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馬總統將因開放瘦肉精美牛、開徵證所稅事件造成支持率低於36%

2007 05 06 004
2007 05 06 004 (Photo credit: Bengt 1955)

證所稅陳冲從不課到全課 都可討論 

為符合「多所得者多繳稅」的社會期待,是否針對證券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課稅,再度引發社會討論。行政院長陳冲昨天表示,證券交易所得是否課稅、如何課稅,考量的首要前提是不影響市場流動性,其次是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未來研議時將不排除任何方案,從目前的完全不課徵到全面課徵,以及介於其中的不同可能性,都會列入討論範圍。

     馬英九總統揭示「所得高者應多繳稅」的稅改大方向,引起社會關注政府是否考慮就證券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課稅。陳冲昨天接受本報系專訪時特別澄清,本月初馬英九約談財政部長劉憶如時,確實未談及資本利得稅一事。但陳冲也強調,當時未談,並不表示此事根本不談,財政部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稅改方案時,不會限定哪些議題不能討論。陳冲指出,在討論證券交易所得課稅議題時,若他是學者專家,立刻可以舉出五種甚至更多的課稅方案,意即其實有很多不同方案可以考慮,因此應該要將不同方案一一列出,由學者專家充分討論,並獲得社會共識。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191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191 (Photo credit: KarlMarx)

     陳冲說,是否針對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社會辯論已久;包括修改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方式復徵證所稅,也是社會上的討論方案之一。他更進一步舉例說,即使要採取修改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組合和變化,例如拿掉「未上市上櫃」的規定、調高六百萬上限、是否併入所得總額,以及是否計入前三年虧損等選項,都應該充分討論。陳冲認為,在未來的討論過程中,從維持現狀的完全不課徵,到全面課徵甚至調高稅率,以及兩個極端之間的多種組合和選項,都可以涵蓋在討論範圍內。

     至於檢討證券交易所得是否徵稅,能否符合民間對公平正義原則的期待?陳冲認為,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的目的,與奢侈稅並不相同;奢侈稅的目的在遏止短期房地產投機交易,課不到稅才達到此制度目的,但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卻不應造成此一結果。

     陳冲強調,檢討證券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課稅,首要前提是不影響市場流動性,其次是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所得稅法的基本原則就是符合社會上「所得高者繳稅多」的期待;廿五年前證所稅停徵有其背景,現在若要恢復,就要思考如何將這兩大前提納入,並且經過社會充分討論。

     民國七十七年,政府突然復徵證所稅,導致台股長達十九天無量下跌,也使得證所稅至今依舊停徵,政府也不敢輕言復徵。陳冲表示,當時完全沒有經過公開討論,他當時在銀行工作,聽到消息也十分震驚;此外,當時技術上也不完備,如今在技術面上,已遠較當初有利。

     陳冲表示,現在討論證所稅制度,已非心理問題,因為社會可以有充分討論,應從社會層面考量需不需要有此一制度;此舉是否能實現公平正義,可以在形成共識的過程中充分討論;或許也可能在討論過程中發現,課徵此稅太花成本而做出沒有必要復徵的結論。


「證所稅」換「證交稅」?

碰到股市低迷,工商界領袖免不了呼籲政府停徵或減徵「證券交易稅」(證交稅),希望透過降低證交稅的負擔活絡股市,提振行情。但是,從歷史經驗,加上當前經濟基本面嚴重惡化、財政困窘等不利因素來看,停徵證交稅的想法實在值得商榷。倒是可以從稅制改革的觀點,思考如何在證交稅和證券交易所得稅(證所稅)兩者之間,尋求一個新的突破和平衡,對於股市健全,經濟發展和稅制合理化,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證交稅類似服務費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139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139 (Photo credit: KarlMarx)
證交稅是一種向出賣有價證券的人,按每次交易成交價格課徵一定比率的租稅;理論上是根據政府建立證券市場,提供證券交易方面各種法律、制度的保護與服務措施,使民眾得以在公平、合理的市場機制下進行交易,而收取類似「服務費」性質的費用。其道理就像證券商為客戶從事證券交易的撮和服務,並不保證獲利,而是按交易金額的一定比率收取「手續費」一樣。因為「不論盈虧」,只要賣出有價證券就需繳納證交稅,自然會引起投資人心理上的反感;特別是在賠本賣出股票時排斥的心理更是強烈。這一年來,經濟嚴重衰退,股市更是跌跌不休,在經發會即將召開之前,工商界再度發出停徵證交稅的呼籲,自然並不令人意外。

