經超過 8000億,占 GDP 5.78 ~ 5.8%,其實是非常巨大,而由台灣新聞及購物網頁搜尋拜訪率預估得知2013有更多人不在台灣,這經由我實際統計 1 ~ 3 月餐廳生意,普遍是不如預期,更確認第一、二季內需消費又不如預期,台灣資金持續外流

    當台商大幅移至東南亞,東協經濟成長增加是合理的,但讓台灣勞工面臨更多困境,加上台灣政府只會漲油、漲電、漲水、漲糖、漲瓦斯來增加政府歲入,應付腐敗的政府花費,一年中央歲出 2 兆、地方歲出1.2兆近80%是人事相關經常性費用,政府那來籌碼拉住外資投資呢?

從上市公司營收看,後 ECFA 時期,台灣產業轉變了

    最大改變是金融業成長迅速,電子、朔化業衰退,後 ECFA時期 金融業、房地產成主流。過去電子業營收比重 69% 今日已經降到 59%,過去金融業營收比重 3.2% 今日已經升到 7%。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衝擊 TV、NB、DSC、DVD 甚劇 - 更延伸蠶食 Microsoft 市場 ( Tablet computers, smart phones impact to TV, NB, DSC, DVD shipment dramatically - and more extended market erode Microsoft market )

研調:台廠TV/NB/DSC明年代工量恐同步衰退

拓墣產業研究所於10/2舉行2014年 ICT 產業大預測研討會。針對台灣 ICT 產業發展,拓墣指出,儘管明年台灣包含電視、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等主要電子產品代工出貨量均可能較2013年衰退,但平板電腦、手機代工仍將成長。其中,2013年台廠液晶電視出貨量估達4100萬台,明年出貨量估3100萬台、年減估達23%。主要係因為台廠電視代工過去多依賴日本品牌,但SONY決定回收委外代工訂單、9成以上電視改為自製,並且Panasonic、Sharp委外代工訂單也都縮減。

其它產品方面,台廠2013年筆記型電腦代工出貨量估達1.42億台,明年可能降到1.33億台、年減估7%,這是因為聯想、三星均提高自製比率、降低台廠代工訂單。台廠數位相機DSC代工今年出貨量估4100萬台,明年可能僅剩3100萬台、年減估23%,原因在於整體消費型數位相機DSC市場規模持續萎縮。

至於手機與平板電腦,台廠平板電腦2013年代工出貨量估達1.27億台,明年出貨量估達1.45億台、年增14%,主要動能在於亞馬遜、華碩(2357)、宏碁(2353)平板電腦出貨成長,進而帶動台廠平板電腦代工規模擴大。台廠手機代工2013年出貨量估6.65億台,明年上看7.5億台、年增12.8%,主因是SONY、NOKIA出貨成長,帶動台廠手機代工訂單增加。

以全球來看,拓墣預期,2013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估達2.03億台,2014年可能增至2.12億台、年增4%。筆記型電腦今年出貨量估1.72億台,明年達1.62億台、年減6%。平板電腦今年出貨量估1.72億台,明年挑戰2.06億台、年增20%。手機今年出貨量估18.6億台,明年上看19.7億台、年增近6%。數位相機今年出貨量降到7800萬台後,2014年可能續減至6600萬台、年減估達16%。

若就台灣與中國大陸個別品牌與代工廠市佔率變化加以比較,根據拓墣觀察,台灣主要手機品牌廠如宏達電(2498),今年市佔率估約2.5%,明年可能降到2%,中國手機品牌廠如中興、華為、聯想、酷派今年市佔率合計約20%,明年可能挑戰25%。不過,在手機OEM/ODM代工部分,台廠華冠(8101)、華寶(8078)今年市佔率估7%,明年將可望提升到8%-10%,中國卓翼、比亞迪、聞泰、龍旗等手機代工廠今年市佔率估5%、明年可能降到4%。

