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人民幣國際化進度加快,正是中國大陸面對QE結束之戰略 : 面對美元升息 (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mainland China strategy to face with the end of QE: US dollar interest rates surging up ? )

中阿簽署3500億 貨幣互換協議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插旗拉美,向前跨出一大步。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7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10億美元,台幣3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將在雙邊貿易中取代美元,充當支付結算的要角,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強調,即使歐美金融危機再現,中阿貨幣互換將會有助於穩定匯率。

阿根廷是第一個和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拉美國家,也是目前中國和中南美洲發展國家最大規模的金融交易。中阿18日簽署3年期7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阿根廷進口中國商品可用人民幣支付。

阿根廷正深陷經濟衰退和高通膨難關,月底還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目前阿根廷正想盡辦法動用外匯存底來償付債務、捍衛阿根廷比索。只是阿根廷現有外匯存底規模為近300億美元,為2006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有了大陸挹注的及時雨,阿根廷內閣首席部長 Jorge Capitanich 表示,該協議將使外匯存底的流動性趨於穩定。

成思危: 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在『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研討會暨成思危先生新書《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發布會上表示,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大陸有三項工作要做: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資本專案開放,並提出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安排。

根據證券日報報導,在匯率制度改革上,他提出採用『靈活的人民幣匯率目標區制度』,設立雙目標區,在硬目標區內匯率基本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在軟目標區內貨幣當局在必要時可適當進行幹預。並提出分初建階段、調整階段、合一階段三個階段逐步擴展這兩個目標區,最終達到基本上實現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目標。

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上,目前大陸已基本實現了經常專案可兌換,然而在資本專案可兌換上卻一直較慎重。大陸資本專案可兌換勢在必行。在資本專案開放上,提出先放開長期資本流動,後放開短期資本流動;先放開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再放開對外國間接投資的限制。成思危還提出了十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表安排。

2014年~2015年,建立匯率目標區制度,目標區寬度為±5%;放寬對境內企業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鼓勵企業走出去;放開大額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16年~2017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10%;取消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允許境外企業和個人投資A股市場及債券市場;放開小額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18年~2019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15%;基本取消對境內居民到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允許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貨幣市場基金;放開活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2020年~2021年,將匯率目標區的邊界擴大到±30%;基本取消對金融信貸的匯兌限制,允許企業和個人在境外買賣金融衍生產品;允許商業銀行開展證券及保險等業務。

2022年~2023年,將實現浮動匯率制;基本取消對所有資本專案的匯兌限制,基本實現資本專案開放;基本完成金融系統的改革,實現國際化、市場化和系統化。

人民幣 將躍第三大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昨(20)日發表2014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水準在2013年大幅提升,人民幣最快有機會在三年內就超越日圓與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的第三大國際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起,就以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外匯存底等方面的份額,來客觀衡量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

根據昨天公布的第三份報告,2013年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快速提高,跨境人民幣貿易和投資結算業務規模平穩增長。截至2013年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達到1.69,年成長83.8%。

2013年美元國際化指數為52.96,歐元為30.53,英鎊4.30,日圓4.27。

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仍然來於跨境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4.63兆元,比2012年成長57.5%;人民幣直接投資規模達5,337.4億元,更是2012年的1.9倍。

此外,截至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已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人民幣2.57兆元。人民幣國際債券和票據存量達到719.45億美元,成長34.9%。人民幣目前已經是全球第八大支付貨幣。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陳雨露在昨天發布會中指出,根據最新測算,今年第2季,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已經達到1.94。保守估計,2014年底該指數可望達到2.40。

陳雨露說,只要沒有重大不利事件發生,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人民幣就可以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幣。

近幾年的快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日益清晰,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在當前資本帳戶有限開放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持續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有效增強人民幣對境外持有主體的吸引力,是提昇人民幣國際地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韓國晉升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簡稱:SWIFT)今天發表報告指出,韓國已晉升為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台灣則位居第四名。SWIFT的報告指出,6月份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繼續保持在第七位,但其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由5月份的1.47%升至6月份的1.55%。

報告稱,韓國已成為十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不計香港,排名為第八,去年6月的排名為第15位。如不計入香港,目前排名前七位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分別為新加坡、英國、美國、台灣、法國、澳洲和德國。

SWIFT亞太區支付主管Michael Moon表示,過去兩年,韓國在人民幣的使用上高速增長,更多的銀行和企業在國際交易中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

分析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早上喝高酵蔬果汁,吃高酵蔬果,身體出現驚人改變 : 抗癌、瘦身、遠離疾病 ( High vegetable juice drink in the morning, 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body appears surprising change: anti-cancer, weight loss, away from the disease )

