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從 Kevin Kelly 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到 Eric Schmidt 數位新時代 ( From "Kevin Kelly: The next 5,000 days of the web" to "Eric Schmidt's The New Digital Age" )

凱文・凱利 (Kevin Kelly) 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

互聯網,又稱網絡, 我們所說的網路, 歷史還不到5000天。 這期間發生的所有事情, 從地球的衛星圖片開始好了。 都是你以前無法想像會發生的, 這些闖入我們生活的所有東西, 這些多采多姿的東西,就在我們眼前, 在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上。 這樣的東西像聚寶盆一樣, 永遠不會停止,真是令人驚訝,但我們好像不覺得驚奇。 真的很神奇,所有東西都在這兒。 (笑聲) 在短短5000天之內,所有東西都出現了。 如果我在10年前告訴你, 這些東西將要來臨, 你會說,這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沒有任何一套經濟模型能支持它的可能性。 如果我又說,它會是免費的。 你會回答,你在作夢。 你是空想家、你狂熱的樂觀主義者。 然而,它就在這兒。

還有,10年前 我看到 Wired (連線雜誌) 上說, 我們認為下一個產物將會是電視,比電視更好的東西。 它已經是典範, 所以大家都這麼認為它會來臨。 結果,它卻不是大家所想像的。 第一、 它是個不可能;第二、它以前沒有發生過。 我想我們學到經驗, 想想維基百科 就是個不可能的例子 理論上不可行,但實際上卻可行。 如果你能接受這些不可能, 從這個紀元、從過去10年裡, 我們學到,我們最好接受不可能的事, 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

因此我對於未來5000天感到好奇。 看看過去5000天發生的事, 下一個5000天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我有一個簡單的報導, 它提示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在下個5000天裡, 我們將製造出什麼,將發生什麼事。 藉時,所有電腦、掌上設備、 手機、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 簡單地說,所有的連接, 都將形成一部機器。 "唯一"的一部機器,我們的掌上設備, 不過是個小小視窗 我們正在建造的是一部唯一涵蓋全球的機器。

Current Internet application and services, but it will change a lot in future
我發覺到 這部機器正是人類 有史以來創造過、最可靠的機器。 它從沒當機,它永不停止運算, 比起我們製造過的任何機器的 工作時數、工作天數,都要來得持久。 5000天不間斷地運行,真是不可置信。 當然 Internet 的歷史超過5000天, 我是指 Web 不過5000天歷史 所以我試著測量這部機器, 它到底有多大 我開始計算全世界的電腦上, 總共發生幾次滑鼠點擊。 結果是 1天1千億次點擊。 全世界網頁之間有55兆個連結。

因此,我領悟到它是另一種規模。 我做了一個清單,攝影家克里斯喬丹說過, 當數字太過巨大時,就失去意義了。 就是這個清單,不是很好閱讀。 如果把網路上,所有電腦上的所有晶片都計入的話, 網路上共有10億顆電腦晶片。 每秒有2百萬封電子郵件產生。 這是一個極大的數字。 它是一個極大的機器。 它還用掉地球上5%的電力。 這是它的明細, 如果畫成一張規格表的話, 它擁有170千兆顆電晶體、55兆個連結, 電子郵件以每秒2百萬赫傳送, 文字簡訊以每秒3萬1千赫傳送, 擁有 246 exabytes (10的18次方) 儲存空間。這可是一個很大的磁碟。 有很多儲存空間,記憶體 (RAM) 為 9 exabytes。 它的流量 為每秒7兆位元組(TB)。 Brewster提過,美國國會圖書館擁有大約20兆位元組(TB)的資料。 也就是說,每秒就有半個國會圖書館 掃過這部機器,這是一部超大機器。

我還發現,1天1千億次滑鼠點擊 和55兆個連結,幾乎就是 大腦突觸的數量。 1千兆顆電晶體, 幾乎等同於大腦的神經數量。 這部機器每秒產生 20千兆赫次突觸激發。 想當然的,記憶空間相當龐大。 從剛剛的數據看來,這部機器的規格、 與複雜度可以說是,等同於人腦。 因為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和網路的運作方式差不多, 只不過,人腦不會每2年倍數成長。 假設這部機器 現在等於1個人腦。 以它的成長速率, 在30年後,它會等於60億個人腦。 意即,到了2040年,這部機器 處理原始資料的能力將超越人類。

我想這就是, 以上數值圖表想表達的。 所以呢?嗯,還有幾件事, 有3件 我想說是3項推論。 第一、這部機器正在實體化 在下一個5000天,我們將會 賦予這部機器一個身體。 第二、我們將重組它的構造。 第三、我們將要完全地與之共存。

讓我一一說明。 第一、我們手上握著不少東西裝置, 我們認為它們是獨立的 但事實上,世界上 所有的螢幕都進入這一部機器查詢。 基本上,這些螢幕是入口。 第二、人們所說的雲端運算。 你得以接觸網路(cloud)。 只需要一台cloudbook, 上面沒有任何儲存空間, 永遠保持無線上網。 結構非常簡單。 基本上,你只要觸摸這部機器, 觸摸網路 (cloud) 就能進行運算, 這部機器就會計算。

有點像是回到 從前的中央電腦概念。 而且所有東西,所有攝影機、麥克風、 汽車感應器等等, 都連接到這部機器。 每一樣都會經過網路。 我們已經使用手機連線, 現在手機還沒經過web, 但它們將要,也一定會經過網路。 你可以想像以 Google 實驗室 (Google Lab) 為例, Google文件、Google試算表等等, 這些東西都將建立於網路之上。 它們都會經過這部機器。 我想每一個位元都將屬於網路。 現在還不是這樣,如果你製作一些試算表 和文件等等,它們還不在網站上, 但它們將會。它們會成為這部機器的一部份。 它們會使用網站語言。 它們會和這部機器交談。 網路就像黑洞, 把一切都吸進去。 每一件東西都成為網路的一部份。 將來我們製造的每一件東西, 都會嵌入一片小小的網路連結器, 每件東西都將成為這機器的一部份。 這機器會無時無刻地運算, 我們的周遭變成網路,每一樣東西都互相連結。

現在,我們使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但用什麼技術都無妨,重點是, 每一樣東西都將內建連結到這部機器, 基本上,我們將擁有 "Internet of Things" (實物的網際網路) 你可以這麼想,鞋子是有鞋跟的晶片; 車子是有輪子的晶片。 車子的大半成本將來自於 它內嵌的智慧和電子設備,而不是原物料。 很多人認為新的經濟結構 將會是脫離現實的, 另一種形式的虛擬存在, 過去的經濟結構是原子。 但事實上,新的經濟結構應該是 這兩種的結合,我們把資訊 和數位格式的東西放入物質世界。 這才是我們期待的。這才是我們 我們前進的目標,是一個結合一個原子與數位的轉化。
The cloud will form an intelligent thinking engine like i-robot movie ?

