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2025 台灣 GDP 成長率預估看,為甚麼亞洲只有台灣工資是 10年不增長,從新加坡2017Q3GDP好到破表薪資增長 (From 2025 Taiwan GDP review Taiwan Gov. Inefficiency make the wage growth rate become flat in Asia, worst performance in Asia )

2025 台灣 GDP 成長率預估

根據最新的經濟預測,台灣在2025年的GDP成長率預估如下:
  1. 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5年的GDP成長率預測上調至 5.45%,主要受到人工智慧(AI)需求強勁和出口持續增長的推動。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台灣2025年的實質GDP成長率預估為 3.7%,這比之前的預測有顯著上調。
  3. 台灣主計總處:預測2025年全年GDP成長率為 4.45%,並且各季度的成長率分別為:第一季 5.45%、第二季 8.01%、第三季 2.91%、第四季 1.72%。
這些預測顯示,台灣的經濟在2025年有望持續增長,尤其是受到科技產業和出口的強勁表現所驅動,但與 AI 及半導體無關行業仍在低薪狀態,值得政黨提出策略

新加坡 2027 Q3 GDP好到破表,上修全年成長展望

台灣薪資太低主因就是台灣政府普遍不為就業率努力確實也是常態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MTI)周四公佈,新加坡第三季GDP較前季跳增8.8%,遠超出十月時初估的6.3%。

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GDP年增5.2%,亦高於先前估算的4.6%,且是2013年以來最強。據路透社調查,經濟學家原預估新加坡第三季GDP將季增7.4%、年增5%。(.channelnewsasia.com)

據MTI表示,第三季經濟成長力道較預期強勁,主要受惠於與外部景氣密切相關產業如製造業、金融保險業的貢獻。

數據顯示,製造業當季產值較去年同期飆升18.4%,遠優於前季的8.4%。除此之外,金融服務也季增7.6%、年增5.9%。另一方面,營建業季減5.3%、年減7.6%,商業服務季減1%、年減1.4%。(businessinsider.com)

MTI當日還將新加坡全年GDP成長預估從2-3%調升至3-3.5%,明年GDP則預估成長1.5-3.5%。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23日11時02分(GMT+8)止,新加坡幣遊走於平盤附近、暫報1.3472兌1美元,逼近兩個月新高


亞洲國家薪資都成長, 只有台灣不行
(2015年3月12日,台北訊)根據全球領先的企管顧問公司韜睿惠悅最新研究顯示,新加坡的高階主管薪資持續蟬聯亞太地區最高,甚至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百分之十。

該研究發現出自《韜睿惠悅2014/2015 Global 50 Remuneration Planning Report》,該報告將亞太地區各國的基本薪資轉換成美金幣別以做為比較。除了薪資以外,該報告並提供福利資訊,以供企業做為整體獎酬規畫設計之參考。

新加坡和香港的基本薪資調薪率普遍為3%-4%,高階主管的調幅可達6%-8%。報告指出,新加坡高階主管的平均基本年薪約為美金58.6萬,約合台幣一千八百多萬元;香港則為美金44.5萬元,約合台幣一千四百多萬元,兩者的差距已較去年拉近。
新加坡薪資成長率也遠高於台灣,台灣政府執政益於勞工效能最低

韜睿惠悅整體獎酬調查亞太地區負責人Sambhav Rakyan表示,從表面看來,新加坡的薪資明顯高於香港,在高階主管更為顯著。但需考慮各國課稅稅率的差異,會影響到他們真正能放進口袋的薪水。「因此,我們也觀察到一個趨勢,越來越多企業將他們的亞太總部從新加坡移往其他薪資較低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尼,以降低薪資成本。」

「香港的薪酬水準完全沒有下滑的跡象」Sambhav Rakyan補充說明到,「如果美金持續走高的話,香港高階主管的薪酬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超越新加坡。今年由於美元升值以及美國聯準會預期升息,使得港幣也同樣走強。」

雖然新加坡的薪資稱霸亞洲,香港的薪資豈碼穩坐大中華第一。若是人工或製造職務,香港的基本薪資約為大陸的三倍,若進入基層管理或專業職,其薪資差距會縮小為兩倍。再往越高階職位上去,香港約高出大陸20%-40%。

由於大陸的基本工資平均以9%-15%的水準增長,尤其在製造和人工方面,相較於香港2%-3%的增幅,彼此間的差距也在逐年縮小中。而上海地區的高階主管薪酬相較於香港只落後百分之十,這也反映出了上海地區的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潛在的人才短缺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在所得稅方面較大陸具有優勢,也使得香港更具人才吸引力。而大陸的本地公司則藉由提高變動薪資和股權激勵,來因應和外商之間的搶人、留才大戰。」Rakyan指出。

同屬大中華地區的台灣,其薪資則持續落後。相較於大陸,後勤人員的基本薪資約高出大陸30%,但若來到基層管理和專業職,大陸的薪資已超越台灣。而高階主管層級,大陸薪水已高出台灣達70%之多。

「薪酬低的關鍵原因在於台灣企業保守的加薪哲學。」Rakyan表示,「當台灣企業從本土擴展到國際,或從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他們的薪酬哲學卻沒有隨著業務擴展和成長一起改變。這使得台灣企業面臨了嚴峻的留才議題。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估計指出,去年我投資率創7年最低,今年預測也僅有20.4%,連續3年降至20%,民間投資與公共建設動能皆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對此表示,政府將循「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基礎建設來激勵民間投資,相信情況並沒有這麼悲觀。( 註:台灣 FDI 數據是亞洲倒數,投資率遠低於主計總估值,政府數字極可能又造假如失業率 )

