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陸克文宣告,澳洲經濟長期受惠的天然資源榮景已經結束。政府同日也公佈,上個月失業率飆至接近全球金融危機正熱時的高峰。雙重消息凸顯澳洲政府面臨的沉重難題。
綜合外電報導,陸克文上週末在記者會提出因應礦業減速的對策,希望提升澳洲國際競爭力,該方案包括增進就業市場彈性、鬆綁企業法規,提高技術與國家基礎建設支出等。
陸克文是在政府公佈失業率攀至4年來高點的5.7%後,對經濟發表悲觀看法。澳洲失業率曾在2009年中旬,隨金融危機擴散攀抵5.9%高點,反觀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前僅為4%。
澳洲天然資源業佔全國就業市場的10%,比率是10年前的兩倍,且為國家經濟產值貢獻20%。
數據報告顯示,6月澳洲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的失業率均上升。受外部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澳洲主要礦產企業紛紛裁員,所以作為煤礦開採中心的昆士蘭州失業率陡增,從5月的5.9%升至6月的6.4%。
中國經濟降溫拖累
即便在金融危機時,資源豐富的澳洲,因受惠於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工業國原料需求攀升,得以避免經濟陡降的風險,且大規模的經濟刺激,也協助使失業率比其他先進經濟體低。
如今受到商品價格大跌與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經濟降溫拖累,礦業展望也盛極而衰。隨著主要商品前景惡化,必和必拓等大型業者已取消或延後建案、關閉礦場,並準備出售資產。
陸克文說:「澳洲經濟來到十字路口,讓經濟從依賴礦業中轉型,已成為政府當前的核心任務。」
澳洲央行正努力提振經濟的其他面向,希望彌補礦業榮景告終後的失業率陡升。隨著資源業者裁員數千人,澳洲央行多次降息後已來到歷來低點,希望藉刺激消費者支出,提振鐵路與營建業等較弱的經濟產業。
美國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將轉彎,引爆美元強彈。據統計,今年以來,只剩下投資美元、人民幣的投資人能賺到匯差,其餘貨幣幾乎是白忙一場,甚至慘賠10%以上,超過台股1支跌停板。
銀行業者說,由於澳幣利率高,近年來成為國人外幣投資首選,但隨大陸經濟成長放緩致澳幣一路重挫,手中持有澳幣的投資人,單是匯兌損失就近13%,即使有2%利息收入,還是大賠10%,不僅賺不到匯差,還賠了利差。
美元走強、外資匯出資金,央行又於3點半後進場打壓台幣匯價,昨天台幣收盤大貶1.15角,收盤價30.120,創3周新低,匯市成交量12.52億美元。
交易員表示,美元雖走強,但昨天適逢月底,出口商大舉拋售美元,激勵台幣走揚,盤中實質匯價介於29.95至29.98,呈小升格局。
交易員說,央行七月下旬祭出3點半以後銀行不能買賣美元的禁令,讓銀行不敢再掛單,也使得昨天3點半以後央行進場「干預」匯價如入無人之地,放手讓台幣從29.98、升2至3分,一步步壓回到30元以上價位,尾盤做出30.12收盤價,貶值0.38%。
市場人士指出,因美國QE政策將退場,外資逐步撤離亞洲新興市場,近來亞幣一步步走低;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除人民幣逆勢升值1.7%,歐元小升0.22%外,其餘亞幣全面挫低。
同時,受澳洲央行總裁釋出將降息衝擊,近日澳幣一路狂跌,年初以來澳幣已貶近13%,超越日圓11.78%的貶幅;另英鎊貶幅也超過3.88%。
澳元周三 (31 日) 亞洲匯市早盤續貶,朝接近 3 年來最低價位翻落。因澳洲央行總裁 Glenn Stevens 前日表明,利率及澳元雙雙還有下跌空間,刺激交易員預期央行將在下周便開始砍息,打壓澳元需求。
澳幣另一波跌勢將來臨? |
《彭博社》報導,雪梨時間周三上午 10:50,澳元兌美元下貶 0.4% 報 90.23 美分;稍早一度貶值至 90.18 美分,創本月 12 日以來新低。澳元兌美元本月總結眼看將下貶 1%,在全球 16 國主要貨幣中表現倒數第二,僅優於巴西里耳。且創下 2008 年 11 月以來最長貶勢。
Stevens 周二明白表示,從總體經濟角度來看,澳元近期貶勢似乎合乎道理,且「若在多一段時間繼續貶值,也不令人太意外」。《華爾街日報》指出,Stevens 正準備應付「最壞情況」,因為澳洲國內經濟仍疲軟,最大出口國中國的經濟成長正在降溫,而亞洲另一大國日本的經濟復甦步伐也不穩。
既使有些澳幣基金漲,計算匯率損失還是慘賠 |
Stevens 周二發言甚至暗示,儘管澳洲通貨膨脹率達 2.4%,他仍準備將基準利率由目前的 2.75% 下砍。報導表示,這意味澳洲實質短期利率最終可能下跌至負利率,進一步衝擊澳元需求。澳洲政府周二公布,上個月建築許可件數較前月銳減 6.9%,遠遜於市場預期的增加 2.0%。而由於澳洲房市之前一直是澳洲經濟成長亮點,如今數據顯示,澳洲央行之前幾波降息行動仍無法發揮效果。
分析師並平均預期,中國 7 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將由前月的 50.1 降至 49.8,恐創去年 9 月以來首度落入低於 50 的萎縮領域。而日本儘管失業率下降,但工業、汽車生產、中小企業信心及消費者支出仍呈現下滑,案是政府恐怕得再祭出刺激措施。