所以我相信結論會是, 現有的媒體、 電視、電影、錄像等等,將會轉變成一種平台。 無論它們之間有多少差異, 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會擁有愈來愈多的共同點。 所以一些媒體定律像是:"複製沒有價值", "價值來自無法複製的東西", 像是即時性、認證、個人化 "媒體希望能流通", 它們之所以是自由的,是為了讓你能任意使用, 在此free不是指"免費"使用,而是指"自由"使用。 還有 "網路效應規則", 意思是,愈多人使用,價值愈高。 舉例來說,第一台傳真機,買下第一台傳真機的人 是笨蛋嗎?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接收傳真呀! 於是他/她成為一個傳播者,號召其他人 也購買傳真機,因為這樣就能使傳真機更有價值。 這些就是我們將要看到的影響力。 "注意力就是貨幣"。

這些定律將會遍布所有媒體。 另一件關於實體化的事是, 類似我們說的,麥克盧漢轉化。 他說,機器是人類感官(意識)的延伸。 但我說,某種程度上人類將成為 機器的延伸感官(意識)。 因此,透過所有數位相片和相機, 我們擁有1兆隻眼睛、耳朵和觸覺。 就像 Flickr 或Photosynth,一款微軟出品的程式, 可以將上千張遊客們拍下的相片, 拼貼(還原)成景點的樣貌。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機器正看著,每一台相機的每一個畫素。

第二、我想談談重建的概念, web正在重建。 我先聲明,接下來 我要為語意網(semantic web)下個人的解釋。

第一階段,我們過去看到的 Internet,是把電腦連結起來。 也就是我們說的網絡, 那是"Internet of Net"(網的網際網路)。 如果你還記得當時的電腦,螢幕上都是綠色的字還有游標, 不能做太多事,如果想要連結, 就要從一台電腦連到另一台電腦 如果想要參與, 就要分享一份資料封包。 然後往前傳遞,你不能控制什麼, 不像電話系統,你可以控制電話的另一端, 你只是分享封包。

第二階段,也就是現在是連結網頁的概念。 過去,如果要到航空公司的網頁, 我得先從自己的電腦連到FTP站,再連到航空公司的電腦。 現在,我們有網頁,單位變成網頁 從一頁連到其他頁。 如果我想訂機位, 就連到航班的頁面,航空公司的網站, 我們之間分享的就是連結。 你得打開連結。 你不能拒絕連結過來的人, 無法阻止,你得參與這個概念, 就是打開你的頁面,讓任何人都能連進來。 這就是我們現在做的。

現在我們要進入第三階段, 我們連結資料的地方。 我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名字, 先叫它 the one machine,我們開始連結資料。 從機器連結機器 到網頁連結網頁,現在是資料連結資料。 不同點在於,現在我們並非連結頁面, 而是連結網頁上的一個概念 到另一個概念,而不是連到另一個網頁。 所以基本上,每一個概念 或每一個項目或每一個名詞,都被整個網路所支援。 它已經能解析到項目或概念或單字的程度, 它除了從概念裡走出來之外, 它不再只是虛擬,它會實際地連結到物件。 它會一直向下解析 析到一個人的資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識別ID。 每一個物件都 有明確的識別,而且會被連結到 它特定的表徵。 所以在這個階段裡,我可以連結到 特定的航班、特色的座位, 舉例來說, 我住在Pacifica, 它不過是web上的一個名字。 web並不知道它是一個城市, 且正是我住的地方。 但這正是我們即將要提到的。 它將會直接連結, 網路將能夠自行解讀。 它會知道這是個地名, 以後只要看到Pacifica, 它就知道這是一個地方, 還知道緯度、經度、人口數等資訊。

這裡有幾個科技名詞,都由3個字母組成。 你應該還看過更多。 這些東西都與實現"資料連結"的概念有關。 我要舉一個例子, 網路上有10億個社群網站。 你每進一個就要再寫一次你的資料,你是某某某, 你的朋友有誰誰誰。 為什麼要這麼做?應該做一次就行了。 它就應該要知道你的所有朋友。 這就你要的,所有朋友都能辨識出來, 你就可以把人際關係帶著走。 所有關於你的資料都應該要被傳遞, 你只需要做一次,就這樣。 你應該要有這些資料之間的關係網絡。 這些資料之間的關係網絡。 這是我們的下一步,網路要能理解到這種程度。 Semantic Web(語意網)、Web 3.0、Giant Global Graph 我們還在思考該怎麼稱呼它。 它主要是分享資料。 所以你要開放你的資料, 比起分享網頁或電腦,對人類而言是很大的一步。 上面的東西, 不只是網頁而是物件。 所有談論的東西、所有產品、所有地點 都會是一個特定的表徵, 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字符讓我們直接連結, 我們會有一個"物品資料庫"。 事實上,還有第四階段,是我們還沒有到達的, 即使在下一個5000天 或下一個10年,也都還看不到。 不過我想我們終將走到"Internet of Things"的階段。 我可以直接連結到我的機位的景象, 這樣實際的東西會成為網路的一部份。 所以,我們處在一個 "完全連結"的世界, 每一個物件都內嵌連結。

