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火星有生命如果是真的? 會發生什麼影響?

Exterior of the , part of the in Hawai'i.
Exterior of the , part of the in Hawai'i. (Photo credit: Wikipedia)
科學家斷言 火星有生命 ( Mars )

1976年7月美國「維京一號」探測器登陸火星,未能發現生命跡象,如今一些科學家重新分析「維京一號」採集的土壤樣本,發現微生物存在的證據鹽分,並據此認為當年的實驗有瑕疵,不過其他專家未必同意。

義大利西恩那大學與美國加州凱克應用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中的鹽分是微生物存在的有力證據,推翻了科學界先前的看法。

由於科學家在2008年登陸火星的「鳳凰號」探測器採集的土壤樣本中發現高氯酸鹽,讓前述研究人員想要重新分析「維京一號」採到的土壤。不過,科學家也在這個土壤樣本中發現化學品,因此認為樣本已遭汙染。

美國太空總署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麥凱說:「發現有機物存在的證據,不等於發現生命存在的證據。」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米勒認為,在火星上拍下微生物活動的影像,才是火星上有生命的終極證據,但他也說:「根據科學界目前的研究成果,我99%確定火星上有生命」。

火星和泰坦上有生命嗎?

除少許縹緲的雲(白色部份)之外,火星可見之處看來幾乎是靜止的,但是甲烷的出現,暗示著地底下可能有著生物或地質化學方面的活躍活動。

Mars, 2001, with the southern polar ice cap vi...
Mars, 2001, with the southern polar ice cap visible on the bottom. (Photo credit: Wikipedia)
太陽系裡的所有行星,除了地球之外,火星可說是公認最有孕育生命潛力的了,可能現在有生命存在,也可能是曾經有生命。火星有許多與地球相似的特性,例如:形成過程、早期氣候史、有水儲存,以及火山和其他地質活動等,這些可能正是微生物所需要的。而另一個經常被列入討論,認為可能有外星生物存在的,則是土星的最大衛星——泰坦(Titan,或稱「土衛六」)。剛生成的泰坦,曾經有利於生命前驅分子形成的環境,有些科學家相信泰坦上曾經有生命,甚至可能現在就正有生命存在著。

使這些可能性更引人關注的是,天文學家研究這兩個天體時,都偵測到一種經常伴隨生命出現、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氣體——甲烷。火星上的甲烷量雖不多,但很顯著;而泰坦則幾乎為甲烷所覆蓋。甲烷來自生物的可能性,不亞於來自地質活動的可能性,就算在泰坦上不是,至少在火星上是如此。這兩種可能性以不同的方式解釋甲烷的出現,而且都相當合理,這顯示我們在宇宙中或許沒有那麼孤單,不然就是在火星與泰坦的地底下,都有大量的液態水,並且伴隨著出乎意料的地球化學活動。如果能夠了解這些天體上甲烷的來源與命運,將可以得到至關重要的線索,使我們得以更了解太陽系內甚至太陽系外那些類似地球的天體,包含其形塑過程、演化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在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這些巨行星上,甲烷的含量很高,這是原始太陽星雲經化學作用後的產物。不過在地球的大氣中,甲烷卻屬於特殊氣體,含量只有1750ppbv(1ppbv表示體積比率為10億分之一),其中有90~95%是來自生物。草食性的有蹄動物如牛、羊和犛牛等,排出的甲烷佔全球甲烷年排放量的1/5;這些氣體是來自牠們腸子裡細菌作用後的新陳代謝產物。其他重要的來源,包含了白蟻、稻田、沼澤以及天然氣(天然氣也是古代生命所形成),還有赤道雨林植物也會釋出甲烷(請參見2007年3月號〈植物、甲烷與全球暖化〉)。在地球上,火山作用所產生的甲烷佔總量不到0.2%,而且經由火山作用所排出的,甚至可能是古代有機體所產生的甲烷。相較之下,來自非生命作用的甲烷,例如工業過程所產生的,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此,一旦在其他類似地球的天體上偵測到甲烷,自然也就提高了該天體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大氣層中的角色
Air around protect our live is not infringed by space virus outside earth

