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臺灣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臺灣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中國高成長結束了,簽ECFA後台灣總債務達GDP之124.4%、GDP成長率落到亞洲倒數,台灣應以創新、產業升級及刺激投資率來尋找新市場 ( China already ended with its high growth rate GDP period? )

中國高度成長結束了 大前研一:台灣應以全新視野尋找新市場

台灣在過去20年,很多企業在前10年是依靠中國低廉的人力來發展,之後的10年則是鎖定內需市場,但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則是認為,中國經濟高度成長結束了,其他國家不應仰賴中國的高成長來促進自己的成長;他提醒台灣,現在是好時候,應以全新視野看其他市場,尋找中國之外的新市場。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與東元(1504-TW)集團會長黃茂雄進行趨勢對談,暢談全球新局,大前研一指出,一般預估201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仍有7%,但實際上只有5%,因為電力成長只有5%,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高度成長結束了,現在中國領導人要面對及解決的重要課題是貧富不均、貪瀆及專制獨裁等,財富分配不均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方法。

大前研一表示,台灣過去20年在中國發展,前10年是依賴低廉的人力,後10年是看中龐大的內需市場,在中國經濟出現降溫下,現在是好時候看看除了中國以外的市場;他說,日本也很喜歡台灣的產品,另外還有美國、歐洲、印度、中東等市場,台灣應該以全新視野尋找市場。

大前研一強調,兩岸從簽署 ECFA 之後走到現在的服貿僵局,台灣應該用全新視野去看其他市場,雖然可能失去語言優勢,但是相信台灣在未來10年會再找到發光、發熱的新市場。
中國大陸總負債 2012 達到GDP 277%, 到達 2014 就會超越德國, 預估到 2016 極可能與義大利一樣成為高負債國 

大前研一:台灣年輕人對未來的焦慮,正是台灣的力量!

正當台灣為服貿、核四進行街頭運動,年輕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與不安時,國際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台灣對前景不明焦慮,正是驅動台灣的力量,而中國年輕人失去奮鬥目標,中國經濟高度成長已結束。

大前研一從兩岸年輕人來看,以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學生擔心,若簽了服貿後,未來會失業、沒有未來。他認為,就是台灣人對就業、未來或經濟走向與前景的焦慮,形塑了台灣的力量,激勵台灣人比別人拚三倍,使得台灣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台灣競爭力成為亞洲第一。他認為,無論是台灣個人還是企業競爭力,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都是無法匹敵。

反觀中國大陸,大前研一表示,現在中國年輕人都沒有像以前的人那麼積極,因為政府已安排好了,中國大陸政策每年加薪15%,中國年輕人不必有奮鬥的目標。他表示,以近期去中國大陸,「看到年輕一代,已不像過去了,沒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年輕人都不積極」,中國年輕人沒有台灣年輕人焦慮,也沒有台灣年輕人的努力。

大前研一表示,中國大陸經濟高速成長期已過,中國GDP今年約7%,但他因中國電力成長只有5%,認為中國今年GDP恐怕只有5%。台灣企業過去25年,前10年靠大陸低廉的人工,後15年靠大陸內需市場而成長,但現要思考向中國以外的市場,如美、歐、印度、中東、非洲等。

大前研一表示,中國現在要面臨的,包括貧富不均、政府專制獨裁、城鄉差距等問題,這些都是目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未來即使新的領導班子上任,中國也要自己去找到解決的方法,才能解決不確定性與焦慮。

後ECFA時代,台灣嚴重衰退,靠台積電等公司及新創產業持續投資建設台灣渡過難關
2014~2015 台灣比亞洲其他國家經濟差?

後ECFA時期,中國負債大幅上升,台灣面對許多嚴肅問題,更要看清只有建設台灣,以創新、產業升級及刺激投資率來尋找新市場,才有未來,以下是台灣要面對:
總之,馬政府應該從 2012 ~ 2013 主要趨動、投資建設台灣之因素,尋找到創新的產業、台灣自立自強之道,勿過於依賴處心積慮想傷害台灣之中國大陸,國民黨更要記取大陸中共之目的是弱化台灣進而一國兩制,依附極權之大陸中共必然滅亡,這就是為甚麼簽ECFA後,台灣經濟更弱;

建立台灣長遠經營成長之投資環境、良性民意橋樑、有益台灣成為亞洲有能力富人移民台灣才是台灣未來成長穩固之關鍵,致於兩岸關係仍需要更多理性溝通,本質上,大部份台灣人對中國大陸是分離之感情,主因就是大陸中共只會口口聲聲威脅台灣、吸收台灣資金、弱化台灣而已,根本從來沒有關心過台灣人生活;