最後一個概念是, 相互依存。 它永遠都在,愈近愈好。 如果你授權Google,它可以給你,你的搜尋記錄。 我看著搜尋記錄, 發現今早11點我查了不少東西。 原來我是開放的,我是透明的。 我想在這個新世界裡,完全地個人化,需要你全然地透明。 那將付出代價。 如果你要完全地個人化, 你將需要全然地透明。 如果忘記自己的電話號碼,我可以查Google。 我們是多麼的依賴它,我們還沒走到這一步。 不過哪天我或許不再需要記住任何事。 我只要查Google就好了。簡單多了。 我們或許會反感,會說"那真糟"。 但想想,我們不也依賴著 字母和書寫? 我們完全地依賴它們,這不過是種轉變。 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字母和書寫的日子。 同樣的,我們無法想像 沒有這部機器。 它正在發展一種 人工智慧,並不是擁有個人意識的人工智慧。 這是Larry Page(賴瑞佩吉,Google的創辦人)告訴我的, 這是他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這是他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但是,當60億人同時搜尋時, 是誰在查誰呢?是雙向的。 意即,我們就是web。這就是真相。 我們將會成為這部機器。 所以,在下一個5000天,它不會是web,而會是某個更好的東西。 就像web是比電視更好的東西。 在下一個5000天,它不會是web, 而會是某個更好的東西,它會是個不一樣的東西。 我想,它會更聰明,它會有智慧。 不是擁有個人意識的人工智慧, 而是能在合理的範圍內預測我們的行為。 第二、它會更加個人化。 它會瞭解我們,這是好事。 但代價是,我們必須透明化。 第三、它會更無所不在, 充斥四周,我們身在其中。 我們手上的裝置會是進入它的入口。

我要給你們的一個觀念就是, 我們必須開始瞭解它不會是web,而會是某個更好的東西, 一個全新的階段和發展, 更全球化 它是個極大的機器,非常可靠, 比它自己的零件可靠, 可以把它想做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 我們可以與之互動,它甚至超越一個系統, 超越一個與我們互動的巨大有機體, 它是 the ONE。 除了 the ONE,我不知道還能怎麼稱呼它。 我們終會給它一個更好的名字。 重點是,它漸漸形成一種單一性。 再次強調,我不是談論個人意識, 我把它看做像細菌 或團藻的東西,也就是我所說的有機體物質。

最後,我留下幾個字給大家: "世上只有一部機器,web是它的作業系統" "所有螢幕都通向它,每個位元都在其中" "分享就能獲得,讓 the ONE 看懂" 你會弄些這部機器 看得懂的東西。 "the ONE 就是我們,我們就是 the ONE" .

Eric Schmidt 數位新時代 ( 我閱讀後之心得 )

  Google 將浩瀚無限的資訊運用搜尋組織起來,網路普及化到現在我們看到的龐大網路,也不過短短幾年,這種資訊大爆炸的現象,讓每個人都得不斷吸收並內化能抓住的資訊,並依靠這些資訊而行動,這巨大數位新時代潮流,再來它會預估妳的需要、了解你要什麼、跟你聊天、提供知識及統計之資料,實際未來之影響遠超過我們想像。Google 認為,萬事萬物,幾乎都會連上網路。五到十年內,全球達八十億人口時,上網人數將從二十五億,變成七十億人


未來的自我 - 超越過去、虛擬網路身份與智能、整合於雲端智慧機器中

- 你又啜了一口咖啡,感覺很有信心,一定會讓客戶印象深刻。你雖然從沒跟這些客戶見過面,但因為你已經用虛擬現實介面跟他們開過會了。你與能忠實呈現客戶動作和講話的全像「化身」進行互動。你很了解他們,也了解他們的需求,不只是因為語言翻譯軟體以即時的完美翻譯重現了雙方的發言。像這些即時的虛擬互動,還有編輯、協作文件和其他計畫的能力,使你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幾乎是不存在的。

你在廚房裡走動時踢到櫃子——哎喲!你拿起行動裝置,打開診斷應用程式。你的行動裝置裡面有一個微晶片,能以低輻射的次毫米波掃描身體,結果顯示腳只是破皮而已,骨頭並沒斷。你的裝置建議去找附近的醫生確診,不過你否決了。

你去工作開的當然是無人駕駛汽車,但你還有一點時間。車子會根據你的行程,知道你每天早上什麼時候要到辦公室。計算交通數據之後,車子會與手錶連線,在你出門前六十分鐘,設定倒數計時。你在上下班的路上一樣可以很有效率,或是可以好好休息。

  1. 每一個人的自我會有個虛擬的網路自我:介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惠型手錶智惠型眼鏡電動車及汽車、智惠型感測、個人雲儲存、智惠型家電、智惠型玩具家用機器人運輸機器人工廠機器人、智惠型醫療穿載器,整合自我一生資料至自已的雲端空間,形成自已虛擬的網路自我記億,自已的雲端空間也可以有一個虛擬的網路自我有人格之 AI 的個人助理,這虛擬的網路自我會隨時與我溝通,讓自已知道該如何做會更幸福、健康;科技產生的新我將是個人成長延伸;
  2. 媒體報導與公民的未來將大幅改變:下一個十年內,全世界虛擬人口的總數將超越實體人口。每個人在線上都有好幾個代表身分,彼此因共同興趣而串連,創造出生氣蓬勃的社群;它們反映了現實,也豐富了我們的世界。這種種連結將會產生驚人巨量的數據,為此有人稱之為數據革命(data revolution);一旦,虛擬的網路自我有網路 Activity ,網路身份及個人隱私安全變成非常重要;加上個人穿載裝置據有高解細度之錄影錄音及即時媒體報導的 blog 流行,政府要想操控媒體已更加困難,媒體逐漸由公民掌控。「數位新時代」中,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口都上網了,無可避免每個人都成了潛在的「公民記者」。一個人在社群網站上轉發、分享新聞,就等於在替四周的網友篩選、編輯訊息。一個人在部落格或臉書上寫的生活事件,同時也就等於是提供給朋友、網民的社會觀察與報導。
  3. 全智物聯網雲端機器也將出現至 2025 雲端計算能力越來越強,語意網(semantic web) 被雲端智能思考器取代,雲端全智機器運用機器人智能了解你的語言、個性、興趣、社交,雲端全智機器將提供許多服務,人們可以訂購智能服務,讓人們智慧可以虛擬成長,因此,人類應用科技大幅成長;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從『如何活過100歲』看飲食及生活方式如何影響你的長壽基因 ( From " How to live to be 100+ " from longevity science and living statistic, know how to live your life )

