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秘魯採礦,秘魯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許多新移民來自中國大陸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星期將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歷史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訪問這個南美國家。秘魯華人團體正積極準備歡迎胡錦濤。
在秘魯最大的華文報紙《秘華商報》的編輯部,社長徐始興正在忙著趕印歡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訪的彩色特刊。他説:“很多華僑、華人和中資公司都在我們報上登歡迎賀詞。我們秘魯最早的華僑機構中華通惠總局啊,我們有個名額,去機場迎接他。”
創辦了8年的《秘華商報》隸屬於秘魯最大的華人社團通惠總局。成立於清朝光緒年間的通惠總局如今和中國共産黨政府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在批判法輪功、支援奧運會和反對台灣獨立等等的問題上,完全站在北京一邊。通惠總局的負責人士剛剛接到了參加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11月19號為胡錦濤舉行接風晚宴的請柬。他們還要到機場去迎接這位中國領導人。
正在為安排歡迎事宜而緊張忙碌的通惠總局主席蕭孝權説:“這次胡主席來訪,我們的心情是很興奮。感覺到是第一次中國的國家元首來秘魯進行國事訪問,同時參加經合組織峰會。”
自從中國在清朝和秘魯建交以來,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來秘魯。中國目前是秘魯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首鋼集團等中國國有企業在秘魯的採礦業有巨大的投資。據秘魯官員説,中國和秘魯已經接近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胡錦濤和加西亞這次有可能正式簽署協定。
隨著中國大步伐地進入傳統上被視為美國後院的拉美,國際上以及當地不時傳來質疑和批評的聲音,包括警惕中國擴張勢力,抗議中國掠奪資源、破壞環境和踐踏勞工權利等等。蕭孝權相信,中國在秘魯採礦引起的一些爭議,是“發展中的磨合”。他説:“這是必然的,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小插曲。問題在於兩國政府通過互信互動、整合、磨合,慢慢地把前景告訴老百姓,告訴他們是怎麼一回事。我絕對相信絕大多數秘魯人會認可胡錦濤主席來訪的效應是對秘魯有利的。”
在秘魯定居的海産商譚恩惠説,他們家族在秘魯經營鮑魚等海産,銷售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華人社區。她説,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的最大市場:“尤其是做我們這一行的可以看出來,中國越來越好,無論是市場還是經濟,都比較商業化了。”
在秘魯的華人當中,老一代大多來自廣東,新移民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等地,台灣人居少數。台灣出生的譚恩惠説,雖然此地華人社區中有時會有政治和認同感上的障礙,但是她身邊的多數人,不管大家是什麼背景,都能友好往來。她還説,假如受到邀請,她既願意參加歡迎胡錦濤的活動,也願意歡迎亞太經合會的台灣代表、前副總統連戰。
譚恩惠的丈夫和生意夥伴鄭志強出生在東南亞,但是他説,看到中國的強大,他也覺得臉上有光。他説:“咱們中國如果強大,對華人華僑來説,都是一件光榮的事,走路能挺胸抬頭了,臉上有光,對大家都有好處。”
在利馬的法輪功修煉者蘇英卻説,很多海外華人分不清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共,她還堅持説,很多人是被中國官方的宣傳迷惑了。不過,蘇英在秘魯華人中間似乎並沒有多少公開的志同道合者。和她一起練功的少數學員,都是秘魯當地人。2005年,當時的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問秘魯時,她和幾名秘魯法輪功學員曾經前去抗議。蘇英説,這次若有機會,她仍然希望到胡錦濤活動或者下榻地點附近表達抗議心聲:“到現在9年了,還在迫害。我覺得應該馬上停止,一定要表達我們的心聲!”
