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群眾集資成為創業主流 - 智慧手錶創下 Kickstarter 新紀錄:49分鐘集資100萬美元 ( Crowd funding became main trend in new promotion )

平民集資潮東移 網絡籌款逐財富夢 中國資金潛力佔全球一半

歐美國家近年興起「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熱潮,隨即席捲全球。小公司或個人可透過網絡平台,為個別項目向公眾籌募資金。群眾集資在西方國家已成大規模產業,但世界銀行預期集資潮將「向東移」。到了2025年,全球新興市場群眾集資金額可達960億美元(約7453億港元),其中中國集資潛力將為460億至500億美元(約3571億至3882億港元),接近全球一半。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世界銀行報告指,由於群眾集資在網上進行,它與社交網絡滲透率息息相關。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加上社交網人數上升,愈來愈多人可成為群眾集資項目的投資者。世銀估計,在2025年的新興經濟體群眾集資市場,中國資金潛力最大,接著是中歐和中亞,估計有137億美元(約 1064億港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亦有70億至80億美元(約543億至621億港元)。

平民集資帶動籌款網站興起,全球最大群眾集資網 Kickstarter發表報告指,去年在全球各地向300萬名投資者,合共籌得4.8億美元(約37億港元),遠超前年的3.198億美元(約25億港元)。Kickstarter預期,今年在科技、電影和音樂的籌款成績會再創新高。

群眾集資不只是幫助創業者白手興家,現在連企業也運用這種方式,讓員工一嚐話事人滋味,成為群眾集資最新趨勢之一。國際商業機器(IBM)積極嘗試把群眾集資融入公司管理,前年設立群眾集資平台「iFundIT」,供資訊科技(IT)部門員工提出建議。
Kickstar backer continue to increase

員工可評論或加入其他人的建議,還可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建議,每一票代表100美元(約776港元,每位員工最多有20票),而這些資金都來自IBM內部投資基金。這新嘗試果然收到良好效果,IBM IT項目經理亨里克斯去年想到一個應用程式(app)的設計。按照以往程序,他要把建議書提交上司,但可能數月也得不到答覆。

今次亨里克斯把想法放上iFundIT,獲多名同僚支持,籌得2萬美元(約15.5萬港元)預算,讓他的app得以在數周後面世。他坦言這經驗令他印象深刻,「感覺不再單是為IBM工作,而是IBM變成了我的公司。」由此可見,群眾集資模式打破企業繁複的官僚主義,鼓勵由高層至基層員工提出意見,並讓員工決定如何分配公司資源,有助增加歸屬感。

據悉IBM計劃今年擴展 iFundIT 到其他部門,並會研發手機 app,增加參與度,最終更可能會包裝成商品,推銷予其他企業。不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訊息與決策科學教授伯徹懷疑,未必所有公司都敢於仿傚,因此舉涉及把高層權力下放,一些注重階級觀念的企業未必能夠接受。

Techcrunch 網站指出,群眾集資網站盛行,較著名的有美國 Kickstarter、Indiegogo 等。以澳洲墨爾本為基地的 Pozible 網站,過去3年 Pozible 成功為5,000個項目集資,總額1,600萬澳元(約1.08億港元),最近更打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為有意創業的亞洲人提供集資平台。

Pozible較受歡迎項目包括電影、音樂及藝術。澳洲一家公司推出的真人殭屍射擊遊戲「Patient 0」,籌得24.3萬澳元(約164萬港元),是Pozible成立以來最吸金項目。

Pozible共同創辦人里克.陳(Rick Chen,譯音)表示,現時約6成網站瀏覽量來自澳洲,亞洲、美國、歐洲等緊隨其後,目前正積極拓展亞洲用戶人數及集資項目。

據《福布斯》/CNBC報導,群眾集資近年大行其道,不論創意產品、電影以至政治候選人及賑災,皆可透過互聯網籌集所需資金,方便快捷。如今這概念更推廣至房地產發展,發展商有多一種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集資渠道,投資者投入資金不多便可參與,風險相對較低,堪稱雙贏。