Italian island sardinia has some good Hotel to live in your trip
為了找到健康長壽的途徑,丹·布特納的團隊研究世界各地的「藍寶地」,這些社群裡,長輩都精力充沛地活破紀錄。在TED.COM活動上,他分享九個常見的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讓這些長者輕鬆地活過一百歲。

有個丹麥雙胞胎的研究 證實在某種生物限制下人平均能活多久?只有百分之十是基因所決定 其他百分之九十是由生活方式決定,所以藍寶地的前提是:如果我們能找到 長壽的最佳生活方式 我們就能得出一個實際的方法 來增長壽命

不過假如你問一般美國人,長壽的方法是什麼 他們大概說不出來 他們可能聽說過南灘減肥法或阿金減肥法 還有美國農業部提供的食物金字塔 歐普拉說要這樣做 歐茲博士說要那樣做

問題就在於意見太多 混淆了真能幫助我們活得又好又久的方法 你應該跑馬拉松還是做瑜珈? 應該吃有機肉 還是豆腐? 說到營養食品,你該吃嗎? 荷爾蒙或白藜蘆醇(紅酒裡的抗氧化物質)呢? 做這些事有意義嗎? 精神上呢?我們又該如何跟人相處?

Sardinia Nuoro, 大部份都是勞力
活動規律而不激烈,你愈老
享有的權益愈多
好,我們研究長壽的方法 是跟國家地理 還有國家老化研究院合作 找出四個人口確定 地理界線分明的區堿 然後進駐一隊專家 仔細看看那邊的人都從事什麼活動 而來萃取出跨文化的精華

演講最後我會告訴你們精華是什麼 不過首先我要破除一些常見的迷思 長壽的迷思 第一項迷思是:只要很努力 就能活到一百歲:錯, 困難就在,美國只有五千分之一的人 能活到一百歲, 你的機會非常小, 雖然這是美國成長最快的數據, 還是很難達到一百歲, 問題就在於人類並非長壽的動物, 我們生而為一種叫做 成功繁衍的動物 我愛這個字眼 它讓我想起大學生活

生物學家把這個詞定義為 我們有了孩子時的年齡 然後下一代,當我們的孩子也有了孩子時的年齡 直到演化的效應 完全消失為止 假如你是哺乳類,假如你是隻老鼠 或是大象、人、或之間任何生物都是一樣 要活到一百歲,你不僅得有個 良好的生活方式,你還得抽中基因頭彩

第二項迷思是 有療程能減緩 反轉、甚至停止老化:錯, 仔細想,就知道有九十九件事能讓我們老化 只要你的腦袋缺氧幾分鐘 腦細胞就會死,從不復返 打網球太激烈,膝蓋的軟骨組織就會受傷 軟骨也一去不回 我們的動脈會堵塞,腦斑會沉積在腦裡 我們還會得老年癡呆症 有太多事會出錯了
Italian island sardinia nuoro, 他們主要食物: 蔬果,
全麥麵包, 乳酪, 葡萄酒

人的身體有三十五兆個細胞 T開頭的 trillion, 我們現在其實是討論國債, 這些細胞每八年更新一次, 每次更新就會有所損傷, 而傷害會累積 累積以指數方式成長 有點像以前我們都擁有 披頭四或老鷹合唱團的唱片 我們會拷貝一份到錄音帶上 再讓朋友拷貝錄音帶 很快地,代代相傳 錄音帶就聽起來跟垃圾沒兩樣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我們的細胞上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六十五歲的人 老化的速率 比一個十二歲的人 快一百二十五倍

那麼,如果我們做什麼都不能 減緩或停止老化 那我在這裡幹嘛? 嗯,事實上 最厲害的科學告訴我們說人體的限度 我的身體,你的身體 大約可用九十年 女人久一點 但我們國家的預期壽命 只有七十八歲 所以是我們在生命中某個時候 擱置了十二年美好的光陰 我們可以把這
Italian island sardinia good Hotel can watch the sea
些日子討回來 研究也顯示這些歲月大部份能不受慢性病所苦 心臟病、癌症跟糖尿病

我們認為收回這些消失光陰最好的方法 就是看看世界各地的文化 有實際經驗的文化 人能活到一百歲的比率 比我們多出最多十倍的地方 那些預期壽命 多出十二年 而中年死亡率相對於我們 只是個分數的地方

我們發現的第一個藍寶地是在 義大利海岸外約一百二十五英哩處,薩丁尼亞島上 ( Island of Sardinia ) 不是整座島,整座島約有一百四十萬人 而是在高地上,一個叫努奧羅省的地方 這裡的人最長壽 百歲人瑞的數目大約比美國 ( Nuoro Province )多出十倍 這裡的人不僅活到一百歲而已 他們還非常有活力 一百零二歲的老人仍舊騎腳踏車去工作 砍柴,還能打敗比自己年輕六十歲的小夥子

他們的歷史實際上能回溯到大約基督的時代 那是個孤立的青銅器文化 因為土地非常貧瘠 所以大部份都是牧羊人 勞力活動規律而不激烈 他們的飲食多以植物為主 特別是能帶到牧場上的食物 他們想出一種未發酵的全麥麵包 叫做 notamusica, 用硬粒小麥製作 和一種乳酪,來自青草餵養的動物 所以這種乳酪富含 Omega-3 脂肪酸 而非 Omega-6 脂肪酸,來自穀物餵養的動物 還有一種葡萄酒,它的多酚物質含量 比世界所知的任何酒都多三倍 叫做 Cannonau.

