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蘋」頸,宏達電、諾基亞亮警訊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消費者調查事業處AVANTI最新一季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幾乎沉寂一年的iPhone系列手機,在中國歷經一連串負面新聞風波之後,僅剩下「品牌印象度」以1%些微差距領先三星保住王位,但在「下次最想購買智慧型手機品牌」以及「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品牌」指標上皆大幅落後三星,甚至有持續衰退的現象。備受矚目的中國品牌華為、聯想、小米三大指標幾乎連續四個季度看漲,相較宏達電HTC(2498)與Nokia三大指標表現直落,中國手機品牌的認同度上揚,已嚴重威脅宏達電(2498)與Nokia兩大品牌地位。
調查顯示,三星因在智慧型手機上推陳出新,藉由高階智慧手機拉抬中低階手機銷售成效顯著,品牌印象度自2012年第一季至今持續穩定上升,至2013年第二季,三星已是79.6%的受訪者第一個會想到的智慧型手機品牌,直逼 iPhone的80.6%;而在「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與「下次最想購買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方面,三星均位於首位、且持續穩定上升,而iPhone卻持續衰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HTC和Nokia是與iPhone並列三大品牌表現指標衰退幅度最明顯的品牌,在「品牌印象度」方面,HTC與Nokia雖然名列iPhone與三星之後,但卻是唯二表現衰退的品牌;「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指標方面,Nokia從去年同期第一滑落至第三,HTC則遭華為超越名列第五;「下次最想購買的智慧型手機品牌」表現上,兩品牌雖然在四、五名上纏鬥好幾個季度,但華為已悄悄追上,與第五名的HTC僅差距不到1%。
根據TrendForce日前發布的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報告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為與聯想已擠進前五強,分居三、四名位置;在消費者「品牌印象度」調查方面,小米、聯想與華為已分居五六、七、名位置,持續進逼第四名的Nokia。而在下次最想購買品牌上,小米、聯想與華為皆穩定成長,唯獨小米在「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上較上季呈現小幅下滑,估計是受到小米機缺料影響導致出貨萎縮。
TrendForce認為,以高規低價為訴求的小米手機,做為2012年異軍突起的中國國產品牌,至今品牌印象度不僅大幅攀升,且品牌忠誠度也較高,在下次最想購買品牌占比中,小米表現明顯多於市場占有率。這次紅米手機綁中國移動以人民幣799元搶市,引發QQ 700萬台預購熱潮,TrendForce表示小米機採破壞性價格將衝擊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未來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將面臨一場苦戰。然而,小米手機實際銷售量仍需視其出貨是否順暢而定,主晶片與記憶體將是關鍵。
「品牌忠誠度」方面,iPhone、三星與小米位居前三名,遙遙領先四、五名的Nokia與華為;而品牌忠誠度在五名外的品牌消費者,最想轉換的品牌仍是三星高於iPhone,其中以HTC使用者轉換意願最高,達33.8%。另外,在產品購買導向方面,中國消費者最在意產品好用與價格適中,其次才是品牌是否值得信賴,過去高階智慧手機時代比拼的產品規格只有17%的受訪者重視,可見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步入成熟期後,中價位且CP值高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也是品牌廠商擴大市占率的關鍵武器。
小米機異軍突起 陸凝聚勢力
研調機構指出,以高規低價為訴求的小米手機,成為2012年異軍突起的大陸品牌,至今品牌印象度不僅大幅攀升,且品牌忠誠度高,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根據TrendForce日前發布的第2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為與聯想,已擠進前5強,分居3、4名位置,在消費者「品牌印象度」調查方面,小米、聯想與華為以分居5、6、7名,位置持續進逼第4名的Nokia,但小米機在「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上,較首季呈現小幅下滑,估計是受到小米機缺料影響導致出貨萎縮。
最近發布的紅米手機,綁約中國移動以人民幣799元搶市,引發700萬支預購熱潮,TrendForce表示,小米機採破壞性價格將衝擊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未來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將面臨一場苦戰,然而,小米手機實際銷售量仍需視其出貨是否順暢而定,主晶片與記憶體將是關鍵。
「品牌忠誠度」方面,iPhone、三星與小米位居前3名,遙遙領先4、5名的Nokia與華為,而品牌忠誠度在5名之外的品牌消費者,最想轉換的品牌仍是三星,高於iPhone,其中,HTC使用者轉換意願最高達33.8%。
在產品購買導向方面,中國消費者最在意產品好用與價格適中,其次才是品牌是否值得信賴,而過去高階智慧手機時代比拼的產品規格,只有17%的受訪者重視,TrendForce認為,智慧型手機發展到現在步入成熟期之後,中價位且CP值高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也是品牌廠商擴大市占率的關鍵武器。
Related articles
ETF投資,美股投資,臺股ETF投資,西洋情歌,西洋音樂,閱讀與興趣 [ラブソング, песня любви][ETF inversión, ETF投資します, ETF инвестиции], all investment and interesting stuff I touched, experienced;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2014 ~ 2015 中央政府未償債務將近公債法上限,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主因是產業外移、政府經常性支出過高,難道馬政府不知道嗎?