   作者新谷弘實出生於日本福岡縣,1935年生於福岡縣。1960年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系後赴美。1968年構思新谷式內視鏡插入技術,利用內視鏡,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不開腹的息肉切除手術(大腸內視鏡手術)。1975年榮獲美國內視鏡學會的最高榮譽。由於長年的貢獻,於2004年獲頒美國胃腸內視鏡學會的特別獎。2011年,獲『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評選為近200年改變醫學發現的八位名醫之一。

  新谷弘實診察過許多患者的腸胃。結果發現越健康的人,他們的胃與腸越乾淨,不健康的人,胃與腸自然不甚美觀。我比照面相,將腸胃的狀態稱之為「胃相」與「腸相」,我也得知它們的好與壞,取決於人的飲食生活。結果我發現擁有好的「胃相」與「腸相」的人,他們的飲食生活並不會消耗自己擁有的酵素。

明天起早餐改喝蔬果汁,身體就會出現驚人改變!5天後,目視看得出,瘦了!10天後,腸道乾乾淨淨;3個月後,變成強健體質!從現在開始喝,喝多久就能活多久!

  1.充分補充酵素

  「酵素」是我們體內進行消化與代謝作用時,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據說人體內有五千多種酵素,每一種都有不同的作用,澱粉(酉每)負責分解糖分,蛋白(酉每)則可分解蛋白質。當細胞在能量代謝、修復內臟、排出細胞內的老廢物質時,也需要酵素。而「生鮮蔬果」可以在不破壞食物本身營養素的狀態下,快速攝取酵素!

  2. 改善腸道環境

  當腸子累積許多老廢物質,疲憊不堪的時候。就算吃很多營養的東西,身體也無法吸收。生鮮蔬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能夠幫助排毒,早上起來喝一杯蔬果汁,可以幫助排出宿便,改善腸道環境,保持順暢的新陳代謝!

  3. 有效攝取植生素

  植生素是天然的化學物質,是構成植物的鮮艷色彩、香氣、辣味、澀味的成分。這是自然界的植物為了抵禦外敵,自行合成的成分,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攝取植生素可以幫助防止細胞氧化,使免疫細胞活化,有絕佳抗癌效果

癌症一直高居全國十大死因排行榜之首,癌症的成因大部分是飲食習慣和作息不正常所引起的。爲了預防癌症的發生,很多人開始改變飲食習慣。

我這次只針對瘦身、抗癌、防老化、增強免疫力的蔬果汁作介紹,憑著自已口感及與幾位曾得過乳癌的女性交換心得,我相信應該能幫助一些網友認識飲食、生活、運動之方式,讓大家更健康。

人體無時不在進行氧化還原作用。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適量的自由基對人類有益,但過量的話,卻可能破壞或攻擊人體的正常細胞、DNA等,而導致細胞變性,造成老化和各種慢性疾病,像癌症、酒精、各種環境污染、壓力、紫外線或香菸等,皆是加速自由基增加的因子。而天然食物中所富含的各種抗氧化劑,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鋅、硒、銅以及植物化學物質等,能避免人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

 五顏六色的植物性食物,具有保健功效多植物性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穀類、豆類、蔬菜與水果等植物中,以下列舉已被研究且有初步成果的項目:

紅黃色、紫色系—「類胡蘿蔔素

鮮紅蔬果,不僅富含維生素C,也含類胡蘿蔔素類家族(約600種),其中包括紅色的蕃茄紅素,可降低罹患攝護腺癌、乳癌和其他癌症的危險。橙色的β-胡蘿蔔素具有保護眼睛,避免紫外線及自由基的傷害。黃綠色的葉黃素在體內含量高的人,罹患肺癌的機會較低。紅紫色的前花青素,具有強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有效中和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

以上代表性的食品有深色葉菜、胡蘿蔔、蕃茄、木瓜、甜瓜、甜蕃薯、葡萄等。

白綠色系、黃色系—「類蘿蔔硫素」、含硫有機化合物、薑黃素

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藍菜(高麗菜)、芥菜、大白菜、小白菜、青江白菜、油菜、綠花菜、花椰菜、大頭菜、蘿蔔、芥藍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及多種植物化學物質的成份,如葡萄糖酸、蘿蔔硫素。可能有預防乳癌的成效,蘿蔔硫素可誘發細胞產生第二階段酵素,抑制致癌物質破壞細胞中的DNA。研究發現,花椰菜的嫩芽是蘿蔔硫素的最佳來源。蔥蒜韭類這類食物的特色是含有刺激的氣味,主要的成份是含硫有機化合物,其中的丙烯硫化物,具有抗癌變及抗突變的功效。蒜頭中的蒜素,可降低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及降低血小板的黏度,可預防動脈硬化發生。此外具有強力的殺菌作用,防止消化道的細菌感染。蒜頭和洋蔥也被證實具有活化肝臟中解毒酵素的作用。薑中黃色的薑黃素主要功能是抑制代謝活化作用,及促進致癌物質的去毒作用,其可降低總膽固醇,並提高HDL(好的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薑黃素刺激胃分泌黏蛋白(Mucin),保護胃黏膜免於受損,對於慢性胃潰瘍具有相當功效。