不過我想真正的秘訣主要是 他們組織社會的方式 薩丁尼亞社會最突出的部份之一 就是他們對待老人家的方式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美國,社會權益 似乎二十四歲就到頂點了? 只要瞧瞧那些廣告就知道 而在薩丁尼亞,你愈老 享有的權益愈多 愈因智慧而受愛戴 走進薩丁尼亞的酒吧 你看不到運動畫刊的泳裝日曆 而是看到百歲人瑞的月曆

事實證明,這不只讓老邁的父母 跟家人更親近 還增加預期壽命四到六年 研究顯示這對家中的小孩也有益處 死亡率和生病的比例都比較低 這叫做祖母效應

我們找到的第二個藍寶地 在地球另一邊 大約位於東京南方八百英哩處 的琉球群島上 Okinawo 實際上是一百六十一個小島組成 而主島的北端 是世界長壽的原點 世界上最老的女性就是在這裡發現 這裡的人有著世界上最長 而無障礙的預期壽命 他們有我們想要的 活很久,往往在夢裡過世 死得快 而且我跟你講,常在做愛後

他們比一般美國人多快活七年 有五倍於美國的百歲人瑞 得結腸癌跟乳癌的比例是我們的五分之一 兩者都是美國人的大剋星 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是我們的六分之一 這裡的文化能有這樣的成績 明顯表示有些事他們能教我們 他們是怎麼做的? 同樣地,植物為主的飲食 富有多種顏色的蔬菜 而他們吃大約八倍多的豆腐 比起美國人來說

比起吃什麼來說,吃的方式更重要 他們有各種小技巧 來避免過食 而你們都知道,這在美國是大問題 我們觀察到的一些技巧: 他們吃飯的碟子比較小,所以每次用餐攝取的卡路里也就較少 不以家庭聚餐的型式 邊講話邊隨意吃的那種 而是在櫃檯上菜,遠離飯菜 再端上桌

Japan, Okianawa, 他們食物是蔬菜34%, 穀類32%, 含類黃鹼素食物12%,
水果6%, w-3食物11%, 含鈣食物2%, 肉/蛋3%, 蔬菜常吃苦瓜、蘿菠
他們還有一句流傳三千年的格言 我認為是所有飲食建議中最好的 是孔子想出來的 被稱為腹八分飲食法 是他們用餐前說的一句話 來提醒自己吃到八分飽就好 飽足感要花半小時 才能從肚子傳到腦袋 藉由記住吃到八分飽就好 就能幫助你不會吃過量

就像薩丁尼亞,琉球有些社會結構 跟長壽相關 我們都知道孤單會害死人 十五年前美國人平均有三個好朋友 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半 假如你夠幸運生在琉球 你會生在一種體系裡 讓你自動擁有半打朋友 與他們共同生活 他們稱為模合,假如你處於某個模合 走運時別人會期待你慷慨分享 假如不幸的話 孩子生病、父母去世 總有人會在背後支持你 這個「模合」,這五個女士 相處在一起九十七年了 她們的平均年齡是一百零二歲

通常在美國 我們會把成人生活分成兩段 一段是工作 我們充滿生產力 接著有一天,碰,我們退休 通常這指的就是 在安樂椅上睡覺 或去亞歷桑那州打高爾夫 在琉球語裡甚至沒有 退休這個詞 反而是有個詞 盈繞你一生 這個詞是「生き甲斐」(生存的價值) 粗略的翻譯是: 「早上起床的理由」

這位一百零二歲的空手道師父來說 他的生存價值就是發揚武術 對這位一百歲的漁夫來說 就是為他的家人,持續一個禮拜捕三次魚 國家老化研究院提出這個問題 研究院要我們替這些百歲人瑞做一份問卷調查 其中一個問題對填問卷的人來說 對他們背後的文化非常敏感 這個問題是「你生存的價值是什麼?」 不需思考就知道的,早上起床的理由 對這位一百零二歲的老太太來說,她的生存價值 不過就在於她的曾曾曾孫女 兩個人差了一百零一歲半 我問她感覺如何 抱著自己的曾曾曾孫女 她回過頭說: 「就像飛躍上天堂」 我覺得這想法很棒

Japan, Okinawa, 活動規律不激烈,愈老愈覺得
自已活著有意義
我國家地理的編輯 要我去找美國的藍寶地 有陣子我們將目光放在明尼蘇達的草原 那裡百歲人瑞的比例非常高 不過是因為年輕人全都離開了 (笑聲) 所以我們又回看資料 找到了美國最長壽的居民 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友 集中在加州的羅瑪林達市 基督復臨派是保守的衛理公會教徒 他們所守的安息日 是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出 他們稱此為,「二十四時的庇護」 而且他們所遵循的五個小習慣 賦予了他們相對來說 格外長的壽命

美國的預期壽命 女性平均是八十歲 但基督復臨派的女教友 她們的預期壽命是八十九 男性之間的差異更明顯 他們預期能多活十一年 比起美國同伴來說 這個研究追蹤了 大約七萬人三十年 很傑出的研究,而且我認為完全展示出了 藍寶地計畫的基礎
Live Longer in the Costa Rica’s Nicoya Peninsula

這是一個多種族的社區 有白人、黑人、西裔、亞洲人 他們唯一共有的是 一套生活小習慣 他們生命中大部份時間 都如同儀式般地遵從 他們直接跟從聖經中的飲食 創世紀第一章第二十六節 上帝談到豆莢跟種子 另一節則是談到綠色植物 很明顯少了肉 他們非常認真地看待這個庇護時間

每個禮拜二十四小時 不管多忙,工作壓力多大 還要催促小孩 他們停下一切,專注於他們的上帝 將社交生活與宗教聯繫起來 也就是走進大自然 強大之處不在於偶爾為之 而在固定每個禮拜而維持一生 一點都不困難,一點都不花錢 基督復臨派教徒往往跟同派教徒來往 所以,假如你參加一個基督復臨派的宴會 不會看到他們痛飲金賓威士忌或捲大麻煙 相反地他們會討論下一次的自然步行 交換食譜,當然還有,祈禱 他們彼此在各方面都有深刻且明顯的影響
Costa Rica’s Nicoya Peninsula eat all kinds of beans, peas and lentils

這個文化造就了埃爾斯沃·偉倫這樣的人 埃爾斯沃·偉倫九十七歲 他是千萬富翁 可是當包商要求六千美金 來建造私人圍籬時 他說:「這個價錢我不如自己動手」 所以接下來的三天他都在外頭鏟水泥 把欄杆拖來拖去 可以猜想,也許到第四天 他會被送進手術室 但不是手術台上這個人 而是在動開心手術的這個人 九十七歲的高齡他一個月仍動二十次開心手術