祖籍廣東的《秘華商報》社長徐始興説,他拒絕刊登法輪功寄給報社的材料。用他的話説,這些材料不利於海外華人團結。徐始興不喜歡被貼上“左派”的標簽。他説,他給他的報紙的定位是“愛國、愛鄉、愛僑”。
這也是中國官員鼓勵海外華僑時的常用詞。徐始興認為,秘魯華人地位如今提高了,這跟中國的強大分不開。他還説,中國在當前國際金融風波中的地位以及胡錦濤出訪時的風光,都讓他感到高興:“現在你看華僑都説:啊,中國厲害嘛。特別是昨天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布希怎麼牽手,怎麼一路陪他去,跟親兄弟一樣,一路陪!”
華人漂洋過海移民秘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廢除了黑奴制的秘魯從清朝引起大批中國“苦力”。
秘魯僑社領袖蕭孝權説,目前,在秘魯的第一代中國移民有大約6萬人,如果把帶有華人血統、包括早年移民和當地人通婚並被當地文化同化的後代們也算進去,秘魯的華裔人口大概有200萬。秘魯全國總人口大約為2千8百萬。蕭孝權説,如今秘魯華人在社會各界包括學術和商界都有很多人才,在政界也有一席之地。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高級特別委員會主席、秘魯副總統路易斯.詹彼得裏最近對中國官方媒體説,“過去169年來,秘魯的華人社區和他們的後代教給了我們勤儉和誠實。”
他還特別提到,中餐已經成為秘魯美食的一部分了。中餐館在秘魯有個特別的名稱:CHIFA,據説源自中文“吃飯”。在首都利馬地區,CHIFA 隨處可見。
海産商譚恩惠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秘魯“土生”華人,她説,她初來乍到之時,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法律制度都不習慣,吃過一些虧,不過如今她已經成為秘魯公民,完全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她笑著説:“現在已經習慣了,現在已經爐火純青了。”
中石油收購巴油秘魯資產 26億美元大幅溢價布局拉美
11月13日晚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秘魯油氣資產的議案》。
公告稱,根據上述《議案》,11月13日,收購方與轉讓方簽訂收購協議,收購方向轉讓方收購目標公司的全部股份,即1.45001億股,收購價格約為26億美元。公告強調,該收購價是“根據目標公司的評估價值加上目標公司凈營運資本數額為基礎確定的”。
收購落地
這則公告讓之前中石油收購的傳聞落地。此前在10月29日,彭博社就曾報道,中國石油將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下稱“巴油”)在秘魯的石油開採業務。當時,彭博社的說法是,該交易標的包括巴油在秘魯的油田、開採權、煉油廠及相關資產,且“該收購計劃預計最快將于11月正式公布”。昨日,中國石油公告進一步披露,目標公司在秘魯擁有三個油氣區塊資產,包括兩個區塊100%權益及第三個區塊46.16%的權益,第三區塊的剩下權益由西班牙 Repsol 公司持有,共計53.84%。
中國石油還披露,按目標公司持有權益計算,“三塊資產可採儲量可觀,目前產量約為80萬噸油當量/年”。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石油國內外產量總計2.78億噸當量,即每天能產油氣76.16萬噸當量。
中國石油之所以能購買該資產,主要是因為巴油市場策略的調整。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曾報道,巴油正“尋求剝離海外資產專注于國內市場”,其中,就包括巴油想急迫出售的秘魯資產。此前,巴油定下了大規模的國內開發策略,尤其是,10月23日,巴油、道達爾、殼牌及中海油和中石油5家公司,聯合中標了巴西據稱可開採量高達120億桶的深海油田利布拉油田。據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預測,該油田未來數十年間的持續投入將高達千億美元以上。這意味著,作為利布拉油田最大股東(40%)的巴油不得不尋找龐大的現金流。
事實上,為了籌集資金,其還以15億美元的價格將巴油在非洲的部分資產賣給了巴西投行 Grupo BTG Pactual 。秘魯資產則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又一個出售標的。
布局拉美