五加二 提振投資信心

主計總處認為今年全球景氣雖呈回溫,但全球經濟僅略高於去年,動能並不強,加以川普政府的政策走向、政府「五加二」產業政策推動落實程度皆有不確定性,因此預測我國今年民間投資僅成長1.85%,另政府投資也僅成長1.21%。

在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成長趨緩下,我國去年投資率(投資毛額占GNI)20.2%,創近7年最低,今年情況亦然,預測僅20.4%,遠低於民國80年代平均27%的投資率。

依國發會提供的國際比較,前年我國投資率約20%,低於韓國29.1%、新加坡25.5%、香港22.6%,近年我國投資率一直居四小龍之末。

亞洲四小龍 吊車尾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政府了解這一困境,未來將採擴張型財政政策,增加前瞻基礎建設,以激勵民間投資。她說,在不考慮特別預算下,估計今年至少會再增加500億元,另外政府「五加二」產業一定會徹底落實,在這些努力下,今年投資率仍有機會回升,不會這麼悲觀。

高仙桂進一步表示,長期以來自由貿易雖帶動全球經濟成長,但也造成各國所得差距擴大,民怨升高,川普為呼應這一波民怨,兌現競選承諾,已要求美商返美投資,目前已有很多國家跟進,全球產業布局勢必出現變化。因應這股返國投資的風潮,政府也將重新思考全球化布局,以吸引海外台商返台投資,預期這也有助於提升國內投資動能。

補五缺 引台商回流

高仙桂認為川普不會走回頭路,過去自由貿易引領的全球生產布局的情況將會出現改變,部份的全球貿易量會被在地生產取代,因應這一情勢,當務之急是盡速改善缺地、缺工、缺電、缺水及缺人才等五缺,以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來吸引台商回台投資。

新加坡名列本(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 信心指數榜第10名

一、 美國A.T.Kearney管理諮詢公司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名列本(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 FDI ) 信心指數榜第10名,較去(2015)年第15名上升5個名次,惟仍低於前(2014)年排名第9名。除新加坡之外,本年全球10大外國直接投資首選地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澳洲、法國及印度,半數為亞太國家。

二、 調查顯示,31%受訪者對新加坡未來三年經濟展望比去年更樂觀。A.T.Kearney東南亞主管兼合夥人蔡純毅指出,新加坡已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同時經濟強勁、政治環境穩定、體系清廉和人民教育程度高,均係吸引外國企業至新加坡投資主因。渠表示,新加坡長期獲評選為最易經商地區之一,吸引許多跨國企業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且新加坡係東協成員國,亦有助於吸引看好東協十國發展潛力外商至新加坡投資。

三、 查新加坡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前(2014)年新加坡外國直接投資累積為1兆246億星元,前三大投資來源為美國、日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

四、 A.T.Kearney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調查自1998年起展開,係通過監測各國主要發展趨勢,並依據各國政治、經濟和監管體系變化對未來幾年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作出排名,本年共有504家外商高階主管接受調查。調查顯示,國內市場規模、勞動力成本、監管透明度以及廉潔程度係影響受訪高階主管決定是否投資的主要因素。

五、 報告指出,受訪者仍看好美國經濟前景,惟部分投資者擔心中國大陸本年經濟情勢將急轉直下,若全球市場持續波動,投資者信心將減弱。另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與前年同期比較激增36%至1兆7,000億美元,係2007年以來最高。多數受訪者認為,外國直接投資在近期內對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將發揮更大影響力,逾 70%受訪企業計畫在未來三年提升外國直接投資額。




分析:
  • 從新加坡﹑菲律賓﹑台灣 FDI 數據,可看出台灣 FDI  遠低於新加坡﹑菲律賓,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民間投資基本上含許多廠商購買設備及建廠土地金額 ( 數字造假如失業率 ),也就是說,台灣政府無法促進民間投資率才是台灣造成薪資不漲、少子化、台灣是全世界最大白領勞工輸出,國民黨及民進黨的執政無能才是造成台灣薪資不漲、少子化主因,腐敗無能是台灣目前政府極需改善。
  • 兩黨執政多年一直用統獨騙選票,經濟擺爛致勞工於不顧,台灣產業外移、勞工外移、民間投資率亞洲倒數,內需已經開始也亮警訊,東區店面一家一家關,兩黨這些都是欺騙人民,執政無能才是造成台灣薪資不漲、少子化主因
  • 從經濟產業觀察,2024 ~ 2025 台灣主要成長產業是半導體、AI 關連產業,但2025其他產業因為美國高關稅,成長遲緩,而且內需也成長遲緩,政府應該要集中於觀光業、醫療觀光,因為,這產業最能改善台灣目前低薪問題,我們可以從最新的數據,以下是新加坡和台灣在2019年至2025年間觀光業對GDP的貢獻百分比比較,就非常清楚除半導體、AI 關連產業,還有那些產業非常重要
    • 新加坡觀光業對GDP的貢獻
      •  2019年:觀光業貢獻約 10.2% 的GDP。
      •  2024年預測:觀光業預計將貢獻 9.8% 的GDP,這是因為疫情後的復甦和旅遊需求的回升。
    • 台灣觀光業對GDP的貢獻
      •  2019年:觀光業貢獻約 4.4% 的GDP。
      •  2021年:因疫情影響,觀光業貢獻降至 2.03% 的GDP。
      •  2023年:觀光業回升至約 2.36% 的GDP,顯示出逐步復甦的趨勢。
  • 至於,傳產只能轉型、分散市場,否則無法改善。

台灣真的變成亞洲倒數薪資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