金黃、白色系—「檸檬素」、帖烯類

柑橘類水果如橘子、柳丁、香吉士、檸檬、葡萄柚、柚子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同時也有抗癌成份:檸檬(limonene)和帖烯類(terpenes),在動物實驗中被發現有縮小乳癌擴大的作用。 土黃、白色系—皂角甘、木質素、異黃酮

多數的全穀及豆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皂角甘,可中和腸道中的一些致癌酵素及間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穀物中的木質素被證實可除去血中自由基,抑制癌細胞、膽固醇增生。黃豆類中的異黃酮屬於植物雌激素,與女性動情激素的結構和功能相近,可減輕更年期熱潮紅的症狀及預防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並減低女性罹患乳癌和子宮頸癌的機會。此外異黃酮中的金雀異黃酮,具抑制毛細血管的形成與成長,對於腫瘤的生長有抑製作用。

綠色系—「兒茶素

茶葉中兒茶素(Catechin),具有防食道癌、直腸癌和皮膚癌的作用。研究發現,多喝綠茶的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上升。

綠色系—「芹菜素

香菜、芹菜、洋甘菊,「芹菜素」具有抗腫瘤功能,能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且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侵襲和轉移,減少近四分之一的罹癌機率,因此,「芹菜素」被認爲具有抗癌的潛在價值。

美麗的人生 從多樣且適量的飲食習慣開始

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成份的植物性食物,對健康確實有正面幫助。目前沒有研究證實,個別食物或化學物質,能單獨發生抗癌作用。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 每天能攝取30種食物,從六大類食物中選擇,品項愈多,飲食愈均衡,食材翻新,口味多變化,飲食樂趣無窮。因此媽媽們應盡其所能,訓練小朋友養成不挑食習慣,部份肉類以豆腐製品取代,糙米比白米好,養成多吃青菜少吃肉的習慣,少喝含糖飲料多喝健康飲品,防癌保健輕鬆做。

芹菜素」「蘿蔔硫素

根據 Natural news 報導,美國有一項新研究報告指出,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癌症,因爲地中海飲食富含「芹菜素」,可以啟動「殺癌機制」,防止癌細胞繼續蔓延。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 (University of Ohio) 研究小組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的報告顯示,地中海飲食中富含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研究人員在這次的研究中確認芹菜素能與體內約160種蛋白質結合,並協助特定蛋白質糾正異常情況,讓癌細胞「重返正途」。在地中海飲食裡,可以找到一種化合物「芹菜素」,其實,香菜、芹菜、洋甘菊等多種綠色蔬菜,也都是「芹菜素」常見的來源。「芹菜素」具有抗腫瘤功能,能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且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侵襲和轉移,減少近四分之一的罹癌機率,因此,「芹菜素」被認爲具有抗癌的潛在價值。

研究作者安德烈•多塞夫教授 (Dr. Andrea Doseff) 總結指出,芹菜素能夠啟動「殺癌機制」,防止癌細胞繼續蔓延。營養專家建議每天應攝取 5 至 9 份的蔬菜以減少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多吃含有芹菜素的食物更可以縮短癌細胞的壽命,大大降低癌症的威脅。

瘦身蔬果汁  

葡萄萵苣汁、香蕉奶昔、纖瘦果汁、高纖享瘦蔬菜汁、高纖蔬菜汁、杏桃李子蘋果汁、芭樂優酪汁、綜合蔬菜優酪汁、瘦身果汁、芽菜汁、西芹蜂蜜汁、蘆筍茄椒汁、橘子鳳梨汁、減脂果菜汁、清涼果菜汁、胡蘿蔔芹菜汁、蘿蔔嬰汁

消除疲勞蔬果汁  

黑芝麻奶昔、山藥蘋果牛奶、生津潤肺楊桃汁、蘋果蜂王乳、葡萄蜂王乳、維他命B1B2果汁、維他命BC果汁、水梨蛋白果汁、葉酸果汁、哈密瓜蜂王乳、火龍果蜂王乳、香蕉蜂王乳、營養果汁、苜蓿芽果汁、綜合果汁、西瓜汁、蜜桃優格

增強免疫力蔬果汁  

High-C 飲料、芒果優酪乳、全C鉀冰砂、哈密瓜優酪乳、波菜鳳梨汁、柳丁鳳梨汁、鳳梨優酪乳、火龍果優酪乳、山藥木瓜汁、花仙子果汁、綜合優酪乳、牛蒡汁、生薑藕粉湯、紅粉佳人
、芭樂汁、葡萄柚汁、胡蘿蔔苦瓜汁、奇異果雪泡、芭樂牛奶、金桔檸檬、蘋果果醋汁、枇杷汁、西瓜優格汁、桃橘汁、葡萄柚柳丁汁、熱帶甘露