就在2003與2004年,有三個獨立的研究團隊宣佈在火星大氣中發現甲烷。美國航太總署(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孟瑪(Michael Mumma)帶領研究團隊,利用位在夏威夷的紅外線望遠鏡與位在智利的雙子星天文台南座望遠鏡,以高解析度光譜儀偵測到火星上甲烷的濃度超過250ppbv,濃度隨著地點而不同,可能也會隨著時間而變。任職於羅馬物理與行星際科學研究所的佛米沙諾(Vittorio Formisano)與同事(包含我)分析了數千個蒐集自火星快遞軌道衛星的紅外線光譜,我們發現的甲烷含量低得多,約0~35ppbv。一般行星的平均值約接近10ppbv。後來,美國天主教大學的斯若波斯基(Vladimir Krasnopolsky)和同事利用加法夏望遠鏡(CFHT)測量到的行星平均值約為10ppbv,不過因為訊號與空間解析力不夠,他們無法測量到在行星上的變化情形。

孟瑪的研究團隊正在重新分析他們的資料,想找出為什麼數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以目前來說,我會把10ppbv的值當做是最有可能的,這樣的甲烷濃度(單位體積的分子數)相當於地球大氣中甲烷濃度的十萬分之四。不過,即使是這麼低的含量,也仍需要解釋。

雖然天文學家早在1944年就已經偵測到泰坦上的甲烷,不過這只是當時發現氮的附加發現,過了36年,氮的發現廣泛引起各界對這個寒冷且遙遠衛星的興趣。氮是胺基酸與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關鍵成份,所以大氣中含有氮和甲烷,加上地面氣壓是地球大氣壓力的1.5倍,可能正提供了生命前驅分子所需的要素,有些人推測,這裡甚至可能有生命形成。

要維持泰坦厚重且充滿氮的大氣,甲烷扮演著具控制性的中心角色。甲烷是碳氫化合物霾的來源,它吸收了太陽的紅外線輻射,並且使平流層增溫將近100℃,在對流層內,則是氫分子的碰撞使對流層升溫20℃。如果甲烷用盡,溫度會下降,氮氣就會凝結形成液態的雨,大氣也因而瓦解,泰坦的特性將會永久改變,它的煙霧和雲會消散。看似一直在雕刻著地表的甲烷雨會停止,湖泊、水坑與河流將會乾涸。而且,因為掀去了覆蓋的面紗,泰坦荒涼的地表將得以赤裸裸地呈現,在地球上可以用望遠鏡直接看清楚,那麼,泰坦將不再具有神秘感,並且成為有著薄薄大氣的一顆普通衛星。

火星和泰坦上的甲烷,是像地球一樣來自生命?抑或是有其他的解釋,例如火山、彗星與隕石的撞擊?我們把地球物理、化學與生物作用的相關知識應用在火星上,有助於縮小可能的來源範圍,而許多相同的論點應用在泰坦上也相當吻合。

驗出有機體 科學家稱火星有生命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火星上的確擁有生命反應,科學家認為,2008年自火星採回的土壤樣本中,含有鹽的成分,並驗出有機體,成為火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證據。

這次的發現讓科學家相當驚訝,研究團隊指出,2008年從火星採回來的土壤中,顯示樣本裡含鹽,不僅代表生命的存在,還是複雜的生命體。科學家認為,未來只要再回到火星,取得進一步樣本,甚至有機會解密火星的全貌。

不過,對於這個結論,NASA研究員麥凱(Christopher McKay)則表示,「找到有機體不等於是生命、或是曾有生命存在的證據,只是找到有機體的證據」。目前世界上對於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定義方式,仍十分分歧。

事實上,1976年7月人類就曾早訪火星,之後帶回的土壤樣本未驗出生命反應,不過日前證實,當時的樣本未妥善保存,才造成失敗的結果。

分析
  • 以人類追求生命之好奇,人類必如電影開始在火星植入生化生命啟動之實驗;
  • 結果是火星之環境被人類生化生命啟動之實驗污染,同時太空人帶回來之火星之微生物有機種子開始在地球漫延;
  • 當地球一直被火星之微生物有機種子污染,會有很高風險;
  • 一旦,火星有高等生命,科技又高於人類,是可怕的事;
  • 太空中有許多太空塵埃及真菌之苗,太空真菌來到地球若大量繁殖,極可能毀滅人類;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三星直攻台灣三大產業,打垮了台灣 DRAM 及 LCD