事實上,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也曾多次停徵或減徵證交稅,出發點都是一樣。但是,停徵或減徵證交稅的消息,頂多刺激股市上漲三、兩天而已,證券市場的走勢最後還是回歸到「基本面」。因為,經濟好,股市就好,證交稅的稅率高低根本就無法阻擋股市的上漲;經濟不好,股市就不好,證交稅從來就不是股市低迷的主要原因,停徵或減徵證交稅當然效果有限。反過來說,如果證交稅會影響到股市的表現,就表示股市不能反映基本面,這樣的股市才真正是有問題。而且,如果證交稅的影響可以那麼大的話,是不是證交稅應該要永久停徵才對?

而且,如果證交稅的調降或停徵「真的有效果」,恐怕也是造成負面的影響比較大。因為這代表股票交易的成本降低,在股市看空的時期,只會引發更大的賣壓,徒然打壓行情而已,結果反而是得不償失。而當前的財政嚴重惡化,也實在禁不起效果有限的減稅措施的衝擊。

換課證所稅如何?

從正面的意義來看,如果考慮停徵或降低「不論盈虧都要交」的證交稅,而以「有賺就多交,有賠就有抵減的」證所稅來搭配或交換,應是可以審慎考慮的方向。但初期可以不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制,而是「分離課稅」,就不會產生「人頭戶」的問題,稅務行政上也可以簡單易行。稅率剛開始不要太高,例如5%至10%,使投資人改納證所稅取代證交稅,不至於對股市造成太大的衝擊,而政府的稅收也可至少維持不變。長期則可以訂定逐漸提高稅率時間表,使證所稅的稅率逐漸接近其他所得的平均稅負水準。經發會如果要討論務實的問題,相信證所稅取代證交稅應當是個好題目!


綠委發起美牛公投

針對瘦肉精美牛爭議,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昨天提議「美牛公投」,決定是否「取消禁用瘦肉精培林之規定,改由訂定培林殘留容許量管制」,該提案已逾十位立委連署,跨過門檻,但各黨團意見不一,未有共識。

台聯黨團幹事長林世嘉表示,上次能成功擋下美牛,就是消基會跟主婦聯盟發起公投,「公投是我們最後的手段」。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表示,美牛是專業問題,須顧及經濟、國民健康及台美關係,「這樣都公投,政府還要施政嗎?」親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李桐豪認為,公投門檻高,若沒過反而讓美國牛可進口,建議修法解決瘦肉精問題。

前總統李登輝也批評,「人家要求就進口,這一點我不是很同意」。行政院長陳冲昨天表示,他從來沒講瘦肉精用在氣喘藥,他只說其中乙型受體素有不同用途,可以用在飼料添加劑,也可以藥物用,有的是動物用,有的是人類氣喘用。


主計處下修GDP 今年保4破局

總統大選後考驗開始!今年經濟成長率保4將破局。主計處昨日發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91%,比選前力保的4.19%,調降0.28個百分點。而且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還從原先預估有3.69%大幅調降1.79個百點,下修為1.9%,是2009年第4季以來近兩年最低,回到全球金融海嘯時的不景氣。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235
980117-團結工聯失業勞工尾牙-235 (Photo credit: KarlMarx)

     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不了4%,還比原先預估值大幅下修,主計處第1局科長高志祥強調,主要原因受歐債危機影響。根據環球透視( Global Insight )1月發布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7%,則與原先預期下修0.2個百分點。

     廠商投資意願低落,高志祥指出,全球景氣下探需求減緩,影響我出口表現,今年出口成長率要比原先發布的預估值調降超過3個百分點,連帶影響商品銷售值也下修0.2個百分點。景氣走緩,內需也受拖累,民間消費實質成長下修0.2個百分點,投資面的資本形成落到負成長0.4個百分點,下修的實質金額就多達277億元,都反應景氣差廠商投資意願低落。