抗老化蔬果汁  

蕃茄優酪乳、天然C鐵汁、白菜酸梅汁、仙梨果汁、抗氧化美容汁、小黃瓜果菜汁、葡萄籽C多果汁、維他命E果汁、香蕉櫻桃冰砂、維他命C果汁、苦瓜汁、核桃牛奶、葡萄優酪乳、奇異果香蕉汁、胡蘿蔔蘋果汁、胡蘿蔔香蕉奶昔、晨光果汁、山藥汁、華爾道夫蔬果汁、西瓜小黃瓜汁、蘆筍汁

防癌蔬果汁   

綜合茄紅素、紅蘿蔔蕃茄汁、鐵質茄紅素果汁、維他命A果汁、C多果汁、蔬菜綜合果汁、辣茄紅素、水梨紫高麗菜汁、櫻桃蕃茄優格、鉀質蔬菜汁、蜂蜜乳冰砂、茄紅素冰砂、青蘋果雪泡、瓜瓜汁、甜椒汁、抗癌蔬菜汁、梨瓜汁、胡蘿蔔番茄青椒汁、木瓜牛奶、番茄萵苣汁

補血強身蔬果汁  

金色陽光、蓮霧汁、葡萄小紅莓汁、高纖果菜汁、蘋果檸菠汁、香蕉果醋燕麥汁、菠菜汁、草莓柳橙奶露、葡鳳汁、治貧血飲料、補血果汁、桃李梨汁、杏仁奶露、蛋蜜汁、青芒葡萄汁、
小麥草蘋果汁、番茄芹菜汁、梨子葡萄蔓越莓汁、綜合蔬菜汁

舒壓助眠蔬果汁  

芹菜蘆筍萊姆汁、寧神飲料、蜜世界果汁、高纖蔬菜汁、助睡眠果汁、芒果檸檬雪露、鳳梨苦瓜汁、抗抽筋蔬菜汁、抗焦慮果汁、蜜瓜香草奶昔、木瓜養樂多、奇梨汁、調和果菜汁、鳳桃汁、芒果牛奶、鳳梨芹菜汁、胡蘿蔔香蕉奶昔、蜂蜜芹菜汁

維生素B17與癌症

維生素B17的結構和機制

維生素B17又稱苦杏仁酐、Laetrile、Amygdalin是一種水溶性,無毒性的醣化合物。由一分子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結合一分子具止痛作用的苯乙醛(benzadehyde)加兩分子葡萄糖所成的,十分穩定且無毒性。可以被beta-glucosidase 的酵素【在腫瘤細胞中含量特別高】打破結合鍵,釋放出氰化氫和苯乙醛【此兩毒分子加在一起毒性更是超強,癌細胞就死在它們自己選擇的維生素B17】。

此時另一種健康細胞所分泌的酵素叫 rhodanese【佈滿在人體全身的正常細胞中,卻不在腫瘤細胞】可以化解氰化氫和苯乙醛的毒性,此二者的副產物分別是 thiocyanate 和安息香酸benzoic acid,它們可以滋補正常細胞,多餘的則排出尿中。以上說明了維生B17可以準確瞄準癌細胞,不會破壞正常細胞,這種以標的物為準頭的天然化合物,其作用比任何人造的、無選擇性、好壞細胞一起殺的、超毒的化療藥物來的有效。

20世紀初,愛丁堡大學教授約翰、畢爾(John Beard)研究發現:懷孕初期的『原始胚胎細胞(pre-embryonic cells)』與惡性腫瘤細胞沒有區別。

維生素B17的來源

B17存在於800-1200種植物中,常見於非柑橘類屬水果的種仁中,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及蘋果等,以杏子(apricot)的種子含量最豐約2~2.5%。Dr. Krebs建議杏子果仁成人每日10粒用來預防,癌症病人的則每天30~50粒【並非所有的杏子果仁都有效,必須帶點苦味的,中醫傳統上用的北杏便含有B17,】。其他含有B17的食物還包括:小米(millet)、大麥、糙米、玉米、裸麥、燕麥、蕎麥、夏威夷豆(macadamia)、竹筍、腰果、綠豆、利馬豆、青豆、奶油豆(butter beans)和某些品種的碗豆等等。梅子種仁也許有,可以將新鮮成熟的梅子打開嚐嚐看有沒有苦味。