晶圓代工市佔 台積電海放三星, 三星躍升排名第9 

面對韓國三星、全球晶圓(Global Foundries)來勢洶洶搶單,台積電(2330)去年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不降反升,以營收年增9%、市佔率達48.8%遙遙領先同業;DRAM廠力晶(5346)轉型代工初見成效,以1.4%市佔率擠進第10名,但去年虧損高達221.22億元、每股純損3.99元,衝擊股價跌停。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昨公布,去年半導體供應鏈受日本震災、泰國水患等面臨衝擊,但美元急貶,致使2011年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營收計達298億美元,相較2010年還維持成長5.1%。

Gartner研究總監王端表示,平板電腦、手機銷售穩定,帶動2011年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營收不致下滑,其中,晶圓代工龍頭大廠台積電年營收達145.33百億美元,較2010年的133.32百億美元增長9%,市佔率也從47.1%攀升到48.8%。

聯電(2303)去年以市佔率12.1%居次,但營收36.04億元卻年減5.8%,市佔率也下滑1.4%;全球晶圓營收35.8億元、市佔率12%排名第三;中芯、以色列寶塔、IBM排名第四到第六名。
韓國三星去年雖晶圓代工營收4.7億元,排名第9,但若將三星接獲蘋果的10億美元晶圓業務也計入晶圓總營收,三星在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排名可望躍居第4。
力晶去年晶圓代工營收佔4.31億美元,較前年1.49億美元年增近2倍,排名從2010年的19名往前推進到第10名;不過,力晶昨公布去年財報,稅後虧損達221.22億元,每股虧損3.99元,加計南科(2408)、華亞科(3474) 分別稅後虧損達398.8億元、210.03億元,三家DRAM廠共大虧830多億元。

三星重金挖角台積電50名主管?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又是韓國人自我感覺良好」的例子,但事實上,三星正用豐厚的薪酬默默大挖台積電牆腳。根據台積電同儕間非正式的統計,年底前三星將挖走台積電約五十名中階主管,全力衝刺邏輯先進製程、重振多年未見起色的晶圓代工業務;這當中,還包括前台積電先進製程處長梁孟松。

梁孟松有多重要?同儕打趣用「張忠謀應該要殺他滅口」來形容。梁在台積電的資歷完整,去年離開台積電後,年初短暫到清大擔任教授,現在看來頗有「旋轉門」之意。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三星禮遇梁孟松,除了懾人薪資,還以企業自有飛機接送他往來台韓間省親;「發展晶圓代工的問題不難解決,難的是要知道問題在哪裡,梁孟松絕對可以幫三星縮短『學習曲線』、減少可能的資源浪費。」

諷刺的是,「員工分紅費用化」是三星挖角動作變本加厲的元凶。算算今年台積電員工實際拿到的薪資怕只有去年的六、七成,但三星卻開出「只要能證明,去年總薪資再加碼至少兩成」的條件。這樣一來一回可不得了,去三星,拿到的薪水可能是留在台積電的一倍,無怪乎近期有十多位台積電人「蠢蠢欲動」。最近三星半導體部門也明令「開會一律使用英文」、以減少與台積人的隔閡,但若真要到韓國生活,光靠英文可不夠,就有台積人打趣說,「以前學英、日文,現在改學韓文了!」

不過三星飯碗不好端,有多位三星好友的旺宏總經理盧志遠說:「只要計畫進度落後或成效不如預期,管你過去戰功彪炳,立刻就換上另一批人,直到臻於完美。」三星向以「軍事化」管理著稱,有時遇到重大錯誤,憤怒的老闆「啪」地一個耳光就過來。盧志遠還說,韓國人退休早,五十多歲就算「功在三星」,只要力有未逮,立刻請你退下陣、讓新人出頭,打造三星記憶體神話的陳大濟、黃昌圭均是如此。「輪動快、新血注入,新想法也不斷湧現,讓這個企業體生命力驚人」,盧志遠笑說,台灣科技業「敬老尊賢」的這一套,韓國人在企業營運上可不時興,且三星離職員工回鍋甚為少見,因此「橫在三星人眼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拚命往前衝!」