     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91%,CPI上漲1.29%。主計處強調相較各國台灣物價可說是溫和上漲,更低於去年物價漲幅1.42%。

分析

  • 依我週遭人統計,30 人不管投馬總統還是投蔡英文的朋友,幾乎 95% 反對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都直指馬總統沒有執政重點,而且,竟然有 65% 不相信TIFA、TPP及台灣的國際發展與瘦肉精美牛進口有關,因為非常多 TIFA、TPP 國家也沒有進口瘦肉精美牛
  • 主因也許是馬總統國際發展能力不行,這方面馬總統無能,不過確實投馬總統之55%選民只在意經濟成長率再提升及生活更好而投馬總統 , 55%選馬總統又有一半以上認為馬總統拼經濟努力不夠但願意再給馬機會 ,加上蔡英文兩岸政策讓55% 選民不放心,人民不是選馬總統來破壞大家身體健康,而且,投蔡英文中間選民75%對馬總統拼經濟努力無感,由其是年輕人 , 這更說明一旦馬政府2011經濟成長率不足,又開放瘦肉精美牛、開徵證所稅事件將重擊馬總統支持率,導致2012 ~ 2013執政困難;
  • 開徵證所稅後對財稅之衝擊很大,一年將短收許多稅,預計將短收超過400億之稅,人民期待的是對短線套走台灣利益之外資科稅,讓外資長線投資,馬總統卻以為是證所稅,許多人討厭這政策,一旦實施,外資會用期指大幅空單,現貨賣製造虧損,大賺台灣錢,散戶大賠稅又抽不到,肯定被人民罵死,主因是外資投資台股方式已改變,2011年外資大賺台股錢竟是靠 期指大幅空及匯率套利 , 證所稅根本抽不到
  • 許多人都認為如果開放 ECFA  經濟成長率低於4.3%,算是不及格,有幾位政商朋友都認為 『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91%』是替馬總統 2012 經濟成長率低找理由,我認為馬總統在大幅開放 ECFA情況,經濟成長率低於 4.5% 就等於 ECFA 作用不大,也等於人民感覺馬總統拼經濟是假的;
  • 廠商投資意願低落,我朋友徵 5 名作業員,竟有超過 80 人員應徵, 馬總統如真的愛台灣理應激勵投資率、降低失業率,不是大幅增稅。加上稅收公平正義而言,要先看稅收支出給誰,如果軍公教占稅收支出占70%最大, 軍公教人口只有140萬,應該要先調高軍公教綜合所得稅才公平,總不能一再用健全台灣政府財政之名持續欺騙全國人民 , 大幅增收勞工與雇主稅金,卻一再隱瞞國家財政真正問題: 軍公教人事及退休經費負擔過重  , 一年1兆多 軍公教人事及退休花費在經濟成長率低於3.5%  , 政府財政壓力很大,幾乎75%對軍公教人事及退休花費占這麼高感到憂心 。
  • 許多政府官員像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只看見眼前投資稅率之影響,卻沒看見徵未上市及興櫃公司投資科最低稅負稅阻止許多有錢人投資新創公司應屬於打壓創造勞工就業機會,等於打壓勞工利益。因為,任何投資開立新公司都屬於未上市公司,造成台灣近 5 年投資開立新公司數量逐年下降,而中小企業雇用70% 勞工逐年下降 ,逼了許多勞工到大陸工作,使得至大陸工作之台灣勞工超過 250萬人,一年台灣內需消費減少4500億 ,這就是台灣真正經濟衰退成因之一。
  • 馬總統喜歡用媒體測試及影響民意 ,問題是馬總統詢問許多專家都出至於公教人員,對台灣真正問題根本不關心,也不關心投資意願低落、 民間消費實質成長下降及勞工機會減少之問題。由此分析,應該是 軍公教人事及退休花費太高,又加上中央補助地方支出過大,降低稅收對社福及經濟正面之作用 , 加上最低稅負制對於未上市公司之投資產生『阻止許多投資新公司』之力量,導致投資率過低,因為,同期新加坡投資率都遠高於台灣, 新加坡也有許多公司投資大陸而構成他們經濟模式   更奇績的是2011新加坡就業率創新高78%,台灣就業率遠低於新加坡 , 失業率又遠高於新加坡 , 年輕人失業率又是四小龍最高,總統施政重點應該還是改善這裡。
  • 這任期間,依台灣人民耐性,幾乎都是第二任之第二年開始對民選總統高度檢驗,檢驗馬總統時間預估就是2012/6 ~ 2013/7 ,因為 ECFA 已發酵, 檢驗失業率3%、經濟成長率、投資率  , 將是超過 75% 選民給馬總統最後機會,一旦,選民不滿意任何施政錯誤都極可能引發類似茉莉花事件。而且,幾乎 70% 選民任為拼經濟變成拼稅收,屬於背叛選民之行為。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智慧型手機浪潮將終結PC時代? - 分析與評論 ( PC will be ended by smart phone )