房地產投資所需資金不菲,幾乎是傳統發展商及金融貸款機構的專利。引入群眾集資後,資金不多的企業家亦可分一杯羹。拜美國前年4月通過鼓勵創業的《促進創業融資法》(JOBS)所賜,發展商現可於網上向投資者推銷發展項目。

華盛頓的米勒兄弟兩年前創立Fundrise公司,專門協助本地房地產發展項目從網上集資。在JOBS放寬監管後,他們現時可自由向投資者推銷項目,令房地產投資更普及,至今吸引數百名本地投資者為一個項目出資,平均每人投資約1000美元(約7750港元),可享有樓盤的股權,有權按百分比分享租金收入及樓盤升值所得。

米勒說:「公眾將幫助你發展樓房項目,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公眾人士是可靠的夥伴和資產。房產投資普及,不單讓你取得資金,更可獲得以前不可能得到的社會力量。」

矽谷新創企業RealtyShares同樣是為房地產項目在網上融資,總裁阿特瓦爾認為,網上籌款將影響未來房地產投資模式。他指投資者參與房地產發展的途徑非常有限,而且所需資金動輒5萬至10萬美元(約38.8萬至77.6萬港元),投資者承受的風險較高。

阿特瓦爾表示,以該公司的網上投資平台為例,投資者可藉此投資全國各地項目,投資額可低至5000美元(約3.88萬港元),並可從公司網站監察回報及稅務文件,與投資上市公司股票同樣容易。

群眾集資除協助不少人實現創業夢,亦是改善民眾生活的好幫手。Business Insider 網站指出,美國休士頓一所小學自前年8月起,便透過群眾集資網站籌到價值4.3萬美元(約33.4萬港元)的學校用品。不過專家指出,雖然教育相關群眾集資網站在2000年已面世,但很多教師由於不熟悉科技或缺乏時間理解,仍然十分抗拒群眾集資。

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美學生人均教育經費下跌,是1977年有數據以來首次。而華府自動削支機制生效後,教育津貼成為聯邦政府開刀對象,使不少學校頭痛。曾利用群眾集資的教師表示,網上集資成本低廉又方便,有時更吸引到雪佛龍或起亞汽車等大公司出資,可說是學校的及時雨。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去年提出方案,允許創業人士及新創企業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小規模集資,有望改寫美國小企業從私人債券市場融資的途徑。然而有分析指出,SEC按投資者淨資產為集資額設限,又要求企業提交財務報表,手續費等相關開支可能佔集資額高達39%,阻礙小企業透過群眾集資融資。

據路透社/彭博通訊報導指出,SEC的「群眾集資」計劃是根據前年生效的《促進創業融資法》(JOBS)制定,旨在推動中小企成長和創業。新例解禁企業向淨資產少於10萬美元(約77.6萬港元)的對象集資,但限定集資額不得超過2000美元(約1.55萬港元)或對象收入的5%(以較高一方為準),集資額上限會隨著對象的淨資產比例上升。新例亦限制股權融資公司一年最多只能集資100萬美元(約776萬港元)。


新例同時要求進行群眾集資的公司提交經審計核實的財務報表,恐為企業造成財政負擔。據SEC估計,對於10萬美元以下的集資行動,相關手續費可能介乎集資額的12.9%至39%,意味一間公司集資10萬美元,可能要繳付高達3.9萬美元(約30.3萬港元)費用。此比例會隨集資額增加而下降,例如集資10萬至50萬美元(約388萬港元)約為7.96%,50萬至100萬則為7.66%。

回饋或捐獻變宣傳

這種群眾集資方式在全球迅速發展,尤其是新興市場。注資者資金不會有現金回報,如同捐獻,受益人可將所得資金製造的物品回贈注資者 Kickstarter 等集資網常以此吸引傳媒注意,從而吸引專業投資者,項目發起人可能以自身資金推高集資額,營造高需求及高人氣效果。

資產群眾集資

可讓資產符合一定要求的專業投資者更容易注資小企業,散戶亦將因為風險分散而受惠。由於美國遲遲未讓容許進一步放寬群眾集資的「Title III」條款成為正式法例,愈來愈多州份自行制訂州內集資免稅標準。除了美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及法國亦正研究這種集資方式。