( 引用: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 )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馬政府拼經濟的迷失在 ECFA、 服貿、TPP及 RCEP裡,從韓國李明博前總統實例、台灣ECFA經驗、台灣2013GDP結構談起


馬總統國債成長率極可能超越有高鐵建設之阿扁總統,平均GDP成長率也
會低於貪污之阿扁總統執政,平均失業率也高於阿扁總統時期;
總統馬英九18日與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廠商座談時強調,目前政府正從區域來突破經濟困境,台灣要盡快加入TPP及RCEP。

 根據中央社18日報導,馬總統今天視察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參訪生寶集團旗下的瑞寶基因公司及台灣福蝦公司。

 在與園區廠商座談時,馬總統表示,瑞寶研發的豬藍耳病疫苗,一出手市佔率就6成,福蝦公司將觀賞蝦推廣成潮流,兩家公司讓他嘆為觀止,大開眼界。

 他說,到農科視察是想了解政府將農科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後,目前做到什麼程度;現在有許多廠商想進駐農科,投資金額雖不大,但期待這些企業可以帶來新技術。

TPP potential members
馬總統表示,政府正推動中堅產業躍升計畫,培養小而強、小而美及小而精的產業;在德國,許多中堅產業都扮演關鍵角色。

 馬總統表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為外交孤立,周邊貿易談判一直沒有成果。他上任後,與中國大陸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並準備簽服貿協議,「才有日本與我們簽投資協議、紐西蘭與我們簽經濟合作協定、美國與我們協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及新加坡與我們簽經濟合作協定」。

 馬總統說,雙邊及周邊貿易談判要快馬加鞭與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必須要排除障礙、調整心態(鬆綁法令與開放市場),盡快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瑞寶公司建議政府在兩岸談判時,推動兩岸疫苗相互簡化登記程序;天明製藥公司代表則表示,台灣104家中草藥製造廠商,每家都有獨門,中國大陸在這方面落後台灣10到15年;中草藥世界市場目前需求龐大,應該要放眼世界,台灣可以用技術及出口實力做為兩岸談判的戰略武器。

 另有廠商建議政府,學習歐美發展預防醫學,在農科旁設立長壽村。

李明博的轉型改革

台灣有許多人都在談南韓轉型崛起和南韓總統李明博。李明博儼然成了南韓的轉型改革英雄。但李明博的轉型改革可不是平空出現的,他在首爾市市長任內,就做了許多地方性的轉型中小改革。由於改革由小做起,而且卓然有成,累積出了信用,當他出任總統後要做大改革,人們當然會相信,產官學界也會配合。

就以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的改革為例,他很清楚認知到首爾乃是個古老都市,自朝鮮時代太祖李成桂起就被定為京城,這種古老都市多年都是因陋就簡自 然而形成,它的格局既乏規劃,都市機能亦不合理。因此他當了市長後就由小到大,力行改革,最早是小的公車改革、街道改革;而後是中型的區域改革,如清溪川整治、都松森林公園開闢;再到大的都市性格重新塑造等。由小到中到大,一步步循序漸進,有思想、有方法、有願景,他的改革當然有成,他自己的「改革信用」 當然愈累積愈大。一旦他當總統,這麼一個有巨大「改革信用」的總統上台,南韓社會的產業、文化及國際地位當然到了改頭換面的時候。