Apple Inc
Apple Inc (Photo credit: Phil Bradley)

智慧型手機浪潮將終結PC時代?

隨著技術快速的變革,加上全球性的應用普及帶動,對於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正迅速超越PC出貨量的事實應該不至於感到意外吧?事實上,這只是在技術演進道路上眾多重大里程碑事件之一罷了。
雖然業界分析師先前就曾經預期到這個趨勢的發生,而市況的發展也十分明朗,但坦白說,在讀到這一新聞時,我還是有點「難過」…...或許更貼切一點的形容詞是──「念舊」(nostalgic)這樣的一種情懷感受吧!

市場研究公司 Canalys.com 最近的報告分析了2011年的市場趨勢。雖然其中提到了桌上型設備出貨量的大量成長,然而,更吸引人注意的是智慧型手機的高速成長,已大幅超越其它傳統運算設備,並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1年第四季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585億部,較2010年第四季的全球總出貨量大幅增加了57%。這豐收的一季為2011年全年帶來了4.877億部手機出貨數字,並較2010年的2.997億部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加63%。相形之下,2011年全球客戶PC市場成長約15%達4.146億部,其中平板電腦出貨量就增加了274%。2011年平板電腦已佔所有客戶PC出貨量的15%。

不過,Canalys公司副總裁Chris Jones也指出另一個可能出現的明顯發展──儘管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12年還將出現一些令人驚喜的關鍵推動力,但隨著市場變得更為普及,這一暢旺的智慧手機市場銷售盛況將逐漸放緩。Chris Jones進一步說明去年的市場動態:

在2011年,由於市場吹起一股新興平板電腦熱潮,我們已經看到對於小筆電的需求下滑,以及對於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需求逐漸減緩。然而,平板電腦對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及其出貨量的影響微乎其微,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11年仍持續大量成長。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越客戶PC出貨量──這一事實應該被業界視為一個重大的發展里程碑。就在幾年內,智慧型手機已經從做為高階行動電話市場的一款利基型產品領域快速地成長為一款真正定位於大眾市場的產品。較低成本的智慧手機進一步普及,也有助於推動這一強大的發展態勢。此外,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於瀏覽網際網路、內容使用以及在行動設備上執行應用程式與服務的種種需求,也是帶動這一市場高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量。

看過這些分析報告後,我不禁輕輕拍了拍我的筆記型電腦說,「別擔心,我仍然愛你。」你可以說我是老古板無妨──當我看到像這樣的一個重大里程碑的發生,心中也覺得十分感傷。其實就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仍然會需要同時使用到電腦和行動設備,而且也會繼續地購買這兩種工具。然而,我們現在卻可能正逐漸步入一個PC時代的結束?我認為現在正是值得反思的時刻。

1981年,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電腦鍵盤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我當時並意識到那對於改變人類生活而言是多麼重要的時刻。但是,我很感謝電腦運算時代帶給我們的力量,及其最終所實現的行動力。

而今,無論我們認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順利也更有效率的工具是PC、Mac、智慧型手機、小筆電或平板電腦,我想那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深植於我們都喜愛的設備之中的強大技術性能。