不過,中國石油昨日強調,雖然簽署了協議,但仍要取得中國和秘魯監管部門的批準,同時,Repsol要放棄其對第三油氣區塊的優先受讓權或目標公司將其持有的該等權益轉讓予Repsol。另兩個前提是: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及前景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且轉讓方從秘魯稅務部門獲得有關其對目標公司的投資的稅務證明。
中國石油解釋,目標公司是巴西石油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主要在秘魯從事油氣勘探開發及生產活動,主要股東為巴油附屬的荷蘭公司(持股0.21%)及西班牙公司(持股99.79%)。根據2012年經審計財務報表,目標公司總資產約為14.2 億美元,凈資產約6.6億美元,2012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約6億美元,凈利潤約1.02億美元。按26億美元的收購價計算,中國石油本次仍屬于大幅溢價收購。
對此,公告解釋, 秘魯是拉美地區投資環境比較穩定的國家之一,三個目標資產屬較好石油資產,預期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公告同時稱,該項目的成功獲取將有利于擴大本集團拉美地區油氣合作規模和促進本集團海外業務可持續發展。
有專家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應抓住中巴良好的政治氛圍,加大在巴西乃至南美的能源布局。同時,相對于非洲和中東的資源,該區域的資產不必受太多地緣政治風險的幹擾。在上遊資源的布局,也將增厚中石油的業績,並讓股價持續受益。中國石油在10月29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稱,其上遊勘探與生產業務“取得重要進展”,油氣產量實現穩定增長。
“換算成油氣當量產量,共計10.394億桶,比上年同期增長4.3%,其中,海外油氣當量產量1.014億桶,比上年同期增長2.0%。”中石油第三季度財報稱。事實上,除了南美的資產,中國石油今年3月中旬以4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意大利埃尼集團旗下莫桑比克油氣區塊的交易,成為該公司最大規模的一筆海外收購。另據外媒今年7月的報道,中石油集團公司還有望收購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卡沙甘(Kashagan)油田的權益,預計的交易價格是50億美元左右。
中國增加在尚比亞投資
非洲基礎設施及電力論壇暨展會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開,重點關注非洲包括電力、金融、交通(鐵路和港口)、採礦、冶金、新能源等項目的運營管理。非洲的能源和自然資源對投資者有極大的吸引力,對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更是如此。促進非洲政府部門和商業實體與亞洲投資方之間高效的溝通,關係到投資項目的成功與否。
尚比亞是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熱點之一。尚比亞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銅礦供應國。尚比亞的電力公司負責人及政府商業和礦業部門高級官員都出席了這次論壇。
尚比亞國內生産總值為200億美元,人口1400萬。中國對尚比亞的影響力巨大。啟動中國支援的項目計劃的退休政府官員溫達巴表示,中國人改變了尚比亞。這些計劃包括修築坦讚鐵路、新的道路、學校、診所和體育館。尚比亞總統薩塔今年4月訪問中國時,就中國對尚比亞所做的一切向李克強總理表示感謝。
中國和尚比亞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尚比亞1954年脫離英國統治獲得獨立的時候。但中國加緊對尚比亞的投資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為支援經濟發展而到世界各地尋求自然資源,尚比亞就是中國在非洲尋求自然資源的重點地區之一。中國在尚比亞的累積投資額超過25億美元,大部分在採礦和金屬提煉領域。
中國礦業公司已經將銅礦開採延伸擴展到西北的銅礦帶地區。工業園區2015年正式全面投産之後,中國對尚比亞的投資預期將進一步增加。中國也將協助尚比亞興建20億美元的水電站,以克服尚比亞電力短缺的問題。