艾德·羅林斯,現在一百零三歲 是一個活躍的牛仔,早起來就開始游泳 週末他喜歡踏上衝浪板 讓浪花高揚

然後這位是瑪琪·戴通 瑪琪一百零四歲 她孫子剛好就住在雙子城這裡 她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舉重 騎腳踏車 然後坐上她沙士色的車 1994年的塞維利亞凱迪拉克 奔馳在聖博納迪諾郡的高速公路上 在那邊她仍是七個不同組織的志工 我曾參與十九次冒險活動 我大概是唯一你認識的人裡 不塗防曬油還可以騎腳踏車穿越 撒哈拉沙漠的人 不過我跟你說,沒有任何探險 比坐她車的前座還恐怖的了 她跟我說:「陌生人不過是一個我還沒遇到的朋友罷了!」

那麼,三個文化裡 有什麼共同點呢? 什麼事是他們全都做的? 我們試著歸納出九項 其實完成這個之後我們還多考查了兩個藍寶地 不過這幾項共同點依然適用 第一項 我即將要提出一
項悖論 就是他們都不運動 至少是我們所認為的運動 相反地,他們建立起的生活 能讓他們一直勞動身體 這些百歲的琉球女人 她們坐在地板上,起身又坐下 一天三、四十回

薩丁尼亞人住在直立的樓房裡,樓梯爬上爬下 每次去商店或教堂 或去朋友家都要走路 一點都不方便 沒有一個能清掃院子或做家事的按鈕可按 如果想攪拌奶油來做蛋糕,他們會用手 這就是體力勞動 就像跑跑步機一樣能燃燒卡路里 他們真存心想活動筋骨時 會做他們喜歡做的事,他們會去散步 這是唯一證實能延遲認知功能老化的方法 而且他們往往都有個花園 他們知道如何以正確的方式生活 所以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

這三個文化都花時間在減慢節奏上 薩丁尼亞人祈禱,督復臨派教徒祈禱 琉球人敬祖 但當你匆匆促促或焦慮不安 會引發一種發炎反應 這反應跟很多病相關,從老年痴呆 到心血管疾病 你如果一天放慢個十五分鐘 就會改變這個發炎狀態 反而變成更加抗炎的狀態

他們都替使命感創造出詞彙 像琉球人的「生き甲斐」 你知道自己生命最危險的兩年 是出生那年,因為嬰兒死亡率 還有退休那年 如果人了解自己的使命感 又在生活中努力實現,這價值大約是 七年的預期壽命

他們沒有長壽飲食 相反地,這些人每天都小酌一番 很容易向美國人推銷這個 (笑聲) 他們的飲食往往以植物為主 不是說他們不吃肉,但他們吃很多豆類跟堅果 而且他們都有方法避免過食 一些小技巧能在適當時刻讓他們遠離餐桌

所有這些的基礎是他們彼此連繫的方式 他們把家人擺第一 照顧好小孩跟年邁父母 他們全都屬於一個以誠信為本的社會 而這價值四到十四年 額外的預期壽命 假如你維持一個月四次的話 而最重要的是 他們還從屬於恰當的部落 他們不是生來就遇到對的人 就是他們積極結交恰當的朋友
Vegetable is quite important before the meal

我們從佛明罕研究中得知 如果你三個最好的朋友都胖 你有一半以上的機率會變胖 所以,假如你跟不健康的人來往 隨著時間就會有顯著的影響 相反地,假如你朋友的休閒活動 是體力活動,保齡球或打曲棍球 騎腳踏車或園藝 假如你的朋友會喝點酒,但不過量 他們吃得恰當,十分注重,且信任你,也值得信賴 慢慢地這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節食沒用,節食在世界歷史上影響 未曾超過百分之二的人口 運動計劃通常一月開始 十月就結束 而關於長壽 並沒有短期的方案 一顆藥丸,或什麼其他的 不過想想看 交朋友是長期的冒險 也因此,也許這是你能做的最大的改變 來替生命增加年歲 替年歲增添生命,非常感謝你們

分析發現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開源經濟將是大趨勢 ( Open Source Economic Will Be The Future Trend )

Yochai Benkler 解釋如維基百科和 Linux 等協作計畫,是如何體現人類社會組織的下一個階段的資訊、計算、儲存和交換訊息的能力。

從事網路工作和研究的一個常見問題是 很難分辨它究竟是短暫的潮流,還是深層的改變 為了分清兩者的區別,我想帶大家回到1835年 在1835年,James Gordon Bennett 在紐約 創辦了第一份大規模發行的報紙 當時創辦的費用大約是500美金 相當於今天的一萬美金 在 15 年過的 1850 年,做相同的事, 也就是創辦一份大規模發行的日報, 所需費用達 250 萬美金 在區區 15 年間,從一萬美金到 250 萬美金 這就是網絡所帶來的關鍵性改變 而這就是我今天要談的內容 以及這種變革如何與社會化生產的湧現關連

先說報紙,為了傳播訓資訊、知識和文化,初期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 導致資訊生產者和被動接收的消費者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 就像其他工業組織一樣 生產者有能力募集資金 而被動的消費者則 只能從工業模式所提供的有限商品中做選擇 今天,「資訊社會」、「資訊經濟」等術語 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被用來指涉工業革命之後發生的事物 但事實上,為了正確瞭解當今正在發生的事,那種用法是不對的 因為在過去的 150 年間,我們一直處在資訊經濟

之中 只不過這種資訊經濟是工業化的 也就是說,資訊生產者必須有籌資的方法 藉以支付那 250 萬美金,以及後續的電報機、無線電發射塔、電視 以及最後的大型主機 這意味著它們是以市場為根基,或是國有 取決於其所屬的社會體系類型 這種模式決定了其後 150 年間,資訊和知識的生產方式