台積加碼南科3,500億 槓三星

台積電南科Fab14第五期昨(9)日動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20奈米製程明年底將接單量產,比原先規劃的量產時間2014年大幅提前,台積電未來將在南科投資3,500億元,南科將成先進製程的量產重地。
業界解讀,去年三星宣布20奈米明年可以接單量產,台積電昨天的談話,顯示兩大龍頭在晶圓代工技術再度正面交鋒。不過,台積電三座超大晶圓廠今年底每月貢獻40萬片產能(約當12吋晶圓),領先對手三星一倍以上,顯見三星的先進製程研發雖與台積電同步,但以產能而言,台積電仍居領先地位。

HP Envy 14 Inch Spectre Ultrabook
HP Envy 14 Inch Spectre Ultrabook (Photo credit: testspiel)
台積電執行副總兼共同營運長之一的蔣尚義昨天出席動土典禮。他說明,南科Fab14第五期第一個用途就是把在新竹研發的20奈米移來此地生產,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試產,量產則視客戶需求而定,目前看來台積電20奈米最快明年底量產,比原先規劃的時間提早。

Fab14第五期對面還有一座第六期預定地,台積電預計,光是這兩期工程的總投資額就上看3,500億元,是過去興建兩期晶圓廠的最大手筆,並將創造4,500個優質工作機會。

蔣尚義表示,台積電目前有新竹Fab12、南科Fab14與中科Fab15三座超大型晶圓廠。其中,Fab12已進行五期,第六期正在興建中,第七期還在規劃;中科第一、第二期也已量產,主要提供28奈米生產。

南科Fab14目前共有四期廠房量產,光是第五期與第六期兩期加總面積就相當於Fab14前四期,第七、八期預定地也已敲定,總面積高達28公頃。

台積電把南科Fab14當作未來最先進製程生產重心,公司估計,若Fab14五期產能全滿,滿載月產能24萬片,是台積電12吋晶圓量產最高的超大型晶圓廠。第五期生產計劃鎖定20奈米及更先進的製程,滿載月產能3萬片。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去年與IBM通用平台聯盟揭露20奈米研發計畫後,也預計20奈米今年底試產,明年接單量產,隨著台積電20奈米量產進度提前到明年,先進製程大戰一觸即發。

三星、蘋果智慧機Q1爭冠,華為可望擠進前5大

今年第一季智慧型手機新上市機種不算多,主要是延續2011年年底的市占爭奪,仍由韓系的三星電子(Samsung)、美商蘋果兩家公司爭搶第一位,而值得留意的是,陸品牌華為(Huawei)可望跟HTC宏達電(2498)在第5位一較高下,華為可望擠進前5大。

去年底蘋果發表了Apple iPhone 4S再度引發電信商的採購,同時三星除了GALAXY S2之外,還有GALAXY Note等旗艦機種以及中階Ace Plus與S Advanced卡位年輕族群,預料今年第一季仍是這兩家廠商爭取智慧手機銷售量市佔的第一位。

現階段蘋果的單一機種策略,與三星的全產品線策略形成強烈對比。不過,據三星手機部門的評估,2012年仍是主打全產品線的行銷方式,擴大市占。據投資機構Canaccord Genuity表示,三星今年第一季可望是智慧手機市場的冠軍,其在第一季總共出售4,100萬台智慧手機,其市場占有率達28.2%;第一季貢獻度高的可望是5.3吋螢幕的GALAXY Note手機,單一機種銷售達500萬台。而蘋果的iPhone手機為3,260萬台,市占率22.4%居第二。

其次是加入WP手機陣營的諾基亞的8.6%,黑莓機的7.6%,華為的5.8%,宏達電HTC的4.5%,而韓系品牌商LG電子則占3.7%,單季銷售約540萬台智慧手機。