然而,中國投資公司管理人員和不少當地尚比亞工人之間關係緊張,甚至爆發暴力衝突,影響了中國投資的效益。尚比亞工人指控説,他們的工資低廉,工作條件惡劣,工作場所安全監管不足,造成意外事件導致人員傷亡。
莫三比克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鐵、銅、金、鉭、鈦、鉍、鋁、石棉、雲母、大理石和天然氣等,其中,煤蘊藏量近100億噸,鈦600多萬噸,鉭礦儲量居世界首位,而且大部分礦藏尚未開採。該國礦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一個剛剛開始開發的產業。
莫三比克作為世界銀行確定的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總體貧困落後,人均GDP不足250美元,國家財政近一半要靠外援。該國政府為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十分注重引進外資。
當地政府為積極吸引外資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主要有:外商可以對貨幣或機器、設備以及經營外資項目所需進口的物資進行投資,也可以對技術轉讓等無形資產進行投資。該國對外國資本在合資企業中所佔的比例不設上限,允許外商開辦獨資企業。允許外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採購原材料,銷售本企業產品,鼓勵外資企業在國內招聘員工,也允許從境外聘用技術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對外資企業給予稅收和用地方面的優惠。
作為“非洲發展戰略夥伴”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一員及世貿組織成員國,在非洲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莫三比克與其他非洲國家之間相互開放門戶,互免關稅。在該國還有開拓國際市場的機會。美國在非洲實施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方案”,將使在莫桑比亞生產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享受免關稅和低關稅的優惠,同時產品沒有配額限制;歐洲普惠制的存在使得在該國投資的企業產品進入歐洲市場時,能夠在“最惠國”稅率的基礎上,進一步享受減稅或全部免稅的更優惠的待遇。此外,南非共同的自由貿易政策也幫助該國產品拓展了在南非共同體的市場。
莫三比克跟中國的關係發展順利,中莫兩國簽有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2001年,中莫成立了經貿聯委會。中方已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免除莫三比克截至2005年底對華到期債務共計2.94億元人民幣。2010年,中國就議定計劃未來5年斥資130億美元,投資于莫三比克工業、旅遊、礦產和能源項目。兩國同意設立一個規模為2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扶持在莫三比克開展業務的中國公司。
莫三比克投資促進中心統計顯示,2009年莫三比克吸引外商投資項目250個,投資總額達17.8億元。其中,中國在莫三比克投資額逾3000萬美元,在莫三比克吸引投資的41個國家中位列第六。莫三比克社會與經濟研究所的分析報告指出,中資公司在莫三比克經濟中的佔有率不斷提高,其中工業領域成為中國投資的主要目標。2010年,中國在莫投資主要集中在工業,佔投資總額的71%。
近年來,中國在莫三比克投資的礦業開發項目不斷增加。中國的武鋼擬投入10億美元用於莫三比克煤田的開發;2011年6月,中國水電集團投資非洲的第一個水泥項目——莫三比克水泥廠項目獲得核準,將建設一條日產1500噸水泥熟料的生產線和年產50萬噸水泥的生產線;2011年9月,同力水泥計劃投資9000多萬美元在莫三比克建設一個年產5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該項目也是河南省迄今為止在非洲最大的投資項目。
莫三比克詹姆斯礦業有限公司是該國一家大的礦業公司,目前在莫境內擁有多個礦業權。該公司從境外找礦實際出發,委託江蘇省地質勘查技術院完成了1個鐵礦和2個金礦探礦權的預、普查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對這些礦產項目進行勘查開發。