債務群眾集資

指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方式。需要借錢的人,可經由網上平台向公眾借貸,現時整個群眾集資市場有過半資金屬於這個板塊。金融集團及投資基金開始外判部分業務,例如發放貸款等,科技發展及群眾集資的低廉成本將吸引它們更加善用這種借貸方式。

今年債務群眾集資市場仍會繼續擴張,除了主要的消費者借貸外,學生貸款及個人對商業的債務集資亦會冒起。國際群眾集資平台之間的合作及併購亦會增加,如 Kickstarter 去年進軍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

Pebble Time智慧手錶創下Kickstarter新紀錄:49分鐘集資100萬美元
不到一個月就募到3億台幣
之前Kickstarter募資100萬美元的最快紀錄是Reaper Miniature Bones遊戲模型的2小時42分鐘,而今Pebble Time則在短短的49分鐘便募集了100萬美元,截稿時集資金額已近800萬美元,外界預期Pebble Time很快就會刷新Kickstarter的最高集資紀錄。
Pebble watch battery is 130mah, 23.5*22.5*5.5mm

智慧型手錶製造商Pebble周二(2/24)於眾籌網站Kickstarter發表有彩色錶面的Pebble Time新款智慧型手錶,並打算募資50萬美元。然而,Pebble Time在17分鐘就達到50萬美元的集資目標,而且只花了49分鐘便集資100萬美元,創下Kickstarter最快募得100萬美元資金的新紀錄。

Pebble可說是Kickstarter的代表作之一,三年前Pebble的第一款同名手錶就曾登上Kickstarter募資,以約1個月時間募集了1026萬美元的資金,當時即締造了Kickstarter的新紀錄。而今Pebble Time則再度創下Kickstarter募資最快紀錄,短短的49分鐘便募集了100萬美元,截稿時集資金額已近800萬美元,外界預期Pebble Time很快就會刷新Kickstarter的最高集資紀錄。

之前Kickstarter募資100萬美元的最快紀錄是來自Reaper Miniature Bones的遊戲模型,該公司花了2小時42分鐘募得100萬美元。
50歲且在65歲以下有『二百多萬人』被歸類在非勞動力及
政府支出勞工失業補助占支出比重世界低,那台
灣實際失業率應該遠高於美國

Pebble Time採用了彩色的電子紙顯示器,比第一代的Pebble Time薄20%,電池續航力為7天,並有全新的時間軸介面,相容於既有的6500多種Pebble程式,也支援iPhone及Android手機,建議售價為199美元。在Kickstarter上的促銷價為159美元,預計於今年5月出貨。

定位要替新創業者籌措資金的Kickstarter已然成為行銷平台,有許多不缺資金的企業紛紛選擇Kickstarter作為新產品的發表園地,並藉以吸引媒體與消費者的目光,Pebble即為絕佳的例子。

Pebble在Kickstarter上的成功也印證了市場對智慧型手錶的興趣尚未止歇,對蘋果即將上市的Apple Watch來說是個好消息。

分析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高體溫」讓你年輕10歲! - 一本很實用書 ( Magical hot towel method: a hot towel to cure sore ! "High temperature" makes you 10 years younger! )

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高體溫」讓你年輕10歲!

「低體溫」讓你常常生病!原因不明的痠痛與不適,都與「體溫」有關

  許多人沒有生病也沒有受傷,卻長期苦於原因不明的疼痛、暈眩。肩膀嚴重痠痛、身體老是覺得無力……下降的體溫就是造成身體不適的原因。本書是《一個動作治好腰痛》的作者吉田始史的最新著作,主張不打針、不吃藥自然療法的他,這次要用「一條毛巾」為大家打造不生病的身體!只要「溫暖身體局部」讓血液中某處就能提高自癒力,告別慢性疼痛、打造不衰老的體質!

醫學證實: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會降低三成

  「體溫」可說是判斷一個人身體狀態的健康指標。身體感到不適或疼痛的患者,絕對都有低體溫問題,或是正常體溫比以前低。協助身體發揮作用的細胞,在三十七度左右活性最強。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就降低三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感到身體不適且遲遲無法治癒。

體溫低於36度就有健康危機!【低溫族】快速自我檢測!