我不久前讀了93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諾施(Douglas North)所寫的《經濟變遷》小冊,諾施即在書中指出,經濟變遷的成敗要看有權者的意向和企圖,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吻合這種條件的社會就會向他所希望的方向前進,缺乏這種知識能力的就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造成反效果。這也是最近在演講場合,我會以李明博和諾施為例,認為轉型改革必須:
這服貿協定根本不利台灣中小企業, 該修改?請
馬政府與在野黨多跟大陸要一些屬於台灣內銷
中小企業之利益吧!
  1. 轉型改革不能只是講大話唱口號,而必須是個改革者自我證明的過程,他必須從小改革開始,進而中改革,最後到大改革,替自己一步步累積「改革信用」。一個沒有「改革信用」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他的
  2. 改革是一種願景的顯示,願景不是文宣口號,而取決於品識與知識,一種改革的想法一定要在自己心裡走一次,可以自我說服的才勉強可以一試。硬幹到底的所謂改革,其實是在為難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徒眾和別人。
大學時期李曾任商學部學生會長,後來因為領導學生示威抗議1964年韓日間準備簽署的《韓日基本條約》而被拘捕,入獄兩年。出獄後因背負著反政府運動主導者罪名,被列入政府黑名單,李明博發現在就業上遭遇困難。李明博於是給當時總統朴正熙寫了一封信,獲總統助理接見。李明博對總統助理說:「如果一個國家妨礙一個人自食其力,那麼這個人將永遠成為國家的負擔。」受此話所動的政府決定不再阻撓他找工作。
  1. 在選舉中李明博曾提出「七四七」競選口號,承諾擔任總統後要讓經濟成長率達7%,讓南韓國國民人均所得達到四萬美元,使南韓國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以及連結漢江及洛東江的「朝鮮半島大運河」。李明博的領導目標是使「南韓國747」計劃成真。正如李明博指出的,在他的政府領導下,南韓國將會變得「人民富足,社會和諧,國家強大。」為此,他計劃實施一個務實的市場引導策略。李明博作為漢城市市長以重建清溪川工程而聞名,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他將聞名於朝鮮半島大運河的建設。大運河是到目前為止李明博提出的最具野心和最具爭議的項目,它是一系列連接南韓國主要河流與城市的內陸運河,將會把內陸城市變成繁榮的貿易港口。如果成功的話,此計劃將疏浚南韓國的航道,改善南韓國河流的污染情況,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除此以外,它還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進旅遊業的發展,並且大幅削減運輸費用。如果失敗的話,將對河川生態系造成不可復原性地破壞。大運河建設項目在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2. 在經濟政策方面,他力主加速解除管制、降低企業稅負,並通過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的全面計劃來使過熱的不動產市場降溫
    連ECFA早收清單的石化業都衰退,誰能相信政府對服貿的說法
  3. 李明博還希望實現南北韓經濟共同體來減少南北韓的經濟差距並促進朝鮮的經濟革新。為此他尋求同朝鮮進行人員交換,建立一個「和平城市」,帶領朝鮮進入市場經濟,並共同運作非軍事區的農場。李明博計劃訓練 30萬朝鮮人從事金融、經濟和科技工作,並為朝鮮的工程建立一個 400億美元的基金。 關於南韓上屆政府達成的南北韓協議,李明博宣稱將選擇性地付諸實施。為此他的政府將要把南北韓項目按可行性進行劃分。
  4. 李明博的政策影響最大是政府大幅縮減人事、可以代表右派的小政府思想。讓政府歲入大幅可以用在鼓勵企業投資及產業升級,而台灣馬總統是大幅增加政府經常性支出,政府歲出可以用在鼓勵企業投資及產業升級大幅減少,台灣經濟當然遲緩、失業率當然高;( 註:李明博就猛烈批評:“韓國公務員已經到了阻礙時代發展的危險境地。”李明博一上台就開展公務員“整風運動”,目的是建立一支具有 “開放、自律和創意”精神的公務員隊伍,以此打造一個“小而不失效率的政府”。一是給公務員隊伍減肥。就任總統的第三天,新政府就宣布裁減中央政府公務員 3427名,最明顯的是:廢除副總理職務、恢復無任所長官及精簡中央行政機構,大幅節省政府經常性支出。 )
  5. 對日態度 : 自兩國1964年關係正常化以來,韓國和日本都得益於雙方的友好睦鄰關係,日本為韓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兩國間的民間交流也逐漸活躍起來,韓國的團體遊客大批地前往日本,日本也有大批的遊客來到韓國觀光。韓國的文化商品如電影和電視劇在日本非常流行,而日本小說在韓國也備受歡迎。
( 註: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很清楚,貿易對國際雙邊開放需要政府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企業產業升級,小政府思想省下50%政府經常性支出才有籌碼與資源刺激企業往前,反觀,馬總統開放國際雙邊貿易協議卻無力量激勵企業產業升級,將淪為墨西哥開放國際雙邊貿易協議之結果:經濟持續低靡 )

ECFA 對台優勢已逐漸消失只剩金融業
台灣幾乎得到所有開放ECFA的缺點

   ECFA 就是一個最明顯的證據 ─ ECFA 到底發展了台灣什麼經濟?一再下修的經濟成長率,難道還不能說明 ECFA 根本無法幫助台灣經濟了?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一般人─不是財團─成為受害者,倒退十六年的實質薪資所得,以及四小龍最高的失業率,證明ECFA事實上已經嚴重傷害了台灣人民的福祉!