明年總預算 歲入負成長
明(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出爐,歲出編列1兆9,407億元約成長1.7%,歲入編列1兆7,308億元,負成長0.1%,這是99年以來首度負成長。值得注意的是,至明年底,未償債務餘額將擴增至占GDP的38.6%,距公債法上限只差2%。
江揆昨天主持103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全體會議,聽取財政部、主計總處對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籌編情形。
明年歲入較102年度減少25億元,約減少0.1%;歲出較102年度增加331億元,約增加1.7%,最後確定數將提報下周四(22日)行政院會通過。
其中歲入歲出差短2,099億元,連同債務還本640億元,共須融資調度財源2,739億元,全數以發行公債及賒借收入彌平,因此舉債占歲出規模約14.1%,至明年底累計未償債務餘額約占GDP38.6%,距新修正公債法上限40.6%只剩2%就到頂。再過一、二年,恐怕就無舉債空間可用,江揆指示財政部及早提出財政中長期規劃與相關部會討論,因應未來需求。
政委朱敬一、薛琦都有發言,認為歲入負成長,預算籌編困難,主因稅收太少,租稅問題應儘速解決。目前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
因財政困窘,政府無力擴張財政預算,歲出規模成長不到2%,僅微幅成長,主要是支應擴大公共建設計畫與12年國教等依法律義務支出,其中公建支出較102年度增加175億元為1,925億元,增幅約10%。
政院表示,希望公建發揮火車頭角色,活絡經濟,帶動財政擴張效果,並藉由加速(或擴大)公建刺激經濟成長。據悉,連同營業及非營業基金預算,公建規模將逾3,000億元。
依據103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部所屬國營事業繳庫盈餘只有台糖獨撐大樑,繳庫盈餘40.51億元,其他皆掛蛋。
為籌措財源,財主單位對明年財產收入已編列民營化公股釋股,以洽特定人方式釋出給四大基金,股權仍在政府手上。初步規劃釋出中鋼2%,挹注國庫80億元,中華電信近2%挹注約180億元,加上一銀、合庫等已民營化公股行庫,計約5、6支上市櫃公司釋股,政院持續檢討標的、比例及額度中。
難道,馬政府不知道政府大部份福利支出都幾乎沒什麼稅收
2012政府一年花超過 1.93兆,台灣軍公教及相關人員經常性支出卻占整體總歲出 83%,若由 2011 ~ 2012 經濟成長模型看,2013 台灣 GDP 比重看,發現台灣 GDP 結構已改變,經估算:
政府支出占GDP太大比率,政府支出占GDP越大,能抽到稅是不多的,因此賦稅/GDP低,政府支出越大 GDP越高但能抽到稅越低,更不用說18%、退休俸支出是計入政府支出占GDP,稅率卻是非常低;
2012 台灣政府支出分配在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3.0x%, 政府支出分配在建設只有 2.66%; 韓國支出分配在建設 9%; 美國稅收支出分配在勞工失業補助就占 15%; 可看出台灣政府歲出的問題嚴重,這些都過去領導人不正確政府支出觀念造成的,不是公務員的錯,問題是政府支出分配不重視經濟、勞工、產業升級,因此政府經常性支出還在成長惡化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政府不重視『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比重過高時,會產生下列現象;
連台灣最重要公司人才被大陸、三星挖角,卻不思解決之道,人民繳稅養這政府有用嗎? 『政府經常性支出/GDP』也可稱為政府腐敗指標,越高就代表政府花越多錢在人民不需要的事情上,台灣之『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那不是最腐敗的政府?你可以想想 1. 十三所學校共二十五位校長貪污事件; 2. 台灣教授假發票案、大學教授詐領國科會補助款案 ; 不就證實政府人員小事都極可能挪用或浪費民酯民餻,更證實這政府很難有真正清廉為民服務,都是假的演給人民看的;
![]() |
| 每任總統都增加國債,每任總統都不清廉? |
明(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出爐,歲出編列1兆9,407億元約成長1.7%,歲入編列1兆7,308億元,負成長0.1%,這是99年以來首度負成長。值得注意的是,至明年底,未償債務餘額將擴增至占GDP的38.6%,距公債法上限只差2%。
江揆昨天主持103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全體會議,聽取財政部、主計總處對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籌編情形。
明年歲入較102年度減少25億元,約減少0.1%;歲出較102年度增加331億元,約增加1.7%,最後確定數將提報下周四(22日)行政院會通過。
其中歲入歲出差短2,099億元,連同債務還本640億元,共須融資調度財源2,739億元,全數以發行公債及賒借收入彌平,因此舉債占歲出規模約14.1%,至明年底累計未償債務餘額約占GDP38.6%,距新修正公債法上限40.6%只剩2%就到頂。再過一、二年,恐怕就無舉債空間可用,江揆指示財政部及早提出財政中長期規劃與相關部會討論,因應未來需求。
![]() |
| 社會福利因退休俸、18%、健保補助大增 |
政委朱敬一、薛琦都有發言,認為歲入負成長,預算籌編困難,主因稅收太少,租稅問題應儘速解決。目前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
因財政困窘,政府無力擴張財政預算,歲出規模成長不到2%,僅微幅成長,主要是支應擴大公共建設計畫與12年國教等依法律義務支出,其中公建支出較102年度增加175億元為1,925億元,增幅約10%。
政院表示,希望公建發揮火車頭角色,活絡經濟,帶動財政擴張效果,並藉由加速(或擴大)公建刺激經濟成長。據悉,連同營業及非營業基金預算,公建規模將逾3,000億元。
依據103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部所屬國營事業繳庫盈餘只有台糖獨撐大樑,繳庫盈餘40.51億元,其他皆掛蛋。
為籌措財源,財主單位對明年財產收入已編列民營化公股釋股,以洽特定人方式釋出給四大基金,股權仍在政府手上。初步規劃釋出中鋼2%,挹注國庫80億元,中華電信近2%挹注約180億元,加上一銀、合庫等已民營化公股行庫,計約5、6支上市櫃公司釋股,政院持續檢討標的、比例及額度中。
難道,馬政府不知道政府大部份福利支出都幾乎沒什麼稅收