據Canaccord Genuity的統計,今年三星電子將銷售2.08億台智慧型手機,市占約28.9%;而蘋果今年全年將出售1億4,840萬台手機,其市占20.5%。

大陸品牌華為挾著在中國與歐洲、新興市場的銷售氣勢,今年首季可望進入前5大。特別在今年MWC大會發表了大陸半導廠自行開發的4核心處理器手機,已讓大陸品牌的硬體規格,趕上了國際手機大廠,接下來將要強化軟體操作與Apps環境。

大陸品牌華為、中興通訊的崛起,跟內地藍領階級消費實力提升有密切關係;除了沿海的4~5億城鎮居民先富裕之後,大陸第二波的5億人口的薪資所得近年也明顯提升,讓訂價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的品牌智慧手機,已經逐漸取代了500元人民幣的山寨機,造就大陸品牌手機的興起。同時,手機晶片廠如高通、博通、ST-Erisson、聯發科(2454)等,也對大陸手機廠大力支持,形成技術提升、銷售量增加的良性循環。


Ultrabook極致輕薄筆記型電腦,大大減輕筆電重量,優雅外型,更成為時尚新寵。三星正式跨入台灣筆電市場,主打中高階消費族群,昨一口氣發表多款系列產品,獨創「極窄邊框」設計,讓螢幕更大,視野不受限,其中,Series 5 Ultrabook,提供13.3吋及14吋的選擇,最輕1.43公斤,內建500GB傳統硬碟 (HDD)及固態硬碟 (SSD),最快僅需2秒即可讓系統恢復運作,14吋筆電更搭載1G獨立顯示卡和薄型光碟機,售價3萬900元起,買再送無線光學滑鼠。此外,3/4至三星智慧生活館威秀店,即可參加13吋Series 5筆電101 元競標活動。

HP日前也推出HP ENVY14 Spectre Ultrabook,榮獲今年CES展中CNET推薦及iF設計大獎,外型採用幾何設計的概念,以渾圓的邊緣修飾機身,結合經典黑與銀的時尚色彩,並以輕薄防刮的康寧強化玻璃打造,在13吋機身內容納14吋的視屏,擁有背光鍵盤,內建獨家Beats Audio音效技術,重1.8公斤,售價4萬9900元起。

分析

  • Samsung 運用智能手機、品牌、Nand Flash、半導體製程、DRAM之優勢,壓的台灣喘不過氣,TSMC 基本上研發投入之努力仍不足 ,要 24 小時三班制研發結構 ,更需要擴 18吋晶圓代工廠讓其他競爭對手知難而退,讓研發速度與資源發輝至最高,才能一直領先 , 政府更應該在半導體產業升級上下工夫,不能等了 ;
  • 台灣政府放太多資源花費至軍公教,整個關鍵技術及關鍵專利之儲備與引進相當不足,各級地方政府只會製造債務,從不思考由現有勞工與企業所抽到的稅怎樣幫助企業創新及加強專利之儲備,結果變成將大部份勞工與企業所抽到的稅轉成軍公教及地方之交通建設,讓房地產受照顧,產業卻凋伶;
  • 台灣政府這幾年非常不重視民間投資率,結果就是新產業落後韓國,如果這兩政黨天天只會喊口號,一方面向 勞工與企業增稅, 一方面中央及地方又浪費人民稅金,再兩年台廠許多產業都被韓國打著跑;
  • 以台灣整體總營收及 GDP概估 ,電子業營收比重超過 66%, 電子業勞工與企業所抽到的稅也 58% ,  政府在產業策略上不能這麼被動失智 , 產業都面臨亡國之際, 政府與兩黨還天天爭什麼;
  • LCD 及 DRAM 已經被韓國打成重傷,智能手機、平板也汲汲可危,Ultrabook 也開始面臨  Samsung 競爭,連 TSMC 都面臨威脅,而立法委員卻不盡責思考能幫台灣勞工與企業做什麼? 財政部也一樣,除了會編列政府預算與支出,努力增稅找錢, 卻不盡責思考能幫台灣勞工與企業做什麼? 從不思考台灣勞工與企業正是官員與公務員的稅收血液,台灣勞工與企業這巨人曾是四小龍 IT 產業之首,如今是戰傷累累還被台灣政黨釘在十字架受難,完全忘了產業面臨亡國之血液 ,你們能抽多久?
  • 真正問題核心是各官員、縣市長與立委是否民選以後人民就一定要等他任內四年, 任內四年難道沒有任何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關鍵績效指標) 可以決定 官員、縣市長與立委、甚至總統薪資及福利嗎? 難怪民主政治如此腐敗,政府除了調整貨幣政策與稅率外,豪無有效制度激勵 官員、縣市長與立委努力回報供應他們薪資的勞工與企業。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大戶會如何因應台股證交稅