筆記型電腦產業鏈方面,台灣宏碁、華碩兩大品牌廠今年市佔率合計估達21%,明年可能降到20%,中國聯想今年市佔率估16%,明年挑戰17%。而台灣NB代工廠包含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和碩(4938)、英業達(2356)合計今年市佔率估83%,明年料降至82%,中國NB代工廠包含聯寶、寶龍達等今年市佔率估4%,明年預計倍增至8%。

電視產業鏈來看,中國實力亦持續上升。台廠電視品牌包括大同、奇美、聲寶,2013年、2014年市佔率合計可能都僅0.1%,中國電視品牌廠包含海爾、海信、創維、TCL、康佳合計市佔率2013年將達26%,2014年上看28%。台廠TV代工競爭力則呈現倒退之勢,包含仁寶、冠捷、緯創、和碩、景智、瑞軒(2489),2013年電視代工市佔率估達20%,但2014年可能縮水到15%。相較之下,中國同方、兆馳電視代工市佔率今年估近4%,明年則達6%。
電視關鍵零組件方面,據調查,電視面板供應商今年仍以友達(2409)、群創(3481)合計市佔率達32%、明年估30%最大(但市佔率亦下滑),而中國電視面板供應商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2013年市佔率估近16%,2014年挑戰20%。電視控制IC目前則仍以台廠領先,聯發科(2454)、F-晨星(3697)今年電視IC合計市佔率估達64%,明年仍有60%。

另外,拓墣認為,Tesla崛起也引領資訊化進入汽車產品。汽車電子等各項車用產品,可能會從早期GPS導航、升級到各式各樣應用。對台灣零組件供應商來說,目前Tesla Model S大約12%零組件係來自於台廠包含F-TPK宸鴻(3673)17吋觸控面板、F-貿聯(3665)電池動力線束、高力(8996)馬達硬銲加工、致茂(2360)機電控制模組與測試裝備、和大(1536)變速箱齒輪、六方精機零件機械加工都是受惠廠商。

不僅如此,汽車與智慧型手機結合亦將提供整合式服務新商機。雖然目前手機與汽車連動功能還局限於語音聲控等一些簡單車內功能,例如溫度調控、電話撥打等。但未來若手機能與汽車數據連結並直接讀取車輛參數,將可直接依據路況與車況作出適度調整,或藉由網路連結以APP軟體連動,形成所謂 knowledge Based。

對於近期熱門的穿戴式裝置,拓墣強調,網路化穿戴式裝置將衍生更多新機會,例如智慧眼鏡、智慧手錶等等,透過眼球追蹤、手勢操控、腦波偵測、智慧體感、觸控螢幕等各種方式輸入參數後,藉由某些顯示技術輸出資訊,這其中就可能帶動相機模組、特種感應器、觸控面板、觸控IC、透明顯示器、可撓式顯示器、虛擬立體投影技術等等的新需求。

Microsoft threatened as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rise, Gartner warns

Microsoft faces a slide into irrelevance in the next four years unless it can make progress in the smartphone and tablet markets, because the PC market will continue shrinking, warns the research group Gartner.

It says a huge and disruptive shift is underway, in which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use a tablet as their main computing device, researchers say.

That will also see shipments of Android devices dwarf those of Windows PCs and phones by 2017. Microsoft-powered device shipments will almost be at parity with those of Apple iPhones and iPads - the latter a situation not seen since the 1980s.

In a new forecast published on Thursday morning, Gartner says that by 2015 shipments of tablets will outstrip those of conventional PCs such as desktops and notebooks, as Android and Apple's iOS become increasingly dominant in the overall operating system picture. Android in particular will be installed on more than a billion devices shipped in 2014, says Carolina Milanesi, the analyst who led the research.

Meanwhile a new category of "ultramobile" devices - such as the Surface Pro and the lighter ultrabook laptops -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people shift towards more mobile forms of computing.

For Microsoft, this poses an important inflexion point in its history, warns Milanesi. "Winning in the tablet and phone space is critical for them to remain relevant in this shift," she told the Guardian. "We're talking about hardware displacement here - but this shift also has wider implications for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s. What happens, for instance, when [Microsoft] Office isn't the best way to be productive in your work?"