2012政府一年花超過 1.93兆,台灣軍公教及相關人員經常性支出卻占整體總歲出 83%,若由 2011 ~ 2012 經濟成長模型看,2013 台灣 GDP 比重看,發現台灣 GDP 結構已改變,經估算:
- X-M(貿易順差)占 6.4% GDP
- 海外營餘占 3.3% GDP
- 外資投資占 14.7% GDP
- 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占 54.1% GDP
- 政府支出占 19.2% GDP
- 公共財政收入-支出 2.4% GDP
- 其中,占 GDP 19.2% 之政府支出稅收其實是相當低,由其是政府支出給 18%、退休俸及相關福利之稅率是超低的,但卻占 GDP 這麼高比率,應儘速解決;
- 台灣產業大量外移、低獲利加速惡化稅收結構、高級技術勞工外移、產業升級緩慢是另一個造成稅收下降主因,盡管有這些原因,企業繳稅包含: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金融保險機構營業稅、關稅、貨物稅等幾乎都是以法人為主的繳稅項目,除了2004年以外,企業繳稅佔總稅收比例一直維持在50%左右,其絕對數值除了2009金融風暴後百業蕭條之外,即便時任財政部長李述德將營業稅從25%降到17%、降低遺產稅以及遞延營利事業所得稅,整體趨勢也是持續增長。
政府支出占GDP太大比率,政府支出占GDP越大,能抽到稅是不多的,因此賦稅/GDP低,政府支出越大 GDP越高但能抽到稅越低,更不用說18%、退休俸支出是計入政府支出占GDP,稅率卻是非常低;
2012 台灣政府支出分配在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3.0x%, 政府支出分配在建設只有 2.66%; 韓國支出分配在建設 9%; 美國稅收支出分配在勞工失業補助就占 15%; 可看出台灣政府歲出的問題嚴重,這些都過去領導人不正確政府支出觀念造成的,不是公務員的錯,問題是政府支出分配不重視經濟、勞工、產業升級,因此政府經常性支出還在成長惡化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政府不重視『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比重過高時,會產生下列現象;
- 稅率比週遭國家區域高,卻覺得稅收不足變相增稅,造成產業大量外移;
- 產業大量外移,許多上市公司海外營餘,因為兩岸稅法,台灣繳稅%降低很多但GDP中又佔許多,自然租稅負擔率降低很多;
- 政府支出給產業升級補助比重過低,造成低獲利且稅收減少;
- 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補助比重過低,造成高級技術勞工外移且來自高級勞工稅收減少;
- 立法院不知立法讓台灣產業早期的靠分紅配股保留2% ~ 3%,吸引人才到台灣,經濟才能振興,立法院只知如何維繫政府經常性支出及總統施政,結果就是造就一個自肥體系;
連台灣最重要公司人才被大陸、三星挖角,卻不思解決之道,人民繳稅養這政府有用嗎? 『政府經常性支出/GDP』也可稱為政府腐敗指標,越高就代表政府花越多錢在人民不需要的事情上,台灣之『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那不是最腐敗的政府?你可以想想 1. 十三所學校共二十五位校長貪污事件; 2. 台灣教授假發票案、大學教授詐領國科會補助款案 ; 不就證實政府人員小事都極可能挪用或浪費民酯民餻,更證實這政府很難有真正清廉為民服務,都是假的演給人民看的;
所以 『政府經常性支出/GDP』越高代表越多政府做的事情對人民是無用的,那就該問問薛琦你做了那些事是有益人民?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由 Google 財報看它公司發展 - 高速研發驅動型的成長公司 ( By Google earnings and asset analysis report and Development - It is a R&D driven high growth company )
Google View's Balance Sheet
Google (GOOG) is one of those companies where investor opinion is extremely polarized. The experimental nature of many of Google's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s marketing reach and massive war chest, often lead to passionate arguments about the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those products rather than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 谷歌(GOOG)是投資者的意見是非常兩極化的公司之一。實驗性質的許多谷歌的產品,結合公司的營銷範圍和大規模的論戰,往往會導致這些產品的破壞性潛力,而不是一個客觀的數據分析,以充滿激情的爭論。)
In this article, I will attempt to take a more dispassionate look at the growth of Google's top line growth to ga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ny's prospects for growth in the near to mid term. (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嘗試採取更冷靜地看待谷歌的優越增長,獲得更廣闊的短期至中期公司的增長前景之視野。)
Google is its Websites. Below are Google's revenues by operating segment, broken down by quarter. For all the buzz about the new Nexus 7 or Google Play, Google's signature websites still account for 62.87% of all revenue. ( 谷歌是網站。下面是谷歌的收入按經營分部,按季度列出。對於所有關於新的 Nexus 7 或 Google play,谷歌的網站仍然佔全部收入的62.87%。)
[ 註:Nexus 7 占 Android tablet 超過 10% 市場, Google play 已經有超過 500億下載 ]