根據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統計的掉期指數,澳洲央行接下來 12 個月很可能降息 55 個基點,創今年 5 月 7 日以來最大降息預估,且將是全球 10 大已開發國家當中最大幅度降息。
澳洲房價是否能因降息而受益? ( Australia housing price got benefit from the lower interesting rate )
The usual suspects are talking up the prospects for Australian property prices as the New Year approaches, with permabull and Australian Property Monitors senior economist Andrew Wilson forecasting 3-5 per cent growth nationally, and BIS Shrapnel managing director Robert Mellor calling for between 2 and 8 per cent growth for Sydney.
Such calls range from just equal to, to well above, the expected rate of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So they’re a return to the usual property mantra that house prices always rise faster than consumer prices becaus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a) a rising population and (b) tight supply.
許多城市房價受益於澳洲降息,扭轉2012之弱勢 |
Unfortunately, that once popular rap is out of tune with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market for the last two and a half years. House prices peaked in June 2010, and have fallen 4.1 per cent in nominal terms and 9.8 per cent in real terms between then and September 2012 (the most recent date for the ABS existing dwelling price index).
There was a slight uptick in nominal prices in the last two quarters, but the first of these was equal to the rate of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and the second was slightly below it, so that real prices at best flat lined, and then fell, as figure 1 shows.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indicates that positive “seasonal” factors likely contributed to the exceptional March quarter index outcomes. Once these are removed, the AFR’s research implies that RP Data’s eight capital city index inflated by a more subdued 1.3 per cent over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2013.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however, that home buyers do not observe these seasonally-adjusted changes and are likely more responsive to actual house price movements.
分析
- 澳洲因應中國經濟走緩,澳洲礦產市場紅利時代結束,就是直接降息澳幣貶值刺激經濟;
- 直接降息澳幣貶值刺激經濟結果就是原來大量固定收益之債卷資金會大量贖回,澳幣就會貶值更急;
- 中國經濟走緩,不僅帶來澳幣加速貶值,又需大量吸取台灣、海外之資金與技術,造成後 ECFA時代台灣經濟遲緩之主因,台灣卻整個政府都沒有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