智慧型手機被看好是2012年不景氣中少數可以逆勢成長的產業

智慧型手機被看好是2012年不景氣中少數可以逆勢成長的產業,繼201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繳出五成多的高成長佳績後,Gartner預估,2012年智慧型手機成長率預估仍可望挑戰40%,總出貨量達6.45億支,而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則將由26%提升到34%,雖說趨勢向上,但手機板塊的移動卻可能出現巨大改變,關鍵就在中低價智慧型手機的崛起。
從金字塔頂端向中低價延伸

回顧2011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有「機神」稱號的蘋果 iPhone 打遍天下無敵手,三星、HTC的機海策略亦打下一片江山,但放眼望去盡是價格1、2萬元以上(空機價格)的高階智慧型手機,而iPhone等高階手機講究質感與時尚,加上最高等級的處理器,的確相當吸引人;不過,不少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主要還是在打電話、傳簡訊或上網,用不到頂級配備。因此,對於目前一般功能性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倘若智慧型手機價格下調,必會激發更多的換機需求。
看準智慧型手機朝中低價發展的龐大商機,各大廠也積極搶進,例如三星電子鎖定新興市場推出不到200美元的Galaxy Y等系列手機;宏達電也推出不到台幣8000元的入門智慧型手機HTC Explorer;甚至連智慧型手機晶片霸主的高通,儘管在高階市場就已吃香喝辣,卻也開始搶進中國千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就可看出未來的趨勢所在。
Gartner資料預測,高價智慧型手機(FOB ASP 300美元以上)預估2011~2015年的複合成長率為12%,不過,中價、低價智慧型手機2011~2015年的複合成長率分別可達28%、49%,成長性明顯優於高價機種,未來發展自然備受期待。

中國市場成長潛力可觀

中國大陸2011年第三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2400萬台(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首度超越美國躍居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根據IDC統計,201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僅16%,預估2012、2013年將分別提高到25%、35%,出貨量年增率預估將高達72%、64%,成長動能可期,同時也是未來中低價智慧型手機最重要的目標市場之一。
說到中國的中低價智慧型手機風潮,小米機旋風堪稱代表,訴求高價規格、低價享受的小米機,規格可媲美蘋果、三星等高階手機,但價格卻只有一半(人民幣1999元,約新台幣9600元),2011年10月在中國上市,兩個多月即創造40萬支銷售量,並獲得中國聯通1年100萬支的訂單,儘管小米機存在缺乏專利的隱憂,效能穩定性也待觀察,不過從小米機暴紅的情況來看,平價、高規格的智慧型手機的確具有賣點。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朝中低價推進,台灣蘋果供應鏈獨紅的局勢也可能所改變,過去品牌大廠因品質考量,加上基於技術 Know-How 等因素,許多廠商不願意外包;不過,中低價手機在成本壓力下,委外速度會加快,有利於台灣業者的發展,尤其合作關係密切的Nokia、 Sony-Ericsson及Motorola,委外釋單商機將可期,沉寂多年的代工廠包括華寶、華冠將受惠。

台廠的機會與挑戰

由於高通晶片具有設計架構複雜、軟體相容性等問題,大陸品牌手機廠也開始醞釀將聯發科產品納入第二供應商;另一方面,對於規模較小的白牌者來說,長久以來已習慣使用聯發科的晶片解決方案,預料未來聯發科在中國的中低價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將可望取得一席之地,不過預料 MT6575 手機晶片效益發揮的時間點將落在2012下半年。
在手機周邊晶片方面,商機也可留意,面板觸控IC廠的奕力在中國市占率高達七成,以白牌客戶為大宗,可望受惠市場擴大的商機。此外,大陸品牌廠已逐漸將智慧型手機面板解析度提升到WVGA,預期2012年WVGA比重將提升至50%,有利於面板驅動IC平均單價的提升,旭曜可望受惠,由於公司積極布局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有斬獲,預期2012年智慧手機產品線出貨比重有機會提升到五成,也將推升營運成長。另外,低價手機當道,大部分以外接記憶卡擴增容量,手機記憶卡eMMC控制晶片需求看旺,群聯在該領域全球市占率已達20~22%,將是最大受惠者。
智慧型手機產品朝中低價發展,對品牌廠來說,減少零組件品項複雜度將是共同作法之一,以降低採購成本,例如宏達電便推出硬體規格雷同、搭載不同作業系統的HTC Titan、HTC Sensation XL,諾基亞也推出與N9相似的Lumia800等,只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價格壓低,上游零組件供應商也必須承擔降價的壓力,因為唯有放大生產規模,才能維持較佳的利潤,搶訂單、衝營收以提高獲利的命運已悄悄展開,也是零組件業者未來面臨的挑戰。