  當體溫下降,血液循環變差、免疫力降低,人便容易生病!一般人的正常體溫為36.5~37.1度,「低體溫」則指體溫低於36度。低體溫問題好發於運動不足導致肌肉量較少、身材偏瘦的人、高齡銀髮族、減肥的人、飲食不均衡及壓力大的人。

你是低體溫族群嗎?居家「神奇熱敷法」解決身體小毛病

「體溫」可說是判斷一個人身體狀態的健康指標。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降低3成。「低體溫」的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感到身體不適且遲遲無法治癒。你可能會有疑問:「我不會覺得冷,為什麼身體還是常常痠痛不斷?」其實「虛寒體質」和「低體溫」是不一樣的,虛寒體質是指體表的一部份變冷,例如:手腳冰冷,自己會有明顯感覺,而低體溫則是體內溫度較低,不會有「冰冷感」,兩種狀況都有害身體健康,不過相較之下,「低體溫」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虛寒體質更嚴重!一般人的正常體溫為36.5~37.1度,「低體溫」則指體溫低於36度,尤其是運動不足導致肌肉量較少、身材偏瘦的人、高齡銀髮族、減肥的人、飲食不均衡及壓力大的人會有「低體溫」的困擾。

《神奇熱敷法》的作者吉田始史認為,許多人沒有生病也沒有受傷,卻長期苦於原因不明的疼痛、暈眩。肩膀嚴重痠痛、身體老是覺得無力…,下降的體溫就是造成身體不適的原因。只要利用毛巾熱敷,「溫暖身體局部」讓血液中某處就能提高自癒力,告別慢性疼痛、打造不衰老的體質,甚至「高體溫」還能讓你年輕10歲!書中吉田始史針對最多人苦惱的27種症狀,一一說明熱敷部位,例如:

耳鳴、暈眩症──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並伴隨肩痛、頭痛
建議熱敷部位:後頸至耳後、左右肩胛骨。

坐骨神經痛──久痛不癒,上班族及孕婦最困擾的常見毛病
建議熱敷部位:恥骨部位、臀部肌肉,可利用手肘泡熱水及手掌反射按壓做為急救妙方。

前列腺肥大症──殘尿感、下腹部不適,男性有排尿障礙
熱敷【股間】處,將毛巾放在椅子坐上熱敷,利用體重增加服貼度。

但在天冷時期,熱毛巾總是無法達到長效保溫,三五分鐘就得重新加熱好麻煩。吉田始史教你三步驟,自己做「長效熱敷巾」,溫熱效果長達30分鐘!
1、將毛巾完全浸泡在沸騰熱水中。
2、帶上隔熱手套,將毛巾稍微擰乾就好,擰太乾會加速冷卻速度。
3、放入塑膠袋裡,再用乾毛巾包覆即可開始進行熱敷。

另外,吉田始史建議,每次「針對一個疼痛部位」集中熱敷效果最好。若想紓緩2~3個症狀,請從「下半身」的熱敷點開始進行。熱敷點在背部時,「仰躺」較能維持毛巾熱度,導熱效果也比較好,熱敷後腦勺與頸部時,可用靠枕固定頭部,讓熱毛巾緊密服貼頭頸曲線。熱敷時,不必脫衣服,「隔著衣服熱敷」即可,採取自己覺得輕鬆的姿勢,坐著或躺著都可以進行,但只要感覺熱毛巾稍有冷卻就要立即取下,否則會降低熱敷消痛的效果。

體力差的人,最適合用「熱敷」改善不適

坊間有許多提高體溫的方法,有些是提高全身體溫、有些則以提高局部體溫為訴求。無論如何,溫暖身體對提高體溫絕對有幫助。

不過,大家要理解提高全身體溫和提高局部體溫,各有不同功效。「泡澡」是溫暖全身最簡單的方法,泡溫水澡可讓血液流往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提高生熱力,進而提升免疫力。此外,雖然只有短暫功效,但水壓還能提高肝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出浴後隨著體溫下降,這些效果也會跟著消失。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身體感到不適或疼痛的患者,都有低體溫的現象,或是正常體溫比以前低。患者原本只感到輕微不適或疼痛,但為了增加肌力而做運動,卻為身體帶來更多負擔。更糟的是,連泡澡也會讓體力吃不消。其實溫暖全身需要花費時間和體力,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從這一點來看,溫暖身體局部的方法較適合沒有體力的人,以及臥病在床的老年人。「溫暖身體局部」時,加溫局部的血管擴張,血液量增加,同時有更多氧氣與養分聚集於該處,因此可以迅速紓緩不適與疼痛。