現在,讓我告訴大家另一個故事 大約在 2002 年六月,超級電腦的領域有了爆炸性的事件 日本人首次建造了最快的超級電腦,超越了原先居冠的美國 那就是 NEC 地球模擬器 兩年之後…順帶一提 這張圖表示電腦每秒能夠進行的浮點運算次數 我們後來終於鬆了一口氣。兩年後,NEC 的地球模擬器終於被 IBM 的藍色基因以些微差距給超越 在此期間,所有人都忽略了另一台超級電腦的存在 那就是 SETI@Home 它是由來自全球 450 多萬個電腦用戶所組成 藉由螢幕保護程式的運作,這些人貢獻出他們閒置的電腦資源,不論他們的電腦正工作與否 他們一起分享資源 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超級電腦 給美國太空總署用來分析從太空無線電望遠鏡傳回的數據
Linux is most important open source basis in OS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生產資訊的方式有了重大改變 資訊的交換也已經資本化了 這不是說資訊生產比較不資本密集了,比較不需要錢了 而是說,資本的擁有,也就是資本化的發生變得更分散了 我們每一個人,在當前發達的經濟時代下 都擁有一台電腦,或類似電腦的東西 它們和網絡中的路由器沒有根本的差異 每一個能連上網路的人,都擁有計算、儲存和交換訊息的能力 而這些基本的資本設備 正是世界上六到十億人 所擁有能夠用來生產資訊、知識和文化的必要之物

這意味著,自從工業革命之後 在經濟發達的時代裡,最重要的生產手段,經濟活動的核心 記住,我們正處在資訊經濟 這些經濟活動的核心要素 第一次分散在廣大的民眾手裡 這個景象完全不同於工業革命以來的情形不同 全體民眾掌握了訊息的交流和計算能力 我們還有創造力、智慧和體驗 這是另一個重要的生產投入 這種投入與單純的勞動不一樣,單純的勞動是指整天站在這裡轉動控制桿 我們的創造力、智慧和體驗是不同或無法替代的 你們之中任何一個人曾經有過代替別人工作的經驗 或試圖讓別人替代你的工作的人都會知道 無論工作手冊寫得多詳細,你還是無法把你所知的全部轉移給對方,或在某種情況下你會有的直覺反應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以獨特的貢獻加入這個訊息經濟生產的機器裡

這一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說到這裡,大多數的人會想到免費或開放原始碼的軟體 這是網路伺服器軟體 Apache 的市佔率 網路伺服器是網絡交流最重要的應用之一 在 1995 年,有兩群人說 「哇!網路真的很重要!我們需要更好的網路伺服器!」 其中一組人是由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志願者所組成 他們覺得網路伺服器是必要的,所以他們要寫一個 而且他們打算它分享出去! 這樣,其他人可以繼續開發它 另一組人則是微軟

假如我和你說,十年後,那些把程式碼開放出來的人 得到 20% 的市佔率,也就是紅色那條線 這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對不對? 想像一下小型客車。一群汽車工程師利用週末的時間開發設計 企圖和豐田汽車一較高下 但事實上,在這個故事裡,Apache 的市佔率是 70%(藍線) Apache 的主要客戶是電子商務網站 在伺服器這一網絡交流的基礎應用上,以開放原始碼的模式開發的產品 與微軟展開了直接的競爭,這已經不是小打小鬧的競爭 它的開發者掌握了核心策略,那就是抓住網絡的構成要素 開放原始碼的軟體獲得了可觀的成就 因為它是可量化的。但事實上,開放原始碼的模式已經在網路上散播開來

Android already became biggest market share OS
於是,美國太空總署,在某個程度將他們從火星得到的照片 用來做一項試驗。太空總署說,與其讓三、四個訓練有素的博士從頭到尾做這件事 不如把這項工作化整為零 然後放在網路上,看看人們是否能夠用很簡單的介面 花上五分鐘、十分鐘按按滑鼠做完 六個月後 總共有八萬五千人參與繪圖 其速度甚至比影像傳進來的還快。也就是說 如果把工作交給一群人來做並計算平均值 這些人「實際上和訓練有素的博士做出來的東西是一樣的」

如果你有一個小女兒 嗯,不要太小,一般小就好。假設她想研究芭比娃娃 她會搜尋到 Encarta,一個主要的網路百科全書 這是你在 Encarta 找到有關芭比的資料。就是這個,除了定義之外沒有其他的了 包括複數的「製造商」,「現在通常生產不同種族的芭比,比如這個黑人芭比」 這些內容遠比你在 encyclopedia.com 找到的資料還好 在 encyclopedia.com 找的話, 你只能找到一則和 Barbie, Klaus 有關的條目(笑聲)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去維基百科的話,你會找到一篇原創的文章 在此我不多談維基百科,因為 Jimmy Wales (維基百科創始人之一) 今天也在場 不過,維基的資料和大英百科全書的資料大致相同,只是寫法不同 包括芭比娃娃身材和商業化的爭議 還有關於芭比是一個好的模範之類等等的內容

除了內容如何被製造出來之外,另一個部分是資訊的相關性是如何被製造 雅虎當年一炮而紅就在於,他們雇用員工編制往看遍網站 當然,他們現在已經不這樣做了 他們雇用員工看網站,然後告訴你「如果這些網站在我們的索引裡,它們就是好網站」 於是,這些顯示在
Open Source wearable project will be a trend
螢幕上的就是,由六萬多名熱情的志工所作的「開放索引工程」 每一個參與者花一兩個小時在他很關心的東西上面 然後說,這真棒。這就是開放索引工程,總共有六萬名志工 每個人花一點點的時間。這種作法有別於雇用少數幾百個全職的員工的作法 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開放索引工程,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產出 這個工程開放給所有人使用,而它是人們出於社會和心理的動機 來共同完成一件有趣的事

相同的例子也發生在商業領域。如果想一下 Google 最關鍵的創新是什麼 那是將最重要的東西外包出去 這件是就是對整個網路社群來說,決定哪些內容是相關的 使用者可以做他們想做的。於是,網頁排名誕生了 Google 最創新的作法就是,與其由工程師和我們說哪些是最相關的 不如讓你們那些網路使用者來決定什麼對你是重要的 不管你們認為重要的原因是什麼,也許是虛榮、愉悅 藉此,網頁連結產生了,並且網頁得以相互連結。我們 Google 將以你們的看法為準 於是,如果你在 Google 搜尋「芭比」,你還是會找到芭比公司的主頁,但是尾隨其後的 是 Adiosbarbie.com,一個倡導真實身材尺碼的網站,一個備受爭議的文化議題 如果你在 Overture 這樣一個典型以市場為基礎的機制上搜尋,Adiosbarbie 將會排在很後面 因為在 Overture,誰付的前多,誰的網站排名就越前面