智慧型手機 朝低價化發展

2011年可說是智慧型手機快速成長的一年。工研院IEK預估,2011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大約為16.75億支,其中,智慧型手機與非智慧型手機各占27%與63%。智慧型手機年成長率為27.95%,較整體手機成長率的11%高出許多。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師陳梅鈴進一步指出,以銷售值來看,由於智慧型手機單價為功能型手機的4至5倍,故使得智慧型手機占整體手機銷售值的57%。
HTC TITAN x310e
HTC TITAN x310e (Photo credit: mbiebusch)


展望2012年,拓墣產業研究所預計,2012年智慧型手機成長動能持續,在新興市場需求與平價化的帶動之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逼近6億大關,滲透率更超過三分之一,預估到了2015年,全球半數手機皆為智慧型手機的天下。工研院IEK預測,2012年全球手機銷售量預估為17.9億支,較2011年成長了6.9%,主要的成長動力來自智慧型手機。

在產品趨勢方面,拓墣、工研院IEK與MIC等機構都認為,2012年智慧型手機將朝低價化發展。陳梅鈴指出,2012年智慧型手機將以平價化發展來擴大市場,預計2012年智慧型手機銷售將占整體手機的67%,平均價格也將下滑到299美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泰慶分析,隨著Google的開放式Android平台推出,降低業者進入門檻,加上硬體性能不斷提升、成本下降,以及印度、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的3G網路日益完善等因素驅動下,中低智慧型手機市場即將在2012年引爆。

在廠商競爭方面,資策會MIC指出,2012年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的競爭態勢,預期將呈現諾基亞、RIM等業者逐漸式微,宏達電、Apple、三星與摩托羅拉等業者成功搶灘市占率的局面,預估前者整體市占率,將由2010年的51%跌至2012年的30%,後者市占率將由37%成長至62%。

平板電腦 iPad仍稱霸

而2011年另一焦點3C產品,非平板電腦莫屬。陳梅鈴分析,在iPad成功訂價與完整的服務模式帶領之下,讓平板電腦的熱度成為僅次於智慧型手機的行動上網裝置,而其與小筆電、電子書閱讀器的功能重複性高,也使其成為擠壓其他3C產品出貨的最大關鍵。
iPad is a Wi-Fi 64 GB version (another one beh...
Image via Wikipedia


展望2012年平板電腦出貨狀況,工研院IEK預估,2012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可達到6,400萬台,其中將以純Wi-Fi的機種占多數,約60%左右。MIC的資料顯示,2012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規模將達到9,100萬台,年成長率為55%。拓墣則預測,2012年平板出貨量將達到8,020萬台,年成長率為41%;Gartner的報告指出,2012年平板電腦產品將達到1.07億台,與2011年相較,成長63%。

在產品發展中,MIC認為,隨著亞馬遜以199美元超低價推出7吋平板電腦後,預期多家品牌廠商也將跟進推出類似此價格帶的產品,平板電腦產品將可能朝99美元價格帶移動。而高階市場仍是Apple與Sony的競爭,其他品牌大廠在飽受iPad競爭衝擊之後,將選擇朝特定市場或降價方向發展,平板電腦產業形成M型化發展趨勢。

在廠商競爭中,MIC與拓墣預測, Apple 仍將為主流產品。MIC預估Apple將囊括90%以上的高階平板市場;拓墣預估2012年iPad出貨量高達4,690萬台,市占率為58%,而非iPad出貨量為3330萬台,市占率為42%。

