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29)日公布第1季未經季節調整實質GDP概估值為-0.84%,較2月預測數再下修0.20個百分點,也創2009年第4季以來單季新低,主計總處說明,主要是因為商品出口和資本形成成長不如預期,不過民間消費則較預測表現佳。
從外需來看,受到全球成長動能疲軟衝擊,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再加上中國大陸供應鏈自主化政策排擠效應持續、農工原料價格續呈下跌,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減12.11%(以新台幣計價減7.86%),除電子產品(-4.53%)和機械(-9.11%)外,其餘各主要品項均呈2位數減幅。
主計總處指出,扣除物價因素後(出口物價指數跌2.98%),商品和服務輸出實質負成長3.93%,較2月預測值負成長2.36%顯然惡化。
而輸入方面,受農工原料價格下跌和出口衍生需求減少影響,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進口減13.99%(按新台幣計價減9.84%),不過國人出國人次增13.66%,帶動服務輸入成長,剔除物價因素後(進口物價指數跌6.31%),商品和服務輸入實質負成長0.94%,也較2月預測成長0.55%走弱。輸出與輸入相抵後,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負貢獻2.06個百分點。
內需Q1成長1.4% 貢獻GDP 1.22個百分點
從內需來看,寒流效應帶動服飾品等熱銷,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增2.85%,餐飲業營業額也增3.06%,再加上春節和228連假期間天候良好,提振國人出遊意願,推升主要觀光遊憩區前2月遊客人次增2.98%、高速公路通行費增2.58%,且國人出國人次增13.66%,國籍航空客運收入也增6.42%。因此,扣除物價因素後,主計總處概估第1季民間消費成長1.84%,比起2月預測值1.24%提升0.6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0.93個百分點。
不過,資本形成方面,由於製造業投資財指數減4.02%,加上營建工程續呈衰退,以及電子產品庫存持續去化,存貨減少,概估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實質負成長2.48%,大幅低於2月預測成長0.94%的預期。
主計總處指出,併計前述各項和政府消費成長5.51%後,總計第1季國內需求成長1.40%,對經濟成長貢獻1.22個百分點。
從稅收衰退看:3月稅收少7.8% 土增稅銳減25%
45%綜所稅是苛待勞工及長期投資人 |
財政部昨天公布3月稅收1495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27億元,減幅7.8%。累計1~3月稅收345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9億元,年減2.2%。反映出房市持續低迷、進口車市活絡、股市逐漸回溫的現象。
3月以營業稅、營所稅、土增稅與貨物稅減少較多,綜所稅則增加24億元。前3月以土增稅減少94億元、營所稅減少72億最多。遺贈稅則因2月王永在遺產稅入帳,增加46億元最多。土增稅持續衰退,3月土增稅64億元,年減22億元、25.8%;前3月土增稅167億,年減94億、35.9%。官員說,土增稅從去年就不好,今年持續冷清。3月土增稅徵起件數4.69萬件,年減1.2萬件、20.5%;1~3月徵起件數12.1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5.2萬件、29.3%。
反映房市持續低迷
至於證交稅,3月80億元,為去年4月來新高。官員表示,去年除了3月是80億元,其它月都低於80億元。3月微減0.5%,累計1~3月證交稅178億元,年減1億元、0.7%。
第1季稅收創新高的有遺產稅、贈與稅、營業稅、貨物稅、牌照稅。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許瑞琳說,去年企業獲利較上1年減少249億、減少1.1%,恐將影響今年營所稅減少。有利稅收的消息是,去年企業發放股利增加1939億元,成長近17.9%,加上股利抵稅額減半,有利於綜所稅。估股利全額扣抵改為減半約可增加386億元稅收。
從景氣對策分數是營所稅降低時升到最高,簽 ECFA 後開始大幅衰退,然後證所稅再停徵時再反彈,新增稅大幅大衰退 |
從上市公司總營收看 :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不利, 台灣未來GDP成長率極可能小於 1.56%
新稅制對房市、投資及消費都非常不利,所幸央行總裁降息減緩不利之影響,當一個稅率開始嚴重影響經濟,肯定是政府花費出問題:
- 1,2,3月份營收主要平均兩位數衰退是內需消費及房市為主之建材營造、鋼鐵、水泥、油電燃氣,內需消費為主要成長是貿易百貨、觀光,而且,3月份貿易百貨是兩位數成長,3月份建材營造、水泥也大幅減少衰退,1,2,3月份內需都增長是金融保險。
- 1,2,3月份營收主要出口衰退是光電、通信網路,問題是這兩類出口產品獲利率除了大立光是高獲利率,大部分營收都是低獲利率,所以佔出超比重不高。
- 3月份營收主要出口仍增長是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子通路、資訊服務。
- 從稅收及上市公司分類總營收看,就知道主計處是亂講一通。台灣經濟季成長率已經是全球倒數幾名,主計處還在胡說八道。
- 一般勞工以為增稅能增加勞工福利,這是許多媒體學者名嘴騙人民的,台灣稅收真正補助給勞工之福利就是政府勞保補助 10%,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若政府沒有提高勞保10%補助,廢除『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支出勞工社會保險如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 ... 等,改由政府歲出來支出,是不會因為稅收增加勞工福利增加,除非提高勞保補助至15%及勞工社會保險政府歲出來支出這樣增稅才能增加勞工福利。反而會因政府經常性支出泡沫造成危機就是每2~3年要增稅一次,民間投資率就會越來越低,勞工薪資成長率也就停滯,最後當然經濟成長率亞洲倒數。
- 對長期投資人股利科45%綜所稅加上證交稅及二代健保補充稅都要50%稅率,50%稅率長期投資的勞工卻只得到非常少的政府勞保補助,富人大家開始外移,勞工將受害,因為勞工工作機會及福利是開公司富人投資的,政府給勞工福利非常少,而政府又90%稅收只圖利官員及政府人員、退休公務員,為了政府經常性花費要犧牲勞工工作機會、投資環境,非常不公平。
從台灣GDP成長率看是營所稅降低時升到最高13.x%,簽 ECFA 後開始大幅衰退,然後證所稅再停徵時再反彈,財政部張盛和新增稅制後大幅大衰退 |
從香港、韓國、新加坡GDP成長率看
從香港、韓國經濟更依賴中國看,都沒有因為中國大幅衰退而GDP成長率平均掉了1.5%,可見台灣稅制已經到極限且沒競爭力,再來任何新增稅率都衝擊GDP成長率、年輕人工作機會、民間投資率,這文章“數據告訴台灣這政府制度五大問題將逼台灣成長緩慢”,主因就是政府經常性支出過高又無法提振民間投資率、外資直接投資金額(FDI)就逼的政府每2年增稅一次,受害就是年輕人及勞工。加上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弱化戰略,台灣勞工及年輕人就要自已找出路,這國家我們只有選舉時我們有權力,選舉後人民很難控制政府。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