    ECFA 簽了後,大陸對台灣投資也下降了,大部份台灣人搞錯了,今日不是台灣對大陸、美國開放經濟就會好,也不是台灣關起門經濟就會好,而是要搞清楚政府要給什麼棒子與糖果讓台灣資金回流投資、刺激內部資金投資創業,經濟才會好

    不管簽 ECFA及服貿,大陸策略仍在吸收台灣人才、資金、技術,這也是為甚麼台灣最大投資仍是 TSMC、日月光、台化等台廠及歐美外商,陸商在台投資比率非常低,遠遠低於陸商對歐、美、東協投資,大陸對歐、美、東協投資是千億美元為單位,對台灣只有個位數之美元投資相差之大就可知道大陸策略是讓台灣經濟變弱依靠大陸;舉例來說:服貿協定開放台灣金融業去大陸,若造成更多台灣錢借給大陸企業與台商競爭,台灣將會發生金融風暴,因為陸企若打不贏台商而倒閉是台灣金融業損失,若陸企若打贏台商,台商倒閉也是造成台灣損失,所以許多與大陸協定一定要讓北京了解台灣這邊想法;
簽ECFA後,台灣GDP成長率從13.11%衰退至1.18%,減幅是全球第
一,有兩大主因:1. 大陸經濟持緩, 2. 台灣與大陸之產業大量重疊;

ECFA、國債泡沫、房地產泡沫造成台灣產業衝症痛期才開始,國民黨極可能已經失去執政位置 ( 基本上就是台灣中小企業體質承受不了中國企業進住競爭之問題,而台灣中小企業卻照顧 580萬勞工 )

台灣GDP結構看

   2013 台灣 GDP 在支撐經濟成長的C(消費)、I(投資)、G(政府)、X-M(貿易順差)之中,請参考表,X-M(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占 6.4% + 3.3%、外資投資占14.7%、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占54.1%、政府支出占19.2%,公司貿易順差含海外營餘 + 外資投資 + 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就占整體 GDP 78.5%;

   2013 台灣GDP 在支撐成長最明顯部份是 TSMC、日月光、台化等公司及外資在台灣之投資,而 ECFA 造成台商資金流向大陸、東協反成為GDP成長之負面教材

   政府支出占GDP太大比率而大部分是經常性支出,政府支出占GDP越大,能抽到稅是不多的,因此賦稅/GDP低,政府支出越大 GDP越高但能抽到稅越低,更不用說18%、退休俸支出是計入政府支出占GDP,稅率卻是0;

    從台灣GDP結構、產業升級、投資率、ECFA經驗、韓國李明博前總統實例、大部分台商在大陸及東協角度看,台灣不是盡快加入 TPP及 RCEP,台灣經濟就能成長,而是台灣如何刪減公務員降低政府支出經常性支出,提高政府可刺激台商、外商投資台灣之籌碼,搭配 TPP及 RCEP 適當開放,才能有台灣經濟大成長,請馬總統自已搞清楚。( 註:馬政府也要搞清楚,自從大陸 2011 年開始調整產業結構,製造出兩岸產業競爭關係,讓台灣及香港都成為亞洲 GDP 成長減速最快地區,可参考下圖台灣由13.11% GDP成長率降低至2.95%,減速達 -10.16% )。




ECFA 簽之前, 台灣之失業人數約49.8萬人, 兩岸簽 ECFA 後陸資投資台灣就業增加人數約 9380人,但台灣之失業人數因TSMC、日月光、台化等公司、外資在台灣之投資及大陸和東協台商創造就業人數約 86000人,所以很確認台商在台灣、大陸和東協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失業降低之主因。

参考: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台灣現行的創櫃、興櫃市場還很難吸引許多投資人 - 稅制限制了創櫃、興櫃市場發展, 也減少勞工就業機會

創櫃板啟用!江揆:資本市場集資重大突破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3)日出席「創櫃板啟用典禮」。江揆致詞表示,這是集資、資本市場的重大突破,該制度平台要能成功向各界證明行政團隊的政策工具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讓企業邁向籌資順利。盼望金管會繼續提出更多政策幫助國家經濟持續提升。

江揆說,兩天前元旦祝詞馬總統改變了談話方式,馬總統講辭與行政院重要幕僚討論過而聚焦集合舉國之力振興經濟,經濟是台灣重要發展命脈作為台灣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與期許。

江揆說,行政團隊做好了一切準備要保持台灣在東亞領先優勢,必須雙管齊下包含自由經濟與創新經濟的發展。

他指出,金管會曾主委上任以來在團隊的財經政策上對我國重要金融市場有極大的助益,創櫃板該制度平台幫助的對象不只是電子科技更包含了文創、農林漁牧、生醫等19家公司,更特別有社會企業類型,這是前所未見展現多元與跨部會的制度平台!