分析

  • 預計2012年智慧型手機銷售將占整體手機的67%,平均價格也將下滑到299美元,一旦,5 吋 智慧型手機大賣,智慧型手機上網比率將提高至50%,對威脅大增,人們使用習慣將大幅改變,PC 將面臨長期負成長;
  • Gartner的報告指出,2012年平板電腦產品將達到1.07億台,與2011年相較,成長63%,將再度壓迫 PC 產業 , 讓 PC 將面臨長期負成長。


Enhanced by Zemanta

貝萊德(BlackRock Inc.)執行長Laurence D. Fink去年1月31日在雪梨表示,農業與水資源將會是未來10年最棒的投資產業 ( Agriculture and water resource is the best investment for next 10 years )

大陸缺水問題日益嚴重,逾三分之二城市受到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16日指出,大陸缺水問題一天比一天嚴重,預估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城市都受到影響,將近3億人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
報導指出,大陸已計劃在未來10年內斥資人民幣4兆元(相當於6,380億美元)解決水資源保護、灌溉問題以及改善水資源管理系統。胡四一表示,如果不採取強有力和堅定的措施,未來將難以逆轉嚴重短缺和水資源形勢日趨惡化的局面。

根據聯合國在1月底發表的研究報告,2030年全球飲用水需求量將較現在至少成長30%。
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 Jim Rogers )去年上半年在接受BBC HardTalk專訪時即指出,如果中國大陸無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那麼20-40年後所謂的大陸投資題材也將隨風而逝。他說,水資源是大陸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澳洲媒體報導,貝萊德( BlackRock Inc. )執行長 Laurence D. (Larry) Fink去年1月31日在雪梨表示,農業與水資源將會是未來10年最棒的投資產業,主因為全球新興市場中產階級人口逐漸增多以及耕地面積迅速縮小。他說,這兩項產業的長期表現將會勝過能源,投資人買進之後可以長期持有。
*轉自《精實財經媒體》


水資源相關產業成投資新亮點

過完農曆年後,走進大賣場最能深刻感受到漲聲響起的氣氛,許多民生物資早已在春節期間悄悄漲價,包括泡麵、飲料、冰品等。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七個月上漲。而這背後的導火線主要是因近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生暴風雪、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多個農業大國糧食生產。
Spout as the result of a water drop and surfac...
Image via Wikipedia

同樣的氣候異常現象也發生在中國大陸,受到山東、河北等華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導致小麥收成欠佳,嚴重危及糧食安全。也因為糧食供應短缺,造成食品價格上漲,使得去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路從一·五%,最高升至五·一%,其中有七○%以上的漲幅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所帶動,這也讓中國官方不得不正視通貨膨脹之壓力,進而在農曆年後再度升息一碼。

政策加惠 水利股漲翻天

然而,治標得先治本,中國長期以來對於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可說是不餘遺力,面對今年開春之際嚴重的北旱南凍氣候異常現象,大陸中央已針對水利建設祭出強力政策,希望藉由改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來確保農糧供應無虞,進而保障農民權益且穩定物價波動。
元月二十九日中國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簡稱為一號文件),宣示將大力加強水利建設,並配合十二五計畫期間將投資人民幣二兆元(約新台幣八·八兆元)於水利建設,也將引爆相關商機,包括工程建造、管道管材、水電設備、節水設施、水利發電與汙水處理等廠商可望遇水則發。
事實上,早在中國中央頒訂一號文件之前,已有相關個股股價率先表態,如A股中從事水利工程的粵水電、安徽水利、葛洲壩股價分別創歷史及波段新高,相較於陸股的疲弱走勢呈現強烈對比。