Google's capital expenditures are rising in-line with revenues. One balance sheet item that's often overlooked by analysts of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companies (until they get in trouble) is CAPEX,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spending rose to $3.6 trillion last year, and Silicon Valley replaces its IT infrastructure faster than any other industry.
Google's sunk cost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have risen steadily since the company first went public in 2005, though this growth has remained roughly in-line with revenues. ( 自為該公司在2005年首次公之於眾,谷歌的資產,廠房及設備的成本已經穩步上升,儘管這種增長大致保持在符合收入。)
Google has a Treasure Trove, too. Apple's (AAPL) overseas war chest was the subject of intense investor scrutiny back in February, after Greenlight's David Einhorn issued a public appeal to Apple investors arguing that the company's piggy bank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shareholders. Less well-known is the fact that Google's cash hoard recently topped $54 billion, most of it kept overseas. ( 谷歌有一個太寶庫。蘋果公司(AAPL)早在二月激烈的投資者推敲的海外論戰主題,Greenlight 的 David Einhorn 後發出呼籲,蘋果的投資者認為,該公司的儲蓄庫,應當提供給股東。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最近榮登谷歌的現金儲備為5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存放境外。)
Conclusion ( 結論 )
Google is usually presented as either a paradigm-shift oriented company like Apple, or as a hold-the-fort Silicon Valley blue chip, a la Microsoft. ( 谷歌通常面向模式的轉變導向的公司,如蘋果,或保持矽谷藍籌,微軟。)
But in fact, Mountain View has its own unique approach: A fixation on organic, RD driven growth that marches roughly in line with revenues. Last year, RD and revenue began to diverge。( 但事實上,Google 整體觀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固定有機,研發驅動型的增長大致符合收入成長。去年,研發和收入開始出現分歧:)
[ 分析發現:依 Google 研發驅動速度,將持續領導科技產業,Google 之 Chrome browser 結合 Android 及 Chrome OS 極可能在 2 年內成為主要 desk computing 上網主流,這對 Wintel Desktop PC 之傷害將是很大 ]
Related articles
Google (GOOG) is one of those companies where investor opinion is extremely polarized. The experimental nature of many of Google's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s marketing reach and massive war chest, often lead to passionate arguments about the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those products rather than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 谷歌(GOOG)是投資者的意見是非常兩極化的公司之一。實驗性質的許多谷歌的產品,結合公司的營銷範圍和大規模的論戰,往往會導致這些產品的破壞性潛力,而不是一個客觀的數據分析,以充滿激情的爭論。)
In this article, I will attempt to take a more dispassionate look at the growth of Google's top line growth to ga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ny's prospects for growth in the near to mid term. (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嘗試採取更冷靜地看待谷歌的優越增長,獲得更廣闊的短期至中期公司的增長前景之視野。)
Google is its Websites. Below are Google's revenues by operating segment, broken down by quarter. For all the buzz about the new Nexus 7 or Google Play, Google's signature websites still account for 62.87% of all revenue. ( 谷歌是網站。下面是谷歌的收入按經營分部,按季度列出。對於所有關於新的 Nexus 7 或 Google play,谷歌的網站仍然佔全部收入的62.87%。)
