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中國的外匯儲備政策應該改變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stands with Federal R...Image via Wikipedia

據中新社16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佈最新「國際收支平衡表」,令國際對中國的關注再度聚焦到「雙順差」上: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和直接投資淨流入,兩大「關鍵數據」雙雙增長,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

二季度持續雙順差

 與此同時,中國外匯儲備數字也毫無意外的繼續積聚,二季度再增1,369億美元,令中國外匯儲備總規模突破3.18萬億美元。
專家:通脹壓力更大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為696億美元。其中最受關注的貨物貿易順差為685億美元,顯示「中國製造」仍然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同時,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70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淨流入402億美元。對此有專家表示,「雙順差」數字對中國可謂喜憂參半:既說明中國出口形勢良好,外國資本依然看好「投資中國」,但也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帶來「隱憂」。如今國際資本不斷流入,令中國面臨更大通貨膨脹壓力,也將是中國近一段時間宏觀調控和制定貨幣政策的一大挑戰。根據國家外匯局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984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793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產增加2,777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魏晞)中國人民銀行12日公佈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已達到3.1975萬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0.3%。

  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連續突破高位,引起多方關注。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貿易順差仍是外匯儲備數字繼續走高的原因之一。今年以來,中國依舊呈現“雙順差”局面,儘管一季度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同比下降,但貨物貿易仍有208億美元順差。同時,在美國和歐洲經濟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也加速了美元等資本的流入,令外匯儲備積累增加。

  中國人民銀行當天公佈的報告中,新增信貸數字也引起關注。在今年中國央行連續六次調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背景下,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仍然增加4.17萬億元,特別是6月份一個月內,人民幣貸款就增加6339億元,同比多增207億元。有分析認為,中國央行仍將在第三季度採取加息等手段,控制通脹並管理通脹預期。

中國出口通貨膨脹?

今年七月,數家媒體報導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擴大到百分之十一點九,依據以往的經驗,這樣的數字背後,代表著中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過去二十年,對外輸出低廉產品而降低全球部份產品物價的中國,在全球經濟快速成長之際,卻可能將中國的通貨膨脹輸往全球各地。

中國的物價急速大幅上揚

中共今年七月發表報告指出,由於過去十二年的快速經濟成長,已促使其今年六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到百分之四點四,並且提高基準利率到八年來的新高點百分之六點八四。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的物價上揚,使得民眾不得不改變購物習慣,精打細算。約占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三分之一的食品價格,五月份將通膨率推升為百分之三點七,為過去廿七個月的新高點,許多中國經濟學家預期通膨率將很快達到百分之四或五。對於以維持高存款利率及過去曾有因高物價衍生政治動盪事件的中共而言,政府部門對這次物價的攀升極為關注。全球的企業主管及中央銀行也小心翼翼觀察相關的變化,特別密切注意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因素對於各地物價的牽動。

中國通貨膨脹短期內無法解決

短期內,影響中國通膨的因素是玉米價格的增加,帶動飼料價格的上揚,對去年中國因疾病損失數百萬頭豬隻造成豬肉短缺問題,無異是雪上加霜。不過,這類問題只要農民盡快補充豬肉就可得到解決,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真正造成中國通膨壓力的其他長期因素才是關鍵,例如可耕面積的減少及水源等結構性問題。此外,中國當地製造商逐漸取得定價優勢對通膨的影響,也值得關注。中國過去的生產力收益優勢已將結束,提高的薪資已使生產力優勢相形失色,此外,加強環境保護也使製造業的成本增加不少。

另一個導致通膨壓力的傳統因素是,經濟快速成長的經濟體最後必然會面對的優勢耗盡問題。總體需求的穩健成長會導致供應吃緊,如電力及運輸部門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導致通膨。雖然預期中共對於通膨上升的因應,可能是採取升息及減少存款利息所得稅等措施,但多位中共中央領導人並不願意升息,因為這會對借方構成壓力,並且擔心會因此吸引投機者投入資金賺取匯兌利益。


當中國商品的成本很明顯的由通貨緊縮轉變為通貨膨脹時,中國對原物料價格的影響就會發生逆轉,以致引發全球通膨。

根據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的報導,今年五、六月份美國自中國進口產品的價格,均較前一個月增加零點三個百分點,創下自二○○三年十二月以來首次連續二個月增加的紀錄。美國前聯邦準備委員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就此表示,這代表中國廉價商品阻止通貨膨脹壓力的現象,已在逐日消失。貿易的增加、資金的快速流動,以及創高紀錄的商品價格等等因素,困擾著各國的貨幣政策決策者,他們或許不得不採取提高利率或繼續維持高利率等貨幣政策,以控制國內的通膨壓力。

美國現任聯邦準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表示,全球經濟體整合的擴大,有可能使決策複雜化,而更為廉價的進口品所創造的利益,會被原物料及能源成本的提高所抵銷。全球需求的增強逐漸刺激食物及商品價格的上漲,並且壓搾有限的產能,特別是更多的海外投資,削弱各經濟體的中央銀行控制資金供應的能力。

過去,各國的中央銀行控制著來自中國及其他如印度等國家的廉價產品所造成的效應,以維持低利率水準及刺激國內經濟成長。根據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估計,二○○○年到二○○五年期間,全球化使得富有國家的通膨率至少降低百分之零點二。但現在,要想避免通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已經提高了,進口品價格已成為造成通膨,以及提高基準利率的重要考量因素。


分析與評論

  • 過去中國外匯儲備增長,中國外貿出口和直接投資淨流入,兩大「關鍵數據」雙雙增長,中國央行都持續增加美債、歐債,這方式在2010是有效,2011開始由於歐債惡化及美債持續增加,中國糧食通膨嚴重,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美債、歐債方式應該改變。
  •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加上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必須先考慮通膨、人民幣國際化與華人經濟擴大,依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糧食儲備極為不足,這些儲備都需要超過三年儲備量才足以應付未來應付國家安全及通膨之局勢,與其增持美債不如儲備進口能源與物資。
  • 在人民幣國際化與華人經濟擴大,中國需要將人民幣存款業務擴大至新加坡、台灣,而且是擴大至新加坡、台灣之當地銀行,讓更多人民幣移至中國之境外區,增持新加坡幣、台幣降低美債,也將一部份外匯儲備增長移至境外降低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同時也增加人民幣國際化與人民幣國際交易金額。
  • 從中美經濟戰略看,只有中國減持美債增加能源與糧食儲備可以應付美國再度刺激經濟之變化。當美國有求於中國時,中國在人民幣匯率戰爭才能站優勢,同時也不至於造成亞幣過度升值。
  • 從中國經濟戰略及人民幣國際化看,中國必須要有華人經濟外圍緩衝區及極有善有邦之外圍緩衝區,以利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金權力之優勢,如此一來美國就必須妥協,才能維持美國之利益。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