據緬甸媒體Mizzima援引緬甸投資委員會的數據,從1988年到2013年9月30日,中國企業對緬甸的投資總額達到141.9億美元,占同期緬甸政府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32%。另一方面,緬甸接受的實際投資總額達到336.7億美元,其中,有近42%來自中國企業,總額達到141.2億美元。
報道稱,在所有行業中,對電力行業的投資穫得緬甸政府批准的最多,總額超過190億美元,占總額的近44%。盡管如此,緬甸6000萬居民中70%以上的人都生活在缺電的黑暗環境中。而在實際投資領域,油氣部門接受的投資最多,總額達136.3億美元,占總額的40%以上,其次才是電力部門。礦業部門隻接受到23.1億美元的實際投資。
在中國之後,泰國是緬甸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已被緬甸官方批准的泰國投資總額達到99.8億美元。中國香港、英國、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緬甸的投資也處於前幾位。美國對緬甸的投資總額達2.43億美元,排名第十三位。不過,報道也認爲,泰國總是對緬甸承諾過多,在泰國已穫緬甸政府批准的投資總額中,泰國對緬甸的實際投資隻有28.8億美元,不到協議投資的1/3。而中國香港已穫緬甸政府批准的投資總額達64.6億美元,其中,63.7億美元的投資都已兑現。此外,緬甸的制造業、酒店和旅游業以及房地產業都接受了很多投資。中國企業主要投資在水電大壩、礦業項目和目前正在進行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上。
宣布與台灣斷交的甘比亞,這個在台灣鮮少被關注的西非小國,在大陸富豪眼中卻是個移民跳板。因為已有近萬名大陸富豪先持有甘比亞永久居留權,透過香港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間接拿到香港的居留權。
包括甘比亞在內的非洲大陸,如今成為大陸冒險家的新樂園。根據中國社科院統計,非洲華僑華人的總數已超過一百萬人,超過二千家陸資企業在非洲投資,陸對非洲直接投資達二百億美元,另有對非洲低利或無息貸款二百億美元。
大陸與非洲關係從二○○六年快速加溫,當年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五十三個非洲國家中有四十八個國家派出代表團出席,其中有四十二個國家元首帶隊。時任大陸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宣布擴大對非洲援助規模、免除對非洲政府的無息貸款債務、並設立龐大的中非發展基金。
新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走馬上任,也選擇非洲作為首次出訪地之一。他當時宣布,願意協助改造坦尚尼亞鐵路,此舉被視為有助於連接在非洲的陸資煤礦。大陸當局還計畫協助坦國開發巴加莫約港,此港是通往大陸、中東及歐洲市場的重要港口。
對於中國在非洲投資石油、礦產,西方媒體批評此舉為對非洲的「新殖民主義」。但中共官媒反擊,中國從來不向非洲輸出價值觀和發展模式,對非洲援助也絕不附加政治條件。
是否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縱使馬政府一再發動學者、媒體與官員宣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對台灣的對外招商的確有正面成效,但包含外國媒體與外商卻不這樣以為。今年六月間,美國商會的年度白皮書就指出,「台灣的出口嚴重依賴中國,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有其風險」,凸顯出馬政府再怎麼對國內擦脂抹粉,也無法遮掩國際間對事實的觀察與評論。
美國商會強調,台灣多項經濟分析指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有一半來自於中國市場的帶動,兩岸政治氣氛充滿變數,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頻繁的同時,對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也應同步發展。
首先就兩岸整體相互投資的金額與件數而言,自二○○九年六月底馬政府宣布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至今年五月以來,同期核准中資來台與赴中國投資的件數相差七倍,總金額差了一百六十四倍,比例懸殊。