國統、中宇積極卡位
全球水資源逐年減少

對照國內相關水資源概念股,同樣也受惠於一號文件及中國十二五計畫中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產業政策,股價可望跟隨向上比價。
原本是從事下水道系統工程的國統,近幾年積極布局大陸市場,先後轉投資新疆國統與哈爾濱國統。新疆國統是中國大陸最大鋼襯預力混凝土管(PCCP)廠,同時也是國統獲利金雞母,二○一○年前三季獲利認列近二千萬元,若第四季工程款入帳,預估去年第四季單季獲利可再認列約二五○○萬元。
展望二○一一年,國統仍積極搶攻大陸水資源市場,由於目前面臨到南水北調無水可調之窘境,致使國統轉向往海水淡化發展,不僅率先於去年底在台灣成立國新科技生產海水淡化膜及膜組,今年亦於北京再成立國新世紀專做海水淡化系統,與台灣廠相互配搭共同搶食這波中國水利改革之商機。
隸屬於中鋼集團的中宇,是國內少數可從事飲用水處理系統、工業水處理系統、都市廢水系統,工業廢水處理及回收系統的公司。過去主要承接中龍鋼鐵高爐、中鋼廢水處理、中鋼冷軋廠廢水處理等工程,近來也進軍中國市場;轉投資公司武漢華德,由中宇和大陸第一大鋼廠武鋼合資成立,該公司主要承攬武鋼的汙水處理工程,但近期也逐步拓展客戶,已進軍四川、河北及海南島等地市場。

聯合環境接獲大單
Global water resource application

去年十月來台掛TDR,來自新加坡專攻淨水及汙水處理聯合環境,是全球排名前五大以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為核心的汙水處理工程及水務投資公司,主要客戶囊括大陸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新加坡Sembcorp等大型企業。日前簽訂二·八億元人民幣的專案合約,合約內容包含收購、升級改造及營運位於河北省唐山的一座八萬噸/天汙水處理廠及一座四萬噸/天的汙水回用廠,專案將於今年底前完工,並於明年開始挹注效益。

有鑑於中國為一水資源匱乏且汙染嚴重的地區,尤其是近年來人口增長快速加上都市化及工業化的發展,生活汙水及工業汙水所造成的環境嚴重汙染,成為中國政府當務之急。因此在十二五計畫中,對於提高城市汙水回用標準的研究,將從二○一○年的八·五%提高到二○一五年的一○%、汙水深度處理以及對城市汙水和重點行業工業廢水中氮和磷的排放限制等,可以看出未來五年對汙水處理標準更趨嚴謹,膜生物處理技術將可望更為廣泛運用,這也將是聯合環境最大的利基所在。此外,德昌營造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德鎮盛主要營運為汙水處理、海水淡化,其獨特的技術就是活性汙泥膜過濾法(MBR),目前已承接包括中部地區學校、官田汙水處理廠、台化廢水回收再利用工程,未來勢必也將積極搶進中國市場,值得後續追蹤留意的標的。
太陽週期見頂,通常是許多商品週期轉變時間 ( link from www.solarcycles.net )

The Global Water Crisis Will Shake Humanity To Its Core ( 全球水危機會動搖人類及其核心 )

You don't hear much about the water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ter is still cheap here and our borders contain a relatively large freshwater supply.

But in some places the crisis is in flames. ( 但在一些地方的危機是在火焰中 )

16億人生活在絕對缺水的地區,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將生活在缺水條件中。它只是變得更糟。1.6 billion people live in regions with absolute water scarcity and by 2025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uld be living under water stressed conditions. And it's just getting worse.

後期能源分析師馬修·西蒙斯警告說,水是比石油峰值可怕的:“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水的使用上升,食品生產和建立現代能源。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發生這種情況。”下面的幻燈片中含有驚人的圖表和地圖。您也可以檢查從花旗集團和 Jefferies 指南如何投資缺水。Late energy analyst Matthew Simmons warned this was scarier than peak oil: "As global population grows, water usage has to rise for sanitation, food production and modern energy creation.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is can happen."The following slides contain alarming charts and maps. You can also check out guides from from Citi and Jefferies on how to invest in water scarcity.

分析


上面表格集合農產品、水源、水資源之ETF

所有測試 Google Spreadsheet, Google Finance API 與 Google Web computing server 之表格, 屬於 自己投資與Web computing 計劃之參考, 請勿當成投資之參考, 更勿複製也不可用於交易目的或諮詢!技術圖如下,參考 Yahoo Finance (每天自動更新) Thanks to Yahoo Finance And Google Finance。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