上述原理告訴我們,能迅速紓緩不適與疼痛的,不是藥物與手術這些「外來」力量,而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自然治癒力既沒有副作用,也完全不花一毛錢。

想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體溫,最理想的情形就是同時並用溫暖全身與局部的方法。話說回來,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光是想到每天要做這個那個的養生法,就會覺得很麻煩,更別說是慢性疼痛患者、體力不佳的人以及老年人了。只要養成溫暖身體局部的習慣,就能減輕不適與疼痛症狀,還能培養生熱力,成功打造「不衰老的體質」。

「長效熱敷巾」的製作步驟

進行毛巾熱敷法前,當場製作長效熱敷巾。
製作長效熱敷巾需要使用剛煮沸的熱水,請全程戴上隔熱手套,小心操作,避免燙傷。

Step1:將毛巾泡在熱水裡

在大臉盆裡倒入剛煮沸的熱水(90~96℃),再放入需要的毛巾數量,將毛巾完全泡在熱水裡,使其充分吸收熱水。

Step2:適度擰乾毛巾

  1. 雙手戴上隔熱手套,慢慢拿出毛巾擰乾。如果將水分完全擰乾,毛巾熱度很快就會消失,因此只要稍微擰過,讓水不會滴落即可。
  2. 擰太乾會加速毛巾冷卻。毛巾一定要含有適度水分,放進塑膠袋裡熱水不會滴出即可。

Step3:將毛巾放入塑膠袋並適度對折

  1. 將擰過的毛巾折成二或三折,放入塑膠袋裡。
  2. 盡量擠出袋子裡的空氣,將塑膠袋的袋口往內折約 2 公分。用乾毛巾包覆整個塑膠袋。戴著隔熱手套時,如果覺得毛巾太燙,請先放置一段時間,等到熱度稍退,不會燙傷時再包覆。
  3. 折成適合「熱敷點」的大小。
Step4:用乾毛巾包覆
用乾毛巾包覆整個塑膠袋。帶著隔熱手套時,如果覺得毛巾太燙,請先放置一段時間,等到熱度稍退,不會燙傷時再包覆。

用微波爐製作「長效熱敷巾」

  1. 用水浸濕毛巾,擰乾至不滴水的程度。
  2. 用保鮮膜包得鬆鬆的,放入微波爐裡,加熱1分鐘。
  3. 後續步驟和使用熱水製作長效熱敷巾時相同。

加熱時間請依微波爐功率適度調整。
用微波爐做的熱毛巾,大約2分鐘就會冷卻,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熱敷效果,每個熱敷點熱敷2分鐘後,請換另一條新的熱毛巾繼續敷,總計熱敷10分鐘。 ..... 持續閱讀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從兩篇藝術之創意看見 - 科技未來與藝術結合之創新 ( Two video from the creative arts, let us foresee - How the art 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

Alexa Meade: Your body is my canvas

你或許會想仔細地看看 這幅畫比你看到的還複雜 是的,這張畫是用壓克力顏料 畫出來的男人 但我並不是畫在畫布上 而是直接畫在那個男人身上

我的藝術創作常常略過畫布 如果想替你畫一幅肖像 我會畫在你身上, 實際地畫在你的身體上 這也意味著最終 你的耳朵裡可能到處是顏料 因為我必須在你的耳朵上畫上你的耳朵 這場景內一切事物,人物、衣服、 椅子、 牆壁,都遮蓋著一層顏料 依照畫下方的物體繪畫出來 以這種方式, 我能創造一個三維的場景 並使它看起來像一幅平面圖 我能從任何角度拍攝 它看起來仍會像是二維的 這裡沒有用 Photoshop (修圖軟體) 這只是一張相片 那些三維油畫的其中一幅

