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人民幣國際化進度加快,正是中國大陸面對QE結束之戰略 : 面對美元升息 (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mainland China strategy to face with the end of QE: US dollar interest rates surging up ? )

中阿簽署3500億 貨幣互換協議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插旗拉美,向前跨出一大步。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7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10億美元,台幣3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將在雙邊貿易中取代美元,充當支付結算的要角,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強調,即使歐美金融危機再現,中阿貨幣互換將會有助於穩定匯率。

阿根廷是第一個和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拉美國家,也是目前中國和中南美洲發展國家最大規模的金融交易。中阿18日簽署3年期7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阿根廷進口中國商品可用人民幣支付。

阿根廷正深陷經濟衰退和高通膨難關,月底還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目前阿根廷正想盡辦法動用外匯存底來償付債務、捍衛阿根廷比索。只是阿根廷現有外匯存底規模為近300億美元,為2006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有了大陸挹注的及時雨,阿根廷內閣首席部長 Jorge Capitanich 表示,該協議將使外匯存底的流動性趨於穩定。

成思危: 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在『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研討會暨成思危先生新書《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發布會上表示,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大陸有三項工作要做: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資本專案開放,並提出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安排。

根據證券日報報導,在匯率制度改革上,他提出採用『靈活的人民幣匯率目標區制度』,設立雙目標區,在硬目標區內匯率基本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在軟目標區內貨幣當局在必要時可適當進行幹預。並提出分初建階段、調整階段、合一階段三個階段逐步擴展這兩個目標區,最終達到基本上實現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目標。

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上,目前大陸已基本實現了經常專案可兌換,然而在資本專案可兌換上卻一直較慎重。大陸資本專案可兌換勢在必行。在資本專案開放上,提出先放開長期資本流動,後放開短期資本流動;先放開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再放開對外國間接投資的限制。成思危還提出了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表安排。

2014年~2015年,建立匯率目標區制度,目標區寬度為±5%;放寬對境內企業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鼓勵企業走出去;放開大額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16年~2017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10%;取消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允許境外企業和個人投資A股市場及債券市場;放開小額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18年~2019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15%;基本取消對境內居民到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允許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貨幣市場基金;放開活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20年~2021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30%;基本取消對金融信貸的匯兌限制,允許企業和個人在境外買賣金融衍生產品;允許商業銀行開展證券及保險等業務。

2022年~2023年,將實現浮動匯率制;基本取消對所有資本專案的匯兌限制,基本實現資本專案開放;基本完成金融系統的改革,實現國際化、市場化和系統化。

人民幣 將躍第三大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昨(20)日發表2014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水準在2013年大幅提升,人民幣最快有機會在三年內就超越日圓與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的第三大國際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起,就以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外匯存底等方面的份額,來客觀衡量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

根據昨天公布的第三份報告,2013年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快速提高,跨境人民幣貿易和投資結算業務規模平穩增長。截至2013年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達到1.69,年成長83.8%。

2013年美元國際化指數為52.96,歐元為30.53,英鎊4.30,日圓4.27。

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仍然來於跨境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4.63兆元,比2012年成長57.5%;人民幣直接投資規模達5,337.4億元,更是2012年的1.9倍。

此外,截至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已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人民幣2.57兆元。人民幣國際債券和票據存量達到719.45億美元,成長34.9%。人民幣目前已經是全球第八大支付貨幣。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陳雨露在昨天發布會中指出,根據最新測算,今年第2季,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已經達到1.94。保守估計,2014年底該指數可望達到2.40。

陳雨露說,只要沒有重大不利事件發生,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人民幣就可以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幣。

近幾年的快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日益清晰,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在當前資本帳戶有限開放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持續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有效增強人民幣對境外持有主體的吸引力,是提昇人民幣國際地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韓國晉升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簡稱:SWIFT)今天發表報告指出,韓國已晉升為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台灣則位居第四名。SWIFT的報告指出,6月份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繼續保持在第七位,但其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由5月份的1.47%升至6月份的1.55%。

報告稱,韓國已成為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不計香港,排名為第八,去年6月的排名為第15位。如不計入香港,目前排名前七位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分別為新加坡、英國、美國、台灣、法國、澳洲和德國。

SWIFT亞太區支付主管Michael Moon表示,過去兩年,韓國在人民幣的使用上高速增長,更多的銀行和企業在國際交易中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

分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