其次,今年以來,無論是對外資或中資招商,雖然投資件數有增加,但總金額卻呈現負成長。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累計今年一至五月核准的僑外投資件數為八百八十七件,年增率為十四.六%,但投(增)資金額為十七億二千八百八十一.六萬美元,年減十四.一六%;同樣地,同期中資來台投資方面,件數為四十五件,年增率為五十五.一七%,但投(增)資金額共一千九百六十八.六萬美元,年減五十.三五%。
對於兩岸簽署ECFA後,外資與中資來台投資金額不增反減,馬政府竟辯稱,投審會公布的僑外投資統計是「股權投資」,並未真正反映外商在台投資狀況。另依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外人實際投資(包括股權投資和融資投資)情形,投資件數為一千一百一十四件,投資金額為四十七.七五億美元,已達成年度目標金額九十億美元的五十三.○五%。
令人不解的是,國際上對於「外人直接投資(FDI)」都是以股權投資來計算,融資投資因定義不明、掌握不易,容易失真,即使連中國商務部也沒有用此方法估算,但為自圓其說,馬政府又標新立異自創這個無法與國際接軌的統計指標。
況且,若真同樣用包含融資投資的方法計算,台商在中國的營收轉移至國外不易,台商在中國的投資金額只會更多,兩岸對彼此的投資金額差異也只會更大。
閱讀心得
- IMF 指出中國GDP成長率於 2027 超越美國居全球第一,外匯更是世界第一,全球資源進口也將是第一名。這隱含中國GDP成長需要相當龐大的資源才能維持,2005 ~ 2013 中國大幅擴張勢力至尚比亞、秘魯、緬甸、 非洲、莫三比來取得資源,問題是2018後,全球資源極可能再度面臨中、美、歐、日、印多國追逐的窘境;
- 2005 ~ 2013 中國大幅對外投資擴張勢力至尚比亞、秘魯、緬甸、 非洲、莫三比來取得資源,但卻極少投資台灣,從中國投資台灣金額看,中國大陸對台灣投資之經濟成長及就業率幫助是少之又少,而同期台商對大陸投資大幅成長造就大陸龐大就業率,對台灣就業率負面影響非常大,從 ECFA 後,台灣平均GDP成長遠弱於 ECFA之前是越看越清楚,而且,LCD、LED、太陽能許多產業是兩岸競爭局面,大陸也很奇怪,既然,想將將台灣帶入『一國兩制』前段時期,為什麼不大力投資台灣產業創造祖國好的聲譽呢?中國大陸只要願意大力投資台灣幫助台灣,台灣必然會感激祖國而走向和平民主統合;
- 祖國對台灣好不好看,可由大陸對台投資及陸對其他國家投資金額比率就可知,2005 ~ 2013 投資台灣約 5~ 8億美金,投資其他國家是 > 5000億美金,相差超過 500倍.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蔣耀平在廈門表示,截至2013年7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專案8.9萬項,金額584.66億美元。如加上經第三地轉投資,台商在大陸投資將近1100億美元。也就是說台灣投資大陸金額是大陸對台投資之100倍,造成台灣失業率高、投資率低、集中於代工業,很明顯是大陸對台策略造成,由中國大陸在南海及對台策略之趨勢就看出這問題,中國大陸對台敵意仍很深;
- ECFA、服貿後,台灣經濟若要更好除非台灣修正觀光移民法令讓歐、美、日、中更多富人移民來台、外資及陸資大幅來台投資、台灣產業大幅升級、政府消減經常性支出增加刺激產業升級之投資,否則,台灣 GDP成長不易更好。
- 中國大陸中央官員及地方官員升遷仍要以經濟成長、就業率、投資率貢獻來評定,而台灣民選後,中央官員及地方官員升遷跟經濟成長、就業率、投資率貢獻無關,連公務員薪資也與經濟成長、就業率無關,對國家傷害是很大的,當台灣民主化後,台灣人民根本不希望每年中央及地方花近3兆台幣養這政府,從新加坡公務員薪資與經濟成長連動績效看,既使遇到經濟困境,也很快有政策讓經濟恢復,台灣很難變好主因是沒有類似新加坡制度;
- 台灣應該將地方及中央民生直接讓人民用網路投票,占法案通過權值之35%,讓直接民權開始起步,這才能直接讓有知識之人民推動台灣民主;
- 中國大陸對台灣策略應該修正『吸收台商、高階技術人才』之策略,改成擴大中國對台灣公共建設及經濟之投資,建立良好的信譽,提高對台灣投資比重仍低,中國大陸對台灣投資金額須超越日、美、歐投資金額,台灣人下一代才會相信祖國,台灣人更認識到祖國對台灣的照顧,才能真真寄望台灣人民;
- 馬總統、其他政黨領導人須搞更清楚,台灣必須整治國營單位,而且,國營單位主管及採購財產都需公開及追蹤,為什麼馬總統執政這幾年水、糖、瓦斯漲價這麼多?但國營單位營餘未增加,是否有腐敗自肥事件?這對台灣經濟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