或許你會想知道我怎麼會想到 把人變成圖畫 原先其實跟人或顏料 也無關的 這是關於影子 我著迷於沒有光的世界 想找一種方法,在它改變之前 可以把它實質地固定下來 於是我想到了畫陰影 我熱愛可以隱藏在 這些我畫的影子中 而且幾乎是看不見的 直至光線改變了,突然間 我的影子就暴露在日光下

我在想還可把陰影畫在哪裡 於是想到了朋友貝尼 但我不僅想畫一些影子 還想畫上一些加亮的部分 在他的身體上創作 一幅貼圖製成的灰階圖檔 對於它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當我給他塗顏料時 我得確保畫得很相近 但有些東西不停地 在我眼前忽隱忽現 我不大確定看見什麼 然後當我退一步,一瞬間 不可思議! 我把朋友變成了一幅畫 在我剛開始畫陰影時 從未預料到會變成這樣 把其他空間維度也一併拉出來 然後折疊起來 繪畫上色,再畫一下朋友 然後把他送回到一幅畫裡

我心裡有點矛盾 因為我對我的發現非常興奮 但快要大學畢業了 而且會得到政治學學位 我一直有個夢想 就是去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坐在辦公室 受僱於政府 (笑聲) 為什麼出現這個擋路的?

我做了一個艱難決定 畢業後就搬回家 而不是到國會山莊去 回到父母家的地下室 學習如何以繪畫為生 我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 最後一次繪畫 是在十六歲時的夏令營 我不想透過臨摹年老大師的作品 或者拉緊畫布後 在那平面上反復練習 去學習如何繪畫 因為這並不是我想要的計劃 這是關於空間和光

我早期用的畫布最後都變成 某些你不會想要用來當畫布的東西 像煎炸食物 讓顏料黏貼在雞蛋的油脂上 幾乎是不可能的 (笑聲) 讓顏料黏貼在葡萄柚的酸上 就更加困難 它只會把我的筆觸效果擦掉 像隱形墨水一樣 我畫下任何東西,它也會立即消失

如果我想要在人類的身體上塗顏色 好吧,我真是有點尷尬 要把其他人帶到工作室來 向他們展示 我整天躲在地下室 繪畫在土司上 在自己身上練習作畫 看起來似乎更為合理 我最喜歡的模特兒之一 是一個已退休的老男人 他不僅不介意坐著靜止不動 且在耳朵裡面塗滿顏料 他倒是一點也不覺得尷尬 即使把他帶到公共場合 展覽 例如捷運

過程中,帶給我許多快樂 我繼續自學嘗試畫出不同的風格 看看還能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 我和拍檔希拉‧萬斯 (Sheila Vand) 一起 我們有個想法 在一塊更為不尋常的表面上繪畫創作 就是牛奶 我們找到了一個水池, 把它裝滿了牛奶 把希拉放在裡面 然後我開始作畫 最後畫像總是 完全出乎意料 因為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圖像 它最後會變成的效果 我能畫得跟想像的一樣 但當希拉躺在牛奶中的時候 所有東西都在改變 且不斷地變化著 我們必須欣然接受, 而不是與其作戰 隨著牛奶帶領我們 並作出補償使畫作變得更好 有些時候,當希拉躺進牛奶裡 她手臂上的顏料會被沖洗掉 這樣似乎有點笨拙 但是我們的解決方法就是把手臂藏起來 有一次,她的頭髮沾滿了牛奶 臉上的顏料也被擦模糊了 好吧,這樣的話就把妳的臉藏起來 最後我們的作品 比想像中的更為優美精緻 即使這解決方法就像小孩子 因為不會畫手而沮喪 然後把手藏在口袋裡一樣

當我們開始這項牛奶計劃時 當我剛開始時 根本無法預料 由到政治界去追夢 在辦公室工作 到為影子神魂顛倒 繼而將人們變成油畫 在牛奶池裡的人體上作畫 但話說回來,我想根本不能預料到 你會在熟識的事物裡找到新奇的東西 只要你肯去看遠一點 去看那些已經熟識的東西 那麼你就可以看得到底下蘊藏的東西 躲在影子裡的東西 你會發現更多 比想像中更複雜的東西