維生素B17的治療惡性腫瘤細胞;和維生素C對治壞血症;以及B12及葉酸可以治療惡性貧血一樣。如果我們每天攝取適量的維生素B17、就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Dr. Harold Manner 證明:B17需要胰島酵素幫助破壞腫廇的表層,好讓B17直接進入癌細胞。食物中含有胰島酵素的有木瓜及鳳梨【Dr. Phillip Binzel建議不吃肉。吃肉消耗胰島酵素,缺乏胰島酵素,癌症細胞就可以躲過免疫系統的監視。他以B17及代謝療法治療癌症病人的結果:非轉移的長期存活率為85%,對美國防癌協會為15%;轉移的癌症長期存活率為65%,對照防癌協會的0.1%】。因此,我們平時吃木瓜、鳳梨、蘆筍、小米或水果的種籽等完整新鮮的食物,並不會有什麼損失。

以下介紹幾個富含維生素B17的飲食:

一、五穀粥:

  1.穀類(1碗)---大麥、薏仁、小米、糙米、蕎麥、玉米、燕麥、野米等
  2.種子類(1湯匙)---亞麻仁子、葵瓜子、南瓜子、芝麻等
可以任選單種或多種穀類加單種或多種種子。兩類可以先發芽或分別浸水過夜,之後加在一起以果汁機打碎後,放在鍋煮熟。吃時可以塔配味增、海帶芽、紅海藻、海鹽、北杏、啤酒酵母、小麥胚芽、卵磷脂及堅果類(泡水過夜)等等。

二、麥果殼:

以上基本材料任選一種為主(如壓扁的燕麥)加上其他多種種子及堅果類如杏仁、杏子果仁、松子各少許,放入一個大碗。在另一碗放入一杯蘆栗甘蔗糖漿(sorghum cane syrup)及一杯有機冷壓葵瓜子油調勻。將兩個碗內的東西合併,拌好後攤在餅乾油紙,放入300度烤箱烤15~25分鐘或烤到略帶金黃色。冷卻後存入罐內,放在陰涼處。吃時可以加入酸奶、豆漿、優酪乳、水果乾或乾吃。

三、乾飯:

以上穀類材料也可以煮成乾飯。此時若加入泡水過夜的豆類如:大豆,利馬豆及扁豆等,就使蛋白質的組合完美。其中蕎麥、小米、利馬豆、蠶豆、扁豆、埃及豆富含B17。

四、泡飯:

以上材料也可以煮成泡飯。此時可以隨意加入芹菜粒、玉米粒、胡蘿蔔、荸薺、蠶豆、蕃茄、香菇粒及富含B17的筍尖及綠豆芽等;又可以調味成地中海式(加入義大利香菜、羅勒、百里香、月桂冠、九層塔等)、墨西哥式(加入紅椒、墨西哥辣椒)或自己喜愛的口味。

五、西式吃法:

以豆類(如埃及豆、蠶豆、利馬豆等)為主要材料,加入1/4的穀類(如珍珠大麥、野米等)及蔬菜類、香料,煮成一道菜或濃湯。

六、水果點心:

來自海洋的洋菜是B17絕佳的來源之一,洋菜放於水中煮熱溶解後,可以搭配各種富含B17的莓果如:野黑莓、野生酸蘋果(wild crabapple)、瑞典曼越橘、桑椹(mulberry)、大楊莓、草莓等及各色水果(如:蘋果連籽、杏子、櫻桃、油桃、桃子、梨、李子、棗子,這些水果的種仁富含B17)做成果凍。此外西貢米凍或西米露也是B17來源之一。

七、B17雞尾酒或精力湯:

1杯苜宿芽、1杯有機蘋果汁、10粒蘋果籽、12顆生杏仁、4嫩枝義大利香菜、4嫩枝薄荷、加半杯水,倒入果汁機打成汁。
以上材料可以新鮮水果如鳳梨或木瓜取代,(或加入)蘋果汁,還可以加杏子果仁、小紅莓、乾杏子、堅果、種子、海帶芽、綠色蔬菜等(請參考雷久南博士的精力湯食譜)。
    其他如沙拉、主菜或家常菜等,可以配入富含B17的蔬菜如:西洋菜、菠菜、筍尖、苜宿芽、綠豆芽、蕎麥芽、埃及豆芽等,就等您發揮創意及變化囉!

抗癌蔬菜的排行榜(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報告):

國內外科學家在研究開發抗癌蔬菜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果。通過對 40多種蔬菜抗癌成分的分析與實驗性抑癌的實驗結果,從高到低排列出 20 種對癌有顯著抑制效應的蔬菜,供大家參考。其順序是:


※蘆筍是治療癌症的良藥:先煮熟,用果汁機打成泥狀,放冷凍室。早晚各吃4大匙。吃時用菜湯沖泡或冷開水沖稀,約3-4星期見效。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2014 ~ 2015 全球機器人市場慨況 ( 2014 ~ 2015 The Survey Of Global Robotics Market )