他強調,制度平台要能成功向各界證明行政團隊的政策工具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讓企業邁向籌資順利。盼望金管會繼續提出更多政策幫助國家經濟持續提升。

未上市、創櫃、興櫃股票稅制並無法鼓勵大投資

   證所得對投資 100000 股以上之投資人就科稅,根本堵住許多大投資人想大幅投資未上市、創櫃、興櫃股票,證所稅及員工配股制度實施後,確實讓台灣股市成交量下降成常態、許多白領人才流失至韓國及大陸、台灣企業獲利率下降,導致稅收大幅短收、競爭力下降;更將影響投資未上市、創櫃、興櫃股票之成交量,投資未上市、創櫃、興櫃股票風險高於上市、上櫃股票,投資虧損又不能退稅,要等到大家認真看待由於政府巨幅債務、政府經常性花費成長太快及政府經常性歲出過大壓迫下代工作機會及投資環境,中央加地方之經常性支出已經近3兆,相當嚴重之壓力迫使政府需要不惜增稅犧牲勞工工作機會,持續維繫已經既將破產體系

102~103年度,核實課稅單軌制
  1. 未上市未上櫃股票
  2. 興櫃股票:當年度出售數量100,000 股以上者
  3. IPO股票:
    • 初次上市、上櫃前取得之股票,於上市、上櫃以後出售者。但排除下列情形:
      • 1.屬101年12月31日以前初次上市、上櫃之股票。
      • 屬承銷取得各該初次上市、上櫃公司股票數量在10,000股以下。
104年度起,雙軌制 核實計算所得
  1. 未上市未上櫃股票
  2. 興櫃股票:當年度出售數量100,000 股以上者
  3. IPO股票:
    • 初次上市、上櫃前取得之股票,於上市、上櫃以後出售者。但排除下列情形:
      • 1.屬101年12月31日以前初次上市、上櫃之股票。
      • 2.屬承銷取得各該初次上市、上櫃公司股票數量在10,000股以下。
      • 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課稅方式:分開計稅、合併報繳
  1. 單一稅率:15%
  2. 所得=出售收入-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
  3. 盈虧互抵:當年度自同一個人證券交易所得中減除,虧損不得後延
  4. 長期持有優惠:持有股票1年以上,所得減半課稅;IPO股票於上市、上櫃以後繼續持有滿3年以上者,按所得1/4課稅

上市、上櫃及興櫃股票出售金額10億元(排除核實課稅標的及透過信託基金出售之金額)以上大戶 : 由國稅局歸戶後,就股票出售超過10億元之金額部分,另行發單課徵1‰所得稅。但納稅義務人亦得於結算申報時選擇就股票出售金額全數核實課稅。

分析
  • 證所稅實施後,台灣股市成交量確實下降,明確了解增稅無助於稅收及金融業,台灣股市如何恢復生機;證所稅造成稅收減少、經濟遲緩,台灣企業留人才之籌碼越來越少,將來台灣稅收將越來越少
  • 證所稅及員工配股制度實施後,確實讓台灣股市成交量下降成常態、許多白領人才流失至韓國及大陸、台灣企業獲利率下降,導致稅收大幅短收、競爭力下降
  • 也希望兩黨有志之士,台灣就這一個,兩黨應該花時間研究,為什麼經歷12年兩黨執政後,台灣經濟衰退、財政之問題嚴重,兩黨執政縣市負債累累?年輕人工作大幅減少,外資及民間投資率長期低靡,我們是創造這樣殘忍之環境給我們的子孫嗎?
  • 政府稅收不足之問題,主因是政府經常性花費成長太快及政府經常性歲出過大,中央加地方之經常性支出已經近3兆,相當嚴重之浪費,應該定出政府經常性支出縮減之計劃,才不致於讓執政者為了龐大經常性支出犧牲國家競爭力及勞工工作機會,政府經常性支出若不足就該刪除公務員人數、降低退休俸;
  • 富人投資台灣、單單公司營所稅、盈餘保留稅及個人綜所稅、遺產稅就到達 77% ,成為亞洲非常高稅率國家,主因就是政府公務員績效差經常性支出過高,造成一年耗 1.93兆歲出,大部份是公務員薪資、福利、退休俸與18%優惠存款,不僅讓勞工覺得政府對勞工不公平,更讓許多減少投資台灣富人投資公司,造成勞工工作機會減少,薪資凍漲主因;台灣勞工往往不清楚為什麼台灣工作機會大幅減少之主因:民間投資率全球倒數。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