[ 註:Nexus 7 占 Android tablet 超過 10% 市場, Google play 已經有超過 500億下載 ]
Google's capital expenditures are rising in-line with revenues. One balance sheet item that's often overlooked by analysts of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companies (until they get in trouble) is CAPEX,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spending rose to $3.6 trillion last year, and Silicon Valley replaces its IT infrastructure faster than any other industry.
Google's sunk cost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have risen steadily since the company first went public in 2005, though this growth has remained roughly in-line with revenues. ( 自為該公司在2005年首次公之於眾,谷歌的資產,廠房及設備的成本已經穩步上升,儘管這種增長大致保持在符合收入。)
Google has a Treasure Trove, too. Apple's (AAPL) overseas war chest was the subject of intense investor scrutiny back in February, after Greenlight's David Einhorn issued a public appeal to Apple investors arguing that the company's piggy bank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shareholders. Less well-known is the fact that Google's cash hoard recently topped $54 billion, most of it kept overseas. ( 谷歌有一個太寶庫。蘋果公司(AAPL)早在二月激烈的投資者推敲的海外論戰主題,Greenlight 的 David Einhorn 後發出呼籲,蘋果的投資者認為,該公司的儲蓄庫,應當提供給股東。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最近榮登谷歌的現金儲備為5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存放境外。)
Conclusion ( 結論 )
Google is usually presented as either a paradigm-shift oriented company like Apple, or as a hold-the-fort Silicon Valley blue chip, a la Microsoft. ( 谷歌通常面向模式的轉變導向的公司,如蘋果,或保持矽谷藍籌,微軟。)
But in fact, Mountain View has its own unique approach: A fixation on organic, RD driven growth that marches roughly in line with revenues. Last year, RD and revenue began to diverge。( 但事實上,Google 整體觀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固定有機,研發驅動型的增長大致符合收入成長。去年,研發和收入開始出現分歧:)
[ 分析發現:依 Google 研發驅動速度,將持續領導科技產業,Google 之 Chrome browser 結合 Android 及 Chrome OS 極可能在 2 年內成為主要 desk computing 上網主流,這對 Wintel Desktop PC 之傷害將是很大 ]
Related articles
利用雲端數學工具計算Z轉換及Z反轉換 ( Calculate Z transform and inverse of Z transform by cloud math online tool )
川普經濟學將成為全球重要趨勢,台灣還在停滯 ( Donald Trump's Economic will become the new trend to world )
2018 高房價超級泡沫出現裂痕,中美貿易戰持續,中國消費拉響警報 (2018 China's consumption alarm, China-US trade war continued, high housing price super bubble cracked)
如何攝取足夠微量元素營養,來防止慢性病? ( How to get enough micronutrients to prevent chronic diseases? )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研讀心得: 肥胖主因是生長荷爾蒙的分泌量驟降 ( The secretion of growth hormone dips is the main cause of aging and obesity - Brain Revolution )
【驚人的血管彈力操】及【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5種食物,7招保健操,血管變年輕】 - 讀書心得
【驚人的血管彈力操】及【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5種食物,7招保健操,血管變年輕】 - 讀書心得
C++ 教學 fread( ) 用法
什麼是 MP4 串流及資料量? ( what is the MP4 streaming and its streaming rate?
豆腐乳結合酵素及益生菌,營養減肥又好吃 ( Fruits with fermented bean
NVIDIA 進入 AI 高速成長時代的 AI 創新公司,INTEL 成為傳統產業半導體公司
歐美市場將期待 TESLA MOTOR HOME (移動房屋),是房屋新趨勢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