機器人全球最大市場幾被外資壟斷

“在一棵竹子的生長過程中,前四年每年只能長3厘米,但從第五年開始,就可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用六周時間就可長到15米。中國目前的機器人業尚處於一年長3厘米的階段。”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組組長趙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此形容中國機器人業的發展現狀。

不同於資本市場機器人概念自去年開始持續“高燒”,在7月9日舉辦的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業內人士大多表現得很是冷靜。有與會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指出,雖然中國日前已經晉升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但是所面臨的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后、品認知度與附加值低、低端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卻日益突出。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將此形容為“歷史機遇與困難挑戰並存”,需要從國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微觀企業層面的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裏延伸了數百平米,中國目前的機器人業仍然處於這種扎根階段。”趙傑指出,整個業只有經過厚積薄發,熬過數年的“三厘米”,中國機器人事業才能在時機成熟之際迅速發展壯大;在可見的數年內,這種業發展的“三厘米”模式將不可跨越,中國機器人事業需要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

在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指出,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其研發、製造和應用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標誌。非常可喜的是,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處於快速增長階段,201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中國機器人業聯盟與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日前通過統計信息交換的方式,第一次實現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較為全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台,按可比口徑計算銷量較上年增長65.5%;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台,較上年增長20%。這也就意味,2013年全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台,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曾經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機器人市場的最大買家。”王瑞祥分析,“2013年全國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1萬戶,主營收入突破20萬億元大關。機器人銷量的持續攀升,明機器人在中國工業中的滲入程度越來越深。”

不少專業人士都看好機器人元年所帶來的業帶動效應。銀河證券相關分析師表示,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過60%,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由於全球第三次業轉移、經濟結構調整、人口紅利消失和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的驅動,機器人業在行業需求、景氣度和催化劑等多方面將繼續超預期,預計在2020年之前都將保持持續高增長。

齊魯證券相關分析師經過測算認為,2014年以后,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約為3.5萬套,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考慮到機器人主要應用形式為給製造業做配套,起到輔助和提升能的作用,其帶動業集群的規模將達到800到1000億元。

多重差距給行業潑“冷水”

在看到中國機器人業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王瑞祥話鋒一轉,指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機器人業目前仍然面臨很多差距與問題。“整體來看,中國機器人業發展速度較慢。人均保有量來看,機器人密度也依然較低。2013年底我國機器人保有量僅為萬分之二十三,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為可悲的是,從微觀層面看,我國機器人企業的自主核心技術薄弱,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應用技術和品都處在摸索階段。銷售市場上,我國品的國際份額還很低,國際品牌在我國市場能夠占到對領先地位。可見,我國品市場認知度、信用度和附加值與國外品牌相比都有較大差距。”

趙傑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詳細分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構成情況。2013年中國機器人市場中,應用於焊接等領域的技術含量更高的多關節機器人几乎被外資所壟斷;國內企業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坐標型機器人是主要品,占比超過40%,數量超過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同類機器人的總量。“這表明,國機器人主要以三軸、四軸為主,仍然處於單價較低的工業機器人狀態,主要應用於對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

Solidiance亞太區總裁迪埃特分析,在中國機器人市場,外國機器人巨頭處於明顯的壟斷地位,盡管這幾年中國機器人業發展迅速,相關企業奮起直追,但是依然處於弱勢地位。

迪埃特所的“奮起直追”,包括成立合資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等多個方面。以上市公司為例,亞威股份將與世界頂級機器人製造商德國Kuka公司控股的Reis公司進行機器人業務合資經營和技術許可合作,Reis許可亞威股份獲得生全系列線性機器人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所需要的技術,亞威股份為此支付許可費611.1萬歐元,雙方同意由亞威股份再許可給合資公司以製造及裝配被許可品。

“國內企業應該堅持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學研相結合,推動中國機器人業的發展。”王瑞祥表示。

“冷水”還不只這一盆。中金公司相關分析員介紹,正是基於國內機器人業的高增長主要體現在坐標機器人等中低端品,在各地方政府紛紛上馬機器人項目的背景下,各類型企業都想轉型發展機器人業,料想行業中低端能過剩將很快出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展會上同樣看到了部分企業開始採取價格競爭的方式搶奪市場的做法。以智能代步車為例,由於目前上海、天津等地都有廠家生相關品,製造企業在開拓區域市場時給代理商的價格已經開始越來越出現鬆動跡象。

資本市場輿情戰略研究員李一川指出,機器人項目投入大,周期也相對長,市場需求的增長並不是爆髮式的,短期內如果急速同質化擴張,最後大家都擁堵在業鏈最沒有價值的環節,就會帶來能過剩,使機器人行業陷入與當年光伏業同樣的境地。