以上所說的都是無形訊息內容的創造,相關性以及重要性,人們的基本表達 但別忘了,電腦也是一個實物,事實上我們也在共享電腦這個實物 這個體現在無線技術上 以前的無線技術是一個人擁有授權,然後在一定區域裡進行訊息傳輸 然後要看他們是基於授權還是基於所有權 而今天,我們的電腦和無線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 我們已經發展出運算規則,讓人們藉由共享協議,使用各自的無線設備例如 wi-fi 讓一個社群建立起寬頻無線網絡 運作的方式很簡單: 當我的電腦閒置時,當我沒有在使用它時,我可以幫你傳輸訊息 而當你的電腦閒置時,你幫我傳輸我的訊息 當然,這不是一個完美的協議方案,但它的運作模式 至少已經在美國的某些地方開始執行了,為了公共安全的因素

Wiki is most important open source content
如果我在 1999 年告訴你,我們要建立一個數據庫來儲存讀取系統 這個系統將有 TB 級容量,24 小時不間斷運作,全年無休 能從全球任何地方暢通連接 它必須能在任何時刻同時支援一億個用戶 它必須能夠抵禦攻擊,包括關閉主要網頁目錄,惡意文件入侵 主要網絡結點被駭。你也許會說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要花上好幾年 還要花上百萬美金。但是,我剛才說的只不是過是 P2P 文件共享的一些特性 不是嗎?一談到 P2P,大家想到的只有非法音樂,但從更根本地來看 它是一個分散的資訊儲存和讀取系統 讓人們為了一些再明顯不過的理由,願意分享他們的頻寬 以及他們的儲存空間來創造些什麼

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我們看到的是第四種傳遞框架 (圖中右上) 過去我們只能把事物作二維的劃分 市場化或非市場化的 分散的或集中的 例如說,價格系統就是一個市場化的分散經濟體系 如果有些事物更適合有人進行組織監管 如果你想要在市場裡運作,你就會有公司。或是,如果是非市場化管理 你就會有政府或大型的非市場管理 分散的社會生產往往需要龐大的成本 問題不在於社會本身 而在於經濟模式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 第四種社會化的共享與交換模式的興起 人類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這並非我們在人類力史上第一次相互幫忙 我們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 而是說,我們的互助是第一次對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種模式的特徵是權威的分化 你不再像以前以產權為基礎的體系那樣,需要事先徵得同意 以前你必須先問:「我可以這樣做嗎?」。在新的體系中,每個人都有創造、創新和分享的權利 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著手行動,或者和其他人合作 因為所有權是合作機制的一種 但它不是唯一的機制

今天,我們看到這種新的社會合作框架,已經出現在我們使用所有權和契約等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中 資訊流動從而決定什麼是社會最關心的問題 決定誰才是做某一件事的最佳人選 激勵模式。要知道,錢不一定永遠是最好的激勵動機 如果朋友請你吃飯,你在桌上留下一張五十美金的支票 這並不會增加你下次被邀請的機會 如果這個例子不夠明顯的話,不妨想想性關係中的情況(笑)
Wearable technology will also become open source

這種新框架還需要一種新的組織管理架構 尤其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任務組織」 在過去,你需要雇用很多專業人員 讓他們投入很多時間 如今,以相同的問題為例 同樣的工作,你可以把它切分為很多小部分,每個部分只需要一點點的激勵便可完成 只要五分鐘,少看五分鐘的電視如何? 五分鐘,那好吧,反正看起來很有趣。只因為它看起來很有趣 只是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有意義,或為了得到某種歸屬感 就像維基百科,它給了我一些社會關係

於是,隨著這種全新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成形 它也創造出一種新的顯而易見的新式競爭 P2P 共享網絡對傳統唱片業造成衝擊 免費的開源軟體正從微軟的手中奪取市場佔有率 Skype 正潛在地威脅傳統電信業 維基百科挑戰著線上百科權書 但是,這也創造出全新的商機 一旦有新的社會關係和行為模式產生 就會有新的機遇隨之產生,其中包括新模式所需要的工具 與其打造那些常規的應用功能 也就是那些你能預期到結果的傳統應用 不如開發一些開源工具。這裡會湧現出新的價值 一些新的人們重視的價值 你可以打造讓人們自我表達與合作的平台 例如像維基百科,像開放索引工程 你可以開始建立這樣的平台,形成新的模式 然後你會有瀏覽人。他們的瀏覽,在某種意義上將你的平台 整合到巨大的網絡訊息供應鏈,這個供應鏈非常特殊,不是嗎?

於是你有一個信念:訊息會在相互關連的人群中傳播開來 從中將會產生可以為我所用的東西,然後我會找到最適合的人幫我做事 最終成果完全取決於事情發展。這聽起來很可怕 事實上,這就是 Google 在做的 IBM 在軟體服務上也採用相同作法,效果也不錯

所以,社會生產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變革,它不是轉眼即逝的潮流 它是隨著網路的出現而誕生的根本性的長期變革 社會關係和社會交換作為一種經濟現象,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它比以往的任何模式都更有效率 因為它的訊息更有品質,更能夠找到最合適的人 交易成本更為低廉。這個模式有可持續,並且正在快速成長

但是,從負面來說,這個模式也正在遭受傳統工業模式的威脅 就像它威脅傳統模式一樣 所以,以後大家翻開報紙看到某個之事產權的決定時 某個一個電信業的決定,那不再僅僅是一個枝微末節的技術問題 而是與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與他人建立聯繫的自由的密切關係 並且與之後的訊息、知識和文化的生產方式有著密切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場舊有工業模式與新開源經濟模式之間的拉鋸戰 或者讓工業經濟模式繼續發展下去 或者讓新開源模式與舊有模式同步發展 進而改變我們認識世界、描述世界的方式 謝謝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