Brian Dettmer: Old books reborn as art

我是藝術家,我切割書本。 這是我早期的書作品, 稱為「通往知識的替代道路」。 我想創作很多書,讓大家進藝廊時心想 只是來看一堆普通的書, 結果他們靠近一看 卻發現書被挖了粗糙的洞, 然後好奇發生什麼事,思考為什麼, 開始想這本書是什麼材料做的。 我對質感很有興趣, 但我對在書裡找到的圖文更感興趣。

我通常用黏膠密封書緣, 就像在書上做一層皮膚, 書變成硬媒材,但內頁還是鬆的, 我挖開書皮, 不會移動或添加任何東西上去。 我只是到處挖我覺得有趣的東西。 所以你在成品裡面看到的 都是書裡原本的東西。

我的作品有點像是再製品, 因為我用的是別人的媒材, 跟音樂主持人用同樣的方式 處理別人的音樂。 這是拉斐爾的畫冊, 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 透過再製、雕刻他的作品, 我似乎把書做成更新穎、具現代感的東西了。 我也想打破傳統書本的方形邊界, 推開原本的橫排設定, 試著推開書原來的結構, 就能雕刻整本書。

我用夾鉗、繩子和各種媒材再施重, 讓書在上漆前可以黏緊, 開工前我就能推開構造, 因此像這樣的東西 就可以變成這樣的作品, 這原先是一本字典。 或是像這樣的東西, 可以變成這件作品。 或是像這樣的東西, 沒人知道會變什麼樣子、 為什麼會在我的工作室, 最後會變成這樣一件作品。

我想書破了有人會心煩是因為 大家都不想撕破書, 也沒有人真的想丟書, 也因為我們認為書有生命, 像它們擁有身體, 書是為了我們存在的 從比例上而言, 但書也有成長的潛力, 繼續變成新的東西。 書真的有生命。 我把書看作是身體, 我把書看作是工藝, 我把書看作是工具。 我也把書看作是機器。 我也把書看作是地景。 這是整套百科全書被磨平黏貼在一起, 我一邊雕刻, 一邊決定要留什麼下來。 有了百科全書,我可以選擇任何東西, 但我特別選擇地景的圖片。 呼應媒材本身,我用砂紙磨平邊緣, 這樣圖片能搭配地景之外, 媒材本身也變成一座地景。


我雕刻書的時候 也會思考書裡的圖片和文字, 我會用非常相似的方式思考, 因為有趣的是我們閱讀文字, 閱讀書本的時候, 腦海裡就有了影像, 就像是填補了那本書。 我們就像是邊讀文字、邊創作影像, 我們看圖片的時候,其實就使用了語言, 才能了解我們看的東西。 這樣的演變就像太極, 像一體兩面同時存在, 觀者可以親身參與完整我的作品。

我的作品幾乎可以說是考古學, 我挖掘,試著發揮最大潛能, 盡可能鑿取更多 並在作品中展現。 但同時 我也在思考消除的概念, 現在的新聞都看不見實體訊息, 而這個失去的概念, 不只是指在電腦中不斷改變的形式, 更是指訊息本身, 現在我們不會有紙本備份, 不想失去就要不斷更新。 我的工作室有幾本字典, 我也每天用電腦, 如果要查單字,我會用電腦, 因為我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我想書本從來就不是 複雜資訊的正確格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工具書 變成頭號岌岌可危快絕跡的東西。

所以我不認為書會真的消逝, 大家認為當一切數位化 書就會消逝, 我們就會看著事物轉變、進化。 我認為書會進化, 就像曾有人說繪畫會消逝, 因為攝影和印刷 觸手可及的年代已來臨, 但繪畫反而因此得以 不用每天工作。 繪畫也不必再肩負 每日說故事這樣的雜務, 繪畫變得自由,能訴說自己的故事, 現代主義也因此起源, 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 我認為書現在的處境就像當時的繪畫, 現在我們大部分的技術、資訊, 以及私人和文化的記錄都數位化時, 我認為那反而促使書本發展新樣貌。 現在對像我這樣的藝術家來說 是讓人興奮的時刻, 預見書本未來的發展也讓人非常興奮。


( 註:3D 全像投影技術剛好可以將知識、書、圖、立體畫、全像動畫結合成科技與藝術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