沿下游往上尋求突圍

“几乎所有新興業都會經歷野蠻生長、重覆建設和一窩蜂現象。”有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希望能夠經過幾年的實踐,大浪淘沙,讓那些在技術、經濟上具備實力的企業能夠沉澱下來,使我國機器人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雖然中國機器人業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業生態鏈不完整,行業聚集能力薄弱,但是中國機器人業也擁有四大發展的源動力。”趙傑分析指出,在製造業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中國人均勞動生率遠遠落后於發達國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2013年珠三角製造業企業工資增長9.2%,而2012年僅為7.6%,工資的增長和企業社保繳納的壓力也將帶來機器人業的發展良機;人口老齡化加劇,預計到2022年中國城市製造業工人將減少700萬人,農民工減少1000萬人以上,適齡人口減少也將加速以機器人換人;中國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需求巨大,汽車零部件、拋光、打磨、焊接等對人體存在危害的行業都有望逐步實現以機器人換人。

中國機器人業在強敵面前尋求突破的路徑究竟何在呢?銀河證券相關分析師指出,在上中游被壟斷的情況下,從下游往上尋求突破或為一條可行路徑。“業鏈上游方面,國內還沒有能夠提供規模化且性能可靠的減速機等核心部件企業,導致國內機器人成本較高;中游方面,本體等核心技術也被外資品牌所壟斷;只有下游方面,國內系統整合商依靠本土優勢發展迅速。基於此,中國機器人業化模式較為可行的就是從整合起步逐漸向中上游拓展,即分階段實施美國模式(整合)-日本模式(核心技術)-德國模式(分工合作)。”

諮詢機構高工鋰電一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要想突破機器人國化的瓶頸,國機器人企業首先應當認準自己的行業和定位,目前國內很多企業追求大而全,但是機器人行業十分細化,需要專注的精神,國內企業對自身定位的盲目制約它們自身的發展。“實際上,龍頭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與中小企業長期合作,帶動它們成長,並加強業鏈上下游的匹配與協同。此前,三星和LG都嘗試過這種做法,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齊魯證券相關分析師則認為“雲”將成為機器人突圍的重要力量。“基於共享數據的雲控制系統,將基本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機器人間網絡化擴大情景對應庫,增強智能機器人理解決策能力。智能機器人將是中國機器人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At Sarangchae, a museum affiliated with Cheong Wa Dae, a kiosk-shaped robot greets guests with a heartwarming smile. Named Tiro, the machine introduces Korea’s culture and gives directions and answers in four different languages when visitors pick a question on its LED screen. Also on display are dancing robots, known as Metal Fighter, and the robotic dogs each called Genibo, which amuse both young and old and offer a glimpse into Korea’s advances in the industry. 

“Tiro is enjoying explosive popularity, especially among foreigners,” said Chin Hun-kook,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of Hanool Robotics Corp, which co-developed the project with four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s. “Chinese, Japanese and other foreign tourists scramble to take pictures of themselves with it.”

For Hanool engineers, Tiro is much more than mindless metal. A couple of years ago, the humanoid was the emcee at a company engineer’s wedding. “It was a fun, very special ceremony,” Chin said. “We input speeches into Tiro with a timeline beforehand and everything went smoothly.” 

Tiro and its peers were installed in September 2010 in the presidential museum, visited by a monthly average of 70,000. They help attract more visitors, save costs on manpower, and more importantly are an advertisement of the nation’s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hat made it a global leader in chips, mobile phones, TVs, display panels, and robotics that combine them all.

Korea is the world’s fourth-largest robot producer behind Japan, Germany and the U.S., controlling about 10 percent of global sales in 2009. Since 2003,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boosting investment and suppor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ascent industry as one of the 10 next-generation growth engines. 

Korea is now more ambitious as the mainstay of the industry is shifting from industrial machines to service robots such as home and office helpmates, robot teachers, surgery arm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which Korea has a strong potential with its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etitiveness.

Last month, the Mini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 announced a comprehensive package to promote the fledgling service robotics industry. It will spend 30 billion won ($26.7 million) for their development, commerc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marketing over the next seven years. 

In June, 11 consortiums of robot manufactur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six-month pilot programs into which the government has injected more than 2.1 billion won. Consortium leaders included Samsung Techwin, Nautilus Hyosung and Future Robot, the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Kwangwoon University.

Growing market

Service robots typically assist humans with dirty, dangerous and repetitive tasks. They are used for household and office chores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tasks as surgery, navigation, milking, education, rescue, demining and military patrol operations.

With the workforce aging and labor costs rising, global sales of service robots are estimated to jump more than 26-fold to $85.5 billion in 2018 from $3.2 billion in 2008,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economy ministry data. The global robot market could reach $190 billion in 2020. 

Around 8.7 million service robots were sold globally in 2009, up from some 7 million year-on-year, according to the Frankfurt-base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Of the total, household robots account for nearly 64 percent and entertainment and teaching robots 35 percent.