股市名人阿土伯
股市名人阿土伯 (Photo credit: KarlMarx)

證所稅座談 散戶代表:若要課 證交稅一併檢討

財政健全小組9日召開討論證所稅的第二次座談會,資深股民阿土伯、股市名嘴賴憲政和高雄市議員陳明澤代表散戶出席發表意見,阿土伯表示希望維持現狀,否則不排除上街頭抗議;賴憲政則表示,若政府一定要課證券資本利得稅,就一定要將證交稅納入檢討,希望證交稅免徵或減半。
財政健全小組今日下午召開討論證所稅的第二次座談會,資深股民「阿土伯」李金土高聲疾呼:「維持現況最好!」。他指出證所稅最近影響市場很大,所以最好是維持現狀,如果財政部推出傷害投資人的政策,即使拖著老命,他也不排除召集散戶走上街頭抗議。

股市名嘴賴憲政則表示,證所稅復徵似乎箭在弦上,如果政府一定要課徵證所稅的話,觀察其他先進國家,除了韓國和未來的中華民國,都是有證所稅的就沒有證交稅,因此若政府一定要課證券資本利得稅,就一定要將證交稅納入檢討,希望證交稅免徵或減半,以免讓投資人被剝二層皮。

高雄市議員陳明澤也指出,股市散戶投資人有8成賠錢,因此,討論證所稅時,須連同證交稅一起討論;並建議在政策推出前,可以將股市漲跌幅從7%調降至3%到5%,以降低對市場的衝擊。

實,政府是因為民國101編之支出成長7% 到達 1.93兆,不得不增稅,又怕外資不玩了不敢對外資抽稅,馬總統、劉憶如根本沒有講真話,如果要財政健全為什麼不叫軍公教逐步補足過去三十年累計欠繳的稅,為什麼軍公教過去三十年可以不繳稅享受最好的福利叫租稅正義?為什麼外資不用繳證所稅也叫租稅正義?  馬總統、劉憶如根本不會理會股民,而且,充滿一堆謊言,政府將民國101歲出拉高,又不願意被全民質疑才是馬總統策略,馬總統從過去到現在從來沒有被立委監督過政府花費,造成如此大的國債又不負責任,國債太高將導致勞退基金面臨破產威脅,對860萬勞工之未來福利是很大威脅,大家除非團結到劉憶如家抗議,一連任就想到增稅,633及黃金十年早就忘光光;

戶會如何因應台股證交稅
Fab5 of TSMC
Fab5 of TSMC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根本也沒什麼好怕的, 趁股市大跌,先以平常心做一波,我會用定指標定額選好股趁股市大跌開始建立籌碼,等股市上來再依跌破20MA停利,然後將分一些資金去美股 ADR 如 TSMC、UMC、AUO、ASX、SPIL 及相對之台股現股台積電、聯電、友達、日月光、矽品,就很容易創造現股賠錢,ADR 賺錢之情況,就可以降低賺錢科稅之金額;

    通常分一些資金去美股 ADR 配台股現股至少一定要選趨勢明顯及外資作多作空明顯的標的。我時常参考 EWT ETF 持股投資分析;也就是說,證所稅是很容易節稅,沒有一般人想的這麼難。

也有一些大戶可能用外資身份進來投資,但是也易遭財政部追蹤。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