For Microsoft, income from Windows and Office licences are key to its revenues: per-PC Windows licences generate about 50% of its profits, and Office licences almost all the rest.

But while it dominates the PC market, it is a distant third in the smartphone and tablet markets. Latest figures suggest that Windows Phone, its smartphone OS, shipped on about 3% of devices in fourth quarter of 2012, compared to 20% for Apple's iPhone and over 70% for Android - of which 50% connected to Google's servers and 20% were "white box" Android phones in China which do not use Google services.

"Android is going to get to volumes that are three times those of Windows," says Milanesi. "From a consumer perspective, the question becomes: what software do you want to have to get the widest reach on your devices? BlackBerry may say that its QNX software [used as the basis of BB10 on its new phones] can go into cars and phones, but Android is already in fridges. That's the challenge."

BlackBerry, which has just released the first of its BB10 devices, is forecast to see a slow decline in shipments through to 2017, shipping 24.1m devices then compared to 34.7m in 2012. That will leave it well behind Windows Phone in the forecast.

Milanesi added: "the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this shift in device preference is coming from a shift in user behaviour.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t's just like the shift when people moved from desktops to laptops [a process that began in the early 2000s]. But that's wrong. The laptop was more mobile than the desktop, but with the tablet and smartphone, there's a bigger embrace of the cloud for sharing and for access to content. It's also more biased towards consumption of content rather than production.

"All these things will get consumers to look for the OS and apps that can give them all that," Milanesi says.

A key problem for Microsoft is that it is the people who don't yet own PCs - in emerging markets such as Africa and China - who are most likely to have a smartphone and tablet as their first "computer". Milanesi says: "They're starting with a smartphone, not a PC, so when they'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larger, they look at something that's a replacement smartphone experience - which is a tablet or ultramobile device. And Android or [Apple's] iOS are the two that they're looking at."

Microsoft could then face the vicious circle where developers considering which platform to develop apps for look at those with the largest user base - and that that will not be Windows. By 2017, she says, the number of devices being shipped with iOS, both iPhones and iPads, will be close to that with Windows and Windows Phone combined.

"And that's not assuming that Apple launches a low-end iPhone," Milanesi says. "Our numbers for Apple are conservative, because for a low-end phone it would be a guess about what price point it would use, and what the timing would be." A number of observers have suggested that Apple will launch a lower-cost iPhone in the next year to capture a larger market share, especially in the pre-pay (pay-as-you-go) market. But Apple has given no indication of whether it will do that.

2013 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超越8億支 30% 成長率

根據 TrendForce 旗下研究部門 DRAMeXchange 調查,由於各零組件成本下滑,手機製造商紛紛推出中低價位智慧型機種搶攻市場大餅,功能型手機將逐漸退出市場。2012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將達6.50億支以上,相較2011年的4.60億支,整體出貨成長已超過40%。

展望 2013年,在3G基礎硬體建設逐漸完備,以及手機價格迅速貼近市場消費水平兩大條件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望持續攀升,TrendForce預估 2013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可達到8.30億支以上,年成長率接近3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品牌手機出貨成長幅度亮眼,預估明年中國品牌出貨量年成長將達50%,超越全球平均成長幅度。

TrendForce指出,目前市面上高價智慧型手機品牌眾多,最受矚目的仍屬蘋果(Apple)與三星(Samsung)。兩大品牌2012年出貨量合計約佔總體智慧型手機的50%,達3.30億支。2012年第三季推出的新產品 iPhone 5 更是創下最高預購量,第四季預估出貨可望來到4,500萬支,今年 iPhone 系列產品總銷量將超過1.20億支。 ..... 持續閱讀

分析
  • 2013 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超仍以 30% 成長率,建議台廠做 Microsoft Win 8 RT、Android 等tablet 及 smart phone 混合型產品,走 Operator 通路,較易台廠轉型;
  •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改變了人們之使用習慣趨勢與進而影響 Microsoft 產品市占率,Microsoft 目前還未有利器贏回市場。
  •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內含 DSC 攻能,數位相機今年出貨量降到7800萬台後,2014年可能續減至6600萬台、年減估達16%。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