The Korean market is estimated at 1.02 trillion won in 2009, up more than 23 percent from 2008, according to the state-run Korea Institute for Robot Industry Advancement. Service robots an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sectors are expanding by 40 percent each year, it said in a report.

Despite huge costs and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the robotics industry is growing exponentially in line with the emergence of smarter, more human-like inventions with more diverse,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the Samsu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said.

“Service robots will leverage the entire industry’s growth,” the leading think tank said in a recent report. “Opportunities are still open for Korean companies to lead the market.” 

One of the leaders in Korea is Nautilus Hyosung, which has gained a reputation for its brainchild, Fantasia Robot, which served as a guide in the lobby of the city hall of Bucheon, Gyeonggi Province until last year. 

The 120-centimeter-tall robot allowed visitors to print parking permits and arrange meetings with city officials with a touch on its LED screen. 

Fitted with a number of ultrasonic sensors and a laser scanner that detects obstacles, it escorted people to places inside the building. 

The kiosk-shaped creation moves up to 50 centimeters per second and runs for eight hours once charged, said Kwon Yong-kwan, the firm’s robot development team chief. 

“Fantasia Robot is a mixture of robotics technology and Hyosung’s expertise in financial services solutions,” he said. “It won huge popularity and interest from numerous visitors throughout the period.” 

Industrial Robots – Worldwide Trends and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huge consumer markets in BRIC countries, in Turkey and in Middle East is expected to ensure the increasing consumer demand, which will lead to high investments in automation. Energy efficiency and Light weigh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the main challenges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lobal Robotics market will continue to grow due to increased demand from automotive sector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 one-third of robot sales. Other than automotive, there is a high traction for industrial robots from sectors lik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Chemical, Pharmaceuticals and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3-2015, industrial robot sale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3-5% on average per year and in 2015, it is expected to touch the 200,000 units mark.

End–User demand for Industrial Robots

In 2012,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sales of robots by 3-4% to 159,346 units primarily due to reduced demand from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sector. However, Electronics is still using large numbers of robots driven by the need for precision, speed and quality. The market here is growing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ipads etc.). On the contrary, the sales for automotive sector st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worldwide by 6%.It has been so far the largest end-user segment accounting for almost 50% of the demand. In Germany, robot density (number of robots per 10,000 employees) is 1176 in automotive verses 137 across all other sectors. Though the graph has gone downhill for metal and machinery industry, it’s still on the rise for industries like Chemical and Rubber and Plastics. Due to increased industrializ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re is a huge demand for automation and hence there is a subsequent increase in robot sales. It will continue to grow in the near future when robots will collaborate with worker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ive countries hold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robot supply in 2012

In 2012, Japan, China, United States, Korea and Germany accounted for around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robot sales. Exports of industrial robots from Japan have increased by about 80% in the last five years due to the global market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With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market, Germany and Republic Of Korea have increased exports to China more than ten times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nd Japan has more than quadrupled such exports, anticipating fiercer competition in the Chinese market. In 2012, China was the second largest robot market in the world following Japan. Although robot sales to China only slightly increased in 2012 to about 23,000 units, it is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market in the world. Between 2005 and 2012, sales of industrial robots have increased by about 25% on average per year.

Advances in Roboti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Microprocess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and innovations i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are among the majo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ast decade. Controlle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ny robotic system and is instrumental in performing the application tasks. A controller with higher processing power will allow more items to be added to the robot controller. Integration into a work cell becomes easier with advancement in controllers. There has been a reduction in the size of controllers and it is a trend that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robotics industry. It helps robots to be more alert to deal with the rising demand for strong automation and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clining cost of robotic systems. It also facilitates robotic safety and hence can be used in non-factory setup without any safety shield.

IRC5 is ABB’s fifth generation robot controller and is the key to robot’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ccuracy, speed, cycle-time, programmability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 external devices.

Introduction of machines which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tailor the selected robo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thereby providing a solution which is cost effective. Highly developed software for robot control ensur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nd it also makes the install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obot easier.
Kawasaki Robotics has introduced PC-ROSET, which is PC based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robots and allows the user to carry out robot teaching anywhere. PC-ROSET outputs accurate cycle time and the teaching data created can be sent to the robot controller for execution. ... continue to Read.

分析
  • 由於上升的龐大的消費市場產業化,實現自動化的傾向將繼續增長。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增加,需求排行是中國、日本、韓國、德國和美國。作為工業機器人,汽車行業和廣大的電氣和電子工業,其次是金屬和機械工業,塑料和化工行業工業需求。因此,製造商推動的生產速度和效率的限制,機器人將在提高生產力,效率發揮典型的一部分,並提高輸出,同時將降低運營成本。
  • 機器人需求持續增加,未來工作機會將減少,未來的工作形態將大幅改變
  • 台灣由於製造比重下降,因此,工業機器人需求下降? 台灣工業機器人需求是台灣製造很重要指標。